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式_白利

合集下载

企业战略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企业战略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企业战略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已不再是企业内部孤立的决策过程,而是需要充分考虑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或反对,往往能够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分析企业战略中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制定明智、可持续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利益相关者,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决策或受企业决策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他们与企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等。

常见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债权人、政府、社区等。

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他们追求的是资本的增值和投资回报。

在企业战略制定中,股东的意见和利益往往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他们期望企业能够制定出能够提升企业价值、增加股息分配的战略。

如果企业的战略不能满足股东的期望,可能会导致股东的不满,甚至撤资。

员工是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和忠诚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一个良好的企业战略应该能够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合理的薪酬福利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果企业战略忽视了员工的利益,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流失和工作效率的下降。

顾客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企业的战略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保持市场份额,并实现持续增长。

供应商是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物资和服务的合作伙伴。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保障企业的供应链稳定、降低采购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战略的制定应该考虑到供应商的利益,通过公平合理的交易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债权人向企业提供资金,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

企业在制定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债务风险,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以维护良好的信用形象。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和服务。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主要关注股东的利益,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兴起,并对公司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不仅仅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还应该考虑到所有能够影响或被公司影响的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如员工、供应商、客户、债权人、社区、政府等。

这一理论的提出,挑战了传统以股东至上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模式,为公司治理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公司治理带来了多方面的有益影响。

首先,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助于增强公司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公司充分考虑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时,能够建立起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减少潜在的冲突和风险。

例如,关注员工的福利和职业发展,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重视供应商的合作,能够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保障。

与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促进市场份额的扩大。

这些都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促进公司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公司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经营活动对社会和环境都会产生影响。

当公司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纳入治理范畴时,就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劳动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声誉。

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不仅有助于吸引人才和客户,还能够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公司创造更有利的发展环境。

再者,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决策质量。

在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决策往往主要基于股东的利益和短期财务指标。

然而,这种决策方式可能会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导致决策的短视和片面。

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公司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和考虑各方的意见和需求,综合权衡各种因素。

这样能够使决策更加全面、科学和合理,降低决策风险,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利益相关者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利益相关者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利益相关者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加,其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由此尤其需要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利益相关者管理,来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利益相关者管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又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一.什么是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Stakeholder Management)是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满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和期望,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和价值。

它认为企业不仅要考虑利润最大化,还必须考虑与企业发展有关的各方面因素,如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对员工的关心、对股东的回报等,故而需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了解并优化各种关键的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利益,协调各方面矛盾和问题,以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企业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管理已成为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思维方式,帮助企业从战略角度提供更有效的决策,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除了要关注公司内部的组织文化、经营管理、战略规划等方面,还需要关注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期望和利益,其中包括员工、客户、供应商、股东、政府、环保组织等等,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在企业管理中实现协调和平衡。

1.员工管理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管理好员工成为企业开展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利益相关者管理中,要适当地关注员工的期望和利益,公平地分配工作、奖惩、晋升等机会,体现员工价值,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绩效。

2.客户管理客户是企业利益相关者中的核心群体,满足客户需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所以,企业需要掌握客户的需求和要求,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和创新来更加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

3.供应商管理在企业的供应链中,供应商是企业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企业需要关注供应商的利益和期望,维护供应商的利益,尽量达到“双赢”的效果,争取他们通过加强合作带来更多优质的供应,并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分析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分析

利益相关者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分析在商业活动中,公司的决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制定决策时,公司不仅要考虑内部因素,也要考虑一系列外部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与公司有关的、或对公司决策有影响的人或组织。

对于公司而言,理解和权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能够对公司的决策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首先,公司的股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

股东对公司的利润和股票价格非常关注。

在公司的任何战略决策中,股东的利益都应该被考虑。

比如,公司是否可以短期内赚取巨额利润以增加价格,还是应该着眼于长期投资持续增加利润,这都需要有远见卓识的眼光来做出决策。

同时,股东们会关注公司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公司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例如公司的文化、员工关系和社会责任等。

如果公司的决策影响到了股东的利益或使他们感到不安,可能会导致股东取消投资或者股票价格下跌。

其次,公司员工也是利益相关者之一。

如何平衡员工的需求和公司的利益是一项挑战。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他们希望得到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机会进行职业发展。

如果公司的决策对员工产生了负面影响,则可能导致工作不稳定的员工离开公司,并对公司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员工还是公司内部发现问题和提供改善意见的主要人群之一,因此不应忽视他们的声音。

第三,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也是公司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公司需要关注并解决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此外,供应商也有可能对公司的决策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尤其是当供应商是公司的独家供应商时,决策影响往往会更加重要。

公司需要考虑供应商的利益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并在决策中尽可能考虑到他们的诉求。

