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浅析科学与美学的关系张晓宁12181142摘要:通过分析汉宁森的PH灯,格尔齐奇的chair one等经典家具设计案例,探讨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充分认识理解它们在设计生产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协调其关系。

关键字:服务;支持;协调科学是指由权威人、组织和机构经过实践、论证所得出的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数据,并通过一系列技术完善、确认、推荐、宣传、传授和捍卫的一种广泛领域的思维学术。

亦指人类为了论证自然现象、文艺学术、宏观发展而造就的一个具有广泛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名词。

从美学诞生至今,关于美学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

归纳起来,主要的定义有五种: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美学是艺术哲学;美学是以审美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对美学词汇进行语言分析的科学;美学是关于审美价值的科学。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庄子知北游》)。

我国哲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原天地之美和达万物之理并举为圣人的两大使命。

用今天的语言表述,前者研究美,归于美学领域,后者研究真理,归于科学领域,两者都为人类文化宝库创造了斑驳灿烂的财富。

西方早起的哲人也留下相仿的记录。

绵延两个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少人都热心研究天文学、数学、物理学,追求达万物之理。

他们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天体间存在着数学比例关系,构成了宇宙和谐之美。

黑格尔曾经对美学做了这样的界定,他说: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得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

鲍桑葵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说,“正像在一般地谈到现实世界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指科学所揭示的世界一样,在一般地谈到世界上的美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指艺术所揭示的美。

”这样一种学术传统,显然非常不利于科学美学的成长和发展,因为它很可能被边缘化,甚至不被所谓正统的美学所承认。

的确,科学中的美和美感与艺术中的美和美感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艺术中的美往往是直观的,而科学中的美则是抽象的;艺术中的美感往往停留于感性层面,而科学中的美感则进入理性层面;艺术中的审美经验往往比较“通俗”,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而科学中的审美经验则比较“深奥”,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才能认识和体验到这种美。

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关系

论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关系

块丰碑 。 皮蓬杜 中心不但实用 , 而且 以其 独具 的风格设计引
术, 用 多样 、 灵活 , 富有表现力的概念去扩张人类 的思维空间。 关于技术和艺术的概念 ,我认为 ,通俗 的讲 ,技术就是
人 注 目。

、通过科学 的深化实现美学的 Nhomakorabea华 干——是体现, 艺术就是想——是设计。评论技术的高低 , 不
获得最大的内部 自由空间 。整个建筑采用磨光钢 材 、 混凝土 ,
三、 美只能被保存相互关 系之 中
蓬皮杜文化 中心像一个夺 目的瑰宝 , 镶嵌在 巴黎市内。 开 始时 ,也像艾菲尔铁塔一样 ,因为它与众不 同而遭到许多非 什么蓬皮杜 可以经久不衰 , 反 而越来越受喜爱? 如果单纯认为功能 的实用或者造型美观便可不衰败显然 法 国特色 , 它是 根据 当代建筑 的功能和结 构 , 结合新材料新技 筑材料与形式 , 并且超越 了以往对建筑符号肤浅 的认识 , 以全 新方式抽象表达对 地方及历 史文化的特质。现在参观它的人 数远远超过了艾菲尔铁 塔 ,居法国首位。仅开架式图书馆一 处, 平 均每天接待 l 万人 。这与经过科学 、 美学 、 技术 、 艺术的 充分结合 是密不可分 的。
题材 , 当粗则粗 , 当细则细 , 服从艺术美 的需要 , 恰到好处 , 这
动, 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 。 东立 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 均为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 。中心打破 了文化建筑所应有 的设计常规 , 突 出强调现代科学 技术同文化艺术 的密切关 系 , 大的特色 , 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 。 这种建筑风
格 被称 为“ 高技派” 风格 。 最 吸引人 的是把 电梯 作为建筑正面 的主要结构且采用 透
才算是技术 的高标准 。 艺术是灵魂 , 是先导 , 而技术是基础 , 是

浅谈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与科学成就

浅谈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与科学成就

浅谈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与科学成就摘要:本文从大师达·芬奇的美学观念和科学成就两个方面入手,高度概括和肯定大师达·芬奇在艺术、音乐、建筑、数学、水利工程、军事武器的创制等诸多方面出奇的造诣和才华。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代表,达·芬奇在艺术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和贡献令世人称奇。

