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呼吸科常用药物及护理
呼吸科临床常用药物

呼吸科临床常用药物呼吸科临床常用药物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呼吸科临床常用药物。
一、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指通过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使其松弛扩张,增加通气能力的药物。
常见的支气管扩张剂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作用快,持续时间短,适用于急性发作期。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包括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作用慢,持续时间长,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
抗胆碱能药物包括异丙托溴铵、坦索罗辛等,适用于合并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
二、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抗炎作用的激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常见的糖皮质激素有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等,适用于急性哮喘发作的缓解和慢性哮喘的控制。
三、黏稠剂和去痰剂黏稠剂和去痰剂是用于治疗痰液过多,引起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疾病的药物。
黏稠剂包括盐酸阿昔洛韦、盐酸凯纷、溴酸西替利嗪等,通过改善痰液的物理性质,减少黏稠度和降低表面张力,使其易于咳出,以达到排痰的目的。
去痰剂包括碘甘油、盐酸吗啉溴铵、盐酸阿莫罗沙星等,通过刺激呼吸道黏膜,增加排痰运动,加快痰液的排出,以达到清热化痰的目的。
四、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抗组胺药的作用是阻断组胺H1受体,减少组胺介导的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
常见的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右美沙芬、第二代抗组胺药等,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
总之,呼吸科临床药物治疗涉及到很多种类的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治疗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呼吸科常用药物最新版本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本身抗菌活性弱,主要作用是抑制β-内酰胺酶,保 护不耐酶的抗生素,增强后者的抗菌作用。
抑酶作用: 他唑巴坦>克拉维酸 >舒巴坦 对:(可使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卡他球菌、奈瑟
球菌、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军团菌 、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以及部分拟杆菌等 产酶菌株对药物恢复敏感)。 复合制剂:派拉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头孢哌酮/舒巴坦
精品课件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类
科
G+球菌 微球菌科
链球菌科
G-球菌 奈瑟菌科
G+杆菌
属
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属 肠球菌属 奈瑟菌属 莫拉菌属 棒状杆菌属 李斯特菌属 炭疽杆菌
种
金葡菌、表葡菌 化脓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粪肠、屎肠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卡他莫拉菌 白喉棒状杆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炭疽杆菌
口服
静脉
Ⅰ代 Ⅱ代 Ⅲ代 Ⅳ代
头胞氨苄、羟氨苄、拉定 头胞呋辛、头孢克洛 头胞克肟 、头孢地尼
头孢唑啉、拉定、噻吩 头孢呋辛 头孢曲松、他定、唑肟、噻肟 头胞吡+++
+++ + ++
精品课件
抗G-杆菌 + ++ +++ ++++
头孢菌素
一代头孢菌素
二代头孢菌素
• 对G+菌(除肠球-杆菌、耐甲 氧西林金葡菌外、)有良好作 用
三代头孢:(尿路感染、严重感染,对厌氧菌、绿脓杆菌有
效)
头孢哌酮、头孢甲肟、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 他定、头孢地嗪、 四代头孢: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唑肟
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

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将对呼吸科常用药物进行总结,以便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1. 支气管扩张剂。
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物两大类。
β2受体激动剂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能够迅速扩张支气管,缓解呼吸困难。
抗胆碱药物包括短效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和长效抗胆碱药物(如噻托溴铵),能够通过抑制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
2.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药物,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黏膜水肿和分泌物,缓解呼吸道痉挛和炎症,改善呼吸功能。
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包括氢化可的松、倍氯米松等。
3. 镇咳祛痰药。
镇咳祛痰药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能够缓解咳嗽和减少痰液。
镇咳药主要包括中枢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和外周性镇咳药(如甘露醇、盐酸氨溴索)。
祛痰药主要包括黏液溶解剂(如溴己新)和黏液促排剂(如氨溴索)。
4. 抗生素。
抗生素在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
对于呼吸系统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5. 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的治疗。
对于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的急性发作,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口服或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物等。
