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之可能性推理-力度对比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的力度比较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可能性推理的力度比较在行测考试中,可能性推理是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考察题型,其中的加强和削弱型题目是可能性推理的难点。
尤其是对于“最能削弱”、“最能加强”这样的题目,往往能够削弱或者加强的选项不止一个,此时就要求考生在选项之间能够做出准确的力度比较。
本文我们介绍力度比较的一种原则——必然大于或然。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所谓“必然”,是绝对化的表述,如“一定”这样的程度副词,或者能够证明结论一定不成立(或成立)的选项;而“或然”指的是选项中有“可能”这种不确定的词,或者不能够证明结论一定不成立(或成立),只能证明结论可能不成立(或成立)的选项。
“必然”的选项程度强于“或然”的选项。
例1:凤姐至今未婚,是因为丑。
A.整容后的凤姐如今貌美如花B.凤姐眼光高,一般人看不上【中公分析】这道题目从论证结构来看是“知果求因”型。
A项“貌美如花”说明结论“因为丑”一定不成立,即“必然”的削弱;B项“眼光高”是“凤姐至今未婚”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从而削弱了“丑”这个原因,因此也可以削弱结论,但是即使“眼光高”这个原因成立,也并没有证明“丑”不是导致“至今未婚”的原因,即B项不能证明结论一定不成立,只是证明结论可能不成立,即“或然”的选项,因此削弱程度不如A。
这就是“必然大于或然”原则应用。
例2.由于网络相亲的方式便捷且有更多选择,如今,不少人热衷于通过相亲网站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但是,反对者认为,仅仅通过点击鼠标就能轻易找到伴侣,这段感情的未来也将更加充满变数,因此网络相亲不可取。
最有助于支持反对者们的观点的研究结果是:A.个人在情感选择过程中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少,其情感的稳固程度越低B.据统计,采用熟人介绍相亲的方式相识并结婚的成功率最高C.当选择更多时,个人倾向于讲自己的择偶条件简单化,决定将更加草率D.情感选择过程中过多的“备选项”,容易使人放弃自己已经选定的目标【中公解析】答案选A。
A项“情感稳固程度越低”,支持了结论“感情的未来充满变数”;B项“熟人介绍”与结论中的“网络相亲”无关;与C项“决定更加草率”没有体现“感情的未来充满变数”;D项“容易使人放弃自己已经选定的目标”,支持了“未来充满变数”的结论,但是“容易”只是一种倾向,一种可能性,表达并不确定,因此程度不强。
2020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之必然性与或然性

2020三支一扶考试内容-行测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之必然性>或然性今天中公教育讲解的是力度比较的第一种情况:必然性>或然性。
必然性是指表述绝对的选项,表示选项一定成立或者一定不成立,一般表述会出现“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或然性是指表述可能发生的事情,表示选项可能成立或者不成立,一般以“可能”,“也许”等词语为主。
表述越确定说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必然性的力度大于可能性。
接下来中公教育通过一道例题,让大家来感受一下这一种力度比较。
从1995年起,印度某地每年有数百名贫困儿童患上一种急性大脑疾病。
患儿常在清晨出现癫痫症状,许多儿童很快死亡。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于每年5月~7月。
该地区盛产荔枝,5月~7月恰好是荔枝成熟的时间,因此有人怀疑这种疾病可能与荔枝有关。
研究发现,所有荔枝中都含有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没熟的荔枝中这两种物质含量更高。
研究者认为,这些患者属于次甘氨酸和亚甲环丙基甘氨酸中毒,疾病爆发确实与大量食用荔枝有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以上结论( )A.所有患儿的尿样本中均检测出了亚甲环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B.居民根据官方建议限制了儿童每日吃荔枝数量,两年后患病人数大幅降低C.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患病前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D.相比没有出现症状的儿童,生病儿童更有可能吃下生的或者腐烂的荔枝【中公解析】题干第一个论据是有些儿童患了疾病,同时了这个时期荔枝成熟了,还有一个论据是荔枝含有两种物质,共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儿童生这个病是因为这两种物质,而且与大量服用荔枝关系,我们来看看哪个选项是最能支持题干的:A选项是想建立这种疾病与两种物质联系,但是检测出物质不一定是中毒,并且中毒也不一定是吃荔枝导致的,所以A选项加强力度很弱。
