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建筑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目前模板支撑体系多发的平安事故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恶劣的影响。
本文从技术角度、支架破坏的形式及不同荷载作用分析导致支架坍塌的直接缘由,从而制订预防措施,阐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的模板支架施工尤为重要,一旦发生坍塌事故后果相当严峻,特殊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的坍塌,往往会造成多数人员死亡,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
平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一旦发生平安事故不仅给事故的受害家庭造成不行弥补的创伤,也会给企业带来威逼。
所以,任何施工单位都要重视模板体系坍塌的缘由及预防。
支架破坏的状况模板支架破坏有人为管理因素,也有技术因素,还有材料质量的因素。
从技术专业方面分析,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破坏有以下2种状况:(1)模板支撑架体所受实际荷载超过了其架体最大承载极限;(2)模板支撑体系受到了非原设计荷载的冲击,如突发强气流荷载、浇筑混凝土产生不行预料的冲击力、外物的撞击力等。
造成以上2种状况的主要因素如下。
1.实际荷载分析理论设计模板支撑体系上不放置杂物,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堆放过多的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过于集中于作业面的某处;未能正确地对模板、方木、钢筋、混凝土估量其自重;由于混凝土输送设备的缘由产生的超过其原本设定的冲击力,振捣器采纳型号过大产生的侧压力大于方案设计值,混凝土出料口过高产生压力等,以及其余能造成荷载远大于设计值的因素。
2.实际荷载产生的作用力未依据以上实际荷载分析产生的作用力进行有效计算,例如杂物过多、设备集中,在设计荷载力学计算时没有根据以上不利因素进行计算分析;或布料机支撑部位受力过于集中,而下面的支撑体系未单独进行布置立杆或布置的立杆不能承载其产生的荷载作用;混凝土浇筑工艺不合理产生的瞬时作用力增加,如混凝土梁未分层浇筑,或分层厚度大于400mm等因素;振捣棒选择型号过大,产生的作用力使加固体系崩溃。
施工中架体可能的工作业态变化1.架体设置业态回填土基础消失不匀称沉降造成架体悬空,立杆底部未按要求设置垫板或垫板设置不合格,未按设计要求设置扫地杆或者扫地杆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未按建筑施工模板平安技术规程中的要求搭设纵横向剪刀撑。
湖南省长沙市“04.30”模板坍塌事故

湖南省长沙市“04.30”模板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8年4月3O日,湖南省长沙市上河国际商业广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模板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3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339.4万元。
该工程位于长沙市马王堆路东侧,由商业裙楼和4座塔楼组成,人工挖孔桩基础,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25~3O层,在第4层设置转换层,建筑总高度98 m,建筑面积1O万m2,工程造价6870万元。
事发当日8时左右,按照项目部安排,泥工班长带领9名泥工开始裙楼东天井加盖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施工,12时左右,天井屋面从中间开始下沉并迅速导致整体坍塌。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董事长等7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单位法人、副经理、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等11名责任人员分别受到吊销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吊销执业资格、撤职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单位分别受到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业整顿等行政处罚。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常见模板坍塌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常见模 板坍塌 事故原 因及预 防措施
口 口 宋 志 慧
摘
( 山西 电力 职业 技术 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2 1 ) 管 以及惩 罚力 度不 够 。
要: 对 目前模板 工程 中存 在的 问题进行 了总结 。结 合工
( 1 ) 虽然 有关 模板 支撑 体 系 的计 算 与 构造 要 求 在J G J l 3 0 —2 0 l 1 《 建筑 施工 扣件 式钢 管脚 手架 安全 技 术规 范 》 中均 已 涉 及 , 但 由 于 没 有 具 体 的 荷 载 取 值 和荷 载组 合计 算 等 详 细条 款 , 这样 就造 成 了对 模
范性。但是 , 近年来 , 模板坍塌事故仍屡有发生。本
文 对 目前 模 板工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合 工 作经 验 , 提 出了预 防模板 坍 塌 的几项 措施 。
1 模板坍塌事故 的原 因
导致 模板 坍塌 事 故 的原 因 , 一般 不 是孤立 的 , 往 往是 多种 原 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本 文分 别从 施 工管 理、 材料 质量 、 技 术规 范等几 个 方 面进 行 分析 。
竖杆不均匀沉降, 致使模板支撑失稳发生垮塌。 1 . 4 荷载计算不科学 ( 1 ) 施 工 技 术 人 员 在 编制 施 工 方 案 时 , 模 板 上 的荷 载取 值有 误 以及荷 载组 合 未按最 不 利原则 的要
求计 算 。 ( 2 ) 对 浇筑 混凝 土 时 引起 的震 动对 模 板 的 不利 影 响考虑 不 足 , 造 成 模 板 支撑 体 系 的安工程 是建 筑施 工过 程 中必不 可少 的施 工 措 施项 目 , 是 钢筋 混 凝 土 施 工 中重要 的施 工 环 节 。而
