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梧州文化传统

梧州文化传统

梧州文化传统
梧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

这里的文化传统不仅体
现在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更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上。

梧州的建筑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古老的建筑风格和传统的手工艺术在这里得到
了充分的体现。

古老的城墙、古迹、庙宇等建筑物,无不展现着梧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老建筑所带来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统。

梧州的饮食文化传统也是别具特色。

梧州的美食以潮汕菜为主,口味清淡、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梧州的饮食文化传统不仅体现在美食上,更体现在饮食礼仪和餐桌文化上。

在这里,人们注重饮食的品质和礼仪,传承着饮食文化传统。

此外,梧州的服饰文化传统也是独具特色。

梧州的传统服饰以潮汕传统服饰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繁复,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梧州,人们依然保留着传统服饰的穿着习惯,传承着服饰文化传统。

除了建筑、饮食、服饰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外,梧州的人们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人们尊重长辈、注重家庭和谐,传承着孝道和礼仪之风。

在梧州,人们依然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传承着梧州的文化传统。

梧州的文化传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和底蕴,它不仅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更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梧州的文化传统,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梧州民俗文化目前却面临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冲击、缺乏规范化引导等诸多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民俗文化了解程度,做好梧州传统民俗的保护与弘扬、开发与利用工作,对激活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进而推动梧州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一、前言(一)调查背景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江文化最早的一个文化中心,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之一。

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桂江交汇处,毗邻粤、港、澳,曾有广西“水上门户”的美誉。

早在百年前,梧州就依托着河内港的优势,乘“襟连两广,水控三江”的东风,成功转型为“百货出入之枢,商贾云集之地”。

因水而兴的百年商埠,有着鲜明的历史发展个性和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骑楼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龙母等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久远、厚重奇特。

当前,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与关注,梧州这一座历史古城在这方面应该有着一种自觉。

但是,近年来梧州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民俗遗产保护力度仍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资金投入,我市民俗遗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优秀的民俗遗产,有效开发民俗文化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的发展势必会有力推动梧州打造岭南山水文化名城的步伐,促进梧州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

(二)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1日——2010年12月8日(三)调查地点梧州市三城区(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梧州“三县一市”地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四)调查目的梧州民俗不仅是活着的过去,也是未来的过去,更是现在梧州人民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愈益清晰看到梧州民俗遗产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广西家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广西是中国南部一片美丽的土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广西的社会发展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家乡社会实践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我们对广西的经济发展、教育情况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二、经济发展状况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我们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发现广西的工业发达,尤以钢铁、化工、矿产等行业为主导。

工业园区内设施齐全,企业生产设备先进,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在居民生活水平方面,广西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

在广西的农村地区,农民也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农民收入也有所上升。

总而言之,广西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部分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欠发达和贫困的情况。

三、教育情况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广西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广西的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也有所提升。

广西的高等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国内享有盛誉。

此外,广西还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教育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另一方面,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素养培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社会福利情况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了解到广西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广西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逐渐扩大。

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广西还注重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建设。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已经建立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等福利机制,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相关推荐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10篇)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篇1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深入了解当前我村精神文化建设情况,以促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学院的安排,由我对本村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

20xx年1月8日至20日,我通过访问、观察等形式了解我村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并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镇时间,对我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我们村是整个县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张家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过去与现在,农忙与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宣风镇文化建设的现状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

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5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调查地点:xx省xx市xx区调查方法:在互联网上收集资料。

问长辈调查人:xx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至今仍很盛行。

贴窗花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一一一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民俗文化调研实践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实践报告

民俗文化调研实践报告民俗文化调研实践报告辛苦的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这段经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做一个实践报告。

到底应如何写一份漂亮的实践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文化调研实践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文化调研实践报告1xxx镇位于xxx县的xxx边陲,西与xxx省xxx县相接,南与xxxxxx县相邻,是两省三县的交界处,距县城80多公里。

辖有10个行政村,217个村民组,约2.2万人口。

这里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民风朴实,群众热情好客,实属休闲度假之福地。

辖区内有xxx山是xxx省著名旅游景点,为中国佛教二祖禅师所创,是其练法之地,上有二祖禅刹(又名云中石屋)、太白书堂、南崖瀑布、洗马春池、赤壁丹砂银河夜月、乌牛古石、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十分闻名。

