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物素材解析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素材讲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素材讲解

《辛丑条约》中为何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

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

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

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

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

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

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

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

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

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

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

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_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_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PPT课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5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 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 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练习:
1.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的时间是( )
侵 过 2)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
。 北京

慈禧太后带 光绪帝仓皇出逃。
战 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 、、、、、、、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

的《
》。
辛丑条约
内容:


危害
; ;
。 ;
(影响)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
1840.6— 1842.
第二次 鸦片战争
过在大10城0年市,中期满归还。

3、租借地有时间限定,后者是永久性的
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 控制殖民地半 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 利,不许 其他国家染指。
八国联军进军路线图 廊坊
6.19世纪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 条约》
BD.《.《北辛京丑条条约约》》C
《辛丑条约》
时间: 1901年 双方: 中国(李鸿章)与俄日一英样?美为等什么11会国如此?这给我们以什么
启示?
仅做学习交流,谢谢!
语语文文::初初一一新新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是是教教育育部部编编写写的的教教材材,,也也称称““部部编编””教教材材。。““部部编编本本””是是指指由由教教育育部部直直接接组组织织编编写写的的教教材材。。““部部编编本本””除除了了语语文文,,还还有有德德育育和和历历史史。。现现有有的的语语文文教教材材,,小小学学有有1122种种版版本本,,初初中中有有88种种版版本本。。这这些些版版本本现现在在也也都都做做了了修修订订,,和和““部部编编本本””一一同同投投入入使使用用。。““部部编编本本””取取代代原原来来人人教教版版,,覆覆盖盖面面比比较较广广,,小小学学约约占占5500%%,,初初中中约约占占6600%%。。今今秋秋,,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新新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是是语语文文出出版版社社的的修修订订版版教教材材,,还还是是先先学学拼拼音音,,后后学学识识字字。。政政治治::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学学生生使使用用的的教教材材有有两两个个版版本本,,小小学学一一年年级级和和初初一一的的政政治治教教材材不不再再叫叫《《思思想想品品德德》》,,改改名名为为《《道道德德与与法法治治》》。。历历史史::初初一一新新生生使使用用华华师师大大版版教教材材。。历历史史教教材材最最大大的的变变化化是是不不再再按按科科技技、、思思想想、、文文化化等等专专题题进进行行内内容容设设置置,,而而是是以以时时间间为为主主线线,,按按照照历历史史发发展展的的时时间间顺顺序序进进行行设设置置。。关关于于部部编编版版,,你你知知道道多多少少??为为什什么么要要改改版版??跟跟小小编编一一起起来来了了解解下下吧吧!!一一新新教教材材的的五五个个变变化化一一、、入入学学以以后后先先学学一一部部分分常常用用字字,,再再开开始始学学拼拼音音。。汉汉字字是是生生活活中中经经常常碰碰到到的的,,但但拼拼音音作作为为一一个个符符号号,,在在孩孩子子们们的的生生活活中中接接触触、、使使用用都都很很少少,,教教学学顺顺序序换换一一换换,,其其实实是是更更关关注注孩孩子子们们的的需需求求了了。。先先学学一一部部分分常常用用常常见见字字,,就就是是把把孩孩子子的的生生活活、、经经历历融融入入到到学学习习中中。。二二、、第第一一册册识识字字量量减减少少,,由由440000字字减减少少到到330000字字。。第第一一单单元元先先学学4400个个常常用用字字,,比比如如““地地””字字,,对对孩孩子子来来说说并并不不陌陌生生,,在在童童话话书书、、绘绘本本里里可可以以看看到到,,电电视视新新闻闻里里也也有有。。而而在在以以前前,,课课文文选选用用的的一一些些结结构构简简单单的的独独体体字字,,比比如如““叉叉””字字,,结结构构比比较较简简单单,,但但日日常常生生活活中中用用得得不不算算多多。。新新教教材材中中,,增增大大了了常常用用常常见见字字的的比比重重,,减减少少了了一一些些和和孩孩子子生生活活联联系系不不太太紧紧密密的的汉汉字字。。三三、、新新增增““快快乐乐阅阅读读吧吧””栏栏目目,,引引导导学学生生开开展展课课外外阅阅读读。。教教材材第第一一单单元元的的入入学学教教育育中中,,有有一一幅幅图图是是孩孩子子们们一一起起讨讨论论《《西西游游记记》》等等故故事事,,看看得得出出来来,,语语文文学学习习越越来来越越重重视视孩孩子子的的阅阅读读表表达达,,通通过过 读读故故事事、、演演故故事事、、看看故故事事等等,,提提升升阅阅读读能能力力。。入入学学教教育育中中第第一一次次提提出出阅阅读读教教育育,,把把阅阅读读习习惯惯提提升升到到和和识识字字、、写写字字同同等等重重要要的的地地位位。。四四、、新新增增““和和大大人人一一起起读读””栏栏目目,,激激发发学学生生的的阅阅读读兴兴趣趣,,拓拓展展课课外外阅阅读读。。有有家家长长担担心心会会不不会会增增加加家家长长负负担担,,其其实实这这个个““大大人人””包包含含很很多多意意思思,,可可以以是是老老师师、、爸爸妈妈、、爷爷爷爷、、奶奶奶奶、、外外公公、、外外婆婆等等,,也也可可以以是是邻邻居居家家的的小小姐姐姐姐等等。。每每个个人人讲讲述述一一个个故故事事,,表表达达是是不不一一样样的的,,有有人人比比较较精精炼炼,,有有人人比比较较口口语语化化,,儿儿童童听听到到的的故故事事不不同同,,就就会会形形成成不不同同的的语语文文素素养养。。五五、、语语文文园园地地里里,,新新增增一一个个““书书写写提提示示””的的栏栏目目。。写写字字是是有有规规律律的的,,一一部部分分字字有有自自己己的的写写法法,,笔笔顺顺都都有有自自己己的的规规则则,,新新教教材材要要求求写写字字的的时时候候,,就就要要了了解解一一些些字字的的写写法法。。现现在在信信息息技技术术发发展展很很快快,,孩孩子子并并不不是是只只会会打打字字就就可可以以,,写写字字也也不不能能弱弱化化。。二二为为什什么么要要先先识识字字后后学学拼拼音音??一一位位语语文文教教研研员员说说,,孩孩子子学学语语文文是是母母语语教教育育,,他他们们在在生生活活中中已已经经认认了了很很多多字字了了,,一一年年级级的的识识字字课课可可以以和和他他们们之之前前的的生生活活有有机机结结合合起起来来。。原原先先先先拼拼音音后后识识字字,,很很多多孩孩子子觉觉得得枯枯燥燥,,学学的的时时候候感感受受不不到到拼拼音音的的用用处处。。如如果果先先接接触触汉汉字字,,小小朋朋友友在在学学拼拼音音的的过过程程中中会会觉觉得得拼拼音音是是有有用用的的,,学学好好拼拼音音是是为为了了认认识识更更多多的的汉汉字字。。还还有有一一位位小小学学语语文文老老师师说说::““我我刚刚刚刚教教完完一一年年级级语语文文,,先先学学拼拼音音再再识识字字,,刚刚进进校校门门的的孩孩子子上上来来就就学学,,压压力力会会比比较较大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PPT课件 图文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PPT课件 图文

