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内容

合集下载

我爱书法手抄报六年级

我爱书法手抄报六年级

我爱书法手抄报六年级
书法历代名作
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快雪时晴帖;颜真卿,《祭侄文》勤礼碑;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醴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柳公权,其代表作为《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等等。

启功讲书法之慨要
1、学书法应该知道刀刻和墨迹的区别,墨迹可以看见笔墨之干湿浓淡。

刀刻掩盖了本来的效果,反映不出行笔的过程。

2、技术应在艺术之先。

写的被普罗大众所认识很重要。

3、文房四宝不须太过讲究,但须合适。

墨汁便可。

4、结字比用笔更重要。

先人之用笔,后人之揣摩对也乎?
5、选碑帖,可选自己喜欢欣赏的,去书店,博览一番,选适合自己的。

6、我们学书法是学习书法家的书写方法,他们写字的规律,内在的精神,不一定要完全一样。

7、临帖方法:第一遍先看帖,仿效它写一遍。

第二遍用薄膜描一遍,仔细调查研究它的位置关系。

第三遍看帖,仿效写。

8、练书法可以不用看书法著作,有钱买帖,看帖,练帖就可。

等要写书法心得著作之时再看著作为时不晚。

第 1 页共2 页
9、求人指正,其实可以自助,挑选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字贴在墙上,远近观摩,自己纠正,觉得不满意了,再写再贴,再更正,循环往复。

10、行书应该写的像楷书,位置聚散要有度,有法有规。

楷书应当做行书,点画顾盼生姿。

第 2 页共2 页。

【爱书法手抄报图片大全】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_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图片_(5)

【爱书法手抄报图片大全】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_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图片_(5)

爱书法手抄报图片大全:书法历代名家二米芾米芾[fú](1051-1107),自署姓名米或为芊,芾或为黻[fú]。

北宋书法家、画家。

祖籍安徽无为,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

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

书画自成一家。

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

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宋四家之一。

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奸相蔡京的从兄。

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

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赵佶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为帝。

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

并还说如“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

[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

[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内容资料]书法手抄报内容大全1、书中有画,画中亦有书。

——清代学者方玉润《星烈日记汇要·游艺》2、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面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

——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王羲之传论》3、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伏于杳冥之间;岂常情之所能言,世智之所能测。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议》4、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5、婉若银钩,漂若惊鸾。

——西晋书法家索靖6、写字如画狗,越描越丑。

7、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

——松年《颐园画论》8、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到底谁耍谁爸爸带着儿子逛动物园,走到猴子区时,爸爸对儿子说:“你想不想看猴子表演?”儿子说:“想!”爸爸于是抓起一颗爆米花,高高地抛往猴子处。

只见老猴子飞身一跃,在半空中接下了爆米花,然后轻巧地落在地面,将爆米花塞入口中。

爸爸又拿出一颗爆米花往上抛,老猴子又是一个飞跃……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费力将爆米花抛那么高呢?丢在地上让猴子自己捡来吃不是一样吗?”爸爸说:“傻孩子,如果不把爆米花往高处抛,猴子会往上跳吗?你看猴子跳得多滑稽,这就叫‘人耍猴’。

”围栏内,小猴子也在问老猴子:“妈妈,你为什么要跳那么高去接爆米花呢?等爆米花掉在地上后再捡来吃不是一样吗?”老猴子说:“傻孩子,如果我不高高跳起来接住爆米花逗逗他,他还会再丢爆米花吗?这就叫‘猴耍人’。

”。

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内容

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关于书法的手抄报内容1.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2.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3.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

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

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姿。

4.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5.草书轻如鸿毛,龙飞凤舞。

正楷苍劲有力,端端正正。

6.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7.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8.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路边的李树古时候有一个叫王戎的人,他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过人,遇事爱开动脑筋,仔细分析,先思考好了再动手做事。

有一次,小王戎和一群同村的小孩子们一起出去玩。

大家打打闹闹的,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村外。

孩子们越跑越远,一直到了郊外的路边。

一个眼尖的孩子忽然发现了什么,抬起手臂指着不远处说道:“喂,你们看哪,那边好像是一棵李子树,上面还结有果实呢”大家顺着他指的方向跑过去一看,呀,真的是一棵又高又大的李子树,而且上面结满了熟透的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了,一个个李子鲜红鲜红的,好像就要滴出汁水一样,十分诱人。

孩子们见了满树的熟李子,想起李子那又甜又酸的味道,馋极了,一个个直往肚里咽口水,巴不得马上吃到它。

关于书法手抄报内容资料

关于书法手抄报内容资料

关于书法手抄报内容资料1、文人作文,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文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鲁迅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藏克家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5、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8、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生活就像变魔术最近,单位的小李被上级单位选调走了,很多人觉得意外。