B选项现在限制吃荔枝数量,患病人数大幅减少,前后对比就可以判断就是因为吃荔枝导致了疾病,表述比较确定,力度较强。
C只是说他吃过荔枝的可能性更高,力度偏弱一点。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知多少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知多少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知多少”,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知多少行测逻辑判断当中的可能性推理一直是行测考查的重难点题型,很多考生感觉在最初学习基础理论的时候比较简单,但是一到做题就错误非常多,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对于题干论述的话题没有理解清楚,另一方面就是在多个加强或者削弱的选项中不知道如何选择那个最能加强或者最能削弱的正确选项。
那今天就带着大家来理解一种常考的选项力度比较——本质>现象。
什么是本质?本质,即道理或原理,是对事物内部因果关系的阐述;现象是指简单的示例阐述。
本质实际上就是除了个别特例之外的大对数情况,更具有普遍性,而现象只是个别事例,不能说明其他事例的情况。
“本质>现象”即“内部因果>简单示例阐述”,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根本性原因>表面原因。
那么接下来通过一个试题来分析一下: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称,桉树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会将水中微量的金元素吸收进树体。
通过分析桉树落叶中金的含量,可指示金矿的位置,不用钻探就能了解地表以下是否有矿藏。
因此桉树探矿法对矿产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A、金矿一般都埋藏于砂石层之下,普通土壤层在砂石层上面,植物的根生长在土壤层B、澳洲西南部的新南威尔士州富含金矿,当地的桉树叶中含金量与其它地区并无显著差异C、桉树探矿法的实施周期较长,需要等待桉树成材之后才能有效D、澳州西南部有大片的桉树林,澳洲最早发现的金矿也在那里【解析】A选项指出金矿一般在砂石层,而植物根在土壤层,说明即使地下有金矿,桉树也不能吸收到,因此落叶中金的含量并不能反映金矿位置,削弱题干的结论。
B选项通过举例说明桉树探矿法并不可靠,但是新南威尔士州是特殊个例,不能有效说明其他地区的情况,而A选项是从原理角度解释了为什么桉树探矿法不行,更具有普遍性,所以A的力度大于B。
2021江西省考行测考点:可能性推理解题技巧之力度比较

2021江西省考行测考点:可能性推理解题技巧之力度比较在迷惑选项中纠结是考生在备考行测判断推理中可能性推理题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
其实,之所以在比较选项时会纠结,原因无外乎有两个,一是选项没读懂,二是不能准确比较选项的力度。
读懂选项需要在做题时做句子主干分析,而准确比较力度,则需要掌握比较的基本原则。
在可能性推理题目中,加强型和削弱型是常见的需要力度比较的题目,这类题目选项比较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比较“相关性”,衡量选项信息与题干论证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高,力度自然越强。
【例1】中国可利用地热的能源储量超过了国内所有化石类燃料加起来的能源储量,在某些地区把地热转变成电能的技术已经成为现实,中国下个世纪可能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将由此而彻底解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作者的上述观点?A.在下个世纪的某些时候,地热被耗尽的现实将迫使中国更加依赖进口能源B.任何生产电能的方法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都要消耗掉一部分能源C.由地热转变而来的电能长距离运输到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是不切实际的D.一些科学家坚信,能源短缺问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鼓励能源节约来解决【中公解析】A。
题干由中国可利用地热的能源储量超过了国内所有化石类燃料加起来的能源储量,且能源利用可以实现,推出中国下个世纪可能出现的能源短缺问题将由此彻底解决。
A 项为真则说明地热能源在下个世纪某些时候会耗尽,从而不能利用地热能源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有力地削弱了题干结论。
B、D 两项与题干推理无关。
C 项只是否定了将电能长距离运输的可行性,与“能源短缺”的相关度不如A项直接,力度不如 A 项。
故答案选 A。
