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乘法计算

合集下载

有趣的乘法计算

有趣的乘法计算

有趣的乘法计算乘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求解,一般用普通的真分数乘法或二维乘法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更有趣的乘法计算方法:一、变形乘法变形乘法是将乘法表达式转化等式的一种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深受数学家们的青睐,因为它能够有效提高计算的效率。

例如,求5×6的乘法结果,借助变形乘法可以把乘法表达式转化成:5×6=30=3×10,如此一来就可以把计算结果缩短至一步操作,计算速度也能大大提高。

二、量化乘法量化乘法是利用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来实现乘法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如,求750cm×5m,可以利用把1m换算成100cm这个单位换算,来将这个乘法题简化成750cm×500cm这个形式,这样就可以计算出最终的答案,即37,500cm²。

三、脑筋急转弯乘法脑筋急转弯乘法是一种利用智力和辨识力解决乘法问题的策略。

例如,求8×7的乘法结果,可以先把整张乘法表画出来,然后利用计算机程序将8×7所在的格子突出来,这样就可以很快地计算出结果56。

四、王字乘法王字乘法是利用王字形状来乘法计算的一种方法。

比如求20×50的结果,可以利用将数字按照王字的正常乘法形式排列,由此形成的四边形可以非常容易地求出最终的计算结果1000。

五、单位换算乘法单位换算乘法是利用单位的换算来完成乘法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如,求10分钟×60秒,可以先把10分钟换算成600秒,然后利用普通的乘法计算即可求出最终结果。

总之,以上就是有趣的乘法计算方法,可以有效地加快计算速度,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智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有趣的乘法计算》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乘法的引入、乘法算式的组成、乘法的运算规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例如加法、减法、除法等基本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乘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乘法的概念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乘法的运算规律和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乘法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乘法的概念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基本知识。

3.练习:通过实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应用: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趣的乘法计算语文作文

有趣的乘法计算语文作文

有趣的乘法计算语文作文乘法,这玩意儿可太有意思啦!它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能让数字们瞬间变得庞大而神奇。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

那天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好多商品都有优惠。

我们走到了饮料区,我一眼就看中了那种瓶装的果汁,一瓶 5 元。

我心里琢磨着,如果买 3 瓶得多少钱呢?这时候,乘法就派上用场啦!5×3=15 元,我兴奋地跟爸爸妈妈说:“买 3 瓶果汁要 15 元。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零食区。

我特别喜欢吃那种巧克力夹心饼干,一包 8 元。

妈妈说可以买 4 包。

我立马在心里算了起来,8×4=32 元。

我得意地告诉妈妈:“4 包饼干一共 32 元。

”然后,我们来到了水果区。

新鲜的苹果红彤彤的,特别诱人,一斤3 元。

爸爸挑了 5 斤,这可难不倒我,3×5=15 元。

在结账的时候,我看着收银员阿姨在扫码计算价格,心里也跟着默默计算。

我们买的东西可真不少,有洗发水一瓶 25 元,买了 2 瓶;卫生纸一提 18 元,买了 3 提;还有牛奶一箱 40 元,买了 2 箱。

我在心里快速地运用乘法计算着总价,25×2 = 50 元,18×3 = 54 元,40×2 = 80 元。

算完这些,我发现乘法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太大了。

如果没有乘法,要一个一个数字去加,那得多麻烦呀!等收银员阿姨把所有商品扫完码,我迫不及待地问:“阿姨,一共多少钱呀?”阿姨笑着说:“小朋友,一共 271 元。

”我心里一对比我算的,哎呀,还真差不多!回到家后,我还沉浸在乘法计算的乐趣中。

我把家里的椅子摆成一排,一张椅子能坐 2 个人,一共 6 张椅子,我算着 2×6=12,那就能坐12 个人呢。

我又跑到房间里,看到我的一摞漫画书,一本10 元,一共有7 本,10×7=70 元,这就是这摞漫画书的总价啦。

乘法不仅仅是在购物、摆椅子、算书价的时候有用,在好多好多地方都能帮我们快速又准确地算出结果。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趣的乘法计算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有趣的乘法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

3. 通过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4. 游戏法: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乘法口诀复习,引起学生对乘法计算的注意。

