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蜡含量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沥青检测报告

沥青检测报告

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针入度(0.1mm)软化点(℃)15℃延度(cm)TFOT/RTFOT后质量变化(%)TFOT/R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TFOT/RTFOT后残留延度(cm)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cm)针入度指数PI蜡含量(%)闪点(℃)动力黏度(Pa﹒s)溶解度(%)15℃密度(g/cm3)135℃运动粘度(mm2/s)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施工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规格型号工程部位代表批量生产厂家委托人检测场所地址联系电话样品名称委托日期样品数量检测日期样品状态检测类别检测依据检测环境检测内容检测项目技术要求检测结果结果判定弹性恢复(%)布氏旋转黏度(Pa﹒s)以下空白综合结论检测说明取样人:见证单位:见证人:批准:审核:主检:检测单位检测专用章(盖章)签发日期:年月日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针入度试验温度(℃)荷重(g)贯入时间(s)针入度(0.1mm)平均值(0.1mm)123延度试验温度(℃)延伸速度(cm/min)延度(cm)123平均值密度水温(℃)比重瓶质量m1(g)比重瓶+水质量m2(g)比重瓶+试样质量m3(g)比重瓶+水+试样质量m4(g)相对密度γ平均值密度ρ(g/cm3)平均值蒸发损失编号蒸发皿质量(g)加热前盛样皿合计质量(g)加热后盛样皿合计质量(g)蒸发损失(%)平均值(%)TFOT/RTFOT 残留延度试验温度(℃)延伸速度(cm/min)残留延度(cm)123平均值TFOT/RTFOT 残留针入度比原样品针入度比(0.1mm)蒸发损失后残留物的针入度(0.1mm)针入度比%检测说明密度:γ=(m3-m1)/[(m2-m1)-(m4-m3)]ρ=(m3-m1)/[(m2-m1)-(m4-m3)]×ρW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软化点样品编号室内温度℃烧杯内液体名称烧杯内液体温度上升温度(℃)软化点(℃)开始加热一分钟末二分钟末三分钟末四分钟末五分钟末六分钟末七分钟末八分钟末九分钟末十分钟末十一分钟末十二分钟末十三分钟末十四分钟末十五分钟末软化点℃平均值1 2针入度指数PI 试验温度(℃)荷重(g)贯入时间(s)针入度(0.1mm)平均值(0.1mm)123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相关系数R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运动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毛细管型号C球标定常数C球时间C球运动黏度J球标定常数J球时间J球运动黏度运动黏度测值(mm2/s)运动黏度(mm2/s)12动力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毛细管型号B段标定系数(Pa﹒s/s)B段时间(s)C段标定系数(Pa﹒s/s)C段时间(s)D段标定系数(Pa﹒s/s)D段时间(s)动力黏度测值(Pa﹒s)动力黏度(Pa﹒s)123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溶解度试验编号坩埚与滤纸合重量m1(g)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m2(g)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合质量m3(g)坩埚滤纸及不溶物合质量m4(g)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质量m5(g)不溶物质量(g)溶解度测值(%)溶解度平均值(%)12蜡含量试验蒸馏方式:冷冻分离方法:次数沥青试样质量mb(g)三角烧瓶试验前质量(g)三角烧瓶试验后质量(g)馏分油总质量m1(g)烧杯试验前质量(g)烧杯试验加馏分油质量(g)用于测定蜡的馏分油质量m2(g)烧杯加蜡质量(g)析出蜡的质量mw(g)蜡含量测值(%)平均值(%)123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闪点试验点火方式:试验气压:编号试验初始温度(℃)温度上升情况(从270℃开始观察)闪点(℃)第一分钟末第二分钟末第三分钟末第四分钟末第五分钟末第六分钟末第七分钟末第八分钟末第九分钟末第十分钟末第十一分钟末第十二分钟末第十三分钟末第十四分钟末闪点温度测值(℃)闪点(℃)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共页第页样品名称报告编号规格型号样品编号样品状态环境条件检测依据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状态检测内容弹性恢复残留长度(cm)弹性回复率(%)布氏旋转黏度试验编号试验温度(℃)仪器常数κn转子型号转子速度黏度计读数θ(Pa﹒s)黏度测值(Pa﹒s)黏度ηa(Pa﹒s)123平均值12检测说明校核:主检:检测日期:。

用沥青三大指标判定蜡含量对道路沥青的影响

用沥青三大指标判定蜡含量对道路沥青的影响

用沥青三大指标判定蜡含量对道路沥青的影响文章来源:发布人:匿名投稿浏览:96发布时间:2011-08-04孙永忠山东郓城中海沥青有限公司(山东:255425)【摘要】:本文从道路沥青中蜡含量的存在与道路沥青结构组成的关系说明了沥青中蜡含量对路用性能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简便方法判定沥青质量。