【例2】近年来,在体检中发现的甲状腺疾病日益增多,有专家怀疑这与人们平时食用加碘盐有关。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削弱专家的怀疑?A.目前,大多数中国人不是缺碘,而是碘过量B.甲状腺疾病高发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力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C.现代医疗新技术可以断定以前很难诊断的甲状腺疾病D.碘缺乏时一种地方性疾病,是由于某些地方的生活环境中缺碘造成的【中公解析】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题目选项间的力度比较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题目选项间的力度比较 公务员行测考试主要是考量大家的数学推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下面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题目选项间的力度比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削弱题目选项间的力度比较 在行测试卷中,削弱加强型题目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
题干中包含一条不够严谨的论证主线来构成推理的过程,通过选项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下降或上升即为削弱或加强型题目,然而公考的一大魅力可能就在于其含金量高,问题往往不会设置那么浅显,小编通过这次分享跟大家来聊一聊,当多个选项均可削弱时,我们如何选出最能削弱的选项。
在说具体比较方法之前,我们可以先来梳理一下,削弱型题目出生于可能性推理这个大家庭,身体里流淌着的还是推理的血,推理过程一定成立我们称之为必然性推理,不一定成立我们称之为可能性推理,所以当我们去判定哪一个选项想表达削弱的力度最强时,由强到弱也就是由必然到可能的过程,选项越趋于必然即力度强,越趋于可能力度越小。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语气方面,选项到底是趋于必然还是可能往往会直观显现,比如选项中出现“可能、也许、大概”其力度多数情况会较弱因为呈现出来的语气就不够肯定,自然用来反驳别人的力度也会比较小。
除此之外,我们更多也可以通过剖析选项含义入手,比如题干中得出结论“小明单身的原因是脾气不好”可从以下两个选项中选择质疑力度最强的,A.小明单身的原因是沉迷于电子游戏,B.绝大多数的人单身是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
那么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选择A项,即便B当中所包含的调查人数更多,但我们结论当中提到的就是小明 ,那么相比之下A项回应得就加直接,这也就引出了必然大于可能性选项的第一个小内涵,“直接大于间接”;第二呢,就是同样在这个例子提到的数量的问题,内容很简单,当选项与题干要比较的内容相同时,那么数量越充足说服力是越强的,比如我们现在要调查某小学的男女生构成比例,一组选择了三年级某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得到男女比例人数为3:7;另一组选择了一、三、五,三个年级进行调查,发现男女比例为4:6,那么我们更相信哪一组呢,很显然,第二组要更具有说服力,这就是“量大大于量小”的比较优势。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削弱加强型之力度比较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可能性推理削弱加强型之力度比较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
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
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
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行测逻辑判断部分主要由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部分构成,而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之后,考生普遍认为可能性推理要比必然性推理更不易掌握。
原因在于可能性推理本身较灵活,且首先需要准确把握题干的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其次还需要分析选项,进而对多个选项进行力度分析,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考生认为可能性较难。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探讨一下可能性推理中,削弱加强型的力度比较问题,主要讨论其中一个应用比较广泛的力度比较,即,直接>间接。
直接削弱(或加强)的力度大于间接削弱(或加强)的力度,意思是指与材料话题相关度更大,更明确指出结论成立或不成立的选项力度更大。
那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例题来具体说明一下这个力度比较的含义。
例题1:硕鼠通常不患血癌。
