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美学与机械美
机器美学

Nous déclarons que la splendeur du monde s'est enrichie d'une beauté nouvelle la beauté de la vitesse.
工设一班 李瀚韬 20122451
1
机器美学其含义有三方面:
其一,建筑应像机器一样符合实际的功用, 强调功能和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反对附 加装饰; 其二,建筑象机器那样可以放置在任何地 方,强调建筑风格的普遍适应性; 其三,建筑应象机器那样高效,强调建筑 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柯布西耶的“房屋是 居住的机器”就是基于这种思想而提出的。
10
代表作品
•
朗香教堂
有位先生曾用简图显示 朗香教堂可能引起的五种联 想,或者称作五种隐喻,它 们是合拢的双手,浮水的鸭 子,一艘航空母舰,一种修 女的帽子,最后是攀肩并立 的两个修士。 V· 斯卡里教授 又说朗香教堂能让人联想起 一只大钟,一架起飞中的飞 机,意大利撤丁岛上某个圣 所,一个飞机机翼覆盖的洞 穴,它插在地里,指向天空, 实体在崩裂,在飞升 ….
机器美学
未来主义
汽 车 和 飞 机 极 大地 促进了 未来主 义机器 美学的 产生 , 这种 机 器美学 所关 注的, 既非 汽车和 飞机 的制造 本身 , 也非 其严 密、 精准、符合理性精神的机器内核,而是以一种后尼 采主义的 浪 漫 想象, 瞩目 于由汽 车和 飞机所 带来 的征服 世界 的 速度 和力 量。 马 里 内 蒂 发 表宣言 后不久 ,在意 大利的 米兰, 一群 画 家团结 在 他 的 周 围 , 试图以 视觉的 形式发 掘宣言 中的隐 秘含义 。 总的 来 说 ,未来 主义 绘画的 主题 是速度 和运 动。其 表现 方式分 为 两 种: 一种是以主观视角的连续切换来暗示运动,如翁贝托 · 博乔尼的 《 城 市 的 苏 醒》和 《大街 的喧嚣 穿透了 房屋 》 ;另一 种更为 成 熟 的 方 式 是 以分解 动作或 者说以 类似电 影的方 式来呈 现运动 , 如 巴 拉 的 《 牵着绳 索的狗 的动态 性 》有 趣的是 ,尽管 未来主 义 者歌颂机器,他们的画作却 常常选择马这一前工业时代的意象 来 表 现 运 动 。 19 12 - 1 9 1 3 年 , 巴 拉 创 作 了一 系列以 汽车为 主 题 的 绘 画 ,但正 如本顿 所说, 这些 作 品所依 据的汽 车原型 是 一 些 技 术 上 严重过 时的产 品。犹 如前 现 代的诗 歌意象 反复出 现 于 马里内 蒂歌 颂机器 的诗 篇中, 在未 来 主义 第一 阶段的 绘画 中, 机 器 美 学 的 呈现, 仍然拖 着一条 象征主 义 的尾 巴。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渗透和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一个案例加以剖析。
第一,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显得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例如,当代最有生命力的艺术种类——电影和电视,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以电影艺术为例,电影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
正因为光学、电学、声学、化学、机械学等各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才使得电影得以在1895年诞生。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全息成像、电脑音乐、人工智能、人机交流、交互式电视、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开发,创造了新的审美活动形式和新的艺术样式。
现代科学技术极大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比起从前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闲暇、更多的资金运用于艺术,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
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又表现在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更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各门艺术的研究和美学的研究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电影和电视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
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重大影响。
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三次与现代科学技术密不可分的重大变革,分别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被应用于电影领域。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二、技术美学的内容
• 根据技术美学当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 面:一是研究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即劳动生产 中的美学问题,也就是与人的劳动生产过程及与 成果相关的美学问题;二是物质产品的艺术设计 问题,也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迪扎因”的美学问题。
•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并通 过生产劳动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理想的物质产品 和精神产品。
.
(1)产品的功能结构。实用功能是产品存在
的前提。一个产品若功能不好,徒有华丽的外表
是毫无美感的。
.
(2)产品的材料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要
突破原有的结构,这是构成产品美的物质基础。
.