记得那一年,单位进了一批新人,小李也是。

他们分在不同的处室,开始的时候,小李与其它大学生一样,并不显山露水,可没想到,小李却总是几年一小步,让人猜不透。

生活就像变魔术现在,只要有人员晋升或被上级选调,总会传出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来。

小李也一样,有的说上级某主要领导是他亲戚,有的说他经常给某领导送重礼。

小李与我同村,情况我是最了解的,他上下八代也没有出过一个村官,送重礼更不太现实,微薄的工资,除了每月还房贷外,他还定期给读大学的妹妹寄生活费。

既然高升,宴请是少不了的。

某天,他被同事们灌得不轻,当其它人还想让他再喝时,他说,我们不妨公平的些,猜扑克牌,谁猜错了喝一大杯,猜对的喝小杯。

他的提议大家一致同意,觉得这个办法好,很是公平。

在大家的叫好声中,服务员找来一副牌,没想到,小李拿到牌的时候,总要在桌前摸一摸,摸完后再猜,每次猜都很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几个不信邪的同事,又让服务员买来新牌,牌洗了再洗,可几圈下来,情况依旧。

大家都觉得小李神,问他秘诀时,他笑着说,小时候跟魔术师傅学的,谁想学,先喝三个大的。

聚会后,我与小李一起步行回家,在路上,小李悄悄地告诉我,他之所以能猜准,是灯光的原因,他面前的餐桌反光,所以,在他摸牌的时候已经知道底牌。

1~2年级书法手抄报内容

1~2年级书法手抄报内容

1~2年级书法手抄报内容
书法手抄报是一种展示书法艺术的形式,对于1~2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选择简单而有趣的内容来制作手抄报。

以下是一些适合1~2年级书法手抄报的内容:标题:书法的魅力
1. 书法基础知识:
简介: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通过用毛笔写汉字来表现美感。

四宝:纸、墨、笔、砚是书法所必需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笔。

2. 书法字帖:
选取几个简单易写的字,如“山”、“水”、“人”等,并附上正确的书写顺序。

鼓励孩子们在手抄报上练习这些字,展示他们的书写成果。

3. 书法名家:
介绍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可以插入一些书法家的图片和他们的名言。

4. 书法与文化:
解释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与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联。

引导孩子们欣赏一些与书法相关的古诗词,如杜甫的《登高》等。

5. 学习书法的好处:
鼓励孩子们学习书法的益处,如提高写字水平、培养耐心和专注力等。

可以插入一些小故事或实例来说明这些好处。

6. 亲子互动:
提供一些简单的书法练习题,鼓励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参与书法学习。

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奖励机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动力。

这些内容旨在让1~2年级的孩子对书法产生兴趣,并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参与。

小学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手抄报内容

小学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手抄报内容

小学传统文化中国书法手抄报内容一、书法手抄报内容:什么是书法?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等。

从表面字义理解,书法指书写的法度。

生活中,书法一词另具备以下含义。

第一,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作品的统称;第二,一种艺术类别,一般指书写汉字的艺术。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由此可知唐代书法的.法度追求最高、最严谨,唐代书法成就也是书法史上最顶峰的。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古往今来,均以毛笔书写汉字为主,至于其他书写形式,如硬笔、指书等,其书写规律与毛笔字相比,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

二、书法手抄报内容:书法的起源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

”(语出《书林藻鉴》,马宗霍辑)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在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

关于书法艺术的宣传报标语

关于书法艺术的宣传报标语

关于书法艺术的宣传报标语
关于书法艺术的宣传标语,需要强调书法的文化价值、艺术美感以及传承意义。

以下是一些不同风格的宣传语,供您参考:
1.笔墨之间,传承千年。

风格: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书法是千年的文化传承。

2.一纸一墨,皆是故事。

风格:感性浪漫,赋予书法深厚的情感和故事性。

3.挥毫泼墨,领略艺术之美。

风格:简洁明了,表明书法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4.墨香中藏着历史的秘密。

风格:抽象寓意,通过“墨香”和“历史的秘密”来表达书法的深度。

5.书法,心灵的舞蹈。

风格:抽象寓意,用“心灵的舞蹈”来形容书法与心灵的密切关系。

6.历代书法大师的传世之作,今日你的笔下重现。

风格:权威专业,强调书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今日的传承价值。

7.回归自然,以墨为伴。

风格:简洁明了,呼吁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以书法为媒介。

8.书法的创新,是时代的召唤。

风格:创新启发式,强调书法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9.笔走龙蛇,墨舞乾坤。

风格:对仗工整,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宣传语更有节奏感和音韵。

10.华夏儿女,写华夏情怀。

风格:地域文化,突出书法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内容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1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2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3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4
书法知识的手抄报图片5
1.字形正倚交错,大大小小,开开合合,线条粗细变化明显,跌宕有致。