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给300只硕鼠同等量的辐射后,将它们平均分为两组,第一组可以不受限制地吃食物,第二组限量吃食物。
结果第一组75只硕鼠患血癌,第二组5只硕鼠患血癌。
因此,通过限制硕鼠的进食量,可以控制由实验辐射导致的硕鼠血癌的发生。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实验结论?A.硕鼠与其他动物一样,有时原因不明就患有血癌。
B.第一组硕鼠的食物易于使其患血癌,而第二组的食物不易使其患血癌。
C.第一组硕鼠体质较弱,第二组硕鼠体质较强。
D.对其他种类的实验动物,实验辐射很少导致患血癌。
行测可能性推理技巧:选项力度比较

行测可能性推理技巧:选项力度比较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可能性推理技巧:选项力度比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可能性推理技巧:选项力度比较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可能性推理是在整个逻辑推理中重点考察的一个题型。
我们大多数的考生在做这类题型时,总是会纠结于个别选项。
好多人也会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可以很容易排除两个错误选项,但是剩下的两个选项总是会有些纠结,不知道要选择哪个选项。
最后放手一搏,还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可能性推理选项中的力度比较,帮助大家来尽快的锁定答案。
直接>间接所谓直接的选项简单的来说是不需要我们脑补很多的选项,直接就能建立题干中论据和结论的联系的选项,而间接的选项则不能直接建立题干中论据与结论的联系,需要我们脑补很多之后,我们才能建立论据和结论的联系的选项。
如果遇到这样的选项我们通常意义会去选择直接的选项。
例题:近来西方舆论界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近来西方舆论界存在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除污染了地球环境外,还造成了国际上石油等能源价格的暴涨。
以下最能反驳西方舆论界的观点的是A.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近年不断下降B.去年中国经济依然高速发展,但是国际上石油等能源价格比往年低C.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国际上石油等能源价格的暴涨D.汽车业的高速发展以及汽车的普及造成了国际上石油等能源价格的暴涨【解析】B。
题干给出了一个关于西方舆论的观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暴涨。
A项指出是有产量近年不断下降,说明能源价格暴涨可能是另有他因,能够反驳题干观点,保留。
B项指出去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国际能源价格比去年低,说明国际能源价格暴涨的原因不是中国境界的高速发展直接反驳了题干观点,力度比A强。
C项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价格的暴涨,能反驳但是力度不如B项。
2020国考行测备考指南:巧用力度比较解答可能性推理

2020国考行测备考指南:巧用力度比较解答可能性推理可能性推理题目是行测判断推理中的重要考查内容,大部分同学很容易可以判断出来可能性推理的选项是加强型还是削弱型,但是在强度的比较上却很容易犯迷糊,分不清哪个是最能加强或最能削弱的选项。
其实,只要大家熟练掌握力度比较的五条原则,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两种常见的力度比较,让大家更快、更准确的解决可能性推理问题。
一、直接>间接第一个比较的角度就是“直接>间接”,意思就是与题干结论的话题相关性越强,加强或削弱的力度就越大。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例1】9月初大学入学报到时,有多家手机运营商到某大学校园进行产品销售宣传,有好几家运营商推出了免费套餐服务。
但是其中一家运营商推出了价格优惠的套餐,同时其业务员向学生宣传说:其他运营商所谓的“免费”套餐是通过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得运营费用的。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业务员的宣传?(1)有法律明确规定,手机运营商不得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2)免费套餐运营商是通过广告来获得运营费用的【答案】(2)。
题干结论为“其他运营商所谓的'免费'套餐是通过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得运营费用的”,讨论的是运营收入的问题,(1)是法律规定不能出售消费者身份信息,以此来质疑结论中出售信息的可行性,(2)则是点出了运营收入的来源是广告,两个选项均能削弱题干推理。
但是(2)和结论讨论的是同一话题,更直接,力度更强,故我们选(2)。
