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与指称

合集下载

职业名词的意义及其指称分析

职业名词的意义及其指称分析

职业名词是指称职业的名词。

关于职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定义为: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因此,职业名词的指称对象是工作,如:铁工:1.制造和修理铁器的工作①。

电工:1.制造安装、修理各种电器设备的工作。

锻工:1.把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锻造工件或毛坯的工作。

目前对于职业名词的研究,主要是从指人名词的角度进行的分析,认为职业名词是指人名词的一个子类,如王珏(2001)把指人名词分为九类,其中包括“职业称谓名词”;安志伟(2010)把现代汉语指人名词划分成三类,其中社会类指人名词主要就是职业名词。

这主要是基于职业名词的词义和指人功能。

从职业名词本身来说,职业是一种工作,工作的主体固然是人,但工作是一系列动作、行为、工具、对象的集合,所以工作并不等同于人。

因此,职业名词对职业的指称并不是词语本身的意思所赋予的。

本文首先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对常见的职业名词的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探究了职业名词的指称特点,并从认知的角度对职业名词的指称和意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一、词语的意义与指称对于词语的指称(reference ),语言学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在指称和意义(meaning )的关系上,二者并不在一个层面。

一般都认为指称是意义的一个方面。

意义分为意思(sense )和指称两个方面。

李虹(2015)指出,词语的意思表示的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称则表示“语言中的表达式(expression )与语言外部世界(包括现实世界和可能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词语通常只有进入句子中才能具备指称性,才具有意义。

这并不意味着指称和意思没有关系,就词语的指称对象而言,有的指称对象和词语的意思存在对应的关系,是基于词语的意思的指称,有的一方面与词语的意思相关,另一方面则依赖语境,前者称为指谓(donation ),后者称为所指(reference )。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隐喻是一种象征式的语言,它通常使用一个实体或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不同的实体或事物。

它不仅可以表现概念,还可以用来描述感情和情绪,甚至还可以用来暗示人们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语用学研究。

要从语境和语义角度解释隐喻意义,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始:
(1)出现隐喻的情境。

隐喻意义通常是语境中产生的,因此,解释隐喻意义时,应从情境中开始进行分析。

将情境和语言结合起来是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

(2)识别出现的字面隐喻。

字面的隐喻意义是说话者在表达概念时使用的一种修辞形式,它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心理活动,同时还可以暗示说话者的态度。

因此,解释隐喻意义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鉴别出现的字面隐喻,并研究隐喻在句子当中的准确意义。

(3)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

隐喻意义不仅仅是表达概念,更重要的是表达情绪,表达一种态度。

因此,分析此时出现的情绪和态度也是解释隐喻意义的重要步骤。

在分析情绪和态度时,我们可以从句子所表达的概念里推断出说话者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思想。

意义相关理论

意义相关理论

7、意义的指称论:意义的指称论主张一个词的意义就是这个语词所指的对象。

密尔是第一个发展出系统指称论的哲学家。

但密尔在具体阐述中对指称论作了一些限制、修正、补充,如:(1)虽然密尔把语词都看作名称,但他也承认有些例外,例如“是”、“不”、“的”、“经常”等语词。

一般说来,密尔只承认名词、代词为名称。

(2)密尔区分指称意义和蕴含意义(denotation and connotation)。

大多数名称指称事物但同时也蕴含事物的属性,而“意义”通常是被理解为蕴含意义的。

专名只有指称,没有蕴含。

(3)集体名称与一般通名的区分。

(4)密尔区分抽象名称和具体名称。

具体名称,如“苏格拉底”、“人”,代表事物,抽象名称,例如“聪明”、“红”,则代表事物的属性。

可以看出,通名不一定是抽象的。

(5)涉及专名时,密尔专门考虑到“太阳”、“上帝(神)”这样的名称,这些都是单称语词,但说这些词没有内涵似乎不妥,密尔的结论是它们其实不是专名而是通名,在多神论中存在着不止一个神,科学表明宇宙里不止存在一个太阳。

