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合集下载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ppt课件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ppt课件
血流的信号比较复杂,与周围静止组织相比,血流可表现为高信号、等信号或低信号,取决于血流形式、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脉冲序列及其成像参数等。
血管内血液流体因质子群发生移动,影响MR信号强弱变化,与周围固体组织相比显示不同的MR信号特征。 层流—血流质点与血管长轴呈平行运动,靠血管壁近质点流动速度慢,越向中心流速越快。层流血液使信号减弱。 湍流(涡流)—血液在血管内不沿血管直线运动,向其他方向不规则迅速流动,引起质子群去相位移动,产生流空效应使血管呈低信号。血液通过狭窄处后在血流两侧形成旋涡状运动。
基本原理: 使用强度相同、持续时间相等的极性相反的两个梯度(流动编码梯度) 静止组织,净相位改变为零,无信号 流动组织,由于相位漂移,产生一个净相位,有信号 减影技术
二、相位对比MRA (Phase contrast,PC)
PC序列及作用 2D-PC 时间短:空间分辨力低,常用于3D-PC的流速预测,可反应血流的流速及方向,进行血流方向和流速定量分析
TOF(Time of Flight)时空飞逝法 通过血液流入流动相关增强效应,静止组织信号弱,相对流动血液信号对比增强而获得 TOF MRA的对比主要依赖于血管进入的角度一般要求扫描层面垂直于血管走向
2DTOF ─ 是逐层的进行激励和图像数据采集,然后将整个感兴趣区以一连续多层方式进行图像数据重建和处理的方法。 2D TOF MRA的层厚限制了投影影像的空间分辨率,这种血管成像不适合细小血管的显示。为了保证一条血管在不同层面始终具有流入效应,不会出现血管衔接不吻合,选择扫描参数时,必须采用最短的TR、TE,及最小的采集次数,以缩短扫描时间。
2D-TOF 因层面较厚、空间分辨率差,对弯曲血管亦产生信号丢失, 3D-TOF成像面薄,空间分辨率高,对弯曲血管信号丢失少,更适合小血管、弯曲血管检查。 相同容积2D-TOF较3D-TOF 成像时间短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CMR)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

为了规范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和操作,中国专家制定了《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该共识主要包括以下要点:一、适应症:根据不同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要求,CMR可以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肥厚、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

同时,CMR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评估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二、设备要求:CMR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获得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

同时,CMR设备应具备完善的软件功能,能够进行动态磁共振图像采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

三、检查操作:CMR检查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

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确保患者符合CMR的适应症,并评估患者的安全风险。

在检查操作中,应注意保持图像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尽可能避免运动伪影。

同时,还应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序列和参数的选择,以获得理想的图像。

四、对比剂使用:CMR检查中常常需要使用对比剂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对于使用对比剂的患者,应先行肾功能评估和过敏史询问,并确保对比剂的安全性。

在使用对比剂时,应注意剂量的选择和注射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五、结果解读:CMR图像的解读需要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

解读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并结合图像表现进行分析。

同时,还应对CMR检查结果进行系统记录,包括图像描述、测量数据和诊断意见。

六、质量控制:CMR检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规范、图像质量评估和结果解读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能够有效提高CMR检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肾动脉成像 动静脉动静脉畸形 颅内血管成像,如果需要可提供血流方向
3D PC
CE-MRA
CE-MRA的机理:
CE-MRA使用极短TR与极短TE的快速梯度回波 序列,使各种组织饱和,因此信号强度很低。
在血管内团注磁共振顺磁对比剂,血液的T1弛 豫时间会极度缩短,血液呈高信号,在血管与 背景间形成强烈对比。
施加一个双极的编码梯度,该梯度由幅度和间期相 同,而方向相反的两部分组成
静止组织自旋在正相期获得的相位与负相期丢失的 相位相等,净相位最终为零
流动组织的自旋的剩余相位与移动距离成正比,即 与速度成正比
对采集的两组数据进行减影增加对比
PC
血流相位与其速度相关: = vTA PC图像能够反映血流的速度和方向信息 速度编码值(Venc):扫描前可根据所要观察的血
态方面很有用
3D PC
3D PC的采集方式:是对一个三维容积 块进行的采集
3D PC的特点: - 对层面内流动敏感 - 与2D PC相比体素较小,可减少体素内失相位 - 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 与TOF相比减少了湍流的信号丢失,提 高对复杂流动和湍流的显示
3D PC
3D PC的主要应用
TOF血管的信号强度 与层块(或层面)厚 度、血管流速以及脉 冲序列的TR有关
当 v=THK/TR 时信号 最强,或者说当血流 流至d=v TR成像厚度 时信号最强
Partially Saturated Spins
Saturated Static Tissue
Slab
THK

