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

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我们可以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间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一般地说,血糖检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如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清晨空腹时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腹高血糖有3种常见情况:一种是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量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量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为具有黎明现象。一种是苏木杰现象。苏木杰现象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

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其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还有一种就是药量不足。其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血糖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服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

◎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主要反映进餐后胰岛β细胞的分泌能力及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另外,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还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

◎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患者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凌晨3点血糖

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因为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方法截然不同。

二、血糖监测的次数

血糖监测是确保血糖控制安全达标的必要手段,血糖监测的次数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治疗的类型、血糖控制的程度、短期内治疗是否需要调整、是否有其他突发疾病或特殊情形(如妊娠、手术)等。血糖的检测还有很多规律和技巧,过多监测血糖对血糖控制几乎无任何附加益处,血糖监测太稀疏又达不到效果。因此,血糖监测的次数安排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一般来讲,对血糖控制要求越高、血糖越不稳定,越是需要加强血糖监测。

(1)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些,可以每隔1~2周选择一天,查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

(2)当患者近期血糖常常偏高时,应及时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便较准确地反映出患者血糖升高的水平。如患者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则要注意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必要时,还要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测4~6次血糖,以了解患者一天中血糖的变化规律。(3)对于血糖控制不达标或病情不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或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神经病变者)、处于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烧、严重感染、急性心脑卒中、严重创伤及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最近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有所改变(如运动、旅行、饮食习惯改变等)的糖尿病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则每隔3~4天就要监测一次全天血糖谱(4~8个时点),以便准确地了解患者全天血糖的波动情况。

(4)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如带胰岛素泵者),特别是在调整胰岛素剂量、更换胰岛素剂型或更改注射次数等情况下,应每日测定5~8次血糖(“5次”是指空腹、3餐后2小时及睡前的血糖;“8次”是指3餐前后、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的患者,在开始服药的前两周,应每周连续3天,每天测5次血糖,以便了解不同时间内血糖的情况,确定适宜的药物及剂量。血糖稳定后,每周只需测1天的早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的血糖。

血糖监测的次数十分灵活,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结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安排。如果患者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的症状时,应随时测定。

三、定期到医院检查

糖尿病慢性病变及其并发症常使患者伤残,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检查发现并发症就可以得到及时治疗。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

◎眼底检查

通过眼底检查,可以了解有无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的微小血管,早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通过眼底检查就可以看出微血管的变化。因此,患者应坚持对眼底进行定期检查,避免延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血脂检查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血脂异常,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早检查、早发现、早

干预。

◎尿常规检查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是否有泌尿系统感染等。

◎糖化血红蛋白检查

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可以了解患者一段时期内血糖控制的情况,也可预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心电图检查

通过心电图检查,可以发现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肝、肾功能检查

通过肝、肾功能检查,可以了解有无肝功能异常及糖尿病肾病。

◎血糖监测

血糖升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血糖测定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的主要指标。糖尿病诊断时用空腹静脉血浆测定,正常范围是3.9~6.1毫摩尔/升。空腹血浆葡萄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即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自我监测血糖就是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发生,可根据血糖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和治疗方案。

◎体重、腰围检查

对于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有计划地减轻体重,至少保持体重不再升高。

◎血压检查

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应更加严格。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门诊复查,就诊时应携带历次看病的病历、化验单以及平日在家中的血糖监测结果,供医生参考。爱心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血脂?

血糖、血压和血脂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一般可通过监测这三个指标来调整药物用量、用法,甚至药物种类。通常三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平时不定期监测8次血糖(三餐前后,晚上睡前,凌晨三点),血压可经常自测,血脂2~3个月测一次即可。

四、自我监测病情

良好的治疗需要医患双方的配合,患者本身也是糖尿病治疗队伍中的重要一员,要想控制好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患者就必须学会自我血糖(或尿糖)监测及自我保健。那种单纯依靠自觉症状评估病情的做法是绝对错误的。

利用血糖仪,在家中定期进行自我血糖检测很有必要,血糖仪操作简单,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血糖。患者可根据血糖的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等药物的剂量,从而严格控制血糖。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如下:(1)检查血糖仪功能是否正常,试纸是否过期,试纸代码是否与血糖仪相符每盒试纸都有编码,需在测量前根据试纸的编号调整仪器。(2)采血针安装在采血笔内,根据皮肤厚薄程度调好采血针的深度。

(3)采集血样时要彻底清洗和干燥双手,温暖并按摩手指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将手臂短暂下垂,让血液流至指尖。

