广东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技术规范专家共识(2015年)

合集下载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操作流程英文回答:Fluorescein sodium angiography, also known a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 is a diagnostic procedure used to examine the blood flow in the retina and choroid of the eye. It involves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 fluorescent dye called fluorescein sodium, which then circulate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eye. The dye emits a greenish-yellow fluorescence when exposed to blue light, allowing the ophthalmologist to visualize the blood vessels and identify abnormalities or diseases.The procedure begins with the patient's eyes being dilated using eye drops. This helps to widen the pupils and allows for better visualization of the retina. Next, the patient is positioned in front of a fundus camera,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specialized filter that emits blue light. The camera captures images of the retina as the dye circulate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Before the injection, the ophthalmologist cleans the patient's arm and inserts a small needle into a vein. A syringe containing the fluorescein sodium dye is then attached to the needle, and the dye is slowly injected into the bloodstream. As the dye travel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eye, the ophthalmologist takes a series of photographs using the fundus camera. These photographs capture the dye as it passes through the retinal and choroidal blood vessels, highlighting any abnormalities or areas of leakage.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 may experience a warm sensation or a metallic taste in the mouth as the dye is injected. Some individuals may also have an allergic reaction to the dye, although this is rare.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ophthalmologist to monitor the patient closely for any adverse reactions.After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s eyes may appear yellowish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dye. This discoloration will gradually fade as the dyeis eliminated from the body through urine. The patient is usually advised to drink plenty of fluids to help flush out the dye more quickly.In summary, the procedure for fluorescein sodium angiography involves dilating the eyes, injecting the fluorescent dye into the bloodstream, and capturing images of the dye as it circulate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eye. It is a valuable tool for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various eye conditions, such as diabetic retinopathy,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retinal vein occlusion.中文回答:眼底荧光素钠造影,也被称为荧光素钠造影(FA),是一种用于检查眼睛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的诊断过程。

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造影检查眼底血管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

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造影检查眼底血管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

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造影检查眼底血管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丘红红【摘要】目的观察荧光素钠应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行FFA检查289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相关性.结果在289例患者中,15例发生不良反应,占5.20%,均为轻、中度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以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居多.男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P <0.01);40岁以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在眼底血管造影时应用荧光素钠,是相对安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均为轻、中度,死亡病例及严重不良反应极少.而不良反应中产生呕吐的原因可能是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应.男性及中青年人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能在于男性及中青年人迷走神经兴奋性高,遇到不良刺激后,精神紧张而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23)001【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不良反应【作者】丘红红【作者单位】510150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是快速将荧光素钠注射液注入被检查者静脉内,利用数字眼底摄像机或眼底照相机等及时拍摄并观察眼底血循环的过程;它对眼底病的鉴别诊断、激光治疗、观察疗效及判定预后等有着重要意义[1-4]。

FFA所用的染料剂荧光素钠,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染料,在静脉内60%与血清蛋白结合。

不与组织牢固结合,不参与机体代谢,经肾脏随尿液排出大部分,毒性小,少数经胆道排出,此种造影剂比较安全[5]。

一旦人体被荧光素钠注射液进入,不良反应可能发生,少数会危及生命[6,7]。

现将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所做289例FFA检查出现的15例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一、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FFA检查的患者289例,其中男158例,女131 例;年龄17~75岁,平均(45.82±12.53)岁,所有患者均无过敏性哮喘、严重心脑血管器质性疾患、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病史,血压、血糖正常或经药物控制至接近正常。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可见视网膜脉络 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静 脉 期
1 1. 网膜静脉层流
3
1
2. 脉络膜完全充盈
2
2 3. 视盘缘巩膜染色 4. 排空的脉络膜血管
4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
盈之前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
流至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
或消失,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 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动 脉 期
2
1. 睫状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操作规程

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操作规程

眼底照相及荧光造影操作规程使用环境:温度: 10°C ~ 30°C湿度: 30 % ~ 85 %防尘防震,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使用前:检查电源线及各连接线是否连接好;是否完好无损。

