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没有选择的选择
我喜欢的人很少,少到自己没有权利去选择的文案

我喜欢的人很少,少到自己没有权利去选择的文案1.有些人的出现,就像是清晨的阳光,温暖而舒适,让我不禁心生喜欢。
2.喜欢的人并不多,但这让我更加珍惜和珍惜他们的每一个瞬间。
3.看似寥寥无几,但我深深知道,喜欢的人少并不代表我对爱情的渴望减少。
4.在这繁华的世界中,我遇到了一位特别的人,凭借着他的独特魅力,成功地引起了我的喜欢。
5.人生漫长而遥远,而在我有生之年,我只喜欢了一小部分人,这是多么珍贵的经历啊。
6.喜欢的人虽然寥寥无几,但他们的价值对我来说却是无可替代的。
7.与其匆忙地追寻爱情,我更愿意静待缘分,因为我知道,真正值得喜欢的人终将出现。
8.我不害怕喜欢的人很少,因为那代表着我的眼睛足够明亮,能够准确地看清一个人的独特之处。
9.喜欢的人虽然稀少,但每一个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也使我对喜欢的人更加专注和用心。
10.我喜欢的人是那么稀缺,却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满足,让我真正明白了喜欢的意义。
11.有时候,喜欢的人并不需要很多,只需要一个对的人,就足够了。
12.喜欢的人虽少,但他们的存在给了我无限的力量和勇气,让我更加坚定地向前迈进。
13.虽然我喜欢的人很少,但这并不代表我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会减少,只是更注重品质而已。
14.喜欢的人再少,也不能阻挡我对幸福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坚信。
15.别人眼中的喜欢人数再多,对我来说只有一位那个特别的人,值得我全心全意去喜欢和爱护。
16.喜欢的人虽然稀少,但他们却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17.追求喜欢的人再少,也比在人群中追逐无心之人要更加有意义和充实。
18.少喜欢的人并不代表我对爱情的态度消极,而是在选择时更加珍视和珍惜每一个机会。
19.喜欢的人再少,也不用担心,因为真爱不分人数多少,只在所有人中找到那个对的人。
20.喜欢的人再少,我相信,爱情会在我人生的某个角落降临,让我重新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选择的优秀作文600字(优秀10篇)

选择的优秀作文600字(优秀10篇)选择为题的作文篇一在人生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千千万万的选择,有关于爱好的,关于职业的,甚至生死的选择。
选择须慎重,谨慎,因为只要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不得反悔只能走下去。
学习就是这样,你想要有所学问,从小就开始学习知识,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难度不停加深,语文的文言文,英语的时态变化,数学的几何、函数,当你害怕,逃避这些问题,想退缩时,却发现这条路只能进不能后退,无论如何这条路迟早得走完。
与其自报自弃,失去信心,不如发奋图强,拼搏出一条自己永不后悔的道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学习这条路上,没有绝对的捷径,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照着方法,一步步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终会有所进步。
相反如果放弃了学习,摆脱了作业,社会将会把你抛弃,让你一步步崩溃,陷落,成为一个像《骆驼祥子》中祥子一样的没路鬼,一事无成。
多少伟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鲁迅先生,他在日本学医,见到中国人民是多么腐败,麻木不仁时,他下定了决心,选择弃医从文,用自己的笔与文字作为最锋利的武器“鞭打”着人民,让他们回过神来,让中人知道了自己所在的处镜。
他的这一选择,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唤醒了中国,更让他的名字名垂青史。
另一位,是我们人人皆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他坚定不移的信念及他最终的选择使他一炮成红。
当袁隆平还在研究杂交水稻时,一位教授参观了袁隆平的基地以及方案,便说这是无稽之谈,直说袁隆平是不会成功的,而这并没有将他动摇,而是更刻苦地研究,数年后袁隆平成功了!他选择了相信自己,最终取得了硕果。
选择很容易又很困难,容易在它只在一念之间,而难在它是否正确,对今后的影响,选择置关重要。
选择的作文500字篇二我们今天学了《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
里面主要讲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
由于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小时,父亲让“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一条大鲈鱼放回湖里,“我”从中获得了终生的启示。