最后,公司还有社会和政府等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

公司的决策会对社会和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公司需要考虑社会公众的需要、环境保护等问题。

公司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制定政策的社会价值等方式来影响社会,从而提高公司的影响力和声誉。

利益相关者报告: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报告: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影响

利益相关者报告: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影响引言:利益相关者是指对组织的运营和发展具有利益关系的各方,包括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公众等。

他们的利益和期望与组织的愿景、使命和目标息息相关,对于组织的长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影响进行详细论述。

1. 股东影响:股东是组织的所有者,他们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具有重要影响。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股东的期望主要体现在资本回报上。

他们通过投资获得股息和资本增值收益,因此关注组织的财务表现和股价波动。

在决策层面上,股东通过参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行使投票权以影响组织的决策和运营方向。

2. 员工影响:员工是组织的重要资源,他们的能力、意愿和动力对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员工期望能够获得公平的工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他们的参与和努力对组织的创新和竞争力至关重要。

此外,员工也是组织的代言人和形象建立的重要推动者,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对组织的声誉和品牌形象具有直接影响。

3. 客户影响:客户是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源泉,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直接决定着组织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客户的期望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合理性、售后服务、创新能力等方面。

组织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反馈,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以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4. 供应商影响:供应商是组织的合作伙伴,他们的服务和供应能力直接影响到组织的供应链和生产效率。

供应商的期望主要在于稳定的订单和支付、公平的价格和合同条款、长期的合作关系等。

组织需要与供应商建立互信和共赢的关系,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合作创新,提升整体供应体系的效率和质量。

5. 政府影响:政府是组织经营环境的重要决策者和监管者,他们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对组织进行规范和约束。

政府的期望主要在于组织遵守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组织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与政府沟通合作,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维护良好的社会形象。

报告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利益平衡

报告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利益平衡

报告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利益平衡引言在现代社会,企业和组织在开展各种活动时,会涉及到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但不限于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社会组织等等。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实现利益平衡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探讨报告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和实现利益平衡的方法与策略。

一、利益相关者分析与分类1. 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定义与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是指对企业或组织涉及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他们的权益、需求、期望和影响力,从而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其目的在于有效地识别出利益相关者的主要特征和重要利益,为实现利益平衡提供基础。

2. 利益相关者分类的方法与原则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基于关联性分类、基于权益分类、基于权力分类和基于参与程度分类。

在进行利益相关者分类时,需遵循的原则包括公平公正原则、信息透明原则、多元共生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关键步骤1. 收集利益相关者信息利益相关者信息的收集是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基础。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如调研问卷、面谈访问、文献研究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收集方式和分析方法。

2. 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需求在获取利益相关者信息后,需要对其权益和需求进行分析。

权益分析主要是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关切点,包括经济利益、社会影响等;需求分析则是针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以了解他们对企业或组织的期望和要求。

三、利益平衡的策略与方法1. 利益平衡的原则与目标利益平衡的原则包括公正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共享责任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

利益平衡的目标在于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需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利益冲突,实现共赢。

2. 利益平衡的策略与方法利益相关者平衡的策略与方法包括信息沟通、利益协商、价值共创和社会责任等。

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当一个企业开始运转时,其各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都需要一个有效的管理。

而有效的管理不仅仅要考虑到公司独自获得利益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可能由于企业的制定政策而受益或受损的人或群体。

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有可能忽视了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意见、需求和影响,这将会严重给企业带来潜在的危害。

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将在本文中进行探讨。

一、利益相关者的分类利益相关者可以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内部利益相关者通常是指在企业中拥有股份或有职位的人员,如股东、高层管理人员等。

外部利益相关者指受到企业决策影响或企业决策对其产生影响的人或群体,如客户、供应商、媒体等。

企业决策对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都有着本质的不同影响,所以在实施管理决策时,需要了解和考虑利益相关者的种类和属性。

二、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决策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和反应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

客户是企业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而客户需求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

如果企业能够听取和响应客户的需求,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节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利益相关者不仅包括客户,还包括供应商、银行、员工和政府等各个方面的人或群体。

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企业需要施以不同的管理策略,以便更好地达到目标。

其次,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赞同可以协助企业在推广产品时节省成本。

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客户和供应商对产品或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评价和反馈都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其工作表现的好坏和方式是否顺畅。

如果企业能够在产品的开发和推销时提前注意到客户和供应商的反馈,并且积极地响应,那么越快就可以调整生产和营销策略,避免损失和浪费。

另外,利益相关者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策略评估的参考对象,帮助企业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以员工为例,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公司的各个方面,对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挑战有更深刻的体会,根据他们的反馈,企业可以得出让员工更满意和参与的具体措施。

