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民俗论文
端午节粽子文化说明文600字作文

端午节粽子文化说明文600字作文端午节粽子文化说明文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民间最热闹、最富有盛名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和糯米为主要原料,包裹在芦苇、玉米叶或香蕉叶等植物叶子中的食物。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粽子文化。
一、源起传说粽子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忠诚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后人。
在他放逐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留下了浓厚的文化遗产。
屈原死后,人们把饭团投入江中,以阻止鱼虾饿了屈原的尸体。
后来,为了纪念他,人们开始制作粽子,并将其扔入江中。
二、形状和特点端午节的粽子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长方形,还有的是圆柱形。
其中最常见的是三角形,寓意着驱邪避邪。
粽子的外层通常是由芦苇、玉米叶或香蕉叶等植物叶子制成,这些叶子会赋予粽子独特的香气。
内部则包裹着香甜的糯米,配以各种馅料,如红豆、花生、肉类等。
粽子的糯米质地松软糯滑,与不同的馅料相互融合,口感丰富多样。
三、地方特色在中国各地,粽子的制作方法和口味因地域而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粽子文化。
例如,广东粽子以糯米和配料均匀混合,并用鸭蛋黄作为馅料,其味道鲜美,色彩丰富;江南粽子特点是瘦肉、咸蛋黄和糯米的组合,口感鲜咸适中;北方粽子则在米香中添加菜肴,如肉末、绿豆糕等。
这些地方特色的粽子不仅口味独特,而且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极富地方色彩。
四、象征意义粽子作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粽子象征着丰收和祈福,包裹在叶子中的糯米寓意着家庭生活的团圆和幸福。
其次,粽子也被视为一种驱邪的护身符,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健康。
同时,粽子还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每一颗粽子都象征着勇气和希望。
总结:端午节粽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制作和品尝粽子,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加深家人间的情感交流。
端午节议论文通用6篇

端午节议论文通用6篇端午节议论文通用(篇1)一年中虽然有很多节日,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
据说端午节的来历是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听到自己的国家要毁灭,悲痛万分,就抱石跳了江。
百姓们怕水里的鱼儿吃了屈原的肉,包了许多粽子,便传下来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的习俗来纪念屈原。
到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都忙着买粽子或自己包粽子。
粽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清香的赤豆棕、喷香的猪肉粽、香甜的豆沙粽、可口的红枣棕……我最爱吃赤豆粽了。
做赤豆粽的材料有:芦叶、糯米和赤豆。
做法是:先把芦叶洗干净,再放到手上,然后加入实当的糯米和几粒赤豆,最后在锅里煮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端午节议论文通用(篇2)“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叶,带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如龙舟比赛是为了打捞屈原的身体,吃粽子是为了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
不过,端午节里最重要的风俗活动还是包粽子,瞧,端午节还没到,奶奶已经提前给我们包粽子了,只见桌子上放了两个盆,一个盆里放的是芦苇叶,而另一个盆里放的是提前泡了三四个小时的糯米,包粽子的馅可以有很多种,有蜜枣的,有肉馅的……开始包了,奶奶手里拿了三片芦苇叶,往里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一个蜜枣,再用绳子围着一卷,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不一会儿,奶奶准备的食材都用完了,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压锅下,好让我们早点吃到美味的粽子。
中午到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奶奶把粽子端了上来,我赶快拿了一个,开心地吃了起来,奶奶看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高兴地笑了!每个端午节,我都能尝到粽子的美味,可真幸福啊!端午节议论文通用(篇3)提起端午,家家户户都晓得,这是个与众不同的节日。
而每个家乡都有不同的习俗,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家乡的端午节。
每年到农历5月初5,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不过,随着科学的进步,许多人都到街上去买,有人也靠包粽子赚钱。
关于端午节的议论文(精选58篇)

