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之礼1-称呼礼仪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

商务礼仪称谓礼仪要点_称呼时应注意的礼仪商务礼仪最基本的作用是“减灾效应”:少出洋相、少丢人、少破坏人际关系,遇到不知事情,最稳妥的方式是紧跟或模仿,以静制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商务礼仪称谓礼仪,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目录商务礼仪称谓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商务会议中社交礼仪的差异商务礼仪称谓礼仪(一)称呼正规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
下述正规的五种称呼方式,是可以广泛采用的。
1.称呼行政职务。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此类称呼最为常用。
意在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
2.称呼技术职称。
对于具有技术职称者,特别是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者,在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有加。
3.称呼职业名称。
一般来说,直接称呼被称呼者的职业名称,往往都是可行的。
4.称呼通行尊称。
通行尊称,也称为泛尊称,它通常适用于各类被称呼者。
诸如“同志”、“先生”等,都属于通行尊称。
不过,其具体适用对象也存在差别。
5.称呼对方姓名。
称呼同事、熟人,可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示关系亲近。
但对尊长、外人,显然不可如此。
(二)称呼之忌以下四种错误称呼,都是职场人员平日不宜采用的。
1.庸俗的称呼。
职场人员在正式场合假如采用低级庸俗的称呼,是既失礼,又失自己身份的。
2.他人的绰号。
在任何情况下,当面以绰号称呼他人,都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3.地域性称呼。
有些称呼,诸如,“师傅”、“小鬼”等,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宜不分对象地滥用。
4.简化性称呼。
在正式场合,有不少称呼不宜随意简化。
例如,把“张局长”、“王处长”称为“张局”、“王处”,就显得不伦不类,又不礼貌。
返回目录接打电话礼仪1、接电话时,首先自报家门。
如:您好,这里是__ 公司,请问您找哪一位?2、打电话时,首先要说出自己是谁,有什么事,然后询问对方是否方便接听电话。
3、打长途电话时,要问对方身边是否有座机电话。
4、电话记录应做到“5W”。
when(什么时候)、what(什么事)、where(什么地点打来的)、who(谁打来的)、how(怎么处理的)。
日常交往礼仪之称呼礼仪

人在社会生活中,是难以离开与其他人交往的。
一个人如果不同其他人进行任何交往,那么,他不是一位神,就是一只兽。
换言之,他就不会是一位正常人。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三大支柱与交往有关,可见交往礼仪的重要。
对于人际交往,正确的态度一是要积极参加,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二是要学习根本的交往礼仪,并且在实践中正确的加以运用。
交往礼仪中一条最重要的原那么叫做“三A原那么〞:接受对方、重视对方、赞同对方。
因接受〔accept〕、重视〔attach importance〕、赞同〔approve〕这三个词词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皆为A,故称之为“三A原那么〞。
这条原那么,是美国人布吉林所提出的。
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该原那么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要务必铭记在心。
接受对方,是要求同存异,容纳对方,不要对对方见外排斥。
〔你是我人生历程中不可分割的组成局部,怎一个缘字了得!〕重视对方,指的是要是对方感受到自己尊重对方,对方在自己心目中十分重要,而非无足挂齿。
〔世界因我而精彩,世界有你更美妙……你其实对我很重要!〕赞同对方,指的是要善于发现对方之长,并及时加以肯定,既不要自高自大,又不要曲意奉承对方。
〔不说你是我今生唯一的拥有,却讲你确实与众不同,恰是你的……让我欢喜让我忧!〕一、称呼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应当注意:其一是要符合常规。
其二是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
其三是要入乡随俗。
我们主要讲一下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和称呼的禁忌。
〔一〕生活中的称呼主要讲对亲属的称呼、对朋友、熟人的称呼和对普通人的称呼。
1、对亲属的称呼〔1〕常规:祖父,曾祖父、表兄,表弟,堂兄,堂弟。
〔2〕特例: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
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叔〞、“家姐〞。