艰难的选择作文(精选41篇)

艰难的选择作文艰难的选择作文(精选41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艰难的选择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艰难的选择作文篇1我们都是远视眼,往往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题记模糊的记忆中,父亲总是在外地出差,我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定然便于父亲疏离了。
这是父亲的选择。
如今,父亲终于回了家。
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家具,还有陌生的人……病中,整个人像被搁浅在沙滩上的鱼,喉咙干涩,时不时的咳嗽伴随着丝丝疼痛,心情也随之降到了最低,心情烦闷。
此时,父亲进来了。
升腾的热气扑面而来,父亲拿着水杯在我面前晃了晃说,:“喝口水吧,润润嗓子。
”我瞥了一眼,摇了摇头示意不喝。
起身便推父亲出门,父亲拗不过我,只得放下了水杯,而在关门的那一刻,我却没有注意到父亲那一闪即逝的失落。
躺在床上便睡去了,并未理会那杯白开水。
再次醒来时,已是黄昏,夕阳的光辉洒在脸上,霎时觉得舒适了许多。
但起水来,便觉得自己掬起一片夕阳,一饮而尽,却感受到了一丝甜味,向杯中一探,心好似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杯底那晶莹的几块是什么?是冰糖。
起身便去寻父亲。
瘦小的身子,微驼的背,父亲正在厨房中忙碌着。
手中的烟头,泛起点点火红。
我摘下眼镜,一步步地后退,想要在心中刻下父亲的模样。
一步,父亲的细瘦的臂膀不失力量,暴起的青筋缠绕。
二步,父亲那两鬓的发和腮帮处的胡茬,都白得刺目,点点霜花落。
三步,父亲的眼睛早已不复当年,如今却浑浊,黯淡无神……我总以为清山清,绿水长,我的父亲永远是父亲,永远饱含着爱,供我吮吸,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他好似一棵树,渐渐地掉叶了,光秃秃了,连窗外的夕阳落在肩上都快要扛不住了。
这是父亲的选择,抛下我,让我独自生活,只为让我更好的生活,纵使让我与他疏离,纵使自己表面黑斑丛生,可这就是他的选择,艰难却仍坚定。
艰难的选择作文篇2瀑布选择了悬崖,它便跌宕成了一首奔腾的歌;种子选择了泥土,它才成就了一片蓬勃的绿;雄鹰选择了蓝天,他才能成为勇敢者的化身。
人生感悟: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_人生感悟

精心整理
人生感悟: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_人生感悟
1、太多的选择,等于没有选择。
选择的可能性越多,越容易对自己的选择持怀疑态度。
当你面前只有一条道路时,你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你面前有多条道路时,你就会无所适从,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机会越多,越容易迷惑自己,越容易让真正的机会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悄悄溜走。
2、人生在世,行路匆匆,生命中总有些爱恋缠绕一生,总有些情缘依附心灵, 3厚重。
4 5寡欲则刚。
主动一点,多想一点,你就有了思考力和主见;多了解一点,多问一点,多学一点,你就有了知识面和经验。
6、人生,到底还是活一回心境。
其实,人生本没有太多的华丽,有的只是寻常。
人生的轨迹不一定按我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必须让心淡定、让心宁静、让心纯净。
景由心造,心安,便是归处。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所谓后悔的事,就是曾经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那么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生

所谓后悔的事,就是曾经没有做出更好的选择,那么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生
生涯规划是每个人应该尽早提出的一个重要话题。
后悔,不过是一种我们感受不安和情绪低落时常有的感受。
一份合理的生涯规划可以让我们平稳地经历人生,减少可能碍于迷茫而动摇不安的感受,从而避免后悔的事情发生。
首先,你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清楚明确定下未来的职业目标,然后根据职业发展规律,为之设计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和起步计划,努力为自己的梦想走上实实在在的路。
其次,要注意及时把握机会,利用每一分良机,给自己一些活动的机会,提供自我成长,完善自身,增加自身技能,吸引别人,这样既可以提升个人素质,又可以增加机会。