《安全管理》之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

模板坍塌事故的原因分析1、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技术原因和技术安全责任(1)引发生模板支架坍塌的技术原因单从技术角度来讲:脚手架结构模板支架坍塌破坏之所以会发生,不外出现了以下两种情况,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一是架体或其杆件、节点实际受到的荷载作用超过了其承载能力,特别是稳定承载能力;二是架体由于受到了不应有的荷载作用(侧力、扯拉、扭转、冲砸等),或者架体发生了不应有的设置与工作状态变化(倾斜、滑移和不均衡沉降等),招致发生非原设计受力状态的破坏。
(2)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直接起因引发模板支架坍塌的直接起因,主要以下3 个方面:1)、支架因设计和施工缺陷,不具有确保安全的承载能力。
在正常浇筑和荷载增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在任何首先达到临界/极限应力或变形(位移)的部位发生失稳和破坏,从而引起支架瞬间坍塌。
这类支架一旦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就面临坍塌破坏的危险境地,且难以监控。
除非因已发现显著变形、晃动或异常声响(连接件、节点开裂、破坏)而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则事故将不可避免。
没有进行方案设计或设计安全度不够的,按脚手架构造搭设的、任由工人单凭经验搭设的和在搭设之中任意扩大尺寸与随意减少杆件的支架,就属于这一方面。
2)、支架因设计或施工原因,其承载能力没有多大富裕。
在遇到显著超过设计的荷载作用时,由局部失稳开始,迅即引起模板支架整体坍塌。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自一侧起向另一侧整体推进浇筑工艺、并浇筑至高重大梁时和在浇筑的最后阶段、过多集中浇捣设备与人员作业时。
3)、支架因采用的构架尺寸较大、未设水平剪刀撑加强层及竖向斜杆(剪刀撑)设置不够等,造成构架的整体刚度不足。
当因局部的模板、木格栅和直接承载横杆发生折断或节点破坏垮塌时,架体承受不了局部垮塌的冲击和扯拉作用,而酿成整体坍塌。
(3)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技术安全责任可以说,任何一起模板支架坍塌事故都有其技术原因和相关施管人员的技术安全工作责任。
当事故由以技术责任为主引起时,就会被定为技术责任事故。
工程模板坍塌事故

技术安全调查结论
1、该施工方案中模板支架设计方案编 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 制粗糙,存在严重设计计算缺陷,不能保 证施工安全要求。 证施工安全要求。 2、实际搭设模板支架立杆顶部伸出长 度过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度过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调查发现现场模板支架搭设质量很差: 调查发现现场模板支架搭设质量很差 模板支架搭设质量很差: 如个别节点无扣件连接、 如个别节点无扣件连接、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 普遍不足、立杆搭接或支撑于水平杆上、 普遍不足、立杆搭接或支撑于水平杆上、缺少 剪刀撑、步距超长等; 剪刀撑、步距超长等;从周边模板支架搭设质 量看,缺少扫地杆、顶部自由端超长、 量看,缺少扫地杆、顶部自由端超长、横杆随 意缺失等搭设质量问题随处可见。 意缺失等搭设质量问题随处可见。支架搭设质 量差可能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 量差可能造成支撑体系局部承载力严重下降, 也是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 现场搭设模板支架中使用的钢管杆件、 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 扣件、顶托等材料存在质量缺陷,是事故产生 的原因之一。 的原因之一。
几起塔吊倾覆事故图片资料
导致这几起塔吊倾覆事故的主 要原因: 总包单位选择的专业分包单位 资质等级不够或是未取得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未编制 专项安拆技术方案,作业人员未取 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技 术水平低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过程中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
建设部2004 12月 日印发的《 建设部2004年12月1日印发的《危险性较大 2004年 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 建质[2004]213号规定:下述《 [2004]213号规定 法》建质[2004]213号规定:下述《建设工程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所指的七项分 部分项工程, 部分项工程,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 施工方案,包括: 施工方案,包括: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土 方开挖工程 ;模板工程 ;起重吊装工程 ; 拆除、 脚手架工程 ;拆除、爆破工程 ;其他危险性 较大的工程 。
建筑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措施

建筑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措施本文重点分析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原因,提出确保模板及支撑体系整体稳定性的对策措施。
标签: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稳定性;坍塌;预防措施1、前言模板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支撑不但影响到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而且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