若有损坏及时更换。

连接线未连接好时,开机后计算机会提示机器硬件故障。

基本操作:1.接通电源,依次打开电源、显示屏和打印机。

2.使用散瞳剂散瞳,关闭室内照明;引导病人正确坐好,移动外部固视标来引导病人的眼睛。

A.彩色摄影:1. 将滤光片转换钮设在“N”。

2. 调整目镜,使得目镜上的十字丝最清晰;将光线对准病人的瞳孔,向前、后精调主体,对称地照射眼底。

3. 设定视角,用普通彩色摄影钮来调节照度;按下快门。

B. 荧光摄影准备和调整基本上和彩色摄影时的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要插荧光滤光片,并给病人做荧光素静脉注射。

1. 给病人进行荧光素静脉注射时,按下计时器开关。

2.按下栅滤光片开关和激发滤光片开关。

3.按下快门释放键拍照。

C. 吲哚氰绿血管造影。

准备和调整基本上和彩色摄影时的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要插荧光滤光片,并给病人做荧光素静脉注射。

1.将滤光片转换钮设在“IA”。

2.把照度光圈选择手柄设到“IA”。

3.按固视标颜色选择器,让视标变绿。

4.用荧光钮设定荧光照度,5.做和彩色摄影时一样的调整,看着监视屏精确聚焦并调整照度,不能使用校准照射点。

6.准备荧光素静脉注射;给病人进行荧光素静脉注射时,按下计时器开关。

7.按下栅滤光片开关;按下快门释放钮。

注意事项:1.详细询问病史以排除肝炎和肾炎,必要时检查肝肾功能及小便常规;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损害及孕妇禁用。

2.询问有无过敏史,哮喘史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有过敏史者注射时应慎重。

3.测量血压,血压高者,降至160/100mmhg以下后检查;年龄在40岁以上或疑有心脏病者应作心电图检查。

4.随机血糖>15mmol/L的患者,待降至正常后检查。

5.询问患者检查者是否有青光眼病史,常规测量眼压,眼压正常者方可散瞳,以避免过敏症状、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青光眼、高眼压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眼睛是我们主要的感觉器官,因此保护眼睛非常重要。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检查眼睛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心、肝、肾疾病或眼部屈光间质混浊者不宜进行造影。

2.在进行造影前,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包括过敏史和全身及眼部情况。

如果患有青光眼,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

3.在造影前30至60分钟开始散瞳,使瞳孔直径能达到8mm为宜。

瞳孔太小会导致眼底周边图像拍摄不全。

同时,需要给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和止吐剂。

4.在进行造影前,需要向患者进行医嘱,让其充分了解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并保持镇静合作。

5.在准备荧光素钠溶液时,需要将照影机准备妥当,患者取坐位并固定头部位置。

6.在进行注射荧光素钠之前,需要先进行眼底普通照相及加用激发滤光片和栅滤光片的对比照相。

7.在进行注射荧光素钠时,需要先进行静脉穿刺,并缓慢注入荧光素钠稀释液。

待10min、15min后如无反应,再进行注射荧光素钠,并同时启动计时,约5秒后开始拍照。

8.在进行造影后,需要告知患者在24小时内尿液呈黄绿色,是为排出的药液,不必恐惧,可多喝水以利排药。

为了保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必须在暗室进行。

为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必须备有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肾上腺素、氨茶碱、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血压计、听诊器、氧气筒、开口器、轻便手持复苏器、静脉输液器等。

如果需要,这些药品和器械可以立即使用。

如果需要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必须先调整好激光治疗机。

这可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注射之前,必须进行这项操作。

眼睛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因此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它们。

如果您的眼睛出现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眼睛的状况。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目的】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方法,协助诊断眼底疾病。

【适应证】各种黄斑疾病,各种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疾病,各种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禁忌证】患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或对药物有过敏史者、孕妇。

【准备工作】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对育龄妇女应了解是否怀孕。

2.向患者介绍造影要点,解除顾虑及紧张心情,交代造影过程中及其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意外,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3.散瞳瞳孔应尽量散大至7mm或以上。

4.口服抗过敏药物检查前30分钟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4mg、维生素B6 10mg。

5.20%荧光素钠检查前10~15ml做皮肤划痕试验。

【操作方法】1.输入患者资料姓名、性别、年龄、造影号、病历号、视力、检查日期、临床诊断及操作者。

2.准备10%荧光素钠溶液5ml或20%溶液3ml,荧光素钠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5ml加于10%荧光素钠0.1ml内)抽入空针内备用。

