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

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城市设计要素城市设计(Urban Planning)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因而,在城市规划中要合理分析其基本要求,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那么,城市设计包括哪些要素呢?一、城市设计要素的分类哈米德·胥瓦尼在《都市设计程序》(The Urban Design Process)一书中对城市设计的要素的分类和界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他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八类:①土地使用;②建筑形式与体量;③流线与停车;④开放空间;⑤行人步道;⑥标志;⑦保存维护;⑧活动支持。

而国内有学者则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①城市空间体系;②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③城市边缘与入口;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⑤视线走廊;⑥水系和绿化。

上述分类方法,对于城市设计要素的界定和划分已带有体系化特征,但仍然存在把城市设计要素与城市构成要素对应和等同化的倾向,从而往往把本质上应该属于某一个城市设计要素体系的内容划分到其他的体系中去,造成研究对象的含混。

综合当代城市设计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把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划分土地使用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景观体系,是符合城市形态要素系统构成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系统整合的学科特征的,有助于把城市构成形态和空间环境的相关要素互相联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体系化的研究。

二、城市设计要素的构成1、土地使用体系。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一、背景介绍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理念,以确保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城市规划原理的基本要素1. 人文环境原理: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历史、社会需求,保护和传承城市的文化遗产,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和休闲设施,营造宜居的人居环境。

2. 经济发展原理: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吸引投资,增加城市的经济活力。

3. 生态环境原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污染和能源消耗,提供清洁的空气、水资源和生态景观。

4. 交通运输原理:建立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5. 空间布局原理: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结构,确保城市的紧凑性和功能分区,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6. 社会公平原理:关注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平等的公共服务,减少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城市规划原理的具体应用1.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制定长远的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为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2. 总体规划编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的发展布局、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城市的用地、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为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框架。

3. 分区规划编制: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城市进行细化的分区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用地用途、建造密度、建造高度等规划要素,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

4. 城市设计:通过城市设计,对城市的具体区域或者项目进行规划和设计,考虑人文环境、交通流线、建造风格等因素,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

5. 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确保城市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设计,使其达到一定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城市设计需要整合多种空间要素,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

自然环境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要素之一。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等,它们是城市的基础和依托。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的情况来确定城市的布局和规划,以确保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和水系等,保护水体环境,提高水体利用效率。

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植被,包括公园绿地、街道绿化和建筑绿化等,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人文环境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人文环境包括历史遗存、文化景观和社会活动空间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历史遗存,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文化景观,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中心等,提供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社会活动空间,包括广场、公共设施和社区中心等,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互动。

建筑环境是城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建筑环境包括住宅、商业和公共建筑等。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住宅区,包括不同类型的住宅、社区设施和绿化景观等,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商业区,包括商业街、购物中心和市场等,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商业服务。

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办公楼、学校和医院等,提供公共服务和设施。

除了以上的空间要素,城市设计还需要整合交通、节能和环保等要素。

交通要素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划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系统。

节能要素包括能源利用和建筑设计等,需要采用节能技术和设计原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环保要素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空气净化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环保设施,保护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设计的空间要素整合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建筑环境等,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以提升城市的美观、功能和可持续性。

城市设计的新理念

城市设计的新理念

城市设计的新理念城市设计的新理念城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和安排城市中的建筑、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等要素,以创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设计也面临着新的理念和挑战。

以下是城市设计的新理念:1.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忽视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导致了城市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等措施,以创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城市。

2. 人本主义:城市是人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因此需要以人为本来进行设计。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考虑人们对于公共空间、交通、住房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创造功能完善、便利快捷的城市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教育和娱乐等服务,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城市生活。

3. 多功能性:传统的城市设计往往过分注重功能分离,导致了城市空间的单一和单调。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提倡将不同功能融合在一起,打破功能分离的界限,创造多功能的城市空间。

例如,可以在住宅区旁边设置商业区,为居民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在公园内设置运动设施,为居民提供锻炼和休闲的场所。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也使居民能够更加便利地满足各种需求。

4. 配套设施完善:城市设计不仅包括建筑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也需要考虑到城市的配套设施。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强调将城市规划和配套设施的规划相结合,确保城市中的居民可以获得完善的教育、医疗、交通和社区设施等服务。

同时,也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可达性和均衡性,避免城市中部分地区设施过于集中,造成资源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5. 城市与自然的融合:城市设计应该注重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创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注重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保留和恢复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和绿地,提供自然通风、照明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概论
10、简述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原则。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7、简述滨水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则。
答:(1)滨水空间共享;(2)建立亲水带;(3)注意可达性、特色和堤岸安全;(4)注重历史文脉和生态景观。
8、简要介绍城市公共活动中心选址的基本原则。
答:(1)符合城市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2)注意利用原有基础;(3)位置适中,交通方便;(4)考虑环境影响;(5)适应城市发展需要;(6)考虑工程建设的场地条件。
5、城市滨水区域: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岸线、路域三大部分组成。
6、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将城市各个子系统整合为城市空间大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各种功能活动对于不同区位的市场竞租曲线表示城市系统的构成机制。
7、城市形态:指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4、简述行政、文化中心的景观和环境设计原则。
答:(1)以宏伟严整与开放的布局,形成空间组织特色;(2)以地方特色与文化精神,形成风格和风貌特色;(3)以整体性和个体性相统一,形成城市的象征和标志;(4)以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渗透,形成亲切感与舒适性的氛围。
5、简述广场空间的水环境的表现手法。
答:(1)作为广场主题,水体占广场的相当部分,其他的一切设施均围绕水体展开;(2)局部主题,水景只成为广场局部空间领域内的主体,成为该局部空间的主题;(3)辅助、点缀作用,通过水体来引导或传达某种信息。
4、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山水意象设计的具体手法有对比,因借,诱导,主从。