(3)产品的有机体结构。产品应该是一个和
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
(4)产品的形式结构。形式美本身并不能成
为产品美,形式美只有在产品的整体结构中才能
二、综合性
• 科学技术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科学 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最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多学科高度融合、 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更 是集中地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例如,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业,就溶入了 电子、机械、管理等学科。
三、实用性
• 科学技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 于它异常强调实用意义。科学技术美的前 提是其实用性,如一件产品其美观的外表, 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法国 美学家查 ·拉罗对产品美的结构从5个方面提 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节 科 学 美
一、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 对美的追求
.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所以科学美
和自然美有着相同的本源。二者的区别在于:自
浅析机械美学

浅析机械美学王兴彬摘要:机械美学,最直接的理解是反映了人们对机械的赞同与赞美,并设法在相关的非机械领域创作中呈现出机械的形态,以机械作为审美本体与价值判断的依据。
这一审美趋势,从工业革命之处形成,到工业革命之后日渐走向高潮,其影响也越来越广,包括对当今社会仍有持续的影响力,在建筑领域的影响的体现尤为显著。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成为机械美学的代表思想,极大地推进了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进程。
也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对机械美学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机械美学;建筑;机器;勒·柯布西耶1.建筑宗旨源于机械的崇尚20世纪初是一个对机械充满信仰与崇尚的年代,现代建筑派大师、现代建筑运动的主将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就身处于这个年代。
勒·柯布西耶也对机械由衷的发出赞叹和崇敬。
当机械科技正急速发展时,几项体现了二十世纪“速度”主题的机械科技产品也吸引了勒·柯布西耶的目光;在其《走向新建筑》(Vers Une Architeecture)一书中特别以“视而未见的眼睛”为章节,来强调汽车、轮船与飞机等工业时代的产物。
他认为这些机械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样式”,只可惜是人们的眼睛视而未见,无法加以辨识。
充分体现了他对机械的认可和赞扬。
勒·柯布西耶认为:“现代人都具有某种机械性的感受,此感受强烈的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之中,即源于崇拜、感激、尊重的心情而产生的。
”面对机械的精确制作,让勒·柯布西耶感受到帕特农神庙完美形式,因此他常常将汽车、飞机等和帕特农神庙相比较。
以飞机为例,1903年才由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的飞行机器,成为20世纪初人类工业的代表性产物,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飞机在战争残酷、苛刻的要求下,飞机演进的更完美,因此勒·柯布西耶认为:“飞机是动员所有创造力、智慧与胆识的结晶,是想象力与冷静理智的结合,这也正是建造帕特农神庙的精神。
探析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探析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作者:于晓楠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年第03期摘要:文章基于对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主要作品进行探讨研究,在美学、历史维度下研究机器美学在什么背景中被确立与发展,以及它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什么影响,给予了怎样的启示,进一步阐释机器美学在萨伏伊别墅中的具体体现与表达,最后思考机器美学在解决建筑居住问题时存在的机械性与不足,从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关键词:勒·柯布西耶;机器美学;居住机器;萨伏伊别墅一、历史视野中勒·柯布西耶对建筑的探索研究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西北的一个小镇,父亲从事钟表制作,母亲是一位钢琴师。
他少年时也从事钟表技术学习,后来对美术很感兴趣,在17岁时为一位先生建造了一栋别墅,虽然不算优秀但倾注了大量的精力。
他很喜欢去关注自然界与动植物,希望建筑可以自然生成,而不用过多装饰。
不久后他开始游历各个国家去观赏学习杰出的建筑,这对他后来的设计理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1)。
他毕生都充满活力,并一直保持着对建筑的热情与动力,是一位永无休止进行创造的设计大师。
他的一生都十分勤奋,喜欢不断地探索、突破、创新。
他没有接受学院派的教育,对学院派也有着较强的抵触感,他认为我们应当打破学院派束缚去寻找一种新的风格、方法,而不能故步自封(图2)。
勒·柯布西耶提倡的是一种纯粹、直接、几何、自然生成的理念。
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萨伏伊别墅中很好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与构想。
他倡导机器美学这一思想,是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一)新技术下的本土境遇勒·柯布西耶在历史战争年代时,结识了奥古斯特·佩雷——最早尝试钢筋混泥土的建筑师,他断言继博多之后“新的建造方法必将带来新的建造态度”。
[1]后来又结识了托尼·加尼埃、约瑟夫·霍夫曼等等,柯布西耶与他们的交流越多越感受到新时代的到来。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