2.帝国主义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镇压义和团运动
(A)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打开中国门户
D.迫使清政府投降
3. 《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 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 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 的是( D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
侵华过程:
天津
乘火车
北京
狼狈逃回
统帅: 西摩尔
攻陷大沽炮台
攻占天津
统帅 瓦德西
攻占北京
义 和 团 抗 击 八 国 联 军
1900年8月15日,慈 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八国联军对北京实行分区占领,特许官兵公开抢掠 三天。
从将军到士兵,从外交使节到传教士,全都参加了 抢劫。他们挨门挨户抢夺财物,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 制之下,失去军事自主权
划定使馆界,改外务部 清政府处于列强监控下
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朝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议一议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 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 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朝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 的武装控制之下,最终确立了清政府为帝国主义列强忠实 走狗的地位。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1.八国联军的组成及头目
八 国 联
八国联军 侵占北京
2.义和团和清军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 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和在北京的暴行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物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物素材 新人教版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瓦德西简介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冯·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1832—1904年)德国人,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

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间却比较晚,35岁才成为总参军官。

瓦德西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

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到德国却没有上战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

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内,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

1901年6月回国。

著有《瓦德西回忆录》,中文节译本名《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生平瓦德西(waldersee)是20世纪初侵华的八国联军的统帅,传说中瓦德西和清末名妓赛金花有一段交往。

