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成语十大误区 讲稿

六、谦敬错位
例10、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 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例11、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 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 能对人。
5、歇后语:“猜个谜语” 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 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部分 用事物、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 “喻体”,后部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虎拉车--没人赶(敢)”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惯用语:“打个比方”
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 语。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 处广。 特点: 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 已从字面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如:“踢皮球” 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互相不负责任的推来 推去。 其次,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 如:“碰钉子”“鬼画符”“挂羊头,卖狗肉”“戴 高帽”。也有其他形式,如:“纸老虎”“墙头 草”“马后炮”“耳旁风”。有的中间能插入成分, 如:“敲(别人的)竹杠”“泼(他的)冷水”“吹
象牙之塔:
原为19世纪法国某文艺批评家批评同时代
诗人的话,指“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家脱离社 会现实而进入个人的主观幻想的艺术天地。
火中取栗:
猴子和猫看见火炉中烤着的栗子,猴子叫 猫去偷,猫用爪子从火中取出几只栗子,都被猴 子吃了。[见于法国—拉封丹的寓言] 比喻冒着危 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语文高考解题技巧:成语使用的十大误区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 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 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 或遭受到某种灾难。而该句在使用的过程中,只择 取了成语中“首”的意思,抛开了“受到攻击”或 “遭受灾难”之意,使之与语境中“要解决”之意 相悖。 (二)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凝固性,一经形成,就 不轻易改变,如果在使用时,只选取成语中个别词 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其他词素的意义,就会导致 成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的错误。
⑤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 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 法律严惩不贷。 改“不可理喻”
⑥繁华的都市,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 你就会觉得十分别扭。
筚路蓝缕:创业艰辛。 改“衣衫褴褛” ⑦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 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 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穷 改“不值一钱” ⑧这次能顺利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我反躬 自省,依靠集体的力量是最关键的一条。 反躬自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五)褒贬颠倒 巧舌如簧:形容假话说得很 动听,多用于言论,含贬义,不 成语从感情上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 能用来赞美选手们的辩论技巧, 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 句⑨误当褒义词用。 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①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 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2005年北京春招卷) 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战,巧舌如簧,精彩激烈 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05年江苏卷) 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 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选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是 贬义词,句⑧误当褒义词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

狭义成语误用例说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时间:2007-12-27[收藏] [推荐] [评论] [打印] [关闭] 在洋洋大观的成语大家族中,有一类成语,适用的范围很小,适用的对象有严格的条件限制,这类成语,我们姑且将它称之为“狭义成语”。
狭义成语在使用时,如果不认真推敲,很容易“泛化”,导致使用失误。
本文通过分类例举的方式,就此类误用加以说明。
1. 适用于特定关系的成语例l这两位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矛盾得到解决,他们终于破镜重圆,和好如初。
破镜重圆,只适用于夫妻关系。
例2姐妹俩从小青梅竹马,形影不离,长大了连工作都在一个单位。
青梅竹马适用于男女两小无猜,源于李白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因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两个小女孩的关系,是不可用“青梅竹马”来形容的。
例3十年后,我们将相约来母校聚会,畅叙友谊,共享天伦之乐。
天伦之乐,只适用于家人之间的关系,本句扩大到了同学关系。
例4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只适用于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源于王勃“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例5比翼双飞两状元——记我市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吕静妹、王晓波。
比翼双飞特指夫妻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源于白居易诗“在天愿作比翼鸟”。
例6两个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子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特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不肯轻易放过,朋友之间怎么可以“狭路相逢”?2. 适用于特定事物的成语例1这次搬家他花了不少力气,仅家具就装了两卡车,真可谓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只适用于藏书之多,与家具无关。
例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是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特指文献、资料等很丰富,不可用来指商品。
例3我收到一封外国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
不胫而走,特指事物、消息迅速传播、流行。
例4开幕式上,煤气燃起几米高的火焰,美轮美奂,蔚为壮观。
美轮美奂,特指建筑物的高大华美。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

成语运用中的十大错误类型第一类望文生义第二类对象误用第三类褒贬颠倒第四类语义轻重的误用第五类语境不合第六类形义相近的误用第七类多重含义的误用第八类表意重复第九类语法功能的误用第十类谦敬错位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
10. 不名一文:名:指占有。
形容穷到极点,连一文钱也没有。
11.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2.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3.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4.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5.高山流水: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
16.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7.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18.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遭受灾难。
19.别无长cháng物:长物:多余的东西。
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
现形容人贫穷。
20.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1.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22.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23.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24.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5.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6.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27.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28.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29.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30.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知识讲解

成语使用十大误区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提供的事件的基础上,在丰富的人文背景下,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切忌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例3、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例1中“文不加点”中的关键语素“点”,不是“标点”的意思,而是“删改”之意,如果我们不理解它,就可能把意思理解成“写文章不加标点”。
而实际上整个成语是指“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例2中“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冲”是“要冲,交通要道”的意思;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例3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类似成语还有:五风十雨对簿公堂大快人心屡试不爽久假不归差强人意万人空巷光怪陆离不刊之论涣然冰释空穴来风空谷足音善刀而藏暴虎冯河酒囊饭袋有口皆碑不足为训不以为然人面桃花奇文共赏城下之盟穿云裂石身无长物细大不捐间不容发罪不容诛大方之家等等二、不明语源,不知本义许多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来历,或出于古代寓言,或出于历史故事,或出于古代诗文,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不分场合地乱用。
还有的成语在现代大都使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但偶尔还会使用其本义,故当成语运用回到其本义时,我们不能视其为错。
例4、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例5、平均主义的思想已成为明日黄花,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例6、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例7、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成语误用的十个类型

考点:中考成语(词语)误用的十种类型从这几年的题目来看,重庆卷对成语(词语)的考查,误点设置常表现为:①望文生义;②错用对象;③褒贬误用;④颠倒尊卑,谦敬错位;⑤语义重复,自相矛盾;⑥不合逻辑;⑦夸大其辞,不知轻重;⑧不合语境;⑨形近混淆;⑩搭配不当。
具体又分为前后矛盾、语意重复、不合惯用句式、错带成分等。
下面举例予以说明。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成语使用十大误用

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 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 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 觉排队。(07年全国卷Ⅱ)
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 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 辆摩托车。 (误将褒义词作贬义 词用)
1.贬词褒用的成语:始作俑者 煊赫一时 舞文弄墨 党同伐异 急功近利 虎视眈 眈 死心塌地 罄竹难书 移天易日 翻 云覆雨 一团和气 顶礼膜拜 长篇大论 衣冠楚楚 道貌岸然 彻头彻尾 推波助 澜 半斤八两 处心积虑 粉墨登场 沆 瀣一气 金科玉律 满城风雨 色厉内荏 为所欲为 无所不为 受宠若惊 数典 忘祖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振振有辞 蛛丝马迹 洗心革面 买椟还珠 觊觎 之心 一唱一和 欲盖弥彰 弹冠相庆 趋之若骛 无独有偶 无所事事 兴师动众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 意(多含轻视之意)。不能理解为 “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重在 悲。不能理解为“文章的好或坏”。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 手。不能理解为“缺少整体性、系统 性”。
感同身受: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蒙 受恩惠一样。不能理解为“共鸣”。
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 江南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 斤八两,各有千秋(在书面语体风 格的句中用口头语成语“半斤八 两”,语体色彩不妥)
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 三丈,气冲霄汉。
6.小王深受大家信赖,这次被选为学生 会主席,全班同学无不弹冠相庆。
7.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 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