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10 3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城市建设活动的规划行为具有悠久历史,城市规划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甚至更早。

·古希腊时期

建筑师希伯达姆(Hippodamus)提出了一种城市建设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典型案例:米利都(Milet)城市布局

11 3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续)

·案例:米利都城市布局

城市结合地形成为不规则形状,棋盘式道路网,城市中心由一个广场及一些公共建筑物组成,主要供市民们集合和商业使用;广场周围有柱廊,供休息和交易使用。

12 3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续)

·新石器时代

根据20世纪考古研究,公元前7000至5000年之间的新石器时代,在许于克发现人类有意识规划居住的痕迹。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考工记》详细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制度,并对此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布局和规划起决定性影响。

13 3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续)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经过此后近半个世纪左右的理论探索和初步实践,现代城市规划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得以确定。

20世纪20~30年代,现代建筑运动促使现代城市规划全方位探讨和推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各国广泛实践,世界各国建立了自身的城市规划制度。

14 3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续)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20世纪60~70年代,新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城市研究推进下,对原有城市规划体系进行全面改进,理论基础和实践过程均得到完善,构建了当今城市规划的基本范例。

15 4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

·合理安排城市的居住、商业、工业等各部分布局、用地和设施,使之各自实现其功能,互不干扰,并节约投资。

·有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对内、对外交通系统,使所有的交通方式获得最大便利。

·使城市各个部分居住区的用地大小、日照、绿地及商业的停车场和建筑间隔,都能达到最适宜的标准。

16 4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续)

·提供多种类型的、能满足所有家里需要的安全、卫生和舒适的住宅。

·提供规模、位置和质量上都具有较高标准的文体、教育、娱乐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

·提供足够而经济的供水、排水、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

17 4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的思考

·城市规划是构建在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使用为主要内容基础上,土地和空间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实践对象,城市规划科学研究也集中在土地组合以及在此之上的空间使用规划。

·城市规划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调节,改善城市的物质空间结构和在土地使用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关系,以指导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

18 5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

·土地使用配置

土地使用的配置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城市规划中必须纳入这些因素的思考,真正把握土地使用的状况本质,才能理解城市土地的分布状况。

土地使用配置与城市发展阶段及其影响因素有关,这需要认识与掌握城市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及各相关因素的发展状况。

19 5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续)

·城市空间组合

反映出不同土地使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之间的功能匹配以及演化进程,土地使用塑造了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

城市空间组合还涉及到土地利用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空间组合之间的美学关系等。

20 5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续)

·实现手段与方法

要实现城市土地配置和城市空间组合,需要不同的方式与手段,这些方式与手段构成了城市规划操作的主要内容。

“不论任何时代,城市都主要是为那一个时代的社会制度服务,体现出那一个时代的社会精神。城市规划的理论,一切城市规划的技术和艺术,无一不是在这个大前提下产生”。

21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任何意识形态的国家都需要一定的可操作手段来维持和管理国家的运营,这些手段涉及社会的各个不同领域和层面。

城市规划与理性主义思想在社会领域的整合,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市场失灵”问题,需要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

国家对市场干预的手段多样,包括财政金融(财政预算、货币投放量、税收),行政管理(行政命令、法规),城市规划是其手段之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

22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续)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市场经济下的运行机制:个人利益最大化,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就意味社会进步,帕累托最优法则(Pareto Optimum)。

市场失灵问题:谁来进行社会效益的公共环境投资?桥梁、道路、排水管道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的社会服务?

国家必须保障资本从生产过程向非生产过程的转移,保障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3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续)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西方国家政府如何运用城市规划工具达到宏观利益的调配和对市场的发展保护。

[案例1]

20世纪80年代,英国伦敦Spaitalfields Market开发区,规划部门与开发商进行规划协商。

开发商:捐出12英亩土地给社区以获取开发合作机会。

社区进一步要求:4000万英镑作为社区发展使用,127套住房和一个就业训练计划(job training scheme)。

24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续)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案例1]讨论

英国社会制度下,通过规划过程进行协商和获得规划收益是规划过程中进行利益调配的重要手段

25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续)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案例2]

20世纪80年代,美国旧金山的社会背景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结构调整和大规模建设时期。

旧金山一部法案规定每年将办公楼的开发面积限制在100万平方英尺,法案初期遭到政府官员和商业团体的强烈反对,最终城市议会通过并实施。

26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续)