【关键词】:道路沥青、蜡含量、路用性能。

一、前言: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也越来越被得到了县乡公路的广泛应用,经调查研究发现有许多地方道路建设管理部门却是以交通地方道路管理处组建临时机构负责对县乡道路建设的统筹安排,在道路沥青材料采购上主要委托一些道路沥青经销商采购,由于缺少必要的化验设备,只是按照经验习惯对沥青的三大指标化验分析,经化验三大指标合格的沥青应用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就出现了车辙、拥抱、露骨、松散、隆起现象更无法谈起其抗车辙及老化性能了,因此我们寻找一条简便的化验方法,尽量保证道路沥青的质量,减少对道路沥青的化验设备投资,确保道路沥青的路用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虽然它不能完全十分准确的判定道路沥青的全部路用性能,但对道路沥青的内在质量许能够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二、道路沥青的选择:1:随着社会的发展,沥青生产企业的原料已进入一个多资源、多渠道性,由于道路沥青本身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单凭过去的对沥青经验性化验三大指标已不能够完全直接体现沥青本身在路上应用的全部性质、针入度25℃时有同样性能的沥青,在高温或低温下可能有很大差别,不能反映沥青在使用温度之间内的性能。

由于道路的沥青的针入度合格范围较宽,70#、90#道路沥青低值与高值接近,再加上化验误差,经实验证明,非牛顿流体沥青的粘度与剪切速率有关,沥青针入度不同,在测定过程中剪切速率也不同,通过这些规格指标不能得到与石料拌和时的温度和路面压实温度。

沥青用量虽然约占沥青混合料的5%但沥青的作用显著,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抗疲劳断裂沥青的贡献约占60%,对抗车辙变形约占40%对抗低温干裂约占85%,因此,沥青的用量对提高路面抗疲劳寿命十分重要,但是过多的沥青用量会导致热稳定性不足,因此,提高沥青混凝土中有限的沥青用量,沥青质量是延长路面寿命的一个关键。

【谈建筑石油沥青的成分与技术性能】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谈建筑石油沥青的成分与技术性能】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谈建筑石油沥青的成分与技术性能】石油沥青技术性能实验报告石油沥青是石油原油经蒸馏等提炼出各种轻质油(如汽油、柴油等)及润滑油以后的残留物,或再经加工而得的产品。

它是一种有机胶凝材料,在常温下呈固体、半固体或粘性液体,颜色为褐色或黑褐色。

建筑上主要使用建筑石油沥青制成各种防水材料制品或现场直接使用。

1 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1.1 石油沥青的组分石油沥青是由众多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主要为氧、硫、氮等)衍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因为沥青的化学组成复杂以及同分异构特点,对组成进行分析很困难,因此一般不作沥青的化学分析,只从使用角度,将沥青中化学成分及14质极为接近,并且与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关系的成分,划分为若干个组,这些组即称为组分。

在沥青中各组分含量多寡,与沥青的技术性质有着直接关系。

沥青中各组分的主要特性简述如下。

1.1.1 油分油分为淡黄色至红褐色的油状液体,是沥青中分子量最小和密度最小的组分。

在170℃较长时伺加热,油分可以挥发。

油分能溶于石油醚、二硫化碳、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但不溶于酒精。

油分赋予沥青以流动性。

1.1.2 树脂沥青脂胶为黄色至黑褐色粘稠状物质(半固体),分子量比油分大。

沥青脂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性树脂。

中性树脂能溶于三氯甲垸、汽油和苯等有机溶剂,但在酒精和丙酮中难溶解或溶解度很低,它赋予沥青以良好的粘结性、塑性和可流动性。

中性树脂含量增加,石油沥青的延度和粘结力等品质愈好。

1.1.3 地沥青质地沥青质为深褐色至黑色固态无定形物质,正戊烷,但溶于三氯甲垸和二硫化碳,染色力强,对光的敏感性强,感光后就不能溶解。

地沥青质是决定石油沥青温度敏感性、粘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愈多,则软化点愈高,粘性愈大,即愈硬脆。