[当然,我认为,语言哲学观点不应建立在经验科学基础上。

]对指称论提出的诘难有下列几种:(1)你吃了一个苹果,显然,你不是吃了“苹果”的意义。

[这是一个类似智者的诘难:a.你吃了一个苹果。

b.按照意义的指称论,被你吃的苹果就是a句中“苹果”一词的意义。

c.所以,你吃了一个词的意义。

(荒谬)不过,也可以不认为这是荒谬的,但要从形而上学去看了。

](2)涉及不存在的事物的迈农悖论。

(3)指称论充其量只对名称来说才是适合的,无法说明概念词(如“勇敢”)、虚词之类的意义。

(4)两个词可以指称同一个对象而意义不同,例如“启明星”和“长庚星”。

(5)后来蒯因还提出,指称本身是不确定的。

从根本上说,指称论和认识论中的反映论-符合论传统一脉相承,差不多就是应用在语言研究上的反映论。

人们反复强调,指称论是以名称为范例来看待语词的,但语词并不都是名称,意义在句子的上下文中甚至在语境之中才能确定。

词语的指称意义

词语的指称意义

二、虚构指称对象
逻辑学将概念区分为“真实概念”和 “虚假概念”,前者既有内涵也要外延, 后者只有内涵而无外延。虚假概念即表 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表示的 概念,如дракон 等。
• 表示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的词有无指称对象的问题, 哲学家、语言学家提出过不同的意见。 • 弗雷格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认为这样可以解 释那些表示虚构事物的词,如“飞马”,这类词只有意义 而无指称对象。他还认为,存在有意义而无指称对象的专 名(小说中的人名),也存在有意义而无指称对象的表达 式(当今的法国国王)。
• 胡塞尔也坚持将意义和指称对象明确区分。他说: 表达式有意谓功能,又有命名功能;不但有意义, 而且指称一定对象。意义是表达式与指称对象之 间的中介,表达式的指称由其意义决定。在他的 理论中,表达式已经不再与对象直接相关,而是 通过中介----意义才能实现两者的联系。
将词义与词的指称对象明确区分的理论, 比词义的指称论显然前进了一步。指称论 把词语的意义视为它的指称对象有很大的 局限性。对语言中多数词来说,用意义等 于指称对象的理论难以把词义的本质及词 与现实事物的关系解释清楚。语言中的实 词一般是表示概念的。概念是对一类事物 特有属性的抽象概况,但词的概念意义与 事物本身有差别。自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 理论诞生后,词语观念明确认为,词不与 对象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概念。
• 罗素早期的指称论认为,表示虚构事物的词有指 称对象,认为名词可指称具体事物、抽象事物, 也可指称不存在的事物。事物是名称指示的项, 这包括现实存在的事物,也包括虚构的东西。
• 赛尔认为,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言谈中,表示虚构任人物的 词语无指称对象;而在关于虚构世界的言谈中,这种词语 有指称对象。 • 罗素和奎因等提出,虚构对象的“存在”可用“有”表示, 以区别于现实事物的“存在”。 • 我们认为,词语的指称对象存在的范围吧不应以现实世界 语虚构世界来划界,而应以语音与语言以外的世界来划界。

sense and reference

sense and reference

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中,指称论是流传甚广、影响极大的一种意义理论。

因而,关于指称与意义的关系问题,也就成了语言哲学长期争论不息的焦点问题之一。

意义与指称的关系十分复杂,它不仅涉及意义与指称本身的关系,而且还涉及意义与实在、指称与实在的关系问题。

由于意义、指称、实在三者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许多内在的区别与联系,所以便为各种各样的片面化理解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强调指称和意义一致性的人往往将指称等同于意义、将指称论等同于意义理论。

如唯理智主义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罗素以及早期维特根斯坦等人,都持这种观点。

柏拉图认定,命名不过是模仿的艺术。

他说:“我们讨论的一切名称,都是用于说明事物的本性”。

(注:《柏拉图对话集》,[英]纽约兰登出版社1937年版,第211页。

)柏拉图认为,命名者所作的事情,就是把一切事物都还原为文字和符号,再给它们加上名称和指号。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按照自然的本性来给事物命名,而不能随心所欲。

一个字母、一个名词或一个语句,只要保留了你在描述的事物的主要特征,就可以说这个事物被命名和被描述了。

从柏拉图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所关心的是语词为什么能够、如何才能够指称实在的问题。

这正是现代语言学家、分析哲学家着力最大、议论最多,也最难取得一致的意义与指称的关系问题。

因此,柏拉图的论述,无疑是现代指称论的最早萌芽。

柏拉图的这些论述,带有他思想发展早期的那种突出的唯理智主义色彩。

柏拉图早期的唯理智主义认识论,主张认识的对象和目的,都是达到和个别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本质。

认为一般的名称如美、善等,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存在。

柏拉图思想发展早期这种主张经过个别认识一般的认识方法,使他的指称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发性。

现代哲学家罗素同样认定,名称只有通过指示或指称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或事实才能获得意义。

