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

合集下载

【精品】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

【精品】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试卷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A. 观察B. 实验C. 思考D. 猜测2. 下列哪个选项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设计实验C. 收集数据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生物的七大类?A. 动物B. 植物C. 矿物D. 微生物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A. 水星B. 金星C. 火星D. 海王星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地球的四大圈层?A. 大气圈B. 水圈C. 生物圈D. 地球圈6.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能源的分类?A. 化石能源B. 新能源C. 核能D. 人工能7.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电磁波的应用?A. 无线电B. 电视C. 电话D. 磁铁8.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A. 中央处理器B. 内存C. 硬盘D. 键盘9.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化学反应的类型?A. 合成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降温反应10.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A. 地壳B. 地幔C. 外核D. 大气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2. 生物的七大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太阳系中的行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地球的四大圈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能源的分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 电磁波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7.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化学反应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9. 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填空。

(每空2分,共20分。

)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 3 )类。

2、含沙较多的土壤是(沙质土)。

3、含沙适中的土壤是(壤土)。

4、含沙少的土壤是(黏质土或粘质土)。

5、(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6、(石英)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还可以用来制造精密仪器的轴承、研磨材料和陶瓷等。

7、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

8、“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养分、养料)。

9、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 A )类。

A、3 B、4 C、 52、含沙适中的是( C )。

A、沙质土B、黏质土C、壤土3、沙质土含沙多,渗水性( A )。

A、强B、适中C、弱4、下列植物中适合在沙质土上生长的是( C )。

A、苹果B、萝卜C、花生5、土壤为动物提供了( A )。

A、栖息地B、养料、水分C、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6、花斑状,多为浅的红色、浅灰色、灰白色等,很硬。

这是( C )的特点。

A、大理岩B、砂岩C、花岗岩7、( A )是风化作用形成的。

A、土壤B、岩石8、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这种现象称为( B )。

A、冬眠B、迁徙9、腐殖质主要是( C )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A、动物B、植物C、动植物10、我发现在灰色纸上不容易被发现的是( A )色的小鱼。

A、灰B、红C、蓝D、黄三、多项选择题。

(每题4分,共20分。

)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 A B C D )构成,有的植物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A、叶B、花C、果实D、种子2、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是什么?( AB )A、可以给植物降温。

B、为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3、移栽植物时保护根的方法有哪些?( A B C D E )A、带土移植。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综合全练全测试卷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综合全练全测试卷

期中综合全练全测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18分)1.像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_______。

2.人们利用_______的原理制作了水平仪。

3.空气总是_______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_______。

4.液体的黏稠度会影响它的_______速度。

5.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食盐逐渐从可见到不可见,食盐在水中_______了。

6.可以使用_______的方法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

7.如图所示,用水冲一下有草的土地和无草的土地,冲出来的水的区别是有草的地方流出的水_______[选填“多”或“少”],比较_______[选填“清澈”或“浑浊”]。

二、判断题。

(9分)1.因为我们看不见空气,因此无法研究空气。

()2.扇扇子和拉风箱都可以制造风。

()3.液体和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4.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制地溶解砂糖。

()5.土壤是由黏土组成的纯净物。

()6.100毫升水中溶解的盐和糖同样多。

()7.要想将水中的食盐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8.土壤按照颗粒大小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9.充气床垫和足球都是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选择题。

(16分)1.下列选项中,()可以保护土壤。

A.砍伐森林B.开窑烧砖C.轮作或休耕2.()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A.固体B.液体C.空气3.水槽里装有水,水面上有一个乒乓球,用一个杯子罩着乒乓球往下压,直到杯子完全浸入水中,这时乒乓球在杯子中的()位置。

4.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液体都是透明的B.液体都有固定的形状C.液体都是会流动的5.把沙子、砂糖和食盐放入水中,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的是()。

A.沙子B.砂糖C.食盐6.过滤时,漏斗颈的底部应紧靠在烧杯的()。

A.内壁B.底C.杯口7.土壤中沙粒、粉粒、黏粒三者的含量差不多的叫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____________有关。

2、在田径运动会上,我们通常使用________来比较不同运动员的运动快慢.3、食盐能够_________在水中,也能从水中_________出来,因此,食盐溶于水的过程是一个_________的过程。