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侄〞。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在社交交往中,尤其是在正式场合,如何称呼对方是一项必须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称呼的规则和忌讳的存在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对社交秩序的维护。
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些规则和忌讳。
1.礼貌尊重:称呼对方时应使用适当的尊称,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例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对于长辈,可以使用亲戚称谓、姐姐、叔叔等。
2.熟人关系:对于亲朋好友、同事等关系密切的人,可以使用亲昵的称呼,如小明、小红等。
但要确保对方接受这种称呼,避免得罪他人。
3.地位称呼: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学术讲座等,应根据对方的职位或地位使用相应的称谓,如教授、主任、总经理等,以示尊重。
4.学生称呼:学生在学校或教育机构中,应该尊重教师和辅导员等地位的人员,使用尊称如老师、导师等。
5.正式场合称呼:在正式场合,如婚礼、庆典等,应使用尊称,尊重主办方或者来宾的身份地位。
例如,新郎的父母应称为新娘的父母为岳父、岳母,宾客之间可以使用先生、女士等。
称呼的忌讳:1.私称: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交往时,尽量避免使用私称,如小鱼、小熊等,这样会给对方一种不尊重的感觉。
应该使用对方的姓氏、尊称或者称谓。
2.随意更改称呼:对方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使用了一些称谓或称呼,应该尽量遵循对方的称呼,并在对方表示同意后才能更改。
私自更改他人的称呼可能会导致尴尬或不悦。
3.陌生人称谓: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应尽量使用尊称,如先生、女士等。
避免使用对方的名字,因为这样可能会让对方感觉过于亲近或者无礼。
4.对称呼不确定的人使用称谓:当无法确认对方的性别或者职位时,应使用中性的称呼,如亲爱的客户、尊敬的领导等。
避免直接使用先生或女士,以免冒犯对方。
5.拼错或读错姓名:在称呼对方时,应确保姓名的准确性。
拼写错误或读错对方的名称可能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甚至会被认为是不尊重或不在意对方。
总结起来,称呼的规则和忌讳在于维护社交交往的正常秩序和对他人的尊重。
遵循这些规则,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传递出自己的礼貌和尊重之心。
交际应酬礼仪教程——称呼礼仪

交际应酬礼仪教程——称呼礼仪称呼,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称谓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风尚,因此对它绝不能疏忽大意,随便乱用。
根据社交礼仪规范,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通常有以下三点应当注意:其一,要合乎常规。
其二,要照顾习惯。
其三,要入乡随俗。
与此同时,还应对生活中的称呼、工作中的称呼、外交中的称呼、称呼的禁忌等准确掌握,并认真予以区别。
一生活中的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称呼应当亲切、自然、准确、合理,切切不可肆意为之。
〖1〗〖1〗(一)对亲属的称呼人们对亲属的称呼,往往有常规与特例之分。
1 常规亲属,即与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者。
在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业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
例如,父亲的父亲应称为祖父,父亲的祖父应称为曾祖父,姑、舅之子应称为表兄、表弟,叔、伯之子应称为堂兄、堂弟,大家对此都不会搞错。
对亲属的称呼,有时讲究亲切,并不一定非常标准。
例如,儿媳对公公、婆婆,女婿对岳父、岳母,皆可以爸爸、妈妈相称。
这样做,主要是意在表示自己与对方完全不见外。
2 特例面对外人时,对亲属则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谦称或敬称。
对本人的亲属,应采用谦称。
称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
称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
称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字,如小婿。
对他人的亲属,通常应采用敬称。
对其长辈,宜在称呼之前加尊字,如尊兄。
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呼之前加贤字,如贤侄。
