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5

地方病防治教案5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以地方病防治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成因和危害,掌握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各级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的地方病防治教育。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方病的概念、类型和危害;2、掌握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地方病的概念及类型(20分钟)定义:地方病是指某些地区因为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特定地区内高发、流行的疾病。

类型: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等。

2、地方病的危害(15分钟)影响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3、地方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0分钟)预防: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合理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治疗: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提高学生的地方病防治意识和能力(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地方病的危害和防治的重要性;通过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病防治工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评价方式: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2、评价内容: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防治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情况等;3、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地方病防治课件地方病是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种疾病,其分布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这些疾病往往与当地的环境、气候、饮食习惯等有关,因此对于地方病的防治,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地方病的主要类型1、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一种因机体长期碘摄入量不足引起的地方病,主要症状包括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在中国,碘缺乏病主要分布于山区、农村等地区。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2篇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2篇

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方病,以及地方病的种类。

2、让学生能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的种类。

2、难点:如何判定地方病。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1)引言导入:我省曾是地方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11个市不同程度存在地方病的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饮水型地方病氟中毒、水源性高碘、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加强地方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地方病防治职责、加大投入,大力落实综合防治措施,进一步健全地方病防治服务体系,社会广泛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多数地区的地方病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或消除。

但是,我省的地方病防治工作距离实现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为了更好的防治地方病,今天我们对地方病的防治进行学习。

(2)什么是地方病?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总和。

(3)判断某病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A、居住在该地区的人群组发病率均高。

B、迁入该地区的人居住一段时间后,发病同当地居民。

C、当地易感动物发病同当地居民。

(4)分类自然环境:碘缺乏病、地方氟中毒、地方砷中毒自然疫源:鼠疫、布鲁氏菌病(5)传播途径:触摸、呼吸道、消化道(6)传播源:牲畜(猪、狗、猫、牛、马、羊、鹿、家兔、骆驼等)(7)症状:发热;多汗;骨痛、关节肿胀;全身乏力;食欲不振;(8)预防: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播源;(9)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休息;营养。

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六、布置课后作业积极宣传自己所学知识,引起共同重视,及早做好防范。

地氟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氟病,地氟病的症状以及如何防治等。

2、在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预防地氟病的能力,掌握基本方法。

地方病防治培训讲课文档

地方病防治培训讲课文档
例及时与县CDC地病科联系。 2)对复发病例开展关怀照料工作。
3)为每位老慢丝病人拍摄半身相,发电子版至
第十八页,共20页。
慢性丝虫病患者随访记录表
市 县(市)
乡(镇) 村
姓名: ;性别: 男 女;出生年月: 年 月 日
一.一般情况
血压:
mmHg; 脉搏: 次/分;体温: ℃
二.象皮肿
外观: 光滑 粗糙;苔藓样变:有 无; 凹陷性水肿:有 无
第二页,共20页。
表1 乡级和村级碘盐监测抽样登记表
(碘盐随机抽样监测专用)
地理方位
被抽取乡(镇、街道办事处) 名称
被抽取村(居委会)名称

第三页,共20页。
碘盐监测:为了做好全市居民用户碘盐监测工作,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根据《江西省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南昌市疾控中心
确定了2011年全市各县(区)居民用户碘盐抽检乡(镇)、村 (居委会)。(表1)
视和广播宣传活动;在疟疾传播季节在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医 务室等处均应设立疟防知识宣传栏。
2.加强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向赴境外疟疾高发区的劳务 人员发放疟疾防治材料,并向其宣讲有关注意事项。
(四)建立健全疟疾监测和质控网络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应对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疟防工
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镜检质控抽查,复核全部网络报告病例血 片,并抽查5%以上的阴性血片。
的临床医生和2名疟原虫镜检员,乡(镇)卫生院应常年
保持有1-2名接受培训的临床医生和1-2名疟原虫镜检员
并配备必要的人员和器材开展血检工作。
第十二页,共20页。
此表由检验人员填写
表1 三热病人血检登记表
监测点地址: 省
市 县(市、区)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

小学生地方病防治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及其危害。

2. 使学生掌握预防地方病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方病的定义: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病原体有关。

2. 地方病的危害:地方病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预防地方病的方法:改善生活环境、加强饮食卫生、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预防地方病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健康,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病吗?”2. 新课导入: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危害及预防方法。