浅谈物理学中的美学笔者以物理学中的美感入手,探究物理之美对大家的作用与对学习物理的促进作用。
在许多人心中,科学和艺术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学追求的是严谨,是理性的演繹;而艺术追求的是美感,是灵感的发挥。
两者南辕北辙,毫不相干,真是这样吗?标签:和谐奇异美;简单对称美;审美观;热情;情操一、物理学中的美物理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认识宇宙,让学生从繁杂、混乱无序之中,整理出统一的、简洁的秩序和规律。
这里所谓的“秩序”意味着真理与和谐。
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从零散、无序的艺术哲学之中整理出令人神往的秩序和规律。
可见,物理教育与审美教育都是为了秩序,追求“规律”,只是学科不同,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同而已。
以下我们看看物理学中美的体现与作用。
1.和谐奇异美古代思想家把美与和谐画上等号,希腊古典时代的大哲学家们认为,美在于和谐,美应当是完美的,千百年来,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所以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都认为天体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又如海市蜃楼现象,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时会突然出现亭台楼阁、城郭古堡、村庄小岛等幻影,虚无飘缈、变幻莫测、宛若仙境,给我们呈现了奇异的美。
2.简单对称美在美学中,“对称”是形式美的表现,如空间上的对称,体现为:在运动学中,如机械振动,又如在物体竖直上抛运动与自由落体中的对称;在光学中的镜像对称。
在时间上的对称,体现为:单摆运动中的时间,交变电流与电磁振荡中的时间对称。
物理学公式、定律表达方式上和理论结构上所反映的对称性更是不胜枚举。
如电磁学中静电力的库仑定律就是追求跟万有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对称而获得的。
也正是由于对称性,让法拉第在奥斯特发现“电生磁”后,坚信“磁也能产生电”,并坚持实验了十年,终于取得了成功,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电气化时代。
物质世界的运动形式最简单,比如:光沿着最简单的直线传播;行星沿着简单的几何曲线──圆、椭圆运动。
物质世界的组成也最简单,由基本粒子组成。
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得与失(下)

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得与失(下)作者:涂武生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11期摘要:19世纪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我国美学界有重要的影响,他的美学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即由周扬从英文翻译,书名按英译为《生活与美学》,后多次修订再版。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思想,既有革命性、辩证性、改革性、先进性的一面,同时因俄国当时社会的落后,又有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人本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因素。
我们应当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美是生活”的得与失,进行历史的、实是求事的、科学的再评价。
关键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得与失;再评价三列宁曾经较全面地评价过以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杰出代表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既肯定它们在理论上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唯心论的强烈批判和驳斥的贡献,又明确地指出了这个学说的不足。
他说:“费尔巴哈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所用的术语——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则’——是狭隘的。
无论是人本主义原则,无论是自然主义,都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
”[1]这个评语是相当精当、一语破的的。
正如上面指出的那样,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是一个应用费尔巴哈思想,来解决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尝试”,那么,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本主义的狭隘和肤浅。
(一)“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了美的本质的客观性,但是正像普列汉诺夫说过的那样,科学的美学只有在关于“生活”的正确学说产生后,才能够站立在坚固的基础上。
在车尔尼雪夫斯基那里,是从普遍的人必须活着的意义上、也就是“生命”的意义上来解读“生活”的。
这仅仅是生理学上的一种特殊功能,自然不能揭示作为社会的人的生活本质。
生命固然是“生活”的最起码、最必要的条件,作为最高生物的人类,也具有必不可少的生理功能。
可是,这只是作为社会的人的物质本性的一个方面,即肉体的生物性方面。
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的人是不能脱离社会生产活动的,他是某种社会关系的产物。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

《现代西方美学思潮简介》讲义一、19世纪西方美学19世纪的西方美学呈现多层面、多向度发展的趋势,流派繁多,观点纷纭。
(一)传统美学的延续1、理念说——黑格尔(1770-1831)《美学》、《精神现象学》、《历史哲学》。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
“理念的最浅近的客观存在就是自然,第一种美就是自然美”。
艺术发展经过三阶段: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
