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理解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探究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及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历史短剧,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及新变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及原因。
●教学难点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峨嵋文化”收集整理)课前预习一、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1、“黄金时期”的出现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滞涨”现象的出现⑴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表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⑶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①“滞涨”最显著的特征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互相交织。
②“滞涨”的出现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家经济的调节作用削弱。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 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
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
均由多政府的支付穷。人如果,加在就一不起这能个家保庭全每月少的实数际富收入超过 人” 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
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
——美国总统肯尼迪 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
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记者在社会保障局的黑板上看到一些人申请实物的项目:
结婚戒指51欧元,洗衣机306欧元,厨房用品161欧元,煤气
灶397欧元等。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 救济。
第19课
联 邦 德 国 的 汽 车 工 厂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
战后日本
法
英
国
国
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日 本 德 国
材料一: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75法国100 100 100
100
罗斯福新 政开创国 家干预经 济的新模 式。
二战后各 国对经济 干预发展 至前所未 有的程度。
20 世纪70年 代以后适当 减少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 ,“混合经 济”出现。
无论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还是后来的 “混合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 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
德国人要求政府买结婚戒指
联邦德国 100 75
50
历史必修二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2007· 海南历史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表明( ) C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潮流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西方的福利制度 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 一定的积极作用,但 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 沉重的负担,造成财 政赤字,而且覆盖社 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 也助长了“惰性”, 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 极性。
第一产业 : 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部 门。在我国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 渔业在内的农业。
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在我国包括工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 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理论支持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 消费不足等弊病。
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 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 的一次革命。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 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 展的“ 黄 金 时期”
联 邦 德 国
英
国
日
美 国
本
(2)混合经济 时间: 20世纪代初 滞胀 ” 原因:美国、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现象
第三产业:提供各种劳务的服务业
第三产业的兴起
原因: 科学技术 的进步; (1) (2)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3)公众 生活水平 的提高; (4) 消费需求 的多样化
地位:国民经济中增长 最快 的部门 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使经济发展产生 了质的变化
四、“新经济”的出现
背景:二战后,美国一大批 新兴产业 应运而生, 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出现: 20世纪90年代 ,“新经济”问世 信息技术 特点:以 知识经济 为基础、以 为主 导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的 概念) 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实现 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9课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课件课本

英 国
法 国
苏军进攻柏林
人们在废墟中开始战后重建
日 本 德 国 战后废墟
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
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第六单元
【课程标准】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探究主要问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2、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些变化?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英国% 2 38 60
法国% 2 38 60
日本% 3 40 57
中国% 13.1 46.2 40.7
5.2 24.9 69.9
飞美 机国 航 天
人造卫 星
日本磁悬
浮列车
克 隆 羊 多 利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 发展,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开 始,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开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 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 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 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 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 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自80年代以来,美国在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中一 枝独秀,年均经济增长率是欧洲的三到四倍,是日本的 六倍左右。美国在80年代、90年代做了什么? 其实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 革命。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 Yah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 期,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 甚至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
50年 第一产业 6%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95年 2% 27%
71%
36%
58%
3、表现: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 谈谈你对“福利国家”的辨证 认识(从对国家、个人、社会 风气三个方面思考)
材料一
福利国家宣传画:从摇篮到坟墓 福利国家培养懒汉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 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加在一起每月的 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 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 多少。大多数家庭在拿到现金救济后还会再申请实物 救济。记者在社会保障局黑板上还看到申请实物的项 目有:结婚戒指、洗衣机、煤气灶等。
课程标准:
以二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之新变化
变化之一:经济政策
变化之二:社会政策
变化之三:产业结构 变化之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变化之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 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 本主义。
• 发展历程:出现—形成---盛行---减弱
B
【对点训练】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 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 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 背景分别是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C
变化之二:建立“福利国家”
1、为什么会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 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 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 题,稳定社会,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2、 “福利国家”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概念起源 19世纪中期 成功实践 罗斯福新政 日渐完备 二战后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缩小规模 20世纪80年代以来 3、资金来源: 个人缴纳\企业缴纳 \国家补贴
高中历史必修2笔记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黄金时期”,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2.70年代初,出现“滞胀”,对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二建立“福利国家”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内容: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作用:穷人受惠,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弊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1.二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第三产业的作用是第一二产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又反过来以其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新经济影响: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现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称为“新经济的胜利”概念: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内容: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及激光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由于战争蹂躏而满目疮痍,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令人惊叹的是,战后仅仅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远远超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总结:1.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2.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3.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1.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特别是在北欧地区,福利制度非常完善3.第三产业蓬勃发展4.美国出现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高科技的发展和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保障2.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稳定社会秩序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堂知识巩固】
2.(2017·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
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
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
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2)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国家财政支出过大,企 业对市场的自主适应力差,缺乏活力。
二、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 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②》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1)积极作用: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 用。
二、建立“福利国家”
5.评价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 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 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 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3)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 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迅速上升。
(4)作用: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 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人教版必修二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产业的兴起 3.第三产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三大产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类别 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5.2% 2%
2%
3%
第二产业 24.9% 38%
38%
40%
第三产业 69.9% 60%
1.主体: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3.含义:通过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股票不再只为少 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 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这种 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4.作用:股票分散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了资金,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3)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它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分配机制的变化
——“福利国家”的建立
2.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 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保证所 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国家干预社会 财富的分配)
3.主要内容:
医保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二、分配机制的变化
5.实质:企业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解读材料谈措施
企业自我调整——“经营者革命”
所有权 经营权
董事长
总经理
经营者革命——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日益复 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的专业技 术知识。
——“福利国家”的建立
4.发展历程: (1)二战后:兴起。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趋完备。 (3)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4)20世纪八十年代:缩小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以来对世界的领导权” “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已死去” “欧洲面临着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的危险,它必须联合,否 则就沦于灭亡”
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为了生存、增强自身实 力,必须联合
“团结就是力量”
已不再是唯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
世界上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了三个力量
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
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
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
烈”
——理查德-尼克松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经济、政治)
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美、日、西
欧三足鼎立
原因?