在1905年发表著名论文《论指称》中,罗素首次详尽论述了他的后来被称为“摹状词理论”的学说。

罗素认为,名称的意义就是它所指称的对象。

专八语言学考点

专八语言学考点

语言学概论一.语言的甄别特征(Design Features):语言的甄别特征(Design Features)包括:1. 任意性(Arbitrariness)2. 能产性(Productivity)3. 双层性(Duality)4. 移位性(Replacement)5. 文化传承(Cultural transmission)二.语言学的主要分支(the Main Branches of Linguistics):1. 语音学(phonetics):用以研究语音的特点,并提供语音描写、分类和标记方法的学科。

2. 音系学(phonology):研究语言中出现的区别语音及其模式是如何形成语音系统来表达意义的学科。

3.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4. 句法学(syntax):用以研究词是被如何组成句子,以及支配句子构成的学科。

5.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

6.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的意义在语境中如何被理解、传递和产出的学科。

7. 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istics):主要包括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三.语言学的流派(Different Approaches of Linguistics):1. 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stics):1.1 布拉格学派(The Prague School)1.2 哥本哈根学派(The Copenhagen School)1.3 美国结构主义学派(American Structuralism)以上三个学派都受到索绪尔(Saussure)的影响,例如都区分语言和言语(Langue vs. Parole),共时和历时(Synchronic vs. Diachronic)。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意义的确定
我们在翻译时应从悉心分析词语的指称与蕴涵意义着手借助词语在原文中的上下文来准确理解词义结合词语在译文中出现的环境来选择其最佳表达方式并最终得出与原文功能相似意义相符的译文
3.1 词语指称意义与蕴 涵 意义的确定
3.1.1 指称意义的理解与表达
指称意义是“词的确切和字面的意义” ,是语言交际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 高的意义,也是人们进行语言交际时所 表达的最基本意义。 指称意义往往具有多重性,即一 个词语具有几种不同的指称意义。
As guests entered the gate, they would first smell a Sweet fragrance and then see the waxy green leaves and the rainbow-red or snow-white flowers.
由于中国人特别重视均衡美,这一 审美心理在语言中的反映是汉语很 讲求音节的均衡对称,有大量的叠 词。 叠词的使用能使语音更具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叠词中音节重叠使词语 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例 如:
词语的蕴涵意义是词语内含情感和
联想意义,主要体现在词语的修辞色 彩、文化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这 一特点集中的体现在汉语的国俗词语 中,如俗语、成语、歇后语等。翻译 此类词语时,译者应在不影响指称意 义传达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议文中反映 出原文独特的文化信息和审美价值。
去设埋伏我们都没有信心,想他一定 在昨天晚上就早溜了,今天去也是瞎 子点灯白费蜡。 (曲波《林海雪原》
以上分析了词语指称意义与蕴涵 意义的理解与表达。我们在翻译 时应从悉心分析词语的指称与蕴 涵意义着手,借助词语在原文中 的上下文来准确理解词义,结 合词语在译文中出现的环境来选 择其最佳表达方式,并最终得出 与原文“功能相似﹑意义相符” 的译文。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

意义即指称?——罗素与斯特劳森的指称理论论争
的进一步探讨 , 如唐奈 兰( D o n n e l l a n ) 综合罗素和斯特劳森的观点 , 提出了归属性用法和 指称性 用法 理论 … , 克里 普 克( K r i p k e ) 又进 一 步提 出说话 者 指称 和语义 指称 理论 J 。
本 文并不打算 关 注这 场论 战带 来 的影 响 , 而 是 关注论 战本 身 , 斯 特劳森 真 的驳 倒 了罗 素 吗?罗 素 真 的回应 了斯特 劳森 吗? 下面 , 我将 阐述 罗 素 与斯
Fe b. 2 01 3
Vo 1 . 3 O No . 1
意义 即指 称 ?
— —
罗素与斯特 劳森 的指称理论论 争
雷传 平
( 中山大学哲学 系 广 东广州 5 1 0 2 7 5)
【 摘要】 指称理论是知识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分析哲学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罗素认为, 意义即指称; 而其论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4 8 6 0 ( 2 0 1 3 ) 0 1— 0 0 2 2— 0 5
I s S e n s e Re f e r e n c e ?
— —
A Co mpa r a t i v e St ud y on Rus s e l l a nd S t r a ws o n’ S The o r y o f Re f e r e n c e LEI Ch u a n- - p i n g
2 0 1 3年 2月 第3 O卷 第 1 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 合性 地 思 考 才 有 可 能依 照 它 们 关 系 的 本 来 面 目认 识 它 们 的联 系与 区 别
,