1.2 石油沥青的胶体结构在石油沥青中,油分、树脂和地沥青质是石油沥青中的三大主要组分。

油分和树脂可以互相溶解,树脂能浸润地沥青质,而在地沥青质的超细颗粒表面形成树脂薄膜。

中海油50号及30号沥青的生产及应用与性能评价

中海油50号及30号沥青的生产及应用与性能评价
中海油50号及30号沥青生产与性能评价
中海炼化单与击销此售事处业编部辑炼化副技标术题中心 王金凤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
@ 沥青路面在运营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车辙、拥 包、推移、坑洞、唧浆、网裂等病害。这些病害使
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迅速下降,大大降低了公路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目前提高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水稳性的方法和措 施包括调整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采用改性沥青
特性因数 原油类别
绥中36-1
0.9645
0.9679
14.71
461
726.8
-10
11.26
50
5.42
0.15
0.047
0.41
1.92
1.3
11.6
低硫环烷基重质原油
8
中海油36-1沥青
绥中36-1原油 专采、专输、专运、专储、专炼
产品质量稳定
2010-12-17
9
常顶
常一线
常 压 常二线 塔
≥99.5
≥1.000
≤0.2
≤0.8
24
PG分级
动态剪切模量
1
2
动态剪切模量 G*/Sinδ kpa
70℃ 76℃ 82℃
动态剪切模量 G*/Sinδ kpa
2010-12-17
70℃ 76℃ 82℃
1.8780
0.8895
2.5250
1.2250
RTFOT残余物
2.993
1.365
4.849
2.34
3 1.6700 0.8500 >1.00
3.930 1.950
>2.20
25
PG分级
低温弯曲小梁试验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

沥青三大指标试验沥青针入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试验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灌入时间5s,以0.1mm计。

用本方法评定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改性效果时,仅适用于融混均匀的样品。

非经注明,标准针、针连杆与附加砝码的总质量为100±0.01g,试验温度问25℃,针入度贯入时间为5s。

根据需要入采用其他核试验条件是,应在试验结果中注明。

本方法适用于侧道路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

二、主要试验步骤1、把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刻度调零。

2、开动秒表5s后读取刻度盘指针读数,准确至0.1mm。

3、平行试验至少进行3次,各点之间及与试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

4、测定针入度指数PI时,按同样发在其他温度下分别测定沥青的针入度。

三、计算用画诺模图法测出针入度。

四、应报告标准(25℃)时的针入度T以及其他试验温度T25所对应的针入度P,及由此求取针入度指数PI、当量软化点T800、当量脆点T1.2的方法和结果,当采用计算法时,应报告按公式回归的直线相关系数R。

沥青延度试验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液体沥青蒸馏残留物和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等材料的延度。

试验通常采用的温度为25℃、15℃、10℃或5℃,拉伸速度为5cm/min±0.255cm/min.二、主要试验步骤1、准备好试模,灌模后保温在恒温水槽。

2、将试模固定在延度仪上,开动延度仪,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度数,以厘米表示。

三、报告同一试样,每次平行试样不少于3个,如每个都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若其中有一个小于100cm时,且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3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延度试验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沥青的试验检测报告(道路石油沥青试验检测报告)

沥青的试验检测报告(道路石油沥青试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检测报告
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委托单位:
审组
项目名称:/
检测内容:沥青试验检测
报告日期:2019年05月03日
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1
注意事项
1、报告无“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检测专用章”无效。

2、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检测专用
章”无效。

3、报告无审核、签发人签字无效。

4、报告涂改、换页无效。

5、委托单位对检测报告有异议时,应在收到报告之日起十
五日内向本单位提出。

对于不可重复的试验或检测,本单位不接收异议申请。

6、委托检测仅对受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电话:
开户名称: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银行:
开户账号:
道路石油沥青试验检测报告
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

沥青化学组分试验(四组分法)

沥青化学组分试验(四组分法)

沥青化学组分试验(四组分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采用溶剂沉淀及色谱柱法进行道路石油沥青的四组分成分分析。

2 仪具与材料2.1 沥青质抽提器:由球形冷凝器及100 mL 抽提器组装而成,见图1 。

图1 沥青质抽提器(单位:m m)2.2 玻璃吸附柱:外面带夹套,热水循环保温,形状及尺寸如图2 。

2.3 真空干燥箱。

2.4 高温炉:0 ℃~1000 ℃,有自动温度控制器。

2.5 恒温水槽:控温准确度为1 ℃。

2.6 磨口锥形瓶(200 mL ~250 mL)、磨口冷凝器、磨口弯管、牛角管。

2.7 量筒(20 mL 、50 mL 、100 m L)。

2.8 氧化铝:层析用、中性,粒度0.15 m m ~0.075 m m (100 目~200 目),比表面积大于150 m 2/g ,孔体积250 m m 3/g 。