主 “滞胀”阶段 观
经济危机
欧共体的成立 客 观
日本经济的崛起
(三)、经济复苏(80年代)里根
原因: 减少政府支出、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企 业的干预措施
表现: 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显著 降低
问题: 财政赤字严重
(四)、繁荣时期(90年代)克林顿
原因:加大改革力度,重视科技与教育
表现:经济增产加快、通货膨胀率下降、就业率上 升,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甚至出现盈余,呈 现繁荣
术,大力发展新兴工业;
2、经济衰退期(70年代)
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比重(%)
1955年 1960年 1965年 1970年 1974年
美国 36.27 33.73 31.27 30.21 24.36
欧共体 17.45 17.53 18.86 19.32 20.12
日本 5.7
6.2
7.3
7.9 10.5
一、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凯恩斯主义
1、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 资’制度的局部调整;
2、“黄金时期” 50年代—70年代初
3、变化
传统的自 由放任
国家 干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一定程度上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 的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福利的发展
1、起源 2、定义
“ 我
过程
是
舒曼计划
联合欧洲
法
国
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巴黎条约》 煤钢共同体
但
我
更 是
《罗马条约》
三个共同体
欧
洲 人”
欧洲共同体
实现联合
欧盟
扩大
作用:
实力增强,抗衡美苏
发展
1967
法德 意比 荷卢
1973
英爱丹
1981
希
1986
西葡
1999
1995 2004
奥芬 瑞
波捷 十国
欧洲共同体目前(2004年)等共有25个成员国,国民生产 总值约15.9万亿美元。相互贸易额达6.2万亿美元左右,占 世界总贸易额的43%,成为世界三大经济支柱之一。
三、日本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原因: 1、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 2、美国对日本的扶植 3、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4、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 国内产业结构 5、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1950—99% 1970—23.6% 6、朝鲜和越南战争的军事定货,刺激其迅速发展
回忆 1、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工业复兴法
2、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1)、渡过 (2)、遏制 (3)、改变
3、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资’制度的局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的深远影响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福利发展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美国的“新经济”
最为重要?
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4、逐步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二)联邦德国的崛起
原因: 1、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势力 2、实行非军事化,集中物力财力于经济建设 3、美国的援助 4、政府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经济政
策,重视科技和教育事业 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走向联合的欧洲
欧洲为什么要联合?
3、作用 必然、促进、开拓、推动
(四)、美国的“新经济”
1、出现 1996年
2、定义 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
高新科技
二、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一)、美国
1、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初) 原因?
1、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场,赚 取高额利润;
2、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3、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革新生产技
(五)、再次衰退 (2001年)
二、西欧
材料一:“欧洲是什么?是废墟,是遗骸,是一个充满仇 恨的地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已经远去,欧洲 丧失了几个世纪以来对世界的领导权”
材料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 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 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三: “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胜负。在这场大战中,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 改变的事实,通常所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欧洲”现
已死去—”—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描绘
阅读材料,概括归纳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并推断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 欧洲实力普遍下降 美国与苏联成为强国
西欧是二战的主战场,破坏非常严重
(一)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
共同原因: 1、美国的援助 2、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推行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 3、(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高科技
“美国同二次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遇到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 战”
“25年前,我们当时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由于我们垄断着原子武
器,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向我们挑战。当然,我们那时经济上
也远远超过别国,处于世界第一。事实上,美国当时的生产占全世
界总产量的50%以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今天)美国
19世纪中期产生、20世纪成熟 保障
3、应用
罗斯福新政
4、实质 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劫”富济
罗斯福新政实践
贫
5、发展 二战后普遍实行
60、70年代高峰
懒鬼
80年代减少 原因?
财政困难
(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1、定义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农业 工业 相对工农
物质 服务
2、发展 迅速、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