Fresh Inflow
MOSTA
SLINKY
SLINKY
SLINKY将沿z方向的层块内信号强度波动转化为ky方向, 从而去除了SBA伪影

MR血管成像技术

MR血管成像技术

定位导航:帮助 医生准确定位病 变部位,提高手
术精度
评估疗效:通过 成像技术,评估 介入治疗的效果, 为后续治疗提供
依据
预测并发症:提 前发现潜在的并 发症,采取预防 措施,降低手术
风险
MR血管成像技术的优势
高分辨率成像
空间分辨率高: 能够清晰地显示
血管结构和病变 1
血管壁分辨率高: 4
能够清晰地显示 血管壁结构和病

软组织分辨率高: 能够清晰地显示
2 血管周围的软组
织结构
3 血流动力学分辨
率高:能够清晰 地显示血流速度 和血流方向
无创性检查
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无需开刀,减少患 者的痛苦和恢复时

检查过程安全,不 会对患者造成辐射
伤害
检查结果准确,能 够清晰地显示血管
结构和病变情况
实时成像能力
MR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
诊断血管疾病
01
应用范围:可用于诊断各种血管疾病, 如射,可重复检查
03
准确性:高,可提供详细的血管结构 和血流信息
04
临床应用:可用于诊断和评估血管疾 病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血管功能
1
评估血管弹性:通过测量血 管壁的厚度和弹性系数,评
实时成像:MR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实时显示血管图像, 便于医生快速诊断和治疗。
高分辨率:MR血管成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可以清晰 地显示血管结构和病变。
多参数成像:MR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取多种参数, 如血流速度、血流量等,有助于医生全面评估血管状况。
无创性:MR血管成像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避免了造 影剂过敏等风险,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发展:从低场到高场,从单线圈到多线圈,从二维到三维,从静态到动 态,从定性到定量,从结构到功能,从形态到代谢,从局部到全身,从 成像到治疗,从临床到科研,从医学到其他领域,不断发展和完善。

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生病后,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病症让我进行一些相关的检查,例如。

也就是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该方法是临床上影像学检查中比较先进的一种检查方法。

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

经通过磁共振检查后能够对身体的早期病变予以发现,有助于及时的治疗干预。

本次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什么是我们可以发现身体很多早期病变,并及时治疗。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以及了解其优势等。

一、什么是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属于磁共振检查中的一种,其检查方法较为特殊。

该方法一般是经血管注射造影剂,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需要检查的位置,之后进行相关检查。

该方法可对病灶部位的大小、分布以及病变供血情况予以充分的表达。

采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病变的情况,从而对治疗有着较好的帮助。

二、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分类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临床上课将其分为2种类型,也就是不需要注射造影剂和需要注射造影剂的增强血管造影。

前者通常在血管病变的普通筛查中应用较多,例如头颅血管成像,后者与需要注射造影剂的ct相比较,其发生造影剂过敏的几率较低。

根据相关资料得知,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能采取该检查方法之外,其没有较多的限制没有过多的限制。

因此与CT增强血管造影进行比较,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的安全性更高,从而不会对身体产生较大的伤害。

三、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头颈部的应用头颈磁共振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显示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的技术。

它可以描述血管的解剖腔,还可以反映血管的血流方式和速度信息,从而可以快速预先评估头颈部血管是否有畸形,狭窄,动脉瘤,钙化斑块和其他与血管相关的病变以及各级血管的供血,为临床准确评估血管病变以及制定治疗和手术计划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例如,颈动脉斑块不仅导致管腔狭窄,而且破裂,出血,脱落并阻塞血管。

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颈动脉管腔狭窄,还可以显示管壁和斑块病变,能够对硬化斑块的范围、组成以及易损性予以有效准确评估和精确测量,防止并发症发生。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ppt课件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ppt课件

