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银行的演变和发展分解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跨国银行

第五章 跨国银行

世纪90年代初 (四)调整重组阶段(20世纪 年代初-90年代中 调整重组阶段( 世纪 年代初- 年代中 期)
9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使西方银行陷 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 年代初 入经营效益滑坡的困境; 入经营效益滑坡的困境;而进入自由化的发展及非银行进入 机构的竞争,又使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 机构的竞争,又使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 6 景下, 景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银行进入大规模的调整和重 组阶段。 组阶段。
1、国际银行间的重组并购愈演愈烈 、 进一步追求大规模化,建立超大型跨国银行。 进一步追求大规模化,建立超大型跨国银行。 商业银行兼并非银行机构开始增多, 商业银行兼并非银行机构开始增多,跨国银行的经营领 域扩展到非银行业务领域。 域扩展到非银行业务领域。 按资产排名的世界最大银行的重组 单位:亿美元
背景:融资证券化(金融脱媒现象) 背景:融资证券化(金融脱媒现象),使银行传统的信 贷业务受到极大的挤压。 贷业务受到极大的挤压。
跨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 跨国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德国的全能银行模式、英国 的银行母公司模式、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的银行母公司模式、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第五章 跨国银行
从理论上讲,跨国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 从理论上讲,跨国银行是经营特殊商品——货 货 币的企业,也是跨国公司的一类, 币的企业,也是跨国公司的一类,所以跨国银行 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之一。 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之一。 跨国银行最主要的作用是为跨国公司提供融资、 跨国银行最主要的作用是为跨国公司提供融资、 信息等服务而发挥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中介作用, 信息等服务而发挥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中介作用, 换句话说,跨国银行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柱。 换句话说,跨国银行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金融支柱。

跨国银行的国际化扩张_动因_进程及区位

跨国银行的国际化扩张_动因_进程及区位

C H IN E SE &FO R E IG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S●盛维银行的国际化动因不外乎比较优势的存在以及母国政府对银行所实施的规制、东道国提供的优惠政策等。

跨国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对其有影响的东道国区位因素包括管制的放松、经济一体化、利润机会和信息成本。

有关银行国际化的含义,尚未达成一致的定论,目前主要集中于跨国银行(Transnational Bank),也称为多国银行。

一般是指拥有广泛的国外分行或附属机构,在一些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及其他业务的国际性银行。

所谓跨国银行,一般是指在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经营存放款、投资及其他业务的国际银行,由设在母国的总行和设在东道国的诸多分支机构组成。

如1983年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主要从银行国外分支机构数量的角度对跨国银行进行了界定;查理·W.赫尔特曼从银行对外业务范围的角度对跨国银行进行了定义,但概念还是比较模糊。

国内学者对银行国际化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银行国际化看做是银行发展的一个过程,另一种是把银行国际化看做是银行经营的一个状态,即指银行经营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国际组合。

一、跨国银行国际化扩张的动因尽管银行国际化的历史已经很长了,但目前国际化的规模却是史无前例的。

比如,在中世纪,麦第奇银行(M edici Bank)8个办公室仅有57名雇员。

而今天的花旗银行在93个国家的3500个办公室雇用了81000名员工。

目前跨国银行国际化模式脱胎于1960—1980年中期的海外分支机构迅速成长。

但最近几年海外分支机构的增长率明显慢了下来。

不同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导致银行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如罗伯特·阿尔伯(R.Z.Aliber)将其比较优势理论和银行国际化联系起来,认为效率高的银行在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银行国际化的步伐往往较快。

金融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各个国家银行业的比较优势和效率存在巨大差别,各国银行间存贷利差的不同是导致银行业国际化的主要原因。

外国银行在华的发展与演变

外国银行在华的发展与演变

外国银行在华的发展与演变自1845年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其后160多年中,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外国银行在中国的活动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为基础,按清政府时期(1845-1911年)、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年)、民国政府时期(1928-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49-2006年)几个阶段分析外国银行在中国经济活动的演变情况。

关键词:外国银行银团贷款外资银行策略2006年,随着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颁布,大量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内地。

这距离新中国成立后批准进入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输出入银行进入中国过去了27年。

回顾近现代中国历史,考察外国在华银行业的活动,可以间接地看到中国经济活动的演变情况。

清政府时期的外国银行中国出现最早的外资金融机构,是英国的东方丽如银行。

1845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香港仅3年,英商丽如银行就在香港设立了分行,在广州设立了分理处。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7年在上海成立时,距这家英商外国银行在上海的成立已经落后了52年。

按照外国银行进入家数的时间分布和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地位与作用的变化,可将此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5-1864年):该时期虽然新设了不少外资银行,但其业务和作用还处于低级阶段。

