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产品分类标准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修改版)

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产品分类标准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修改版)
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产品分类标准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修改版)

工业润滑油的型号和等级

工业润滑油的型号和等级 质量级别是根据API(美国石油协会)的分类来划分的,汽油机油以S打头,如SE,SJ,S等。柴油机油以C打头,如CD ,CF,CH等。齿轮油以G表示,如G-4,G-5等。次字母越往后油品质量等级越高。 很多人搞不清楚润滑油是如何分类的,那我们就从我国润滑油的规范说起.与多数基础工业一样,我国润滑油最先也是延用了前苏联的规范(гост系列规格),我国随后的企业标准、石油(SY)、石化(SH)标准及国家标准(GB)均由苏联规范改编而来。 润滑油的分类 润滑油分为工业润滑油和车用润滑油两大类。其中车用润滑油油包括发动机油,水箱及冷却系统用油,自动波箱油,齿轮油(手动波箱用),刹车及离合系统用油,润滑脂等。 有关润滑油的构成以及合成油与矿物油概念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的。对于发动机油,基础油通常约占90%,剩下是添加剂。基础油质量对于润滑油性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润滑油最基础的润滑,冷却,抗氧化,抗腐蚀等性能。但为了提高润滑油的性能,在润滑油中还包含了提高其综合性能的添加剂。发动机油的添加剂主要有:抗氧化添加剂,防锈添加剂,防腐蚀添加剂,抗泡添加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降凝剂,清洁添加剂,分散剂,抗磨损添加剂等。上述添加剂并不是多加就好,多项性能需要综合平衡。因此,润滑油才需要进行台架试验以通过其在发动机内的综合表现确定或评定配方的性能优劣。 因为含量占绝大部分,因此,基础油的性能对成品润滑油的性能至关重要。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部分非深度加氢基础油也应称为矿物油),合成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的基础油(其成份多数并不直接存在于石油中)。合成油与矿物油没有准确的定义,这是俗称的说法。API(美国石油协会)对基础油共分五类,通常对第三类和第四类基础油称为合成油。 通常的合成油通常为:PAO类,XHVI类,酯类。此外VHVI类基础油性能介于合成油和矿物油之间,虽有人称其为合成油,但其性能(如粘温特性和抗氧化性等)较PAO,XHVI和酯类有较大差距。PAO和XHVI是最广泛用作发动机油的基础油,其中,XHVI是壳牌专利技术的合成型基础油,美孚的合成机油主要以PAO为原料,嘉实多的合成油多以酯类为基础油。XHVI与PAO性能相近,但酯类发动机润滑油在抗氧化性上性能与前两种有一定差距。 现在我国工业紧跟西方新技术,很多使用美国、日本、欧洲的油品,因此逐渐开始引用这些国家的标准(如美国SAE、日本JIS、欧共体CCMC、德国DIN等),我国现行润滑油标准(SY、SH、GB)也逐步向这些标准靠拢,尤其是参照美国SAE标准。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各国润滑油行业采用标准逐步一致或相互等同,我国也不例外,首先分类与ISO(国标标准化组织)一致:共十三大类,主要的几大类油品如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等均采用了国标最新的标准分类,就标准而去,我国的水平与国标同步。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的发展现状

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的发展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润滑油的应用日益广泛,全世界每年平 均消耗润滑油约4000万t。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润滑油消费国,2005 年润滑油的消耗量也高达600多万t。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废润滑油的回收和再生成为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欧洲,每年大约 就有500万t废弃润滑油,其中40%—50%未作任何处理就扩散到环 境中,而我国以往的润滑油回收量还不到废润滑油总量的20%。 润滑油从组成上讲由80%—90%的基础油和10%—20%的添加剂组成,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烃类以及少量非烃类的混合物。然而润滑 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物理化学或人为因素导致了润滑油的性能 劣化,生成了如醛、酮、树脂、沥青胶态物质、碳黑及有机酸、盐、水金属屑等污染杂质[6],不能再继续使用而变成废润滑油。实际上 废油并不废,而用过的润滑油真正变质的只是其中的百分之几[7], 因此如何有效的去除废油中的杂质,是废油再生的关键。各废油回 收率见表1[8]。而近年来,除了大量开发基础油为多元醇酯、复合脂 和植物油的可迅速生物降解型的全损耗润滑油之外,将废润滑油再 精炼成润滑油基础油也得到了日益发展。 各种废油的回收率 品种再生收率(%) 内燃机油75—85 机械油85—90 变压器油90—92

