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

法律体系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征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那么你对法律体系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法律体系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法律体系的定义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法律体系的基本特征主要特征第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第二,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
第三,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
第四,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另有法律体系的特征1、法律体系是一国国内法构成的体系,包括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
2、它是现行法构成的体系3、构成法律体系的单位是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由若干相关的法律规范构成的,因此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构成的最基本单位。
4、法律体系不同于立法体系,立法体系构成单位是规范性文件。
法律制定的介绍首先,是由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54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既规定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一切重大问题都应当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规定为国家的根本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相应地制定各种制度和法律,而其他任何制度则必须经过人民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或由它所授权的机关批准,才能生效。
”现行宪法规定,国家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会行使。
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看,只有全国人大及其会才能制定构成法律体系全部七个部门的法律。
五大法律体系

五大法律体系在当今社会,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其体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存在着五大法律体系,分别是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中华法系和印度法系。
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起源于古罗马法,以 1804 年的《法国民法典》和 1896 年的《德国民法典》为代表逐步发展起来。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的权威性,法律条文通常规定得较为详细和具体,法官在审判过程中主要依据成文法典进行裁决。
其特点包括法典化、逻辑性强、体系完整。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通常由立法机关负责,法官的角色相对较为被动,主要是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和适用。
英美法系,又称普通法系,起源于英国,并在美国等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与大陆法系不同,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即法官通过对以往案例的判决形成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则。
英美法系注重司法实践和经验,法官在审判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做出裁决。
此外,英美法系还强调程序正义,对司法程序的要求较为严格。
伊斯兰法系,以伊斯兰教教义为基础,广泛应用于伊斯兰国家。
伊斯兰法不仅涵盖了宗教、道德和法律规范,还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婚姻、家庭、继承、商业等。
其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古兰经》和圣训,以及伊斯兰学者的权威解释。
伊斯兰法系强调宗教信仰与法律的紧密结合,法律的执行往往受到宗教机构和宗教领袖的监督和指导。
中华法系,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总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法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强调礼法结合、德主刑辅。
在法律形式上,既有成文法,也有习惯法和判例。
中华法系注重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家族伦理,其法律制度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华法系在近代逐渐衰落,但其中的一些法律理念和制度仍然对现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简述法律体系的概念

简述法律体系的概念一、法律体系的概念(一)、定义1、法律体系的定义—我国法学界对法律体系的定义是:“就是以法律规范为基本单位而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 2、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即法的部门。
其特征如下:( 1)法律体系是具有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科学的法律分类体系,它不同于具体的部门法体系;( 2)法律体系是按照统一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的科学体系;( 3)法律体系是科学化的、比较严密的系统化的体系。
2、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的结构或内容法律体系是由多种法律部门按照一定原则组合起来的统一整体,这些部门法之间既存在着横向的各种关系,又有纵向的结构层次。
(二)、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构成法律体系的要素包括:( 1)法律部门;( 2)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及其排列顺序;( 3)组成部分及其排列顺序所形成的法律部门体系。
3、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构成法律体系的要素。
法律部门与法律部门之间,法律部门与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及其他法律部门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构成了法律体系。
(三)、法律体系的分类—法律体系分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二、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六大法律部门,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其他基本法律。
二、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前旧法律、旧法系向新中国成立后新法律、新法系转变的过程。
1、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1)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为新民主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时期。
(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为新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3) 21世纪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时期。
( 4)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时期。
( 5)21世纪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时期。
三、现行中国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社会法治观念的深入,将更加需要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

我国法律体系我国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指中国的法律法规,以及法律制度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我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等各种法律文件和制度。
中国的法律体系是一个相对完备的体系,旨在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遵守,是其他法律法规的最高准则和原则。
宪法设立了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合法关系。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法律法规是最主要的法律形式。
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是最有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的法律规范。
法律通过制定与修订,准确地规定了国家机关的权力与义务,保障了公民的权益与义务。
法律规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保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和法治环境的形成。
法律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行政性规章、决定和命令等,用于规范行政行为和处理行政事务,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法规是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对特定行政领域加以细化和明确的规定,具有概括性、强制性和行政性的特点。
地方法规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制定的法律法规,用于解决地方性的行政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
地方法规是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和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的地方性法律制度。
地方法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显现,对地方自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有着重要影响。
司法解释是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对诉讼案件有关法理问题进行解释的活动。
司法解释对法律的具体适用和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司法解释是维护法律稳定和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对法律适用和司法公正有重要的影响。
规范性文件是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法规形式,是各级政府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文件,用于细化、明确具体行政管理事项的规定。
规范性文件是高效管理、法治环境营造和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几种形式的法律文件和制度,我国法律体系还包括法学理论、司法制度和执法体系等多个方面。
什么是法律体系?

