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研究进展

l2 标 本大 小 _
要 求 采 集 的 3个 血 斑标 本 正 反两 面 直 径 均
的 容 量 高 峰 ; 由 于新 生 儿 肾 脏 浓 缩 功 能 较 成 人 低 , 量 水 但 大
分 又 很 快 从 肾脏 排 出 , 之 皮 肤 及 呼 吸 道 的 蒸 发 , 容 量 下 加 血 降 比较 迅 速 。研 究 [ 表 明 , 生 儿 末 次 哺乳 后不 同时 间对 采 8 新 血 难 易 程 度 有 显 著 影 响 , 乳 后 1 1 5h为 采 足 跟 血 的 最 哺 ~ .
所 有 的新 生 儿 在 出 生 后 2 3 d内 , 会 出 现 生 理 性 体 重 下 ~ 都
观 点 认 为 , 的五 脏 六 腑 功 能 于 足 部 都 有 相 应 穴 位 , 浴 使 人 足 足部的涌泉 、 冲、 白、 太 隐 昆仑 等 诸 多 穴 位 受 到 热 力 刺 激 , 从 而 促 进 人 体 血 脉 流 通 , 理 脏 腑 , 衡 阴 阳 , 通 经 脉 , 到 调 平 疏 达 增 强 新 陈 代 谢 的 作用 。
量 , 有助 于提 高末 梢 采 血 成功 率E 。 也 6 3
11 采 血 时 间 .
血 样 采 集 必 须 在 新 生 儿 出 生 满 7 2 h并 且
2 4 新 生 儿 足 浴 后 采 血 法 新 生 儿 置 于 室 温 2 ~ 2 ℃ 、 . 2 4 相 对 湿 度 5 ~ 7 的采 血 室 , 浴 时 间 为 5 1 n 水 温 O 8mm, 各 自独 立 ; 则 血 量 不 足 , 影 响 实 验 数 据 且 否 将
的准 确 性 。 1 3 抗 生 素 的使 用 母 亲 停 用 抗 生 素 1 d以上 、 生 儿 停 。 新 用 抗 生 素 3d 才 能 采血 l 。 后 _ 2 ] 2 采 血 时 机 的 改 进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法集束化护理探讨

位、 采血手法 、 血针 的选择 、 菌药物使 用等多种 因素 的影 率。( ) 采 抗 4 选择最佳采血部位 。从足部静脉解剖位置来看 , 足底 响, 针对这些因素来探讨足跟采血法 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2 根据存在的问题对近年来 的文献进行全面查询 。 找出实证
以 确 立 新 的 护 理 方 法
血部位片刻 。杨洁 用左手拇指和示指把采血部位 的皮肤 捏
影 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合格的因素 , 包括不合格滤纸片的原 起 , 右手持针在选择部位刺人皮肤采血的方法较佳 , 临床上 也 另外徐承红 【 的大范 围挤血 手法也 能提高采 血成 功 因和一次采血不成功的原因。另外还受到采血环境、 新生儿体 可采用 ,
是在血标本采集 方面 的研究 资料 中发现 以下几个 问题 : 1 ()
创造适宜的环境 温度 。由于新 生儿 体温 调节 中枢发 育不 完 在 内、 外踝水平连线 的足跟两侧 采血 , 也可得到满 意血 样。减 善, 易受外界温度影响 , 保持环 境温度尤 为重要 , 暖好新 生 轻患儿痛感 也是我们需要 注意的 问题 , 保 田宇等 研 究结果 显
生儿筛查工作共分三步 即血标本采集 、 递送 与保 存、 标本 实验 周丽君 报道单手挤压采血法避免 了左 、 右手大拇 指挤压 采
室检测。血标本采集要求是新生儿在 出生 7 , 2h后 有效哺乳 血造成的局部皮肤损伤的弊病 , 且左 右手分工 明确 , 并 省去 了 取纸 片 的 麻烦 , 集 到 的标 本 能 采 6次 以上 , 格消毒下针刺足跟部用专用 滤纸收集 3个 直径 8 双手 拇 指 挤压 时 反 复放 、 严 I n m的血斑。此项操作 是筛查的第一个 重要环节 。在我 院此 10 0 %达到检 测要求 。传统 采血方法 用双 手拇 示 指在 采血局 项工作 由妇产科 护理人员来完成 J 。临床上在采血过程 中由 部反复进行 挤压放 松。此法后 改进 , 的做 法 为 采血人 新 其余三指握住新生儿小 腿 , 呈 于各种原因导致 的标本不符合要求需要反复挤 压新 生儿 足跟 员先用拇示指环握婴儿足跟部 , 或 2次采血才达到标 准 , 较易引起 足部局部淤血 、 胀甚至感 肿 染 , 加了婴儿 的痛苦及家属的不满。为此 , 增 我们应 用循证护 理探讨足跟采血法的集束化护理方案 , 现报道如下。 1 按集束化护理方法寻找影响采血合格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循证护理运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护理实践 中, 分析 “ E 形, 0, ” 握紧 、 放松反复交替几次后 , 7 % 酒精棉 签消毒 用 5 足跟部皮肤 , 待干后 , 刺皮肤 , 针 深度应 小于 3mm, 足跟朝 将 下, 用干棉签拭去第 1 滴血 , 再次用前述方法依次 采取血标 本 至滤纸上 , 意滤纸避免接触足跟 , 注 采血后用 消毒 棉签轻压 取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摘要探讨可行有效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的方法,对2009年月1月~2010年10月900例新生儿从健康教育、人员管理、采血方法、采血时间、部位、进针深度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使采血合格率达到100%,减轻了新生儿痛苦,减少了新生儿家长的焦虑担心,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其中足跟采血是较理想和较有效的采血方法。
2007开始新生儿足跟采血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可在2008年前的采血率和采血成功率均不理想,2009年开始对采血方法的正确培训和对孕产妇的多方面宣传后,其抽采率和采血成功率均有大大的提高。
采血人员管理及相关教育宣传工作采血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培训。
采血前认真校对母亲姓名及床号,做好卡片登记和准备工作,确保采集样本不出现错误。
采血人员负责管理疾病筛查婴儿的结果登记、档案管理及相关信息。
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孕妇的宣传教育工作,如充分利用产前孕妇学校、发放宣传资料及住院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家属及孕妇对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其积极配合做好筛查工作。