(4)用75%的酒精消毒指腹,待干。打开血糖仪开关,用吸血的血糖仪,就取一条试纸插入机内;用滴血的血糖仪,就取一条试纸拿在手上。手指不可触及试纸测试区,取出试纸后随手将盖筒盖紧。(5)采血笔紧挨指腹,按动弹簧开关,针刺指腹。手指两侧取血最好,因其血管丰富而神经末梢分布较少,不仅不痛而且出血充分,不会因为出血量不足而影响结果。不要过分挤压,以免组织液挤出与血标本相混而导致血糖测试值偏低。

(6)用吸血的血糖仪,就将血吸到试纸专用区域后等待结果。用滴血的血糖仪,就将一滴饱满的血滴或抹到试纸测试区域后将试纸插入机内等待结果。不要追加滴血,否则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

(7)采血成功后,用棉棒按压手指10秒钟至不出血为止。

(8)监测值出现后记录,关机。检测完毕将采血针戴上帽后妥善处理。

对血糖比较平稳的患者,也可用尿糖试纸,通过测尿糖来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测定尿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班氏试液法和尿糖试纸法。班氏试液法是用滴管取班氏定性试剂l毫升(约20滴),放入试管中,再滴入2滴待测的尿液,混合后加热煮沸,观察其颜色的变化。试剂不变色为(-),表示尿糖阴性;绿色为(+),黄绿色为(++),土黄色为(+++),砖红色为(++++),加号越多,表示尿液含糖量越大。尿糖试纸法是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拿出来,在规定的

时间内观察试纸的变化,并按说明书上的比色对照,根据接近的颜色来判断尿糖加号。

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变化较大,测尿糖不如测血糖准确,且测尿糖不能反映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一定要长期坚持进行,以达到控制好血糖的目的。爱心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有哪些好处?

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监测,具有以下好处:

(1)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糖尿病的治疗,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责任感。(2)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客观的了解,教育患者如何控制血糖,增加治疗的自觉性。

(3)及时发现低血糖。

(4)帮助医生确定适宜的治疗目标和最佳的治疗方案。

(5)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五、血糖监测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主要是看目前的治疗效果如何,所以测血糖时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及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应尽量与平时一致。

◎测空腹血糖

测空腹血糖应在早晨6~7点,未用降糖药之前进行测试。如果患者上午九点至十点钟到医院检测,即使还未进餐,所测得的血糖也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因为前一天晚上所用的降糖药物此时已经失去作用,加之未进餐,肝糖原分解,所测得的血糖常较高。

◎监测餐后血糖监测餐后血糖时,三餐后都要测。因为每餐后的血糖

变化都不一样,某一餐后的血糖不能代表其他餐后的血糖。

◎出现低血糖

如果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尽快测血糖,最好是在10分钟之内。因为当出现低血糖后,体内的很多升糖激素会马上分泌,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苏木杰”现象),而且会大大高出平时的血糖水平。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时要马上测血糖,如果测得晚了,血糖正常或升高都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一、血糖监测的时间及意义 理想的血糖监测应当是全天候实时监测。我们可以选择一天中具有特定意义及代表性的若干时间点,通过测定其血糖值来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一般地说,血糖检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如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空腹血糖 严格地讲,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这是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清晨空腹时检查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反映真实病情。 空腹血糖主要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及患者前一天晚上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次日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长期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来说,空腹血糖的良好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腹高血糖有3种常见情况:一种是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生成量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生的生长激素量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血糖1.0毫摩尔/升以上者可诊断为具有黎明现象。一种是苏木杰现象。苏木杰现象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

过量后引起低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其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毫摩尔/升。还有一种就是药量不足。其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血糖或与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需要注意的是,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采血前不服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 ◎餐前血糖 餐前血糖是指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食物的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餐后2小时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主要反映进餐后胰岛β细胞的分泌能力及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另外,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还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 ◎睡前血糖 睡前血糖主要反映胰岛β细胞对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患者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 ◎凌晨3点血糖 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究竟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因为这两种情况的临床处理方法截然不同。

血糖测试原理

血糖测试原理 一、概述 血糖测试是评估人体血糖水平的一种方法,常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 监测和诊断。本文将介绍血糖测试的原理。 二、血糖 血糖是指在人体内循环的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产生,并在肝脏和肌肉中储存。正常情 况下,人体通过胰岛素和其它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三、血糖测试方法 目前常用的血糖测试方法有两种: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1. 空腹血糖测试 空腹指从上一次进食后至少8小时内未进食。空腹血糖测试可以反映 一个人在禁食状态下的基础血糖水平,通常在早上进行。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空腹血糖应该在70-100毫克/分升之间。 2. 餐后血糖测试 餐后指进食后2小时内进行测试。餐后血糖测试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胰 岛素分泌能力和胰岛素抵抗程度。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应该在140