2. 新课导入: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计算过程。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活动:设计有趣的乘法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应用能力: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4. 活动参与度:观察学生在乘法计算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环节。

这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巩固和运用乘法计算知识的关键环节。

对于“活动”环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活动的设计应该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案《有趣的乘法计算》嘿!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探索一下超级有趣的乘法计算!你们知道吗?乘法计算就像是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秘密和惊喜呢!比如说,当我们计算25×4 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能得出100 这个答案呀?这是不是很神奇?咱们再来看125×8,哇塞,答案是1000 呢!这就好像是乘法世界里的宝藏,只要我们找到了规律,就能轻松把它们挖出来。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题:35×11 等于多少?同学们都皱着眉头开始算。

我心里也在嘀咕:“这可怎么算呀?”这时候,老师笑了笑说:“同学们,别着急,咱们来找找规律。

”老师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给我们展示:把35 拆开,3 是百位,5 是个位,中间是3 加5 的和8 ,所以35×11 就等于385 。

哇,这也太简单了吧!我忍不住喊了出来:“这乘法计算也太有趣啦,怎么之前我都没发现呢!”后来老师又出了一道题:48×11 。

这可难不倒我啦!我赶紧按照老师教的方法,4 是百位,8 是个位,中间是4 加8 等于12 ,满十进一,所以结果就是528 。

我高兴地举起手:“老师,我算出来啦!”老师笑着点点头:“真棒!”再比如,计算99×1 、99×2 、99×3 ...... 你们发现了吗?99 乘以一个个位数,积的百位和个位就是这个一位数乘9 的积,十位永远是9 。

就好像是给这个一位数穿上了一件特别的“9 字外套”。

同学们,乘法计算是不是就像一场好玩的游戏呀?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就能找到好多好多有趣的规律,让计算变得超级简单又好玩!我觉得呀,乘法计算不再是枯燥的数字运算,而是充满惊喜和乐趣的探索之旅。

咱们以后可不能害怕乘法计算啦,要勇敢地去寻找更多的秘密!你们说对不对?。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研究报告-精选文档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研究报告一、题“有趣的乘法计算―――两位数×11”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的一道练习题。

我们之所以对一道习题大做文章,是因为运用数的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是数的运算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数感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手段。

在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中,“两位数×11”是以习题的形式出现(图1),而苏教版教材中则安排为教学专题(图2)。

不同教材都是将此内容编排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之后,以巩固笔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计算―猜想―分析―验证”的探究过程,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学过这个知识后不能学以致用,少数学生也只是根据记住的口诀机械地运算,说不清规律和算理。

尤其在探索类似数学规律的活动中缺乏自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规律,不善于探究深层次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教师对此类习题的价值挖掘不够,只是把它当做一道巩固练习题,而学生仅仅是记住了口诀,依葫芦画瓢解几道题,停留在表面;二是教师在教学中重口诀“两头一拉,中间相加”、轻算理,没有让学生结合竖式发现规律背后的道理;三是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得出结论和解题训练上,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缺乏充分的观察、计算、交流讨论、比较归纳的时间,没有经历探究过程,无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此,我们对“两位数×11”这道习题进行了深度开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发现“两位数×11”的计算规律,以丰富对乘法计算过程和特点的认识,并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和发现规律的过程,在过程中感受探索性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二、实践(一)竞赛置疑,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行一场人机大战,挑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请一个同学用计算器算,我直接口算,其他同学当评委。

有趣的格子乘法

有趣的格子乘法

有趣的格子乘法你知道吗?数学里有一种超级有趣的乘法方法,叫格子乘法,就像玩一个独特的数学游戏呢!咱们先来说说普通乘法,有时候数字大了,计算起来可能会让人有点头疼。

