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左下插图是电力机车,是用电作动力的火车头。

第一部分: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教科书提出的问题,一个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车动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知道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有关的,在以下的实验中会按正确方向缠绕橡皮筋。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希望学生能观察到橡皮筋缠绕1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大。橡皮筋缠绕1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这是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创造的火花,把探究引向深入。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支点),想办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皮筋),如果弹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这是拓展性内容,教学中可灵活处理。

第三部分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课文资料的要点是,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性质是要恢复原来形状的一种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课只要求学生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就可以了。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执教教师:跳石小学田伟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 的力。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 进行整理、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组装好的小车一辆、橡皮筋数根、弹簧2根、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数根、小车1辆、有刻度的“跑道”、弹簧2根、实验记录单1张。 四、教学过程 (一)、课的引入 1、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玩过玩具车吗?它一定 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 运动起来的? (2)(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 作动力的? 2、质疑引题

(1)(出示小车实物)同学们桌上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玩具车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 第一部分:用准备的材料组装小车 把橡皮筋和小车组装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1、同学们,你们想亲手组装一辆橡皮筋作动力小车吗? 2、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车的构造吧(出示课件按图介绍小车结构)!请同学们拿起实验桌上的小车,先区分一下车头和车尾。再组装橡皮筋动力的小车。 3、组装步骤: (1)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头的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尾的车轴上。

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2.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借助一些物体的重力可以使小车运

动起来,即重力可以驱动小车。 出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车是用什么力量使它们运动起来的吗? 2、相信你们都玩过许多玩具小车,那你们的玩具小车是靠什么为动力运动起来的呢? 出示小车:我们能不能想办法给这部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运动起来呢?你们能想出一些办法吗?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二、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出示小车:这是一辆玩具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绕在车轴上,然后轻轻放开,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师演示) 2、我们把橡皮筋固定在车架这端作为车头——就是前,这边就是后。接下来老师想考考大家:怎样使小车往前开,又怎样使小车往后开呢?(即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应是怎样的?要使小车向后运动,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又应是怎样的呢? 3、指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你们想办法使小车往前行驶,再往后行驶。因为事先我们不知道小车行驶的方向,所以,我们应把小车放在桌面的中间,以免小车冲出桌面摔坏。 4、刚才他们俩都很棒,小车都能运动起来了。那么老师刚刚提出的难题能解决吗? 5、你们俩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6、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反) 7、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那谁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你有什么办法?说明了什么? 三、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1、唉,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同学们可以推测一下。 (板书:距离圈数) 2、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橡皮筋的圈数有关吗? (板书:距离圈数?) 你们准备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推测呢?小组先讨论一下。

2.用橡皮筋作动力 (1)

2.用橡皮筋作动力1 一、知识展示台 1.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 2.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射箭)就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3.科学家们发现所有的物体都有弹性,只不过有些物体弹性(大)如:橡皮筋、弹簧等。有些物体弹性(小)如:石头、玻璃等。4.生活中的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方式前进的,即动力使车轮转动,轮子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车身前进。5.在实验的过程中,给车轮轴上缠几层胶布或胶带可以起到(防止橡皮在轴上打滑)的作用。 二、对错审判厅 1.在橡皮筋小车活动中,我们发现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路程就越长。(对) 2.古代的弓箭利用了弦的弹力。(对) 3.弹力的大小和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因圈数的不同而不同。(对)4.我们把高处的物体移到低处,是因为重力的作用。(错)5.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有关。(对)6.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无关。(错)7.如果在实验中途,发现多缠绕几圈橡皮筋后,小车打滑了,可以

车身上加一些重物。(错) 8.在做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的不同条件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其他条件则要保持一致。(对)9.没有拉开的弹簧也有弹力。(错) 10.卷曲的纸张也会产生弹力。(对) 11.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错) 三、选择大乐园 1.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挂钩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A )。 A.越大B.不变C.越小 2.用同一根橡皮筋作动力,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橡皮筋小车行驶的距离越(A )。 A.长B.不变C.短 3.下列物体具有弹力的是(B )。 A.弹簧B.拉开的弓C.橡皮筋 4.用力压海绵,发现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海绵的形状( A )。 A.还原B.继续被压缩C.不变 5.小车的重量一定,拉力减小,小车的行驶速度会( A )。A.减慢B.不变C.加快 6.在本节课的实验中,小车的动力是由(C )提供的。