毫克/分升以下。 四、血糖测试原理 血糖测试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葡萄糖转化为电流或色素,然后通过仪器测量电流或色素的强度来计算血糖浓度。 1. 葡萄糖氧化法 葡萄糖氧化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糖测试方法。它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过氧化物酶,再利用过氧化物酶催化草酰乙酸生成草酰乙酸盐离子和二氧化碳。草酰乙酸盐离子与铁离子形成柿子树酸盐并产生紫色,紫色程度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仪器通过光学检测紫色强度来计算血糖浓度。 2. 葡萄糖脱氢酶法 葡萄糖脱氢酶法利用葡萄糖脱氢酶将葡萄糖转化为酮糖,再利用2,4-二硝基苯肼与酮糖反应生成有色产物。仪器通过光学检测有色产物强度来计算血糖浓度。 3. 葡萄糖反应带法 葡萄糖反应带法是一种简单的血糖测试方法,它利用化学反应将葡萄糖转化为电流或色素。测试者将试纸条放入血液中,试纸条上的药剂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仪器通过比较试纸条颜色和标准颜色来计算血糖浓度。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血糖注意事项及记录表

家庭自测血压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富裕了,但是患高血压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多了,如何检测高血压呢?不是只能在医院才可以监测和治疗,在家咱们照样可以检测,下面就是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一下! 家庭血压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血压测量仪器,并进行血压测量知识与技能培训: 1) 使用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BHS和AAMI、ESH)。 2) 家庭血压值一般低于诊室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3135/85mmHg,与诊室血压的140/90mmHg相对应。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老年病科林海 3) 测量方案:目前还没有一致方案。一般情况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血压控制平稳者,可每周1天测量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测量2-3遍,取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4) 家庭血压适用于: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监测;白大衣高血压识别;难治性高血压的鉴别;评价长时血压变异;辅助降压疗效评价;预测心血管风险及预后等。 5) 最好能够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所有血压读数,而不是只记录平均值。应尽可能向医生提供完整的血压记录。 6) 家庭血压监测是观察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间长期变异情况的可行方法,未来通过无线通讯与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控制系统将可实现血压的实时、数字化监测。 7) 对于精神高度焦虑患者,不建议自测血压。 高血压的人和不是高血压的人,血压都会有一个波动,一般凌晨和上午会高,晚上睡觉的时候会低,总会有一个波动,这是自然的现象。另外大量的资料证实,去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比在家庭测量血压高5个毫米汞柱,比如诊断高血压,140/90以上是高血压,但是家里的自量血压是135/85,就相当于诊室的140/90了,所以家里测的血压低一些。 测血压之前一定要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血压,然后就是把上臂裸露出来,冬天冷了把毛衣脱下来,穿个单衣也可以,袖带绑的松紧合适。 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或者血压没有控制好,用药以后血压还是比较高的,或者血压波动比较大的,对于这些人就让他连续测量一个礼拜,上午是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下午6点到9点再测一次,连续测7天,把第一天的血压去掉,仅仅统计后6天的12次血压,这后6天血压的平均值就为治疗药物使用的参考值,比如这6天血压的平均价值是150,就用点降压药,如果这6天血压是130,可能就不用药物,有一天可能测下来的150,某一天测下来120、130,这样平均算反映真实的水平。如果血压控制的比较好了,控制在130、80了,一般每个礼拜测一次就可以了,上午测一次,6点到9点之间测一次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频繁的去测量血压,最好是6点到9点之间固定一个时间比较合适。 