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郎。
对待比自己辈分低、年纪小的亲属,可以直呼其名,使用其爱称、小名,或是在其名字之前加上小字相称,如娜娜、小刚等。
但对比自己辈分高、年纪大的亲属,则不宜如此。
(二)对朋友、熟人的称呼对朋友、熟人的称呼,既要亲切、友好,又要不失敬意。
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

涉外交往中的称呼礼仪
人与人见面,首先就要考虑如何称呼。
一个得体的称呼可以使人心情愉悦,愿意与之交往。
特别是在涉外交往中,称呼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各民族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称呼上差别很大。
国际上的称呼要求有:
1.一般对男子统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或“女士”,对已婚年纪较大的女士称“太太”,对未婚女子统称“小姐”,对不了解其婚姻状况的女子可泛称“小姐”或“女士”。
这些称呼前均可冠以姓名、职称、头衔等。
2.对地位较高的、一般为部级以上的官方人士,可称其为“阁下”或职衔加先生,如“部长先生”、“总理先生”等。
对有高级官衔的妇女也可称之为“阁下”。
3.对来自君主制国家的贵宾,习惯上称国王、王后为“陛下”,称公主、王子为“殿下”。
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既可称其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4.对医生、律师、法官、教授、博士等,均可单独称其职称或学位,也可加上姓氏和“先生”,如“法官先生”、“约翰教授”等。
5.对军人一般称其军衔加“先生”,知其姓名的,可加上姓与名。
6.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其教会内的职称,或者是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上“先生”。
总之,在与外国友人交往的过程中,既要注意世界通用的习惯称呼,也要考虑宾客所在国的具体情况。
使用适当的称呼在外事交往中尤为重要。
称呼礼仪——精选推荐

中国是⼀个拥有⼏千年⽂化传统的礼仪之邦,由于⾃古以来就极其重视礼节和礼貌,所以就衍⽣出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际称呼。
下⾯为⼤家分享了⼀些关于称呼礼仪,欢迎⼤家参考。
称呼礼仪1 ⼀个⼈不管与谁构成⼈际关系,都会在这个关系中占有⼀定的地位。
⼈际称呼,常常就是⼀个个体在⼈际关系中所处地位的标志。
⼀般说来,称呼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表⽰随便或亲密,如以“你”相称;⼀种表⽰尊敬或客⽓,如以“您”相称。
这两种形式和⼈际关系的两种地位存在着对应情况。
如果两⼈互相间可以⽤“你”或“您”来称呼,就表明双⽅地位平等,例如兄弟之间就⽤“你”互称,初次见⾯的主⼈与客⼈之间⼀般⽤“您”互称,这都说明双⽅地位平等;如果两⼈不可⽤以互相⽤“你”或“您”称呼,就表明双⽅地位不平等。
例如,长辈对晚辈⽤“你”称呼,⽽晚辈却只能⽤“您”来称呼长辈。
这种“你”、“您”的⽤法情况都表明了每个⼈在⼈际关系中的地位。
在中国,体现⼈际关系地位的称呼有5种使⽤情况: 1、⽤对⽅的姓名或名字称呼对⽅:⼀般⽤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平辈对平辈。
不能⽤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
⽤姓名要⽣疏⼀些,严肃⼀些,⽤名字要亲近⼀些,随便⼀些。
好朋友之间⼀般不⽤姓名称呼对⽅。
2、⽤“⽼/⼩+姓”称呼对⽅:如“⽼王”、“⼩李”。
⼀般⽤于同事之间,表⽰双⽅地位平等,含亲热⾊彩。
3、⽤“先⽣”、“姓+先⽣”、“名+先⽣”、“姓+名+先⽣”称呼对⽅:表⽰双⽅地位平等。
分别有⽣疏、中性、亲密、严肃的⾊彩。
4、按对⽅在和⾃⼰的关系中的地位来称呼对⽅:只⽤于⽐⾃⼰辈分⾼的⼈。
如对⽅和⾃⼰构成⽗⼦关系,对⽅是⽗亲,⾃⼰就称对⽅“爸爸”,若⾃⼰是⽗亲,则不称对⽅为“⼉⼦”。
5、按对⽅的⾝份职务称呼对⽅⽤“姓+⾝份”、“姓+职业”称呼对⽅:如“主任,你好!”“李主任,你好!” ⼈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际称呼也是异常⽣动活泼的。
因此,⼈际称呼既要注意使⽤的规范性,也要注重使⽤的变异性,强调的是这两者的结合,⽤好了就能达到取悦别的地步。
称呼礼仪常识大全

称呼礼仪常识大全人与人打交道时,相互之间免不了要使用一定的称呼。
不使用称呼,或者使用称呼不当,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称呼礼仪常识大全。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称呼礼仪常识大全人与人打交道时,相互之间免不了要使用一定的称呼。
不使用称呼,或者使用称呼不当,都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所谓称呼,通常是指在日常交往应酬中,人们彼此之间所使用的称谓语。
