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二化学 4.2.2 淀粉与纤维素教学设计
《专题三 第三节 纤维素》教学设计

《纤维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纤维素的分子结构,掌握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理解纤维素的结构特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实验观察纤维素的结构特性。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纤维素的结构特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械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纤维素样品、实验试剂、多媒体课件等。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纤维素的基本性质,建议课时为2课时,以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什么是化学物质。
2. 引出纤维素的观点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纤维素的应用。
(二)教学任务设计任务一:纤维素的基本性质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纤维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基本性质。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总结出纤维素的主要性质。
任务二:纤维素的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纤维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 介绍纤维素在纺织、造纸、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3. 让学生了解纤维素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任务三:纤维素的生产与制备1. 介绍纤维素的生产方法,如化学合成、生物发酵等。
2. 了解纤维素制备的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
任务四:纤维素与人类健康1. 介绍纤维素对人体的益处,如增进消化、预防疾病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摄入纤维素,保持健康。
(三)实践活动设计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纤维素生产企业,了解生产过程和注意事项。
2. 让学生尝试在家中自制纤维素产品,如纸巾、棉签等。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利用纤维素制作环保袋等。
(四)教学评判与反思1. 通过教室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高二化学淀粉和纤维素1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1)如何证明淀粉没有水解?
(2)如何证明淀粉是否已水解完全?
利用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证明淀粉的水解程度。
【提问】淀粉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情况如何?
【学生结合生物知识总结归纳】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血糖→全身循环,为各器官、组织、细胞提供营养和能量。
3、淀粉的用途
二、纤维素 (C6H10O5)n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不具还原性能水解:(C6H10O5)n+ nH2O ——nC6H12O6(葡萄糖)
(2)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3、纤维素的用途
复习旧知识,引出课题
进一步了解同分异构体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存在及高分子化合物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淀粉和纤维素,它们的组成可用通式:(C6H10O5)n表示。
【思考】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同分异构体吗?我们学过的糖类哪些属于同分异构体?
【板书】一、淀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讲述】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或块根里,淀粉是一种多糖,其分子中含有几百个到几千个单糖单元,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纤维素本身没有还原性,其水解产物是一种还原性的糖
【板书】2、化学性质
(1)不具有还原性能水解:(C6H10O5)n+ nH2O ——nC6H12O6
(2)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思考】说明纤维素中含有什么结构呢?
【分析】纤维素是一种多糖物质,其单糖单元中含有羟基结构,大约每一个单糖单元中含有三个羟基结构,能与硝酸、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让学生了解淀粉的检验方法。
高中化学《淀粉纤维素》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淀粉纤维素》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性质、用途。
2.教学难点: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糖类知识,如葡萄糖、果糖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主要成分是什么吗?(3)引导学生回答:淀粉。
2.探究淀粉的结构与性质(1)讲解淀粉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
(2)介绍淀粉的性质,如溶解性、旋光性等。
(3)分组实验:观察淀粉在不同浓度乙醇中的溶解性。
3.探究纤维素的性质与用途(1)讲解纤维素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多糖。
(2)介绍纤维素的性质,如强度高、不易溶解等。
(3)讲解纤维素的用途,如纺织、造纸等。
4.比较淀粉与纤维素(1)引导学生比较淀粉与纤维素的异同点。
(2)讲解淀粉与纤维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作用。
5.案例分析(1)分析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如勾芡、勾芡食品等。
(2)分析纤维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如制造纸张、纸浆等。
6.课堂小结(2)强调淀粉和纤维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淀粉和纤维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思考:如何利用淀粉和纤维素开发新的产品?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淀粉和纤维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能由于时间紧张,未能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今后需要改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2》2.实验仪器:烧杯、量筒、滴定管、天平等。
3.网络资源:淀粉和纤维素的相关资料、图片等。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淀粉 纤维素教案