旨在阐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达·芬奇凭借众多的杰出才能和他富有远见的美学观点不仅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其科学成就也对当时乃至以后的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达·芬奇;文艺复兴;意大利;艺术在13—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艺术市场空前繁荣,原因是当时的统治者与大家族通过订购艺术品来资助文艺复兴运动——人们勤劳能干,富有智慧,各种先进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相互碰撞,極大的推动了当时欧洲艺术的发展。

随后印刷术发明传入意大利便很快推广开来,它的出现使得文艺复兴运动比以往任何时候的文化运动都要更迅速和广泛的传播,直到在欧洲蔓延成为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开启了欧洲现代史的序幕。

一、达·芬奇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出生在15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芬奇镇,他被誉为文艺复兴最完美的表现者,了不起的博学者。

他不仅是伟大的画家、军事家、生物学家,同时又是科学家、诗人、雕塑家……他几乎集所有的才能于一身。

达·芬奇对于艺术领域最大的成就在于不仅能通过敏锐的观察找到事物表象的迷人美感,而又不丧失物理学者与解剖学者的观点,他可以科学的把相互矛盾的特质巧妙融合。

由于达·芬奇生活在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他继承了十四世纪以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以人为中心。

因此他画笔下的人物没有了中世纪的冷漠、呆板,而是富有生命力和丰富感情的。

达·芬奇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反对神权,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美学思想,进一步促进艺术思想的解放和发展。

科学与美学中的联系与区别

科学与美学中的联系与区别

科学与美学中的联系与区别科学和美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联系。

科学是通过研究和实验来探究世界和宇宙的规律,美学则是探究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科学和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科学是一种精准而系统的学问,强调客观的可观察性和可证实性。

研究一定的现象,要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实验、验证,通过数据和事实来证明或推翻某个学说和假说。

美学中的“美”是一个完全主观的概念,因此美学也是有争议的领域。

在美学中,没有确定的准则来衡量和定义美。

这是科学和美学的第一个区别。

尽管科学和美学都和真相和主观感受有关,但它们的方法和函数是不同的。

另一个区别是科学和美学的目的不同。

科学是为了揭示事实、理解自然规律,为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鞠躬尽瘁。

美学则是通过审视、解析和理解艺术和审美经验来扩展和深化我们的文化视野。

美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对自然、社会和精神领域的丰富性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享受人类文明的美好之处。

虽然科学和美学在方法和目的上有很大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有联系。

例如,科学和美学都通过方法和实验来探究真理。

科学的实验和检测过程是通过方法来实现的,而美学也需要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探究音乐、视觉艺术、文学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美。

美学家们常常使用科学的技术来研究视觉影像、色彩、光线和身体等,以及它们对观众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

此外,科学和美学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也有一些相似的趋势。

在科学中,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和新的视角,使得我们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入。

在美学中,将艺术创新和技术结合起来也是一个趋势。

影视技术和音乐制作的综合运用不仅提供了更好的艺术表达手段,也为更多的人带来了更便利的文化享受和体验。

最后,科学和美学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的美好提供了实际贡献和精神支持。

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和路径,开启了技术和经济的一切创新。

美学则为人类文明注入艺术的灵魂,带给人们欣赏和体验美的无限愉悦。

论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论科学与美学的关系

论科学与美学的关系作者:董韵来源:《设计》2014年第06期摘要:科学与美学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科学为求真,美学为寻美。

而在人类探讨美学的实践过程中,科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从艺术与设计两大美学实践活动的角度进行举例分析,论述科学对美学的影响与制约作用。

关键词:科学美学实践影响制约在人类发展史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学的研究与追求也随之变化。

每一时期的美学思潮与大众审美观念,都与对应时期的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艺术的随意性为科学所规范化,展现为新的形式,并被科学赋予秩序,重新被大众所接受。

“美的要形式‘秩序,匀称与明确’,这些唯有数理诸学优于为之作证。

”…这体现了'美学在实践过程中需要科学技术的辅佐与支撑,这样,另一面,其现实表现形式也充分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与制约。

“美学之父”鲍尔加登(Baum Garten,1714-1762)将美学定义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即美学是一种感性的认识论。

美学作为认识论的内涵首先就在于它是认识人的感性认知能力的理论。

其次,美学作为认识也是对审美对象的把握。

这就说明,美学在现实中的表现形式实质上是对于某一物质的感性认知和把握。

而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很难从单一的视角定义科学。

因此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我们可以引用一个比较简明的概括性定义:科学是关于实在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和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

…通过以上美学与科学的定义,可以得出,在将美学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过程中,科学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艺术是将美学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的古希腊,数学比例便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社会艺术之中。

