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火把节》歌词 扬琴演奏
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南音诗之火把节》在双排键ELS-02C上的改编与演奏

民族管弦乐作品《云南音诗之火把节》在双排键ELS-02C上的改编与演奏一、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双排键电子琴作为一个进口乐器,供其使用的作品多为外国作品,中国作品很少,尤其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作为双排键专业的学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灵魂”,我们希望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校的设备,更好的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在国内,有关民族管弦乐组曲类似的研究,大部分以论文的形式呈现,例如:西安音乐学院王怀瑾老师《浅析如何用双排键电子琴改编中国交响乐》、西安音乐学院谭艺民老师《探索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的普及及发展》等。
其中,广西艺术学院伍时旺老师的《少数民族地区电子键盘乐器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就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电子键盘乐器教学中如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问题,探索了在该课程中,培养当代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音乐师资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手段。
分析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科特色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学特色。
在国外,日本著名管风琴演奏家加曾利康之充分运用极具日本民族的传统乐器尺八创作了经典作品《秋田谣》,表现日本民族乡间风土人情。
桂林市乃至广西地区以双排键协奏形式创编和演奏的民族管弦乐组曲特别少,而以双排键协奏形式创编和演奏的民族管弦乐组曲更是少之又少,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改编作品来学习和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因此本人认为双排键电子琴改编结合地方风情的教材还是十分必要的。
三、创作背景1964年,我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先生因为政治原因被下放山西,后又调回北京任职。
《云南音诗之火把节》是作曲家王西麟先生大学毕业后创作的第一个作品,一经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的一致好评,它的终曲《火把节》现如今已经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60多个城市上演,深受国内外听众的喜爱。
四、音乐分析《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它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心,也是现如今世界上最广为流传的乐章。
浅析《火把节的欢乐》花腔演唱与艺术特征

浅析《火把节的欢乐》花腔演唱与艺术特征作者:王卓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12期摘要:《火把节的欢乐》是尚德义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首花腔艺术歌曲,非常具有研究意义,应该进一步去了解其演唱技巧和特征。
通过研究歌曲中花腔部分的特点能进一步了解我国花腔作品的发展,并且对其花腔演唱的技巧分析能够进一步提高演唱歌曲的熟练度,通过了解彝族的民间特色,将民族特色与歌曲情感情绪表现结合。
通过细致的研究对歌曲进行深刻的把握,做到熟练并且有情感活力地演唱歌曲。
关键词:花腔艺术;民族特色;情感运用歌曲《火把节的欢乐》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彝族歌曲,它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尚德义的早期花腔艺术歌曲作品,是一首描绘彝族民族节日“火把节”的欢乐情景的作品。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这首歌是尚德义先生在坚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又大胆借鉴了国外的花腔艺术特色,将中西的创作技法进行完美融合的一部优秀的作品。
1 《火把节的欢乐》艺术特点分析歌曲《火把节的欢乐》是描写彝族的民族节日火把节盛况的一首歌曲。
在歌曲的引子部分使用了我国的民族旋律并且融入了彝族的号角和锣鼓,将人们带入了火把节这样一个欢乐而盛大的节日氛围中。
在歌曲的第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一个非常欢乐的主题,在降E宫上展开旋律,直到后面“啊……塞啰赛里赛啰赛……”花腔部分的出现,前面的“啊”仿佛是一个年轻女子在歌唱,而后部分“塞啰赛里赛啰赛”的节奏则表现的是彝族音乐浓郁的民族特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有了略微的差别,与前面欢快、热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节奏型产生了变化使得乐句变得宽广悠长,描写的是小伙弹琴,姑娘跳舞,老人喝酒,小孩玩耍的欢乐场景。
第三部分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但是增强了花腔的表现。
所以,歌曲《火把节的欢乐》表现的是一种欢快、愉悦的感觉。
扬琴