职员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不仅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被称呼者尊重的程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着彼此双方之间关系的亲疏。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称呼另外一个人时,实际上意味着自己主动地对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定位。
在公务交往中,一名职员要想对他人采用正确、适当的称呼,通常必须兼顾下述四项规则:一是必须符合常规;二是必须区分场合;三是必须考虑双方关系;四是必须坚持入乡随俗。
与此同时,对于工作中的称呼、生活中的称呼、涉外交往中的称呼以及正式场合的忌称,均应有所区别。
称呼礼仪常识大全:工作中的称呼在职场上,职员所采用的称呼理应正式、庄重而规范。
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下述四类。
1.职务性称呼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行政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并表达敬意,是公务交往中最为常见的。
在实践中,它具体又可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行政职务,例如,董事长、总经理、主任,等等。
它多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氏,例如,谭董事、汪经理、李秘书,等等。
它适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行政职务前加上姓名,例如,王惟一董事长、滕树经理、林荫主任,等等。
它多见于极为正式的场合。
2.职称性称呼对于拥有中、高级技术职称者,可在工作中直接以此相称。
如果在有必要强调对方的技术水准的场合,尤其需要这么做。
通常,它亦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仅称技术职称,例如,总工程师、会计师,等等。
它适用于熟人之间。
二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氏,例如,谢教授、严律师,等等。
它多用于一般场合。
三是在技术职称前加上姓名,例如,柳民伟研究员、何娟工程师,等等。
称呼礼仪

模块1 称呼礼仪人们在日常交往中,使用过哪些称呼呢?这些称呼应该如何分类?一、称呼的种类目前国际惯用的称呼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泛尊称。
这是最简单、最普遍、也是面对陌生人最常用的称呼方式。
女性称“小姐”,男性称“先生”。
“小姐”应是对未婚女性的称呼,职业女性可统称为“女土”,已婚女性则应称呼“夫人”或“太太”。
如果不清楚其婚姻状况,可统称为“小姐”,决不可仅凭对方的年龄或自己的猜测而随意称呼对方为“太太”。
2.职业称。
如“王医生”、“李老师”等。
3.职务称。
如“张主任”、“赵局长”等。
4.亲属称。
如“李阿姨”、“刘爷爷”等。
5.姓名称。
即直接称呼对方姓名。
如,有个人叫“陈小东”,叫全名多是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小东”,一般是朋友或家人这样叫;如果只叫“东”,那就更亲热。
单纯只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一船是用于双方年龄、身份相仿时,或者好朋友之间,否则,就应在姓名后加上职务、职业等并称才恰当。
二、称呼注意事项由于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当用到姓名中的“姓”来称呼对方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汉族人的姓名排列方式是姓在前,名在后。
西方人的姓名排列方式恰恰相反,大多是名在前,姓在后,例如约翰·史密斯的姓是史密斯,名是约翰,称呼时不要混淆。
2.中国人的姓名中有复姓的情况。
如“欧阳”、“诸葛”、“司马”等,假如把“欧阳小姐”称作“欧小姐”,定会引起尴尬。
3.有些汉字在作为姓氏时有它特殊的读音。
如“仇”、“单”、“区”等。
知识链接三、称呼禁忌在与他人交往时,千万注意不要因称呼而冒犯对方的禁忌。
一般而言,下列称呼都是不能采用的:1.错误称呼。
在称呼他人时,假如出现差错,显然是失礼的。
2.缺少称呼。
需要称呼他人时,如果根本不用任何称呼,或者代之以“喂”、“嘿”、“下一个”、“那边的”以及具体代码,都是极不礼貌的。
3.距离不当的称呼。
在正式交往中,若是与仅有一面之缘者称兄道弟,或者称其为“朋友”、“老板”等,都是与对方距离不当的称呼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住对方”,首先 就体现在牢记对方的 姓名。一旦知道了接 待对象的姓名,特别 是在与对方交换过名 片或者听过了对方的 自我介绍后,就一定 要记住对方的姓名, 以便于进一步交流。 否则,不但场面尴尬, 而且会给交往对象留 下对其“不重视”的 感觉。
(二)区分对象
1、在政务活动中,除了可以使用“泛尊称” 外,还可以称呼对方的行政职务。 2、在军事交往中,对于军界人士,最佳的称 呼是称其军衔。对于其行政职务,一般不必称呼。 3、在宗教活动中,对于神职人员,一般均应 以其神职相称。有两点要特别加以注意:第一, 切勿在称其神职时出现差错;第二,越是正式的 场合,越应当在称其神职时采用全称。 4、在一般场合中,对于教授、研究员、工程 师、律师、法官、医生、博士等职称、职务或学 位拥有者,均可直接以之相称,对方人士会感觉 十分“顺耳”。
一、姓名有别