3. 互动环节:提问、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方病的理解和预防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地方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地方病防治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互动环节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地方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地方病的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地方病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3. 准备提问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通过PPT展示地方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病的外貌特征。

2. 第二步:讲解地方病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病因、传播途径等。

3. 第三步:分析地方病的危害,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地方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 第四步:讲解预防地方病的方法,包括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等。

5. 第五步: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对地方病的理解和预防方法。

地方病防治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地方病防治课件文档全文预览

地方病防治课件文档全文预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地方病防治》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地方病的概念、分类、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地方病的定义、地方病的类型及特点、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地方病的预防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病的概念,掌握地方病的分类及特点。

2. 使学生了解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提高预防地方病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方病的概念、分类、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讲解地方病的案例,引起学生对地方病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地方病的概念、分类、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3. 例题讲解:分析地方病的典型病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地方病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方病的预防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地方病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地方病的概念、分类、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地方病的概念及特点。

(2)请列举三种地方病,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

2. 答案:(1)地方病的概念:指在特定地区发生的一类疾病,具有地区性、季节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2)地方病的特点:地区性、季节性、民族性。

(3)三种地方病及预防方法: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地方病的案例,使学生了解了地方病的概念、分类、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地方病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地方病与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方病防治主题班会讲课文档

地方病防治主题班会讲课文档
现在十九页,总共二十六页。
如何正确购买和使用碘盐
• (1) 应该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碘盐,碘盐必须有包装
和碘盐标志,购买时要辨认清楚。
• (2)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日光直射和
吸潮,离开灶台存放,避免高温影响。居民可购买 小包装碘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做到随吃随买。 • (3)为防止碘丢失,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宜 在食物快熟时放入,避免用碘盐爆锅、长时间炖、 煮,以免碘受热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
现在十二页,总共二十六页。
临床表现
• 1、地方性甲状腺肿 • 主要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颈部增粗,多无其他明
显症状。当腺体肿大压迫到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呼吸困 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颜面浮肿的症状。按腺体 肿大的性质可分为三型,见表1。按肿大的程度,国际 统一分度法可分为三度
现在十三页,总共二十六页。
砷中毒等。 • 2.自然疫源性地方病:也称生物源性地方病。病原体是微
生物和寄生虫,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 3.病因未明的地方病:如大骨节病、克山病的致病因素至
今尚未有确切的定论。
现在五页,总共二十六页。
我国地方病的流行状况
•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 病的流行,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 砷中毒、大骨节病及克山病等,重病区主要集中在西 部偏远、贫困地区 。
现在二十一页,总共二十六页。
流行特征
• 1.地理分布 地方性氟病分布广泛,遍及于全世界。我
国除上海市外,其余省市均有流行。危害面积大,受害
人数多,病区人口达3亿多。 • 2.人群分布 氟斑牙多发生在7~12岁,氟骨症多发生
于青壮年,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有资料表明, 氟骨症患者女性要多于男性,病后病情也重。另外, 外地迁入病区的人群易感性高,更容易患病。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地病防治知识讲座多篇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地病防治知识讲座多篇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地病防治知识讲座多篇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地病防治知识讲座18篇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地病防治知识讲座(1)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组4、5、7、9、10、16型和B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

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手足口病怎样传播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內仍具传染性。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点。

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可自愈,不留痂。

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怎样护理手足口病患儿对手足口病患儿要加强护理,注意加强营养、休息,做好口腔卫生,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为宜,避免日光曝晒时间过长,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的预防1、预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

2、手足口病常在婴幼儿聚集场所发生,因此,托幼机构、学校等单位要做好晨检,及时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第八章-地方病防治ppt课件