该银行的资本规模也较小,大体上在50万到100万镑之间;业务上发钞很少,不积极揽储,最主要业务是贸易汇兑。

第二阶段(1865-1894年):1864年总部在香港的汇丰银行成立后,外资银行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汇丰银行从成立的1864年开始到中日甲午战争以前仅20多年的时间内,急剧扩张、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网络。

与前一阶段英国银行独占的局势相比,英国银行虽仍占绝对优势,但呈现出其他国家力图挤进中国扩张金融势力的新迹象。

第三阶段(1895-1911年)。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

美国银行业演变的五个阶段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萧条期,众多银行相继破产,将近4000个金融机构于1933年倒闭。

自那时以来,联邦和州政府就担任起保护人的角色,开始控制商业银行的各种活动,而这种监控的结果造就了美国金融服务体系框架的最终形成。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银行业才开始实现全面自由化。

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只要银行能够操作充足的资本,就允许其扩大服务范围和拓宽业务领域。

从政府管制的角度来看,美国银行业的演变和发展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保护性压抑阶段(20世纪30-40年代):由于紧随大萧条期而来的众多银行的倒闭,政府管制主要集中在存款保险,以及紧锣密鼓的检查与监督上,以此来避免更多的倒闭现象发生,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

控制中求发展阶段(20世纪50-70年代):银行发展日趋稳定并且积累到相当的数量和规模之后,政府将重点转移到规范银行的扩张上面,包括对区域和产品扩张进行限制。

政策明确限定了银行可以在哪里设立办事处、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以及可以按何种利率收取或支付。

直到19世纪80年代早期,商业银行的操作性定义一直保持得非常简单———“商业银行就是接受活期存款和提供商业贷款的机构”。

在这种情况下,为规避这些限制而成立提供特定服务的银行就不足为奇了。

市场觉醒和自由化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伴随经济发展的加速和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银行面临着产品多样化和渠道多面化的巨大压力。

受市场需求的驱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立法开始放松,对银行在产品和定价上的管制逐渐解除。

业界整合和问题遏制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美国银行业受到第二轮倒闭的严重冲击。

这一次,部分原因是经济不景气,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度草率的发展而引起的不良贷款问题,存贷业务都受到了严重打击。

银行倒闭再次发生以及并购和重组也随之火热起来。

到了90年代,很多全国性商业银行继续遭受着资产质量低下和倒闭的冲击。

跨国银行发展概述(PPT 37张)

跨国银行发展概述(PPT 37张)

跨国银行的特点
• 跨国银行业务的国际化 – 跨国银行的业务以国际业务为主, 通过其设在海外的分支 机构在当地或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进行的, 经营范围更宽 ,经营内容更多,经营形式也更加多样化。总行与国际分支 机构之间是所有权与控制权的隶属关系,其经营范围由传 统的信用证融资、托收、汇兑等银行金融服务向证券包 销、企业兼并、咨询服务、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服务 在内的综合服务方面发展 – 负债业务国际化 – 主要资产活动国际化 – 跨国银行其他业务国际化
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
• 母行与海外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关系 –分支行制 • 母行在海外设立和控制各种类型的分支机构来开展跨国 经营活动的组织结构形式。分支机构根据不同的级别构 成一个金字塔型的网络结构 –控股公司制 • 银行通过“银行持股公司”(Bank Holding Company) 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网络 –国际财团银行制 • 由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以参股合资或合作的方式 组成一个机构或团体来从事特定国际银行业务的组织方 式
分行( Branch )
• 根据东道国法律规定设立并经营的境外机构,是母 行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具备独立法人地位,资产和 负债要合并到母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母行承担无限 责任
附属行(Subsidiary)(子银行)或 联属行(Affiliate)
• 在东道国当地注册的经营实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 跨国银行与东道国有关机构共同出资设立或对当地银行 兼并、收购而成立的,跨国银行因持股关系而承担有限 责任 • 优点:可以经营许多分行所不允许经营的业务,在较大 限度内进入东道国市场;母行只承担有限责任,对母行 起着保护作用, • 缺点:初始投资比较高,母行的控制地位不如分行高
跨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跨国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萌芽产生阶段(15-20世纪初) – 逐渐形成阶段(20世纪20-60年代) – 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 调整重组阶段(20世纪90年代——90年代中期) – 创新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论文

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论文

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论文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引言全球化的发展使得跨国经济活动成为现实,并带动了跨国银行的出现和扩张。

跨国银行是指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开展业务的银行机构。

它们的出现与全球化、资本市场开放以及国际贸易的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分析跨国银行出现的原因,并探讨跨国银行扩张的动因。

一、跨国银行的出现1. 全球化的推动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相连,尤其是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之间开展业务需要跨国银行提供金融服务。