扬琴十大名曲
2、倒垂帘 是一种旋律进行手法。即旋律进行由 高而低,顺势而下,流畅委婉,犹如 珠帘垂落,一般用在结束句。乐曲 《倒垂帘》以倒垂帘旋律手法命名, 并运用于整首曲子。高低音阶,错落 有致地响起,确有“大珠小珠落玉盘” 之感。这种手法也在民族民间器乐曲 中运用
扬琴十大名曲
3、海峡音诗 扬琴协奏曲。 茅匡平、项祖华作曲, 乐曲生动描绘了绮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之风土人情,表现了岛上人们 勤劳乐观开拓进取的性格,构成了一 篇锦绣壮丽又气质恢弘的民族音诗。
扬琴十大名曲
6、林冲夜奔 题材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及其同名折 子戏,作者以具有民族气质和中国特色的音 乐思维方式,生动地阐述了《水浒》英雄林 冲蒙冤落难,怒火满腔,顶风踏雪、战胜险 阻,夜奔梁山的故事。乐曲前部分节奏较慢、 自由舒缓,低音区和高音区的旋律交替进行, 犹如叹息和悲愤交加,接着转入较快旋律, 呈现出林冲惶恐不安的焦躁心理;乐曲结尾 紧凑而坚定,表现出林冲最后突破重重险阻, 满怀信心地奔向梁山。
中国各地区民歌特点及代表作

多彩的民歌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即兴性为基本特征,同一首民歌曲调因不同的唱词,可以随性所致的发挥,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民歌的体裁多样,大体可分为劳动歌曲、爱情歌曲、仪式歌曲、乡村或城镇生活歌曲和叙事歌曲。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通过口耳相传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的结晶。
故具有口头性,即兴性,集体性,变异性等特点。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惟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的音乐特征: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②民歌的旋律与该民族、该地区的语言紧密结合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而且与生活情致,生产劳动关系密切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因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个相对稳定的特征。
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不同的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会具有不同的民族风格或地方风格。
但是,有些民族的分布地域较广,其民族风格会与所在地区的风格相互交融。
民歌的八块色彩区:东北、西北、华北、西南、江浙、江淮、闽粤台、湘鄂。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多样丰富。
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山歌(花儿)(信天游)、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山歌主要有:陕北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宁夏一带的花儿,四川的神歌按歌唱的场合分,山歌分为放牧山歌、田秧山歌和一般山歌按唱腔分,山歌分为高腔山歌、平腔山歌、矮腔山歌山歌音乐特征:①歌词具有即兴性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小调: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分为:谣曲、时调、吟唱调。
小学音乐_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
歌曲为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之全曲采用“XX XXXX | XX X | ”“XXX XX | XX X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
歌曲中“阿里里”这一具有彝族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特色,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在歌声中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通过唱、奏等音乐形式,初步体会彝族歌舞的特点。
3、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进行简单二声部的合唱,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有感情地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手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走进彝族1. 师: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非常美丽的少数民族。
请同学们看他们美丽的衣服和头饰,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吗?生:简单回答。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还真丰富~!让老师来告诉大家,这是美丽的课件揭示:彝yi 族师:彝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靠山而居,大多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
他们热爱歌舞,生活得非常幸福。
今天的音乐课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彝族,唱一唱这首彝家娃娃真幸福二、歌曲新授,学唱彝歌(一)聆听歌曲,把握情绪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师:请同学们跟着好听的歌曲拍拍手,感受一下彝族小朋友们的心情是怎样的?看清楚我们的节奏哦!快乐的、高兴的…….2、再听音乐,感受节拍师:通过刚才的拍手,你们感受到歌曲是几拍子的吗?2/4拍(若说不出,可再随音乐拍一遍,强调强弱;若说出来了,表扬学生对于节拍的感觉真棒!(二)师生合作,读准歌词1、师:是的,这首两拍子的歌曲唱出了彝家娃娃幸福的生活。
欢乐火把节文本歌词

