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的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1、国外有关城市规划的概念苏联(《城市规划原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就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工作与分布生产力工作的继续和进一步具体化。

日本(强调技术性):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出良好的生活与活动环境。

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与改建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的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与经济目标。

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我国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编辑本段城市规划工作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3)政策性、法制性(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6)地方性(结合地方特点设计规划方案)7)实践性(规划方案充分反映建设实践的要求,同时要按规划进行建设。

)编辑本段作用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

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城市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的几个基本概念

今年是《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施16周年,16年⾥南京城市规划⼯作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参与下,有了很⼤发展。

为了更好地与社会交流,我们组织编写了介绍规划⼯作的有关材料,分期发表,以答谢社会各界对规划⼯作的关⼼。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是有关城市发展建设的规划。

具体来说,城市规划就是对⼀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利⽤、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所实施的管理。

按照城市规划的实质内容,可分为制定规则和执⾏规则两个层⾯。

1、制定规则。

主要包括两个⽅⾯:①通过⽴法程序形成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件和技术规范;②按照⼀定程序编制完成的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总体规划:是对城市作出的宏观规划安排,主要包括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标,城市的布局结构(如主城、外围城镇及其之间的⽣态隔离带),城市的⼟地利⽤和分配(如划分为居住、⼯业、商业⾦融等),城市的主要道路架(如外围的“两环⼗⼆射”、主城内的“经五纬九”),等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对每⼀块⼟地作出的具体规划安排,主要包括⼟地的使⽤性质,⼟地的使⽤强度指标(容积率、覆盖率、建筑⾼度等),道路和⼯程管线的位置,空间环境的规划要求,等等。

2、执⾏规则。

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经过审批的规划对各项建设实施规划管理的⾏为。

根据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是规划许可制度,即我们通常说的“⼀书两证”。

·《建设项⽬选址意见书》建设项⽬的规划选址管理的法定⽂件。

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地址进⾏确认或选择,并核发《建设项⽬选址意见书》。

·《建设⽤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地的规划管理的法定⽂件。

规划部门根据城市规划法律规范及依法制定的城市规划,确定建设⽤地位置和范围,审核建设⼯程总平⾯图,提供⼟地使⽤规划设计条件,并核发《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介绍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介绍

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规划,作为近代城市建设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城市的发展和排布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和基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居住的高品质生活。

本文将对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素进行介绍。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设计和管理,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的人们提供宜居、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物质和非物质环境进行科学规划和塑造,包括城市空间、交通、绿化、水资源、建筑布局等方面。

城市规划应该针对城市的发展特征,注重不同区域的特色和需求,整体考虑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佳效果和最大公共利益。

二、城市规划的要素1.城市空间城市空间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发展的物质载体和容器。

城市空间规划包括城市定位、城市扩张、城市密度、土地利用等方面。

城市应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和需求,充分考虑城市用地的效益、安全和环保等因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可持续性。

2.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决定了城市的交通流量和运输效率。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方面。

交通规划应关注城市中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考虑城市交通的快速、便捷、舒适等特性,同时充分考虑城市空气质量、能源消耗、噪声等环境效应。

3.建筑规划建筑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直接与人的生活相关的要素,是城市居住和生产的主要场所。

建筑规划包括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类型等方面。

建筑规划应注重建筑的安全、舒适和环保等要求,同时考虑建筑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点,保持城市的文化和人类气息。

4.绿化规划绿化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美观性,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绿化规划包括公共景观、园林区域、城市森林、水域和水系管理等方面。

绿化规划应坚持“多层次、全方位”的绿化理念,整体思考公共利益和环境和谐。

5.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城市生产和居住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1.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城市居住区进行统筹、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期到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城市规划包括土地使用规划、交通规划、住房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

2. 土地使用规划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局部,指明了土地在城市开展中的不同用途。

土地使用规划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绿地公园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使用,可以确保城市的有序开展,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3.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通过科学分析和合理设计城市交通系统,以满足城市开展和人们出行的需求。

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停车设施规划等。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交通,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

4. 住房规划住房规划是指针对城市居民住房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以提供高质量的住房供给。

住房规划包括居住区规划、房屋建设规划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调控住房供给,可以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解决住房短缺和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5. 公共设施规划公共设施规划是指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和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根本生活和社会效劳需要。

公共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体育场馆等,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设施,可以提供便利的社会效劳,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6. 可持续开展可持续开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根底上,确保后代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开展方式。