这里曾经也是xxx著名的革命老区,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国内革命时期,群众的革命热情都非常高昂,游击队活动都曾十分活跃,狠狠的打击日伪寇和国民党反动派,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巨大的人民力量。

xxx镇位于大别山腹地,属于农村山区,以前交通闭塞,道路险窄,人们以种田地为生,生活比较贫困。

现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这里,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这里的境况也得到了大力改善,路变得更宽了,与外面的的交往也多了。

人们不仅靠种庄稼,也学会了种茶叶、植板栗、大棚蔬菜,并且渐成规模。

许多剩余劳动力在外地务工带回了不少技术和资金,在家乡办起了企业,人们的生活正在一天天好起来。

这里历史悠久,地方风俗习惯甚多,民间文艺活动也十分频繁,笔者近日就本地的民俗文化进行了一些采访调查,现就所见所闻进行一些总结和阐述。

一、乡风民俗民俗,顾名思义,民间的习俗。

乡村的人民比较乐意保留传统,他们把先人们创造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都继承下来,甚至还有美丽的传说。

1.佛祖豆粑是我镇传统营养食品,也是农家最便捷的饭食之一。

现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特产,是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或招待宾客的佳肴。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梧州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民俗文化在梧州乃至整个广西地区逐渐受到关注,对于传承和发展梧州的民俗文化,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梧州民俗文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梧州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梧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们能够找到许多传统工艺品、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间音乐舞蹈等。

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承载着梧州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梧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梧州的民俗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一些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正在失传,许多节日习俗也在衰退。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渐下降,年轻一代对于本地的民俗文化了解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再次,梧州正在积极探索民俗文化的发展创新。

为了传承和弘扬梧州的民俗文化,梧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例如,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组织民俗文化展览和表演,设立专门的文化传承机构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度,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在未来,梧州民俗文化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趋势也值得关注。

首先,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梧州的民俗文化有望成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梧州,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其次,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梧州的民俗文化将有更多的展示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和传播民俗文化,提高其在年轻一代中的认可度。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也可以成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通过在线互动和分享,促进民俗文化的持续发展。

最后,梧州的民俗文化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研究。

只有拥有一支专业化的研究队伍,才能有助于对于梧州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推动。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民俗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的社会调查报告【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然而梧州民俗文化目前却面临着经济发展、外来文化冲击、缺乏规范化引导等诸多挑战,因此,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民俗文化了解程度,做好梧州传统民俗的保护与弘扬、开发与利用工作,对激活千年古城的文化基因,进而推动梧州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建议一、前言(一)调查背景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西江文化最早的一个文化中心,岭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重镇之一。

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西江、桂江交汇处,毗邻粤、港、澳,曾有广西“水上门户”的美誉。

早在百年前,梧州就依托着河内港的优势,乘“襟连两广,水控三江”的东风,成功转型为“百货出入之枢,商贾云集之地”。

因水而兴的百年商埠,有着鲜明的历史发展个性和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骑楼文化、饮食文化、戏曲文化、龙母等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久远、厚重奇特。

当前,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与关注,梧州这一座历史古城在这方面应该有着一种自觉。

但是,近年来梧州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民俗遗产保护力度仍不够,开发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的组织引导和资金投入,我市民俗遗产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优秀的民俗遗产,有效开发民俗文化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俗文化的发展势必会有力推动梧州打造岭南山水文化名城的步伐,促进梧州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明建设。

(二)调查时间2010年11月11日——2010年12月8日(三)调查地点梧州市三城区(万秀区、蝶山区、长洲区)梧州“三县一市”地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四)调查目的梧州民俗不仅是活着的过去,也是未来的过去,更是现在梧州人民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愈益清晰看到梧州民俗遗产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形势。

本次对梧州民俗文化发展现状作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希望能够通过了解梧州的民俗文化的种类、分布、特点、市民的了解程度及继承发展状况等,为保护与开发梧州民俗文化提出建设性方案。

紧紧围绕当代发展的需要,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城市建设,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抒写梧州发展新的篇章打下坚实基础。

(五)调查方法1.调查法(1)走访调查:主要走访梧州市龙母庙、骑楼城、金龙巷、博物馆、各大酒家、小吃店等地,并采访了对民俗文化熟知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及广大市民。

(2)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针对梧州市民对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设计,问卷的投放主要是在梧州学院、梧州第一中学的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梧州市市民当中发放纸质问卷,向广西各大高校的梧州籍大学生发放电子问卷。