此外,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可以应用茶碱类药物来扩张支气管,改善呼吸功能。
总之,呼吸科常用药物涉及到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镇咳祛痰药、抗生素等多个方面,临床医师在应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有所帮助。
呼吸科常用药物宣教

呼吸科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一.抗生素类
1.头孢及青霉素类:一般滴速,偶可出现皮疹、荨麻疹、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上述症状立即通知老师及主管医生。
2.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奇霉素:30-40d/min,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瘙痒、疼痛或局部血管静脉炎等以及消化系统症状。
二.平喘类
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30滴/分左右,易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头痛心动过速,使用过量或滴速过快严重者可引起心律失常、阵发性痉挛等,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滴注并通知医师。
三.止咳祛痰类
氨溴索、细辛脑:一般滴速,少数病人可产生轻度不良反应,如口干、头晕、恶心、胃不适、心悸及便秘等,罕见休克。
四.降压、营养心肌类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使用可调节输液器,一般10-20d/min,可根据血压调整滴速,因其扩张血管,可发生头痛、眩晕、虚弱、心悸和其他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如恶心、呕吐、出汗、苍白和虚脱。
五.止血类
1.氨甲环酸:一般滴速
2.缩宫素、垂体后叶素:使用可调节输液器,一般不超过20d/min,如出现大咯血情况可适当调快滴速,滴速过快可引起出汗、心悸、胸闷、腹痛、便意、高血压等症状。
3.白眉蛇毒血凝酶:加入10-20ml生理盐水中一般速度静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六.化疗药
先滴顺铂和依托泊苷,之后再滴维生素B6,换药前检查穿刺部位有无外渗,如有上述症状立即更换血管并告知老师。
另:丹参类药物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之间起反应,可生成絮状物,与泮托拉唑静滴液体可变成黄绿色,需特别注意,更换液体时应用其他液体间隔开。
临床呼吸科常用药物及护理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呼吸科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更 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智能化辅助诊断和治疗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为呼吸科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智 能化的辅助工具。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进 行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护理实践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锻炼和氧疗,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活 动,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案例二
急性发作期处理
及时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 激动剂以缓解症状,同时给予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支持治疗。对于严 重发作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使用糖 皮质激素和茶碱类药物。
正确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包括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物保存等, 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
用药依从性教育
教育患者认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 少因用药不当导致的病情反复或加重。
04
特殊人群用药及护理注意 事项
儿童用药特点及护理要点
1 2 3
儿童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 于感染。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对儿 童呼吸道刺激小的药物。
常见呼吸道疾病及症状
感冒
01
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症状。
哮喘
02
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
闷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03
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
。
护理原则与技巧
呼吸科常用药物及护理

(2)一旦发生,立即吸氧、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补液及利尿,血管活性药治疗。
氨基糖苷类
(一)主要药品 天然品 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新霉素 来自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人工半合成品: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创成)、硫酸 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
典型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
分类 代表药物
头孢替唑 头孢拉啶 头孢唑啉 头孢氨苄 头孢替安 头孢孟多 头孢克洛 头孢呋辛 头孢丙烯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 头孢克肟 头孢地嗪 头孢吡肟 头孢噻利 头孢唑肟 头孢洛林酯 头孢托罗 头孢吡普
特点与应用