全球化为跨国银行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机会。

2. 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的开放促进了资本的自由流动。

跨国银行凭借其全球化的金融网络,能够为资本提供跨国转移、风险分散和配置等服务。

这些机会使得跨国银行有机会扩张其全球业务。

3. 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的增长直接推动了跨国银行的出现。

跨国公司需要银行为其提供跨国支付、融资和结算等服务。

跨国银行通过在不同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满足了企业对于国际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跨国银行的扩张动因分析1. 增加收入来源跨国银行通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能够获取来自不同国家的收入。

这些收入不仅可以来自贷款和利息收入,还可以来自跨境支付和结算等服务。

通过扩张,跨国银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并从多个市场获取收入。

2. 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跨国银行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提高其竞争力。

通过扩张,银行能够进入新兴市场,获取增长潜力更大的客户群体。

此外,扩张还为银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开发新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3. 分散风险跨国银行通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能够分散风险。

这是因为银行在不同国家的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资产和业务,银行可以有效降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风险。

4. 获取优势资源跨国银行通过在不同国家开展业务,能够获取到不同国家的优势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市场信息、人才、技术和资本等。

通过获得这些资源,银行可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并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精选]跨国银行篇

[精选]跨国银行篇

4、提供企业服务
二战后,跨国银行的业务深入到跨国公 司的各个环节,如能为跨国公司提供油 轮、飞机租赁活动,为跨国公司寻找兼 并对象等等。
跨国公司也着手建立自己的金融子公司, 降低了其对跨国银行依赖性
但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合作的效率优势 看,跨国银行与跨国公司相互依存关系 不会根本改变
五、跨国银行的作用
注重效益发挥,优势互补明显
瑞士银行+华宝银行 三菱+东京银行
兼并趋于大型化
芬兰堪萨斯银行+联合银行 美第一联合银行+第一信诚银行
2、着力于内部机构的调整与改 善
英国的西敏士,法国的里昂信贷银行大 规模的裁员
德意志银行根据银行业务性质改革内部 管理体制,将该行分为4个管理部门
(四)创新发展阶段(90中-至今)
要求
38
1、对全球金融网络的需求
跨国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资金联 系,而其自身为实业性公司,难以 有效的在各国组织金融网点,便产 生了对跨国银行全球金融网络的需 求
跨国银行拥有连成一体的国际大网 络,能够为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的 贸易结算和债务清偿提供便利
也通过吸收各国多种货币存款和从 事各类贷款,为跨国银行解决筹资 和投资多样化问题
区别:
附属行的大部分股权为跨国银行所 有,而联属行的股权由跨国银行与 东道国共同拥有,一般以50%为界 限进行区分。
(三)代表处
指跨国银行在不具备设立分行或附 属机构条件的地方设立的办事机构, 是跨国银行最低层次的海外分支机 构
特点:
工作人员少,一般由2-3人组成;实 际上是跨国银行为在当地扩展业务 而设的非银行机构,主要职责是向 母行提供当地政府或企业的经济信 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可为总行承揽 业务,但是不能从事存放款业务

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

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

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摘要】跨国银行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现和扩张动因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了跨国银行的定义及发展历程,然后重点分析了跨国银行扩张的动因,包括市场竞争、风险分散、资源整合等方面。

接着探讨了跨国银行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它们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最后展望了跨国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跨国银行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跨国银行、出现、扩张、动因、定义、发展历程、优势、挑战、作用、影响、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结论、研究不足、全球化、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竞争优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分析引言跨国银行是指在多个国家或地区开设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并在跨境金融服务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银行机构。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深度融合,跨国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在国际贸易中提供融资支持,到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各类金融业务,跨国银行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增加,跨国银行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在金融自由化和市场开放的背景下,跨国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与此跨国银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监管不同、跨国业务风险等,这些都需要跨国银行在扩张过程中认真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从跨国银行的定义及发展历程、跨国银行的扩张动因分析、跨国银行的优势和挑战、跨国银行的作用和影响、跨国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全面了解跨国银行的运作机制和影响力,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跨国银行作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其出现和扩张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研究跨国银行的出现及扩张动因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跨国银行的出现反映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家》杂志刊文称,“重心东移”或可概括 至少过去 20 年来全球银行业的变化,而 20 年后这 一格局将完成由单极向多元的转变,进而形成一 种东西方平分天下的均衡状态。
西班牙
BNPQY
STD
10
Barclays Bank
巴克莱银行
英国
BCS
排名 11 12 13 14 15
英文名称 UFJ Financial Group
中文常用名 三菱日联 金融集团
国家 日本 英国 法国 中国 中国
简称 MTU LDC
Lloyds Banking 劳埃德银行集 Group 团 Credit Agricole 法国农业信贷 Group 银行 Bank of China 中国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中国建设银行 Bank Corp
跨国银行管理
第一章 跨国银行的演变和发展
§1 跨国银行的概念 §2 跨国银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跨国银行的概念 (Multinational Bank, Transnational Bank )
一、跨国银行的定义 二、跨国银行的特点
一、跨国银行的定义
1、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的定义 2、《银行家》杂志的定义 (1)资本实力 (2)境外业务情况
2010年全球20家大银行一级资本排名
排名 英文名称 中文常用名 1 Bank of America 美国银行 Corp 2 JP 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公司 & Co 3 Citigroup 花旗集团 4 Royal Bank of 苏格兰皇家银行 Scotland 5 HSBC Holdings 汇丰集团 国家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简称 BAC JPM
C RBS HBC
排名
英文名称
中文常用名
国家
简称
6
7
Wells Fargo & Co 美国富国银行
ICBC Mitsubishi 中国工商银行
美国
中国
WFC
8
9
BNP Paribas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法国巴黎银行
西班牙国际 银行
法国
苏格兰皇家银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汇丰集团 巴克莱银行
2010年《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 一级资本与总资产前10名
排名
6
一级资本
美国富国银行
总资产
美国银行
7
8 9 10
中国工商银行
法国巴黎银行 西班牙国际银行 巴克莱银行
德意志银行
摩根大通公司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花旗集团
2010年《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 税前利润前5名