采血要求及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家属沟通:在进行幼儿足跟部血片采集前,应将疾病筛查的项目、费用、条件等情况告知产妇及家属。
在采血前加强与家属沟通,预约采血时间,使其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住院新生儿,采血护士在早晨查房时,就应将估计当日采血时间、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使其做好准备;对于出院前不能采血者,应向家长讲解注意事项,疾病筛查的意义和重要性,使其充分重视这件事情,并和家属约定具体采血时間,一般在出生后20天内,最好在出生后6~10天进行采血,做好跟踪采血工作。
采血注意事项:要提高采血率和采血成功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注意:①采血滤纸,应选用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专用滤纸。
②采血量,在采集时,为了尽量降低如皮肤碎屑、消毒剂等的影响,一般弃去采集的第1滴血,保证采集的3个血斑相互独立,且血斑直径均要>08cm。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技巧的探讨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技巧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简单、方便、一针成功率的采血方法。
方法:采用两种不同的采血方法,采取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血标本,观察其采血的一针成功率。
结果:两组比较,新方法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采用这种改进的采血方法能有效的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标本质量,缩短新生儿哭闹时间,局部血供恢复较快,减少新生儿损伤,提高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度,减少医患冲突。
关键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技巧我院自2005年12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
血片采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流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筛查的结果及筛查率的提高。
我院通过改进足跟血的采集方法,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的1次成功率,从而减少了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10年7月采集新生儿足跟血1180例,其中2007年1月~2009年2月使用传统方法采集662例,1次采集成功544例,成功率为82.18%;2009年2月~2010年7月使用新方法采集新生儿足跟血,采集508例,1次采集成功500例,成功率为98.43%。
传统方法:①时间:必须在新生儿出生72小时以后;喂奶6次上进行采集。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特别注意,因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酶系统及器宫发育较迟后,一般推迟2~4天采血。
②采血体位:将婴儿平躺,足跟下垂于床沿,采血者可下蹲操作。
③采血部位:取足跟的内外侧缘,以外侧缘的内侧为常用部位,距足跟0.6~0.7cm处,不在足跟中心部位采血,避免神经、肌肉、骨髓的损伤。
④采血深度:深度为2.0~2.2mm。
⑤采血过程:a.用1次性采血针穿刺使血液流出,不要用力挤压;b.用消毒干棉球擦去第一滴血,待血液流出时用滤纸片接触血滴直到双面透过;c.共取3个血斑,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mm;d.处理好创口,防止感染。
新方法:①采血时间:在传统采血时间的基础上,对喂养不足有脱水表现的新生儿,推迟采血,加强喂养,直到脱水纠正。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方法与护理措施探讨

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 告医生。
健康教育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家长如何护理 新生儿足跟部位,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03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 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疼痛及处理
疼痛原因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时,针头会刺破皮肤,导致疼痛。
特殊情况
如果宝宝出生时存在某些疾病或 早产等情况,需要医生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采血时间。
采血方法
01
02
03
04
准备物品
准备好消毒液、采血针、采血 管、棉签等物品。
消毒
在采血前需要对宝宝的足部进 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穿刺
使用采血针在宝宝足跟部位进 行穿刺,以获取足跟血。
收集
将采集到的血液收集到采血管 中,并妥善保存。
02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 血的护理措施
采血前的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向家长介绍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 采血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 ,消除家长的顾虑,取得其配合