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统帅之前生平事迹少有人知。

他在德意志军事史上是有份量的。

瓦德西早在当八国联军统帅之前就在欧洲军界有很高的地位了。

他是德国总参谋部的第二任参谋长。

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以后,普鲁士国王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德皇威廉一世,到1945年二战结束,德军总参谋部一共只有过13位总参谋长。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3位:毛奇(Moltke),瓦德西(1888年接任),施利芬(Schlieff en,1891年起),这3位都是伯爵元帅。

第一位毛奇是欧洲名将,1857年以少将军衔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是对丹麦、奥地利、法国战争的胜利者,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当中和铁血首相俾斯麦一文一武,堪称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二、三、四、五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二、三、四、五素材 新人教版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二、三、四、五
李鸿章(1823.2.15—1901.11.7),字渐甫,号少荃,谥文忠,安徽合肥磨店乡人。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由江西湖口迁合肥,世代耕读,至其父李文安考取进士,“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李鸿章20岁赴京,师事曾国藩,讲求经世之学,1847年中进士。

1853年回皖办团练,后入湘军幕府。

1862年因曾国藩保荐出任江苏巡抚,组建淮军赴上海。

此后历任两江、湖广、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

作为淮军和北洋海军的最高军事统帅、淮系洋务集团的首领,长期把持朝政,贯彻“中体西用”,对外妥协退让,对内推进洋务运动,是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关键人物之一。

一、中国近代史上实力最强的洋务政治集团——淮系集团唯一的首领。

二、两支近代化军队:淮军、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

三、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四大军工企业: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他创办了前三个,并插手福州船政局的人事管理和人才培养;他麾下的淮系集团拥有将领、幕僚(包括洋员和汉员)、官僚三个子系统,人才和实力在晚清同时期各派系集团中首屈一指。

四、他是历经道、咸、同、光四朝的元老重臣;从1862年出任江苏巡抚至1901年逝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整整四十年;他还直接指挥了四场战争:两场内战——“平吴”、“剿捻”,两场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五、他的作为,在中国近代的五大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因此,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关键人物之一;是一个伴随着洋务——近代化潮流而产生的标志性人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广大农民把尖锐的民族矛盾简单地看成为洋 教及洋人的问题;从而掀起了以反洋教为主 的反帝爱国运动。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乡间传教
资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误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 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在 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 然。
D
6(2012· 山东德州)1841年英国占领了香港岛;1851 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01年帝 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对上述 材料所体现的历史主线最准确的概括是 A.西方侵华史 B.西方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 D.中国人民探索史
C
1(2012· 山东滨州)“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 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 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 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这 一年是 A.1840年 B.1856年 C.1900年 D.1931年 2(2012· 广东梅州)王树增在《1901》一书中评论某 个条约时指出:最要害的条款,是外国有权在中 国的领土上驻军和中国将要支付的巨额赔偿。这 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在天安门前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黄包车上都是八国联军抢劫来的财物
侵略北京的八国联军
北京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燃烧
被八国联军炮火毁坏的北京齐化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 时间:1901年 • 结合条约内容分析其恶劣影响: • 1、赔款4.5亿两白银,非常沉重的负担 (以海关关税做抵押;借外债) • 2、严禁反帝,清廷的走狗心态 • 3、京津地区落入帝国主义控制之中 • 4、划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 • 最终: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件02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课件02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情境引入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八国联军进入紫禁城
一批不平等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 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自主学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的肆意宰割加剧了中华 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根本原因)
八国联军封锁街道,逐户进行抢劫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御座上。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 后,你有何感受?你认为 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 重演?
… …
放之 查抢
火 等 事 , 为 数 亦 属 不 少 。 』
残 忍 行 为 , 随 意 杀 人 、 无 故
又 因 抢 劫 时 所 发 生 强 奸 妇 女
组织成员 活动地点
失业民众和下 层百姓为主体
山东,河南本来是长期流行在山东、直隶一带的民 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 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其中掺杂有大量教授 信众“刀枪不入”的愚昧成分。以“反清复明”为 口号,后来随着民族危机加深,义和团开始支持清 朝抵抗西方,口号也改为“扶清灭洋 ,清政府对 义和团也有原来的剿改为抚。义和团盲目排外他们 四处烧教会、杀教士;抵制所有外国事物和之前失 败的“洋务运动”。在义和团的积极排外下,外国 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 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 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 “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 之祸。
出 , 但 为 数 必 极 重 大 无 疑
劫 之 损 失 , 其 详 数 将 永 不 能
『 所 有 中 国 此 次 所 受 毁 伤 及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图片集素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图片集素材新人教版