·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之一

[案例2]讨论

方案实施意图

(1)由于大量办公楼建设供过于求,导致办公楼市场的租金大幅度下降,这种下降对此后的房地产市场也将产生极为不利的破坏作用。

(2)租金大幅度下降,对之前已经建设的办公楼的投资和使用者不公平,被剥夺了赢利的权利。

控制效果:城市办公楼空置率从1986年的18%下降至1991年的12%,当时正处于美国房产的萧条期,房价暴跌,而旧金山办公楼价格还有所上升。政府控制缓解房地产业的萧条作用。

27 6 城市规划的社会作用(续)

·城市规划作为政策形成和实施工具之一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巨系统,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决策涉及到城市的各个部门,城市规划有必要为这些各部门的决策提供背景框架和整体引导,保持决策在同一方向上、相互协同、发挥合力。

·城市规划作为未来空间结构的演变主体

城市规划从城市土地使用的配置和安排出发,建立起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结构,成为国家意志和政策的延续,同时限定了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区位和建设强度。

287 城市规划学科的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涉及建筑学、地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信息技术、景观学等众多知识领域

298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

(1)全球化的解析

全球化是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最典型,也是影响最广的社会经济现象。

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如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越扩大,而世界贸易所涉及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

全球化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08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续)

·全球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

(2)全球化对城市的影响

全球化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出现了整体性趋势,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上出现了:

1)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

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基地。

3)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而工业普遍衰退。

318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续)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与城市规划

信息技术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大大提升规划的质量,例如地理信息技术GIS、城市网格化管理、航拍遥感技术(Google

earth)。

·公众参与(PPP)逐步渗透入城市规划决策

PPP:Pulib-Private-Partnership

[案例1]:西湖高楼拆与建的争议

[案例2]:上海磁悬浮建设的公众忧虑

[案例3]:厦门PX项目风波

329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城市的本质和城市发展简史

·城市规划的演进和思想体系

·城市规划的职能、内容和程序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城市规划法制与实施

33

谢 谢!

对城市规划一些概念的理解

对城市规划一些概念的理解 摘要:基底附加压力一般建筑物都埋于地表以下,建筑物建成后作用于基底上的平均压力减去基底原先存在于土中的自重应力才是新增加的压力,此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关键词:土力学含水量应力 一、含水量 土壤的含水量是另一种有用的参数,尤其是对于粘土。它已被用于定义中的水含量中一定重量(或质量)的水与固体的比例,可以注意到这不是一个新的独立参数,对于一个完全饱和的土壤,它遵循孔隙比大约是含水量的2.65倍的规律。对于孔隙度是一个正常的值,一定量级的干砂有一个正常值是常见的。如果该材料是完全饱和的,对于饱和砂土这是一个普遍的值。粘土的体积重量也可能是更小的值,特别是当水的含量是很小的时候。泥炭是经常要轻得多,有时比水重的几乎没有。2立方米干砂的卡车近似等于“3吨”以上的空卡车的重量,什么是沙子的体积重量,如果它是已知的砂粒材料的密度为2600 kg/m3,那么什么是孔隙度和空隙比,这将有可能以填充干砂的以前的问题与水的孔。什么是水沙能量,然后什么是饱和砂土的体积重量,在圩田土壤中粘土层的5米厚度处,具有50 %的孔隙率,在硬砂的深层的顶部水位粘土从1.5米处开始降低。经验表明,粘土的孔隙率会降低到40%。什么是土壤的塌陷,砂的3.5的粒度约为1毫米。砾石粒子是1厘米大小。砾石的形状颗粒是大约相同砂颗粒。这是粒子大小对孔隙率的影响。 二、在土壤中的应力 1、应力 作为其他材料的应力可能在土壤中仅仅作为材料本身的外部负载和体积重量的结果。然而土壤有一个与其他材料区别开来的属性。首先,一个特殊的属性是土只能传输压缩正应力和无拉伸应力。其次,土壤只能传输剪切应力,该剪切应力相比于正常的应力是相对较小的。此外该剪切应力是应力的一部分,土壤具有水在孔隙中转移的特性。 因为在土壤中的正应力通常只有压应力,使用符号约定应力是标准的做法,这只是相对经典的连续符号约定力学,即压缩应力被认为是阳性的,而拉伸应力被认为是阴性的。应力张量被记为应力分量符号的正式定义是,一个应力分量为正当它在行为正坐标方向的平面上,其正常向外负坐标方向或当它作用在负方向的平面上,其向外的正常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意味着所有应力分量的符号为正对面他们将不得不在大多数的符号连续介质力学和应用力学。据推测在指示应力成分的第一个索引表示的平面上的应力的作用下与第二索引表示应力本身的方向。这意味着对于例如该应力成分表示在y方向上的力在一个平面上具有其正常的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 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 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 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 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 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 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3)“S”型曲线:

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1城市规划原理(1) 城市规划概述:概念与方法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李 明 (博士、副教授) 2009~2010第2学期 2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内涵解析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作用 ·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 ·城市规划学科知识结构 ·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方向(注重公众参与,例) ·课程主要讲授内容 ·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3 1 什么是城市规划? ·不同国家由于其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不同,对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理解也各有差异 ·城市规划在不同国家及其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同 4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中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定义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特点 界定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3)局限: 仅明确出城市规划是“做什么”,缺乏对城市规划性质的解析。

5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1)定义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涉及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2)特点 从方法论和规划的目的与作用的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定义,揭示出城市规划的主要属性,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核心目的。 6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1)定义 为实现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合理目标,对城市的建筑物、街道、公园、公共设施,以及城市物质环境的其他部分所作的安排。 是为塑造和改善城市环境而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一项政府职能,或一门专业技术,或者是这三者的融合。 7 1 什么是城市规划?(续)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2)特点 A.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内容集中在物质环境方面; B. 强调了城市规划的目标; C. 通过对社会活动、政府职能和专门技术的明确,揭示出城市规划属性及其在社会领域的地位。 8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 ·注重思维方式的转变与引导 城市规划更偏向于文科,需要对认识论和方法论有较高的把握,具备较强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多个知识领域方法的能力,这与理科的深厚理论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推理显著不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城市的复杂性,缺少相关体验难以深入理解抽象问题;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能激发学习热情。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教学。 9 2 培养思路与学习方法(续) ·注重联系社会发展动态和前沿热点 城市规划涉及的因素太广,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文、政治等,城市规划需要动态应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使之与城市发展趋势相吻合。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成功的城市规划师需要较长时期的认识过程和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以及哲学、方法论的自觉锻炼。

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设备租赁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设备租赁管理,明确设备租赁流程,规范设备有偿使用计价与结算,控制设备租赁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属各单位的设备租赁经营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中的设备租赁是指为了满足施工生产或提高既有设备利用率而进行的设备租用或出租活动。严禁在公司设备闲置时租赁使用外部设备。 第四条设备租赁管理原则:“安全使用,分级管理,先批后租,使用签认,量化计价,单机核算”。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公司资产管理部负责对投入租赁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监督。(一)核定设备租赁分公司租赁经营的设备范围,制订年度经营目标。(二)负责租赁设备新增、报停的申报、审批工作,并对租赁设备的维护、存放进行监管。 (三)对租赁计划和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实时掌握租赁设备的运行、闲置情况,建立租赁管理台账并定期分析上报。 第六条设备租赁分公司负责设备租赁业务开展和管理,主要职责:(一)根据集团公司授权,开展设备租赁经营活动,完成年度生产目标。 (二)根据集团公司相关管理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设备租赁分公司管理机构和体系,制定设备租赁管理相关办法和细则。(三)制定设备租赁价格表。 (四)负责租赁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存放等日常相关管理工作。(五)负责外租设备费用的清收。 第七条公司财务部对设备租赁收入实行统一管理,并对租赁设备进行单机会计核算。 第三章租赁流程 第八条设备租赁业务管理流程 (一)项目部或其他使用单位根据施工需要,提出设备使用计划报设

备租赁分公司。 (二)设备租赁分公司确定设备内租或外租设备服务项目。 1、内租填写机械设备调拨单,依单调配。 2、设备外租签订合同,办理调拨手续后再进场。严禁对外出租无合同、未收取租赁费用或押金即调拨设备。 第四章租赁价格 第九条“设备租赁价格表”经公司评审后作为租赁合同及内部结算的参考价。表中应包括以台班、计件、工程量等多种结算计量方式和计价标准,并注明计费标准涵盖的相关费用。 第十条设备对外出租合同租赁单价低于该参考价,合同评审时应当对单价进行说明。 第五章合同管理 第十一条设备租赁合同应按照公司合同评审管理办法进行评审。特殊情况需要变动合同内容,或需要采用合作方合同范本的,应报公司法律事务部审议,不得擅自拟定或采用其他不规范文本。 第十二条量化计价,单机核算。 1、租赁合同中,计价方式应先采取工程量法,不宜采取工程量法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采取台班租赁、月租等方式。任何计价方式应确保设备资产正常收益。 2、租赁设备实行单机核算。合同应约定租赁设备的消耗材料、磨损件费用承担方。公司各子公司、项目部应建立机械燃油润滑油等油料台账,单机核算。 第六章租赁使用与结算 第十三条租赁设备调拨到项目后由项目部统一调度使用,操作人员服从项目工作安排和生活管理。 第十四条租赁结算 (一)内部项目使用坚持“月结”原则,设备使用单位每月底按照公司工程结算管理办法设备租赁结算程序,为租赁的设备办理中间结算,填写<机械使用汇总结算单>,经双方签认后报公司财务部,作为核算依据。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 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 出了——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 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 书。(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代表作——昌迪加尔) 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线性城市就是 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 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 业城市》的专著。(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提出了大城市 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 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7.盖达斯的学说。盖达斯于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他把对城市 的研究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框架。)由此形成了区域规划的思想。盖达斯的名言“先诊断后治疗”,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二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 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了卫星城理论。(田园城市,卫星城和新城的思想都是建立在通过建设小城市来分散大城市的基础上,但在含以上仍有一些差别,他们应当被看作是同一个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深化的结果)