各种杂油68—80 1、国内废润滑油再生利用发展现状 我国润滑油产量约占石油产品总量的百分之二,数量每年在300 万t以上。而且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 根据“九五”期间我国润滑油需求的实际增长情况和2001—2010年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安排,2003年我国润滑油的总需求量约为425—435万t,预计2010年约为490—510万t[9]。润滑油在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高温及空气的氧化作用,会逐渐老化变质,再加上摩擦部件上 磨下来的金属粉末、呼吸作用及其它原因而进入油中的水分、从环 境中侵入的杂质,这些不仅污染了润滑油,而且还促进润滑油的氧化,从而可能引起机器的各种故障。所以润滑油在使用一定时间, 变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必须更换。 许多润滑油中加有重金属盐添加剂,还有些加有含氯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含磷有机化合物、含硫磷有机化合物,有些 含氯化合物是多环芳烃的氯取代物。这些含重金属、硫、磷、氯的 化合物都属于有毒物,对人体及生物有害,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危 害人类[10]。进入水系的油对水有很强的污染力,据估计,一大桶(200L)废油流入湖海,能污染近3.5km2的广大水面。被污染的水域,由于油膜覆盖水面,阻止了水中的溶解气体与大气的交换,水中的 溶解氧被生物及污染物消耗后得不到补充,使水中的含氧量明显下降,油膜覆盖在水生植物的叶子上、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的呼吸器 官上,阻碍水生动植物的呼吸,使整个食物链都受到损害[11]。 一般来说,可供回收的废润滑油量应为消费量的40%—45%, 然而目前我国污染废润滑油回收率非常低,每年回收再生的油品仅 有20—30万t,其中一部分排人了环境而造成污染[12]。我国废润滑油 再生始于本世纪30年代,7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当时商业部制定的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报告

润滑油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报告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润滑油消费国之一,润滑油2013年年消 耗量近400万吨。就目前润滑油市场来看,中国市场经过多年的角逐,竞 争格局已日趋形成。我国高端车用润滑油市场大部分被国外知名品牌占据,国内企业主要占领中档油品市场,大多数地方和民营企业依靠中、低档油 品市场得以生存。 该润滑油项目计划总投资7658.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338.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76%;流动资金1320.1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24%。 达产年营业收入11476.00万元,总成本费用8694.19万元,税金及附 加147.59万元,利润总额2781.81万元,利税总额3313.10万元,税后净 利润2086.3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226.7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6.32%,投资利税率43.26%,投资回报率27.24%,全部投资回收期5.17年,提供就业职位209个。 项目报告所承载的文本、数据、资料及相关图片等,均出自于为潜在 投资者或审批部门披露可信的项目建设信息之目的,报告客观公正地展现 建设项目的现状市场及发展趋势,不含任何明示性或暗示性的条件,也不 构成决策时的主导和倾向性意见。经项目承办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查并提供

给报告编制人员的项目基本情况、初步设计规划及基础数据等技术资料和财务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公司法定代表人已经郑重承诺: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并愿意承担由此引致的全部法律责任。 ......