城市规划的目标之一就是实现可持续开展。

可持续开展要兼顾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开展,为未来的世代留下更好的城市环境。

7. 居住区居住区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用于居住目的的区域。

居住区通常包括住宅建筑、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店等,以及公共绿地和交通设施。

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

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

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欢迎同学们使用这份城市规划作业指导书。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步骤以及方法,并给出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同学们完成城市规划作业。

一、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质量,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一系列活动。

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人口、经济等各个因素,制定出合理的发展方案。

二、城市规划步骤1. 调研与数据收集: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应先进行充分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

了解城市现状、问题和发展需求,掌握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后续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2. 目标确定:在进行城市规划之前,需要明确规划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交通便利性、创造经济发展机会等。

目标的明确性有助于规划者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3. 规划设计:根据前期调研和数据分析的结果,规划者可以开始制定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通常包括城市空间布局、道路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内容。

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 实施与监测:一旦规划方案确定,就需要开始实施。

实施包括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政策的制定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三、城市规划方法1. 综合分析法:利用统计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城市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明确城市发展的优势和瓶颈,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2. 模拟仿真法:通过建立城市规划模型,并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规划方案进行仿真和优化。

这可以帮助规划者预测不同方案的未来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参与式规划: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充分听取居民和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出更加符合民意和社会需求的规划方案。

四、做好城市规划作业的建议1. 深入研究:在进行城市规划作业之前,同学们应充分了解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相关概念和方法有清晰的认识。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讲义0301

注册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原理讲义0301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系知识框架:第一节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考点2: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与构成1.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1)综合性;(2)政策性;(3)民主性;(4)实践性。

2.城市规划的构成法律法规体系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一般可分为主干法及其从属法、专项法和相关法行政体系纵向行政关系横向行政关系工作体系城市规划的制定城市规划的实施考点3:城市规划的作用1.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考点4:规划师的角色与地位第二节我国城乡规划体系考点1: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一、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整个国家的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的主干法和基本法;二、法规。

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法规是指由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具有立法权的城市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的地方法规。

三、规章。

规章通常以“部长令”、“省长令”、“市长令”等形式发布。

四、规范性文件。

是政府部门针对城乡规划开展过程中为有利于工作有序开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具体工作开展的细则。

五、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考点2:城乡规划行政体系1.城乡规划行政的纵向体系就纵向体系而言,是指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成。

2.城乡规划行政的横向体系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考点3: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的构成一、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我国城乡规划的编制体系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

其中城市规划、镇规划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1.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2.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1)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2)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3.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1)行政监督(2)立法机构监督(3)社会监督第三节城乡规划的制定考点1:制定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制定城乡规划应当坚持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城市规划重点及答案

城市规划重点及答案

一、相关的基本概念1。

城市规划编制层次划分(P106):当前的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五层次"的体系:两个阶段是指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和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五层次是指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三层次和详细规划阶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3、城市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38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法》另补充:⏹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陈友华、赵民教材)⏹城市规划(手段),是对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达到这项空间目标过程中时间上的制导——吴志强⏹城市规划(目的):是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改善城市社会,促进城市发展-—郭彦弘⏹城市规划(核心内容):对城市土地使用的综合研究及在土地使用组合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形态规划—-陈友华、赵民教材.⏹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城市规划(任务):依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原理》。

4、城市化(书上相关内容见P32以下来自老师ppt):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城市总体规划(书上相关内容见P107以下来自老师ppt):城市总体规划实质就是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在地域和空间的落实,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中,集中表达了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的内容。

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建造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研究、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和实践活动。

一、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意义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规划不仅关乎城市的外部形象和空间布局,还涉及到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动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人本主义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福祉,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3.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协调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4. 灵便性原则:城市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便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

5. 参预性原则:城市规划应注重公众参预,充分听取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识。

三、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 空间布局:城市规划需要确定城市的用地结构和空间布局,包括城市中心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公共设施等的位置和范围。

2. 功能分区:城市规划需要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分配和协调发展。

3. 土地利用:城市规划需要确定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式,包括保护耕地、开辟建设用地、绿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等。

4. 交通网络:城市规划需要规划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布局和建设,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5. 建造设计:城市规划需要对建造的外观、高度、体量等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保持城市的整体风貌和风格。