工程机械租赁属于设备租赁

工程机械租赁属于设备租赁,可以取名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也可以注册成为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注册程序如下:要准备的证件及资料: 1、公司名称:***市** 设备租赁(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如:公司名称到当地工商局核准:巴中市俊杰工程机械租 赁有限公司 2、拟注册的资本金。 新公司法规定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金为3万元人民币 (一般注册此类公司较少,因为实际上就是一家有限责任的个 体工商户,规模太小了. 建议注册资金50-100万元) 3、经营范围:工程机械租赁及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取舍) 4、租赁好场地,要到房管局办理备案手续,向房东索取房 产证复印件,以备办理税务登记用。 5、提供股东的身份证、计生证及相片、股东的出资比例。 注:如果只有一个人投资注册公司,即注册一人有限公司,

就是所说的自然人独资公司,那么要另提供一个监事的身份证复印件。 别忘记了一人有限公司的最低的注册资本是10万元; 按以下步骤办理: 工商局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0个工作日) 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机构代码证》(3个工作日) 国家税务局:《国税登记证》(当日) 地方税务局:《地税登记证》(当日) 凭以上证照及法人身份证到商业银行办理银行基本开户证(5个工作日) 公司成立后的证照及资料: 1、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正、副本) 2、企业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及IC卡) 3、国税登记证(正、副本) 4、地税登记证(正、副本) 5、公章、财务章及法人章、发票专用章、业务专用章等,验资报告书、有限公司章程、银行开户许可证、

印鉴卡、产权证明及租赁合同复印件;银行开户申请表、存款单、进账单,密码表以及税务报到通知书。 评论(2)|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城市规划布局结构的基本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学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先后吸收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方面的成果,并以传统的工程技术学科和建筑艺术理论为基础,不断选择、融合逐步形成了具有广阔理论基础和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由于城市规划的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从诸多相关学科中不断选取并进行实用化和现代化处理,实现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过渡,并不断充实发展城市规划学的理论和方法,成为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实用技术学科。例如,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化的理论,社会学中关于人口与劳动资源形成的学说、关于社会基础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学说,经济地理学中关于生产和人口空间分布的学说,城市地理学中关于地域结构的学说、生态学中关于保护自然环境和创造人工环境以及人—技术—环境协调的思想等,都对充实、深化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作出了贡献,而现代工程技术诸学科的迅速发展,现代数学和计算技术的应用,为不断充实、发展、更新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开创了良好前景。现代城市规划学是在多种学科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实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在指导当代城市和空间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城市形成因素 这一概念是建立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之上的。城市是在社会劳动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性经济综合体,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中心和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功能和物质要素越来越复杂。但对城市的发展、衰退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构成城市许多物质因素中的一部分。理论工作者称这部分因素为“城市形成的因素”(以下称形成因素),其特点是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主要不表现于本市,而超越于本市的范围。它的产生和存在主要不决定于本市而决定于超越本市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政治的因素。在实行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主要取决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布局和计划的平衡。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则取决于因素所能形成的利润率和所需要的市场区(服务区)。如果它的市场区小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论文

现代城市规划概述 现代城市规划是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科学的城市规划决策机制能保证城市建设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的集约利用相协调。其总体思路是,把城市规划的编制决策权、实施决策权和监督决策权分离,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避免决策权的集中化,为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保证。因此,建议保留现有的规划局,但只负责规划的实施,增设城市规划决策委员会和城市规划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规划的编制和监督。决策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要来自不同的群体,包括市民和政府各部门的代表,实行集体决策。另外,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完善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城乡融合规划等专业规划的编制,构建完整的、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中心必须本着几个原则,除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原则外,还应“一地多用” ,使这块土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使我国土地合理搭配使用。例如“上海东方明珠”既是广播电视塔又是一旅游景点。“市场原则”以城市和客户需求为发展点,这是首要原则。“因地制宜”考虑气候,地块形状,地形起伏,河流,沿海及周围街区;还要考虑人文因素: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及消费习惯等。艺术原则:建筑是以其空间形式来反映时代精神的。 由于城市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因此城市发展与遗址保护应该和谐规划。由于遗址,遗迹作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或世界文化闻名的根源和发展历程,因而,怎样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相得益彰,让当代城市既展现出现代文明的普遍性,有

