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合集下载

2020初中15个物理实验记熟满分没问题

2020初中15个物理实验记熟满分没问题

2020初中15个物理实验记熟满分没问题有留言说:“物理实验有点难”!嗯,是的,实验题要考操作、考原理、考结论……绝对是失分重灾区。

所以,给大家归纳了初中阶段物理所有的实验操作步骤、结论和方法,大家看过以后再也不怕实验考试题了!力学部分常考实验实验一:天平测量✿【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实验步骤】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第7-3课 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教科版)

第7-3课   弹力 弹簧测力计(课件)-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课堂(教科版)

或:
F1 F2
= x1 x2
例.一根弹簧受到5N拉力时,弹簧伸长10cm; 受到8N拉力时,弹簧长度为24cm,求弹簧 原长为多少?
F1=5N F2=8N x1=10cm l2=24cm
由 F1 x1 得 F2 x2
5N 10
8N x2
x2=16cm
∵x2=l2-l0 ∴l0=l2-x2=24cm-16cm=8cm
弹力受力物体: 与地面接触的手
弹力的方向: 与恢复形变方向相同
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1. 测量力大小的仪器叫测力计。
拉力计
压力计
握力计
弹簧测力计
测力计(类型之二)
拉力计
弹簧测力计
握力计
2. 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简称弹簧秤)
(1)主要构造 提环、指针、弹簧、挂钩、 外壳(刻度板)
(2)原理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或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 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大 小成正比)
用手向下压 弹簧时,弹 簧受压变短 发生形变。 弹簧给手施 加一个向上 的力。
一、弹力(小结)
1. 物体的形变
(1)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物 体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2)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 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或 者塑性形变。
一、弹力(小结)
2. 弹力的产生
弯曲的木 条重新向 前伸直时
对接触的木 板产生向前 推的弹力
弯曲的跳 板重新向 上伸直时
对接触的运 动员产生向 上托的弹力
F F
一、弹力(小结)
3. 弹力的定义
(1)物体在受力发生弹性形变时, 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作用力 叫做弹力。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0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020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验0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是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实验,也是中考中常考实验之一。

通过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的考查,能很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机械效率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有很多帮助。

1、实验器材和装置图: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2m 长的细绳、滑轮组2、实验原理:有用功W 有用=Gh ,总功W 总=Fs ,机械效率100%100%W GhW Fsη=⨯=⨯有用总 。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时,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时,控制所挂钩码的数量相同,改变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 4、实验操作(1)按照图示安装滑轮组,测钩码重力G 并记钩码和绳端的位置;(2)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绳端,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拉力F 的值,并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记录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次数 钩码重G/N钩码上升的高度h/m有用功W 有用/J弹簧测力计示数F/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m总功W 总/J机械 效率η(3)多次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2)实验;(4)改变绳子的绕法,重复步骤(2)实验;(5)用动滑轮质量不同的两个滑轮组吊相同的构码,重复步骤(2)实验;(6)分别计算出机械效率,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5、注意事项:(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目的是保证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n为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的股数);(3)在读数时,不能停住,要在匀速运动时度测力计示数,因为静止时读数小于匀速运动时的读数;(4)没有刻度尺也能完成实验,可以通过绕绳的方式即n’的股数来确定物体上升的高度和绳端移动距离的倍数关系。

6、交流反思:(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2)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少机械间的摩擦、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增加物重;(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滑轮组的绕线方式无关;(4)物重增大,额外功也变大,是因为随着物重的增加,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克服摩擦力做的额外功增加。

上海中考物理实验专题

上海中考物理实验专题

上海中考物理实验专题研究必备:中考物理实验以下是上海初中物理15个重点实验:1.力学:基础实验1: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将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刻度板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为62g。

基础实验2: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测量前:(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

(沿测量方向调零)(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牛,最小分度值是0.2牛。

测量时:拉力方向严格沿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2.4牛。

基础实验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1)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1.(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液面示数V1.(3)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F1-F2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基础实验4: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目的:测量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为48.0克。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毫升。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厘米3.实验结论: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2400千克/米3.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初中物理课件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初中物理课件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 ②轻拉挂钩几 次,检查指针 是否指在零刻 度线上;
2、使用时
• ③最大拉力 不要超过量 程;
• ④正确读数 和记录数据;
3、使用后 • ⑤整理器材。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 (1)观察手中弹簧测力计。 • (2)感受1N和5N的力;
• (3)测量拉力:F= 1.2N 。
• (4)整理器材。
测量一根头发所能承受 的最大拉力,并总结使用弹 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一、弹簧测力计: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测力计 ; 弹簧测力计
(2)测力计的分类: 其他测力计
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在 弹性限度 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越 大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