润滑油项目可行性报告目录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润滑油等级分级分类法

润滑油等级分级分类法 根据粘度分类,按粘度等级分类法,中东油王IST润滑油可分为单级粘度和复级粘度两种。单级粘度润滑油是用于发动机在某个温度范围内运转适用的润滑油。 但如果发动机的温度超过其指定的温度范围,润滑油将不能提供充分的润滑作用。单级粘度润滑油又分为夏季油(即20、30、40、50)和冬季油(既OW、5W、10W、15W、20W、25W)两种。 复级粘度润滑油适用更大温度范围,不仅在低温时有很好的流动性,而且在高温时不会象单级油变的太薄,因此复式粘度的油被大量采用,例如10W/40,作为复式粘度油,W前面的数字越小则表面油品的低温性能越好,而W后面的数字越大则表面油品的高温性能越好。 润滑油分类 润滑油的具体分类为冬季用油6种,夏季用油4种,冬夏通用油16种。 其中: 1.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是Winter(冬天)的缩写,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2.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3.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 /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者粘度越高,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1)高温型(如SAE20~SAE50):数字表示100℃时的粘度,数字越大粘度越高。 (2)低温型(如SAEOW~SAE25W):W表示仅用于冬天,数字越小粘度越低,低温流动性越好。 (3)全天候型(如SAE15W/40、10W/40、5W/50):表示低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15W、10W、5W的要求、高温时的粘度等级分别符合SAE40、50的要求,属于冬夏通用型。 5、液压油产品主要有哪些?性能特点如何? 答:L-HL液压油抗氧防锈型液压油。L-HM液压油抗磨液压油,在HL基础上改善了抗磨性。L-HG 液压油液压导轨油,在HM基础上添加减摩剂改善粘滑性。L-HV液压油低温液压油,在HM基础上改善了低温特性。L-HS液压油低温液压油,比HV有更低的倾点。高压抗磨液压油在HM液压油优等品基础上增强了抗磨性,通过了高压泵台架试验。 6、HM液压油一等品和优等品有何区别? 答:GB11118.1-94将HM油分为一等品和优等品,一等品具有较好的抗磨性、抗氧防锈性和抗乳化性,而优等品是参照美国丹尼森公司HF-0标准制定的,增加了水解安定性、热稳定性、过滤性、剪切安定性等试验,在锈蚀和抗磨性上也提高了苛刻度。 13、液压油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答:(1) 一般对于室内固定设备,液压系统压力<7.0MPa、温度50℃以下选用HL油;系统压力7.0-14.0Mpa、温度50℃以下选HL或HM油,温度50-80℃选HM;系统压力>14.0MPa选HM或高压抗磨液压油。 (2) 对于露天寒区或严寒区选HV或HS油。