2.9 石油醚:60 ℃~90 ℃,分析纯。

2.10 正庚烷:分析纯。

2.11 甲苯、无水乙醇、丙酮:分析纯。

2.12 硅胶:细孔、粒度0.42 m m ~0.15 m m (40 目~100 目)。

2.13 分析天平:感量不大于1g 、1 mg 、0.1 mg 各一个。

2.14 定量滤纸:中速Φ110 m m ~125 m m 。

2.15 干燥器。

图2 玻璃吸附柱(单位:m m)2.16 电热板(电热套)。

2.17其他:瓷蒸发皿(300 m L)、吸液管、蒸馏水、大细口瓶、玻璃漏斗、漏斗架、二联橡皮球等。

3 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将沥青质测定器、玻璃吸附柱、锥形瓶等洗净、编号,并置105 ℃±5 ℃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其质量,准确至0.1 mg 。

3.1.2 活化氧化铝:将氧化铝倾人瓷蒸发皿,并置于高温炉(500 ℃)中加热6h 。

然后,取出瓷蒸发皿置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将氧化铝装入已称质量的细口瓶中,并用吸液管加入氧化铝质量1 %的蒸馏水,塞紧橡皮塞。

蜡含量测定试验操作规程

蜡含量测定试验操作规程

蜡含量测定试验操作规程一、在蒸馏瓶中称取约50g沥青试样Mb,准确至0.1g,将瓶塞塞妥。

用锥形瓶做接收器,装在盛有冰水的烧杯中。

调节燃气炉火焰高度将蒸馏瓶包住。

以每秒两滴的速度蒸馏至无馏分油,瓶内蒸馏残留物完全形成焦炭为止。

、二、将盛有馏分油的锥形瓶从冰水中取出,称取馏分油的总质量M1,准确至0.05g。

从中取出1~3g(M2)准确至1mg。

三、将10ml乙醚注入锥形瓶中溶解馏分油,然后注入试样冷却筒中,再用15ml乙醚分两次清洗锥形瓶,洗液也倒入冷却筒中。

再将25ml乙醇注入冷却筒内与乙醚混合均匀。

冷却1h,使蜡充分结晶析出。

另在试管中量取50ml乙醚-乙醇体积比(1:1)混合液冷却至-20℃备用。

四、蜡结晶析出后,拔起塞子,自然过滤30min,当砂芯过滤漏斗内看不到液体时,启动真空泵,调节真空度,使滤液以每秒一滴的速度过滤至无液体滴落,关闭真空泵使压力恢复常压,用备好的乙醚-乙醇混合液30ml洗涤蜡层、塞子及冷却筒内壁。

继续过滤至看不见溶剂后再抽滤5min。

五、从冷浴中取出冷却过滤装置,将吸滤瓶中溶液倾入回收瓶中,用乙醚-乙醇混合液冲洗3次,每次用10-15ml,洗液并入回收瓶。

六、重新装好冷却过滤装置,用30ml预热至50℃~60℃的石油醚清洗试样冷却筒及塞子,待漏斗中无溶液后,再用热石油醚溶解漏斗中的蜡两次,每次用量35ml,然后用真空泵吸滤至无液滴滴落。

七、将吸滤瓶中蜡溶液倾入已称质量的锥形瓶中,并用常温石油醚分3次清洗吸滤瓶,每次用量5ml~10ml。

洗液倒入锥形瓶的蜡溶液中。

八、将盛有蜡溶液的锥形瓶放在适宜的热源上把溶剂蒸发尽。

然后将锥形瓶放在105℃烘箱去除石油醚,然后放入真空干燥箱(105℃±5℃,残压21kPa~35kPa)中1h,再置干燥器中冷却1h后称重,得到析出蜡的质量mw,准确至0.1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品来源
现场取样,通界高速路面标(湖北泰富进口双龙)
样品名称
沥青
样品说明
A-70#基质沥青
检验项目
蜡含量
取样日期
2014.06.19
检验依据
JTGE20-2011
检验日期
2014.06.20
仪器名称、型号、编号:石油沥青蜡含量试验器SYD-0615 03092001;电子天平PL2002/01,03046001;烘箱03126001;电子天平FA2004,03047001。
沥青蜡含量试验报告蒸镏法委托单位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样品来源现场取样通界高速路面标湖北泰富进口双龙样品名称沥青样品说明a70基质沥青检验项目蜡含量取样日期20140619检验依据jtge202011检验日期20140620仪器名称型号编号
沥青蜡含量试验报告(蒸镏法)
委托单位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工程质量监督局环境温度ຫໍສະໝຸດ 24℃检验结果试验项目
试样编号
1
2
3

沥青试样质量(g)
50.3
50.3
50.3

馏分油总质量(g)
22.75
22.75
22.75

测定蜡的馏分油质量(g)
2.0927
2.0233
2.1518

析出蜡的质量(g)
0.0893
0.0926
0.0942

蜡含量(%)
1.9
2.1
2.0

平均值(%)
2.0
当超过重复性试验精密度时,按直线关系回归求出蜡的质量为0.075g时的质量百分率
——
结论:所检指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要求。
试验:校核:签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