清末义和团图片集=====================================义和团战士向沙俄军队下战书。

=============================================义和团团民===========================图为1900年义和团在北京城内各处张贴及散发的揭帖。

从内容上看,大约是6月下旬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的激战时刻,出面者为直隶新城县周姓的义和团团民,当时是北京西四牌楼砖塔胡同某坛口的大师兄。

=============================================义和团旗帜旗帜上书:天数已尽兴汉灭满=========================================义和团旗帜旗帜上书:守法百姓乡兵逼反兴汉灭满=======================================义和团之赵字方旗===================================义和团被清政府利用后打出的“扶清灭洋”的旗子。

=========================================义和团所用的单飘带黄龙三角旗===============================================义和团的双飘带黄龙三角旗================================义和团的右伍三角旗========================================义和团所用龙珠长文旗==================================义和团团员=================================义和团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八国联军廊坊之役=======================================与义和团作战的八国联军炮兵行程近半的八国联军在廊坊遇到义和团和清政府军的阻击,被迫退回距天津30多公里的杨村车站,筑垒防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瓦德西简介瓦德西,全名阿尔弗雷德·海因里希·卡尔·路德维希·冯·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1832—1904年)德国人,他的家庭是德意志一个小邦的亲王,父亲和外公都是将军。

瓦德西本人当然也秉承家庭传统从军,不过他加入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时间却比较晚,35岁才成为总参军官。

瓦德西在普法战争之前被派驻巴黎当大使馆武官,在这个职务上搜集了非常详尽的法国军事、政治情报,正是因此而引起总参谋长毛奇的注意和欣赏。

不过普法战争期间,瓦德西回到德国却没有上战场,而是担任国王的副官,虽然没有战功,但是给国王和宫廷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任德国总参谋长.晋升陆军元帅。

1900年8月任八国联军统帅,11月抵达北京,指挥侵略军由津、京出兵侵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及山西境内,残酷镇压义和团,屠杀中国人民,胁迫清政府接受议和大纲,扩大列强侵华权益。

1901年6月回国。

著有《瓦德西回忆录》,中文节译本名《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

生平瓦德西(waldersee)是20世纪初侵华的八国联军的统帅,传说中瓦德西和清末名妓赛金花有一段交往。

瓦德西担任八国联军统帅之前生平事迹少有人知。

他在德意志军事史上是有份量的。

瓦德西早在当八国联军统帅之前就在欧洲军界有很高的地位了。

他是德国总参谋部的第二任参谋长。

自从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以后,普鲁士国王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德皇威廉一世,到1945年二战结束,德军总参谋部一共只有过13位总参谋长。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3位:毛奇(Moltke),瓦德西(1888年接任),施利芬(Schlieff en,1891年起),这3位都是伯爵元帅。

第一位毛奇是欧洲名将,1857年以少将军衔出任普鲁士总参谋长,是对丹麦、奥地利、法国战争的胜利者,在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过程当中和铁血首相俾斯麦一文一武,堪称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

瓦德西是毛奇选定的接班人。

第三位施利芬就是后来非常著名的施利芬计划的制订者,是位很有份量的军事思想家。

战后,瓦德西当过精锐的第13乌尔兰(Uhlan)团团长和第10军参谋长。

他娶了一个美国富孀,因此在贵族上层讲究排场的交际圈很受欢迎。

到1882年,毛奇物色自己的接班人,因为对瓦德西才华的欣赏和他的家世背景而选中了50岁的瓦德西,任命他当军需总监(first quartermaster) ,实际就是副总长。

而且因为毛奇当时已经八十多岁,又对瓦德西完全信任,所以瓦德西可以全权处理所有的总参谋部事务。

因此,虽然瓦德西只当过3年正职的总参谋长,但实际上掌握总参的时间却要长得多。

后来瓦德西于1888年正式接替毛奇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瓦德西掌握总参谋部的时期是和平时期,没有仗打。