指 关键 〔 词 〕 称 意义 赋 意 符号 中图 分类号 〕 一 〔 〔 文献标识 码 〕 〔 文章编号 〕



在语言 哲 学 的 研 究 中 指 称 论 是 流 传甚 广 影 响 极 大 的 一 种 意 义 理 论 因 而 关于 指 称与 意 义 的 关 系 问 题 也就成 了语言哲 学 长期 争论不 息 的 焦 点 问题之
学术研究




意义 与 指称
口 苟志 效
中共 广 东 省 委 党校 哲 学 部 教 授 广 东
,
广州


要 在 语 言 哲 学 的 研 究 中 指称 论 是 一 种 流 传 甚 广 的意 义 理 论
, , , ,
意 义 与 指 称 的关 系 相

当复杂 它 不 仅 涉及 指 称 与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而 且 还 涉 及 意 义 与 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
强调指
称 与 意 义 一致 性 的人往 往将 指 称 理论 等 同 于 意 义 理 论 主 张 所 谓 的 意 义 指 称 论 强 调 指 称
与 意 义 有 区 别 的 人 则 反对 在名 称 与对 象 之 间 寻 求 一 一 对 应 的 关 系 主 张 意 义 的 非 指 称 论
, ,

尽 管 如 此 意 义 与 指称 关 系 的 复 杂 性 并 不 是 指 称 论 和 非 指 称 论 所 能 完 全 概 括 的 应 该 加 以
,

中 《尚 书 盘 庚 上 》 说 王 播 告 之修 旨 与 指 通假 引者 不匿 厥 旨 注 《 子 尽心上 》 孟 说 言近而指远 善 “ 言 也 《尔 雅 释 言 》 说 指 示也 上述




,










,
,



,
,
,


,
,
,
。 ”

,
,

,


,
,
,
这三个 指 又 都 有 涵 义 意 向 的 意 味 对应 有很明显的 并不 和 所 指 之 物 反 指称论意 向 指 称 论 和 非 指 称 论虽 是 中 外思 想 史 上 两种 针锋 相 对 的 观 点 但 实 际 上 又 都 有 其 自身 的 客 观 依 据 意 义 有 时 的 确 和 指 称 的 对 象 相 一 致 离 开 了 指 称 的 对象 意 义便没 了 着 落 但 有 时 候 意 义 却 又并 不实指客观对象 而是 根据语言符 号 的 逻辑规定指 向 自 己 设 定 的 对 象 也 就是 因 此 就二者 的相 自己 的 意 向 性 客 体 互 关系 而 言 既不 能绝对地讲一 致 也不 能 绝对 地讲 不 一 致 只 要 能 够辩证 地思 考 和把握 它 们 之 间 的 辩 证关 系 不 是形 而上 学地将 意义 与其 指称 的对象直接等 同 起来 就 不 会 将 意 义 视 为 物 质 实 体 从 而也 就能 够 解 决那 些 虚 构 的 和 不 真 实 的

,




公孙龙 天地与
, ,
其所 产 者 物 也 物 以 物 其 所 物 而 不 过 焉 实也 实 以 其所 实 而不 旷 焉 位 也 ” 出 其所 位 非 位 位其所位焉 正焉 中 《 物 论 》 的 物 所 指 也 《荀 子 正 指
,
,


,

,



,



中 名 》 的 名 足以指实 和 制名 以指实



,
,
,
,
,
,

,
,
,

,
,
,


对象 的符号 为什 么也有 意 义 的 问 题 同 时 只 要 不 是形 而 上 学 地将 意义 与 指称本 身 等 同 起 来 也就 完 全 可 以 理解 符 号 是 不
,
,
,
,
,

,
,

,
,
也 曾 出 现 过类 似 的 分歧 与 争 论 中 《名 实 篇 》 的 夫 名 实 谓 也




等论述 中 的 指

,
都有 指示 表示 指 称 指谓之意 庞朴先生后来 干脆 以 意义释 指 就是对 公孙 龙 和 荀 子 等 人 思 想 的 继 承与 发挥 这 些 看 法 和 意 义 指 称 论 是 非 常接 近 的 当 然 中 国 古 代 也 有 人反 对将 名 言符 号与 外 物 直 接 等 同 起 来 的做
,
这个事 物被命 名 和 被 描述 了
,


