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应用及演示.ppt

合集下载

宪法教学案例ppt课件

宪法教学案例ppt课件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9
不可否认的是,实践中我国高等学校退学权力的法律也存在着一些不可 忽视的问题和缺陷。首先,设定退学规范的主体层级多且规范的位阶低。 前者有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高校。这 种情况导致退学全设定的权威性不足,容易造成诉讼纠纷的发生。其次, 由于设定的主体多,又没有相应的规范,导致设定主体的权限划分不明 确,规范之间有冲突。下层位主体超越了上层位主体的权限,下层位规 范与上层位规范不一致甚至相抵触。如“田永案”中,北科大的“068号
庭,提起诉讼。 以上就是在当时引起反响,并且有着重大意义
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 [问题]高等学校能否制定规则规定学生违反学籍管
理规定而被勒令退学?
3
[参考结论]
一审法院北京市海淀区法院认为:北京科技大学可以根据本 校的规定对田永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处理应 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精神,至少不得重于法律、法规、 规章的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 2条规定:“凡擅自缺考或考试作弊者,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不 准正常补考,如确实有悔改表现的,经教务部门批准,在毕业前 可给一次补考机会。考试作弊的,应予以纪律处分。”第29条规 定应予退学的10种情形中,没有不遵守考场纪律或者考试作弊应 予退学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的“068号通知”,不仅扩大了认定 “考试作弊”的范围,而且对“考试作弊”的处理方法明显重于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2条的规定,也与第29条相抵
权力是否应当遵循和适用“法律保留原则”。
11
所谓“法律保留原则”,是指对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 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 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 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宪法告诉政府不要做 什么,而不是它必须做什么。宪法制定者认为,政府的目的 是充当警察和卫士,而不是提供衣食住行。” 所以从起源上 来说,法律保留原则起源于19世纪的“干涉行政”,是19世 纪作为宪政工具而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原则,又被称为积极 行政原则。20世纪70年代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确立了“重要性 理论”,即学校行政中的法律保留是指在宪法中法治国原则 与民主国原则要求,属于学校重要事项立法者,有亲自以法 律规定之义务而不得听任行政机关为之。虽然,何者为学校 行政中的重要事项的轮廓尚不够清晰,但是“重要性理论” 至少提供了判断在学校行政领域中应有法律保留适用的思考 方向,而且在学校行政领域中作成若干个法律保留适用的判 决已表明:由于退学之处置影响学生求知权和工作权,故学 校对学生的强制退学须有法律依据,应适用法律保留,即由

职业教育之案例教学法 PPT

职业教育之案例教学法 PPT
❖ 视频后期制作案例主要的知识点是字幕制作及合成、 视频片段的特技效果设计、视频段落之间的过渡效 果设计、伴音效果及其合成节目导出。
❖ 首先,要回顾一下前序知识,引入案例知识。教师可 以播放视频制作及所用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所采用 的音视频效果,让学生思考字幕、视频特技、视频过 渡及音频效果的设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最后还要设计讨论的时间分配,因为案例讨论是动态 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进行, 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小结和归纳。课前将案例 说明资料以及与案例有关的背景知识、理论说明参 考资料等交给学生,供学生提前进行课前准备。
❖ 课堂组织
❖ 注意引导以学生为主进行讨论,而不要由教师 为主进行讲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 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注意 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反映和表现,及时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冷场现象;同时还要注意尽 量地让班上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
案例教学法
❖ 案例(case)就是一种对实际情景的描述,在 这个情景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 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对案 例的思考、分析和辩论,就问题作出判断和 决策,从而提高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 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 波士顿法学院, 1870 美国 (哈佛方法, 案例教学法) 培训律师,根据实际案例
❖ 由于观点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出的,所以发言也很精 彩,经过全班的交流,最后统一了观点,也发现了 一些课本上没有介绍的知识。如:有学生提出利用 串联电路分压原理降压;有同学提出也可以用电感 滤波等。
❖ 对课题③,④:在提出课题③时,老师要求学生自 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各组形成了本组的共识,有用文字表述的,有画流 程图的,有画波形变化图的等等。