4、在模拟实验中,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______移动。

5、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_____,有时比较______。

6、坐在向东行驶的列车上的乘客,以列车为参照物时,看窗外的树木是向__________运动的,乘客自己是__________的。

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_______的光。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

8、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_____。

9、确定和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加热或搅拌都会________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面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A.注射器B.精确的电子天平C.烧杯2、对一些材料的特点,说法真实的有()。

A.瓷、玻璃都不容易吸水B.砖、瓦、陶不容易吸水C.陶瓷、橡胶容易回收利用3、水的集合体指的是()。

A.江河B.海洋C.水体4、下图是一种温度计刻度表的一部分,每一个最小刻度表示的数值是()。

A.10℃B.1℃C.2℃5、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月亮B.萤火虫C.夜光玩具6、校园气象站中有可以打开的百叶箱,里面放的测量仪器是()。

A.气温计B.雨量器C.风速风向仪7、我们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A.32.5℃B.36.5℃C.37.5℃8、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阴”天气()。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期中练习题1(附参考答案)(2022秋)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期中练习题1(附参考答案)(2022秋)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____________,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2.砂岩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组成;大理岩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组成。

3.按照土壤中________的多少,把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4.人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保护土壤。

5.将干土放进水中,会发现有________,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

6.园林工人在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一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出来的。

7.茎内部还有_________,可以从_________而_________运输叶子制造的养料。

8.菠菜的根属于__________,葱的根属于__________。

9.向日葵的“身体”由根、茎、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种子构成,我们吃的瓜子仁是它的__________。

10.猫的足上长着肉垫,肉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用。

11.青蛙、蛇等动物到了冬天就会__________;大雁往南飞,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

12.在研究鸟的翅膀时我们发现:用手掂一掂,羽毛很__________;向羽毛上滴水,羽毛__________。

13.鱼侧面的线可以__________________水流的变化,帮助鱼在水中躲避障碍物。

二、判断题1.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 )2.通过用手摸摸土壤,感到潮湿,表明土里有水分。

( )3.植物的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和植物的叶没有关系。

( )4.人到了冬天会因为寒冷而躲在被子里不想起床,这也是一种冬眠现象。

( )5.北极熊体表有厚厚的长毛。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

最新教科版人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试卷(解析版)
期中测试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12分)
1.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______中的肥皂溶解得快。在这个实验中,只有水的______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答案】(1).热水(2).温度
【解析】
【详解】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主要有:1.搅拌;2.加热;3.磨成粉末等。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得快。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水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
【答案】×
【解析】
【详解】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冰完全融化成水时,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上升。
19.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是桌子产生了热。( )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的形态变化和温度变化密切相关。冰融化需要从温度较高的地方吸收热量,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是因为桌面的温度高。
23.教室内的冰在( ) 的环境中能全部变成液态的水。
A.0℃B.10℃C.一10℃
【答案】B
24.关于雪和雾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B.都是温度下降到0℃以下形成的
C.都是温度下降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霜和露珠形成条件相同,都是温度下降形成的。温度在0℃以上水蒸气结为露,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受冷形成冰晶结为霜。

2024小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2024小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20 分)1. 一片完整的树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2. 植物的叶从()长出来,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3. 蜗牛的身体分为()、()、()三部分。

4. 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胸部有三对()。

5. 金鱼的全身都长有(),用()呼吸,用()游泳。

6. 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比较材料的硬度。

7. 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的物体叫液体。

8. 水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透明的液体。

9.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的()改进了造纸术。

10.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纸、()、()、()等。

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30 分)1. 观察大树的粗细可以用()工具。

A. 放大镜B. 绳子和尺C. 量筒2. 下列植物中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狗尾草B. 向日葵C. 樟树3. 下列植物中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 浮萍B. 三叶草C. 车前草4. 下列植物中属于草本植物的是()。

A. 柳树B. 蒲公英C. 杨树5. 蜗牛爬过的地方()。

A. 会留下黏液B. 会留下脚印C. 什么也不会留下6. 蜗牛通常在()活动。

A. 白天B. 晚上C. 任何时候7. 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这种物质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