。
准备用物
准备好采血器材、药品、消毒用品 等,确保采血用品的安全、无菌、 完好。
采血环境
选择安静、舒适、卫生的环境进行 采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其他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及处理
采血后,如果压迫止血不当,可能会导致出血。因此,采血后应压迫采血部位至少5分钟,直到出血停止。
皮下血肿及处理
如果采血时刺破血管,可能会导致皮下血肿。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采血,重新选择采血部位;对于已经形成 的皮下血肿,可以进行热敷或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血肿消退。
加强护理管理
• 做好采血前准备:提前与家长沟通,告知采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减少宝宝的哭闹和家长的焦虑。- 采血后护理:采血后医 护人员应告知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包括局部消毒、避免感染等注意事项。- 定期随访:采血后定期随访,了解宝宝的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采血法研究进展

[43酗来芝。陈华.不同条件下采集新生儿足最血标本散果比较[刀.护 理研究,2008。22(1B):140.
护理科研管理现状及展望
The status quo of nur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its expectations 许佳佳,商临萍,罗钟亮
参考文献: [1]装焱霞.新生儿足底定位采血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6):6.
[73何嬉.两种采血方法在薪生儿疾病筛查巾朗效果分析[J].现代壤 药卫生.2007・23(15):2334. rs]朱德燕.改进足服m采集手法用于新生儿痰病筛查[J].中华护理 杂志,2008,43(3)}250. £蛔文唾静寅.薪生扼攘瘸薅轰采血方法与袋斑针改是敢探讨[j].护理 骚宠。2008。22(2B){432。 Do]许毒芳,任延璜。搬商新生咒疾病筛尝蘩斑成功率的再攘讨H]. 护理研究,2006,20(8C):2216. C11]粱巧玲.新生儿足底采血的临床体会[J].全科护理,2008,6
Liang Ye(No.251 Hospital of PI。A,Hebei 075000 China)
摘要:从进针角度、最佳采集时机 及采血方法等方面综述了新生几 疾病筛壹足跟采血法研究进展。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 秉血法
Abstract
It reviewed research progress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1.issn.1009
6493.2009.26.003
文章编号:1009—6493(2009)9B一2356~02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 防措施之一.《母婴保健法》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 生儿疾病筛查,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并 将其列入母婴保健技术服务项目。筛查要求每个新生儿在出生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研究进展

新生儿置沐浴间室温26—
28℃,水温38—40℃。沐浴能促进新生儿全身血液循环。因 足跟采集的是末梢血,采集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末梢血运,
45
万方数据
壶量塑理苤查兰QQ里生筮!主鲞筮!Z塑
所以沐浴后再用流动水冲洗采血侧足部,一般1 min,用柔软 的浴巾立即将新生儿包裹擦干,促进r足跟部的m液循环,按 常规采血,提高r采血的成功率,避免了因用力挤压而引起的 溶血现象p J。 2.5新生儿游泳后采血法 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全新的自主 5采血体位的改进 传统采血体位为新生儿平卧位,由于新生儿血容鼍相对 集中于躯干,四肢未梢血液循环较差,血液黏稠度高,故该方 法存在因末梢血营不足而致反复穿刺的缺点。针对存在的缺 点可为新生儿采血专制做一软垫,将新生儿头部及躯干抬高 45。,形成头高足低位,抬高躯干使心脏水平高于下肢,流人下 肢的动脉疵流鼍增加,而同心血量(即静脉血)减少,下肢静脉 血短时I’日J内允盈,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容苗充足,易于采m。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进行足底采ff}L时俯卧位可以减少对新生 儿的损害,是新生儿接受必要刺激时的合理体位。 6血样保存 血样采集后,在审温下自然干燥4 h送检。未能及时送 检的标本应装于特制甥料袋内放置冰箱2~8℃保存,7 d之 内送检。血样干燥时间以4—6 h为佳,避免潮湿及直接只光 照射;不得将lllL样放置暖气上烘f;不得将未凉干的血样重叠 放置,以免相互污染。如果血样保存不妥,使血样固化于滤纸 上,则实验巾尤法全部洗脱被测物,导致TSH或PKU患儿出 现假阴性结果。 7采血注意事项 ①)l!Il察新牛儿健康状况。室温应保持22—24℃,当室温 过低,新生儿四肢寒冷,血流小畅,因局部血流量不足而导致 采血失败;室温过高,新牛儿大量出汗,因汁液中水分占99%, 固体成分则不到l%,大甚f}{汗可致II}L液黏稠度增高,血容最 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会使外周阻力增大,在此种状态下即使 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流至局部的血流量仍缓慢不足,造成采血 的m斑过小,而且血滴在滤纸圆圈内迟迟不渗透,严蓖者可导 致标本凝固而需要重新采血。