最后,一定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真诚相处、维护自己的权益,并积极帮助他人,丰富自身的职场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的人脉,使自己有更多的可能性。
因此,良好的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减少经历可能产生的后悔的事。
只要有良好的思维定力和积极的态度,我们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迈向成功,实现目标!。
关于正确的选择作文8篇

正确的选择作文关于正确的选择作文8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正确的选择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正确的选择作文篇1茫茫历史大潮,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
潮起潮落,扬起了许多的“孔子”,其间也夹杂着许多“秦桧”,希望成功的愿望冲昏了头脑,不择手段的去获取成功,渴望到了最后也成了遗臭万年,而那些正确的选择,却成就了了一代名流。
成功,有很多路径,寻求捷径的人,往往都是到了最后才明白放弃了一种最优的选择,不择手段的努力也不如端端正正的做选择。
李斯,渴望成功,却“成就”了他的“疾贤妒能”,他原本应该是一代名相,应该替始皇分忧,可对成功的渴望蒙蔽了双眼,他不择手段,打击韩非,制造了焚书坑儒的惨剧。
历史的潮流被压制,文化的发展被压制,秦灭了,李斯也灭了,人们记下了始皇,也记住了李斯。
而屈原,创造了中国文学的新体裁,以一种全新的方法来权释中国的文化。
余秋雨先生优这样的一句话:“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那个年代。
”屈原也不例外,他正道直行,竭忠尽职,被上官大夫一次次的污蔑,而楚怀王,在一次次的谄媚讨好的蒙蔽中,竟然也亲小人,远贤臣。
屈原得到的释一次次的放逐,楚国灭了,屈原也死了。
可他活在了人们的心中,精神不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同时一朝名臣,可李斯却是遗臭万年的”疾贤妒能“的代名词,他们都渴望被世人承认,在他们所处的那个年代,李斯看起来是正义的,而屈原,在御用文人的粉饰下,他败了,败给了他们所处的哪个年代。
时至今日,历史证明了一切:屈原流芳千古,李斯遗臭万年。
究其根源,他们的选择不同,却成就了屈原,造就了李斯。
成功需要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也行,可最重要的却时怎么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促成成功的必要。
这就是我最好的选择的选择作文

这就是我最好的选择的选择作文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无数岔路口的旅行,每一个选择都可能引领我们走向截然不同的方向。
而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有一个选择,它或许并不惊天动地,却让我至今都坚信,那是我做过的最好的选择。
那是在我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场志愿者活动,去帮助附近社区的孤寡老人。
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太积极,想着周末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追追剧。
但看着同学们都纷纷报名,我心里又有点动摇,最后还是在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周末那天,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我带着一丝不情愿,跟着大部队来到了社区。
负责分配任务的阿姨把我和另外两个同学安排到了李奶奶家。
刚走进李奶奶的小院,我就看到了一个略显破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的小房子。
院子里种着几盆不知名的小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我们敲了敲门,听到一声温和的“进来吧”。
推开门,屋里的布置十分简单,却有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温暖。
李奶奶正坐在椅子上,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着针线,在缝补一件衣服。
看到我们进来,她放下手中的活计,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
“孩子们来啦,快坐快坐。
”李奶奶的声音带着些许沙哑,却充满了亲和力。
我们有些局促地坐下,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帮忙。
李奶奶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笑着说:“别紧张,先陪奶奶聊聊天。