在世界各国,人们一般都有本人专用 的姓名,用以在称呼上区别于他人。 所谓姓名,通常是一个人的姓氏和名 字的合称。姓氏者,家庭之称谓也;名字 者,则是对本人的称呼。在人际交往中, 人们在称呼他人时,有时是称其姓,有时 是呼其名,有时则是连名带姓一起称呼。 在社交活动中,在需要称呼或使用交 往对象的姓名时,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即记住对方、不出差错和不宜滥用。
对同事、熟人,可 以直接称呼其姓名,以 示亲密无间。如“张 宁”、“梅小菲”等等。 但对尊长、外人,显然 不可如此。
(二)区分对象
当面对不同行业、不同职务、不同身份 乃至不同性别的交往对象时,接待人员还须 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而在称呼上有所区别。 一般说来,对于成年人,可以将男士称 为“先生”,将妇女称为“女士”、“夫人” 或“小姐”。这是目前通行的“泛尊称”。 在称呼妇女时要注意,对已婚者应称 “夫人”,对未婚者或不了解其婚否者可称 “小姐”,对于不了解其婚否者亦可称之为 “女士”。
称 呼 之 礼
一、姓名有别 二、称呼有别
称呼礼仪
称呼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中所使用的表示彼 此关系的称谓语。在社交中,正确、恰当地称呼 对方,记住对方的姓名,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也 是表现出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重视。 选择正确和适当的称呼,不但能够反映出自 身的教养和素质,还能体现双方关系所发展到的 具体程度。 在社交活动中对所交往的对象的姓名称呼有 两点注意事项:第一是要符合常规,第二是不出 差错。 记住对方的姓名并善于采用对方的尊称,有 利于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对方的好感, 便于开展工作。
4、职业名称
直接称呼被交 往对方的职业名称, 也是一种不失礼的 方式。 可以统称教员 为“老师”,称医 生为“大夫”,称 警察为“警官”等 等。
5、称呼通行尊称。
通行尊称, 也称为“泛尊 称”,它通常适 用于各类被称呼 者。 先生、女士 小姐、夫人 同志、师傅
德 高 望 重
王老 张老 李老
“先生”、“女士”、“小 姐”、“夫人” “同志”等等,都 属于通行尊称。不过,其具体适用 对象小有差别。
二、称呼有别
(一)称呼正规 (二)区分对象 (三)有主有次 (四)防止犯忌
(一)称呼正规
在工作岗位上,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 其特殊性。下述五种正规的称呼方式,是可 以广泛采用的:
1、行政职务 2、技术职称 3、学术学位 4、职业名称 5、通行尊称
在正式场合中, 1、称呼行政职务 尤其是在具体工作之 中,以交往对象的职 务,如行政职务相称, 以示敬意有加、身份 有别,这是接待活动 中最常见、最正规的 一种称呼方式。 科长(副)、 处长、局长、部长… “副职怎么称呼”
(四)防止犯忌
1、错误的称呼: 2、庸俗的称呼:美女、帅哥 3、绰号性称呼:胖子、四眼 4、地域性称呼:伙计… 5、简化性称呼:范局、黄局 6、无称呼。 “喂”、“嘿”、 “下一个”、 “那边的” 都是极不礼貌
错误的称呼
绰 号 性 称 呼
错误的称呼
直 接 称 呼 尊 者 姓 名
称 兄 道 弟
2、技术职称
目前的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的时代, 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士受到普遍的 尊敬。在社交活动中,对方具有技术职称者, 特别是具有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在 工作中可直称其技术职称,以示对其敬意 有加。 工程师、会计师、
3、学术学位
在交往中,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或学术 活动中,以交往对象的学术学位相称,既可增 强现场的学术气氛,又可增加被称呼者的权 威。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院士
(三)主次有序
1、由尊而“卑”。称呼多名人士时,应当自其地位 较高者开始,自高而低,按顺序进行。 2、由疏而亲。若被称呼的多名人士与自己存在亲疏 之别,为避嫌疑,一般应当首先称呼其中与自己关系生 疏者,然后再称呼其中与自己关系亲近者。 3、由近而远。有时不便细分多名被称呼者的“尊 卑”、亲疏,那么则不妨以对方距离自己的远近来进行, 即先称呼距离自己最近者,然后依次称呼距离自己较远 者。 4、统一称呼。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多名称呼者不 必一一称呼,或者不便一一称呼时,则可采用统一称呼 对方的方式作为变通。例如,以“诸位”、“大家”、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等方式直接称呼对
1、不读错姓名。 不管任何原因,将对 方的名字读错,都是 一个严重的错误。有 些时候,它会引起交 往对象的反感,甚至 会引起对方的误解。 2、不写错姓名。 写错他人姓名同样是 失礼和不尊重。 3、不张冠李戴。
(二)不出差错
(三)不宜滥用
1、不要戏言交往对象的姓名。称呼 他人定要认真、严肃、正经,不要对其乱 写、乱念或乱划,尤其是不能对其加以取 笑或曲解。 2、不要借用他人姓名。“狐假虎 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