采IffL前还要观察新生儿一般健 康状况,如体温超过37.5℃,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异常情 况,严禁采血,并通知值班陕师,给予处理;如新生儿足底温度 低,应采取加温抚触等护理措施后再采血;如遇农村婴儿穿土 袋返院采血,应先洗澡后再采血;针刺前嘱其家属使新牛儿头 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人呼吸道而引起窒息。选择采血部 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酒精干燥后再穿刺,否则,标本被 酒精稀释,影响榆验结果。②采血时避开炎症及瘀血部佗,针 刺深度适宜,正确使用滤纸。采血时避开炎症及瘀JIIL部位,以 因为此处血管较 防组织液渗f“而影响检验结果;同时要控制好针刺深度(2—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及护理要点分析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及护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方法、护理要点等进行分析总结。
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接受足跟血采集的新生儿2556例,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操作方法采集足跟血,其中1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1356例为研究组,采用改良方法,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要点,同时比较两组的足跟血采集成功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足跟血一次采集成功率为99.19%(1345/1356),显著比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水平更高,二组差异比较,均显示P<0.05。
结论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进行改良,同时掌握采集过程中的各种护理要点,能够显著提升一次采集成功率和标本合格率。
关键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护理要点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及早发现、干预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有效举措,对于提升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其筛查内容主要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对于存在异常情况的新生儿,通过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手段,可以使其健康水平得到较好的提升[1]。
要想确保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有效性,要求工作人员掌握较好的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操作技术,同时重视相应的护理工作,以提升一次采集成功率,并尽量确保足跟血标本质量的合格。
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足跟血血片具有如下几方面的要求:血滴自然渗透滤纸,确保血斑直径≥8mm且正反面保持一致,没有污染、渗血环等情况,并且采血卡片应当确保填写的内容完整、准确[2]。
若不符合以上要求,说明足跟血标本不合格,这会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研究显示,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一次采集成功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且容易出现血标本不合格的现象,新生儿和家长也会因多次采血操作而增加痛苦,同时还会让患儿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升高。
这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常见原因。
为了使新生儿采集足跟血的成功率、合格率得到有效提升,本院对传统采血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强化了护理工作,本文对相应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根据我国新生儿保健法的相关规定显示,对于新生儿要进行足跟血采集
工作,近年来,对于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的护理研究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
本文主要根据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采血要求、采血时机、同时还有采血部位以及
采血体位护理方法的改进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72小时后要进行足跟血采集,本文主要针对采集方法的护理
进行研究阐述,现将护理研究报道如下。
1采血要求
1.1采血时间对于新生儿的足跟血采集必须要在新生儿出生满72小时之后,并且
新生儿接受母乳喂养6次之后。
1.2标本大小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科学有效性,要求两个血斑标本正面直径大于等
于8毫米[1],同时背面也是如此。
1.3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对新生儿进行足跟血采集工作时,如果母亲在服用抗生素,要求母亲停药1天,如果新生儿在在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要求新生儿停药3天。
2采血时机的改进
2.1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法