第八章-地方病防治ppt课件

身材矮小 婴幼儿发育落后 克汀病面容 性发育落后
.
37
典型症状之一: 侏儒
身材矮小
2007年开展的“西部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调查 ”结果显示,新疆、宁夏、云南、甘肃等省( 区)有地克病新发。
• 迪力木拉提萨吾提, 男,
• 新疆拜城县米吉克 乡11村4组,
• 1997年4月生,重 度神经型克汀病。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生长发育; ②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 ③调节水和无机盐代谢; ④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
17
5. 碘的需要量
碘的最低生理需要量是每人75μg/d ,成 人每人每天需碘量为100-150μg/d ,WHO 推荐为140μg/d 。
.
18
二、碘缺乏病
1. 定义: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是由于碘摄入不足所导致机体以智力发 展障碍为主要伤害的一系列障碍,主要包括地 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
甲状腺储存的碘在 停止碘供应后,只
够维持2~3月
.
15
3.碘的代谢
80%-90% 10%-20% 5%
人体碘主要来自食物、水和空气; 食物进入肠道1~3 h完成碘的吸收; 碘的排泄:80%~85%以上由尿排出,10%
由粪便,5%经汗液、呼吸、毛发脱落、乳 汁等排出。
.
16
4. 碘的生理作用—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第八章 地方病防治
.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方病概述 第二节 碘缺乏病 第三节 地方性氟中毒 第四节 地方性砷中毒
.
2
一、地方病的定义
地方病:是指在特定区域 内发生的地球化学性疾病和 自然生物源性地方病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病防治知识讲座
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方病
是指某些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地方病是指具有严格的地方性区域特点的一类疾病。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不同的地方病发生,地方病主要发生于广大农村、山区、牧区等偏僻地区,病区呈灶状分布。

碘缺乏和碘缺乏病
一、碘缺乏病及其原因:
我们知道,食物是身体内碘的主要来源。

如果我们生活环境的土壤含碘少,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植物含碘也少,吃了低碘饲料的各种动物(如羊、牛、狗和兔等),也会碘营养不足。

如果我们长期以含碘低的粮食和肉类为食品,就会出现碘营养不足,健康就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所有的人都不能幸免,特别是儿童和妇女。

虽然大多数人看上去似乎很“正常”,只有部分人会表现出明显病态-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

但实际上,这种“正常”是一种隐藏的病态。

科学家把碘缺乏对人身体和智力发育造成的全部不良影响(病态)叫做碘缺乏病。

二、碘缺乏的危害
碘缺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碘缺乏病的危害主要有:
1、损害儿童大脑神经发育,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学习能力低下,这是碘缺乏最大的危害。

2、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根或大脖子病;严重碘缺乏会引发地方性克汀病。

表现为聋、哑、呆、傻。

3、导致胎儿死亡、畸形、聋哑或流产、早产。

4、成人体力和劳动能力下降,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5、碘缺乏病不明显影响牲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力,降低肉、蛋、乳等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

幼儿和青春期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较快,体内需要的碘也就多。

由于生理的原因,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和怀孕的妇女更是需要碘,因此,她们对碘缺乏非常敏感。

怎样判断我们体内是否缺碘
判断我们的体内是否缺碘,可在医院通过体检尿液中的碘或观察有无甲状腺肿大来确定。

1.验尿:我们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碘能反映身体内碘的水平。

吃的碘多,尿中的碘就多,吃的碘少,尿中的碘就少。

所以尿碘是判断我们吃碘多少的最敏感指标。

如果多次验尿发现尿碘不足,就应该及时就医,否则,时间长了,有可能患碘缺乏病,给身体造成伤害。

2.看甲状腺肿:儿童体内碘缺乏持续3-4个月之后,甲状腺就会出现明显的肿大,表现出“粗脖根”或“大脖子”。

儿童生长发育迅速,需碘量多,因此儿童是碘缺乏最敏感的人群。

我国将8-10岁的学龄儿童定为碘缺乏病监测的主要目标人群,通过定期检查这些儿童的甲状腺肿大情况,以及他们尿中含碘多少,就可以判断该地人群碘缺乏情况。

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
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是碘缺乏病最明显的表现
地方性甲状腺肿,正常人和地方性克汀病病人
在碘缺乏病中最易被认出的是颈部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大脖子病”,即地方性甲状腺肿中。

另一种是“傻子”或“呆小病”,即地方性克汀病,病人表现出较明显的智力缺损,具有典型的痴呆表情,他们身材矮小,甚至聋哑等。

碘缺乏病最大的危害
儿童智力缺陷是碘缺乏病最大的危害
碘是甲状腺制造甲状腺素的原料,是脑组织正常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在脑组织生长发育期,无论是轻度还是重度缺碘,都会影响脑发育,损伤智力。