2.文献法收集当地政府、学者、老百姓所掌握的民俗文献、历史照片、书籍、报纸等资料,并进行分析与整理。

(六)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本次调查累计发放问卷(纸质问卷、电子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10份,回收率为88.57%,其中有效问卷共287份,有效率为92.58%。

二、梧州民俗文化的亮点简介梧州这一座历经二千多年历史发展的古城,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本次调查与整理,了解到梧州民俗文化的亮点如下:(1)饮食习俗文化梧州面靠西江水,与粤、港、澳毗邻,市井繁华,不仅酒楼饭馆的佳肴丰富多彩,而且大街小巷的风味小吃也品类繁多,在广西长期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文化,茶文化、风味小吃文化、酒文化,满月酒,周岁酒,六十大寿,七十、八十、九十大寿礼仪宴席酒文化等。

(2)节会文化节日文化习俗在梧州是影响深远的民俗事象,是传承比较集中地民间文化,特别是在梧州这一座水文化风情浓郁的城市,许多节会文化都彰显着水的特性。

春节合家团聚,元宵花灯节,三月三“炮节”和吃黑米饭的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有“拜七姐”和“贮存七月七水”的习俗,端午节“龙舟竞渡”,冬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过节习俗,重阳节登高爬白云山等重大节会保持着千百年来古朴的民风习俗元素[1]。

(3)钱币文化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朝廷以“梧州铜锡易得,令置监开铸”在梧州设置元丰监,由此开创了梧州历史深厚的钱币文化。

梧州于1997年6月21日成立了钱币学会,对钱币进行学术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掘钱币实物所蕴含的历史,了解钱币的人文价值[2]。

(4)戏曲、民歌文化粤剧是岭南地区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粤方言地区。

梧州是粤剧发源地之一,粤剧文化在这一座古城里扎根深厚。

梧州粤剧在上世纪30-40年代已经是响誉粤港澳的,多少名艺人在梧州开班,一直到50-70年代,珠三角及广西各地的剧团都有不少来自梧州的“主角”。

1951年6月梧州粤剧团正式成立,在两广享有盛誉,在粤、港、澳地区也有相当著名的戏曲表演团体,直到今天由梧州粤剧团演出的优秀传统剧目《女驸马》、《孟丽君》、《双结缘》、《百鸟衣》、《罗汉钱》等,一直深受梧州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欢迎[7]。

梧州地处三江水口,水上定居的渔民及往返运输的船户甚多,他们历来被成为“疍家”或者“疍户”。

“疍家”人唱的歌谣独具一格,腔调叫“咸水歌”,有著名的民歌《撑船歌》、《堂迅谣》、《滩路歌》等,渔民们用歌声唱出生活习俗特点、反映四季渔汛,内容丰富多彩,情调优美动人。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牛娘戏”也称作“牛戏”、地戏或长衫戏,是岑溪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牛娘戏是在当地民间歌舞“舞春色”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每年春节前后,当地群众自发开展迎春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牛娘戏中有说、有唱,娱乐性很强,深受当地农民喜爱。

蒙山县每年农历八月初四举办的“盘王节”,是夏宜瑶族人民的歌圩。

八月十六日为“修路节”,是长坪瑶族人民的歌圩。

每逢歌圩佳节,瑶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艳服,赶赴歌圩,唱歌跳舞,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美好新生活的赞颂,场面其乐融融。

男女青年利用对歌的形式,互相倾吐爱情,问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时,互相赠送信物定亲。

(5)建筑文化梧州山青水秀,风光旖旎。

最著名的八大建筑有白鹤观、龙母太庙、邓公庙、武庙、粤东会馆、李济深故居、中山纪念堂、西竺园[4]。

其中梧州市的骑楼建筑最为著名,堪称是一部深刻记载昔日梧州风土人情的活字典,骑楼的建筑风格是由梧州特有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融合而成的。

现在梧州市的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河东老城区东起梧州大酒店沿云盖路、阜民路、文化路、东正路、东中路、建设路、桂北一路、桂江二路、西江路所围合,骑楼密布,保存状况完好,在国内实属罕见[15]。

(6)宗教信仰文化梧州是个多集宗教于一体的城市,主要以佛教为主,在历史上牟子、契嵩等佛教名人远近闻名,白云山的四恩寺、龙母庙、西竺园蕴含着重要的佛教文化资源[5]。