颈内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1 颈外动脉2 颈内静脉4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横窦11 乙状窦12
上矢状窦13 大脑大静脉14 基底动脉15 距状沟动脉21 椎动脉22 中央前沟动脉23
颈内动脉1
后交通动脉3 大脑前动脉6 大脑中动脉7 大脑后动脉8 额叶前内侧支9 小脑上动脉10 横窦11 上矢状窦13 基底动脉15 直窦16
MRA在脑血管中的应用
颈内动脉
• 颈内动脉起自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管入颅,向前 穿海绵窦至视交叉外侧。主要分支有: ①眼动脉, 发自颈内动脉,经视神经管入眶。 ②后交通动脉, 向后行,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③脉络膜前动脉, 向后内行,进入侧脑室脉络丛。 ④大脑前动脉, 在视神经上方向前进入大脑纵裂与对侧同名动脉 借前交通支相连,沿胼胝体沟向后行。主要供应 顶枕沟以前的大脑半球内侧面和上外侧面的上部 及部分间脑。 ⑤大脑中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 沿外侧沟向后上行走,沿途发出的分支有豆纹动 脉(分布于纹状体和内囊)、额顶升动脉(分布 于额叶和顶叶前部)等。
脑底动脉环
•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脑底动脉环)位于脑底、 蝶鞍上方。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颈 内动脉的终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而 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是一 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其中,前交通动脉为沟通左、 右颈内动脉的血管,后交通动脉则为沟通颈内动 脉和椎动脉的血管。当动脉环的某一处发育不良 或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脑动脉环使血 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血液供应。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Willis环的 :旋转从侧位片 (MIP)。 1, 椎动脉. 2, 颈内动脉. 3, 大脑中动脉. 4, 大脑前动脉. 5, 大脑后动脉. 6, 基底动脉。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以及流程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以及流程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以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方法。

1. 准备。

禁食4小时以上,保证空腹状态。

磁共振血管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血管成像名词解释

磁共振血管成像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磁共振血管成像吗?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就好像是给血管拍了一张超级清晰的照片!磁共振血管成像啊,简单来说,就是利
用磁共振技术来显示血管的一种方法。

比如说吧,我们的血管就像是
城市里的道路,磁共振血管成像就是那个能把这些道路都清晰呈现出
来的“地图”。

它的原理呢,就像是一个超级侦探,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探测血管的情况。

这多厉害呀!你想想,要是医生没有这个技术,那要怎么
清楚地了解我们身体里血管的状况呢?
磁共振血管成像有好多优点呢!它不用像传统的血管造影那样给人带来那么多痛苦和风险。

哎呀,传统的血管造影,那可真是让人有点
害怕呢!磁共振血管成像就温和多啦。

而且它能提供非常详细的血管
信息,这就好比是给医生配备了一双超级厉害的眼睛,能把血管的每
一个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医院里,医生们经常会用到磁共振血管成像呢!当有人怀疑自己血管有问题的时候,医生就会说:“来,做个磁共振血管成像看看吧!”然后,通过这个检查,医生就能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啦。

这就像是战
场上的将军,有了准确的情报才能打胜仗呀!
我有个朋友,之前身体不舒服,医生就给他做了磁共振血管成像。

结果一出来,医生马上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然后给出了合适的治疗方案。

你说,这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不是超级重要?
我觉得呀,磁共振血管成像真的是现代医学的一大宝贝!它让医生能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让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它就像是我们健康的守护者,默默地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以其无创性和图像的直观清晰性,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近年来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发展迅速,可供选择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有多种,充分理解MRA技术的原理及其特性,有利于日常工作中恰当地应用这些技术。

目前比较常用的普通磁共振血管造影成像方法有时间飞跃法(time-of-flight,TOF)、相位对比法(phase contrast,PC)以及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法(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 MRA)。

在MRA 中起重要作用的流动效应有二种:饱和效应和相位效应,二者均可区分流动血液和静止组织。

CE-MRA则是利用了对比剂作用,改变血液的弛豫时间下面就几种技术作一简单的分析和比较,希望对我们临床中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方法有帮助。

一、时间飞越法(TOF)MRA时间飞越法血管成像采用"流动相关增强"机制,是最广泛采用的MRA方法。

TOF血管成像使用具有非常短TR的梯度回波序列。

由于TR 短,静态组织没有充分弛豫就接受下一个脉冲激励,在脉冲的反复作用下,其纵向磁化矢量越来越小而达到饱和,信号被衰减;对于成像容积以外的血流,因为开始没有接受脉冲激励而处于完全弛豫状态,当该血流进入成像容积内时才被激励而产生较强的信号。

TOF MRA的对比极大地依赖于血管进入的角度,所以在用TOF法进行血管成像时扫描层面一般要垂直于血管走行。

另外,在TOF血管成像中,通过在成像区域远端或近端放置预饱和带,去除来自某一个方向的血流信号,因而可以选择性地对动脉或静脉成像。

目前已有效地应用于身体各部位的TOF技术有多种,并且各具特色。

1. 三维(3D)单容积采集TOF法MRA3D TOF同时激励一个容积,这种容积通常3~8cm厚,含有几十个薄层面。

3D TOF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采集薄层,可薄于1mm,最终产生很高分辨率的投影。