欢乐火把节
作词:徐荣凯
作曲:万里
演唱:阿鲁阿卓来啰只八多来啰只八多来啰只八多来啰只八多来啰只八多
哎咦耶
哎咦耶
噜哩噜哩噜哩噜噜哩噜哩噜
三弦弹起来
月琴弹起来
阿哥阿妹跳脚来
跳脚来
芦笙吹起来
笛子吹起来
吹的花裙随风摆
随风摆
过山号吹起来喽
斗大酒碗端起来
端啊端起来喽
酒歌唱得日出来
唱得日出来喽
火把映红哥哥的脸庞星星装扮妹妹的衣裳
一对对一双双
来到没人的地方
爱诺诺的话语
咬着耳朵讲
爱诺诺的话语
咬着耳朵讲
单头筷子今成双
坡上坐着妹和郎
想妹想得心发慌
哥对阿妹诉衷肠
阿咿哟
单头筷子今成双阿苏则坡上坐着妹和郎嘻苏则想妹想得心发慌阿苏则妹爱阿哥诉衷肠嘻苏则心贴心啊脸贴脸阿苏则
害羞往哥怀里钻嘻苏则哥想亲亲妹的嘴阿苏则酒窝装酒哥来尝嘻苏则哥想亲亲亲亲妹尼嘴酒窝装酒哥来尝
哥哥你来尝
哥想亲亲亲亲妹尼嘴酒窝装酒哥来尝
哥哥你来尝
哥想亲亲亲亲妹尼嘴酒窝装酒哥来尝
哥哥你来尝
哥想亲亲亲亲妹尼嘴酒窝装酒哥来尝
哥哥你来尝
哥哥你来尝
来啰只八多
来啰只八多
来啰只八多
来啰只八多
哎咦耶
火把点燃月亮喽
噜哩噜哩噜哩噜
月亮不在躲藏啰
噜哩噜哩噜呀
篝火烤热太阳喽
噜哩噜哩噜哩噜
太阳爬到坡坡上
噜哩噜哩噜呀
火塘烧的亮堂
彝家过的兴旺
火塘烧的亮堂
彝家过的兴旺
火火火火火火火火
来啰只八多。
浅谈扬琴独奏曲《欢乐的火把节》的演奏体会

022作品评析赵香玲一、作者及作品简介《欢乐的火把节》是扬琴演奏家刘希圣老师创作的扬琴经典作品。
作者曾致力于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创作了扬琴作品《红河的春天》《欢乐的火把节》等,民乐合奏作品《泼水节》《节日的瑞丽》等。
其中,《欢乐的火把节》曾获“全国第五届文艺汇演优秀奖”,并被列为全国艺术院校扬琴教材的必弹曲目。
该曲以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的生活为背景,采用了当地音乐素材,是一首风格浓郁的成功之作。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自己的重要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每到这一天,彝族人民就会穿上隆重的节日盛装,晚上点燃火把在村寨巡游,年轻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
二、乐曲的演奏分析1.引子【圭山的早晨】引子描写的是圭山宁静优美的早晨,晨雾若隐若现地笼罩着山林,鸟儿在空旷的山野中鸣叫,还有潺潺的流水声,好像和人们一样迎接节日的来临。
乐曲一、二句用连续轮音的强弱变化来体现晨雾的若隐若现。
此处最先出现的是琶音轮音,练习时先做琶音练习,再做旋律音轮音的左竹法练习,之后二者结合就会使演奏顺畅自然。
乐曲三、四句分为上下句,用扬琴中“拨弦”的技巧来模仿了鸟的鸣叫,两句一低一高、一明一暗做呼应,使人感受到山林中晨雾散去而伴着鸟鸣叫,给人带来了喜悦之感。
之后清泉声采用双手分奏的手法,只改变旋律音,右手伴奏音保持不变并采用连竹的打法。
2.慢板【如歌的行板】此部分描写了彝族的人们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乐曲体现了彝族的音乐风格特点,也就是以三个主音“1,3,5”和小六度跳进的主题音调为此部分的旋律,而且在旋律中还加入了三度压揉音,使得音乐更加柔美。
使用小三度压弦柔音时,把钢弦最下方的琴码换上29号琴弦,把右侧定音为C调的3。
接下来的段落织体发生了变化,为主题的第一次变奏,其特点是织体发展成双声部。
该段分为四个乐句,每句各四小节。
在演奏双声部的时候,右手的伴奏要相对弱一些。
第37—40小节进行了离调,使得情绪更加激动,之后又转回原来的调,结束处理的时候要渐慢渐弱。
《快乐的啰嗦》精品教案2023