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发表时间:2019-11-27T09:40:03.48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3期作者:郎润卿[导读] 现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工业润滑油创新优化迫在眉睫。在传统的润滑油生产加工中,基础油原料占比较大,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战略目标的需求,而单纯的在润滑油添加剂方面进行改进,显然是达不到实质性效果的,所以需要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加强研究力度,确保润滑油生产符合当下的发展形势。仅供参考。 郎润卿 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摘要:现如今,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工业润滑油创新优化迫在眉睫。在传统的润滑油生产加工中,基础油原料占比较大,一方面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不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战略目标的需求,而单纯的在润滑油添加剂方面进行改进,显然是达不到实质性效果的,所以需要相关研究工作人员加强研究力度,确保润滑油生产符合当下的发展形势。仅供参考。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现阶段,润滑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占据主要地位,它被广泛应用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其可以有效降低设备的磨损,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润滑油在设备维护保养中的应用,还可以显著降低动力能源的过度使用,起到动力传递介质的作用。由此可见,润滑油质量水平的高低对于工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理念不断推行,加之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给传统的润滑油生产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性能方面的要求外,还需要符合绿色生产的战略目标。 1概述 本文所分析的是工业生产中所应用的润滑油,其主要应用到工业设备和机械保养中,目的在于降低设备运行出现的摩擦和损耗,最终提高设备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除此之外,工艺润滑油还有其它很多的作用,例如密封防腐蚀、制冷以及传递动能等。工业润滑油根据存在形态的不同,通常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种,即润滑剂、润滑油以及润滑脂,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还属液态润滑油。在工业润滑油组成方面,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占比较大,其性质决定着润滑油的性质,而添加剂的目的在于弥补润滑油中基础油存在的一些缺陷和不足,以达到赋予其特殊属性的效果。2车用润滑油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现代车用润滑油加氢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加氢处理、加氢补充精制、临氢降凝等技术已成熟并有新的进步,同时异构降凝等新技术日益得到应用。采用加氢新技术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已接近或达到PAO合成润滑油的性能而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在2000年之后,由于环境保护和机械行业的发展,对润滑油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严格。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粘温性、低温流动性、抗磨性、抗乳化性等相关性能都需提高,以此来满足市场的需要。研发新的添加剂来提高油品的性能已经拙荆见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基础油的品质,来提高润滑油整体的性能。此外,由于原油的储量在逐年减少,生产基础油的资源也越来越少,使用重质油生产已不可避免,所以对传统加工方法也提出了挑战。 3我国润滑油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3.1改善基础油的技术手段,提高效率、增长使用周期、减少污染长换油周期甚至终身免保养是汽车制造商一直追求的目的,驱动着对应油品向更加稳定换油周期更长的方向发展,Ⅰ类油由于抗氧化性能差,换油周期短,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现在汽车对油品的需求,Ⅱ类、Ⅲ类加氢、深度加氢基础油由于其烃类饱和度高,氧化缓慢,能有效地增加其换油周期。国内一些炼厂比如克拉玛依、锦州炼油厂、茂名石化等升级其硬件设施,加大对其技术改造,Ⅱ类、Ⅲ类基础油需求持续增加,外加中国交通便利,而且是世界最大的油品市场,国外比如韩国SK、韩国双龙、阿布扎比等加大对中国市场的输入,也进一步促进基础油的更新换代。同时,一些合成技术的应用,我们国家逐渐从改变分子性能结构转变为设计分子结构阶段,一些更高性能的基础油相应出现,实现了超长换油周期,突出代表为Ⅳ类基础油即PAO,其国外具有代表意义的为美孚最近强烈推出的茂金属PAO,具有超强抗氧化性、低温流动性、抗剪切特性等显著特点,国内纳克公司自主研发的PAO6、PAO150等基础油,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中国在Ⅳ类基础油中的空白。 3.2生产工艺的进一步优化3.2.1新材料无硫磷有机钼技术添加剂是成品油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成分,能有效地改善基础油的性能。抗磨剂被广泛的用语润滑油中,用以提高润滑油的抗磨性能。常用的为硫、磷类的添加剂,比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多功能润滑油添加剂。但是其中锌、硫、磷元素会使金属腐蚀,也会对大气造成危害。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以固体颗粒作为主要功能成分的发动机润滑油添加剂,比如羟基硅酸镁、二硫化钼、纳米铜等。但是固体添加剂容易形成团聚,难以稳定的悬浮在润滑油中。无硫磷有机钼抗磨添加剂油溶性好,与Ⅰ、Ⅱ、Ⅲ类矿物油、全合成基础油以及酯类油都可以有良好的溶解性。由于不含硫、磷元素,能有效地防止尾气处理装置中毒,是一种环保型的抗磨添加剂,并且与其他类抗磨剂、酚类胺类抗氧剂、腐蚀抑制剂都有很好的协同作用。 3.2.2纳米材料的应用 纳米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一个高端领域,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使人们能以原子、分子分辨率直接观测样品表面纳米尺度的结构,打开世界的另一个大门,使人们可以用此技术操纵单个原子、分子进而使材料可以向人们预期的性能方面进行改造,使人们进入分子设计阶段。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载荷、速度、温度等工作条件的日益苛刻,润滑油中传统的减磨剂和抗磨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其减磨、抗磨性能的要求。某些纳米材料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改善其抗磨性能,促使人们开始在润滑油领域进行纳米材料的研究,目前研究最多的纳米油品添加剂为有一些特殊结构的层状或者鳞状结构的固体添加剂,如何使其形成稳定的"流体+固体"的混合润滑液体,成为新的难点。目前,在润滑油中已经应用了一些纳米技术,对改善其摩擦系数、延长换油周期、降低油耗都有明显效果。 3.3费油再生和无污染处理

国内外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617491654.html, 国内外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技术 作者:蔡茂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8期 摘要:润滑油在机械行业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由于性能指标降低,所以会形成废油,如果直接将其进行处理,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废润滑油再生工艺的研究成为了机械制造领域的重点,需要相关业内人士提供高度重视。文章重点就国内外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技术 对于机械制造而言,其发动机传动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行离不开润滑油,而润滑油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质变,特别是在冷却、传动和热处理装置中使用的润滑油,其质变的速度更快,如此会导致润滑油的性能有所降低,最终形成废润滑油。而废润滑油的再生工艺技术主要是将其进行回收处理,最终进行二次利用,一方面缓解当下世界的能源危机,另一方面也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效果。 1 国内废润滑油再生工艺技术研究 1.1 蒸馏-酸洗-白土精制工艺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采用蒸馏-酸洗-白土精制工艺进行废润滑油的再生处理。相对比其它工艺技术,该技术主要原料是酸和白土,所以成本投入较低,加之处理工艺相对简便、对设备依赖性较低、适用于多种废润滑油的处理,所以其成为主流的工艺再生技术。蒸馏-酸洗-白土精制工艺进行废润滑油处理主要应用的是硫酸,而硫酸加入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废润滑油的废弃程度,同时对于白土的添加量也需要根据废潤滑油的要求而定。尽管蒸馏-酸洗-白土精制工艺具有多种优势,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该工艺进行废润滑油处理的再生利用率较低,同时再生的润滑油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指标较差。另外,由于蒸馏-酸洗-白土精制工艺涉及到硫酸和白土的大量使用,所以为后续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处理不到位,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 1.2 沉降-蒸馏-酸洗-钙土精制工艺 相对比蒸馏-酸洗-白土精制工艺,沉降-蒸馏-酸洗-钙土精制工艺更加适用于当下的工业生产。该工艺的主要原理如下,即废润滑油经过硫酸酸化处理后,向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粉进行中和反应,去除体系中的硫酸和石油磺酸等物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废润滑油的再生质量和性能,同时也更加的环保。另外,沉降-蒸馏-酸洗-钙土精制工艺中对于硫酸和白土的使用量较低,成本投入较少,所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润滑油洁净度分级标准