主要是居民
二、跨国银行业发展的原因
1、技术进步的支持 2、金融自由化的制度保证 3、金融资产的扩增
三、跨国银行发展的新趋势
1、规模的大型化,资本的集中化 2、范围的国际化,业务的全能化 3、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的扁平化 4、植根银行(Embedded Bank)战略


2010 年 7 月 , 英 国 《 银 行 家 》 ( The Banker )杂志公布了 2010 年全球前 1000家银 行的排名。此次排名依据的是各家银行2009 年年终的数据,主要考虑了核心资本指标, 同时还综合考虑了实际利润增长、资产收 益率等大量的相关指标。这个排名完全打 破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是国际公认的权 威性的评选。
2009年
美国富国银行
7
8 9 10
中国工商银行
法国巴黎银行 西班牙国际银行 巴克莱银行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中国工商银行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西班牙国际银行
2010年《银行家》全球1000家大银行 一级资本与总资产前10名
排名
1
一级资本
美国银行
总资产
法国巴黎银行
2
3 4 5
摩根大通公司
花旗集团 苏格兰皇家银行 汇丰集团
2010、2009年《银行家》全球1000家 大银行一级资本前10名
排名
1
2010
美国银行
2009
摩根大通公司
2
3 4 5
摩根大通公司
花旗集团 苏格兰皇家银行 汇丰集团
美国银行
花旗集团 苏格兰皇家银行 汇丰集团
2010、2009年《银行家》全球1000家 大银行一级资本前10名
排名
6
2010年
美国富国银行
排名
1 2
银行名称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国家
中国 中国
利润(亿美元)
245 203
3
4 5
高盛集团
巴克莱银行 美国富国银行
美国
英国 美国
198
189 176

在2010年《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 排名中,中国共有84家银行跻身全球千家大 银行之列(09年为52家),它们的总资本占 到千家银行总资本的 9% ,而税前利润则高 达千家银行的25%。
排名 英文名称 16 Goldman Sachs 17 UniCredit 18 Groupe BPCE 19 20
中文常用名 国家 简称 GS 高盛集团 美国 联合信贷银行 意大利 WFC 人民-储蓄银行 法国 集团 Societe Generale 法国兴业银行 法国 SCGLY Deutsche Bank DB 德意志银行 德国
国际全功能 全球全功能 银行 银行 多国公司的多种需要 从事非传统银行业务,如租赁, 商人(投资)银行业、咨询业、 资产管理业 金融批发业务 金融零售业务 在海外扩张机构,资本参与, 建立非银行的附属机构(金融 和非金融的) ,在全球范围内吸 收资金,发放贷款和从事投资 居民和非居民
运作方法
主要服务对象
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界定“跨国银行”?
提示--跨国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区别是什 么?
二、跨国银行的特点
1、拥有广泛的国际网络 2、经营广泛的国际业务 3、从全球目标出发、制定全球经营战略
第二节 跨国银行业的起源与发展
一、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二、跨国银行业发展的原因 三、跨国银行发展的新趋势
一、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1、早期跨国银行业的起源——贸易融资 2、近代跨国银行业的发展——债券承销及短 期国际银行贷款 3、当代跨国银行业的发展——欧洲货币市场 4、未来跨国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银行业的发展:从国内银行到全球全功能银行
第一阶段 国内银行 主要业务对象 经营业务范围 出口和进口 主要是同贸易 有关的外汇操 作,资本操作 是短期的 同外国银行签 订合约 第二阶段 国际银行 积极的海外 直接投资 海外贷款和投 资变得重要起 来,在海外从 事中长期投资 业务 扩充海外分支 机构和办事机 构 主要是居民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