五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和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教科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车,你们看银屏上的这些车,你们知道这些车他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 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辆车,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 3、教师:是啊,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初步探究: 1、教师手举小车:我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一端就是小车的头─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卷筋片上,再转动后面的车轮,小车就能运动起来。 2、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使小车朝前开,再想出办法让小车往后退。请各小组尝试。同时仔细观察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行、往后退的? 4、橡皮筋往后绕,小车朝前开,谁能使小车往前开得更远一些呢?

三、深入研究: 1、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距离圈数) 2、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板书:?)怎样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少多,教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 3、教师:假如让你选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 4、教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是转了一圈?(教师演示) 5、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6、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实验要求: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②、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7、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橡皮筋缠绕的 圈数实验 次数 小车行驶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距离 (单位:厘米) 我们的 发现1 2 3 1 2 3 1 2 3 8、教师: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中等和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 用橡皮筋作动力》说课稿

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说课稿 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用橡皮筋作动力》。 一、说教材 生活中的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方式前进的,即动力使车轮转动,轮子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车身前进。本课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轮驱动。认识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就了解了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研究自行车的设计特点打下了基础。用橡皮筋作动力也为学生认识弹力提供了条件。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这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这时,学生已经观察到“轮驱动”,但教科书始终都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这丝毫不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研究,只会使活动更集中在安装和研究上。 第二,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这是换一种形式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会强化有关科学概念的建立。 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安排为第三个活动是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再认识弹力概念。这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突出了重点活动。

二、说学情 学生对橡皮筋很熟悉,对弹力物体也有生活经验,对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有简单的朴素的感性认识。然而,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因素,所以,如何处理是重点。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难点: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五、作业 选择 1、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C )。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2、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C )。 A、石块 B、橡皮筋 C、拉开的弓 3、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C )提供的。 A、车轮 B、车身重力 C、橡皮筋 4、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2课时用橡皮筋作动力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汽车上的减震应用到的力是()。 A.弹力B.拉力C.推力 2 . 当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车头方向相同,即往前绕时,小车()。 A.后退B.前进C.行驶方向与缠绕方向无关 3 . 下列()没有应用到弹力原理。 A.弹弓 B.拉力器 C.弓箭 D.打吊瓶 二、填空题 4 .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____)的单位,简称“牛”。,用符号(____)来表示。 5 .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在橡皮筋不断的情况下,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______________,行驶距离越______________。 6 . 蹦床运动员在比赛时,往往借助于蹦床形变而产生的________使运动员跳得更高,便于舒展身体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判断题 7 . 球、轮胎、泳衣、弹簧等物体都具有弹性,当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使其发生形变时,它们才有了弹力。(______) 8 .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要让指针指在“0”刻度上。(______)

9 . 我们用力压弯直尺,直尺形状发生变化,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________) 10 . 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0”位就不能进行测量。(______) 11 . 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无关。(______) 四、综合题 如图所示为一无刻度的弹簧,最大可以挂10N的重物,小明想用该弹簧测一个物体的重量,他先把弹簧上端固定,静止时指针P指A点,在弹簧下端挂上重5N的物体,静止时指针指在B点。 12 . 我发现这个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相似,都利用了弹簧________的原理。 13 . 如果要在这个装置边上标一个“0”刻度,应该标在________点合适。 14 . 用这个装置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时,还需要考虑它的________。 15 . 在这个装置上挂上待测物体,静止时指针指在C点,测得AB长10厘米,AC长6厘米,则待测物体重________N。 16 . 如果我在这个装置挂上一个重500克力的物体,指针将会指向()。 A.B点位置 B.B点略偏上位置 C.B点略偏下位置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作动力》 执教教师: 跳石小学田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2)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 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 的力。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组装好的小车一辆、橡皮筋数根、弹簧 2 根、多媒体课件。