另外,3D TOF对容积内任何方向的血流均敏感,所以对于迂曲多变的血管,如脑动脉的显示有一定优势。

但是对于慢血流,因其在成像容积内停留时间较长,反复接受多个脉冲的激励,可能在流出层块远端之前产生饱和而丢失信号,所以3D TOF不适于慢血流的显示,也因此不能对大范围血管(例如颈部血管)成像,这是3D TOF的主要缺陷。

3D TOF一般不用于静脉以及具有严重狭窄和流速较低的动脉。

2. 二维(2D)单层面重叠TOF法MRA2D TOF是依次采集一组薄的二维层面,在一个TR周期只采集一个层面,因为在TR之间血流只需要穿行一个层面的短距离,所以血流被饱和的程度较小,即使慢血流也能形成良好的信号对比,因此2D TOF 主要用于慢血流的显示,2D TOF对慢血流比3D TOF要敏感得多,可较好地描述显著狭窄区的真正管径,2D TOF可用于脑部静脉血管成像。

另外,由于2D TOF的饱和效应较小,故可以对大范围的血管成像,例如,在颈部血管和肢体血管成像中宜选用2D TOF方法。

在搏动性强的血管区域(例如肢体血管),还可以采用心电门控2D TOF方法成像,降低运动伪影,心电触发2D TOF MRA在检测血管阻塞疾病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由于2D TOF的分辨力不如3D TOF,所以实际扫描中层面之间要有一定重叠,这样既提高了2D TOF MRA的分辨力,又降低了层面间的黑线伪影,使血管投影均匀。

3. 多个重叠薄层块采集(multiple overlapped thin slab acquisition, MOTSA)MRAMOTSA结合上述2种方法,连续采集多个重叠的薄的3D层块,因为这些层块很薄,所以当血液穿过它时几乎没有饱和。

典型的MOTSA层块大约16~48 mm厚,层块越薄,穿过层块的饱和越少,流动信号越强。

MOTSA的优点是可在大的血管成像范围内提供高对比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MOTSA的缺陷是存在层块边缘伪影伪影(Slab Boundary Artifact, SBA)和血管截断现象。

SBA伪影表现为层块的相接处的一条穿过血管的暗线,这是由于层块边缘的信号比中间的要暗。

层块之间互相重叠,可以减少SBA伪影,重叠越多,SBA伪影越小,但造成MOTSA的成像时间较长。

近来采用坡度(ramped)射频激励以补偿层块边缘处的流动信号饱和,但是仅能部分校正层块边缘伪影。

4. 滑动间隔ky采集(sliding interleaved ky, SLINKY)MRASLINKY技术是在MOTSA和ramped扫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血管成像技术,也使用多个薄层块3D采集,但其采集方式做了重大改进。

SLINKY沿层面方向(Z-轴)以连续kz的方式采集,但在层面内相位方向以间隔的部分的ky方式采集,层块采集中在Nz×Ny/n×TR的时间间隔(Nz为沿Z-轴的层块相位编码总数,Ny为沿Y-轴的相位编码总数,n为Ky采集的间隔数目,TR为重复时间),沿Z-轴以一个层厚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而MOTSA是以连续kz和连续ky的方式采集,层块采集中在Nz×Ny×TR的时间间隔,沿Z-轴以大约一个层块的空间步幅移动采集。

在SLINKY的这种采集方式中,由沿层块方向的穿过层块的饱和引起的流动依赖性信号波动转化为沿Ky轴的循环强度调制,这使得穿过整个层块的层面之间的血流依赖性信号强度均一化了,就去除了血管内的信号强度波动,这样也就解决了MOTSA的SBA伪影和血管截断问题。

SLINKY的这种采集方式类似于真正的2D采集,大大减少了血管饱和效应,有利于显示慢血流和小血管。

另外,SLINKY还改善了对血流方向和速度的敏感性,对不同方向和速度的血管具有相同的信号均一性,改善了血管狭窄和其他血管异常的显示率, 有利于显示复杂血流。

虽然采集方式不同,SLINKY具有与其他方法一样的重建和后处理方法,但是其重建和后处理所用的时间要比其他方法要长。

SLINKY的1个缺点是对原始数据相位不一致敏感,易引起相位方向的幻影伪影。

我们在头颈部的血管成像研究表明SLINKY能非常好地显示血管分支,尤其是在显示小血管方面,不但能显示多级小血管,而且小血管清晰度很高。

同时SLINKY图像的血管管壁光滑度和血管连续性也很好。

二、位对比(PC)法血管成像除TOF MRA外,相位对比(Phase Contrast, PC)法MRA(简称PCA)技术是另一个有价值的评价血管疾病的方法。

PCA与TOF MRA 的重要区别是像素强度代表的是磁化矢量的相位或相位差,而不是组织磁化强度。

相位对比血管成像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双极梯度对流动编码,即在梯度回波序列的层面选择与读出梯度之间施加一个双极的编码梯度,该梯度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梯度脉冲的幅度和间期相同,而方向相反。