第二节淀粉纤维素范宏江董亚宁 4月15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重要性质;2.使学生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3.通过对淀粉水解情况的检验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教学重点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教学难点淀粉水解情况的检验和判断。
教学方法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糖类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而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多糖,什么叫多糖?[生]能够水解生成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问]多糖可用什么分子通式表示?[生](C6H10O5)n[讲述]我们常见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在生物课上,大家已经学过了糖类在人和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这节课我们来更深一层地了解淀粉、纤维素的其他性质和用途。
[板书]第二节淀粉纤维素[问]淀粉和纤维素具有相同的分子通式,那么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吗?若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请看课本166页。
[生]不是同分异构体,因为分子通式中它们的n值不同。
[师]对。
那么它们具有相同的通式,又都属于糖类,它们互为同系物吗?[生]不是。
因为同系物要求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而淀粉和纤维素组成上是相差若干个“C6H10O5”。
[师]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淀粉的性质。
[板书]一、淀粉[师]请同学们举出一些淀粉含量高的食物。
[生]玉米、土豆、小麦、大米。
[师]那么从这些食物中提取出的较纯的淀粉是什么样的呢?请看样品并总结物理性质。
[展示]淀粉[板书]1.淀粉的性质[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白色粉末、无气味、无味道。
[设问]那么淀粉能不能像单糖、二糖一样溶于水,形成澄清透明的溶液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演示]将少许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加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片刻。
现象:淀粉沉降于水底。
[师]由这个实验可见,淀粉是不能溶于冷水的,在冷水中会发生沉降。
那么,大家见过做蛋汤吗?做蛋汤的时候,就要用淀粉的勾芡,汤煮熟后,淀粉就不再沉降了,而是形成了半透明的淀粉糊。
高中化学人教选修五课件:4.2 第2课时 淀粉和纤维素

(1)各步所加试剂分别为 A C 、D 。
、B
、
(2)本实验是否可以只加 A 溶液而不加 B 溶液? 以”或“不可以”),理由是 (3)当析出 2.16 g 沉淀时,淀粉的水解率为
(填 “可 。 。
【解析】(C6H12O6)n~nC6H12O6~2nAg 162n g 2n×108 g m(淀粉) 2.16 g m(淀粉)=1.62 g 【答案】(1)稀硫酸;NaOH 溶液;碘水;银氨溶液 (2)不可以;硫酸会破坏银氨溶液,导致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18%
3.用途 纤维素可用于纺织工业、造纸业等,还可以用来制备 、 等化工原料。
微思考 1 淀粉和纤维素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答案】它们均属于混合物,因为它们均由 n 值不同的淀粉分子 或纤维素分子构成。
微思考 2 淀粉与纤维素具有相同的通式,它们是否互为同分 异构体?为什么?
【答案】不是,因为 n 值不同。
【答案】淀粉、葡萄糖、硫酸。
3.若要检验淀粉溶液是否水解,能否直接向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
【答案】不能。必须先中和水解液中的 H2SO4,再加入银氨溶液或 新制 Cu(OH)2 悬浊液。
某同学取 9 g 淀粉溶于水,为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实验步骤 如图所示:
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断 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淀粉遇 碘显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水解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但能 发生银镜反应。 依据这一性质可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发生了水解 反应以及水解是否完全。 实验步骤如下: 淀粉溶液 水解液 现象 B 中和液 现象 A
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现象 A 现象 B 结论 ①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 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 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淀粉完全水解
《专题三 第三节 纤维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中职化学高教版农林牧渔类

《纤维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纤维素的分子结构,掌握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纤维素的变化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索未知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通过实验观察纤维素的变化。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纤维素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在未来科技中的应用前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纤维素样品、实验试剂、教材及相关参考书。
3. 安排教学活动:设计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等环节。
4.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自我介绍并引入课程2. 展示生活实例,如纸、布、塑料等,介绍它们的成分3. 提出问题:纤维素是什么?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教学1. 介绍纤维素的定义和性质2. 展示纤维素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理解3. 讲解纤维素的重要性和用途,如纸、布、塑料等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 引导学生讨论纤维素的应用前景,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生产等5. 展示一些有关纤维素应用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兴趣(三)实验演示1. 演示纤维素纤维的提取过程,让学生了解其制备方法2. 讲解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进行实验3. 邀请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纤维素纤维的形态和性质(四)互动环节1. 提问:纤维素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回答2. 小组讨论:纤维素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3.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五)小结1. 总结纤维素的定义、性质、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2. 强调学习纤维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知识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纤维素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2020年2月高2021届高2018级高二有机化学导学案课件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