6.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空气质量、水质保护、噪音控制、生态保护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六)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一项职能,在不同国家有不同 的起因和不同的立法授权方式,但是政府的规划行政权力来 源于立法授权却是共同的。
英国城市规划行政的立法授权 英国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的职能起源于公共卫生和住 房政策。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六)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三)城市规划的任务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已有的国民 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 和规模,落实国民经济计划项目,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和全面安排。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本质任务是合理地、有 效地和公正地创造(引导、协调、控制)有序的城市生活空 间环境。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综合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政策性(城市规划的任何内容都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利 益的全面体现) 民主性(公众参与) 实践性(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五)城市规划与行政权力
对城市进行规划,实施规划管理,涉及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 律的把握, 因此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城市规划在实践中又表现为对资源的配置,涉及社会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涉及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判断和对人们行为的 规范。无论是对城市发展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主动行为,还 是对各项开发活动的被动控制,都必然联系到权威的存在及 权力的应用。 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城市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城市规划 无不与行政权力相联系。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一)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
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 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的本质对象:城市土地使用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国土规划 (一)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 区建规体划发对进一局域设划部和展一行定总规目指署区不定全区体划标对(内平区面域规是而地包规衡域规内划城市合是为进区括划或内划与。市的安一实行社区,区的。国规未排定现的会际前际社狭土划来城时国海发济系重整一总经和者分会义开(发市期土洋利发,点治定体济区主工经的发U展各内规、用展明和的地部发内要协济区整r、项城b划旅角与确步战区署展)解作发域治a城工市是游度人资骤略n范。和;决问展规有市程发从、,口源,重P围广建包区题和划关l的建展a土劳确、综提大的义设括域,建则的n合设的地动定资合出措n开的进区之后设主建i理的蓝n、力经源开国施发区行际间者布要设g布综图水 等 济 、 发 土 和)和域总规的系局指布局合,、资布环的开基研和部是矿源局境方发本究综署城产的,之向、构城,、合协间、利想气理调的目用。候开经关标、、、 区域规划 国家空间规划乡 济体村、系规科市和划技管管是等理理(长的的期r重依ur发要据al展组,p的l成也an总部是n体i分城n部g,市)署是规乡,城划村是市、的指建城社导设市会乡、村经发
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不仅仅是在行政级别意义上的城市, 也包括在行政管理设置、在市级以上的地区、区域,也包括 够不上城市行政设置的镇、乡和村等人居空间环境,因此, 有些国家采用城乡规划的名称。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二)国土规划的四类主体功能区
428个(截止2014年底) 48个(截止2015年底) 225个(截止2012年底) 746个(截止2011年底) 218个(截止2011年底)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四)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 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 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乡规划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市与村镇建设和发展的基本 手段;是政府为实现城市与村镇经济社会发展、人口与资源环 境协调发展的目标,对规划区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建设等重大事项进行统筹协调,并确定各 类专门性规划的统一要求;是社会必须遵守的公共政策。
英国城市规划行政的立法授权 城市公共卫生方面政策 190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城市规划法律《住房和城市规 划法》。 正式授权住房与环境部对全国城市规划进行统一管理。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六)城市规划行政与立法授权
中国城市规划行政的立法授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修改、公布、实 施城市规划,以及城乡规划法》同时赋予了城市人民政府和县 级人民政府及其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执法方面的种种必要权 力。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体获得了相应的授权,从而使城市规 划行政实现了有法可依,使城市规划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展和建建设设的、基城本市依运据行。三规个划阶内段容管主理要的有龙:头①。乡村 自然、经济资源的分析评价;②乡村社会、经济
城市规划 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其地区布局;③乡村经
济各部门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投资与效益; ④定现乡村规划的措施与步骤。
乡村规划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一)城市规划的工作对象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四)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表述:
城市规划是政府确定城镇未来发展目标,改善城镇人居 环境,调控非农业经济、社会、文化、游憩活动高度聚集地 域内人口规模、土地使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各项开发 与建设行为,以及对城镇发展进行的综合协调和具体安排;
依法确定的城市规划是维护公共利益、实现经济、社会 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城乡规划的基本特点 《城乡规划法》确定的规划体系,体现一个突出特点:即 一级政府、以及规划、一级事权,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 规划的原则。
规划作为政府的职能,第一不能超越其行政辖区,第二不 能超越法定的行政事权。
城市、镇、村庄的规划是对点上建设的管理,国家、省、 县是从面上协调若干点上的建设开发活动。国家、省、县 要制定协调多个次一级行政地域但愿空间发展的城镇体系 规划,市、镇、乡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 划。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2.2 城市规划体系 2.3 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关部门的关系 2.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5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2.2 城市规划体系 2.3 城市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关部门的关系 2.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5 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