3.将造影机准备妥当,患者取坐位,头部固定,位置调整合适,在注射荧光素钠之前先摄眼底普通照相及加用激发滤光片和栅滤光片的对比照。

4.在患者肘部常规消毒后作静脉穿刺,用8号针头先缓慢注入荧光素钠稀释液,待10分钟、15分钟后如无反应,调换含有10%或20%荧光素钠的注射器,在统一口令下快速注入(2~4秒)并同时启动计时,约5秒后开始拍照。

5.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一般拍摄9个方位:后极部、颞侧、颞上、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早期需拍视盘及黄斑像。

6.将所获得的满意影像存盘,根据需要打印影像。

7.结合临床分析影像,书写造影报告。

【并发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痛、腹痛、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严重者血压下降、休克、心跳停止、心脏梗死、呼吸停止、脑梗死等。

《眼底荧光造影》课件

《眼底荧光造影》课件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眼底荧光造影定期观 察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可 以监测疾病的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估手术风险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眼底 病变,眼底荧光造影可以 评估手术风险,为手术决 策提供依据。
CHAPTER 04
眼底荧光造影的优缺点
眼底荧光造影的优点
诊断准确性高
眼底荧光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眼底 血管的微细结构和血流状态,对于早 期发现眼底病变和判断病变程度具有 很高的准确性。
眼底荧光造影可用于开展与眼底血管 相关的基础研究,如血管生成、血管 病变等。
评估治疗效果
在临床试验中,眼底荧光造影可用于 评估新治疗方法对视网膜血管的影响 ,从而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眼底荧光造影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激光治疗
眼底荧光造影可以帮助医 生识别病变部位,指导激 光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眼底荧光造影的缺点
操作复杂
费用较高
眼底荧光造影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 技术人员和设备,同时检查过程也需要患 者的配合,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项较为昂贵的检查项目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可能 难以承受。
存在一定风险
检查结果解读需要专业人员
虽然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检查 方法,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过敏 反应、眼部不适等。
整合多种影像技术,形成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提高诊断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眼底荧光造影在临床和科研中的新应用
早期病变筛查
利用眼底荧光造影技术筛查早期病变,提高疾病 的早期发现率。
疗效评估
在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干预措施后,利用眼底 荧光造影评估治疗效果。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正常参数
5、黄斑暗区正常情况下,黄斑区背景荧光淡弱,越 近中心越暗。
6、视盘荧光在动脉前期出现深层朦胧荧光和浅层葡 萄状荧光;动脉期出现放射状表层荧光;晚期表现 为沿视盘边缘的环形晕状染色。
7、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迅速被荧 光素血流充盈并融合,形成弥漫性荧光。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异常血管结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毛细血管网状结