自测血压的正常高限就是135/80,小于120/80,过去叫理想血压,现在也叫正常血压。 通过上面的内容与描述,我想大家对高血压的自测有了认识了吧,希望上面所写的可以帮助到家。让大家正确的人是高血压,积极的配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常见误区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常见误区 (沙湾区葫芦镇卫生院四川乐山 614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9-01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的常见误区很多,例如不定期测量糖化血化蛋白、血压测定 不定期等,这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1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误区 1.1 不定期测量糖化血化蛋白糖尿病患者对自己身体进行自我监测的项目很多,为了 保障结果的准确,需要患者直接去医院进行监测,糖化血化蛋白的监测可以直接 的反映出患者的两个月到三个月范围内血糖的平均水平,也可以通过其了解到自 己身体内部的葡萄糖的代谢情况。医生可以以化验结果为依据,了解患者之前使 用的保健方案是否存在效果,也可以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血糖控制 情况以及对患者的建议。还需要监测的目标该有其尿酮、尿糖,目前市面上虽然 已经存在试纸,可以在家里自我监测,但是准确率无法得到缺乏保障。尿微量蛋 白的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在早期出现的一些损害可以进行测量,尿微量蛋 白的检测时间为一个月到三个月之间,如果患者本身就有肾脏方面的疾病,更加 需要频繁去检查,对于其准确测量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看到。尿酮是人体脂肪 代谢产生的一种物质,如果尿酮的数据变高,患者可能就会产生中毒,甚至会造 成昏迷。如果患者监测自己的血糖连续几次都在13.3以上时,就需要去医院检查。有部分糖尿病患者觉得自己在空腹或者是饭后数据都比较正常,。就将测量 糖化血化蛋白忽略,其实,患者在饭后或者是空腹测量的血糖只能代表当时那个 时刻血糖情况,根本无法反映出某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程度。 1.2 血压测定不 定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密切重视,要密切关注自己的 吃饭、饮食、尿量与体重,全身乏力情况,患者需要对自己心脏节律进行定期检查,观察自己的下肢浮肿情况、皮肤上是否存在溃疡等。糖尿病患者的部分化验 指标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有很好的监测作用。患者在家里就可以去监测 自己的血糖,通过检测明确自己的身体状况,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对自己的饮食 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稳定,在30天之内监测血糖的次数需要 在五次到七次,血糖测量时间可以在空腹、餐后、夜间测量,一次只监测一种血糖。例如这一次是监测的空腹血糖,那么在几天之后就可以监测夜间血糖或者是 餐后血糖。如果糖尿病患者比较特殊,是比较难控制的胰岛功能差2型糖尿病病人,就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病情发展,适当的增加测量的次数。如 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话,一天可能会测量四次到八次之间,直到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减少检测的次数,通常情况下,一周之内需要测量四次到八次。对 自己的自我监测,还需要了解自己的血液情况,一般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很容易上升,对患者的心血管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般正常的血压 值是140/80mmHg以下。但是,由于血压设备可能会存在内一定误差,测量结果 与医院的水银柱血压计比较,可能会有所偏差。因此,如果患者的血压需要监测,需要定期的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1.3 运动前不测血糖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适量 的调整自己的饮食,还需要进行适量运动。部分患者都知道要运动,但是却忽视 了在运动之前需要进行血糖测量。如果监测结果将显示患者的血糖比较低,就不 需要进行锻炼,不然可能会出现晕倒。如果患者运动中出现头昏目眩的情况,就 需要立即将运动停止,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使用一些糖。有时候,在公园里,大部分人喜欢在石子路上走路来对脚底进行按摩,促进血液流动。甚至部分人还 会赤脚走路。不过这些情况与糖尿病患者关系很大,如果有糖尿病患者需要对自