①G+菌:较第二代略强,显著超过第三代; ②G-杆菌:较第二、三代弱; ③对青霉素酶稳定,但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 ④肾毒性:有。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或强利尿剂合用毒性增加;血清半 衰期短,脑脊液中浓度低; ⑤适用于轻、中度感染。 ①G+菌:较第一代略差或相仿; ②G-菌:较第一代强。对多数肠杆菌有相当活性,对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③对多种β-内酰胺酶:较稳定; ④肾毒性:较小。 ①对G+菌较第一、二代弱; ②对G-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均有较强菌作用; ③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④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脊液中; ⑤肾毒性:基本无; ⑥适用于:严重感染、病原未明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院内感染。 ①G+菌、G-菌、厌氧菌——广谱,增强了抗G+菌活性; ②抗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的作用增强; ③对β-内酰胺酶稳定; ④半衰期长; ⑤无肾脏毒性; ⑥用于对第三代耐药的G-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 ①超广谱,对大多数耐药G+、G-厌氧菌有效; ②对β-内酰胺酶尤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稳定; ③无肾毒性。
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

呼吸科常用药物总结引言呼吸科是专门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医学领域。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多种疾病,对应的治疗方案会使用到一系列常用药物。
本文将总结呼吸科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用药注意事项等内容,供医务人员参考。
1. 支气管扩张剂支气管扩张剂是呼吸科中常用的药物,用于缓解呼吸道痉挛、促进气道畅通。
•作用机制: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减轻呼吸道痉挛。
•分类:–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
–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
–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
2. 反应性气道疾病治疗药物反应性气道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变应性咳嗽等,治疗时可使用以下药物。
•局部鼻用类固醇: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
•反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替奈德。
•孵化剂:如酚麻美敏。
3. 肺部感染治疗药物肺部感染是呼吸科中常见的疾病,常用的治疗药物有:•抗生素:–β-内酰胺类: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
–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
–喷他佐尔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氟康唑。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药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持续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时可使用以下药物。
•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托布坦。
•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氢化可的松。
•粘液调节剂:如溴己新。
5. 其他常用药物除了上述药物外,呼吸科还使用到其他常用药物,包括:•咳嗽抑制剂:如可待因、左氧氟沙星。
•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复方甘草片。
•雾化治疗药物:如沙丁胺醇、奥托必利。
结论呼吸科常用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本文简要总结了呼吸科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等内容,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禁忌症、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注:此文档仅供参考,具体的用药请遵医嘱。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在使用药物前咨询专业医生。
临床呼吸科常用药物及护理

抗菌药-人工合成抗菌药
用药观察与护理: ① 服药注意:不易与抗酸剂合用,与茶碱用监 测血药浓度(莫西沙星除外)餐后服用可减 少胃肠道反应 ② 影响软骨发育,18岁以下及慎用或禁用 ③ 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用药期间避免阳 光暴晒和人工紫外线 ④ 控制液体速度:每100ml滴注时间不少于60 分钟,观察神志改变情况
呼吸系统用药-平喘药
用药观察与护理: 长期用激素后不宜骤停,应采用“下台阶” 的方法逐渐减量 每日分次剂量的激素治疗能干扰自身激素 的正常产生,引起睡眠障碍如失眠和恶梦等 ,失眠可改用时辰给药法,晚上服用安眠药 等方法来治疗。具体用法用量根据病情定 注意监测电解质、血糖、血压及骨密度等 雾化吸入应漱口
过敏反应 赫氏反应 其他 胃肠道反 应
抗菌药-抗生素
药物相互作用 1青霉素G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协同抗菌作 用,但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灭活作用,应 避免混合于同一输液瓶中静滴,以防相互作 用导致活性降低。 2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甲氨蝶呤可使青霉素 血药浓度升高,青霉素还可增强甲氨蝶呤毒 性,尽量避免合用 3阿莫西林与别嘌醇合用可增加皮疹发生率, 与华法林合用增加出血倾向
消化系统用药-抑制胃酸分泌药
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阻断药 质子泵抑制药
消化系统用药-抑制胃酸分泌药
H2受体阻断药 西咪替丁、法莫替丁、盐酸雷尼替丁 【不良反应】 腹泻、眩晕、乏力、便秘、肌肉痛 服药:法莫替丁:早、晚餐后或睡前服 雷尼替丁:清晨及睡前服用
消化系统用药-抑制胃酸分泌药
用药观察与护理: ①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宜与抗酸药合用,可 降低其吸收 ② 吸烟可增加胃酸分泌,特别是夜间,,因此 最好戒烟 ③ 静脉给药时,现配现用,要注意控制输液速 度,先慢后快,加强巡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 适,因其可抑制乙醛脱氢酶,使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能氧化为乙酸,致使乙醛在体 内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可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 等症状,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头孢菌素存在与双硫仑分子结构类似的活性基团,在使用期间或之后5~7日内饮酒、 服用含有乙醇食物以及外用乙醇均可使乙醛代谢受阻,导致乙醛在体内蓄积,引 起——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呼吸困难、晕厥、口中有大蒜气味,还可出现心动 过速、血压下降,严重者休克、惊厥、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双硫仑反应——预防和处理: (1)告知患者用药期间或之后5~7日内禁酒、禁食含有乙醇食物以及外用乙醇。禁 与含乙醇的药物合用。 (2)一旦发生,立即吸氧、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补液及利尿,血管活性药治疗。