构明显,能见度增加以及造影后期的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 闭塞,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荧光素无灌区,呈现弱荧光区;动 静脉短路,常见于毛细血管无灌区,也见于某些先天异常; 新生血管,可发生在视网膜、视盘或视网膜下,并可伸入玻 璃体腔,最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视网膜 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动脉瘤和血 管瘤,指血管壁的局限性膨胀,造影图象表现为壶腹状或纺 锤状的荧光充盈,可有渗漏。 (4) 视盘及背景荧光增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强荧光, 表现为清晰的毛细血管荧光,不伴渗漏,见于视网膜中央动 脉阻塞;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渗漏,形成持续性强荧光者,多 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炎,也见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背景荧 光增强见于脉络膜炎。
眼底血管造影
A-RCT
眼底血管造影
RCT
眼底血管造影
正常参数
4、分期按荧光素在眼底血管中循环的过程,可分为: 动脉前期(pre-arterial phase)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充盈之 前的阶段; 动脉期(arterial phase)从动脉开始充盈起到静脉充盈之前; 动静脉期(arterial-venous phase)动脉充盈后到刚有一支静 脉出现层流; 静脉期(venous phase)出现第一支静脉层流到各静脉主干均 有荧光显示; 静脉后期(venouse late phase)指荧光素血流从视网膜消退 后。 各期显示有一定的循环时间和不同的荧光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准备工作
4. 1 详问过敏史和全身病史排除禁忌证; 注意有无散瞳禁 忌证,并避免空腹进行 FFA 检查。 4. 2 向患者或其监护人做好 FFA 解释工作,签署眼底血管 造影同意书( 见附件) 。 4. 3 阅读病历,了解病情、病变部位,掌握造影的位置及重 点; 儿童和婴幼儿称量体重。 4. 4 无散瞳禁忌证患者常规散瞳( 如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 每 10 min 1 次,共 3 次; 一般要求瞳孔大于 6 mm) 。婴幼儿 散瞳后行眼表面麻醉,于检查前上开睑器。 4. 5 建议造影前 30 min 口服抗过敏和止吐性预防药物( 如 扑尔敏 4 mg + 维生素 B6 20 mg; 婴幼儿除外; 注意其药物说 明书禁忌) ,可减少 FFA 轻度和中度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但 对严重不良反应无预防作用。 4. 6 准备并检测、调试好造影仪器,输入患者基本信息。
DOI:10.13820/ki.gdyx.2016.12.00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 检查在我国开展已有四十
余年,是眼底病诊疗的常用检查手段。然而,我们在 2013 年 期间调研发现,全省各地眼科医生普遍对 FFA 操作存在不 同程度的顾虑,也缺少可供参考的操作规范指引或流程。因 而,萌生建立 FFA 操作技术规范的想法。本共识的建立历 经草案初拟、专家初审、分地区讨论和专家定稿四个阶段; 在 全省共开展了 15 场分地区研讨会,通过理论讲解和实操示 范,交流听取了全省开展眼底造影检查的 150 多家医院的眼 底病专家、造影技师及护士的经验和建议,汇编后邀请省内 知名的 26 位眼底病专家终审讨论,历时一年多时间最终达 成共识。希望本共识能为基层医院普及开展 FFA 检查提供 参考规范。
( 3) 45° 、50° 或 55° 镜头拍摄范围应尽可能包含后极部 和周边八方位( 图 2) ; 可根据需要变动方位,如以病灶为圆心 拍摄,或向更周边部移动( 需要患者眼位和造影仪采集头同时 转动配合) 。超广角镜头拍摄范围应尽可能涵盖全视网膜。
图 2 以55 ° 镜头为例显示后极部和常规周边 8 方位大体拍摄位置 ( 黑环) ,白环显示以视盘颞侧缘为圆心的拍摄方位
图1 荧光素钠 20% 和 10% 的原液和不同稀释浓度荧光素钠稀释液 颜色比照
5. 3 造影前眼底照相 调整患者座位、头位( 必要时绑好头 带) 和双眼水平线位置; 调低造影室房间亮度; 精确对焦( 必 要时给予屈光补偿) ; 拍摄患者后极部和包含病变部位方位 的彩色眼底像; 有条件者建议拍摄对应的无赤光眼底像和自 发荧光像。 5. 4 眼底造影