但是格子乘法就不一样啦,它有自己的一套“小把戏”。

比如说,我们要计算12乘以34。

我们画一个小格子,这个格子是长方形的哦。

长方形的长呢,就用来表示一个因数的位数,宽表示另一个因数的位数。

这里12是两位数,34也是两位数,那我们就画一个两行两列的小格子。

然后呢,我们把12写在格子的上方,1写在左边的格子上面,2写在右边的格子上面;把34写在格子的右边,3写在左边那一列的右边,4写在右边那一列的右边。

就像给小格子的四周都贴上了数字小标签。

接下来就是有趣的部分啦。

我们要把每个小格子对应的数字相乘,就像在小格子里搞一个个小秘密。

1乘以3等于3,那就在左上角的小格子里写上3;1乘以4等于4,就在右上角的小格子里写4;2乘以3等于6,写在左下角的小格子;2乘以4等于8,写在右下角的小格子。

现在小格子里都有数字啦,最后一步就像是把这些小秘密汇总起来。

我们从右下角开始,沿着斜线把数字加起来。

右下角的8就直接写下来,然后看左下角和中间的斜线,6加上4等于10,那我们就把0写下来,然后向左边进位1。

再看左上角的斜线,3加上进位的1等于4。

这样最后的结果就是408啦,是不是很神奇呢?格子乘法就像是给乘法穿上了一件有趣的外衣,让原本枯燥的计算变得像做游戏一样。

而且啊,这个方法对于多位数的乘法也很好用哦。

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计算的每一个步骤,就像把乘法的过程拆成了一个个小零件,然后再把这些小零件组装起来得到答案。

你是不是也觉得格子乘法很有趣呢?。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

《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反思
《有趣的乘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两位数乘11的计算规律,以及“同头尾合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细心观察比较得出速算方法来计算两位数乘11和“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在比较中获得初步感悟,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陆老师的评课中我对本节课有如下的反思:
1、对课堂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整节课在探索两位数乘11的规律时花费过多的时间,这是本节课比较简单的奥秘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第二部分“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相乘讲解不够详细,在强化训练时对于题组的对比时要求学生观察不到位,同学交流的时间不够充足。

2、本节课是探索规律的类型,应该更加突出:猜想——验证——总结——应用,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规律并大胆猜想,发现规律后,要通过计算进行验证,最后进行小结并运用。

让学生体会探索规律的一般步骤。

本节课在学生猜想环节处理不够合理,仅仅是为了简便解题去寻找方法,而没有真正感受乘法计算的乐趣,最后在验证猜想的环节还可以再强化一下,对于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可以将其板书记录,将抽象化的概念具体化,使得学生能更加容易接受。

3、整节课的板书设计可以再做一下调整,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可以伴随1~2道题板演在下,PPT呈现虽然清晰但是板书会加深孩子们的印象,在脑海中有一个表象的过程。

4、可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课下自己主动探索一个规律,让学生不仅仅是为了解题而学习,真正体会乘法计算的乐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再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必将继续研读教材,耐心培养细心观察的能力,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十位相同,个位相加得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口诀: 末两位,个乘个; 前面数,十乘哥。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并比较每组的两道题, 说说有什么发现。 24 × 26 = 624 44 × 46 = 2024 74 × 76 = 5624
25 × 25 = 625 45 × 45 = 2025 75 × 75 = 5625
(25-1)×(25+1)= 25 × 25 -1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 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可以通过仔细观察 和比较发现规律。
用发现的规律进 行计算,能够算 得又对又快。
发现规律后,要通过 计算进行验证
十位满十,百位加一。
小结
两位数乘11计算口诀: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十位满十,百位加一。
你能找出下列每题中乘数的特点吗?
22 × 28
35 × 35
56 × 54
10
两个乘数十位 上的数相同。源自1010两个乘数个位上的 数相加都等于10。
这几题的乘积会有什么特点? 先在练习本上 算一算,再自己想一想。
22 ×28
176 44
616
35 ×35
175 105
1225
56 ×54
224 280
3024
积的末两位前等面于的两数个等乘于数十个位位 上的数乘相(乘十。位上的数+1)。
先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15 × 15 = 225 43 × 47 = 2021 69 × 61 = 4209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有趣的乘法计算
青铜峡市第四小学 陈蓉
先用竖式计算, 再分别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 的两位数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24 ×11
24 24 264
53 ×11
53 53
583
62 ×11
62 62
682
积百十个位上的数,与等原于来原两来位两数位 十数位个上位的与上数十的一位数样上一。数样的。和。
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 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积百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 十位上的数一样。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 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根据你的发现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 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23 × 11 = 2 5 3 64 × 11 = 7 0 4 59 × 11 = 6 4 9
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 加满 10时, 该怎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