什么是法律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成为了社会稳定和治理的重要保证。
但是,对于法律体系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清楚,那么,究竟什么是法律体系呢?一、法律体系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家或一个地区内所建立的所有法律的体系结构。
具体来说,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家或一个地区内所建立的正式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法律规范的体系结构。
二、法律体系的结构1.宪法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基础。
在法律体系中,宪法是排在最高层级的。
2.行政法律体系行政法律体系是指国家机关和政府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法律。
3.刑法律体系刑法律体系是指关于刑事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诉讼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4.民法律体系民法律体系是指关于民事关系、财产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5.商法律体系商法律体系是指与商业交易、公司组织等相关的法律规范。
三、法律体系的演变法律体系的演变通常都是受到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变迁,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地演变。
1.传统法律体系传统法律体系通常是指基于习俗、宗教和随意性等因素而形成的法律体系。
2.现代法律体系现代法律体系是指在国家、政府和法律机构的规范下建立的法律体系。
3.全球法律体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法律体系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趋势下,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也在逐渐向着一个统一的方向发展。
四、法律体系的作用法律体系在社会中的作用是重要的,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规范行为法律体系可以规范个体和组织的行为,并促进人们更好的遵守法律法规。
2.维护公正法律体系可以发挥公正和正义的作用,保障公民和组织的权利。
3.促进稳定法律体系可以增强社会的稳定性,避免社会冲突。
4.管理社会法律体系可以管控社会各方面的事务,保障社会秩序和安全。
综上所述,法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社会的安宁、秩序和稳定。
了解和学习法律体系,不仅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法律素养,也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法律体系名词解释

法律体系名词解释法律体系,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和严肃的名词,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简单来说,法律体系就是一个国家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法律体系,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图书馆。
在这个图书馆里,每一本书代表着一部具体的法律,而不同类型的书籍则被分类放置在不同的书架区域,这些书架区域就相当于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逐渐演变而来。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和治理能力,也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法律体系通常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
常见的法律部门包括宪法及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宪法及相关法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就像是图书馆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基本原则、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其他的法律都不能违背宪法的精神和规定。
民法商法关注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买卖、租赁、婚姻、继承等方面的问题,都要依据民法商法来规范和调整。
行政法则主要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当政府部门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遵守行政法的规定,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经济法侧重于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它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法关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比如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刑法则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它通过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来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定解决纠纷的程序和方法的法律。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需要通过这些程序来寻求救济。
法律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法治原则,即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所有人都必须遵守法律。
请简述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请简述法律体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部的法律规范和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它是国家统治秩序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保障。
法律体系是具有层级性和一定组织结构的。
法律体系中的各个要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保障国家法制的实现。
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国家内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之间的有机整体,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立法、司法、行政等多个方面,是国家权力的体现和运行方式。
法律体系的组成要素1. 立法立法是法律体系的第一要素,是国家权力的基础。
立法机关按照规定的程序和程序制定法律规范,体现国家的意志和政策。
立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条例等。
立法既要符合国家的根本法律,又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司法司法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行使审判权的机关。
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诉讼案件和行政案件,维护法律的公正实施。
司法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是维护法律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
司法包括民事司法、刑事司法、行政司法等多个领域。
3. 行政行政是法律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
行政机关按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行政领域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等方面。
4. 监督监督是法律体系的保障要素,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约束。
监督主要包括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等多种形式,以确保权力的合法行使和公正实施。
监督机关要按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保障国家法律体系的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法律体系是一个多维度、多角度的组织结构,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
法律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维护国家法制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
法律体系名词解释