( 1) 造影剂注射后出现造影仪或软件故障无法采集图 像时,可在 30 ~ 60 min 后重新注射足量的造影剂再行造影。
( 2) 造影剂注射后,无血管外渗症状和体征,排除造影 仪及其软件错误或故障,始终无造影剂显影时,可立即重新 注射足量的造影剂,一般即有显影; 或停止操作,择日再行造 影。该情况多见于血糖过高的糖尿病患者,机制尚不清楚。
5 操作程序
5. 1 药品准备 使用前药品恢复至室温,无菌准备 20% 或 10% 荧光素钠注射液。成人用量 500 ~ 600 mg / 次( 或按 10 mg /kg 计算) ,儿童和婴幼儿用量 10 mg / kg; 严重肾功能不全 患者建议适当减量。 5. 2 预试验
( 1) FFA 预试验对于预测 FFA 不良反应的作用有限,可 能对 IgE 介导的超敏反应有提示作用。其阳性率低; 预试验
( 1) 预试验观察无阳性反应,确认静脉通道通畅,更换 为造影剂原液注射器,嘱患者放松,特别是肩肘部位; 快速注 入造影剂( 注射时长 5 s 左右。对于血管条件差、病情上对 眼底血流动力学观察要求不高的患者可放宽至 8 ~ 10 s) ,注 射开始的同时开始计时。
( 2) 根据病情和造影目的选择主照眼。以主要病灶位 于后极部的成人患眼为例: 造影开始前镜头聚焦于主照眼后 极部,建议计时至 8 s 左右开始( 儿童和婴幼儿应在注射造 影剂当时开始) 以 1 ~ 2 s 的频率连续拍摄至主照眼视网膜 静脉完全回流( 如果双眼后极部均有病灶,且病情对视网膜 血流动力学观察要求不高时可双眼穿插拍摄) 。其后根据需 要断续拍摄主照眼后极部和对侧眼后极部,再拍摄双眼周边 部各方位; 过程中应穿插拍摄主照眼后极部,重点关注主要病 变部位变化。一般分早( 1 min 内) 、中( 1 ~ 10 min) 、晚( 10 ~ 15 min) 3 个时段拍摄造影图片至计时 15 min 左右。拍摄过 程中应随时调整曝光或增益以获取较好对比度的图片。如 果拍摄者用手固定患者眼睑,拍摄过程中应适当给予患者眨 眼间歇,以免泪液积聚造成造影图像模糊。
( 1) 既往造影检查出现严重的荨麻疹。既往有荧光素
* 注: 共识中使用“建议”的条目指不强制规范的,或没有确切研究 和文献支持的操作,但目前临床上正被大量应用、有一定价值且无不 良应用后果的操作。下同。
钠过敏样反应的患者随着造影次数增加其过敏样反应程度 可能加重。
( 2) 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荧光素钠主要经过肾脏排 泄,有回顾性研究显示其对糖尿病所致各级肾功能不全患者 的肾功能无显著影响[1],但荧光素钠排空可能延迟。对于正 进行规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非本检查禁忌。对于肾小球清 除率 < 30 mL / min,或肌酐清除率 < 20 mL / min,或血肌酐 > 450 μmol / L( 5. 0 mg / dl) 的患者建议尽量减少 FFA 检查次 数。
1 硬件配备
1. 1 FFA 检查需要有较宽敞和舒适的检查空间,配备眼底 彩照 / 造影仪器和急救药品、设备。 1. 2 急救药品包含 0. 1% 肾上腺素,抗组胺药( 如异丙嗪、 苯海拉明等) 、地塞米松、阿托品、生理盐水或林格液、抗惊厥 药( 如地西泮等) 等。急救设备包含抢救床、备有急救药品 和器具的抢救车、医用氧气管道或氧气瓶或氧气袋、简易呼 吸器、血压计、听诊器等。 1. 3 建议* 与院内相关临床科室建立针对 FFA 不良反应抢 救的应急预案,确保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时,临床医师能够及 时赶到现场进行抢救。 1. 4 新生儿、婴儿或低龄不合作幼儿的 FFA 检查由于其特 殊性,建议与麻醉科和新生儿科或儿科协作,在具备小儿造 影设备和婴幼儿麻醉等条件的医院开展。
( 4) 黄斑区病变、细小或局部的病灶可选用小角度镜头 拍摄获取细节。对于血流或血管壁搏动等动态观察可拍摄 录像。对于占位性病变、后巩膜葡萄肿或其他突起 / 凹陷的 病灶应使用不同焦平面拍摄,必要时拍摄立体对。拍摄立体 对左侧图像时造影仪采集头尽可能向患眼瞳孔左侧偏移,拍 摄立体对右侧图像时造影仪采集头尽可能向患眼瞳孔右侧 偏移,移至刚好图像不产生明显遮挡或反光时采集。 5. 5 特殊情况处理
·1790·
广东医学 2016 年 6 月 第 37 卷第 12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 2016,Vol. 37,No. 12
阴性者 FFA 操作时仍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预试验有无必 要尚待前瞻性研究论证。
( 2) 目前 FFA 预试验形式有稀释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试 验、荧光素钠皮内注射试验和荧光素钠皮肤划痕试验。