除佛教文化外,梧州的道教文化也源远流长,位于梧州鸳鸯江畔的白鹤岗南麓的白鹤观及西江路狮子山上的谭公庙均有着浓郁的道教文化气息,其中白鹤观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宫观。

(7)苍梧文化苍梧文化即发生在西江中部,横跨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地以广信为中心的古苍梧地区,由中原文化和越族文化不断碰撞、融合而形成有别于中原正统文化的兼收并蓄的区域文化。

苍梧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包括相互融合的青铜文化、积极进取的舜帝文化、利泽天下的龙母文化、教化育人的名人文化、兼收并蓄的广信文化和对外开放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文化等,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

古苍梧地区,历史悠久,人文渊薮,影响深远,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既是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岭南文化、珠江文化的发祥地。

苍梧文化的文化遗存很丰富,包括史前遗址、青铜文化遗存、故城古迹、寺观庙宇、古窑古墓等等。

(8)旅游文化梧州市自然资源丰富。

梧州山水钟灵毓秀,山在城中,城将水抱。

有风光、胜迹和文物点250多处,有被苏东坡称为“鸳鸯秀水世无双”的鸳鸯江,有爽岛大型天然瀑布群、全国最早建设的孙中山纪念堂、东南亚最大的蛇园、世界最大珍稀保护动物黑叶猴人工繁殖基地、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李济深故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002年2月,梧州市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图 1)。

(图1 梧州优美的风景名胜分布图)(9)龙母文化精品文档,知识共享!龙母文化作为西江文化之源,目前已被列入广西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民间的龙母传说以及对龙母的崇拜促进了西江流域一带龙母庙宇的广泛修建,其中北宋年间于梧州城北桂江河畔修建的龙母太庙最具影响力,与分布在珠江、西江流域,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的龙母庙相比,梧州龙母太庙有“更古、更高、更大、更灵”的特点[6]。

除了梧州龙母太庙外,北宋初年于藤县城胜西村、清代于岑溪三堡建立的龙母庙,也都是岭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

(10)瑶族文化夏宜瑶族乡是梧州最大的少数民族乡,瑶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每逢“盘王节”,夏宜周边村寨的瑶族同胞便云集在夏宜街“闹歌圩”。

把美好的新生活、爱情、幸福、情感寓于歌声之中。

节日往往要持续两三日,约有万人聚会,热闹非常。

长坪瑶族乡内聚居着于瑶族、壮族、汉族三个民族,有着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居住方式。

每年八月十六“修路节”日,为长坪瑶族乡瑶族人民的歌圩。

长坪瑶族乡的较习惯跳“师公舞”唱“麻哈列”。

(图 2)(图2 夏宜瑶族乡长坪瑶族乡的地理位置图)(11)意头文化从语言的角度看,“幸福”、“喜悦”、“顺风”、“大四喜”等吉祥语,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和表现。

在南方地区,商贸气息浓厚,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危机感在商家的心理十分敏感,所以吉祥语在商业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十分推崇。

在梧州随着吉祥语的广泛应用渐渐形成了一种“意头”文化,在人们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很讲究“好意头”[8]。

因此,在“意头”文化氛围下影响下,梧州的商号命名、饮食菜色命名也多呈现使用吉祥语的现象。

如在除夕之夜,家家户户要蒸年糕、吃年糕。

因为粤方言的“糕”与“高”谐音,“年糕”喻意“年年高升”,一年比一年过得好。

大年初二,人们会把煎熟的鲮鱼用碟子盛好放进米缸里,因“鱼”与“余”同音,取“年年有余”的吉祥意。

还有,结婚当天,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也和亲友共同分享百合、莲子糖水,取“百年好合,连生贵子”的吉祥意;或是用花生米掺着白糖来吃,喻意甜蜜蜜或“密密生”,因“密”与“蜜”同音,“密密生”是取传统意义上的“多子多福”这一吉祥意。

(12)疍家文化疍家以舟为家,打渔为生,摆渡为业,船仓为床,艇尾为炊,在岸边滩涂种蔬菜养鸡犬、织网、补船。

疍家人一般都有大小艇各一条,大艇作住宅,为起居之所,小艇作打鱼及江上交通之用。

千百年来疍家在江上风波烟雨中繁衍生息,形成了梧州水文化中的一支——疍家民俗。

疍民的婚嫁死葬、语言歌讴保存着浓厚的粤文化风味,疍民的水上民歌曲调悠扬,怨叹的色彩浓郁,被称为“叹花”[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