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图片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历代书法名家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历代书法名家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历代书法名家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世称“书圣”。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著作有《兰亭序》等。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2] 。

因此,《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

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王献之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虞世南虞世南,字伯施,余姚人。

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

褚遂良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柳公权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

汉文化手抄报内容

汉文化手抄报内容

汉文化手抄报内容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独特的特征。

以下是汉文化手抄报相关参考内容:篇一:汉字与书法汉字是汉文化的瑰宝,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途废弃的文字。

汉字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学者和艺术家。

书法作为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笔画、构架和字体的变化来展现汉字的美感。

汉字和书法体现了中国人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篇二: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理念和学说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篇三: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反映了中国人的美德和文化。

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贴红门神、舞龙舞狮、赏花灯等,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庆之情。

篇四:传统戏曲和音乐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戏剧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特色。

京剧、豫剧、粤剧等各具特色,通过唱、念、做、打的形式来展现剧情和情感。

同时,中国古代音乐也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古筝、笛子等乐器传承千年,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篇五:传统艺术与手工艺中国传统艺术和手工艺包括了中国画、剪纸、刺绣等,这些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

其中,中国画以水墨为媒介,通过勾勒和渲染来表现意境;剪纸则以纸为材料,通过剪刻的方式表达形象;刺绣则通过绣线和针法来创造绚丽多彩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技艺水平。

篇六:传统医药与中医中医是世界上独特的医学体系,起源于汉文化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中医注重阴阳五行以及气血平衡的理论,通过针灸、草药、推拿等疗法来治疗疾病。

中国传统医药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对世界医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内容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内容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内容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1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2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3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4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5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

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

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2.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3.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4.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5.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6.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7.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8.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9.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柳体楷诀百韵歌基本笔画运笔方法点基本笔画运笔方法柳体笔画多呈匀衡瘦硬之态,起收、转折多采用魏碑楷书斩钉截铁的方笔写法,刻意追求点画的方正有力,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道劲,显得英气逼人。

柳字舍弃了颜体笔画横细竖粗的态势,也不同于颜体笔画的浑厚宽博。

如“朱、君”。

人们一般把汉字笔画按大类归纳为八种——点、横、竖、撇、捺、折、钩、提,称为“八种基本笔画”,并由此演化出诸多不同的笔画来。

笔画功用横竖立骨架,撇捺展神韵。

折出阳刚气,钩提现精神。

点活如眼睛,顾盼灵气存。

(一)点点是书写笔画的开端,许多笔画起、收笔的顿笔就是一个点,如横、竖都是两点加一画,撇是一点加一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点画虽小,却也要起、行、收分明,把握好提按、藏露、快慢、方向等变化,要写得厚重、灵动,各具神态,不能含混不清,状如牛头。

要避免凹腹、缺角、臃肿、枯干、粗糙等病笔。

书法家的故事手抄报大全

书法家的故事手抄报大全

书法家的故事手抄报大全手抄报一:书法家的故事书法家的故事(1):掘墓偷艺钟繇是东汉末年人,他对于书法学习十分的执着热衷,几乎已经到达痴狂的地步。

据说他以前在抱犊山读书,为了练习好书法,将山中的石头、树木都写成了黑色。

有一次,他和曹操、韦诞等人谈论书法用笔,因为兴致浓厚,以致于睡前还不断的心摹手画,竟然将被子给划破了几个洞。

韦诞也是当时一位书法家,据说他手头东汉大书法家蔡邕的“笔论”,因此他的书法水平十分高,当时人都推崇他的书法,认为是当朝第一书法家。

钟繇想向韦诞借阅这本“笔论”,但韦诞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绝,钟繇气得捶胸呕血,幸亏曹操用五灵丹救了他一命。

等到韦诞过世后,钟繇便派人从坟墓中挖出那本书,反覆研究,最后了解用笔的奥妙。

书法家的故事(2):潜心苦学墨当饭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

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

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

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

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

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必须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到达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必须会淹没我的名声的。