《快乐的啰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的啰嗦》。
【教材分析】《快乐的啰嗦》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弹拨乐合奏,曲调简朴,短小精悍,优美流畅的旋律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展现了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乐曲分为A B A三段,A段情绪欢快活泼,通过反复的转调和变换演奏乐器多次演奏主题,B段更加优美抒情,节奏拉宽,最后A’段是A段的再现,运用了“加花”的手法并且多种弹拨乐都加入演奏,音乐越来越热烈欢快,最终在高潮处音乐戛然而止,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凝固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
【教学目标】1.聆听《快乐的啰嗦》,感受乐曲的轻松愉悦、活泼热情,体会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
2.在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聆听、感受《快乐的啰嗦》三个乐段音乐情绪、节奏、高低、主题旋律反复等变化,并能随乐用歌唱、动作来表现。
3.了解《快乐的啰嗦》曲式结构,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并初步尝试简单的二声部合作。
【教学重点】了解《快乐的啰嗦》情绪变化,体会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快乐的啰嗦》不同乐段音乐情绪的变化,尝试二声部合作。
【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揭示课题(一)生随乐进教室师:同学们,这段音乐你熟悉吗?生:跟学过的歌曲《花儿朵朵》很像师:我们复习《花儿朵朵》PPT 花儿朵朵的歌谱师:歌谱的最后是个什么记号呢?生:反复记号师:我们跟着伴奏唱唱数数,这首歌你唱了几遍?生:2遍师:律动的音乐的确跟《花儿朵朵》相似,它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这首乐曲有个好玩的名字PPT 揭示课题《快乐的啰嗦》师:你们猜猜“啰嗦”是什么意思呢?师:“啰嗦”是彝语中,彝族的意思,《花儿朵朵》的主题旋律在律动中出现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边听变数PPT 播放A段师:这三次主题旋律的出现音区有变化吗?师:你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音区的变化吗?师:这位同学的动作最简洁,我们就用他的动作跟着音乐一起感受音乐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乐的火把节
火把节的欢乐
演唱:王莹
火把节~~~的火把象鲜红的山茶~~~
开在彝家~~山寨里…开在月光下~~~
美丽的姑娘在火把下跳舞
眼睛含情闪火花
勇敢的小伙在火把下弹琴
琴弦唱出知心话~~~
噻罗噻罗哩噻~~~~~罗
噻罗噻罗哩噻~~~~~
噻罗噻罗哩噻~~~~~
甜蜜的爱情白天装不下
姑娘和小~~~伙~~~才点燃了火把~~~~~ 火把节~~~的火把象鲜红的山茶~~~~~~ 开在彝家~~~山寨里~~~开在月光下~~~~~ 幸福的老人在火把下举杯
丰收岁月添佳话
活泼的小孩在火把下游戏
手棒年糕骑竹马~~~
噻罗噻罗哩噻~~~罗
噻罗噻罗哩噻~~~
噻罗噻罗哩噻~~~
丰收的快乐白天装不下
老人和小~~~孩~~~才点燃了火把~~~~
依~~哟~~噻罗噻罗哩噻~~~~~
噻~~~~~~~罗噻
以上就是关于欢乐的火把节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