保留民族历史文化风貌的独特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及城市建设的更新,城市规划区内遗址文物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对城市遗址文物在城市发展中的命运更加的关注。虽然城市与遗址之间并不必然联系,但却越来越的被连接在一起。城市发展并不必然需要摧毁遗址,遗迹所映射的历史文化。如意大利的米兰,法国的巴黎,充分将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相结合,最终使其成为世界典范,为城市再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城市发展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与遗址等所表达的历史文明都是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将其共同融入城市发展需借助于事前的统筹安排,事中的修正执行,事后的保护制等措施。通过城市规划,将城市发展中旭传承的历史文明与在此基础上发展创造的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城市规划上述功能的发挥,须遵守一定的原则,主要指从城市原有的发展基础这一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将城市防灾减灾安全纳入规划体系等方面。而这些原则需借助于具体规划手段或方式来实现,如采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相结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进行阶段性规划,也可在规划内容上将物质环境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均纳入进来等,实现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对代表其历史文化的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城市的人民政府。 在土地规划、土地储备到土地出让这一过程中,既要有政府职能又要有市场职能,科学的土地调控机制能控制过快的城市化进程,并

设备租赁与购买方案的比选分析

设备租赁的概念 设备租赁是设备使用者(承租人)按照合同规定,按期向设备所有者(出租人)支付一定费用而取得设备使用权的一种经济活动。经营租赁是设备租赁的一种方式,在经营租赁中,租赁双方的任何一方可以随时以一定方式在通知对方后的规定期限内取消或中止租约,临时使用的设备(如车辆、仪器等)通常采用这种方式。 1.对于承租人来说,设备租赁与设备购买相比的优越性在于: (1)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既可用较少资金获得生产急需的设备,也可以引进先进设备,加速技术进步的步伐; (2)可获得良好的技术服务; (3) 可以保持资金的流动状态,防止呆滞,也不会使企业资产负债状况恶化; (4)可避免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冲击,减少投资风险; (5)设备租金可在所得税前扣除,能享受税费上的利益 2.设备租赁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租赁期间承租人对租用设备无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故承租人无权随意对设备进行改造,不能处置设备,也不能用于担保、抵押贷款; (2)承租人在租赁期间所交的租金总额一般比直接购置设备的费用要高; (3)常年支付租金,形成长期负债 (4)融资租赁合同规定严格,毁约要赔偿损失,罚款较多等。

正是由于设备租赁有利有弊,故在租赁前要进行慎重的决策分析。影响设备租赁与购买的主要因素 企业在决定进行设备投资之前,必须进行多方面考虑。因为,决定企业租赁或购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为企业节约尽可能多的支出费用,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为此,首先需要考虑影响设备投资的因素(一)影响设备投资的因素较多,其主要包括: 1.项目的寿命期; 2.企业是否需要长期占有设备,还是只希望短期占有这种设备; 3.设备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效率; 4.设备对工程质量(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对原材料、能源的 消耗量,以及设备生 产的安全性; 5.设备的成套性、灵活性、耐用性、环保性和维修的难易程度; 6.设备的经济寿命; 7.技术过时风险的大小; 8.设备的资本预算计划、资金可获量(包括自6709资金和融通 资金),融通资金时借款 利息或利率高低; 9.提交设备的进度。 (二)影响设备租赁的因素 对于设备租赁的,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如下影响因素: 1.租赁期长短;