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的(1)非常具有干扰性,很多同学会主观上认为法律规定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但是法律规定也是有些违法犯罪分子会违反的,所以(1)并不能等同于“运营商不会出售消费者信息”,故对结论的削弱力度较弱。
二、综合>单一“综合”指的是从多个角度削弱或加强,“单一”指的是从一个角度来削弱或加强。
这一力度比较简单来说就是选项越全面越好。
若上一道例题增加一个选项,变为:【例1】今年年初的时候,移动率先投用使用了5G,专家预测,今年年末,移动会盈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判断推理之可能性推理-力度对比
我们在做行测判断推理题目的时候,最让人感觉似是而非、无所适从的就是可能性推理的加强和削弱的题目了,往往同学们可以在四个选项中很快排除掉和题目要求相反的选项,但是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在多个选项中把握好力度的比较,其实对于削弱和加强的题目,我们一直强调做好两点很重要,第一,是什么,第二,怎么选,“是什么”无非就是要弄清楚题目的逻辑主线,命题人的思维方式,知道其漏洞,“怎么选”指的就是力度的比较,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来看一看,在实际的题目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区分,如何去比较。
第一个对比的角度就是“必然”大于“可能”。
顾名思义也就是必然削弱大于可能削弱,一些表示必然的词语例如:必然、一定、势必、肯定、必定。
一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例如:或者、也许、只怕、能够、恐怕、可能、大概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性推理的加强和削弱的题目,我们要在合乎题目逻辑主线的前提下,选择一个力度最强的,但是不要仅仅依靠外在形式进行判断,看到必然和也许就去选,我们还要关注与题目的相关性。
【例1】黄花梨、紫檀、红酸枝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三大原料。
黄花梨现在已经几近绝迹,素有“十檀九空”之说的紫檀,也已经没有大料可用。
因此,红酸枝木料的价格将会大涨。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1)红酸枝因越来越受到红木家具爱好者的追捧而价格大涨
(2)黄花梨和紫檀的供不应求,可能会导致红酸枝的价格大涨
【答案】(1)
【中公解析】题目中作者的观点是“红酸枝木料的价格将会大涨”,上涨的原因是黄花梨和紫檀已经无料可用。
从相关性来看,两个选项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题目的观点,但是在证明红酸枝的价格到底会不会大涨的问题上,第二个选项存在两面性,两种情况,因为选项的表述为“可能会导致红酸枝的价格大涨”,既然为可能,那就有可能上涨,也有可能不上涨,因此该选项属于可能性的加强,力度不如第一个选项。
第二个对比的角度是“直接”大于“间接”。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加强或者削弱大于间接加强或者削弱。
所以弄清楚什么是直接、间接就显得尤为关键。
例如:因为A是B,所以A是C。
一下那个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1)B是D
(2)B是E
我们发现这道题目是通过A和B的关系,推导出了A和C的关系,但是在题目中很显然存在一个漏洞就是B和C之间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因此使之关系确定就成为了题目的关键所在。
我们再来看这两个选项,从外在形式来看,两者没有任何区别,关键点就在于D、E谁和题目中C的关系更加直接,换言之关联性更强,不存在跳跃链条的过程,谁就是正确选项。
【例2】硕鼠通常不患血癌,在一项实验中发现,给300只硕鼠同等量的辐射后,将它们分为两组,第一组可以不受限制的吃食物,第二组限量吃食物。
结果第一组75只硕鼠患血癌,第二组5只硕鼠患血癌。
因此,通过限制硕鼠的进食量,可以控制由实验辐射导致的硕鼠血癌的发生。
以下那个选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1)第一组硕鼠的食物易于使其患血癌,而第二组的食物不易使其患血癌
(2)第一组硕鼠体质较弱,第二组硕鼠体质较强
【答案】(1)
【中公解析】通过题目的分析发现,题目通过在相同的基础上,列举不同点,来确定不同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证明其中一个不同点为另一个不同点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选项,两个选项从外在形式来看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列举另外的不同点来削弱题目,那内容也就决定了哪个选项的力度更强,从题目的内容出发,题目的意思是说,“进食量是患血癌的原因”,第一个选项是说“食物是患血癌的原因”,第二个选项是说“体质的不同是患血癌的原因”,在题目的实验中,在限制进食量的过程中,还有可能隐藏着食物的原因,也就是说相比较第二个选项,第一个更加直接,和题目的关联性更强,因此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