油洁净度分级标准 我国电力工业使用的油洁净度(颗粒度或污染度)的指标一直还是引用国外标准,没有统一,以下是三种分级标准分别列出MOOG(SAE—6D)标准NAS1638标准、ISO4406标准,仅供参考。 1.美国飞机工业协会(ALA)、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1961年联合提出的MOOG(SAE—6D)标准 等级 颗 粒 的 大 小(μm) 5~10 10~25 25~50 50~100 100~150 0 2700 670 93 16 1 1 4600 1340 210 28 3 2 9700 2680 380 56 5 3 24000 5360 780 110 11 4 32000 10700 1510 22 5 21 5 87000 21400 3130 430 41 6 128000 42000 6500 1000 92 注:表内数值为100ml中的个数 2. 美国航空航天工业联合会(AIA)1984年1月发布NAS1638标准 NAS1638:每100ml内的最大颗粒数 尺 寸 范 围(μm) 级 5~15 15~25 25~50 50~100 100以上 00 125 22 4 1 0 0 250 44 8 2 0 1 500 89 16 3 1* 2 1000 178 32 6 1* 3 2000 356 63 11 2* 4 4000 712 126 22 4* 5 8000 1425 253 45 8* 6 16000 2850 506 90 16* 7 32000 5700 1012 180 32 8 64000 11400 2025 360 64 9 128000 22800 4050 720 128 10 256000 45600 8100 1440 256 11 512000 91200 16200 2880 512 12 1024000 182400 32400 5760 1024 注:NAS1638是分段计数的,有5个尺寸段。由于实际油液各尺寸段的污染程度不可能相同,因此被测油样的污染度按其中的最高等级来定。这会引起一个问题。例如,测出的5~10μm的污染