”于是,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和李奶奶聊了起来。
从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到现在的生活,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聊着聊着,李奶奶突然叹了口气:“人老了,这身体也不行了,想打扫打扫屋子都力不从心咯。
”听到这话,我们三个相视一眼,立刻行动起来。
一个同学拿起扫帚开始扫地,另一个同学去整理厨房,而我则负责擦窗户。
那窗户看起来不大,擦起来可真不容易。
上面的灰尘像是积攒了好几年,我先用湿布擦了一遍,又用干布擦,来来回回好几趟,才终于让窗户变得干净明亮。
在擦窗户的过程中,我不小心碰倒了窗台上的一个小相框,捡起来一看,是李奶奶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中的她笑得那么灿烂,充满了活力。
等把屋子打扫得差不多了,李奶奶非要给我们切水果吃。
未来的选择作文4篇

未来的选择作文4篇未来的选择作文1下课时,我正专心致志地写着作业,突然,一位同学走过,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回到从前’和‘来到未来’,只能二选一,你会选择哪一个?”我停下了笔,有点惊讶,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问这种使人深思的问题。
“回到从前!肯定选回到从前。
”接着我果断地回答了。
“为什么呢?”那位同学追问道。
“因为从前我们很小,没有烦恼,时光很美,只有一颗童趣、纯真的心,并且以前我的记忆都是美好的额,过去的时光再也不复返,如果真的有那么一次机会回到从前,那我一定会十分珍惜。
”这位同学歪头思考了一会,似乎也不想反驳我说的,“但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来到未来,因为过去的终将过去,即使重新来过,经历和结果都会是一样的,还不如去探究还没有发生的事,至少,未来我们的路还是崭新的,还是可以从现在这一秒起开始努力奋斗的。
”我听着同学的话语,仿佛也有道理:从前时光虽美好,但却已经经历过;未来虽充满新的期望,但却尚未到从前;有的人喜欢重温在美好的时光里,怀念从前;有的人却喜欢面对崭新的未来,新的生活、新的环境、期望未来。
也许,从前的夜空,深蓝一片、星光璀璨;但未来的夜空,天色朦胧、星光黯淡。
没有什么经历的人会喜欢一览无余、星光照耀的夜空;而有所经历、内心凝重的人也许会喜欢朦胧暗淡的神秘夜空。
“回到从前”和“来到未来”,我选前者。
聪明的你,会选哪一个呢?未来的选择作文2那年,你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你留下的应该是满地的苍凉和赠予我的心伤吧。
你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现在还记得,找一个能知道你的鞋子穿几码的,能知道你的内衣是什么码的,能知道你爱吃什么,能知道你讨厌什么,能知道你什么星座的,能知道你玩手机的时候用的什么手指,能知道你看什么杂志,能知道你爱逛什么购物网站,能知道你最喜欢地却得不到的东西,能知道你打字用9键还是26键,找一个懂你的喜欢你的恰好你也喜欢她的人,能关心你的冷暖,能关心你每天吃饭了没有,有没有熬夜的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吧,希望你幸福……可你走了啊,我还有什么幸福呢?可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吧,就算你喜欢的那个人他不知道你的一切,平时也不怎么会关心你,平时对你的一点敷衍,可你都会乐得不行,去炫耀,也许这是喜欢一个人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选择的选择原编者按:现年49岁的北京外交学院副院长任小萍女士说,在她事业生涯中,每一步几乎都是组织上安排的,自己并没什么自主权。
然而,读完她的自述,我想您会和我一起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在无法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至少他永远有一样可以选择,就是好好干还是得过且过。
而这样的选择,往往在根本上决定了将来的被选择。
一、母亲说:何事都必须做好我们这代人,和现在的年轻人不同,我们没有什么择业自主权。
所以每一次,不管被派到哪里,我不会想别的,就想着怎么做好,做得最好。
连干农活的时候都想着一定要跑在前面。
也许我这种个性特点和我母亲的教导有关。
母亲是个凡事要求尽善尽美的人,她不能原谅一件事没有做好。
比如刷马桶,我使劲刷了几次还是没有刷干净,对她说实在刷不干净了。
她不说话,自己拿过去,挽起袖子就刷。
不管用到些什么工具,最终的结果总是,我们做不到的,她做到了。
也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教育方法,但事实上,在她的影响下,从小我就懂得一个道理,任何事,只要你努力去做,动脑筋去做,没有做不成的。
小时候最辉煌的一件事是上高中时,四川省选了16个学生去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我是其中之一,也是仅有的两个女生之一。