利益相关者管理分析及企业实践研究

利益相关者管理分析及企业实践研究

利益相关者管理分析及企业实践研究一、引言利益相关者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合作和协调。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利益相关者涌现,如投资人、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等。

如何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出发,对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相关理论展开分析,同时探讨企业实践中的经验。

二、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理论基础1. 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或被影响于企业活动结果的利益相关方,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投资人、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政府等。

按照其利益与企业的关系可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2.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基本概念利益相关者管理是针对企业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等活动而进行的管理。

其基本内容包括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满足、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协调以及利益相关者共赢等。

其基本原则是维护企业长远发展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

3.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理论模型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三大要素: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需求和实现利益的途径。

在实践中,企业应根据不同形势下的变化,调整与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协调合作与互动,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企业实践1. 制定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计划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制定有效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计划,并加以实施。

在制定计划时,应首先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利益相关者需求的企业发展方案,并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2. 重视员工的需求员工是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其需求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应重视员工的信任感、工作满意度、福利待遇等需求,打造良好的员工管理体系,创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合理回应客户需求客户是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客户需求的充分满足对企业的经营影响非常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生态系统评分值
度较小的指标,并加强相应利益相关者管理。例
评价指 权 重 商业生态 商业生态 商业生态 商业生态 如,商业生态系统 4 重点应关注的利益相关者
薪酬水平( 万元) 0.2 投资回报率( %) 0.3 公益支出( 万元) 0.1 环保支出( 万元) 0.1
系统 1 3.6 8.00
20.00 6.40
商业生态系统是由一系列利益相关的“ 主体” 所组成的,这些主体的利益相关性对整个商业生态 系统会产生影响。虽然许多学者对它的研究层出不 穷,但基本上多局限于定性的研究,而对于如何提 高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水平的定量分析可以说 是乏善可陈。
利益相关者作为道德和管理的新概念被纳入 了管理视野,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一种互 动、交叉影响的关系。假如企业意欲取得可持续的 发展,必须关注其周围的利益相关者,并与之建立 一种良好和谐的关系,从这一点上讲,这也正是商 业生态系统所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 要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建立分析模式,研究提高整 个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水平,这对于商业理论的 发展和企业提高竞争力都是有一定意义的。
利益相关者对其竞争力水平影响的综合评分。 ④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最优的基准商业生态系
统,即参与评价的商业生态系统中竞争水平力综合 评分最高的商业生态系统。若 yq=mmax xyi,则商业生
i=1
态系统 q 为基准商业生态系统。 ⑤建立商业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影响因素
分析矩阵,确定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利益相关者 ( 见表 1)。
系统 2 5.00 5.80 12.80 8.00
系统 3 4.40 5.80 16.00 5.60
系统 4 4.00 10.00 16.40 4.80
是股东和顾客,只要在投资回报率上提高 17%, 即投资回报率达到( 1+17%)×10%=11.7%,或者 在顾客满意度上提高 24%就可以达到基准商业 生态系统 1 的竞争力水平。同样的道理,在商业







xi1 (△i1) xi2 (△i2) … xim (△im)







xn1 (△n1) xn2 (△n2) … xnm (△nm)
在表 1 中,xij 是骨干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实施 管理战略( 假设该管理战略只影响第 j 评价指标的 评分值)使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 i 与基准商业生态 系统 q 的竞争力水平评分相同时,商业生态系统 i 在第 j 评价指标上的直接评分值,称为边际评分, 它反映商业生态系统 i 为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 在第 j 评价指标上应达到的目标分值;△ij 是商业
第 26 卷第 1 期 第V2o6l.2卷6 第N1o期.1
企业技术开发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2007 年 1 月 Jan.2007
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式
白利
( 东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
摘 要:文章通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商业生态系统,建立了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影响的评
⑥根据关键因素,为使其所在商业生态系统赶
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各骨干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实
施管理的定量管理策略。骨干企业为使其所处商业
生态系统 i 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而对各利益相
关者实施管理策略的力度为,在第 j 评价指标分值
上提高△ij;△ij 越小的指标越是管理的重点领域。
2 例证分析
假设有 4 个商业生态系统参与利益相关者对 其竞争力水平影响的评价,其竞争力水平评价指标 体系只包括支持型利益相关者( 员工、股东);边缘 型利益相关者( 公众);反对型利益相关者( 环保部 门)和混合型利益相关者( 顾客)。评价指标分别是 薪酬水平、投资报酬率、公众活动支出、环保支出、 顾 客 满 意 度 ,其 权 重 相 应 为 0.2,0.3,0.1,0.1,0.3, 5 个评价指标中前 4 个的直接评分值 xij 由骨干企 业提供,顾客满意度这个指标由问卷调查整理所
为了针对关键利益相关者,实施定量的利益相 关者管理策略,达到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的战略 目标,首先采用格兰特的利益相关者分类思想,然 后以管理运筹模型为基础构建利益相关者对商业 生态系统影响的定量分析模式。最后根据其分析结 果,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瓶颈度,用以确定骨干企 业所在商业生态系统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的关 键利益相关者,并相应地为其制定定量的管理策 略。具体步骤如下:
84
企业技术开发
2007 年 1 月
①确定商业生态系统中骨干企业的利益相关 者类别。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企业具体的利益相关 者,再根据对企业的威胁性与合作性,将利益相关 者分为支持型、边缘性、反对性和混合型 4 类。
②建立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影响的评 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或专家意见法,再结合骨干 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管理经验确定利益相关者对商 业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类别和指标 的权重。每个商业生态系统甚至其中的每个主体的 利益相关者和评价指标体系可能都是不相同的。
竞争力水平综合评分值。骨干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管
理的战略目标是使其所处商业生态系统赶超基准

