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战例论文

合集下载

经典战例分析演讲稿范文

经典战例分析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场经典战例的分析。

今天,我们要回顾的战例是——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战役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一、战例背景1942年6月28日,德国法西斯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企图一举击溃苏联,从而控制东欧和苏联的丰富资源。

在这场战略进攻中,德国军队首先进攻苏联南部地区,试图夺取苏联的石油资源,然后北进莫斯科,南攻斯大林格勒。

二、战例过程1. 德国军队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1942年7月,德国军队开始对斯大林格勒进行围攻。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南部的重要工业基地,也是苏联与德国争夺的焦点。

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下,斯大林格勒的局势日益危急。

2. 苏军的顽强抵抗面对德军的围攻,苏联军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斯大林亲自指挥苏联军队,动员全国人民支援前线。

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殊死搏斗,为保卫家园而战。

3. 战役转折1942年11月,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共歼灭德军近30万人,极大地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

这场胜利为苏联军队在苏德战场上的战略反攻奠定了基础。

三、战例启示1. 团结就是力量。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苏联军民的团结一心。

在战争面前,我们应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2. 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民坚定了反法西斯的信念,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应学习这种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拼搏。

3. 勇于创新,灵活应变。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军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我们应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灵活应对各种挑战。

各位战友,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已经过去,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电大毕业论文:从《赤壁之战》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本文旨在通过对《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进行研究,探讨这两部作品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背景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情节。

该战争的发生背景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对于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挖掘《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分析其艺术特点、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对于战争题材的处理方式,揭示战争对于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还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可以为文学创作、文化研究和历史教育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论文的引言部分,接下来将详细研究《赤壁之战》和《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赤壁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东汉末年,汉朝政权逐渐衰落,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同时,外部势力也在不断威胁着汉朝的统治,各地发生战乱频繁。

赤壁之战的直接导火索是东吴与荆州对抗___的统治。

当时,___与___联合抗___,___率领大军进攻荆州,最终在赤壁遭到了___的重创。

这场战争中,___充分利用了地形优势和风向的变化,成功地利用火攻战术,使___的军队陷入了重重困境。

最终,曹军大败,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次经典之战。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战争描写素材,这次战役的发生背景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

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被生动地描写出来,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荣耀,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争描写,包括战争策略、战术安排、武将形象刻画等方面,展现了该战役在《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战争策略:《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之一,___和___联军之间的对峙显现出两种不同的战争策略。

历史论文---上甘岭战役

历史论文---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1952年下半年,朝鲜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和第十二军为粉碎“联合国军”的金化攻势,于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坚守防御作战。

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其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

战至11月25日“联合国军”由于伤亡惨重,被迫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遂告结束。

有人根据交战双方在三八线一带停火说中美是打成平手,我对此是坚决不认同的,所谓“打平手”最多只能针对朝韩双方,而不能针对中美而言。

因为对南北朝鲜双方来说,他们之间的交手是始于三八线终于三八线,从起点回到起点。

而中美则不同,交手开始于鸭渌江,终止于三八线,不是中胜美败又是什么?所谓打平手真不知从何谈起?若考虑美国综合国力是中国30-50倍的悬殊对比情况,并结合中美军队的表现来看,更可看出美国是失败者。

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纪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军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五千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才用上的。

数百万发炮弹蹂躏着这两个区区3〃8平方公里的小山头,这两个在范弗里特的作战计划里第一天就该拿下来的小山头,我们用自己的粉身碎骨验证了人类的勇敢精神。

此役之后,美军再没有向我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了38度线上。

这一战奠定了朝鲜的南疆北界。

这是中国志愿军的胜利,是中国军队的胜利。

美国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岭为什么会打不下来。

他们不认为上甘岭的失败是输给了中国军人,因为这似乎不是人力能够做得到的,可是四十五师可以做到。

我认为美军打不下上甘岭的原因:1、中国人志愿军战斗意志强悍;对一个国家、民族落后的痛苦体味最深的,莫过于它的军队。

众所周知,志愿军和美军在物质武器装备层面的差距是巨大的,能和美军战平,他们凭什么?物质层面不行,要靠人的能力来弥补,那么志愿军的强悍战斗力究竟从何而来?我认为这和这支军队的特殊经历有关,志愿军的前身红军直至八路军都是以劣势装备和敌人作战的,越是这种情况越能锻炼战斗力,因为和敌人比武器原始简陋,还缺粮少弹,要想取得胜利,就要付出比敌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久而久之战斗素养、指挥能力、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就锻炼出来了。

关于战争的议论文(精选2篇)

关于战争的议论文(精选2篇)

关于战争的议论文(精选2篇)关于战争的议论文作文(一)在战争时代里,血流成河,到处充满了血的腥味。

花儿不再盛开,天空变成了灰色,原本温暖的太阳如今却变得冷冰冰的。

无论到哪儿,都是惊天动地的厮杀,闹得人人提心吊胆。

战斗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东西,失去了太多亲人,孤独的孩子为失去了父母而在无声地哭泣;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伤痛欲绝,在奋力地挣扎。