法律体系名词解释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法律规范和机构的组织框架。
它包括法律的结构、制定、实施和解释的程序,以及与法律相关的机构和职能。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体系各有不同,但都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保护个人权利。
首先,法律体系的核心是法律。
法律是由国家或地区立法机构制定的规范,目的是对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法典、法律文件、条例和法规等不同层次和类型。
宪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高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基本权利和义务。
法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本法律,包含了一系列法律规范,如刑法、民法、商法等。
其次,法律体系包括了法律的制定过程。
法律的制定是一个多方面的程序,需要经过立法机构的讨论、审议和表决。
在民主社会中,法律通常由立法机构如国会、议会等进行制定。
立法机构通过多数票表决来通过或修订法律。
在一些国家中,行政机关也可以制定法规和条例等辅助性法律。
第三,法律体系还包括了法律的实施过程。
法律的实施是通过执法机构来进行的,一般是由警察、检察院、法院等机构来执行。
这些机构根据法律的规定来进行调查、起诉和审判等工作,以确保法律的实施和遵守。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法律执行机构,如海关、税务机关等,负责特定领域的法律执行。
第四,法律体系还包括了法律的解释过程。
法律的解释是通过司法机构来进行的,主要由法院来解释和审查法律的具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法院通过裁判案例和判例法来解释法律,以指导法律实施和适用。
司法机构的判决和解释对于法律的正确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此外,法律体系还包括了其他与法律相关的机构和职能。
例如,法律教育机构负责培养法律专业人才,法律咨询机构负责向公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法律研究机构负责研究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等。
总之,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法律规范和机构的组织框架,包括法律的结构、制定、实施和解释的程序,以及与法律相关的机构和职能。
法律体系旨在维护社会秩序、维护公正和保护个人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同步练习/单项选择题1.下列国家中属于大陆法系的是(C)。
A.英国B.新西兰C.德国D.美国2.下列哪一个法系的法的渊源主要是制定法(C)。
A.普通法系B.中华法系C.大陆法系D.英美法系3.法系的分类依据是(B)。
A.法的历史传统B.法的经济基础C.法的阶级性质D.法律学说4.大陆法系是以(A)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普通法C.衡平法D.日尔曼法5.大陆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是(C)。
A.法理B.法院判例C.制定法D.习惯法6.衡平法的形成基础是(D)。
A.议会立法B.习惯法C.根据普通法院判例形成的全国适用的法律D.大陆法院对申诉案件的判例7.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B)。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B.法制体系包含着法律体系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状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状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8.以下关于法系的认识中,错误的是(D)。
A.法系是按照法律制度的历史传统、法在形式上及结构上的特征、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及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律制度进行的划分。
B.按照法的历史传统、法的结构和法律渊源的差别,当今世界的法律制度可分为欧洲的大陆法系和英美的普通法系。
C.按照宗教对法律制度的影响,当今世界的法律制度可分为宗教法系和世俗法系。
D.按照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法的重要性程度以及法律意识的特点,当今世界的法律制度可分为以中国、日本、朝鲜代表的“远东法系”或“中华法系”和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法系。
9.K?茨威格特与H?克茨在《比较法总论》中写道:“日本当代的发展使人们逐渐有理由认为现代日本法不再属于远东法而归属于欧洲的法系。
日本曾经仿效欧洲大陆的模型颁布实行许多法典,它们对日本的法律现实并没有产生值得重视的影响,这一点是确实的。
但是今天看来,日本对成文法规在传统上的轻视即对公开审判的各种形式解决纠纷做法的厌恶已经逐渐减弱了,因此日本法归入远东法就愈来愈可疑了。
中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问题,当然那里的情况有所不同,即现在可以归入社会主义法系了。
”根据以上论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法律制度的划分由于时代的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制度所归属的类别也不同。
B.由于法律制度的分类标准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按一种标准可能属于同一个法律集团的范围,而按照另一种标准又可能属于不同的法律集团。
C.法系的划分标准应当适用“主体相对性原理”,由于划分标准主体不同,日本和中国的法系归属也就不同。
D.法律制度的划分应结合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制度的历史来源,如日本现代的法律制度主要来源于欧洲大陆,故而不应再归属于远东法系。
10.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D)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B.在我国,近代意义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末沈家本修订法律后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11.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C)。
A.法规体系B.立法体系C.法律部门D.法律体系12.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
A.宪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性和主导性的部门法B.特别行政法是指对特别的主体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C.行政法和行政法规是法律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门法D.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A)。
A.法学体系为健全和发展法律体系指出方向、目标和任务,法律体系为法学体系提供条件和对象B.从版权法和专利法的主导因素看,将它们列入行政法部门比列入民法部门更合适C.作为部门法的行政法,是指国务院以及地方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D.作为一个部门法的经济法,是指调整经济生活领域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1.法的历史类型是根据(BD)所做的分类。
A.法所体现的历史传统B.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C.法所表现的文化特点D.法赖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西方法学界通常认为,当代世界主要法系有(ABD)。
A.英美法系B.大陆法系C.中华法系D.社会主义法系3.大陆法系(ABC)。
A.产生于欧洲大陆B.以民法为典型C.以法典化的成文法为主要渊源D.法院判例和法理是法律的重要渊源4.法典形式在英美法系国家(BCD)。
A.根本不被采用B.通常不倾向采用C.后来也逐步采用D.主要是判例法的规范化5.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采用(BD)。
A.审理制B.对抗制C.干涉主义D.当事人主义6.最早的制定法有(ACD)。