“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2、现实主义美学——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别林斯基别林斯基(1811-1848):《文学的幻想》《智慧的痛苦》《艺术的概念》《论普希金》《给果戈理的信》。
“艺术是宇宙的伟大理念在它的无数多样的现象中的表现”,“活得最长久的艺术作品都是能把那个时代中最真实、最实在、最足以显出特征的东西,用最完满最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理想的诗“按照自己的理想来改造生活”,“理想的诗须与情感协调”,现实的诗“按照生活的全部真实性和赤裸的面貌来再现现实”;“诗人要在今天达到成功,单凭才能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时代精神中的发展”;“熟识的陌生人”,“每个人物都要用他所属阶层的语言来说话”;现实美在内容而不在形式,“在诗里生活比在现实本身里还显得更是生活”,“(小说中)这些事实既然提升到理想,即洗净了一切偶然的和个别的东西,就比现实本身还更真实”,现实高于艺术,艺术高于现实。
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俄国文学果戈里时期概况》、《列·尼·托尔斯泰伯爵的〈童年〉、〈少年〉和战争小说》等。
“美就是生活”。
“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二)现代美学的前奏1、社会学派——丹纳(1828-1893),认为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种族、环境和时代。
“美学本身便是一种实用植物学”,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艺术家家族的杰出代表,而在艺术家家族背后还有更广大的群众“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最终形成艺术欣赏的客观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美学与机械制造
摘要: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能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理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美通过各种审美方式来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从内心深处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的感染和感化。
是啊,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美,才能使得我们具有爱心,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方式,才能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那么当机械制造碰到“美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关键词:美学;机械制图;
往往我们被问到什么是“美”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艺术品,似乎在我们的心中,只有艺术品才被惯有“美”的特权。
但是当我们细细一想,便会发现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充满了“美”,即便现在不“美”,他们也在不断的像美发展。
那么“美”究竟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能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理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美通过各种审美方式来激发人的情感,使人从内心深处不知不觉的受到教育的感染和感化。
是啊,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美,才能使得我们具有爱心,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方式,才能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那么当机械制造碰到“美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也许在人们心里,机械就是一种枯燥的学科,好比一颗枯萎的树木,它不栩栩如生,没有千变万化,似乎只有刚硬的铜铁……而且人们都错了,机械中也存在美,而且这种美,在不断的更新在不断的升级!
一.造型美
对于机械造型美,我们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
英国著名的建筑师,工艺美术家和作家威廉·莫里斯要求艺术能为大多数人服务,为整个社会服务。
艺术要与劳动技能结合,劳动产品同时也应该是艺术作品。
1977年,在莫里斯等人的影响下,德国一些工程师和工业设计师创办了“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
这个组织在大工业机器生产的基础上把艺术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从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在改进产品外观造型上作出显著成效。
因此,德国的工业机械产品立即在国际市场上畅销,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国对机械产品造型的重视。
从此可见,追求美学对于“枯燥”的机械也是十分重要的。
更加直观的造型美的进化,可以从下面2张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张是中国七八十年代生产的汽车,而第二张则是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生产的汽车,两种仅仅从造型上对比,就能感受到后者那种气势凌人,高高在上的感觉了——这就是“美”给人的直观感受。
另外请再看下面图片上的摩托车——
MT01,其造型非常前卫独特,在滚滚车流中有鹤立鸡群之势,你会第一眼将其从众多的摩托车中分离出。
最为奇特和夺人眼球的是MT01水平布置的单简减震器,它的另一端不是以传统方式安装在主车架上,而是被水平地固定在发动机左侧,与巨大的发动机相得益彰,一起突出机器的简洁精练之美!这种不符合常规的特殊美,将MT01的独特性展
现的淋漓尽致!相应地,嘴出后减震的位置,从发动机后部直到后轮,这中间没有任何零部件,无比精简的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加巧妙的是,雅马哈工程师竟然将MT01
的车架“隐藏”起来,完全不在视野范围内,没有一个焊接点!这一设计,将MT01的简
约发挥到了极致!任何一件事物,如果将其中的一个个性展现到极致的话,那它就是美的代言人了!而MT01恰恰就是这么一个代言人!