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前言 回顾中国城市规划40 年曲折、坎坷的历程,不能不引起人们作深层的思索。从建国后对苏联城市规划理论照抄照搬的“一边倒”到1957 年的“反四过”,1958 年的“高指标”,继而是“十年浩劫”,城市规划工作似乎总是在具体问题上打转转,极少进行系统的理论思维和触及重大的理论问题。由于缺乏理论上的升华、理论上的概括,使我们的工作左右摇摆,从而也削弱了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曲折的道路、坎坷的历程,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理论的贫乏不能不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粉碎“四人帮”以后,城市规划工作者从噩梦中甦醒,我们曾经欢呼过“城市规划的第二个春天”,自诩计划经济、土地国有是我们较之资本主义社会所具有的两个无比优越的条件。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又出现了如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土地有偿使用等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城市规划必须面对现实作出新的反应。 文革风暴过后,神州大地广泛地开展了城市规划,其规模之大是空前的。但是,到1986 年底各地城市总体规划普遍完成之后,改革、开放的形势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纷繁的建设实践,复杂的矛盾,迫切要求修改完成不久的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要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要配合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要满足现代社会生活、生产提出的各种要求,还要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工作方法,难道我们还能按照传统的观念思考问题,还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进行规划吗?在新的形势下,开拓新的前进道路的责任已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 在这发展的关键时刻,城市规划正在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理论研究的深 度,决定着城市规划改革的深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变革。开放给我们打开了思想的大门,空间、时间的距离在缩短,国外城市规 划的各种理论,像潮水般的涌入,它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不断深化的改革实 践在不断形成新的认识,涌现新的观念,从而繁衍为崭新的理论和概念。但是,实用主义思潮还在无形地阻碍着我们的理论研究。轻视理论研究 的思想还有着广泛的市场。理论的贫乏导致政策行为的短期化。 多年来中国城市规划曲折坎坷的实践过程说明,进行系统的理论思维的必要性。丰富的实践更须要理论的升华和概括。在中国城市由历史走向未来的过程中,需要理论来开拓前进道路,作为发展的先导,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规划新概念、新方法。 理论建设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但是这一步是必须要跨的,这项工作是必须要做的,而且必须坚持下去,持之以恒。理论研究工作即使稍有进展,也会对当前的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对今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起根本性的作用。 思想理论建设是比城市建设更迫切的建设;思想理论基础是比城市基础设施更应被重视的基础。 城市规划本身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它的外延在不断拓展,内涵在不断丰富。就本书来说,它主要包括城市研究、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管理几个方面。为此,从1986 年以来我们共举办了几次理论研讨班来研究探讨这些问题。本书就是以这些理论研讨班的教材为基础加工编辑而成。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方式是多样的。就本书的内容来看大致有如下 3 种。 第一种是整理性的。即对历史或某一问题进行再认识,对有关材料进行搜集整理,去伪存真,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的阐释,并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第二种是介绍性的。即对国内的实践进行系统的总结,对国外的理论作系统的介绍。特别是介绍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背景等等。总结自

第八章 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八章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第一节城乡规划管理概述 一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 (1)城乡规划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 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城市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搞好城乡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城乡规划管理的核心。根据对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的解释,城乡规划管理核心包括三方面: 第一,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 第二,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第三,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般特征:综合性、整体性、系统性、时序性、地方性、政策性、技术性、艺术性等诸多特征。 特殊特征:引导与控制的特性、宏观和微观管理特性、专业性和综合性属性、阶段性和连续属性

第二节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一城乡规划管理系统 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系统。 系统的特点:一是系统是由若干部分以一定的结构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二是系统整体具有层次性,每个层次的系统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三是系统整体有不同于各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检查是一个实践过程。 (1)决策系统:城乡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2)执行系统: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建设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市政管线工程进行建设项目选址、建 (3)反馈系统:城乡规划监督检查 (4)保障系统:城乡规划法律规范