最末一行写歪了,歪得简直要倾倒,但这样的倾斜并不生硬,反倒更见自由,体现出他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调。

陈容
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2.朴实无华而兼纳乾坤。

3.老师的字,是成年累月的象征,一笔笔铿锵有力。

4.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5.老师的字,如花瓣般,香气远播,越发清芬。

6.龙蛇竞走、磨穿铁砚。

7.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皆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8.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具有了最为生气灌注的特点。

9.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
北风入关深沉冷峻。

柳体楷诀百韵歌基本笔画运笔方法点基本笔画运笔方法
柳体笔画多呈匀衡瘦硬之态,起收、转折多采用魏碑楷书斩钉截铁的方笔写法,刻意追求点画的方正有力,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道劲,显得英气逼人。

柳字舍弃了颜体笔画横细竖粗的态势,也不同
于颜体笔画的浑厚宽博。

如“朱、君”。

人们一般把汉字笔画按大类归纳为八种——点、横、竖、撇、捺、折、钩、提,称为“八种基本笔画”,并由此演化出诸多不同的笔
画来。

笔画功用
横竖立骨架,
撇捺展神韵。

折出阳刚气,
钩提现精神。

点活如眼睛,
顾盼灵气存。

(一)点
点是书写笔画的开端,许多笔画起、收笔的顿笔就是一个点,如横、竖都是两点加一画,撇是一点加一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点画虽小,却也要起、行、收分明,把握好提按、藏露、快慢、方向等变化,要写得厚重、灵动,各具神态,不能含混不清,
状如牛头。

要避免凹腹、缺角、臃肿、枯干、粗糙等病笔。

柳体点画常或方或圆、或形似撇挑、或类似横竖,变化灵活:
1.斜点:柳字长点稍显瘦劲,分方、圆两大类。

方点力强,略呈四边形,左上逆锋入笔,依次向右再转右下折出方角,收笔处有个
下按的动作,稍顿后转锋左上回收,是
柳体最具代表性的点。

圆点秀润,可顺势右下渐按行笔,稍顿后回收,尖头、凸背、平腹、圆尾。

斜点也可回锋后左下出锋带下。

如“诸”。

2.竖点:宝盖头的顶点多用弯头竖点,点饱满厚重如’坠石,下部多和横画交互重叠。

左上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转锋左下稍顿
后回锋向上回收。

如“宅”。

3.平点:形似左尖
横。

顺锋起笔,向右稍行即顿,转锋向左回收。

如“今”。

4.撇点:形似短撇,短劲锋利。

藏锋起笔,折笔右下顿笔,再左上稍回锋后向左下渐提由慢渐快撇出。

如“悦”。

5.挑点:运笔如提画,短促锋利。

左上起笔藏锋,折笔右下顿笔,蓄势后先向左上回锋再向右上略快挑出。

如“注”。

6.左点:多居字的左边(如宝盖头、四点底的左部点),形似短竖,体势左下微斜,顾盼右部。

向上藏锋起笔,折笔右下后再稍提笔向
左下运行,末端转锋右下顿笔后向上回提。

如“骨”。

点的安排及常见组合:
柳书点画的变化异常生动,无论是点的组合,还是点与其他笔画的组合,以及由横、竖、撇等笔画变化出来的点,都能依其体势,
或方或圆俯仰引带。

1.单个点:上部单个点好像字的头部,一般应落在字体(独体、
上下、上中下结构)或所在部分(左右、左中右结构)的中间,使头正
身直,以稳定字的重心;其他位置的单个点也多依据呼应、补白、平
衡字形等因素来安排。

如“序”。

2.上下点:像两点水、三点水这一类点,排列宜略取向左弧势,应首尾呼应,下点之末的挑尖和上点之尾上下对齐,以求上下引带
呼应。

如“法”。

3.八字脚:脚点如脚,支撑字形,两点或向或背,都应开张取势,且沿字中线左右照应,忌两点太近,否则如大胖子小脚,难以站稳。

如“兵”。

4.左右点:左右点要多从左右笔势的顾盼、沿中线的照应、分割空白的均匀等方面去把握。

柳体竖画左右两边的点,大多左点稍远离,右点稍靠近。

如“亦”。

5.多点组合:点多容易显得分散,就需要找一个中心来牵制各点,使各点绕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使分散的各点产生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如“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