A.习惯法的整理和记载B.法典C.个别立法文件D.最主要的判决的记载7.法国法系(ACD)。
A.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建立起来的B.强调社会利益C.强调个人权利本位D.反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8.在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中,法官(BD)。
A.居于主导地位B.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C.审理案件首先考虑法律如何裁定.并按照法律规定判决D.审理案件首先考虑以前的判例,通过比较,从中概括出适用的法律规则加以适用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差别(AC)。
A.是相对的B.日益扩大C.出现相互靠拢趋势D.目前已完全消除10.以下关于法律体系概念叙述正确的有(BCD)。
A.法律体系不仅包括一国正在施行的法律,也包括一国将要制定的法律B.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国内法和被本国承认的国际法C.法律体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组合,呈现为一个体系化、系统化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D.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在协调11.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哪些方面?(ABCD)A.法律渊源B.法律分类C.法典编纂D.诉讼程序和判决程式1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有(AB)。
A.法律的调整方法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C.社会关系法律所调整的机制D.法律的制定时间13.比较法学家达维德在《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中,把世界主要法律体系分为(BCD)。
A.民法法系B.普通法法系C.罗马日耳曼法系D.社会主义各国法系14.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BC)。
A.法律体系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B.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法律体系,就不会有立法体系;没有一定系统的立法,也就不会有什么法律体系C.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统一协调的各个部门法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而每个部门法又是由相对独立各具特征的法所构成的D.划分部门法的目的是为了方便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历史上和现行的法15.下列诸项中说法的正确是(ABC)。
A.法律体系中的各部门法是由同类法律规范构成的B.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都是划分部门法的客观标准C.一个部门法包括了很多法律规范和具体的法律制度,一个具体的法律制度往往也可以涉及多个部门法D.环境保护法是保护自然环境的,因此它所调整的对象是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关系16.我国的基本法律部门包括下述哪些?(BD)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B.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C.婚姻法、仲裁法、律师法、商法D.经济法、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环境法17.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包括(ACD)。
A.整体性原则B.规范性原则C.均衡原则D.以现行法律为主,兼顾即将制定的法律18.以下关于宪法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宪法是我国最重要的主导的法律部门C.宪法是我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D.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基本原则简答题1.简述法律体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法律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
第二,法律体系是一个由法律部门分类组成而形成的呈体系化的有机整体。
第三,法律体系的理想化要求是门类齐全、结果严密、内在协调。
第四,法律体系是客观法则和主观属性的有机统一。
2.简述法律体系和法系的区别。
参考答案:法律体系与法系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法学概念。
法系是指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历史上所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渊源的一种法的类型,法系的概念更多地表达的是一种法律传统,它是跨越历史和国度的;而法律体系则指的是一国内的由现行法律规范所组合而成的法律部门的统一整体,它只能是现实法,而且主要在一主权国家范围内构成。
论述题论述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的联系和区别。
参考答案: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不同但却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法学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有关法律的学科体系,它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属性;而法律体系则是指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属于社会规范体系范畴,是社会及个人的行为准则,有实际的法律效力,并产生实际的法律后果。
前者属思想范畴,后者属规范体系,这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但两者又有密切的联系:第一,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形成、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国家的法学体系中的实体法学(也称应用法学)内容,是同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部门划分相对应的。
第二,法律体系是法学体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法律体系中新的法律内容的增加和扩充,也会促成新的法学体系内容的出现。
第三,法学体系反过来也会成为法律体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根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法学的研究结果,会促成新的法律的产生,补充和调整原有法律体系的内容和结构;②法学关于“法律体系”的学术研究,也会改变原有的法律体系布局和结构,使法律体系重新布局,以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势和认识发展的要求。
案例分析材料一:“在现代国家中,法不仅必须是它的表现,而且还必须是不因内在矛盾而自相矛盾而自相抵触的自己的一种内部和谐一致的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02页)材料二:根据人民网2004年9月15日的报道: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他说,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胡锦涛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极大地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真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项规定,制定了关于国家机构、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方面的一批重要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联系制度等一些具体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