对新生儿采取沐浴后采血法,首先要确保沐浴室的温度为26~28℃,在此基础上还
要求沐浴水温为38~41℃[2],这种温度能够增加新生儿四肢的温暖程度,以此能够
增大新生儿足跟血采集的成功几率。
新生儿在沐浴之后,运用流动的水对其侧足部进行冲洗,时间为1min,将冲洗的水擦干之后,按照常规的操作方法进行采血。
新生儿沐浴能够促
进其血液循环,提高采集成功率。
2.2新生儿哺乳后采血法
对新生儿采取哺乳后采血法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哺乳之后,其母乳乳汁当中含有充足的水分,乳汁会促进新生儿的血液循环,能够在新生儿血液循环加快的情况下形成高峰。
通常情
况下,母亲对新生儿哺乳后的1~1.5h进行新生儿的足跟血采集工作最好,这一期间新
生儿的血液循环快,能够保证血液采集的成功率。
2.3新生儿抚触后采血法
对新生儿采取抚触后采血法主要是由母亲对新生儿的全身进行5-20min的抚触,
通过抚触之后能够促进新生儿的血月循环,使新生儿的四肢温暖,便于采血。
对新生儿进行
抚触后采血法要在一定恒温的状态下,并且对新生儿的抚触要符合操作规范,随后用湿巾在
新生儿需要采血的足部进行擦拭,最后一步进行足跟血的采集工作。
3采血部位的改进
对新生儿进行足跟血的采集,通常情况下,采血的部位仅仅是新生儿的足跟部,但是对
新生儿的足跟部穿刺1次,难以采集到符合规定的血样标本,如果挤压或者是反复穿刺会影
响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检测效果。
3.1选取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一支或者选择足跟内侧中的足底内侧静脉,将其设置
为穿刺点,而部分学者则认为,采血位置选取的准确性是采集合格血标本的主要保证[3]。
因为新生儿具有较薄的皮肤,从其体表中可以直观的看到足跟外侧小隐静脉的一支或足跟内
侧的足底内侧静脉,此种方法较为简单。
除此之外,采血一次性成功能够有效的减少新生儿
的痛苦感,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的精神压力,与此同时还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工作质量,从而展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观念以及护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
3.2选取足底浅静脉并对足底皮静脉网汇入足背外侧缘静脉进行收集,将其位置设
置为穿刺点,同时新生儿外侧足踝的前缘向足底外侧的线则为垂直线,采血点是此线和足底
外侧缘交界位置,顺沿此点来实行进针,进针深度大约为2~3mm。
此穿刺点是浅静脉的
聚集位置,具有较为丰富的血量,出血较快,对血片存在良好的渗透性,并减少了采血所用
时间,具有较高的采血成功率。
4采血体位的改进
新生儿传统采血体位则是平卧位,因为新生儿血容量均集中在躯干位置,且四肢末梢具
有较差的血液循环,同时其血液黏稠度较高,因此此种方法由于末梢血量不充分而致使出现
反复穿刺的现象。
然而垫高新生儿头部及躯干部,其抬升角度为45°,并形成头高脚低的位置,抬升躯干使得心脏水平较高,同时还应增加下肢动脉的血流量,且减少回心血流量。
当血样采集之后,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干燥,时间为4h,随后送往检查。
并未及时送检
的标本需要将其装进特定位置中,并放置在4℃的冰箱中予以存放,并在七日内送往检查。
血样干燥最佳时间为3~6h,防止产生血样污染现象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不应将其放
置在潮湿位置,同时还应防止直接日照,切记不应将没有晾干的血样重叠摆放,以免产生交
叉感染现象。
5采血注意事项
5.1避免组织液渗出而影响检验结果在进行采血过程中要尽量避开炎症或者瘀血位置;而1次采血不成功的新生儿需要在距离针眼2mm以外的位置进行再次采血;血流不顺畅的
新生儿需要在大范围中进行推压,不应对新生儿的局部位置进行用力捏压,避免组织液出现
稀释血液而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采血过程中必需要拭去第一滴血,其第二滴血则
为采集标本。
5.2正确使用滤纸
为了提升血片的质量,血液应该从滤纸的一面进行渗入,同时将滤纸正反两面进行自然
渗透,切记不应通过正反两面对同一血斑进行渗透。
在采血的过程中滤纸应轻接触其血滴,
从而使其自动吸入到滤纸来。
5.3待酒精干燥后再行穿刺
在采血的过程中,当皮肤进行消毒后需要采用酒精对其进行干燥,随后再对新生儿进行
穿刺,不然标本会酒精稀释,从而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5.4调节正常室温(22~24℃)
当室温较低时,新生儿的四肢出现寒冷以及血流不顺畅现象,由于局部血流量不充分而
致使采血发生失败情况;然而室温较高,新生儿会出较多的汗液,由于汗液中具有较多的水分,固体成分极少,大量出汗能够致使血液黏稠度大大提升,造成血容量不充足的现象,同
时血液黏稠度的提升会加大外周阻力。
综上所述,将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及完善,不但呈现出科学性,还
呈现出人文性,从而提升一次采血的成功率,除此之外还会减少新生儿痛苦感。
就目前而言,应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对传统的采血方法进行完善以及发展,以此来提
升整体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利,孙婷婷.不同进针方式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
代护理杂志,2012,18(10):1140-1142.
[2]刘宁,尤正宇.浅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跟血采集及新生儿疼痛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2):104-105.
[3]方铭喜,翟迎九,薛莉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和康桥地区孕妇碘营养状况及
新生儿足跟血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31(1):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