关于端午节的议论文(精选58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议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节的议论文篇1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端午节。
这个节日,是我们裹粽子的日子。
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裹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其实向来都说法不一。
有些人都将它视为是纪念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
有人说,这一个节日在古代,是一个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据文献上的记载,以及历代相传流行下来的许多端午习俗,五月被视为“毒月”、“恶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这一天便流传了许多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如插蒲子艾叶、喝雄黄酒、祭五瘟使者等。
后来的后来,端午节的意义起了变化。
人们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将这个一直流传的端午原意给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纪念屈原的划龙船及包粽子等习俗,联系到他的身上。
现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记得端午节和屈原有关,而其实一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屈原的故事也没有多大的印象了。
端午节的议论文篇2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
原来,姐姐已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了。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
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再把米放进去啊!”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馅哦!我在糯米中间挖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
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的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
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
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风俗作文(通用9篇)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风俗作文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风俗作文(通用9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风俗作文(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风俗作文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很开心吧!我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是多种多样,在端午节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条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在这一天人们也要带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其中,让小孩戴在手上、脖子上。
端午节最闪亮的一颗星也就是吃粽子了,这粽子来历据说是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的怀抱大石投江自尽,人们怀念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屈原的身躯,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祭奠屈原,到后来演变成了粽子。
在这一天也要看赛龙舟,但在北方是很少见的,所以我们只能在电视上目睹龙舟的风采了。
比赛时,有十几条龙舟,每条龙舟有十几个人,一人擂鼓指挥,一人在船尾掌舵,他们依着节奏井然有序。
端午节,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风俗作文2端午节到了,街上卖粽叶的又多了起来,空气中到处都飘着粽子的清香。
在这个全民族的传统节日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民俗文化,更是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每逢端午节那天,都有很多的风俗: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等等,而这一天也是我们全民族团圆的节日。
每到那天奶奶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清水泡着,洗干净码好,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用粽叶裹紧煮熟。
到了晚上,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清香的粽子,那是一种多么温暖的亲情气息。
相传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特点的论文

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特点的论文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这些活动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民俗文化特点,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粽子文化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据说,古代人们在端午节时会将各种草药和五谷杂粮包裹在竹叶中蒸熟食用,认为这样可以防灾避祸、祈求平安。
逐渐地,这种又香又甜的食品便成为了端午节必备的美食。
同时,粽子也有着丰富的寓意。
比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表达对其的景仰和怀念;此外,也寓意着家庭团结、祈求平安等含义。
粽子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美食文化紧密相连,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文化象征。
二、赛龙舟文化赛龙舟是端午节最传统、最具有观赏性的活动之一。
相传,这一活动源于古代人们以赛龙舟来搜寻屈原的遗体,逐渐发展成了一种传统运动。
此外,赛龙舟还意味着勇气和团队合作。
在赛龙舟时,人们需要密切合作、紧密配合,体现了中国人民优秀的团结精神。
同时,赛龙舟也代表了祖国海洋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海洋文化的国家,赛龙舟不仅有着历史的底蕴,更展现出中国海洋国度的繁荣和活力。
在这一传统上,体现了中国古代海洋经济、贸易以及文化变革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挂艾叶文化端午节还有一项特别的民俗文化,即挂艾叶。
这种植物在中国民间被视为辟邪驱邪的神物,习惯上在端午节期间佩戴或挂在门口等处,既可以驱邪避险,也可以祛病保健。
同时,在古代,人们还将艾叶放入酒中,相传可预防瘟疫、保护身体健康。
挂艾叶这一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重视健康、防病及拜神祭祖的传统风俗。
这种植物自古以来就与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与福祉紧密相连,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挂艾叶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寻求和平、祈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意愿。
综上所述,粽子文化、赛龙舟文化以及挂艾叶文化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特点。
端午节征文吃粽子(精选16篇)

端午节征文吃粽子(精选16篇)端午节征文吃粽子(精选16篇)端午节征文吃粽子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端午节征文吃粽子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端午节征文吃粽子(精选16篇)】,供你选择借鉴。
端午节征文吃粽子篇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我的家乡DD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
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
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
插茱萸。
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
戴香包。
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
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
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
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
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
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
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
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
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
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
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优秀范文5篇)

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1端午节快到了,我们一家忙开了锅。
妈妈忙着找各种材料准备包粽子。
在包粽子期间,我也帮了不少的忙呢!老妈把洗干净的粽叶和沥干了水的糯米拿了过来。
只见妈妈用食指和大拇指捏住粽叶从外往里一折,一个小小的圆锥就做好了。
我心想:那么小的圆,里面能放几粒米?我一定一口就吃完了。
又见老妈用左手按住粽叶交叉的中心,右手娴熟地用勺子舀了三勺米装进“圆锥”里。
老妈正准备将粽叶包裹住糯米时,我大叫道:“别急呀!放点花生吧!”妈妈不慌不忙地从旁边拿出了一袋提前准备的花生,往糯米里装了两颗。
老妈装完了花生,便又用左手抓住对角,将右边多出来的角重新按了一下,很快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呆呆地站在那儿,以为老妈要去煮粽子,只听着一声:“陈诗妍!”我吓了一跳,妈妈接着说:“帮我把麻线拿来!”我来回跑了几趟。
妈妈用一根麻线用劲地一缠,又把粽子转了45度后缠了几圈。
我跟妈妈说:“快下锅呀!”妈妈理也不理我,把线头打了个死结。
看!这个难到要让我崩溃的动作,使我逃走了。
当我再一次悄悄地走过去时,妈妈已经包了一大半锅了。
只见躺在椅子上的妈妈,心中在不停地赞美着。
是的,妈妈平时那么忙,还抽出休息时间给我们包粽子,为的就是一种习俗的传承吧!家乡端午风俗吃粽子的作文2今年端午节,我学会了包粽子,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那感觉不是一般的甜蜜。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传说它是为保护投江的屈原发明的。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忠君爱国,却因遭受奸臣陷害而被流放。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国都,屈原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与楚国共亡。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去汨罗江边凭吊屈原。
作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