,
,
意义 与 指 称 的 关 系 十 分 复 杂 它 不 仅涉 及意 义 与 指 称 本 身 的 关 系 而 且 还 涉及 意义与 实 在 指 称 与 实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由 于意义 指称 实在 三者之 间 客 观 上存在着许 多 内在 的 区 别 与 联 系 所 以 便 为 各 种 各 样 的 片 面 化 理解 提 供 了 前 提 和条 件 强 调 指称 和 意 义 一致 性 的 人往 往将指称等 同 于 意 义 将 指 称 论 等 同 于 意义 理 论 如 唯 理 智 主 义 时 期 的 柏 拉 图 亚里 士 多 德 培 根 罗 素 以 及 早 期 维 特根 斯 坦 等 人 都 持 这 种 观 点 柏 拉 图 认定 命 名 不 过 是 模 仿 的 艺 术 他 说 “ 我 们讨论 的一 切 名 称 都 是 用 于说 明 事 物 的本性 ①柏 拉 图 认 为 命 名 者 所 作 的事 情 就 是 把 一 切 事 物 都 还 原 为 文 字 和符号 再 给 它们 加 上 名 称 和 指 号 柏 拉 图 还认为 人 们 应 该 按 照 自然 的 本 性 来给事物 命名 而 不 能 随心 所 欲 一 个 字母 一 个名 词 或一 个语句 只 要 保 留 了 你在描述 的 事 物 的 主 要 特征 就 可 以 说
,




,

,
,

,
,


学 术研究



也 是 指 称论 的 强 调 指 称 与 意 义 有 区 别 的思 想 家则 反对在 名 称与对象之 间 寻求 对应 关 系 主 张 指 称 与 意 义 应 分 别 加 以 考 察 如 弗 雷格 就 曾 率 先 区 分 了 指 称 和 意义 的不 同 指 出 人 们 用 不 同 的 名 称 可 以描述 同一 个对象 但 这些 名 称 却 可 以 拥 有 相 同 的 意义 这就是指 称和 意 义 的 “ 差异 弗 雷 格 断 言 指 号 它 的 意 义 和 它 的指称之 间 的 正 常联 系 是 这样 的 与 某个指号相 对 应 的 是 特定 的 意 义 与 特 定 的意义相 对应 的是 特定 的 指 称 而 与 一 个特定 的 指 称 相 对应 的 可 能 不 只 是 只 有一 个指 号 ②奎 因 也 曾 就 此 提 出 过 相 同 的见解 后 来 莫 里 斯 则 应 用 弗 雷 格 “ ” “ 的观点 进一步提 出 了 所指谓 和 所指 示 这一 对概念 对意义 与 指 称 的 区 别作 了更 为精确仔细 的划 分 弗 雷格 及 其 继 承者 的思 想 是 十 分 高 明 的 我 们 知 道 在西方哲学 发 展 史 中 指 称 论 既 是 西 方 语言 哲 学 中 影 响 很 大 的 一 种 意 义 理 论 同 时 又是西 方传 统 形 而上 学 的思 想 策 源 地 之一 从 柏 拉 图 亚 里 士 多 德 起 直 到 罗 素 和早期 的 维 特 根 斯 坦 许 多 哲 学 家 都坚持认为 一 个 名 称 的 意 义 就 是 它 所 指示 或所指 称 的 对 象 长 期 以 来 一 直 将 意义与指称混 为一谈 直到弗雷格发现 这一 错误 并 明 确 提 出 意 义 与 指 称 的 区 分后 这 一 问 题 才 引 起 了 人们 的 重 视 值得 注 意 的是 中 国 古代 思 想 史 上

,


,




,
是 都 是 名 词 是 不 是都 有 意义 的 问 题 具体 地 说 意 义 和 指 称 的 关 系 可 以 以 下 三个方 面来 把握 从 首先 从 意 义 与 指 称 对 象 的 性 质 来 看 意义和指 称 的对象 基本上 可 以 分为 两类 一类是 实指 性 客体 一类是 意 向性 客 体 当 指称 的 对 象 是 实 指 性 客体 时 意义 和 指 称 完 全 一 致 其 对 象 和 由 此 而 产生 的心 理 内 容 都 是 相 同 的 然 而 当 指称的对象是 意 向 性 客体时 指称 和意 义 将会 产 生 分 离 这 种 情 景 中 的语词符 号 往 往 有 意 义 而无 实 指 性 的 对 象 意 向 性 客 体 虽 然 不 是 客 观事 物本 身 但 同样 是 客 观存 在 的 作 为 人 类 在 自己 思 维过 程 中创建 的 表象 意 向 性 客 体一 经产 生 和符号化 便立刻成为指称 的对象 成为 推 动 人类 精 神 生 活 进 步 的 基 本 动力 这
,
, , ,
,


,
,

,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