糖尿病患者的动态监测与追踪

糖尿病患者的动态监测与追踪 动态监测与追踪是指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量、药物使用等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糖尿病患者的动态监测与追踪。 一、糖尿病患者的动态监测与追踪的意义和目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坚持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动态监测与追踪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生活习惯,提高疾病管理的效果和治疗的满意度。 二、动态监测与追踪的方法和工具 1.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可以选择使用血糖仪和试纸进行自我监测,或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动态监测要求患者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血糖值和餐前/餐后情况,并与医生进行共享和讨论。 2. 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管理,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动态监测要求患者记录每次用药的时间、剂量和方法,并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3. 饮食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动态监测要求患者记录每日的饮食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摄入量和糖分的含量,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评估。 4. 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和减轻体重,但过量运动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动态监测要求患者记录每次运动的时间、强度和方式,并根据血糖监测的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三、动态监测与追踪的重要性和困境 动态监测与追踪可以提供给医生和患者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以便进行

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通过长期的追踪记录,可以发现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偏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此外,动态监测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然而,动态监测与追踪也存在一些困境。首先,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患有并发症的患者来说,自我监测和记录可能存在困难。其次,动态监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参与,并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如果患者对治疗不积极或医生缺乏关注,则动态监测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四、动态监测与追踪的实施策略 为了提高动态监测与追踪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患者参与: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动态监测与追踪,建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2. 医患合作:医生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解答患者的疑虑和问题,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指导。 3. 系统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与追踪系统,包括电子病历、远程监测和随访提醒等,提供实时的数据和信息交流渠道。 4. 多学科协作:动态监测与追踪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合作,包括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五、动态监测与追踪的前景和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态监测与追踪也将得到更好的实施和应用。例如,可以通过智能手表、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血糖、运动和饮食的自动监测和记录,帮助患者更便捷地进行自我管理。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也可以为动态监测与追踪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和预测能力。 总之,动态监测与追踪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全面记录与分析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运动量、药物使用等,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指导。在未来的发展中,动态监测与追踪将借助科技的进步,不断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与护理干预效果研 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与护理干预的效果。通过将50名糖尿 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实验组则在传统护理基 础上进行自我监测和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在血糖控制、生活 质量和健康知识水平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这表明自我监测与护理干预在改 善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有望成为日常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策略。 引言: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健康领域的重要挑战 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其所带来的健康 问题和医疗负担日益严重。糖尿病的管理涉及到严格的血糖控制、合理的饮食安排、定期的体育锻炼以及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等多方面内容[2]。在这些管理措施中,自我监测和护理干预被认为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 之一[3]。 然而,在传统医疗模式下,糖尿病患者常常面临着信息不足、缺乏个性化指 导以及治疗依从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引入自我监测和护理干预 对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立,我们旨在比较传统 护理与自我监测护理相结合的干预策略在血糖控制、生活质量和健康知识水平等 方面的差异,从而为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本 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实证支持,为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作出贡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招募了50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以下表格显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数据对比 参数实验组对照组 p 值 年龄(岁) 57.4 ± 8.1 56.8 ± 7.6 >0 .05 性别 (男/女)12/1313/12>0 .05 病程(年) 9.2 ± 2.4 8.9 ± 2.1 >0 .05 初始血糖9.7 ± 2.0 9.5 ± 2.3 >0 .05 在上述数据中,p值表示进行了适当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各参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 > 0.05)。这表明在实验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基本特征相似,确保了后续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1.2 方法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程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自我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份详细的自我管理教程,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疾病。 一、饮食管理 1. 合理安排饮食:均衡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任务。建议控制总热量摄入,尽量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注意控制肉类和脂肪的量。 2. 分餐进食:将每天的食物分为多餐,控制好每餐的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可以有效控制血糖的波动。 3.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合理控制摄入量可以控制血糖的升高。建议选择低GI(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 二、运动管理 1. 规律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行等。 2. 监测血糖前后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水平,了解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

三、药物管理 1. 根据医生嘱咐服药: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给的药物。不要随意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避免引发血糖升高或低血糖等问题。 2. 做好药物记录:每日记录药物的用量和时间,以便及时向医生反馈用药情况,并正确储存药物。 四、血糖监测 1. 准备血糖监测仪器:选择一款可靠准确的血糖监测仪器,并咨询医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 2. 规律监测血糖:建议每天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睡前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五、定期体检 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包括检查血糖、肾功能、眼底、血脂等项目。及时调整治疗计划,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 六、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参加糖尿病患者支持小组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 七、注意事项 1. 注意足部护理:定期检查足部,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行监测血糖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行监测血糖的健康教育黄丽娜,张鸣青,马桂芳 【关键词】糖尿病自行监测血糖健康教育 自2007年1月-2020年1月,咱们对50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行血糖仪监测血糖实施了完整的健康教育,收到了中意的成效。 1 临床资料 50例糖尿病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在17~70岁;文化程度:文盲11例,初中以下35例,高中以上4例;50例中随访1~2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2 监测血糖的健康教育 预期目标患者或家眷正确利用血糖仪并记录血糖值。 教育方式要紧采纳“讲解、示范、练习”的教育方式[1]。 讲解针对患者需要,制订血糖仪操作步骤、阻碍检测结果的因素和试纸的保留方式等小册子,指导患者及家眷阅读,讲解每一步操

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了解他们把握的程度。 示范通过患者住院期间监测血糖,能够临床示范,示范的血糖仪应与患者家庭用的一致,以便患者能熟练把握。 练习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或家眷依照讲解与示范内容,要求自我练习,达到熟练为止。 教育内容 讲解血糖监测的必要性监测血糖,能够依照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拍、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类医治的成效,从而操纵好血糖,幸免并发症的发生。专门好的监测血糖,是科学操纵糖尿病的基础。 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式 (1)完全清洗双手并待干,预备好血糖仪、试纸、采血笔、采血针等物品。(2)按下主开关,调整血糖仪的代码,使其与你此刻利用的试纸代码相同。(3)将采血针头装入刺指笔中,依照手指皮肤厚度选择穿刺深度。(4)按摩手指以增加血液循环,用75%乙醇(酒精)为采血的手指消毒,手臂下垂30s,以便使血液充分流到指尖。(5)用拇指顶紧要采血的指间关节,再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刺破皮肤取适量指血。(6)待血糖仪指示取血后,将血滴在血糖试纸指示孔上。(7)把血糖试纸插入血糖仪中。注意有的血糖仪需先将试纸插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