瓦德西的工作作风和毛奇不同。

毛奇基本上是个没有什么政治企图的纯军人。

帝国的政治事务一般由俾斯麦说了算,再加上当时老毛奇在皇帝面前的威望已经是一言九鼎的人物,真想发表什么意见一句话就足够了,也没有运用政治权术的必要。

但瓦德西本质上是个政治将军,对权术很有手腕,再加上他的个人魅力和毛奇的完全信任,因此总参谋部开始在国家内政外交中有了越来越大的发言权。

瓦德西的第一个任务是提高总参谋部的地位,尤其要摆脱陆军部(war ministry)的管辖,争取向皇帝直接负责。

瓦德西当上副总长不久就实现了这一点,通过权力运作,使陆军部长Kameke将军去职,由承认总参独立地位的Schellendorf将军接任。

从此总参谋部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并且再也不用向帝国议会报告了(此前毛奇以其崇高的个人地位是可以随时见到皇帝的,但那不是制度,理论上总参谋长要通过陆军部长向皇帝汇报)。

后来瓦德西当上总长以后,又策划由Vernois将军担任陆军部长。

这两位陆军部长本身都是总参谋部的将军,立场一个比一个同情总参谋部。

当时德国还有一个战争内阁(war cabinet),实际上是皇帝的私人军事顾问机构,一般由一名少将领导。

瓦德西也成功地让Hahnke将军接替Albedyll将军当上战争内阁首脑。

通过这一系列权力运作,瓦德西成功地提高了总参谋部的地位和影响力。

进而在总参谋部的主导下,德国实现了3年义务兵役制。

此后瓦德西和总参谋部开始干预帝国的外交政策,这次瓦德西的对手是铁血首相俾斯麦。

毛奇时代,毛奇和俾斯麦的分工很默契,毛奇基本不干预外交政策。

俾斯麦是一个熟练的外交高手,擅长的是在欧洲列强间制造不信任和利益冲突,德国则保持暧昧的立场,对谁也不太接近,从列强的猜疑中获利。

最著名的例子是普奥战争胜利以后却不让普军乘胜追击打下维也纳,为的是给奥地利留一条后路。

但是瓦德西则是一个相当强烈的军国主义者,相信德国和俄国早晚有一战,甚至鼓吹先发制人地攻击俄国或者法国中的一个,因此着手和奥地利总参谋部进行合作。

这样一来对俾斯麦的等距离外交政策干扰不小。

这一次权力斗争获胜的又是瓦德西,因为德国新皇上台,解除了俾斯麦的帝国首相职务。

但是随后瓦德西和新皇帝威廉二世也发生了歧见:威廉二世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瓦德西对此强烈反对。

一方面,建立海军花费太大,第二,海军建立以后陆军总参谋部的地位和权力势必要向联合军种的参谋部移交,第三,海军和海外殖民地的扩张势必和英国发生冲突。

本来瓦德西视俄国为最大的敌人,英俄世相矛盾,德国还可以指望英国的支持。

和英国冲突使德国在大陆传统的对手俄法之外又树一个敌人。

但是渴望海外扩张和大海军带来的荣耀的威廉二世不听,因此1891年就解除了瓦德西的总参谋长职务。

但瓦德西没有完全失宠,被任命为第九军军长。

来华将近十年以后,1900年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骚乱中德国公使被打死。

列强组织联军,德皇提出由瓦德西担任联军总司令,被各国接受,于是瓦德西被德皇授予元帅军衔。

关于各国接受德国人出任总司令的原因,瓦德西自己的日记中有记载:奥地利和意大利出动的军力很少,不可能担任总司令,英国和俄国谁也不会同意让对方当总司令,况且当时英国在布尔战争中出丑,让各国对英国人的军事水平不敢相信。

由美国或日本人出任总司令则是不可想象的,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不象欧洲列强受的损害那么大,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积极,而日本人毕竟在欧洲老牌帝国眼里还是被瞧不起的。

很奇怪的,法国并不反对瓦德西的任命,而且法国人本身也从来没有积极寻求过这个职位。

就这样,瓦德西于1900年8月被任命为八国联军总司令。

但是对这位军国主义者来说,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毕竟还是捞不到仗打,还在他从欧洲出发之前,北京就已经被占领,只有中国东北还有和俄军的零星战斗,而占领北京的,仅仅是列强在华本来不大的驻军兵力。

瓦德西从欧洲坐邮轮出发,经过两个月的航行才到达天津,与此同时,列强也在增兵巩固在华占领区的形势。

瓦德西日记中对在华的活动,并没有提到赛金花,比较有意思的是是两个部分,一是作为联军总司令对签和约赔款的叙述,二是对八国联军在华抢劫行为的记述。

瓦德西在日记中表达了对李鸿章的不信任,他认为列强应该一起对华交涉,不能单独谈判,以取得最大的利益,而李鸿章则尽量想与各国单独接触,以利用列强互不信任的心理,减少中国的赔偿,事实上李鸿章已经成功地和俄国开始了谈判。