浅析我国润滑油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润滑油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1-13T10:47:26.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卫广军[导读] 摘要:随着国内润滑油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觉醒,内需以及基础性建设投资加大将会为润滑油产业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内汽车刚性需求的环境和潜力仍在,中国汽车市场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这也将很大程度拉动汽车润滑油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润滑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内润滑油产能已无法满足国内日益高涨的需求,特别是高档次、高品质的润滑油,成为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类。 烟台恒邦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随着国内润滑油企业品牌意识的不断觉醒,内需以及基础性建设投资加大将会为润滑油产业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国内汽车刚性需求的环境和潜力仍在,中国汽车市场将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增长,这也将很大程度拉动汽车润滑油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润滑油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内润滑油产能已无法满足国内日益高涨的需求,特别是高档次、高品质的润滑油,成为我国进口的主要品类。 关键词:润滑油;现状;发展趋势 1、我国润滑油市场容量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机械、电力、汽车、钢铁、船舶、机床行业的快速增长,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润滑油需求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也将推动润滑油市场竞争的升级。众多国际品牌因为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壳牌、美孚、BP、嘉实多等国外一线品牌,凭借其技术和品牌优势,形成了独霸中国润滑油市场的格局。不过,昆仑、长城、统一等民族品牌也成为消费者热衷选择的品牌。中国“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还将继续拉动工程机械制造业、运输业、物流运输等产业的刚性需求。内需以及基础性建设投资加大将会为润滑油产业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 2014年润滑油产量自5月份开始产量逐渐下滑,2013年全年润滑油产量为574.6万吨,而2014年产量为570万吨,产量变化不大,有略微下降趋势,2014年市场呈现“旺季不旺,淡季不淡”的局面,整体市场比较低迷,厂家开工负荷低迷,产量有所下滑。2014年润滑油表观消费量842.80万吨,较2013年表观消费量小幅上扬。2015年3月份中国润滑油产量为50.8万吨,环比呈现29.92%上涨。3月份较2月份产量环比大增,主要原因在于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国内润滑油企业多停工放假,生产积极性相对低迷;而3月份正值基础油和润滑油的传统消费旺季,因此润滑油厂在3月普遍增加其装置的开工负荷,因此产量有所增长。但2015年一季度中国润滑油总产量却较2014年同期下滑3.68%,产量下跌至133.5万吨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润滑油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5年版)认为,2014年12月国内润滑油进口总量在26,886吨,环比上升12.22%,主要是2014年下半年基础油价格连续下跌,部分国外品牌选择下调外销价格,因此进口量出现小增。纵观2014年1-12月润滑油进口量29.08万吨,累计同比上升6.67%,国内调和厂开工负荷低,所以贸易商通过进口资源来弥补市场,国外品牌质量较好,受到国内市场欢迎。 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2800万辆,比上年增长约15%,超过美国销量过千万辆。一个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西部的城市化和政府的刺激政策都有助于提升汽车保有量,自2003年以来,增长率已达两位数。城市化的加剧显然对中国润滑油市场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传统意义上,中国沿海地区代表了润滑油需求的绝大部分,2015年份额超过50%。然而,中部和内陆地区,拥有最大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这也增加了该区域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估计中国目前的市场总值约260亿美元。就量而言,工业润滑油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接近50%,就货币价值而言,占主导地位的却是消费品领域,约占了相同的百分比。合并后,商业与消费品部分,润滑油需求约为390万吨。发动机润滑油约占该需求总量的70%,其中,重负荷柴机油占比低于50%,乘用车机油约为25%。 2017年国内润滑油市场增长迅速。曾经提供低、中、高端润滑油的本土大企业,至2020年将主要提供中高端产品。这使得市场的低端润滑油主要由本土小企业来提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更直接向主要客户销售,本土巨头亦如此操作。他们向大客户提供更直接的销售和个性化的服务,而跨国企业则更擅长于技术,例如润滑油管理等项目。 2、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目前国内基础油产能的四分之三以上仍是延用传统的“老三套”工艺,即加工流程是在原油提炼过程中,经减压蒸馏等工艺,在分馏出汽、煤、柴油等轻组分后,减压馏分油再经酮苯脱蜡、溶剂精制、白土精制等“老三套”工艺提炼出基础油。也有部分采用进口的加氢工艺,其中以雪佛龙公司的异构脱蜡技术为代表。由于采用加氢法生产基础油具有质量好、收率高、操作灵活性大等优点,特别是用于生产调配大跨度润滑油的低黏度基础油、具有极低CCS黏度和低挥发度的 APIⅡ类基础油,使加氢法生产技术发展很快。各大石油公司都开发了各自的加氢工艺,并实现了工业应用。 3、可生物降解润滑材料 可生物降解润滑材料亦称环境友好润滑剂,是一类生态型润滑剂。这类润滑剂既能满足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又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活性微生物(细菌等)分解为 CO2和 H2O,润滑剂及其耗损产物对生态环境不产生危害,或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所允许研究表明,以合成酯和天然植物油为基础油的植物油基润滑剂,其生物降解率均在 90%以上,而矿物油基润滑剂生物降解难度大,大部分生物降解率不大于40%。由于植物油基润滑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欧洲,植物油基润滑剂在润滑剂市场占有率由1997午的1%提高到2000年的10%。北欧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限制部分矿物润滑油的使用,以推广使用环境友好型润滑油。可生物降解润滑剂最初用于舷外二冲程发动机油,后来发展到许多行业,如链锯油、液压油、机械加工润滑剂和食品加工机械用润滑剂等。天然植物油、合成酯类油具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能,是可生物降解润滑剂基础油的首选品种,另外合成烃、聚醇等其他一些品种也有作为可生物降解润滑剂基础油的潜力。 4、中国润滑油市场发展趋势 中国润滑油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环保和节能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未来润滑油将朝着更环保、更节能的趋势发展,润滑油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满足环保、节能要求的高档润滑油成为发展方向。为满足连续性、自动化、高精度工业设备对润滑油产品的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的要求,应不断推出新一代的高效润滑油产品。(2)环保型润滑油品种逐步增加。为满足越来越苛刻的环保法规,LPG/CNG燃料、乙醇汽油燃料、生物柴油等新型的燃料开始被广泛使用。(3)产品品种细分和性能差异化越来越明显。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朝更精密、专项化发展的趋势也更明显,需要使用不同的润滑油品种,满足其个性化的需要。