聪明的脑子离不开碘。

从母亲怀孕开始,一直延续到出生后的两周岁以内,这段时间是脑以育的关键期,如果在关键期内发生任何程度的碘营养不
足,都会造成大脑发育的不正常。

关键期内因缺碘造成的脑发育不良问题是不可康复的,因此,从脑发育离不开碘这个角度上说,碘是“智力元素”。

缺碘所致的智力落后不能治愈
长期的实践经验表明,缺碘引起的智力缺陷与其他智力缺陷一样,都是脑功能障碍的表现,任何治疗不可能使碘缺乏患者的智力落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如何预防碘缺乏病
食用加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经济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

补碘的重点人群――儿童、新婚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盐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必须吃的食品,把一定数量的碘加在食盐里,便能确保每人每天都能吃到一定数量的碘。

只要我们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就能保证我们的碘营养。

使用碘盐应注意什么
因为碘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时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的、印有指定商标、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千万不要随意购买私盐或无(低)碘盐。

2)不要存放时间太长,随吃随买。

3)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4)炒菜、做汤在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5)不要用油炒碘盐。

6)腌制咸菜一定要用碘盐腌制,不要淘洗碘盐。

这样可保证咸菜内也含碘。

为了避免碘的丢失,炒菜、煮汤时应在出锅时再加碘盐,
碘盐储存容器放于避光处,并加盖。

如何识别真假碘盐
家庭检查真假碘盐可以先从食盐的外包装着手。

我国实行食盐专营,经盐业管理部门认可的合格碘盐,对外包装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包装上的说明和标识十分明显,字迹完整清楚。

以北京地区为例,碘盐的包装材料是塑料复膜,有蓝色“加碘”二字标识,并有白色“精制食盐”四字说明,国家规定全国所有碘盐必须贴有防伪“碘盐标志”。

实在难以辨认,可以去找疾病控制部门解决,他们有专用的化学试剂,只需往盐上滴一滴药水就能做出判断。

碘盐标志
碘盐标志的含义是:把碘的化学符号英文小写字母"i"形象为健康人,体内有“碘”字,外面的正方形为盐的晶体结构,对角上印着“食”“盐”字样。

激光防伪标志上的人体图形周边闪烁着霓虹,正方形底部有一弧形彩色闪光点。

特别提醒: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炎患者等极少数人不宜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因治疗疾病,不宜食用碘盐的,可到当地盐业公司购买非碘食盐。

哪些食物含碘丰富
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海带、海鱼和紫菜。

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充体内的碘,而且还可以摄入微量元素、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高的食品,平时应注意多吃这类食品。

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通达饮水、空气或食物等摄入过多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氟中毒。

在儿童主要表现为牙齿出现斑釉,即氟斑牙,成人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性酸痛,功能障碍,即氟骨症,俗称“糠骨症”、“大黄牙”或“干勾牙”。

发病人群轻者牙齿黄黑,裂碎脱落,重者背驼腰弯,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氟中毒?
在一个固定地区,饮水含氟量在0.5mg/L以下,龋齿发病率增高;
0.5~1.0mg/L是龋齿和斑釉齿发病率最低的范围,无氟骨症发生;在
1.0mg/L以上时,随水氟的增高,斑釉齿发病率上升;当大于4mg/L时,氟骨症逐渐增多。

饮水中含氟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0.5~1.0mg/L)或因食物中含氟过高,即造成人群发病引起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临床表现
氟斑牙
表现为牙齿表面出现白色不透明的斑点,斑点扩大后牙齿失去光泽,明显时呈黄色、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纹。

严重者牙面出现浅窝或花样缺损,牙齿外形不完整,往往早期脱落。

氟骨症
表现为腰腿痛、关节僵硬、骨骼变形、下肢弯曲、驼背,甚至瘫痪。

妇女因骨盆变形而造成难产要表现是牙齿和骨骼的损害,慢性氟中毒病人,有头
痛、眩晕、食欲不振、恶心、腹痛、腹泻以及记忆力减退,易困和反应迟钝等表现,此外还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的诱因之一。

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
饮水性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预防的根本措施是降低水氟会含量,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改换水源:如引用江、河、水库的地面水,打低氟的深井以及收集、储备天然降水等。

除氟:常用的方法有:人工降氟(沉降)法有明矾法、三氯化铝法、过磷酸法及骨炭法等。

精品资料
健康教育: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等。

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原则
地方性氟中毒治疗方面,由于发病机理不太清楚,故目前沿未研究出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是减少机体对氟的吸收;促进体内氟的排泄;改善生存条件;增强机体抵抗力;缓解症状和对症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