第四课: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四课: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意实施的可行性和使用的充分性; • 第三,规划设计,依据目标和标准确定土地使用格局。
第四课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
二、土地使用(Land Use Design)
• 在城市设计中,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必须考虑。 • (一)土地的综合使用
• 即特定地段中各种用途的合理交织。亦即指城市界内 某块土地或外部空间在每天的占有率情况,理想情况 是最高容限{building volume limit}的占有率保持不变。
• 类似的,建筑体量也需通过准则(Guide Line)所建 议的方式来反映城市设计文脉,又如,美国长滩(Long Beach)城市设计强调了以外部空间为主体的城市视觉 环境与设计关联框架的协调一致。
• 然而,这种驾驭并非硬性、僵死的,而是弹性、动态、 阶段性的。
旧金山市鸟瞰—— 有序的建筑高度与体量控制使建筑与地形有机结合
• 总的来说,现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设计相比,在处 理建筑形态及其组合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于,注重物质 形态背后蕴涵着的深层文脉(或称文化内涵)。
第四课 现 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
一、建筑形态及其组合(Architectural Form and Its Compounding)
• 旧金山电报山地区:在景观有趣的地方,应推荐形态 的结构统一原则。
水 景 类 开 敞 空 间
第四课 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构成
三、开敞空间(Open Space)
• (二)多功能体系 • 大多数开敞空间体系都是多功能的。各种建筑、街道、
广场、公园、水路均可共存于这一体系中。在新城镇 规划设计中,开敞空间体系可作为开发的控制和条件, 而在更大范围内,它甚至可成为区域性空间特征。如 江苏太湖风景区所构成的开敞空间体系。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

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的总体布局、建筑空间、交通道路、绿地系统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与设计,以建设宜居、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设计的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合理的用地布局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

它有助于构建社会公平和和谐的社区,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的原则和方法1.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规划应考虑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长期利益,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可持续性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2. 综合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等,以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 参与性原则:城市规划需要广泛征求居民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重视公众的参与,以确保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制定发展规划、编制详细规划,以及评估和监测规划实施效果等。

三、城市设计的要素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它包括建筑环境、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等方面。

1. 建筑环境设计:城市建筑环境设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美观性和人性化。

建筑的高度、体量和外立面等要与城市的整体风貌相协调。

2. 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包括公园、广场、步行街等。

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提供便利的设施和舒适的环境。

3.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绿地、道路、河流等自然要素以及花坛、喷泉等人工要素。