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模板及支撑系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杜绝因模板支撑体系失稳而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2、原因分析2.1 材料原因2.1.1 钢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模板支撑的钢管设计规格φ48×3.5㎜,现实中使用的钢管实测壁厚仅2.8~3.0㎜,钢管使用周期长锈蚀严重、局部变薄且不均衡,导致承载力大大下降。
2.1.2 钢管弯曲变形:反复使用后的钢管存在变形弯曲,而模板支撑系统设计时未考虑其弯曲变形,实际上钢管弯曲导致承载大幅度降低。
2.1.3 扣件质量差:大部分扣件螺栓拧紧力矩未达到规定力矩时就破坏了,甚至发生裂缝、变形、滑丝等缺陷,造成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2.1.4 材料进场无专人验收钢管质量,往往仅仅是对长度计量,在租赁合同中也没有具体的要求,便于分包商做假进而利益更大化。
2.2 模板支架施工原因2.2.1 地基基础承载力不足:土体未夯实及硬化处理,承载力不能满足计算受力要求,在荷载作用及雨、水浸泡下产生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导致支架失稳。
2.2.2 立杆接长:搭设高度较高或用较短钢管作支撑立柱时,对立杆稳定性极为不利,但规范及理论计算时不考虑连接节点的存在,而实际上连接点是易压弯变形的薄弱环节,只要立杆受力稍有偏心,侧向变形较大时,最终整个支撑系统破坏而发生倒塌事故。
2.2.3 缺少扫地杆及水平拉杆:规范要求模板支撑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及水平纵横向拉杆,实际施工中纵、横向扫地杆未设或少设使立杆计算长度增加,削弱了立杆的稳定性。
2.2.4 未设或少设剪力撑:大多数模板倒塌事故中,并非钢管承载力不足而是抗侧向变形能力不足、支撑系统失稳或杆件局部失稳造成。
模板坍塌安全事故分析【范本模板】

模板坍塌安全事故分析一、事故简介20O8年5月13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某通信公司新建厂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模板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
发生事故的厂房东西长151.6 m,南北宽18。
75 m,建筑面积33074。
8 m2,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1层,地上3层,局部4层,层高6 m,檐高23 m。
工程于2007年12月18日开工,2008年5月7日已先后完成桩基施工、地下室、首层和二层主体结构。
事发当日,在对第3层6~1 O轴段的柱和顶部梁、板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时,已浇筑完的8~1 O轴段的3层顶部突然坍塌(坍塌面积约为700 m2),在下面负责观察和加固模板的4名木工被埋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总包单位总经理、项目经理、劳务单位法人等6名责任人分别受到记过、撤职并停止在津执业1年、罚款等行政处罚;总包、劳务分包等单位受到停止在津参加投标活动6个月、吊销专业资质、罚款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施工单位在组织施工人员对第3层6~11轴段的柱和梁、板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过程时,擅自改变原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及施工技术交底中规定的先浇筑柱,再浇筑梁、板的作业顺序,而是同时实施柱和梁、板浇筑,使在8~1 O轴段区域的6根柱起不到应有的刚性支撑作用,导致坍塌。
(2)施工单位未按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和脚手架施工方案进行搭设,架件搭设间距不统一,水平杆步距随意加大;未按规定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未按规定搭设剪刀撑、水平支撑和横向水平杆,致使整个支撑系统承载能力降低。
2.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编制的模板专项施工方案和脚手架施工方案对主要技术参数未提出具体规定和要求,对浇筑混凝土施工荷载没有规定;在搭设完模板支撑系统及模板安装完毕后,没有按照规范、方案要求进行验收,即开始混凝土浇筑作业;压缩工期后,未采取任何相应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施工管理方面,在项目部人员配备不齐,技术人员变更、流动的情况下,以包代管,将工艺、技术、安全生产等工作全部交由分包单位实施。
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分析

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分析
一、事故简介
2007年9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航海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北100米处,富田太阳城商业广场B2区工程工地发生一起天井顶盖现浇混凝土的梁、板、柱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
直接经济损失约596.2万元。
富田太阳城商业广场B区工程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15993.56平方米,工程造价11800万元,发生事故是B2区地上中厅四层天井的顶盖,原先设计为观光井,后建设方提出变更,2007年6月22日,设计单位下发变更通知单,将观光井改为现浇混凝土梁板柱。
B2区中厅四层天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于2007年8月10日编制。
8月15日郑州市某劳务公司工地负责人刘某在没有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安排架子班按照常规外脚手架搭设方法开始搭建,28日基本搭建完毕。