二城乡规划管理系统要素 1.管理目标 最终目标P115 2.管理者 管理的水平与成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素质及其能力。如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1)(2)(3)3.管理对象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的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4.被管理者 一是城乡规划项目(政府内部管理行为),二是建设用地或建设工程(政府外部管理行为)。 5.管理中介 (1)权力 审批权:审批城乡规划,审批“一书两证” 惩治权:查处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 执行权:执行城市政府方针、正常和重大决策 参议权:向城市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表彰权:表彰实施城乡规划优秀建设项目 其他权:其他法律授权或因需制定管理规范的权力 (2)规则 批准的城乡规划文本、图纸,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复习总结年级相关试题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热力学的基本定律 基本概念:平衡态、热力学参量、热平衡定律 温度,三个实验系数(α,β,T κ )转换关系,物态方程、功及其计算,热力学第一定律(数学表述式)热容量(C ,C V ,C p 的概念及定义),理想气体的内能,焦耳定律,绝热过程及特性,热力学第二定律(文字表述、数学表述),可逆过程克劳修斯不等式,热力学基本微分方程表述式,理想气体的熵、熵增加原理及应用。 综合计算:利用实验系数的任意二个求物态方程,熵增(ΔS )的计算。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概念:焓(H ),自由能F ,吉布斯函数G 的定义,全微公式,麦克斯韦关系(四个)及应用、能态公式、焓态公式,节流过程的物理性质,焦汤系数定义及热容量(Cp )的关系,绝热膨胀过程及性质,特性函数F 、G ,空窖辐射场的物态方程,内能、熵,吉布函数的性质。 综合运用:重要热力学关系式的证明,由特性函数F 、G 求其它热力学函数(如S 、U 、物态方程) 第三章、第四章 单元及多元系的相变理论 该两章主要是掌握物理基本概念: 热动平衡判据(S 、F 、G 判据),单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多元复相系的平衡条件,多元系的热力学函数及热力学方程,一级相变的特点,吉布斯相律,单相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条件,热力学第三定律标准表述,绝对熵的概念。 统计物理部分 第六章 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 基本概念:能级的简并度,μ空间,运动状态,代表点,三维自由粒子的μ空间,德布罗意关系 (k P ρηρ η=,=ωε),相格,量子态数。 等概率原理,对应于某种分布的玻尔兹曼系统、玻色系统、费米系统的微观态数的计算公式,最概然分布,玻 尔兹曼分布律(l l l e a βεαω--=)配分函数( ∑∑-==-s l l s l e e Z βεβε ω1),用配分函数表示的玻尔兹曼分布 (l l l e Z N a βεω-= 1 ),f s ,P l ,P s 的概念,经典配分函数(??-= du e h Z l r βεK 0 11)麦态斯韦速度分布律。 综合运用: 能计算在体积V 内,在动量范围P →P+dP 内,或能量范围ε→ε+d ε内,粒子的量子态数;了解运用最可几方法推导三种分布。 第七章 玻尔兹曼统计 基本概念:熟悉U 、广义力、物态方程、熵S 的统计公式,乘子α、β的意义,玻尔兹曼关系(S =Kln Ω),最可几率V m ,平均速度V ,方均根速度s V ,能量均分定理。 综合运用: 能运用玻尔兹曼经典分布计算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内能、物态方程和熵;能运用玻尔兹曼分布计算谐振子系统 (已知能量ε=(n+21 )ωη)的配分函数内能和热容量。 第八章 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 基本概念: 光子气体的玻色分布,分布在能量为εs 的量子态s 的平均光子数( 11-= KT s e f ωη),T =0k 时,自由电子的 费米分布性质(f s =1),费米能量μ(0),费米动量P F ,T =0k 时电子的平均能量,维恩位移定律。 综合运用:掌握普朗克公式的推导;T =0k 时,电子气体的费米能量μ(0)计算,T=0k 时,电子的平均速率V 的计算,电子的平均能量ε的计算。 第九章 系综理论 基本概念: Γ空间的概念,微正则分布的经典表达式、量子表达式,正则分布的表达式,正则配分函数的表达式。 经典正则配分函数。 不作综合运用要求。

城市规划概论复习提纲.doc

《城市规划概论》课期末复习提纲 1 城市和城市规划 1.1什么是城市,其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城市: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基本特征: ?人口特征:人口密度高,规模大,城市居民从事第二、三产业为主; ?经济特征: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主,体现较强的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 ?职能特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相应的管理职能; ?建设特征:城市生产、生活等物质要素的集聚强度高,建设规模、密度大。 1.2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特点: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地域性、实践性。 2.城市发展 2.1 城市起源地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地区? 1.美索不达米亚; 2.埃及; 3.印度河峡谷; 4.中国北方; 5.中美洲 2.2 公元5世纪之前世界主要城市名称(只出选择题) ?古埃及:孟菲斯古城、卡洪城、底比斯城、阿玛纳城 ?两河流域:乌尔城、巴比伦城 ?古印度:莫亨约-达罗城、哈拉巴城、华氏城 ?古代美洲: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提卡尔城 ?古希腊:克里特、迈西尼、圣地建筑群与卫城、雅典卫城、米利都城、亚历山大城 ?古罗马:古罗马城、庞贝城 2.3古埃及城市卡洪城的空间布局特征与平面图 古埃及人信奉人死后的“永恒世界”,所以其建设的重点是金字塔等国王的陵墓。为修 墓地

建金字塔的工匠、奴隶提供生活居住设施的聚居地也形成了古埃及的一种特殊的城市。其中,卡洪城最为著名,代表了古埃及奴隶制城市的空间布局特征。 卡洪城的形状为380m ×260m 的长方形,内部分为东西两大部分。据推测,占总面积约三分之一的西部为奴隶的居住区,东部北侧排列着十几个大庄园,东部南侧大概是供自由民劳工、手工业者、商人等生活居住的地方。城中的建筑物主要用棕榈枝、芦苇加粘土或土坯等非耐久性材料建成。 2.4《周礼·考工记》对周代王城空间布局的描述 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书中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建设形制,如“都”、“王城”和‘‘诸侯城”等都规定城市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等级差别;同时还有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 2.5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 罗马营寨城有方正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四门。 ? 在道路交叉口建神庙。后来中心交点附近演化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 形成的中心广场(Forum )。 ? 罗马营寨城的原型是派拉斯营地。典型是北非提姆加德城。 2.6 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三种类型 1.军事要塞型。在罗马帝国军事要塞基础上发展成为新社会核心和居住型城镇。 2.封建城堡型。在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以教堂广场为城市生活中心。 3.商业交通便利型。以商业、交通活动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 2.7 城市化的概念,如何度量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Urbanization )——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 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 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2.8 用“诺瑟姆曲线”描述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 形曲线表示。1979年,美国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并提出了该曲线,因此又称为“诺瑟姆曲线”。诺瑟姆在总结欧美城镇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把城镇化的轨迹概括为拉长的s 形曲线,并将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尙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 人口的30%左右。 ?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快速提升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 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 口。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计算公式 : 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 U —— 区域城市人口 P ——区域总人口