景观设计要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并融入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四、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挑战与前景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城市扩张带来的土地压力、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同时,城市规划和设计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创新的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新的理念和技术将不断被引入。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虚荣心,而很少从居民的福利出发,考虑从根本上改善布局 的性质,并未给予城市整体以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本世纪初开始,“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运动”的倡导者们以充满社会责任感
的革命精神,提出了对传统城市与建筑进行重建的
大胆设想。现代建筑理论虽然产生在欧洲,但伴随
欧洲的战后重建和美国城市的大量更新规划,功能
第4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和基本方法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4.2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4.3 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4.1.3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 4.1.4 旧城中传统空间的城市设计
理查德·马歇尔(2004)认为,城市设计应当以 培育城市性为目标,这意味着城市设计所提出的城 市场所的形式、区域和特征必须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在进行城市项目时必须创造市民喜欢的环境。由此 前提,城市设计将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为富人, 也是为穷人设计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这一 手段能够为城市提出适合于它们各自特点的场所、 气候、文化和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发展理念,并推进 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成长。
一个城市的特征就是通过它的建造形式和尺度表象出来
的,但城市类型或者城市的形象并不只是由它的建筑特点和 吸引力来决定的。建筑和“非建筑”——开放空间和自然景 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城市的一个基本的特征。另外,不仅是 建筑形式的排列组合,它们的用途和功能对城市有着重要的 意义。正如格鲁特(Gruetter,1987)所言[],城市的各个 部分、以及不同的城区隶属于一个规划系统。它们之间总是 需要有一些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关联,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统一 性。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我们看到的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 一团混乱。而反过来,太多的统一也会导致单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体型环境设计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
然条件等各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以创造满足居民
全方位生活需要的良好城市空间环境。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1. 城市设计的目标
❖ 城市设计的目标应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城市 的环境质量、景观艺术水平为目标,充分体现社会 公平,强调为人服务的目的性。
❖ ① 重视设计过程的思想;
❖ ② 为了使城市设计成功,它必须服务与社区中的人, 同时这个过程必须包括反馈技术。
❖ ③ 市民参与。Fra bibliotek2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
❖ 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① 多样性; ❖ ② 综合性; ❖ ③ 复杂性; ❖ ④ 整体性。 ❖ 城市设计的这4种基本特征,复杂性、整
❖ 理查德·马歇尔(2004)认为,城市设计应当以 培育城市性为目标,这意味着城市设计所提出的城 市场所的形式、区域和特征必须是为公众利益服务。 在进行城市项目时必须创造市民喜欢的环境。由此 前提,城市设计将发挥出重要作用,不仅为富人, 也是为穷人设计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城市设计这一 手段能够为城市提出适合于它们各自特点的场所、 气候、文化和历史等相关因素的发展理念,并推进 城市精神与城市文化的成长。
❖ 孙骅声(1989)指出,城市设计的服务对 象是人。城市设计中的多种手段和高质量的 综合环境,都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或来往的 人。从主体对象这一角度来说,城市设计应 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下列几点:
① 城市设计的各类活动需求。 ② 人对美观的需求。 ③ 人对环境气氛的需求。 ④ 人对空间的需求。
❖ 邹德慈(1991)认为,城市设计的中心是“人”。这里 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城市作为物质形体,是“人”所赖以工 作和生活的空间环境;二是这个环境是通过“人”的创造 (包括设计)而形成的。因此,就这个意义讲,“人”是城 市设计的中心问题,无疑是正确的。城市设计是为最大多数 “人”服务的,这是应该为之坚持不渝的原则和基本思想, 但是,“人”的需求、爱好和观念是会变化的,而且生产力 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手段也要随之 变化,而发展,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超前”。

本世纪初开始,“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运动”的倡导者们以充满社会责任感
的革命精神,提出了对传统城市与建筑进行重建的
大胆设想。现代建筑理论虽然产生在欧洲,但伴随
欧洲的战后重建和美国城市的大量更新规划,功能
主义的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达到了前所
未有的程度。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城市更新(Urban
❖ 许溶烈认为,城市设计需要综合处理设计环境的社会、经 济、文化、功能、技术、审美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 素,为人们传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 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 需要,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 张京祥(1996)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社会文化 氛围设计,偏重于城市形象研究与策划,表现在城市设计思 想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把握,表现在城市设计手法 中对原有社会文化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在城市设计操作中 对其形成机制的促成。
Renewal)运动在理念上深受现代主义城市思想的影
响,否定了旧城区公共空间网络体系,代之以大体
量的现代建筑。其结果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混乱,
尺度关系被忽视,人车交通混淆。乌托邦式的社会
理想非但没有实现。新建筑很快又面临改造乃至拆
除的局面。基于上述原因,6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现
代城市设计理论力求突破单纯的体型环境设计。把
自己的关心、忧虑和见解,突显了“城市设计”问题本身的
复杂性与矛盾性。在“城市设计论坛”的开始,两位嘉宾主 持人,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盖瑞.哈克(Gary Hack) 和英国著名建筑师特里·法雷尔(Terry Farrel),针对中国的城 市设计工作,首先提出了关于“基本原则(Principle)”的问题, 含蓄地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城市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张松(1992)认为,城市设计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创造性 活动,其重要的因素有四个方面,这就是:自然、社会、文 化和人。正是由于现代城市规划在解决工业化、城市化所带 来的众多城市问题之时,出发点与着眼点是“物”,因而导 致以强调“人”为中心的现代城市设计的崛起。
❖ 徐思淑、周文华认为,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城市环 境质量,从而改进人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可能的最大的便 利与舒适,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实践千百年来人们对城市的 美好构想。郑正认为城市设计的目标可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 目标;直接目标在于创造适用、舒适、宜人且富有特色的城 市空间环境,以满足人们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多样需 求;间接目标是通过改善城市的环境形象,达到吸收投资、 购物、旅游、工作,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振兴的目的。
❖ 薄曦等(1990)介绍了美国R/UDAT的城市设计 思想:把“人”放在一个相对重要的地位,强调了 “真正使用者”的价值。R/UDAT的工作方法,就 是同社会各职业、阶层、民族广泛接触,进行座谈, 在讨论中获得若干第一手资料,从而理解问题实质。 同时也激发起市民们对自身价值的确立,对自身环 境的关注,并在参与设计中了解到政府部门的政策 意向。所有这些反过来又充实了设计内容,使其更 具意义。一个成功的城市设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4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和基本方法
❖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2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 4.3 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 4.1.3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 ❖ 4.1.4 旧城中传统空间的城市设计
❖ 1999年6月25日在中国建筑学会学术部的积极推动下, 第20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大会(xx UIA Conference)举办了“城 市设计论坛(Urban Design Forum)”。“城市设计论坛”的参
加者们,从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著名建筑师、重要城市的
规划设计师到院校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设计提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