二. 对称美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对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对称”是一个几何的概念。
对称通常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在数学里,我们把某些具有关联或对立的概念也视为对称,就是所谓的“对偶”,称相关联或对立的概念为对偶元素。
与语文修辞里的“对偶”相比较,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有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与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都具有绚丽多彩的对称性,它是自然美的一种最和谐、最直接的展示。
于是在机械这个领域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对称”。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在机械制图中,由于大量的零件都是对称图形,特别是轴对称图形,因此在机械制图中,运用对称原理,就可以很容易的将图形进行简化处理,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制图的时间,特别是轴对称图形,可以采用剖视图。
剖视图就是假想用一剖切面在选定的位置把机件剖开,然后将观察者与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再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
这样我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到、绘制零件内部的结构,达到了在工程上快速、简单、直观的要求。
三. 对比美
上文中提到了对称美,那么什么是对比美呢?如果说对称美是因为上下左右部件因完全相同而产生共同美的话,那么对比美就是通过两者之间的明暗、疏密、凹凸等差异性表现出的个性美。
在这个时代,社会都追捧一种个性化,都要求发展个体的个性美,其实就是为了展现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对称美。
在机械中,同样也是上文提到的剖视图,如果在对称的基础上再增加对比,那就会使人产生一种精神的愉悦感。
比如下图:左边的图是以实体的视角制图而成,而右边的图则是以剖视图的角度制图而成。
剖视图通过增加剖面线而达到了与实体图完全不同的效果,展现出了剖视图独立的个性美。
四. 图面布局中的和谐美
和谐是指要素间的自然而表现出的整体协调性,给人以恰到好处,轻松自如。
在和谐美中,最最著名的当属“黄金分割点”了。
黄金分割点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
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用分数表示为(√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其中这个分割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golden
section ratio通常用φ表示)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表示,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0.618=0.6一条线段上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在生活中,也充斥着大量的黄金分割点。
比如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头顶到脚底的距离比=0.618,做馒头时放的发酵粉的量与面粉的比值是0.618那做的馒头最好吃,再比如你从植物茎的顶端向下看,经细心观察,发现上下层中相邻的两片叶子之间约成137.5°角。
如果每层叶子只画一片来代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相邻两叶之间的角度差约是137.5°,以后二到三层,三到四层,四到五层……两叶之间都成这个角度数。
植物学家经过计算表明:这个角度对叶子的采光、通风都是最佳的。
叶子的排布,多么精巧!
那么在机械中的和谐美在哪里呢?如画一张零件图,首先根据图形的复杂程度及总体长、宽、高尺寸选择合适的比例,同时考虑标注尺寸和技术要求文字说明所占的位置,统筹全局,选择图幅。
动笔画基准线之前要认真确定各视图在图纸中所占的位置,力求图形之间布置匀称,距图框线间距相等,不宜偏置或过于集中某一角。
同时预留尺寸标注、技术要求、标题栏的位置,把各种图块有机组合成一幅和谐的整体,给读图人以美的享受。
五. 点划线、尺寸线排列中的秩序美
秩序是指次序、常态、规则、条理。
人类针对自身的弱点建立了秩序,受益于秩序,也欣赏这一秩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秩序美。
秩序美是美中之最,比自然美、艺术美更耀眼。
秩序美在机械制图中蕴含于大小相同、间隔相等、横平竖直的严格模式中。
比如图线画法中规定点划线一般应伸出轮廓2~3毫米并各处相等,再比如标注尺寸时《机械制图》规定:互相平行的尺寸线之间间隔尽量保持一致,一般约为8~10毫米;尺寸线与尺寸线之间或者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之间以及尺寸线与轮廓线之间应尽量避免相交;在标注并联尺寸时,应将小尺寸放在里面,大尺寸放在外面。
同时我也是学了《科学美学》,才意识到这一点,以前总是抱怨制图的时候怎么会有这么多规矩,连线的宽度,长度都要限制,然后就越发觉得机械制图的枯燥了,然后画完的图和老师的图一对比,总是觉得特别别扭,感觉到相同的尺寸画出来的图,为什么老师的是如此清晰、和谐、美观,而自己的却是如此的模糊、凌乱、丑陋。
其实只要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这些条条框框的硬性规定,就是理解它们的用意了,这比死记硬背好多了!
同时我也领悟到,机械设计者也是一个艺术家,他们制图好比就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
制图过程中直线是否流畅,曲线是否柔和,箭头知否规范都会对最后的这件艺术品产生直接的影响。
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最终成就这件完美的艺术品!
总之,美学影响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各个领域。
同时也只有不断的追求美学,才能让它们自己有前进的方向,美学就像大海上的指引方向的灯塔,就像在黑暗世界的远处的一缕阳光,就像……因为美学,世界才会变的更加完美,更加的和谐!
参考文献:
[1]杰佛·梅柯著·马觉明译·工业设计在美国的形成。
[2] 涂途·技术美学。
[3] 王旭晓.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9。
[4] 李澄,等.机械制图【M 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