弹 簧













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使用前
• ①认清量程和 分度值;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大赛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八年级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刻线。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与结论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初中物理 力学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题精选 含答案 (原卷+答案版)

初中物理 力学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题精选 含答案 (原卷+答案版)

初中物理力学弹簧测力的使用难点题精选1.弹簧测力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力的大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前,要轻轻拉动几下弹簧,这是为了避免弹簧卡在外壳上C.只要弹簧不断,可以朝任意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D.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G=2.0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A.0,2.0NB.2.0N,0C.2.0N,4.0ND.2.0N,2.0N2题3题3.小玲同学把两个钩码挂到弹簧测力计的钩码上(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称量时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B.称量时钩码的位置改变了,但质量不会改变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D.钩码的质量与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4.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5.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则物体的重力()A.一定等于4N B.一定大于4NC. 一定小于4N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6.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是()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侧壁的摩擦C.测量时必须匀速拉动,不能突然加速拉动或减速拉动D.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在竖直方向上7.关于测力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测力计必须竖直悬挂B.使用前要先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C.测力计也可以测量水平方向的力D.测力计的量程即其最大刻度值8.两手在竖直方向拉一弹簧秤,它的示数是20N,这两手的拉力分别()不考虑弹簧测力计重A.20N 20NB.10N 10NC.0N 20ND.0N 40N9.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先校零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10.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10题 11题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0﹣G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0+G11.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只雪梨的重力时,错将雪梨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雪梨静止时,测力计的指针对准10N,则雪梨的重力为()A.10NB.一定小于10NC.一定大于10N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12.某同学在使用已校“0”的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测量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A.一定等于5.0NB.一定大于5.0NC.一定小于5.0ND.不能确定13.如图所示,将两只弹簧测力计A、B挂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当左边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8N时,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及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分别是()A.8N,8NB.8N,16N C .0N,16N D.16N,8N13题14题14.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甲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压甲的右端,在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两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则()A.L甲>L乙B.L甲<L乙C.L甲=L乙D.无法判断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16.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上L甲、L乙、L丙、L丁,则()A.L乙=L丁<L甲=L丙B.L甲=L乙<L丙=L丁C.L丁<L乙<L甲<L丙D.L甲=L乙=L丙=L丁17.使用测力计测力的过程中,有如下的操作:①轻来回拉动挂钩两次;②把待测的力加在挂钩上;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④调整测力计指针的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以上操作,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④①②③⑤D.③④①②⑤18.一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19.教学演示的示教弹簧测力计下端挂重4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4cm,那么下面所设想的实验中不符合实验情况的是()A.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4N的力去压弹簧,弹簧将缩短4cm B.在不超过量程条件下,弹簧测力计下挂5N重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5cmC.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2N的力去拉弹簧,弹簧将伸长4cm D.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将重4N的物体挂在提环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指针在大于4N的位置20.在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用绳子各挂10N的重物后处于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零;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③每根绳子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是20N;④两重物受到的两个重力是平衡的;⑤弹簧测力计受到的两个拉力是平衡的A.①③B.②④C.②⑤D.②③20题21题22题21.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kg和15kg,弹簧秤重力不计,用手抓住B静止不动时,弹簧秤读数是()A.350N B.50N C.400N D.200N22.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A.10N,20N B.10N,10N C.10N,0N D.20N,10N初中物理力学弹簧测力的使用难点题精选参考答案1.弹簧测力计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力的大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前,要轻轻拉动几下弹簧,这是为了避免弹簧卡在外壳上C.只要弹簧不断,可以朝任意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D.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摩擦力不计,物重G=2.0N,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分别为(D)A.0,2.0NB.2.0N,0C.2.0N,4.0ND.2.0N,2.0N3.小玲同学把两个钩码挂到弹簧测力计的钩码上(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称量时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在拉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B.称量时钩码的位置改变了,但质量不会改变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D.钩码的质量与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4.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前,发现指针指在0.1N的位置上,为了使测量准确,他提出了以下调整方法,其中正确的是(B)A.必须将指针拨到“0”刻度线,若不能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B.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然后再减去0.1NC.仍可以直接测出拉力数值,因为实验时误差不可避免D.必须换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该弹簧测力计已不能使用5.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 ,则物体的重力( C )A .一定等于4N B.一定大于4NC. 一定小于4ND.以上判断均不正确6.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错误的是( D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侧壁的摩擦C.测量时必须匀速拉动,不能突然加速拉动或减速拉动D.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在竖直方向上7.关于测力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D )A.测力计必须竖直悬挂B.使用前要先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测力计C.测力计也可以测量水平方向的力D .测力计的量程即其最大刻度值8.如图,两手在竖直方向拉一弹簧秤,它的示数是20N ,这两手的拉力分别( A )不考虑弹簧测力计重A.20N 20NB.10N 10NC.0N 20ND.0N 40N9.某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况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D )A.使用前应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B.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先校零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D.测量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10.