”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达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先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书法小报 王羲之练字介绍 兰亭序集 电子小报手抄报 成品小报 word文件A4一页

书法小报 王羲之练字介绍 兰亭序集 电子小报手抄报 成品小报 word文件A4一页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

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

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王羲之练字中文名: 王羲之 别名: 王右军、王会稽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 信仰: 道教 主要成就: 书法,天下第一行书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所处时代: 东晋 称号: 书圣 后世子孙: 王献之等班级 姓名咏 王羲之临池似舞喜鹅游,运笔如飞盛劲柔。

聚友崇山欢唱和,流觞曲水乐吟酬。

兰亭集序千秋赞,书圣传神万古流。

唐宋诗词东晋字,中华瑰宝誉神州。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爱书法手抄报图片大全】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_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图片_(5)

【爱书法手抄报图片大全】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_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图片_(5)

爱书法手抄报图片大全:书法历代名家二米芾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

北宋书法家、画家。

祖籍安徽无为,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奸相蔡京的从兄。

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赵佶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

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书法手抄报

书法手抄报

书法手抄报书法手抄报内容1:书法历代名家李斯著名书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

《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

钟繇钟繇(yao)(151年-230年),字元常。

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

张芝张芝(公元?—192)字伯英,东汉大书法家,人称之为“草圣”。

敦煌郡渊泉县(今甘肃安西县东)人。

张芝的草书源自杜度,崔瑗,尔后,自立门户。

被庾肩吾《书品》评为“功夫第一,天然次之”.与钟繇,王羲之并列为“上之上”品。

卫夫人卫铄,别称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7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世称“书圣”。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著作有《兰亭序》等。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1] 。

因此,《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

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书法手抄报内容2:书法的五种书体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走进羲之故居探源书法文化手抄报内容

走进羲之故居探源书法文化手抄报内容

走进羲之故居探源书法文化手抄报内容5月19日,兰山区中小学“走进羲之故居,探源书法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启动仪式在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举行。

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主任薛俊堂、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云剑、临沂北园路涑河小学校长苗启出席了启动仪式并致辞。

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和北园路涑河小学的班子成员出席了启动仪式。

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云剑授牌,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武晓晨接牌。

授牌仪式后,临沂北园路涑河小学的学生们在“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石壁前,共同诵读了传统经典《兰亭序》,通过诵读,感受着当年兰亭修禊时王羲之写下《兰亭序》的盛事,感受书法文化的无穷魅力;展演儿童情景剧《咏鹅》,感知鹅的体态美与书法之间的联系,了解书法线条的意境美;在王羲之展厅,拜谒了王羲之塑像,表达了对书圣的敬仰之情,了解了书圣的生平事迹和书法造诣等;在书法体验区,老师现场进行毛笔书写展示,给学生讲解毛笔的正确执笔姿势、运笔规律及相关书法艺术,让学生了解毛笔书法书写的基本特点和艺术成就,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拿起毛笔,在洗砚池边临池习书,点画之间,领略书法艺术之美;参观五贤祠时,了解了临沂五位贤人的事迹;穿过五贤祠,便来到了碑刻拓片制作体验区,在老师进行拓片知识、制作过程的讲解和演示后,同学们拿起拓包,蘸取少量墨汁,在拓板上使劲拍打均匀,然后把拓包用力均匀地由浅入深地反复在拓纸上擦拓,同学们兴致很高,跃跃欲试,每位同学都很珍惜这次体验机会,同时同学们了解了“拓片”工艺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通过本次研学基地启动、研学活动开展,在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中,学生们“游中有学,学有所得”,激发了广大学子学习书法的热情,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丰富体验、提升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下一步,王羲之故居保护中心将通过更多特色活动发挥研学基地的最大功能,依托书法文化资源,充分发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作用,发挥“第二课堂”教育效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书法艺术,加强书法文化交流,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