融资租赁的概念及特点

融资租赁的概念及特点 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与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 通俗来说,融资租赁法就是“借鸡下蛋,卖蛋买鸡”。它促进了设备制造企业的销售,解决了使用设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此以外还具有理财、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等功能。 融资租赁产生是有一定动因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传统经济模式就会出现滞胀,主要体现在销售难和融资难并存。这是就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模式突破这种滞胀。融资租赁是贸易与金融结合的产物,既是贸易的创新又是金融的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边缘经济。他轻而易举地解决销售和融资的矛盾,解决了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融资租赁是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尽管冠名“融资”还不如冠名“融物”。因为企业在租赁交易过程中不仅得不到资金,还要支付租金。但在租赁期间,承租企业可以拥有租赁物件的占有、使用、收益3项权益,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融资租赁和其他形式的租赁根本区别就是它是以承租人占用出租人资金的时间,按照双方约定的利率计算租金的。尽管承租企业在这项交易中没有得到资金,但是必须按照占用资金的时间偿还租金。 融资租赁涉及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租赁公司、印刷企业、设备供应厂商)任何两方如果不考虑第三方的利益,交易都不会成功。 融资租赁交易的特点: 1.融资租赁是一项至少涉及三方当事人--出租人、承租人和供货商,并且至少由两个合同--买卖合同和租赁合同构成的自成一类的三边交易。这三方当事人相互关联,两个合同相互制约。 2.拟租赁的设备由承租人自行选定,出租人只负责按用户的要求,给予融资便利,购买设备,不负担设备缺陷、延迟交货等责任和设备维护的义务;承租人也不得以此为由拖欠或拒付租金。 3.全额清偿,即出租人在基本租期内只将设备出租给一个特定的用户,出租人从该用户收取的租金总额应等于该项租赁交易的全部投资及利润,或根据出租人所在国关于融资租赁的标准,等于投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如80%。换而言之,出租人在一次交易中就能收回全部或大部分该项交易的投资。 4.对于承租人来说,融资租赁属于资产负债表内的科目,租赁设备应在承租人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因此是由承租人对设备计提

城市规划设计中概念性规划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概念性规划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逐渐重视生存居住环境。城市中居住区的绿化环境影响着居住区的环境规划质量。之前做概念性的规划,通过对概念规划的介绍,分析了其特征及作用,并总结国内概念规划的共同点,以加强对其的认识。 关键词:概念性规划;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uman gradually began to pay attention to survival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cit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green environment,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lanning. before the conceptual pla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planning,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 and a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concept planning in comm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conceptual planning; urban planning; 1概念规划的特征与优势 1.1更具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更具前瞻性。 1.2讲究结构上、整体上的谋划,抓主要矛盾。 1.3运用模糊辨证,允许存在偏差。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条文说明样本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 98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2]490号文的要求,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由建设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主编, 建设部体改法规司参加编制。经建设部1998年8月13日以建标[1998]1号文批准发布。 为便于广大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等有关单位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本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编制组根据国家计委关于编制标准、规范条文说明的统一要求, 按《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章、节、条的顺序, 编制了条文说明, 供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有不够完善之处, 请将意见函寄我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标准技术归口办公室, 以供今后修改时参考。 通信地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邮政编码: 100037 本条文说明仅供有关部门和单位执行本标准时使用, 不得翻印。 中华人民建设部 1998年8月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 中国的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城市又分为市和建制镇, 县城均设建制镇; 乡村分为集镇和村庄, 集镇是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2.0.2 城市( 城镇) 城市是一定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行政概念, 在中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建制镇。国家要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县城均设建制镇。 2.0.3 市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 市是经国家批准建制的行政地域, 是中央直辖市、省直辖市和地辖市的统称。市按人口规模又分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2.0.4 镇 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中,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中国的镇是包括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和县以下的建制镇。 2.0.5 市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