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时时刻刻都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

战争的时代烽火连天,充满了血腥与一切罪恶,而和平的时代却迥然不同,那儿拥有的是一切美好与欢乐。

和平的时代里,人们安居乐业,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大人们安心地开拓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成就;孩子们可以穿着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衣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心致志地上课,在书的世界里畅快遨游,所以人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过日子了。

在和平时代里,每个人都是快乐的,没有了痛苦,拥有了欢笑与幸福。

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阳光灿烂,河流清澈,树木苍翠,人们善良,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世上的一切,才是最好的!我们热爱和平,有谁会希望在战火硝烟中四处逃生?珍惜现在有的生活吧,多一份宽容,让和平永驻人间,让战争远离我们!关于战争的议论文作文(二)谈到战争,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一幅幅带有血腥与火药味的残酷画面,又不得不使人想起鲁迅说过的一句话:“人类的历史是血战前行的历史。

”历史的前进总是伴随着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

战争有正义的,也有非正义的;有保卫战,也有侵略战。

不同类型的战争向人们展示了同样的事实:流血。

粗略的俯看人类的战争史,从远古时代的部落纠分到现在的谋取利益;从大刀长矛的冷兵器时代到现代的常规战和核战;从人与人的厮杀到无人的硝烟战常一切都在随着时间而改变、而发展、而进步,人类也从野蛮步入了文明。

但战争却从未停止过,也许他们认为,战争最能代表他们的文明吧!当年偷袭珍珠港,恼羞成怒的人在广岛扔下了原子弹,以疯狂的报仇愿望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残烈的悲剧而遭到人们的谴责;正如深受德国纳粹残害的犹太人建立以色列后,转而迫害巴勒斯坦人那样,正义和非正义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自卫的武器有时也会成为侵犯的屠刀。

世界经典战例分析

世界经典战例分析

世界经典战例分析——第一次海湾战争摘要: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

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

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

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

关键词: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美国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

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

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

而他的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8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50公里延展至213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

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总的来说,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

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

因此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

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

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在美军可以直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布什宣布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经典战例论文

经典战例论文

经典战例解析课结业论文-----诺门罕战争简析日俄矛盾自甲午战争后日益凸显,双方都将中国东北地区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相互排挤。

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战败,丢失东北竞争能力,并被迫割让库页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正式实际掌控东三省,扶持成立了伪满州国并派出驻军。

而1921年独立的外蒙古驻有苏联军队,被苏联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此蒙古伪满国两国边界纠纷不断。

摩擦不断加剧,最终升级为一场大战。

1939年5月,“满”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关东军将领们闻之欣喜若狂。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

诺门罕战争正式爆发,进入战争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中,日军在对华战场上连连取胜战果斐然,军队中骄傲自满情绪成为主流,对经过“大肃反”的远东苏联军队不以为意,认为自己“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三个师。

”因此在战争开始后便立刻派遣骑兵装甲兵混成部队进行快速迂回包抄战术,企图依靠速度优势歼灭防守部队。

虽然初期在苏军未介入战争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是由于日军过分低估苏军战斗实力,加之自己的坦克装甲部队以轻型薄装甲为主,无法抵抗苏军火力,导致了这次鲁莽的快速迂回包抄作战失败,日军疯狂逃蹿退回伪满国境内。

察觉到日军远东动向的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第57军特别军军长,指挥苏蒙联军抗击伪满联合部队。

与此同时,不甘失利的日军派出号称“王牌”的第七师团,第一坦克师团和关东军主力航空部队于6月20日再次进攻。

这一次日军吸取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坦克部队正面强攻吸引敌人火力,派出主力步兵迂回包抄。

然而,由于日军坦克部队装甲较薄,火力差,正面与苏军僵持不下。

使得苏军一方面正面狙击日军坦克部队,另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包围歼灭了迂回的日军部队,最后成功击退了来犯日军。

同时,日军的航空部队也遭受重创,丧失了制空权,被迫退回边界构筑工事进入战略防御状态。

从经典战例得失探析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从经典战例得失探析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

从经典战例得失探析我军运输保障能力建设近年来,我军在军事建设与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运输保障能力的提升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运输保障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它关系到装备、物资和人员的输送,直接影响到军队作战的持续性和效果。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军的运输保障能力,我们有必要从经典战例中探析得失,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我军的运输保障能力。

一、相关经典战例在我军历史上,有许多经典战例都展现了运输保障能力对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运输保障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从国内远征朝鲜,并与美军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对抗。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面临着远程作战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输送的挑战,而运输保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军通过高效的运输保障,成功地实现了兵力的输送和补给,并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另外一个经典战例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也充分展现了强大的运输保障能力。