商业生态系统,即要使 yi =yq,由于假设该管理战略

只使第 j 评价指标的评分值由 xij 变为 xij ,,其他评 价指标的评分值不变,故:

! q
qq

yi = αrxij+αjxij yi =yi+(αj xij - xij)=yq
在构建分析模式之前,先界定一下本文的研究 对象:商业生态系统中的骨干企业,他们通过提供 一套稳定的、具有可预测性的共享资产来改善系统 的整体健康状况,而其他企业则可以利用这些共享 资产来创造自己的产品;骨干企业所处的商业生态 系统,他们由骨干企业和众多其它企业构成,这些 企业存在利益相关性,通过创造和分享价值来达到 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1.2 定量分析模式的构建
负数,或 5 分制评分中分值超过 5 等),则第 j 指标
是非关键因素,如果骨干企业只在该指标所属的利
益相关者方面进行投资,其所在商业生态系统无论
如何都无法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的竞争力水平;
若 xij 在实际允许的取值范围内,则瓶颈度△ij 越小 的指标因素在提高商业生态系统竞争力水平方面的
作用越强,是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
生态系统 i 第 j 评价指标的瓶颈度,它是商业生态
系统 i 在第 j 评价指标上的目标分值 xij 较原评价 分值 xij 变化的百分比,它的大小反映了评价指标 j 所属的利益相关者群体在提高商业生态系统竞争
力水平的作用强弱。

设 yi 表示商业生态系统中骨干企业对利益相 关者实施某种分类管理战略后其商业生态系统的
第 26 卷第 1 期
白利: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模式
85
得。各评价指标的直接评分值,详见表 2。
从上述分析矩阵可以看出,为了使商业生态系
表 2 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竞争力水平影响指标 的直接评分值
统的竞争力总体水平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 1, 各商业生态系统中的骨干企业应关注那些瓶颈
表 1 商业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影响因素分析矩阵
商业生态系统
商业生态系统 1 商业生态系统 2
… 商业生态系统 i
… 商业生态系统 n
边际评分( 瓶颈度)
指标 1 指标 2 … 指标 m



x11 (△11) x12 (△12) … x1m (△1m)



x21 (△21) x22 (△22) … x2m (△2m)
0.58
0.58
1.00
公益支出( 万元) 0.1 1.00
0.64
0.80
0.82
环保支出( 万元) 0.1 0.80
1.00
0.70
0.60
顾客满意度
0.3 1.00
0.50
0.70
0.70
价体系,构建了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定量分析模式,并通过例证加以分析。这一分析模式有助于帮助企
业提高竞争力水平,对指导商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利益相关者;骨干企业;分析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893(7 2007)01- 0083- 03

无量纲处理,以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并按 ! yi= αjxij j=1
满意度评分要提高 73%,即达到 6.055,超出了取值 范围,说明商业生态系统 3 的骨干企业无论怎么努
( i=1,…,4)计算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竞争 力,都无法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来使其商业生态系
力水平的综合评价值,详见表 3。
③综合评价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影 响。假设有 n 个商业生态系统参与评价,第 i 个商业 生态系统在第 j 个评价指标上的直接评分值用 xij 表 示,当指标不好定量时,如顾客满意度,则可以用问 卷调查、专家打分的方法给出直接评分值;αj 是第 j

评价指标的权重;yi=!αjxij 是第 i 商业生态系统中 j=1
Analytic patter n for the influence of stakeholder s on the business ecosystem
BAI Li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96,China)
统在总体竞争力水平上赶超基准商业生态系统 1。
表 3 利益相关者对商业生态系统竞争力水平影响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