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血管造影
头部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

头部头颅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常规 CT(NCCT):1)CT 平扫是检测脑出血金标准,可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判断有无脑疝形成,是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和鉴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溶栓前排除脑出血最常规的筛查方法。
2)CT平扫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影像学方法,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对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出血部位推测颅内动脉瘤的位置。
3)CT平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表现为低密度,其重要作用是排除脑出血。
4)CT 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水肿及出血转化常用技术。
5)CT 平扫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首选技术。
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当显示双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CVST可能性。
CT 动脉造影(CTA)和 CT 静脉造影(CTV)1)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斑块评估,超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无临床症状或小于50%有临床症状患者,采取CTA 检查;CTA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及混合斑块,对卒中风险进行评估。
2)CTA对颅内外动脉夹层诊断,能够很好显示血管管壁及管腔的情况等,并可清晰的显示内膜片、线样征和双腔改变等。
3)CTA对脑动脉瘤诊断,检测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直径<3 mm的动脉瘤,敏感性略低,还可以检测动脉管壁钙化和血栓。
4)CTA对血肿扩大、预后预测。
CTA检查对比剂外渗可提示活动性出血,表现CTA上为点样征是早期预测血肿扩大重要影像学证据。
5)CT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
CTV对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敏感度可达 100%,对于下矢状窦、基底静脉和丘纹静脉的敏感度达90%,CTV和MRV在脑静脉系统显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7月19-20日,2019山东急性脑血管病防治论坛和临沂市脑卒中急救联盟成立大会顺利召开,来自上海长海医院影像医学科的田冰教授在此次大会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分享了长海模式影像评估的经验。
田冰教授在会上报告~田教授指出影像学是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与评估的主要手段,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快速、准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患者(可能有良好预后的患者)进行适合的治疗,以及对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
AIS影像学检查扫描方案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可用CT,也可用MRI进行评估。
与磁共振相比,CT最大的优势是快速,所以目前在急诊患者中CT 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评估方法。
AIS治疗前评估在患者治疗前对其进行初步评估,田冰教授指出有2个评估是必须的:脑实质的评估、血管的评估。
在这2个必须评估的基础之上,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侧支循环、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体积、血栓负荷符合评估,那么患者治疗前的评估会更加完善。
1、脑实质的评估1)排除脑出血和卒中样病变2)识别脑组织缺血:影像学表现征象为灰白质界面消失/脑实质密度减低。
2、脑血管的评估主要采用CTA来判断有没有血管闭塞。
3、侧支循环的评估主要是一级侧支及二级侧支的评估。
对于侧支循环的评估,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的方法包括结构评估及功能评估,影像学上最常用的是结构评估,TCD、CTA、MRA、DSA都可以对侧支循环进行结构评估,如果能够把结构评估和功能评估进行结合,对于侧支循环的评估会更加准确。
结构评估01、经颅多普勒(TCD)、经颅彩色双功能超声TCD检查无创又较经济,可直接测量血流速度、判断侧支情况及血管舒缩反应性,可用于评估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眼动脉、软脑膜动脉等侧支血流。
02、基于CT血管成像(CTA)的评估方法CTA原始图像、CTA多平面重建图像、最大密度投影图像、非时变CTA技术、三相CT灌注、多时相CTA。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近些年 随着 临床医学技术 的高度发展 . 对脑血管病 检测
方法 不断增 多 . 这 其 中包 括 经 颅 多 普 勒 检 查 、 颈 部 血 管 彩 超 检查 、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法 及 数 字 减 影 血 管 造 影 法 …。 如何 对 急
病 变狭 窄血管 4 2根 . 检 出率 9 1 %: 短暂性 脑缺血 患者 2 5例 中待 查 血 管 1 0 0根 . 共查 出 闭塞 血 管 2 5根 . 血管严重狭窄 2 7 根, 病变狭窄血管 3 5根 . 检 出率 8 7 %;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患者 1
性 脑 血 管 病 患 者 及 早 进行 脑 血 管 情 况 检 查 . 将 对 患 者 二 级 预
赵 岚 (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一 病区 . 天津 3 0 0 1 4 0 )
摘要 : 目的 研 究 磁 共 振 血 管 造影 f MR A 1 在 脑 血 管 病 诊 断 中 的应 用 价 值 。方 法
将人住我院的 6 0例 脑 血 管 病 患 者分
为 3组 , 分 别 为 脑梗 死组 2 5例 , 短暂性脑缺血组 2 5例 , 蛛 网膜 下 腔 出 血 组 1 0例 。 对 3组 患 者 分 别 行 数 字 减 影 血 管造 影法 ( D S A) 与 磁共 振血 管造 影 法 ( MR A) 检 测 。结 果 MR A: 脑梗死组中待查血管 1 0 0根 , 检出率 8 3 %: 短 暂性 脑 缺 血
者、 短暂性脑缺血 、 蛛 网膜下腔出血三种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 ( P > 0 . 0 5 ) 。 结论 磁 共振血管造影
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内 .而 同时可见 增粗 的静 脉显 影引 流至相 邻静 脉窦 中 MR 通 过 三维 形态 显 示 . A 避免 了各条 血 管相 互
收 稿 日期 : 0 2 0 — 6 2 1 — 5 1 修 回 日期 : 0 2 0 — 6 2 1— 6 2
血 管造影 ( S 一 D A) 直被 认 为是诊 断颅 内动 脉瘤 的 “ 金 标准” .然而也 同 时不可避 免 的存 在上 述一些 问题 .