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教学-【本科课程】-13幻灯片PPT

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教学-【本科课程】-13幻灯片PPT

第十三章教育行动研究法内容结构图教育行动研究概述教育行动研究操作程序典型案例定义历史特征功能优点及局限应用范围行动研究的模式基本环节与操作程序◆本章重点和难点是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建议读者在深入理解常用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行动研究典型案例,通过完成研究实践任务来系统掌握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学习建议第一节教育行动研究概述♦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的历史♦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教育行动研究的功能♦教育行动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教育行动研究的应用范围◆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

◆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一、教育行动研究的定义(一)“行动研究”一词的来源(二)教育行动研究发展过程(三)教育行动研究兴起的原因(一)“行动研究”一词的来源♦一般认为“行动研究”一词有两个来源:一是1933-1945年间,柯立尔把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另一是4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他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式逐步进行的过程。

(二)教育行动研究发展过程♦经考瑞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了美国教育科研领域。

♦20世纪到60年代中期,及教育研究中由于技术性的研究——发展——普及模式的普遍确立,使得行动研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动摇了。

♦20世纪70年代,由于埃利奥特等人的努力,行动研究才再次兴盛起来,逐步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词汇。

(三)教育行动研究兴起的原因♦外部原因•已有的教育理论无法满足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原有的研究方法受到了教育实践发展的挑战;•人文精神的张扬引起了人们对于教师作为主体的重视。

案例分析步骤PPT课件

案例分析步骤PPT课件
二案例
某行政机关干部张某利用出国考察的机会。从国外带回若干违禁的物品,受到海关1000元的行政处罚,其所在单位了解情况后,又给予其撤职的行政处分。张某不服,认为处罚、处分太重,便分别以海关和所在行政机关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消上述处罚和处分。 问:
1、人民法院应否受理张某的起诉?为什么?
如孙氏兄弟起诉,应以县公安局为被告,张某为诉讼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诉讼参加人,县公安局复议改变了派出所的处罚裁决,派出所的处罚裁决即失效,县公安局的复议裁决生效。孙氏兄弟俩不服起诉,应以作出复议决定的县公安局为被告。被侵害人张某由于被孙氏兄弟二人违法侵害,孙氏兄弟俩因此而受罚,张某与县公安局作出的拘留决定有利害关系,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派出所的处罚裁决被县公安局改变失效,与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没有利害关系,不是本案当事人。
2、若受理起诉应由何级何地法院管辖?为什么?
级别管辖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除上级人民法院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 (1)、 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和海关处理的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3)、本辖区内的重大、复杂的案件。
答: 张某为原告、县公安局为被告,孙氏兄弟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当事人。 如果县公安避复议决定撤销对孙氏兄弟俩的处罚,张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此时应以张某为原告,县公安局为被告,孙氏兄弟俩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当事人。如孙氏兄弟对第一审法院判决不服,也有权上诉。
7、 如果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对孙二人的处罚,张某可否上诉?
答: 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对孙氏兄弟的如处罚,张某可以上诉。 依有关司法解释,第三人有权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对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起上诉。

案例教学全版PPT

案例教学全版PPT
案例的历史 二、什么是案例 三、案例的特征
一、案例教学的历史发展
观点1:中国 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案例传播的国家 观点2: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了 “产婆术”( “启发 式” )
正式发端:使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
起源于哈佛法学院
别人在( 别人在( 别人在( 别人在( ……
2.
3.
4.
四、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 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 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 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运用案例 教学,可以将听讲式培训导向参与式培训,在 搜集案例、分析案例、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 究和多角度解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从众多的案例 中,可以寻找到理论假设的支持性或反驳性论 据,并避免纯粹从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的偏差。
二、案例教学所适用的范围
1. 理论学习:案例完全可以用来展示有关理论,解释为什么这个事件应该这 样处理而不应那样处理。一旦案例当中隐含的理论问题或基本原理被揭示 出来了,就可以用它来考察新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不是匆 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要确定让学生掌握哪些基本原理,然后, 再选择出能够说明这些原理、理论的案例来 典型事例:在某些学科中都有一些典型的事例。这些事例中包含着解决问 题的多种可能的取向,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法。学生从中可学到许多解决实 际问题的经验。 策略、思维习惯训练:在所有形式的专业教育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 即让学生学会像某一特定的专业人员一样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是传统课程不能涵盖的。 视野与想象力训练:案例来源于真实的情景,它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不再有 不切实际的 幻想和想象,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可 能性,扩大自己的视野,并使自己的想象和认知更切合实际的情形