古希腊人对比例的重视是全方位的,不但重视到人体,还体现在古神庙雕塑建筑上(图1、图2)。

通过后世建筑学家及设计师们的实际测量发现,古希腊建筑在各方面均体现出一种明确的黄金比例关系。

《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艺术》
如飞行器、潜水服等,这些发明充分体现了他的科学知识和艺术创造力。 • 思维方式:达芬奇的思维方式非常独特,他善于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通过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作品。这种思维方式对于现代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二:NASA的科学与艺术融合
• 总结词:NASA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缩写,一直以来都是科学与艺术融合的重要机构之一。NASA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 合,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艺术教育中的科学思维
在艺术教育中引入科学思维,如利用科学原理进行声音和光 线的艺术表现、运用数据分析进行艺术创作等,可以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与艺术在产业中的融合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
推动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培育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兴产业,促进创新链与产 业链的深度融合。
艺术设计中科技应用
在艺术设计领域,运用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可以提高设计效率 和设计品质,促进产业升级。
科学与艺术在政策中的融合
制定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发展,为二者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建立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机制
建立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机制和平台,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与艺术的协同创新。
2. 神经科学:MIT的科学与艺术实验 室在神经科学领域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脑神经元 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 科学结论。这些结论不仅对于理解大 脑的功能和人类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素材。 比如通过研究大脑对于音乐的反应机 制,艺术家可以创作出更加深入人心 和有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创新教育模式
未来科学与艺术的教育模式也将不断创新。例如,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学习到艺术知识,从而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的人 才。

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艺术

一、艺术与科学的异同为什么自然科学家应该对美学感兴趣?美学是科学家灵感的激发剂。

[6]德国科学史学家恩斯特·菲舍尔教授认为,所有伟大的科学家都追求美的感受,他们懂得从美学中获得科学灵感,从而揭示自然界的真理。

我认为美学不能取代逻辑思维为发现规律而做的实验,但美学能有助于对真理的认识。

什么是美学,各有各的说法,仍未统一。

《真与美》的作者诺贝尔奖获得者S.钱德拉塞卡采用两个标准。

第一个是F.培根的标准:一切出色的美都有结构上的奇异性(指奇特到引起好奇和惊讶的程度)!第二个标准是W.海森伯的“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恰到好处的协调一致性。

什么是科学?科学是指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深化对自然的理解,寻求其规律。

进行科研工作时,强调客观性,追求客观真理,容不得半点主观。

有人认为,科学尊重客观事实,是求真,而艺术是符合美学原则的主观创作,两者完全不同,无法相通。

但李政道认为:“艺术与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

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通性。

”两者不仅可能相通,而且应该结合。

科学与艺术的相同或相关点有:①它们都产生于神话,后来才发展为两支,成为人类文化的两翼,犹如车子的两个轮子,一个金币的两面;李政道认为:“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类特定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

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也是外在的,它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②创新性,没有创新两者都将失去生命力,无法发展。

③协同性,美学是科学家灵感的激发剂,而艺术亦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帮助,犹如车子的两个轮子,缺一无法快速前进。

它们分别靠左、右脑,但两脑又互相沟通成为一体。

科学与艺术的不同点有:①科学用逻辑思维,要求对自然现象有所发现,寻找它的规律;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促进物质生产,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艺术用形象思维,强调符合美学原则的主观创作,而其作品能引发观赏者的愉悦或者艺术享受,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关于科学美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科学美学的若干思考

3、科学美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科学美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首先,科技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 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科技的美学价值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和认可,成为现代社会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科学 美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与社会的融合,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学科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鼓励学术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系统、前瞻性的研究,推动学科的创新和 发展。
2、加强学术研究成果的评审和推广工作,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3、加强学术研究生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学科的 发展和创新。
三、学术界的声誉和学术研究的 可信度
学术界的声誉和学术研究的可信度是学术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当前的学 术界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学术研究人员存在不端行为和不规范行为,这些 问题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其次,一些学术研究的结果 存在不准确和不客观之处,这些问题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为了维护学术界的声誉和学术研究的可信度,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应加大对林下经济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广先进的适 用技术,促进林下经济的转型升级。此外,还要加强生态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农 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总之,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实现生态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 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科技 支撑能力、加强生态保护等措施,推动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建 设贡献力量。
五、结论
总的来说,科学美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科学美学的 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发掘科学与美学的交叉点, 推动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也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促进社会 文明进步。在未来,我们期待科学美学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 展的重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文艺这一特殊的审美创造活动和运行历程是艺术家通过审美理想的中介,通过物象起源的发见与探索,摸索科学之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形象体系。