估 颈动 脉 粥样 硬化 为其 干 预治 疗 提供 了可 靠 依据 。
MR 检 查 简单 便捷 . 中老 年人 血 管情 况 筛查 准 确 A 对
不足 , 但仍 有较 好 的符合 率 , 也避 免为 诊断 时行 D A S 检查诱 发再 出血 的危 险。
般分 四类 : 1 ( )毛 细血管 扩张症 ;2 ( )动静 脉 畸形
( V ;3 静 脉 畸形 ;4 海 绵状 血 管瘤 。 中 以动 A M) ( ) () 其
静 脉 畸形类 型最 常见 。MR A对动 静脉 畸形 ( V 的 A M) 显 示率 几 乎达 1 0 .图像 中可清 晰显示 供血 动 脉 、 0% 引流静 脉及 瘤巢 . 具体 表现 为异 常血 管 团显 影 . 邻 相 大脑 动脉 血管增 粗 .分支增 多 .并深 入异 常血 管 团
c n ce ry d s l y t e v s u a h n e n b o ma i e .MRA i r a l u e o o o h r i g n a l a l ip a h a c l r c a g s a d a n r l is t s g e t s p r r t t e ma i g y i tc n q e i e ci is d e t r s b e v t n o t c a i re il lo u p y a d c mp rs n o e h i u n t l c , u o g o so s r ai fi r r n a a tra o d s p l n o a o f h n o n a l b i b lt r e s l, h sp o i i g t e b ss frc i i a te t n . i e a v s es t u r v d n a i o l c l r a me t a l h n Ke o d : R I gn e h i u s I c e c c r b a a c l rd s a e y W r s M A; ma i g tc n q e ; s h mi e e r lv s u a ie s
MRI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大有作用

MRI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大有作用现在能检查头颅血管有无异常的方法很多,比如血管造影、CT、超声、磁共振等。
各检查手段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优势,这些检查手段又相互补充。
那么磁共振头颅血管检查相比于其他检查手段有哪些优势呢?一、mri检查脑血管疾病的优势1、无电离辐射。
磁共振血管检查与CT血管检查以及介入科的血管造影相比,它无辐射,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的筛查手段,且短期内的重复多次检查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2、无需造影剂。
磁共振血管检查,利用血液的流动效应就可以进行脑动脉的成像,它无需注射对比剂,从而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3、无创检查。
跟血管造影相比,磁共振血管检查是无创的,不会给患者带来有创的损害。
二、常见脑血管疾病(一)常见脑肿瘤的MRI的检查1、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其约占颅内肿瘤的46%左右。
在MRI中,星形细胞瘤平扫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信号均匀程度取决于其内部结构。
增强扫描侵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一般无强化或仅有轻微斑点样强化,囊性星形细胞瘤可见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2、脑转移瘤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恶性肿瘤病人尸检中发现肿瘤有脑转移约30%。
在MRI中,脑转移瘤平扫T1加权像见颅内多发散在小环形或结节样等或稍低信号影,瘤周水肿可十分明显,病灶多位于皮质或皮质下;T2加权像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形高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轻到中度环形或结节样强化。
3、脑膜瘤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非胶质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脑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
MRI上典型的脑膜瘤多呈质地均匀、边缘清楚的等T1和等T2信号,少数表现为稍长T1及稍短T2信号;T2加权像常见肿瘤边缘有一低信号边缘带,多为肿瘤纤维包膜或肿瘤血管所致。
增强扫描见中度或明显强化;邻近脑膜也有强化,称“脑膜尾征”。
脑胶质瘤、脑转移瘤、脑膜瘤是脑肿瘤中三种很常见的肿瘤,MRI检查显像对于早期发现。
心胸外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

心胸外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心胸外科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CTA)是目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情况。
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适用范围,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
MRA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使用高强度磁场和无辐射的无损扫描方式,可以对脑血管进行影像重建。
在进行MRA前,通常会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血管更容易被检测到。
MRA可以提供三维血管成像,能够观察到血管的完整结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
MRA的优点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无痛苦,对于儿童、孕妇以及对辐射敏感的人群来说,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此外,MRA还可以评估血管的病理情况,如动脉瘤、血管狭窄等,可以指导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然而,MRA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相比于CTA,MRA图像分辨率较低,可能无法清晰地显示血管的细节。
其次,造影剂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仍需要注意。
此外,MRA对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等辅助设备的敏感性较高,可能会产生异常信号干扰。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计算机体层扫描脑血管造影(CTA)。