在这场战争中,我军需要迅速部署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到越南边境地区,因此对运输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我军通过运用铁路、公路、空运等多种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兵力和物资的快速输送,最终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

以上这些经典战例都表明了运输保障能力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这些战例中探析得失,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我军的运输保障能力。

二、得失的探析1. 得通过以上经典战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军在运输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

我军在运输保障方面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等多种手段,以满足远程作战和迅速部署的需求。

我军注重运输保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了集中指挥的优势,确保了物资和人员的迅速输送。

我军还不断改进和创新运输保障技术和装备,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2. 失虽然我军在运输保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军在运输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如运输设施的老化、运输保障装备的不足、运输保障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不足等。

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论文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之十大战役摘要: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卢沟桥事变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昆仑关会战百团大战湘西会战滇缅之战南京保卫战正文:1937年啊,鬼子就进了中原......这首悲歌的响起,就拉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帷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正式打开了抗日的战场,而导火线仅仅是因为日军方面失踪了一名士兵。

自此以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总攻。

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的等一批大城市。

占领大城市以后,日军进行残忍的烧、杀、劫、掠。

中华民族犹如一头熟睡中的雄狮猛然醒来十大战役以及令人慷慨激昂的战绩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大将为松井石根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我国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它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这次战役,日伤亡6万多人,被我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但,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伤亡重大,有10万多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经此一战,既让我全民族人民斗志昂扬,但也给我们打了一剂清醒剂,为以后我军在敌强我弱的战斗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战例解析课结业论文
-----诺门罕战争简析日俄矛盾自甲午战争后日益凸显,双方都将中国东北地区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相互排挤。

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战败,丢失东北竞争能力,并被迫割让库页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正式实际掌控东三省,扶持成立了伪满州国并派出驻军。

而1921年独立的外蒙古驻有苏联军队,被苏联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自此蒙古伪满国两国边界纠纷不断。

摩擦不断加剧,最终升级为一场大战。

1939年5月,“满”蒙在哈拉哈河畔意外地发生了一次小冲突,关东军将领们闻之欣喜若狂。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的战争种子,终于在“满”蒙边境破土而出,关东军司令部指示23师团立即扩大战事,出兵诺门罕。

诺门罕战争正式爆发,进入战争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中,日军在对华战场上连连取胜战果斐然,军队中骄傲自满情绪成为主流,对经过“大肃反”的远东苏联军队不以为意,认为自己“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三个师。

”因此在战争开始后便立刻派遣骑兵装甲兵混成部队进行快速迂回包抄战术,企图依靠速度优势歼灭防守部队。

虽然初期在苏军未介入战争时取得了一定战果,但是由于日军过分低估苏军战斗实力,加之自己的坦克装甲部队以轻型薄装甲为主,无法抵抗苏军火力,导致了这次鲁莽的快速迂回包抄作战失败,日军疯狂逃蹿退回伪满国境内。

察觉到日军远东动向的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第57军特别军军长,指挥苏蒙联军抗击伪满联合部队。

与此同时,不甘失利的日军派
出号称“王牌”的第七师团,第一坦克师团和关东军主力航空部队于6月20日再次进攻。

这一次日军吸取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以坦克部队正面强攻吸引敌人火力,派出主力步兵迂回包抄。

然而,由于日军坦克部队装甲较薄,火力差,正面与苏军僵持不下。

使得苏军一方面正面狙击日军坦克部队,另一方面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包围歼灭了迂回的日军部队,最后成功击退了来犯日军。

同时,日军的航空部队也遭受重创,丧失了制空权,被迫退回边界构筑工事进入战略防御状态。

7月15日,日军吸取上一次进攻的经验教训,加强了火炮火力,派出了关东军全部的火炮部队和大部分弹药,这也是日军在亚洲第一次使用重炮部队,然而资源紧缺的日本很难让炮兵在平日加强练习,据称日军在战争中一日打出的炮弹是他们一年的练习数量,生疏的炮兵技巧导致日军炮兵很难给苏军带来致命打击。

尽管日军强大的步兵战斗意志和白刃战技巧使得苏军陆军伤亡较大,但仍然未能取得突破性战果,此战后日军由攻转守。

诺门罕的战事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虽一再受挫,却丝毫没有退意,一切迹象表明,继续防御无法遏止日军的疯狂意图,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

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 0日。

总攻第二天,苏军两翼包抄的装甲部队顺利会师,完成了对日军的分割包围。

同时,强大的炮火和密集的轰炸将日军所有前沿炮兵阵地、观测所、通讯站完全摧毁。

第203伞兵旅突袭敌后,成功地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

9月3日,关东军停止了一切战斗行动。

东京肯
罢战的原因一方面是前线已无可用之兵,一方面缘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诺门罕战役结束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

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

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

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反观日军在此战中损失了大量精锐部队,关东军实力大减,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行动,同时也迫使日军暂缓“北进”战略,开始“南下”策略,最后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埋下伏笔。

12150227 历史学郑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