2 检查适应证
FFA 用于眼底疾病以及部分虹膜疾病等的诊断、随访和 疗效评价。
3 检查禁忌证
3. 1 绝对禁忌证( 禁止检查) ( 1) 对荧光素钠药品过敏,或既往造影检查曾出现严重
不良反应者。 ( 2) 孕妇。目前尚无荧光素钠用于孕妇的安全性评价。
3. 2 相对禁忌证( 慎重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医院整体 急救水平决定)
广东医学 2016 年 6 月 第 37 卷第 12 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un. 2016,Vol. 37,No. 12
·1791·
部分造影剂进入静脉仅小部分外渗可继续按计划行造影检 查; 若大部分造影剂外渗,可选择另一部位重新置针注射足 量的造影剂进行检查。②48 h 内 注 射 部 位 疼 痛 可 局 部 冷 ( 冰) 敷。③48 h 后可局部热敷促进消散。 6. 2. 4 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 表现为昏厥、心动过缓、低血 压、出汗、畏寒。注意与过敏性休克鉴别。易感因素: 紧张、 恐慌、疲劳、空腹、低血糖。参考处理措施: ①平卧,可就地平 卧; 可迅速恢复意识。②生命体征监测。③若心率和血压无 回升,必要时给阿托品 0. 5 ~ 1 mg 静脉注射。 6. 2. 5 过敏性休克 表现为意识障碍、血压骤降; 支气管痉 挛、荨麻疹和瘙痒; 心动过速。易感因素: 既往 FFA 出现严 重荨麻疹、过敏体质。参考处理措施: ①组织抢救; 患者取休 克体位,吸氧,建立必要的静脉通道。②立即给予 0. 1% 肾 上腺素 0. 5 mg 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观察 15 ~ 20 min,如血 压无回升,可重复给药。③地塞米松 5 ~ 10 mg 静脉注射,异 丙嗪 50 mg 肌肉注射。④快速补液,有哮喘发作及呼吸困难 者可给予氨茶碱 0. 25 g( 5 mg / kg) + 5% 葡萄糖溶液 500 mL 静脉滴注。⑤呼吸道阻塞无法解除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⑥及时转诊急诊或内科进一步处理。
( 3) 本共识建议使用稀释荧光素钠静脉注射试验。利 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和荧光素钠注射原液配制荧光素钠 稀释液。以 5 min 预试验观察时间为例,稀释原液至澄清的 浅黄绿色( 图 1) ,稀释液浓度约为 0. 001 ~ 0. 01% ( 预试验所 用荧光素钠浓度越高,预试验阳性检出率越高,但预试验与 造影开始的间歇也需相应延长以避免造影前显影; 如预试验 观察时间为 15 min,则 0. 1 ~ 1% 的稀释浓度为宜。稀释液浓 度选择要点是保证试验阳性检出并避免造影前显影) 。常规 首选肘前静脉置静脉针,注射荧光素钠稀释液 2 mL,建议观 察时间为 5 min,查看患者有无过敏样反应及其他不适。
6 不良反应
6. 1 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类[3] 6. 1. 1 轻度不良反应 一过性反应,可完全缓解,无需处 理。如一过性胸闷; 恶心、呕吐; 喷嚏、咳嗽、瘙痒; 味觉异常、 口唇感觉异常; 少量造影剂外渗等。 6. 1. 2 中度不良反应 缓解慢; 有时需处理,但不危及生 命。如荨麻疹; 腹部绞痛、腹泻; 大量造影剂外渗; 血管迷走 神经性昏厥等。 6. 1. 3 重度不良反应 危及生命,需要严密处理。如过敏 性休克、喉头水肿、心血管意外等。 6. 2 常见不良反应的易感因素和参考处理措施 6. 2. 1 恶心、呕吐 出现在注射造影剂后 30 s 左右,持续 1 ~ 3 min。易感因素: 注射过快、注射剂温度低; 疲劳体虚、空 腹或过饱、紧张、年轻男性。无需处理。告知患者为一过性 反应让其放松,恶心者嘱其深呼吸; 呕吐者提供呕吐物容器 和纸巾。 6. 2. 2 荨麻疹 出现在注射造影剂 3 ~ 10 min 后,持续数小 时。易感因素: 过敏体质,女性。参考处理措施: ①观察,给 予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②必要时听诊肺部,观察呼吸频 率、脉搏、血压。如进行性加重可给予口服抗组胺药物,或进 一步给予静脉用糖皮质激素和钙剂等抗过敏治疗。③皮肤 患处可涂以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 6. 2. 3 造影剂外渗 出现在注射造影剂当时,表现为注射 部位剧烈疼痛; 1 ~ 2 d 后可能继发浅表静脉炎。易感因素: 穿刺后移位、血管条件差、注射过快。参考处理措施: ①若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