二、“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1968年,还不到20岁,我去农村插队了三年。
有一天正在西瓜地里干活,北京外语学院工宣队的来招生,把我叫了过去。
于是,我成了北外英语系一名工农兵学员。
上大学后,我才知道自己是班里不光年龄最大,也是成绩最差的学生。
因为大部分同学是从附中直接上来的,已经很有基础了,年纪也要比我小好几岁。
有一天上课,老师问了一个简单问题,第一遍没听懂,第二遍听懂了。
却不知道是怎么回答,于是僵在了课堂上,教师让我坐下,我难受极了。
觉得很丢脸,不坐也不说话,顽强地忍着眼泪不流下来。
老师也很恼火,接着上课,于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下台的我就整整站了一节课。
什么也没听进去,下课后,跑到后院山坡上大哭了一场。
这时候也开始反省,哭有什么用?慢慢想明白了,中午饭不吃,就去找老师道歉,说要回答老师的问题。
第二天,一条横幅悬挂在教室里:“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当然我就是这个阶级兄弟。
这是我生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成了被帮助的对象。
三、四年真正的寒窗苦读从那以后,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成为最好的学生。
开始总以为学外语会有什么捷径,问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最后才知道,学外语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唯一的正确答案应该就是:外语是“泡”出来的。
所以我非常用功,每天晚上打电筒学到12点、1点,早晨5点起床,不管多冷,对着一棵树就大声地念、大声地背,把头一天学的东西翻来覆去地弄好几遍,直到完全掌握,才去吃早餐。
主要的五项技能,听、读、说、写、译,每一项都得下功夫。
比如说听,每天晚上7点,学校的大喇叭播送一个小时的英语新闻,大家都要穿着大衣三三两两地坐在院子里听;读呢,就是每周一份的《北京周报》,20多页一句不落地从头到尾,把所有的生词都拿本记下来;译,就是把《人民日报》上的重要文章,逐字逐句地译出来,再对照《北京周报》的英文译稿,当时可没有现在的条件。
放寒假时,宿舍里没有暖气,我和几个没有回家的同学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打开水,回来后就钻进被窝里读书。
开水就着馒头、咸菜,就是一天的饭。
读的大都是些英文小说,从早到晚,很少出去。
就这么几年下来,毕业的时候,我的确是全年级最好的学生之一了。
四、被当作英国姑娘的接线生1975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英国大使馆做接线生。
也许现在的年轻人不会喜欢做接线生,我却做得很带劲。
我把使馆所有人的名字、电话、工作范围甚至连他们的家属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
有些电话进来,有事不知道该找谁,我就会多问问,尽量帮他准确地找到人。
慢慢的,使馆人员暂时有事外出,并不是告诉他们的翻译,而是给我打电话。
告诉我会有谁来电话,请转告什么什么,我成了全面负责的预言台;有很多公事、私事也委托我通知、传达。
这样我也越做越来劲;不怕烦、不怕累,就怕没事干,责任越重越高兴。
有一天大使竟然到电话间,靠在门口,笑咪咪看着我说:最近和我联络的人,都恭喜我终于有了一位英国姑娘做接线生,当他们知道我的接线生还是一位中国姑娘时,都惊讶万分。
据说,大使亲自跑到电话间来表扬接线生,是破天荒的事。
五、“你的翻译比我好上十倍!”三个月后,大概我的名声不错,加上我会打字(当时学校并不都打字,我是在等待工作分配的两个星期里,不愿闲着,天天自己跑到外交人员服务局翻译室学会了打字)。
服务局把我调到英国《每日电讯》记者处。
首席记者就是赫赫有名的战地记者克莱尔·霍林活斯(Clare Haillingworty)女士。
老太太获得过战地记者勋章,授过勋爵,是个玩命工作、不徇私情的人。
由于她对上一任翻译极不满意,两次跑到服务局要求换翻译,局长没办法,只好答应,于是把我调了过来。
按理说,我当时还没有资格做这样的翻译,所以当老太太知道要给她的新翻译是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学生时,更是生气,坚决不要。
局长说,试两个星期如何,不行再换,老太太才勉强同意。
第一天去上班,我梳着两条小辫,模样很稚嫩。
走进老太太的办公室时,她正在伏案办公,胸前挂着三副眼镜,正眼都没看我,只是手指一指:你的办公室在那儿,就把我支到斜对面的一个屋,让我翻译当天的报纸。
屋里有六份报纸,一台打印机。
我不懂原来的工作程序应该是怎样,也没人教我,只好自己琢磨。
我把我认为她会感兴趣的文章标题摘出来,下面还加一点简短提要。
边译边打,很快就完成了交给她。
一会儿,老太太拿着我译的稿走进我房间,这回戴上眼镜,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我。
然后指着报上一篇有关氢弹试验的文章说,把这篇直接口译给我听。
我拿起报纸当即口译给她。
译完了,她满意地笑了。
在《每日电讯》工作的一年多里,我真是废寝忘食地工作。