9月4日上午,建筑公司项目部施工员张某,该公司安全员陈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杨某,监理张某对B2区中厅四层天井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情况进行验收,认为合格。
9月5日上午8点,项目部施工员史某、监理张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杨某等人再次对搭设情况进行验收,认为合格。
10点钟,甲方驻工地代表焦某组织,总监代表尹某,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技术负责人张某,项目部执行经理赵某,项目部施工员史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杨某和陈某等人对搭设情况进行验收,当时提出脚手架架体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模板支架坍塌事故的解析和预防
参加单位:
承德长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承德兴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承德永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承德华谊市政工程公司
承德利承建筑工程公司及外阜企业
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安全副经理、在建工程项目经理、总监
河北省安全生产专家:于继光、张久国、杨广军、杨顺利、刘国升。
依据:全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为依据(案例为网上查询现场视频和幻灯片)
具体内容如下:
杨广军同志针对设计方面分析了具体原因
荷载计算不科学
框架模板的设计,首先应根据工地的具体条件、材料质量标准、工人技术等情况来决定模板的结构形式,然后
再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使之在现实的基础上,力求做到既经济合理,又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此外,不同构件在设计时,考虑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定型模板、梁模板、主次楞木等主要考虑抗弯强度及挠度;对于支撑柱,主要考虑受压稳定性;对于桁架式楞梁,还应考虑上弦杆的抗弯、抗压能力。
对于木构件,在支座处还应考虑抗剪及承压等问题。
从目前现场编制的施工方案来看,在设计计算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荷载计算有误;荷载组合未按最不利原则考虑;对泵送混凝土引起的动力荷载在设计计算中估计不足等,均造成模板支撑体系的安全度大幅度下降。
于继光同志就技术规范不执行分析了原因
模板支撑体系适用的规范和文件主要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
特别是《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和《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明确了模板支撑体系的荷载计算和构造设施要求及验收管理等有关规定,但施工单位在方案编制及实际施工过程中均未严格贯彻执行。
如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地基承载力、沉降等应能满足方案设计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地基土层宜置于原土层上,不宜置放于填土层或软弱地基上;当遇到有松软土层时,应将松软地基土挖除0.3~0.5m厚深,采用砾砂或三合土填筑夯实,夯平整
后作为地基土,若还不满足要求则可采用加宽改浇一条素混凝土地基的方式处理;若条件允许,可先施工地下沟道和地下的全部预埋管道,后按技术要求处理好挖填土,再浇筑地坪混凝土垫层,并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开始支模;待按地基土垫层符合要求后,于其上再铺设符合设计要求的垫木。
刘国升同志依据混凝土浇筑方案未考虑
在编制模板施工专项方案时必须同时考虑混凝土浇筑
方案,应包括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顺序、浇筑速度等内容,并根据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季节性施工措施等情况,以确定施工时所承受的荷载不超过设计规定。
如混凝土梁施工应分层对称的浇筑,由跨中向两端对称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0mm,上、下层应在初凝前相接,对分层浇筑的梁混凝土还应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在混凝土中适当加点促凝剂;混凝土平板厚度大于200mm时,同一跨板最好从中间往两边浇筑,严禁一次浇够厚度。
杨顺利依据材料选用方面原因
(一)材料选用的重要性
造成模板坍塌事故的几大原因中,搭设模板的钢管和扣件质量低劣是重要原因之一,几乎任何一起模板坍塌事故原因分析中都有一条“选用材料不合格”的说辞。
对承重模板结构来说,防止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在选用模板及搭设材料时必须注意材料的特性。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对
经常选用的5大类模板材料:钢材、冷弯薄壁型钢、木材、铝合金型材、竹木胶合模板板材作了明确规定和说明。
(二)模板支架钢管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目前由于钢管、扣件生产及流通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施工现场使用的钢管和扣件多为质量不合格产品,如钢管壁厚达不到规范要求,钢管的平直度较差,一些钢管已明显弯曲等,致使模板支撑承载能力明显降低。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造成一系列安全隐患,譬如:
钢管锈蚀:普碳钢管较易锈蚀,严重的会出现麻坑,将影响其承载力。
钢管壁厚变薄:规范规定钢管管壁标准厚度为3.5 mm,而市场采购和租赁的钢管管壁厚度严重不均,实际测量时普遍为2.6-3.0 mm,其轴向抗压能力将降低13.3-18.7%。
此外,钢管经多年使用和反复周转,局部壁厚也在变薄。
管端端面不平:管端经多次气割或电焊割,端面严重不平整,当钢管被用作立杆时,在对接扣件部位将出现初弯曲,从而严重影响立柱的承载力,易造成失稳现象。