典型案例分析 ppt课件

典型案例分析 ppt课件
玉林市玉东新区某项目在进行污水管道检查井清理作业时,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亡。
27
典型案例分析
28
典型案例分析
29
典型案例分析
30
• 四点教训:
•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送风和动物 活体试验。
• 2、进入有限地下空间作业前应掌握救援的 基本知识和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 3、项目因外因停工后复工应先做安全检查 • 4、工人进场应先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67
北京市“12.29”坍塌重大事故(2014年)
北京市海淀区某在建工地,底板钢筋发生倒塌,事故直 接造成在现场作业的10名工人死亡,4人受伤。
68
• 原因一:底板上下钢筋同时铺设,临时支撑不足。
69
• 原因二:板顶临时堆载过多。
70
• 三点教训:
• 1、上下交叉作业时应确保支撑系统牢固并 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97
• 高发事故类型——高处坠落事故。
• 当前我区处于事故的高发期,约70%的建筑生产 安全事故类型为高处坠落,其一直是事故的“第 一杀手”,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98
• 2 建立良好的危险避让习惯
• 避让危险源(如:避让高空运载作业)
99
• 避让易坠落的作业区域
100
65
• 其他: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地处武 汉闹市区,大部分单体已封顶,但仍未办理施工 许可证。
66
• 三点教训:
• 1、起重机械设备属于重大危险源,尤其是 施工升降机,每次进入不应超过9人(含司 机)。
• 2、起重机械设备的开启专业性强,必须专 人开启,其他人员一律禁止操作。
• 3、平时使用机械设备发现异常的要即时向 管理者反映。

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

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

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言: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选择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背景相适应的案例。

合适的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相关性:案例应与所讲授的知识点或学科内容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质量:案例应具有一定的质量和可信度,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和细节,以便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3. 多样性: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案例,包括真实案例、虚构案例、历史案例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教师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案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分析案例,互相交流思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实际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实践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批判思考:1. 引导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对立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分析问题:让学生从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挑战他们的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四、培养综合素养案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1. 实际应用:将案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学习教案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学习教案
第4页/共140页
⑥教学方法单调,只局限在新课标列明的宏观的理念 ,没有从学科教学的特点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多种的教 学手段。
⑦对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科的教学规律缺乏了解, 打糊涂仗。除了一本课标,有的连新课标也没看见。 对目前的教学理论发展几乎很少了解。
(2)学科性问题
①没有从课文出发,片面地强调感悟、探究。
第二教时,这位老师这样提问:上一节课印象最深 刻的是什么?
学生答:故事的印象最深刻。而教师的意图是 希望学生回答 “我”得到的人生的经验。 C、问题无价值
有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行道树。这有什 么意义?他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树,你 会选择什么树?难道你让学生非得选行道树?
第8页/共140页
1、揣摩理解朴素真挚的语言之美。
2、通过朗读来体味并理解文章所蕴涵的父爱深情 。
3、联系生活,体味自己的亲情。 根据设定教学的目标,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 计了如下教学任务:
1、说人物(熟悉课文,了解爸爸 ,是一个怎样的 爸爸。 a、这是一个严厉的爸爸; b、这是一个 慈爱的爸爸;c、这是一个爱花的爸爸; d、这是 一个重感情的爸爸;e、这是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 爸爸。
第1页/共140页
第一章 走向语文教学设计:站在传统和现 实的交叉口 学习目标: 1、 理解:学习语文教学设计的意义。 2、 了解: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作 用。 3、 掌握: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 重 点:掌握语文教学系统的构成
第2页/共140页
第一节 背景和意义
1、理论和实践的脱接现象是新课程改革表现出来 的突出问题。
我们要具体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
朗读:准、实、情、节奏;
默读:视、扫、猜、重读;
细读:圈、点、吟诵,研究读; 第19页/共140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