学生:橡皮筋数根、小车 1 辆、有刻度的“跑道”、弹簧 2 根、 实验记录 单 1 张。 四、教学过程 一)、课的引入 1、谈话激趣 谈话:同学们,在你玩过玩具车吗?它一定 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 2、质疑引题 ( 1)(出示小车实物 )同学们桌上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 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 一下如何用橡 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出示课件)板书课 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玩具车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 激起学生的兴 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 第一部分:用准备的材料组装小车 把橡皮筋和小车组装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1、同学们,你们想亲手组装一辆橡皮筋作动力小车吗? 2、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车的构造吧(出示课件按图介绍小车结构)!请 同学们拿起实验桌上的小车,先区分一下车头和车尾。再组装橡皮筋动力的小车。 3、组装步骤: ( 1)把橡皮筋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头的车架上,另一端固 定在车尾 的车轴上。 ( 1)(出示课件) 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 动起来的? ( 2)(出示课件) 作动力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解释。 【教学准备】每组准备小车一辆、皮尺一根、记录表一张、橡皮筋一根等。 教师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不仅仅是朱老师,还有一位小伙伴----橡皮筋,玩过吗?你是怎么玩的? 图片出示弹弓,知道怎么玩吗? 出示小车,提问:你们能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边说边演示:出示小车,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端作为车头——就是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车轴上,注意:绕的时候先把橡皮筋卡在后面小轮子上,再转动车轴,然后“自然”把手松开,不要推,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 2、我们生活中的车能前进也能倒车,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做一回驾驶员:使小车往前开,再使小车往后开。 3、学生活动。 4、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使小车前进的方法?橡皮筋怎样缠绕? (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前进;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后退。) 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反) 5、使小车运动的力来自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橡皮筋,像现在这样情况下能使小车运动吗? 6、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那怎么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的更远呢?你有什么办法? 三、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 1、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板书:距离圈数?) 2、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橡皮筋的圈数有关吗?

2019年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用橡皮筋作动力练习题三十三

2019年精选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用橡皮筋作动力练习题三十三 第1题【单选题】 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 B、减少皮筋绕的圈数 C、减少皮筋的根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橡皮筋驱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提供的。 A、车轮 B、车身重力 C、橡皮筋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绕的圈数有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解答题】 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______提供的。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无论怎样缠绕橡皮筋,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面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如图展示的是一项蹦极运动,这项运动涉及的力是( )。 A、重力 B、弹力 C、弹力和重力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拉力器是利用了弹簧的( )制成的。 A、拉力 B、弹力 C、压力 【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我们可以利用拉力器的弹力来健身。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方式前进的,即动力使车轮转动,轮子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车身前进。本课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轮驱动。认识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就了解了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研究自行车的设计特点打下了基础。用橡皮筋作动力也为学生认识弹力提供了条件。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这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这时,学生已经观察到“轮驱动”,但教科书始终都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这丝毫不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研究,只会使活动更集中在安装和研究上。 第二,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这是换一种形式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会强化有关科学概念的建立。 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安排为第三个活动是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再认识弹力概念。这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突出了重点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对橡皮筋很熟悉,对弹力物体也有生活经验,对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有简单的朴素的感性认识。然而,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因素,所以,如何处理是重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 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难点: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评价任务 1.会制作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做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3.认识弹力的定义及作用。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或绳子。 教师自己准备: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品、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 1.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玩具车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2)(出示课件)玩具车的运动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车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2.质疑引题。 (1)(出示小车实物)老师手中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车辆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十三篇

2019年精选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习题精选含 答案解析第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时皮筋绕在( )轴上。 A、前轮 B、后轮 C、前、后轮都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在做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的不同条件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其他条件则要保持一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解答题】 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动力是由______提供的。 【答案】: 【解析】:

第7题【解答题】 拉力器是利用了弹簧的( )制成的。 A、拉力 B、弹力 C、压力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下面的物体中,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玻璃 C、拉开的弓 【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下面的物体中,不具有弹力的是( )。 A、弹簧 B、压缩的弹簧 C、拉长的弹簧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面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你可以在家中为你的家人表演如下的趣味实验。取一个易拉罐,在内部装上弹力较强的橡皮筋,中央固定一重物(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先将易拉罐转几周,然后轻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松手,易拉罐就能自行向前滚动。 你能向你的家人解释一下实验原理吗?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浦贝乡中心小学徐艳仙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力”第二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本课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构建的科学探究活动历程,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用橡皮筋做动力》是在学生掌握了用重力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后,再探究用弹力(橡皮筋)作为动力使小车运动的内容。本课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二是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三是引导学生认识弹力的概念和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二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并利用实验,观察探究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以及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与实验内容间的联系,体验科技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教学难点: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铁架台、组装好的小车一辆、钩码数个、橡皮筋数根、 多媒体课件拉力器 学生:橡皮筋数根、小车两辆、有刻度的“跑道”、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铺垫设疑 1、谈话激趣 (1)(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在你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玩具车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想一想,你所玩过的玩具车是靠什么运动起来的? (2)(出示课件)玩具车的运动原理同样适用于其他车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车又是用什么作动力的? 2、质疑引题 (1)(出示小车实物)老师手中有一辆自制的简易小车,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使这辆“小车”运动起来呢? (2)有许多种方法都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何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车辆有着特殊的好感,以此开课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前概念知识和生活经验。体现课本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二、探究发现 活动一:把橡皮筋和小车组装好,使小车运动起来。 1、同学们,你们想亲手组装一辆橡皮筋动力小车吗?那就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车的构造吧!(出示课件)请拿起实验盘中的小车,区分一下车头和车尾。那应该如何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72页,找一找组装方法。 2、你们的小车动起来了吗?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边试边想下面的问题: (1)橡皮筋小车的动力来自哪儿? (2)如何使小车向前运动?如何使小车向后运动? 3、交流汇报,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总结出结论并板书: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相反 【设计意图: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是整堂课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介绍小车的组成,特别介绍车架上的小孔和车轴上的车轴套,可以有效降低难度,节约时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组装小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猜测、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及概括能力。】 活动二: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与什么有关?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习题精选第七篇

2019-2020年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习题精选 第七篇 第1题【单选题】 橡皮筋驱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提供的。 A、车轮 B、车身重力 C、橡皮筋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橡皮筋 C、弹珠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绕的圈数有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答案】:

【解析】: 第7题【解答题】 弹簧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改变,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 )。 A、消失 B、变大 C、变小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橡皮筋绕一圈,小车就会运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在制作橡皮筋小车的时候,不能将橡皮筋绕得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橡皮筋被拉长时能产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如图展示的是一项蹦极运动,这项运动涉及的力是( )。 A、重力 B、弹力 C、弹力和重力 【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用橡皮筋作动力课后练习三十三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用橡皮筋作动力课后练习三十 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卷曲的纸张也会产生弹力 B、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弹力 C、橡皮筋之所以会伸长,是因为受到了弹力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橡皮筋 C、弹珠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在绕橡皮筋的时候,不能绕得过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解答题】 下面的物体中,不具有弹力的是( )。 A、弹簧 B、压缩的弹簧 C、拉长的弹簧 【答案】: 【解析】: 第6题【解答题】 你可以在家中为你的家人表演如下的趣味实验。取一个易拉罐,在内部装上弹力较强的橡皮筋,中央固定一重物(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先将易拉罐转几周,然后轻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松手,易拉罐就能自行向前滚动。 你能向你的家人解释一下实验原理吗?

【答案】: 【解析】: 第7题【解答题】 拉力器是利用了弹簧的( )制成的。 A、拉力 B、弹力 C、压力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有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什么是弹力?物体的弹性有限度吗?为什么?【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弹力产生时,橡皮筋的( )改变了。 A、材质 B、形状 C、质量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小车行驶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简案

实验目的: 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橡皮筋缠绕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实验重点: 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实验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实验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 实验(一)用橡皮筋让小车跑起来 1、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演示并介绍做法(如学生没有做出来,由教师演示)。 3、实验并让学生演示小车的行驶(组装好了吗?小车能动了吗?老师再找两位同学到讲桌上来演示一下)。 4、观察发现问题(有前有后)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们想一想,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什么有关系呢? 实验(二)讨论小车行驶的方向 1、根据学生回答,并出示不同方向的小车的橡皮筋缠绕方向,从而得出