作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作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有关作文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包粽子9篇端午节是中国丰富多彩、深厚博大的文化遗产之一、代表着家国情怀和生命力的追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俗学之粽子
通过学习民俗学,这一既贴近生活又有浓厚中国历史气息的学科,不禁让我对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不同的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转眼间,课程就结束了,是到了写篇论文来总结的时候了,也算是给这门课程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
就从我喜欢的美食着手,具体的,思来想去就以粽子为主题吧!
一、粽子简介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其定型于大约三千年前,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食,是艺术性特型食品。
二、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午。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
三、粽叶的象征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
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
”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四、粽子生活
说起粽子的生活,那自然要从粽子历史最悠久的嘉兴说起。
端午吃粽子是人尽皆知的事,这里就说一些比较具有地方特色和浓郁地方民俗的事。
在嘉兴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些古老民谣:“南门大粽子,西门大靴子,北门米贩子,东门叫花子。
”“端午不吃粽,死了没人送”。
还有指天气的俗语“未吃端午粽,夹袄勿可送”等。
显然,粽子在嘉兴人生活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1、沿街串巷卖粽子
20世纪20年代前,嘉兴市镇上经常有人手提木桶沿街叫卖粽子。
这种粽子都是卖者自制的本地糯米粽,包成三角形,品种也不少。
有一种小粽子用一片竹
叶裹一只,清凉香糯,幼童也可一口吃一个。
清晨听见屋外粽子的叫卖声,孩子们就吵着要大人买作早点。
2、五七粽
嘉兴民间尖角粽代表素粽,肉粽一般为长方形,形似枕头,所以也叫枕头粽。
清明上坟时候用素粽,但是,现在多数人家清明上坟也用肉粽。
尖角粽的另一个用处是在一个叫做“五七”的习俗上,人死后七天,即需招魂。
死者的亲人们需解开捆粽子的稻草,叫做解结。
用作贡品的粽子,因地区不同,从材料到粽叶都有差别,连“裹”的形状也有很大的不同。
如早期人们盛行以牛角祭天,因此汉晋时的粽子,多做成角形,作为祭祖用品之一。
此外,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
3、清明苦粽子
嘉兴东郊清明节有裹苦粽子的习俗,即粽子里不放肉馅,用苦涩又略有清香的箬叶裹糯米粽。
吃着清香略带苦味的粽子,人们便知道,一年中艰辛的劳动即将开始。
清明过后天气回暖,各种农事忙了起来,吃苦粽子也意味着吃苦在先的意思。
4、蚕信粽
嘉兴的海宁、桐乡等地是蚕乡,婚嫁流行“蚕信粽”,源自蚕桑之乡“望蚕信”、“看蚕花”习俗。
女儿出嫁后第一年,要在夫家单独养春季“头蚕”,以显示新娘子手艺。
在春蚕结茧之际,娘家人要带“蚕信粽”去探望,新郎家将粽子分给亲友邻居食用。
随后新郎家需要以粽子回赠新娘娘家,叫做“结了粽”(音,可能不准)。
海宁钱塘江镇一带,如果新娘未生子,娘家人就在大粽旁串一小粽子,称“包子粽”。
5、夏至粽
古代不光端午吃粽子,夏至也吃粽子,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的就是夏至吃粽子。
现在海宁等地依然有吃“立夏粽”的习惯,而且要到外婆家去吃“夏至粽”。
母亲带着孩子回娘家去吃“夏至饭,要天不亮出门,天黑才回家,不能让孩子看到自家的烟囱,一整天不能吃自己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家里的东西,甚至连水也不能喝一口。
此外,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煮粽子时放入若干鸡蛋同煮,称之为“百滚蛋”,吃了这种带粽箬清香的“百滚蛋”,大人小孩都能防“疰夏”。
6、催生粽
在嘉兴农村,孕妇临分娩时,娘家要送“催生礼”。
必须有状元糕,鸡蛋一般51只,粽子一般31只。
夫家将催生粽分赠亲友,使亲友得知小儿将要降生。
因粽子还有“种子”的谐音,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媳妇的礼物等,民间有吃了“粽子”能早得儿子的风俗。
当然,粽子发展到现在,其口味已经有上百种之多,各地的风俗也不尽相同。
但自始至终,粽子作为一种千年文化民俗的象征,流传至今并将继续传承下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以及后代。
这就是中国民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