1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再生项目可研

目录 第一章总论................................................................................................................... - 1 - 1.1 概述.............................................................................................................................. - 1 - 1.2 企业概况...................................................................................................................... - 2 - 1.3 项目背景...................................................................................................................... - 2 - 1.4 项目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 - 4 - 1.5 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 - 7 - 1.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8 - 1.7 可行性研究结论 .......................................................................................................... - 9 - 第二章市场预测............................................................................................................. - 11 - 2.1 润滑油的市场现状 .................................................................................................... - 11 - 2.2 二氧化碳捕获及使用的优点 .................................................................................... - 11 - 2.3 废润滑油再生基础油的市场预测 ............................................................................ - 12 - 2.4 高纯碳酸镁的市场预测 ............................................................................................ - 14 - 2.5 基础油的价格分析 .................................................................................................... - 17 - 2.6 高纯碳酸镁的价格分析 ............................................................................................ - 17 - 第三章产品方案及规模 ................................................................................................. - 18 - 3.1 产品方案.................................................................................................................... - 18 - 3.2 产品质量标准............................................................................................................ - 18 - 第四章工艺技术方案 ..................................................................................................... - 21 - 4.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 ........................................................................................ - 21 - 4.2 工艺技术原理............................................................................................................ - 21 - 4.3 废润滑油再生基础油工艺流程 ................................................................................ - 24 - 4.4 废润滑油再生基础油主要设备 ................................................................................ - 26 - 4.5高纯碳酸镁生产工艺流程 ......................................................................................... - 27 - 4.6 高纯碳酸镁、高纯氧化镁设备 ................................................................................ - 31 - 4.7 控制技术方案............................................................................................................ - 31 - 4.8 标准化........................................................................................................................ - 32 - 第五章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 ..................................................................................... - 34 - 5.1 原、辅材料供应 ........................................................................................................ - 34 -

2017年润滑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润滑油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节润滑油工业是经济的晴雨表 (4) 一、润滑油工业与国民经济正相关 (4) 二、润滑油细分市场较多 (6) 三、我国的润滑油消费存在浪费情况 (7) 第二节行业平稳发展,增量看交通用油 (8) 一、交通用油仍有上升可能,看好乘用车用油 (10) 二、工业用油维持不变可能是最好结果 (15) 第三节润滑油添加剂是短板,国产需自强 (18) 一、III基础油逐渐挑大梁,国产能力较差 (18) 二、国外添加剂公司垄断行业 (20) 三、润滑油企业三足鼎立 (22) 第四节差异化、后市场布局为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24) 一、差异化发展,突出品牌和产品特色 (24) 二、加大研发力度,抢占高端市场 (24) 三、提高营销能力,抢占汽车后市场 (25) 第五节部分相关企业分析 (26) 一、德联集团 (26) 二、高科石化 (27) 三、康普顿 (27)