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的O 点,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 ,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秤以如图乙和丙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 0(F 0>G )竖直向上拉弹簧秤,则稳定后弹簧秤的读数分别为( A )A.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B.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GC.乙图读数为F0,丙图读数为F﹣GD.乙图读数为F0﹣G,丙图读数为F+G11.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只雪梨的重力时,错将雪梨挂在了拉环上,如图所示,当雪梨静止时,测力计的指针对准10N,则雪梨的重力为(B)A.10NB.一定小于10NC.一定大于10N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12.某同学在使用已校“0”的弹簧测力计在竖直方向上测量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时,误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则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C)A.一定等于5.0NB.一定大于5.0NC.一定小于5.0ND.不能确定13.如图所示,将两只弹簧测力计A、B挂钩在一起,然后用手水平地左右拉弹簧测力计的圆环,当左边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8N时,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及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分别是(A)A.8N,8NB.8N,16N C .0N,16N D.16N,8N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在平衡状态下使用的,即弹簧测力计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工作的,此时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解答:解:弹簧秤A的读数为8N时,说明弹簧测力计A的弹簧受力为8N,即左侧手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应为8N;而弹簧测力计整体要处于平衡状态,即右边弹簧测力计B对弹簧测力计A的拉力也是8N;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右边弹簧测力计B拉力也应为8N;即右边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8N;故选A.14.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完全相同的两根弹簧,将甲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压甲的右端,在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两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两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则( C)A.L甲>L乙B.L甲<L乙C.L甲=L乙D.无法判断分析:弹簧受到的弹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乙都是使弹簧压缩的,一侧固定另一侧用力,和两侧同时用力效果相同,两图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甲=L乙;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面上并相互钩在一起,用水平拉力F1和F2分别拉开,F1=F2=5N,两弹簧测力计静止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受力平衡,乙对甲的拉力是5N,甲的示数是5NC.乙受力平衡,甲对乙的拉力是5N,乙的示数是10ND.甲和乙受到的合力均为零,示数均为零分析:水平面上甲、乙两个测力计在拉力F1和F2作用下处于静止,则测力计受力平衡;所以,测力计甲在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乙对甲的拉力与甲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乙对甲的拉力为5N,甲的示数为5N;测力计乙在拉力和甲对乙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甲对乙的拉力与乙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甲对乙的拉力为5N,乙的示数为5N;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是相互作用力,合力为0,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为0.由此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16.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上L甲、L乙、L丙、L丁,则( A )A.L乙=L丁<L甲=L丙B.L甲=L乙<L丙=L丁C.L丁<L乙<L甲<L丙D.L甲=L乙=L丙=L丁分析: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其伸长量(弹簧实际长度与原长之间的差值)成正比;而图甲和丙都是使弹簧伸长的,图乙和图丁都是让弹簧压缩的,图甲和图丙上的作用力相同,故伸长的长度相同;图乙和图丁上的作用力相同,故压缩的长度相同,故有L乙=L丁<L甲=L丙;故BCD错误,A正确;故选A17.使用测力计测力的过程中,有如下的操作:①轻来回拉动挂钩两次;②把待测的力加在挂钩上;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④调整测力计指针的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以上操作,正确的顺序是(D)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①⑤C.④①②③⑤D.③④①②⑤分析: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是要做的以下几点:(1)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不能超量程测量(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又不要量程过大(容易增大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2)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调零一般方法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再用手轻轻抖动挂钩,确保与外壳无摩擦.(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待示数稳定后读数.(5)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由以上使用方法可知:选项A、B、C都不正确.故选D.18.一测力计因弹簧断裂而损坏,若去掉断裂的一小段弹簧,将剩余的较长的一段弹簧重新安装好,并校准了零刻度,那么用这个修复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时,测量值与原来测量值相比较,结果是(B)A.测量值比原来的测量值大B.比原来的测量值小C.与原来的测量值相同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出现分析:弹簧断裂说明弹簧的长度变短,这时它的劲度系数会变大,也就是说在与原来拉力相同时,它的伸长会变小,这就影响了它的示数,便不能再准确测量力的大小.解:弹簧变短后,它的劲度系数会增大,在同样的拉力作用下,伸长量会比原来减小,如果仍用原来的刻度盘,其示数会变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9.教学演示的示教弹簧测力计下端挂重4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4cm,那么下面所设想的实验中不符合实验情况的是(C)A.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4N的力去压弹簧,弹簧将缩短4cmB.在不超过量程条件下,弹簧测力计下挂5N重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5cmC.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2N的力去拉弹簧,弹簧将伸长4cmD.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将重4N的物体挂在提环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指针在大于4N的位置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2)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分析:弹簧测力计下端挂重4N的物体时,弹簧伸长了4cm,说明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比值为:4cm/4N=1cm/N A、在弹簧两端同时用4N的力去压弹簧,弹簧就会缩短,根据伸长与拉力的比值可知弹簧将缩短4cmB、在不超过量程条件下,弹簧测力计下挂5N重的物体时,根据伸长与拉力的比值可知弹簧将伸长5cm.C、将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取下,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弹簧两端同时用2N的力去拉弹簧,根据伸长与拉力的比值可知弹簧将伸长2cm.D、将弹簧测力计倒置,手提住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不挂物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的重力.挂上4N的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4N加上弹簧测力计的重力.故选C.20.在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用绳子各挂10N的重物后处于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C)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零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 N③每根绳子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都是20 N ④两重物受到的两个重力是平衡的⑤弹簧测力计受到的两个拉力是平衡的A.①③B.②④C.②⑤D.②③21.如图所示,A、B质量分别为20kg和15kg,弹簧秤重力不计,用手抓住B静止不动时,弹簧秤读数是(D)A.350N B.50N C.400N D.200N22.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小车受到的合力分别为(C)A.10N,20N B.10N,10N C.10N,0N D.20N,10N分析:两端所挂重物由于重力的作用,通过绳子对小车施加了相反方向的两个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重物的重力,等于10N,同一直线上相反方向上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力之差;弹簧测量的示数等于弹簧测力计一端所受力的大小解: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10N(拉力的大小等于左端物体的重力),向右的拉力为10N,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差为0N;弹簧测力计受到了相反方向的两个力的作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故选C.。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评估(3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评估(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并学会撰写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使用弹簧测力计、木板、砝码等实验器材,通过改变砝码的压力,测量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从而探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器材准备:弹簧测力计、木板、砝码、细线、支架等。