第一部分过程中,沿梯度方向场强不同,因而进动频率不同,最后造成相位不同。

第二部分开始后,静止组织自旋反转过来进动,最终正相期获得的相位与负相期丢失的相位相等,静息组织相位最终为零;而流动组织的自旋还要运动一段距离到不同位置,所以第二部分结束时相位不回到零,流动的剩余相位与移动距离成正比,即与速度成正比。

PC MRA 过程基本上由三步构成,首先,采集两组或几组不同相位的运动质子群的影像数据;然后,选取一种适宜的演算方法对采集的相位进行减影,静态组织减影后相位为零,流动组织根据不同速度具有不同的相位差值;最后,将相位差转变成像素强度显示在影像上。

流动组织的相位偏移不仅与速度成正比,而且与梯度的幅值和间期成正比。

通过改变梯度的幅值和间期,使某种速度的血流产生的相位差最大,则该速度的血流在图像上信号最高。

采集前可根据所要观察的血流的速度,选择一个速度编码值(Venc),即选定了梯度的幅值和间期,则在图像上能突出显示该速度的血流。

一般,快血流速Venc约为80cm/s,中等速度Venc约40cm/s,慢血流Venc约10cm/s。

另外,只有沿编码方向的自旋运动才会产生相位变化,如果血管垂直于编码方向,它在PC MRA上会看不到。

操作者可选择编码梯度沿任意轴,例如层面选择方向、频率编码方向、相位编码方向或所有三个方向。

当流动在每个方向都有时,采集需沿三轴加流动编码梯度,这样扫描时间是沿一个方向时的2-3倍。

PC MRA的参数选择灵活性较大,使之比TOF成像方式更为复杂。

常用的PC方法有:1.3D PC 3D PC是最基本的PC方法,其优点是能用很小体素采集,结果减少体素内失相并提高对复杂流动和湍流的显示。

另外,3D PC可在多个视角对血管进行投影。

2.2D PC 是对一个或多个单层面成像,每次只激发一个层面。

2D PC成像时间短,但空间分辨力低,常用于3D PC的流速预测成像。

3.电影(cine)PC 电影PC是以2D PC为基础,其图像是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刻(时相)获得的,这种采集需要心电或脉博门控。

电影PC 在评价搏动血流和各种病理流动状态方面很有用。

与TOF法相比,PC MRA有更好的背景抑制,具有较高的血管对比,能区分高信号组织(例如脂肪和增强的肿瘤组织)与真实血管,能提高小血管或慢血流的检测敏感度;而TOF可用于观察血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另外,利用PC的速度-相位固有关系可以获得血流的生理信息,有利于血流定量和方向研究。

目前,常用PC法进行脑静脉窦的成像。

三、三维(3D)对比剂动态增强血管成像(CE-MRA)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设备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尤其是梯度磁场技术的发展,MR扫描速度越来越快,一种新的MRA方法即对比增强MRA(Contrast Enhanced MRA,CE-MRA)应运而生。

CE-MRA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尤其对生理运动区的胸部(包括心脏大血管、肺血管)血管、腹部血管以及搏动性强的四肢血管显示极佳。

例如,在肢体血管成像中,CE-MRA能够克服普通TOF和PCA技术成像时间较长、过高评价血管狭窄、搏动伪影明显的缺点,并具有高空间分辨力。

CE-MRA使用极短TR与极短TE的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在如此短TR与TE的情况下,各种组织的纵向磁化都很小,其信号强度也很小。

如果在血管内团注磁共振顺磁对比剂,血液的T1弛豫时间会极度缩短,血管T1弛豫时间远短于背景组织的T1弛豫时间,血液呈高信号,在血管与背景间形成强烈对比。

另外,根据对比剂到达各级血管的首过时间,可以设定最佳数据采集时间,有目的地选择动脉或静脉成像。

用于这种动态CE-MRA的脉冲序列的扫描时间要求非常短,才能与各级血管的首过时间同步。

扫描时间一般为10ms-20ms,对于胸、腹部应该行屏气扫描。

另外,CE-MRA 中一般采用0.1-0.3mmol/Kg的对比剂注射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