CTA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对血管进行成像。
在进行CTA前,通常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血管更明显地显示出来。
CTA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观察到血管的形态、血流情况以及局部异常病变。
CTA的优点在于成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的细节。
此外,CTA对于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等病变的检测效果较好。
CTA还可以评估脑卒中的病因,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然而,CTA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CTA需要使用X射线,对于辐射敏感的人来说,可能会存在风险。
其次,CTA的造影剂会经过肾脏排泄,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潜在有一定的风险。
此外,有关CTA的成像结果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对于不熟悉CTA的医生来说,可能会存在诊断偏差的可能。
浅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正 常
MRA对缺血性血管病变 的诊断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无创性检出动脉瘤
脑外伤后3天,头 颅MR平扫描,并 行头颅MRA检查。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分析TOF图像注意事项: 1.MRA显示血管光滑,可以基本认为该血管无狭窄。 2.由于湍流等原因造成失相位,导致局部信号丢失,呈现 血管狭窄的假象(夸大血管的狭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 来看,TOF法MRA所获得的血管影像更能反映相应器官在 生理状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 3.因动脉瘤腔内血流的湍流,造成信号丢失,可能遗漏动 脉瘤。 4.对血管壁的改变(如钙化)不敏感。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进一步的安排: 1.完善技术学习,我科技术员经过2轮系统的操作培 训,完全可以完成MRA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 2.我科加强相关检查前准备、完成病人的筛选,检查 技术总结与规范,加强报告诊断的规范。 3.加大向临床宣传MRA的优越性,特别是其操作简单、 无辐射、无创等优点;当然也应该向临床介绍其局限 性,协助临床合理的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 MRA)是利用MR成像技术 来描绘解剖组织中血管路径的方法。 一般分为: 时间飞跃法(time of fly TOF); 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 对比增强MRA(CE-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技术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由于以下几点的发展,使得非对比增强磁共 振血管成像技术重新焕发青春。 1.文献报道使用钆对比剂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即肾 源性系统性纤维化,特别是对于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 2.磁共振硬件和软件的进步,如并行采集技术,它可以显 著减低采集时间; 3.昂贵的对比剂,直接导致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 术的迅猛发展。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比较李婷;林雁潮;王瑶;吴建;陈明磊【摘要】目的对比颈部血管超声(CVUS)、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于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与MRI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各组检查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以DSA为检查金标准,CVUS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准确率分别为52.94%(9/17)、72.00%(18/25)、74.07%(20/27)、0%(0/2);CTA分别为70.59%(12/17)、80.00%(20/25)、81.48%(22/27)、50.00%(1/2);MRI分别为88.24%(15/17)、92.00%(23/25)、92.59%(25/27)、50.00%(1/2),Kappa值分别为0.503、0.670、0.853.结论 CVUS、CTA与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均具有重要作用,其中MRI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CVUS与CTA检查,具有独特优势,可作为临床检查首选诊断方式.【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12【总页数】5页(P2005-2009)【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CT血管成像;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狭窄【作者】李婷;林雁潮;王瑶;吴建;陈明磊【作者单位】三亚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海南三亚572000;三亚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海南三亚572000;三亚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海南三亚572000;三亚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海南三亚572000;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内科海南三亚5720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影响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加,而此类疾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