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nH2O
������������������ ������������������ ������������
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 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
导入新课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它为人类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提供 必需的营养物质,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科学的营养早餐至少应包括碳水 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特别要富含膳食纤维。那么糖类是如 何维持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它又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最熟 悉的糖——淀粉和纤维素。
a.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
b.欲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最好在冷却后的水解液中直接加碘
c.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至溶液
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
d.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则实验1可能出现预期的现象
【解析】(3)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是在酸性条件下,而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 时应在碱性条件下,所以应先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酸后,再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所以实验1无现象。 (4)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碘无法与淀粉反应,所以溶液变化不明显。 (5)a项,根据实验可知淀粉水解需要在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进行,正确;b项,因为碘易升华,所以冷却 后加入碘,可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正确;c项,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应先在水解液中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稀硫酸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根据砖红色沉淀的产 生判断产物的还原性,正确;d项,唾液中含有淀粉酶,且为中性,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 所以用唾液代替稀硫酸进行实验1,可达到预期的现象,正确。
高二化学淀粉纤维素同步教案及练习

高二化学 淀粉 纤维素同步教案及练习【教学内容】1.淀粉 2.纤维素【教学目标】1.掌握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其主要的用途2.掌握淀粉、纤维素的性质3.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知识讲解】一、淀粉1.淀粉的组成(1)淀粉的通式为(C 6H 10O 5)n(2)淀粉可分为两部分⎩⎨⎧支链淀粉直链淀粉2.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叫做高分子化合物。
(1)高分子化合物特点:没有固定的分子量,没有固定的熔沸点,一般是属于混合物。
(2)高分子化合物分类⎩⎨⎧酚醛树脂聚氯乙烯聚乙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淀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3.淀粉的性质:(1)溶解性: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支链淀粉不溶于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膨胀破裂。
(2)淀粉的水解:在酸和酶的作用下能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6H 10O 5)n + nH 2O nC 6H 12O 6淀粉 葡萄糖(3)淀粉遇碘(I 2)变成蓝色:这是用于检验淀粉或碘的方法。
思考:如用以淀粉为主要原料,制取(1)CH 2 CH 2 (2)O=C CH 2 (3)[ C —C —OCH 2—CH 2—O ]n 答:(1)(C 6H 10O 5)n + nH 2O nC 6H 12O 6淀粉 葡萄糖 C 6H 12O 6 2C 2H 5OH + 2CO 2葡萄糖 C 2H 5OH CH 2=CH 2 + H 2OCH 2=CH 2 + Br 2 CH 2 CH 2CH 2 CH 2 + 2H 2O CH 2 CH 2 + 2HBr 催化剂 O CH 2 CH 2 O O O=C CH 2OO O 催化剂 催化剂 浓H 2SO 4 △ Br BrBr BrNaOH △OH OH2CH 2 CH 2 CH 2 CH 2 + 2H 2O (2)HOCH 2—CH 2OH + O 2 OHC —CHO + 2H 2OOHC —CHO + O 2 HOOC —COOHHOOC —COOH + HO —CH 2—CH 2OH O=C O=C + 2H 2O (3)nHOOC —COOH + nHO —CH 2—CH 2OH [ C —C —OCH 2—CH 2—O ]n + 2nH 2O例1. 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淀粉和纤维素
(2)性质
①________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胶状淀粉糊。
(2)性质
(3)用途
纤维素可用于纺织工业、造纸等,还可以用来制备________、________一、各种糖类比较
如:
)若不涉及常见官能团之间的转化,比如糖类的水解反应方程式,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对于淀粉和纤维素这两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
乙:淀粉液水解液
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
(1)糖类物质含C、H、O三种元素,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单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二糖(蔗糖、麦芽糖
纤维素)能发生水解反应。
(3)葡萄糖和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是非还原性糖。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