这不仅是作者内心深处的表达和反映,也是从美学的角度探索科学的渠道。

科学的发展也推动着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和走向,更是实现艺术的手段和基础。

人类的创造力是科学和美学共同的基础。

通过医学、人机工程学等科学领域和艺术、设计的美学原理结合举例分析科学与美学相辅相成的关系。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新事物的认识和学习。

审美和求知是人类自在的天性,我们对美的事物的偏好是与生俱来的,知识的习得与此同步。

求知也是科学研究的源头,因此,审美与求知从一开始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学与科学也同样如此。

达芬奇的艺术贡献同时也是科学贡献,他的画作运用人体解剖构造,在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印象派的莫奈、雷诺阿、德加、塞尚等画家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乃至现在的高考色彩考试,也是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在设计中的rgb三原色也是从科学道路中的三色光摸索演变。

上述等等例子可以发现科学和美学有着共同的基础,物理学家李政道说过,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他们相同的源头就是自然。

精神分析学阐释下的艺术创作
精神分析是人类心理的理论和精神病治疗的体系,在学术方面可定位为精神医学的一种,创始者是弗洛伊德。

他发现了潜意识,因此精神分析确立了科学的地位。

除此之外,他的俄狄浦斯情结学说对西方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艺术家能够将欲望转化为崇高的艺术形式,并通过此种方式使他人了解自己的幻想,进而“让他们与自己共享快乐”。

弗洛伊德解释道:“艺术家首要目的是自我释放;然后随着其作品的广泛传播,其他遭受着类似欲望折磨的人也得以从中获得解脱”。

换言之,通过艺术家文学家展示幻想的方式,使存在于无意识的种种快乐与满足有了释放的可能。

许多超现实主义者对弗洛伊德的著作都深有所感,弗洛伊德曾说,当我们清醒头脑麻木之后,潜藏在身上的童心和野性就会活跃起来。

正是这样的一种想法让超现实主义者宣布艺术作品不能用清醒不惑的理智来创作。

曾在美国居住多年的西班牙人达利绘制梦幻图画的实验正是如此,他企图去仿效我们梦境之中的奇异的混乱现象。

试图表现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这是自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例如《面部幻影和水果盘》,画面上角的梦幻风景,海湾和波浪,山地和隧道,同时又呈现一个狗头,狗的颈圈又同时是成为跨海的铁路高架桥等等这些海滩上充满神秘莫测的怪形异象正如在梦中一样,部分东西意外清楚地显露出来,而另一些形状则朦胧难辨。

画中很多场景是达利居住环境中的一部分,比如像人和动物形态的山石。

现实环境中的物体也和光怪陆离的物体一起出现,这和做梦非常相似。

并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

达利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

除运用精神分析创作的艺术家,如上述的达利之外,二十世纪后半,有研究者企图结合精神分析与艺术,例如借由艺术进行精神病治疗的艺术治疗法。

同样的,最初在文学领域尝试的这项方法,立刻广及到艺术领域,在绘画画面中找出潜藏的无意识的艺术史研究陆续出现。

例如利用特定事物或身体部位,来找出艺术家的恋物意识,进而解释作品。

比如风景画中描绘钟楼或烟囱是代表男性生殖器,而裂缝或洞窟是象征女性生殖器等解释。

弗洛伊德之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结构主义为基本,更加有效地发挥作为解释艺术作品的概念。

环境、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学
“生态学”这个想法推测是来自卢梭的“回归自然”的观点。

狭义来讲,是生物学的一种,但现在加入社会、文化、经济等观点,主要指整体的自然环境论。

一九七二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届人类环境会议。

这些都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破坏,物种的消灭,能源的枯竭和人口增长等,使人们对地球环境的污染有了较高的警觉感和危机感。

在艺术方面,也随之意识到生态学的问题。

对于在发明、环境设计、建筑等各项领域都开始活跃起来,环境成为设计中必须考虑和重视的概念之一。

在设计当中设计师必须考虑环保材料、回收再利用价值等因素来作为创作基础。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各种环保材料的研发,也影响着设计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人机工程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领域中,已经渐渐抛开以单纯样式为核心的设计,而变为用诚实的态度来研究用户的需要,为使用者设计,因此将人机工程学理论运用到工业设计中。

格雷夫斯在《为人民设计》中介绍了设计流程、材料、制造、分销以及科学中的艺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