由此看来,李鸿章并不是象后来被指责的那样是个卖国贼。

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还是没能如李鸿章所愿,谈判是在以庆亲王和李鸿章为首的中国使团和列强联合使团之间进行的。

据瓦德西的日记讲,清廷最初提出赔款最高的承受能力是10亿帝国马克,而瓦德西的态度相当强硬,要价在15到20亿马克之间。

最终达成的赔款额4 亿5 千万两白银是12亿马克。

关于八国联军在华的抢劫掠夺行为,瓦德西在日记里有毫不隐晦的记叙。

部分原因是抢劫是在北京刚被占领,瓦德西还没有到的时候进行的。

以下引自10月22日瓦德西给德皇的报告:“最近的战斗使北京许多街区毁灭。

北京被占领之后头3 天公开允许的抢劫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英军的抢劫是相当有制度的,强抢来的东西必须集中放在外交使团的一个地方,以便日后拍卖。

拍卖的收入再按照计划在军官中间分配。

而且英国军官告诉我,印度士兵( 英军几乎完全由印度士兵组成) 根本不能理解没有劫掠的胜利有什么意义。

日本军的战利品必须上交国家,国家肯定收获了可观的数目。

在美军,抢劫是被官方禁止的,但是美国官兵都是些冒险家,禁令被最彻底地置之不理。

俄军的抢劫以最原始的方式进行,东西被扔得乱七八糟。

法国在抢劫方面也不落人后。

”“颐和园的珍品曾经被在俄占领后被作为官方的战利品运走,普鲁士王室送给清帝的礼品被发现在运往旅顺港( 原文是阿瑟港) 的途中,在霍普纳少将的抗议之下这件礼品被转交给我们。

”在1900年1月20日的日记里,瓦德西记载:“很遗憾那么多珍贵物品被以最粗鲁的方式对待,都被毁掉了……很幸运德军没有参与官方的抢劫行为。

因为在天津之战中我们只有300人参加,而且事后根本没有进城。

而北京,德军是在抢劫结束之后很久才到达的……在国内如果人们想象这场战争是为传播基督教文明和生活方式的话,他们肯定要感到幻灭了。

自从三十年战争和路易十四时代的劫掠以来,还没有象这样的。

”曾看到有人写文章说很多对宫廷的抢劫是看守者监守自盗或周围的中国暴民所为,瓦德西日记里就否定过。

“冬宫( 书中的夏宫指颐和园,紫禁城指皇宫大内,这谁都知道。

但冬宫指那里我开始也不清楚,从后文提到瓦德西的司令部和住所在冬宫,那里有曾经囚禁光绪皇帝的瀛台,那么显然书中冬宫指中南海) 曾被两个连俄军占领。

有可能皇室出逃到俄军占领的这几天里,有些珍贵物品被贼偷走,但不可能很多。

但现在发现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东西都没有了,只留下那些非常难以移动的物品。

”还有夏宫——颐和园也曾经被俄军占领:“俄军撤出英军和意大利军进驻时,发现虽然宫殿内外没有冬宫破坏得那么厉害,但所有贵重物品都不见了。

这不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干的,因为周围没有多少中国人,而且俄军撤出和英军进驻的间隔极短。

我向英国军官指出如果他们把剩下那点东西也运走的话,肯定是俄国人最希望的,他看来相当同意。

”和约签订以后,瓦德西在中国的占领军总司令职责结束,于1901年6月3日离开北京,回德国之前应日本天皇邀请访问日本。

回国后退役,1904年病逝。

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讽刺性的人。

他是德意志总参谋部鼎盛时期的总参谋长,为毛奇所赏识,应该说肯定其才华不仅是政治权术和交际能力。

记得十几年前小时候看过一个喜剧译制片,叫“科佩尼克上尉”,漫画式地描述了德意志军国主义的社会状况。

其实至少一战前的总参谋长里,毛奇和施利芬就本人而言,都没有那么浓的军国主义色彩。

倒是瓦德西的政治观点最象人们想象的好战的军国主义者。

但是瓦德西生不逢时,始终没有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军事能力。

杜普伊的评价,瓦德西没有毛奇和施利芬那样出众的智力,但是他的强项在于个人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