常常从午8点到下午两三点钟连厕所都不上,午饭也是她叫司机带回来一个面包。
而且,总是抓紧机会跟老太太学习,而她也非常喜欢上进心强的年轻人,对我要求很严格。
但在别人面前,她总会说:“你的翻译比我的好上十倍!”由于常常跟老太太外出,和其他几十家报社记者处的翻译熟了,我就想到组织一个翻译“托拉斯”。
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大同小异,实际上是重复的劳动。
如果把工作做一下分工,每人负责一部分,工作效率会提高很多,内容也会丰富很多。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于是我们就开始每人每天把自己负责的那部分译好,然后传真到其他记者处。
这样一来,很多外报记者非常高兴,说这么多年了,一直只能看个大概,现在可以读到更多更详尽的报道了。
一年多后,老太太要回国,还特意跑到服务局说希望我还能继续留在《每日电讯》。
但因为她的继任者是个30岁的男士,按当时的外交规定不能给他派年轻未婚的女翻译,所以老太太走后半个月,我做完工作交接,被调到了美国驻华联络处(美国驻华大使馆前身)。
六、急中生智,获外交部嘉奖按我当时的资历,调我到美联处做新闻翻译官也是史无前例的。
当时中美还未建交,但美国驻华联络处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我们翻译的责任很重,要让美方满意,又要让中方满意。
我去了以后,和双方都很融洽,没有产生过矛盾。
有一天,一包外交部的文件送过来,接件的美国人看不懂,就来问我是什么。
我一看信封上中文写着“美国联络处”,很象是外交部给中国驻美国联络处的东西,而不是给这里的,格式也和平常送到这里的文件不同。
打开一看,我吓了一跳,里面是外交部的一份绝密文件,显然是被误送到这儿来了。
这下我真是紧张万分,想尽办法支走了那个美国人,转头就给外交部打电话。
不到20分钟,外交部的人就赶到,又费了些周折总算把文件取走了。
因为积极捍卫了国家利益,我获得了外交部的嘉奖。
而美国人对我的工作也很欣赏,当时的美国大使想在中国结婚,而我给他们举办一个中国婚礼。
那会儿是1978年,我自已都还没有结婚,毫无经验。
经外交部同意后,我四处联系,费尽心思,最后终在朝阳区委真的给他们举办了一个中国式的婚礼:拿着大红证书,吃着瓜子、糖果……。
1997年我到美国访问时,当年的大使和他夫人特意为我举办了一个大型晚会,并在晚会上告诉全体嘉宾:“当年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的婚姻!”七、成功者的共性:眼前的事先做好我上课时经常会和学生讨论择业观、人生观。
我研究过很多人的职业生涯。
这些人现在大都身居要职。
那他们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回过头去看,就看出些名堂来。
我发现很多人,他们从事的工作在专业上都有过几次移动,但还是同属于一个大的范围。
完全没移动的不多,移动频繁的也不多。
他们大多后来又继续学习了诸如管理等第二个专业,和现在的工作更密切相关,所读的学校也比前一个好很多。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管走到哪里,他们绝不会三心二意,或者得过且过,总是非常尽心,非常努力,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
如果你总认为今天的工作不是你想做的,等有了更合适的工作再说,那别人怎么来发现你的才能呢?而现在的学生太急功近利,过于算计。
其实他们对将来的认识是很有限的,看不到那么远,却以为能为自己的一辈子作规划。
所以常常判断失误,挑选太精反而放弃了真正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在他们看不清楚的时候去帮一把,毕竟我是过来了。
八、我不是个拼命要为自己争前程的斗士1987年,教育部组织涉外机关干部考试,我名列前茅,去英国留学四年,学了两个专业(国际关系和语言学),拿到了硕士学位,有了一份年薪很高的工作。
1982年,我在攻读博士,但外交部希望我回来,参加外交学院的复校工作,我没怎么考虑,就回来了,做过系主任,院长助理,现在当副院长也有几年了。
1987年、1988年,我到美国做了一年访问学者。
1997年,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首次邀请中国一批杰出人士去美国访问,我是成员之一,现在是该基金会提名委员会的委员。
我有过很多也许更好的发展机会,比如进部里,进联合国或其他部委,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放弃了,我想我不是一个拼命要为自己争前程的斗士,一直把个人利益放得比较低。
现在回想起来,遗憾有一点点,但心态还是很平和。
学生们总说:“任老师,您是我们最敬重的老师。
你不仅教我们英语,还教我们怎么做人。
”听到这样的话,很有成就感。
在业务上,我的英文水平和教学水平无愧于我所得到的诸多头衔,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译协理事、北京译协副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副主席……在行政,现在是副院长……毕竟中国只有一个外交学院,作为一个女人,能做到这样也算行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