图表目录 图表1:近年我国GDP与GDP增速变化 (4) 图表2:近年我国工业增速与平均增速变化 (4) 图表3:近年润滑油的表观消费量和增速 (5) 图表4:2015年工业油和车用油的占比(%) (8) 图表5:工业油结构分析 (8) 图表6:车用油结构分析 (9) 图表7:近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及增速 (11) 图表8:近年商用车和乘用车销售比例 (11) 图表9:中国新能源汽车及乘用车销量 (12) 图表10:2014~2015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量比重 (13) 图表11:近年我国的摩托车保有量(万辆)和增速(%) (13) 图表12:水路货运量情况 (14) 图表13:工业润滑油和工业增加值 (15) 图表14:近年我国的粗钢产量(万吨)和同比增长(%) (16) 图表1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6) 图表16:润滑油产业链 (18) 图表17:全球基础油供需情况(万吨) (19) 图表18:亚太地区基础油产量(万吨) (19) 图表19:国内基础油的供需情况(%) (20) 表格目录 表格1:交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 (6) 表格2:工业用润滑油的种类、特点 (6) 表格3:单位润滑油消费量对比 (7) 表格4:近年润滑油的消费量和分类 (9) 表格5:基础油分类 (18) 表格6:添加剂情况 (21) 表格7:主要的润滑油企业 (22)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润滑油基本知识培训资料 一、基本概念(见资料1) 1、原油:天然原油一般都是黑色液体,其中含有几百种及至上千种倾倒物的混合物,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大体为石蜡基础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年产1亿两千万吨至1亿4千万吨(中国)。 2、基础油:原油在炼油厂经过减压蒸馏生的轻质产品可获得气、煤、柴油等产品,重质产品,经过进一步精制后即可获得基础油。 3、润滑油:为满足设备机具的具体润滑要求,选择适当的基础油及添加剂调制而成的产品。 4、基础油的品种一般国产分为32#、46#、68#、100#、150SN、200SN、350SN、500SN、650SN、150BS等。进口的日本能源公司500SN、韩国1次、2次加氢基础油(高档)等 5、润滑油添加剂:添加不同性能的添加剂以改善润滑油的各种性能。(见资料2) 6、润滑油质量指标(见资料3、1-6) 二、车用润滑油的分类: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刹车液、润滑脂 1、什么是汽油机油、什么是柴油机油、齿轮油、液压油级别的区分 2、什么是多级油,什么是单级油、什么是通用机油 3、5W、10W、15W、30、40、50的意思,代表的具体指标范围 4、GB标准的理化指标,黏度黏度指数闪点倾点等要记牢 5、各种车型选用什么级别及黏度的油、以及夏、冬两季的选油 6、API SAE的含义国家标准、石化标准以及我们的企业标准制定有哪些 识别润滑油的规格 内燃机油 SF/CD 15W/40为例: SAE 15W/40

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对内燃机油黏度分类法的英文缩写 现在执行的是SAE J300 Apr。1991版本 表示该油品低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0W、5W 、10W、15W、20W等级别。“W”前面的数字越小,其低温流动性越好,能满足在更低气温条件下工作的发动机的要求 表示该油品高温时的黏度等级。 有SAE 20、30、40、50和50以上级别。数字越大黏度越大。可以保证润滑油在高温时仍然有足够的黏度和油膜厚度来达到润滑的效果。 另外SAE30、SAE40、SAE50只具有单黏度级别的特性,应注意适用的温度范围 API SF/CD 第一个字母“S”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简称“汽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SD、SE、SF、SG、SH、SJ~~等级别。 是美国石油协会对润滑油质量等级分类标准的英文缩写 第一个字母“C”表示该机油适用于柴油发动机,简称“柴油机油”。 第二个字母表示机油质量性能的水平,字母越往后质量性能越高。 有CD、CE、CF、CG-4、CH、CH-4~~等级别。 1)、API SF/CD表述的质量等级说明该油品是一种即适合汽油发动机同时又能满足柴油发动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一、发动机润滑油的分级标准 发动机润滑油的种类可按粘度和质量分类。粘度分类又称SAE制(SAE为Society of Automatic Engineer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简称),质量分类又称API制(API为American Petroleum lnstitute 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 通常发动机润滑油的粘度等级分类按照“SAE”的标准分为11个等级,SAE 0W、SAE 5W、SAE 10W、SAE 15W、SAE 20W、SAE 25W、SAE 20、SAE 30、SAE 40、SAE 50、SAE 60。“SAE”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的黏度等级,数值越大表示粘度越高(注意:粘度等级和粘度不是一回事)。粘度可以参照对应的粘度等级查找出来。如果在“SAE”后面的数值中有“W”,如:5W/30、 10W/30、10W/40、15W/40、20W/50、25W/60,则表示有较好的低温起动性能,为复式机油(多级机油),这种复式机润滑油在高温下,仍具有充分的粘度使发动机各运转部位得以充分润滑。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品质的评定,国际上通常是以API的标准来确定发动机润滑油的品质分类标准。API是美国石油学会的简写,API把车用机油分为柴油机油和汽油机油两类;柴油机润滑油用“C”表示,CA、CB、CC、CD、CE、CF、CF-4、CG-4、CH-4;汽油机润滑油,用“S”表示,SA、SB、SC、SD、SE、SF、SG、SH、SJ。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动机润滑油的品质也有一个提高的过程,字母顺序代表机油品质的发展,字母越往后表示品质越高,目前汽油引擎的最高品质标准是SJ,于1996年通过。柴油机油由早先的CA级发展到目前的CH-4。通常发动机润滑油罐上若印有SG/CF-4和SF/CD的字样,表示既可用于汽油发动机,也可用于柴油发动机。 二、汽油发动机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