结论。 2、讨论如何让小车向前、向后行驶,实验并让学生演示。 实验(三)讨论小车行驶的距离与缠绕圈数的关系 1在学生演示过程中发现问题。(有近有远) 2学生讨论:小车行驶的距离有近有远的原因 3、学生讨论实验方案。 4、出示实验要求及思考问题。 5、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6、汇报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四)探讨缠绕的圈数与产生的力大小的关系 结合课本上的实验来研究缠绕的圈数与产生的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五、六)观察橡皮筋、弹簧产生力的原因 三、自学探究 1、学生自学什么叫弹力。 2、联系小车的行进进一步探讨小车运动与静止的原因。 四、完成实验报告 同学们真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可以完成你们的实验报告了吗?我们看哪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完成的又快又好。谁来汇报一下呢? 五、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弹力的呢?并找出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再次强调弹力的概念,并联系到小车运动的原因中去,巩固知识点。 六、课外拓展 1、当用不同根数的橡皮筋来驱动小车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四十三篇

2019年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 析】第四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状的力叫( )。? A、重力 B、压力 C、弹力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卷曲的纸张也会产生弹力 B、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弹力 C、橡皮筋之所以会伸长,是因为受到了弹力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橡皮筋 C、弹珠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物体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答案】: 【解析】: 第5题【解答题】 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答案】: 【解析】: 第6题【解答题】 弹簧受到外力后形状会发生改变,当它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会( )。 A、消失 B、变大 C、变小 【答案】:

【解析】: 第7题【解答题】 橡皮筋被拉长时能产生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你可以在家中为你的家人表演如下的趣味实验。取一个易拉罐,在内部装上弹力较强的橡皮筋,中央固定一重物(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先将易拉罐转几周,然后轻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松手,易拉罐就能自行向前滚动。 你能向你的家人解释一下实验原理吗?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无论怎样缠绕橡皮筋,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橡皮筋绕一圈,小车就会运动。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精选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课后练习三十一

精选2019-2020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课后练习三十 一 第1题【单选题】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在绕橡皮筋的时候,不能绕得过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小车运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与绕橡皮筋的方向无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橡皮筋可以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弹力越大。(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在做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的不同条件是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其他条件则要保持一致。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______,小车行驶得越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解答题】 弹力产生时,橡皮筋的( )改变了。 A、材质 B、形状 C、质量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拉力器是利用了弹簧的( )制成的。 A、拉力 B、弹力 C、压力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在生活中,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我们可以利用拉力器的弹力来健身。【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下面的物体中,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玻璃 C、拉开的弓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你可以在家中为你的家人表演如下的趣味实验。取一个易拉罐,在内部装上弹力较强的橡皮筋,中央固定一重物(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先将易拉罐转几周,然后轻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松手,易拉罐就能自行向前滚动。 你能向你的家人解释一下实验原理吗? 【答案】: 【解析】:

最新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四十篇

最新精选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科版习题精选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卷曲的纸张也会产生弹力 B、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会产生弹力 C、橡皮筋之所以会伸长,是因为受到了弹力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时皮筋绕在( )轴上。 A、前轮 B、后轮 C、前、后轮都行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的物体具有弹力的是( )。 A、石块 B、橡皮筋 C、弹珠 【答案】:

第4题【单选题】 橡皮筋驱力小车的动力是由( )提供的。 A、车轮 B、车身重力 C、橡皮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增加皮筋绕的圈数 B、减少皮筋绕的圈数 C、减少皮筋的根数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被压弯的木头也有弹力。(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第7题【判断题】 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绕的圈数有关(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解答题】 小朋友们玩的蹦蹦床是利用蹦蹦床受压会产生( )的原理制成的。 A、压力 B、重力 C、弹力 【答案】: 【解析】: 第9题【解答题】 什么是弹力?物体的弹性有限度吗?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0题【解答题】 弹力产生时,橡皮筋的( )改变了。 A、材质 B、形状 C、质量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你可以在家中为你的家人表演如下的趣味实验。取一个易拉罐,在内部装上弹力较强的橡皮筋,中央固定一重物(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先将易拉罐转几周,然后轻轻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一松手,易拉罐就能自行向前滚动。 你能向你的家人解释一下实验原理吗? 【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