钢管弯曲:经过多年使用,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而模板系统设计时均按直线钢管来考虑,不考虑其弯曲变形的,弯曲后的钢管承载能力将大为降低。
张久国同志就施工方面原因如下:
(一)现场管理不到位
从多起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分析,施工现场管理大体存在以下问题:施工企业不按规定编制模板工程安全专
项施工方案或不按施工方案搭设模板支撑体系,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未按要求组织专家论证;监理单位对现场监管不力,对方案编制不审核,对模板支撑体系不验收;建设主管部门对模板工程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管。
(二)支撑搭设不规范
高支模的模板施工方案除了设计时要满足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还应注意模板的构造要合理,立杆的垂直偏差要控制严格,所用材料选材要把关严格,特别是用作立杆的钢管更应对其规格、尺寸、翘曲、锈蚀等严格要求,对地基土要严格平整、夯实,并满足密实度系数要求,然后在其上再浇筑混凝土垫层,待达到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支模。
严格做到板梁的立柱在横杆相连方向间距相等。
在多次的检查中发现现场施工人员往往不按规范规定
的构造要求进行搭设,有的缺少剪刀撑和扫地杆,使得支撑体系的整体稳定性无法保证;有的现场作业人员不重视模板支撑立杆底部的构造处理,造成雨季施工地基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模板支撑产生较大的次应力,极易发生垮塌。
(三)系统验收不重视
很多现场的扣件扭紧力矩达不到规范要求的40-65N•m,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也疏于检查,造成混凝土浇筑时扣件下滑,支架整体性不够,导致支架坍塌事故。
几位专家提出的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一、认真编制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模板支撑系统的专项施工方案。
模板工程支架应先设计后施工。
模板设计包括支撑系统稳定计算、支撑支模架的楼地面能承受的强度计算、构造措施和材料种类,使模板支撑系统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应考虑现场各种不利条件,重视斜向支撑,增加模板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设计时应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如现场钢管已使用多年的实际情况,将Φ48×3.5钢管作为Φ48×3.0来考虑,并考虑到扣件的承载能力远低于钢管承载能力的现状,当扣件承载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双扣件。
模扳设计不仅要有计算书,而且要对细部构造画出大样,包括材料选用、规格尺寸、接头方法、水平横杆布置间距和剪刀撑设置要求等。
模板施工技术方案,须包括模板制作、安装、拆卸的安全措施,以及安全交底。
二、严格按经专家论证并进行修改完善后的专项方案实施
在模板工程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模板设计技术方案进行实施,不准随意更改,如存在问题,必须经模板设计人员同意或经上一级技术主管批准后方可进行修改。
模板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处于大风时期,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和监视,一旦发现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必须停止使用,经检查和修复后方可重新使用。
此外模板拆除必须满足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
技术交底必须有书面文字为依据,不能采用向一线操作工人直接口头交底方式,且交底不能局限于班
组长。
支模架和脚手架的拆除应作好充分准备,对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施工方案提出的要求等方面,应做好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三、做好钢管等搭设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工作
钢管在使用前应先进行检查,凡是变形的应进行调直,过度变形和严重磨损的应严禁使用,扣件应经过检查后才能使用,达不到锁扣能力的扣件不能使用,大量实践证明因钢管、扣件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的现象不少,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四、严格执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
施工单位应当按规定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特别是对于高度超过8米,或跨度超过18米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监理单位应当认真审核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安全专项方案组织落实,严把验收关。
五、充分考虑、精心计算。
在设计计算方面要针对目前使用较多的泵送混凝土浇注方法等,按最不利原则确定荷载组合;在构造要求方面要考虑地基变形、整体稳定性等问题,保证模板支撑为空间几何不变体系;在钢管扣件质量方面要严格加以控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测和验收方法。
六、加大对高大模板施工的监管力度。
各单位应充分发挥技术、质量、施工、安全等职能人员作用,积极推行网格式管理,明确本单位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监控。
尤其是对
于高大模板等危险性较大工程,应当加大检查频次,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坚决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承德县住建局安全监督站
二0一六年十月二十日
2016年承德县住建局关于安全生产研究分析会
承德县住建局安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