2. 实验步骤:(1)将木板水平放置在支架上,用细线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木板上,确保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方向与木板平行。

(2)将砝码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板,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2),记录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

(4)分析数据,得出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得到了不同压力下的摩擦力数据,并绘制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

2. 数据分析:(1)观察实验数据,发现随着压力的增加,摩擦力也随之增加。

(2)通过绘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摩擦力与压力呈线性关系。

(3)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接触面条件下,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五、实验报告评估1. 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结论等。

2. 实验报告评估标准:(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过程完整,符合实验要求。

(2)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结论可靠。

(3)实验报告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晰,图表规范。

(4)实验报告字数在2500字左右。

3. 评估结果:(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过程完整,符合实验要求。

(2)实验数据准确,分析合理,结论可靠。

(3)实验报告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晰,图表规范。

(4)实验报告字数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报告评估结果为优秀。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内容丰富,结论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测试成绩评定表
学校中考报名号姓名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器材: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石块、一杯水、细线。
操作步骤
评分权重
评分标准
得分
1.观察
弹簧测力计
2分
①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1分)
②说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1分)
2.测量
摩擦力
2分
①在木板上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1分)
②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说出)。(1分)
3.测量
重力
2分
①将系好细线的石块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1分)
②测出石块重力(说出)。(1分)
4.测量
浮力
2分
①再将石块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说出拉力的大小;(1分)
②说出石块受到浮力的大小。(1分)
5.整理
器材
2分
①整理好器材;(1分)
②将器材恢复原位。(1分)
总分
考生签字:_______监考教师:_______学科组长:______20xx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