氨基糖苷类
(一)主要药品 天然品 来自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大观霉素、新霉素 来自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 人工半合成品: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依替米星(创成)、硫酸 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
典型不良反应
1.耳毒性——包括前庭和耳蜗神经功能障碍。前庭损害表现为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和平衡 障碍;耳蜗功能受损可引起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2.肾毒性——损害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引起肾小管肿胀,甚至坏死,出现蛋白尿、管型尿或 红细胞尿,严重者可出现氮质血症、肾功能不全等。
3.神经肌肉阻滞——造成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而窒息死亡 4.过敏反应——皮疹、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严重过敏性休克,尤其是链霉素。
禁忌证
1.对氨基糖苷类药过敏,或有严重毒性反应者。 2.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大观霉素等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和新生儿。
头孢菌素类
用药观察及护理
头孢类常用药物观察及护理
1. 常规进行皮试,按医嘱执行 2. 皮试液的配制方法:
取头孢类药物(使用的具体药物)进行皮试
3 .用药期间及用药后3天均不能饮酒,可能会出 现面部潮 红、头痛、眩晕、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血压下降, 心电图正常或ST-T改变(双硫仑反应)
4.长期大量使用需观察全身皮肤情况。(凝血障碍) 1. 5.注意休息,吸氧,必要时予补液及利尿,纳洛酮等药
青霉素类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开林)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特治星) 阿莫西林
用法用量:肌肉注射和静滴
过敏症状:面部发麻、胸闷、心率快、 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类用药前
1、使用前必须详细询问过敏史
2、皮试后20分钟观察结果,双人核查并签名
3、注意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以皮疹最为多见
呼吸科常用药物及护理
学习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
能力
能说出各种 药物的通用名 能正确指导 病人合理使用 药物
知识
掌握常用药物 分类、常用剂 量、代表药物 的用途、不良 反应及用药注 意事项
态度
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 与人沟通能力 学会团结协 作
呼吸科常用药物
抗菌类 抗病毒类 平喘类 止咳化痰类 止血类 化疗类 心血管常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两药不 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 2、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 3、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 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
肌注0.1%肾上腺素0.5--1毫升,临床症状无好 转半小时后重复使用一次
氧气吸入 升压药如多巴胺 抗组织胺药以减轻寻麻疹 补充血容量 喉头水肿严重者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头痛、疲倦、昏厥、失眠、耳鸣或嗜睡。 严重:抑郁、兴奋亢进、幻觉、幻视、疑虑、癫痫发作、精神失常、双相情感 障碍等,甚至自杀和伤人,发生率极低,且可逆。 (三)禁忌证 1.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和以往有神经、精神病史,尤其是癫痫病史者 3.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外用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1.与β-内酰胺类混合时可致相互灭活,故联合用药时应在不同部位给药,不能混入同一容 器内。
2.本类药之间联合应用时,可增加毒性反应。 3.与卷曲霉素、顺铂、依他尼酸、呋塞米或万古霉素联合应用,可能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
大环内酯类
(一)主要药品
第一代——红霉素;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第三代——泰利 霉素。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 时患者难以耐受;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皮肤反应:皮疹、瘙痒 等; 2.肝毒性——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 聋、耳鸣,前庭功能亦可受损。
抗菌药分类
(一) 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 (二)氨基糖苷类 (三)大环内酯类 (四)喹诺酮类 (五)林可霉素类* (六)硝基咪唑类 (七)其他
四环素类、磺胺类及甲氧苄啶、硝基呋喃类、糖肽类、酰 胺醇类 、夫西地酸 (八)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九)抗真菌药
抗菌药的作用机理
阿奇霉素 (1)静脉滴注宜慢:一次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60min;充分稀释,滴注液浓度不 得高于2.0mg/ml。第一次输液时应告知病人不良反应,并随时观察。 (2)进食可影响吸收,口服用药需在餐前1h或餐后2h服用。
喹诺酮类
(一)主要药品:左克,可乐必妥,拜复乐 (二)典型不良反应
1.肌痛、骨关节病损、跟腱炎症和跟腱断裂。 2.光敏反应、光毒性;注射部位发红、皮疹、瘙痒、静脉炎及注射局部刺激症。 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等。 4.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
硝基咪唑类
(一)主要药品: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二)典型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头痛、眩晕,偶见感觉异常、肢体麻木、共济失调。 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 不影响治疗 。 (三)禁忌证: 有过敏史者。
其他—糖肽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