A. 粘液B. 信息素C. 水分8. 金鱼的呼吸器官是()。

A. 鳍B. 鳃C. 鳞片9. 下列材料中,可以用来造纸的是()。

A. 塑料B. 木材C. 玻璃10. 下列材料中,硬度最大的是()。

A. 木头B. 纸C. 金属11. 下列材料中,柔韧性最好的是()。

A. 木头B. 塑料C. 金属12. 下列材料中,吸水性最强的是()。

A. 纸B. 木头C. 金属13. 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A. 塑料B. 木头C. 玻璃14. 下列材料中,属于人造材料的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题序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共20分)1、能把气球吹很大,是因为我们把________吹进了气球。

2、盐能够________在水中,也能从水中________出来。

3、在实验中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实验时至少测量______________次。

4、温度计__________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5、在“我的位置在操场东南方约45米处”的描述中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6、_________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7、加液体的烧杯口靠引流的________。

引流的玻璃棒末端靠三层滤纸。

8、空气和水、石头等一样可以占据__________。

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歌词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都是运动的。

10、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_______的光。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小红要做个量雨器,建议小红选择下面()容器来制作。

A.B.C.D.2、把食盐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则食盐在()中溶解得快。

A.冷水B.热水C.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可以用来发电的B.水中的动植物不需要空气C.我们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有空气4、为了使小圆柱更稳定,下图是王月分别用同块橡皮泥给小圆柱配重的三种方法,你认为方法()更稳定。

A.B.C.5、坐在车上看到车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说明车正在()。

A.静止B.前进C.后退6、小明扇扇子时能感受到风,这主要说明了空气具有()的特点。

A.摸得着B.会流动C.看得见7、飘在高空中,纤细、羽毛状的云,最有可能出现在()。

A.雨天B.阴天C.晴天8、使用天平时,记录称量结果的方法是()。

A.只读取砝码的质量B.只读取游码的质量C.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9、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科学界比较公认的假说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
1.主要吃地下茎的植物是,吃叶的植物是。

A.白菜
B.马铃薯
C.胡萝卜
2.人们主要用根部作食物的植物的是。

A.萝卜
B.黄花菜
C.藕
3.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通过。

A.叶的蒸腾作用
B.根的蒸腾作用
C.茎的蒸腾作用
4.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管子叫。

A.导管 C.筛管 C.吸管
5.我们吃的大蒜是它的。

A.根
B.茎
C.叶
6.最肥沃的自然土壤是。

A.褐土
B.黑土C荒漠土.
7.小麦、玉米适宜种植在,花生适宜种植在,莲藕适宜种植在,
A.沙质土
B.壤土
C.黏质土
8.在加热土壤试验中,应用酒精灯的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9.鸟的羽毛排列特点是。

A.呈扇形
B.呈圆形
C.呈拱形
10鱼在水中游泳时,身体上的鱼鳞的作用是。

A.减少摩擦
B.增加摩擦
C.增加浮力
二、判断
1.绿色的叶子中含有叶绿素,像黄颜色、红颜色的叶子就不含有叶绿素。

()
2.根是植物埋在地下的部分,因此马铃薯是根。

()
3.绿色植物的茎和叶都含有叶绿素。

()
4.植物的茎只能运输水分。

()
5.苹果树的结构和肾蕨的结构相同。

()
6.当某种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出痕迹,它的硬度很大。

()
7.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弱。

()
8.沙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但通气性能好。

()
9.大麻哈鱼在海洋里产卵。

()
10.鱼身体表面的鳞片和粘液可以减少阻力。

()
三、简答题
1.移栽植物时,为什么要剪去部分枝干或摘去部分枝叶?
2.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生存的意义。

3.骆驼的脚掌的哪些特点有利于它们在沙漠中行走?
四、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土壤中的成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步骤:
(1)把颗粒较大的干土块放进盛水的杯子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2)把干土块放入水中搅拌,等沉淀后发现土在水中分层,上面一层颗粒小,沉得慢,是,下面一层称的快,是,说明土壤中有。

(3)把土放在铁板上,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会发现有热气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继续加热,会冒烟并且有烧糊的气味,说明土壤里有。

3.实验结论:土壤里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