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研究进展

米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高技术领 域 , 许多 国家新材料发
展战略都把纳米复合材料 的发展放到重要 的位置 。 材料 的微观结构决定其宏观性能 是 自然界永恒 的规律 ,
所 以许多材料工作者 都对 纳米复 合材料 的微 观结 构进行 了 深入的研究 。笔者现 主要综 述近 年来纳 米复合 材料 微观结
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而表现 出一些特殊性 能 , 如
高热膨胀 系数 、 比热容 、 高 低熔点 、 奇特 的磁性 、 强的吸 波 极
性能等 ; 同时由于纳米 材料 有高密度缺 陷、 的过剩 能、 的 高 大 比表面积和界面过剩体积而具有其它特殊 性能 , 如高 的弹性
模量 、 较强 的韧性 、 高强 度、 强的耐磨 性 、 超 自润滑性 和超 塑 性等 。
吴素霞 等 采用预 聚体法制备 了聚氨酯 ( u / 纳米 P R)碳 管 ( N s 复合材料 , 过 s M 考察 了该复合 材料 的微 观结 c T) 通 E
构 。结果表 明 ,N s P R体系 中能够较好地分散 。 CT在 u M.G1et 叫利用 溶胶 凝胶原 位 聚合法 合成 了具有 i r等 b 互 穿网络结 构的 P c O 杂 化薄膜 材 料 , V/ : 通过 场发 射 S M E 测试发 现 ,i s0 在薄膜 中分散均匀 。 赖仕全 等” 用 s M和 T M 研究 了聚酰胺 6 ( A 6 / E E 6 P 6 )
能形成 一定 的网络结 构 , 热处理后 的复 合材料较热 处理前 的
结构更致密 。
纳米 复合材料 是近 年来 发展较 为迅 速的一种 新兴复合 材料 。所 谓 纳 米 复合 材 料是 2 0世 纪 8 O年代 初 由 R y和 0

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摘要: 综述了表面处理对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机理和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并展望了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关键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碳酸钙表面处理分散机理结晶行为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增量,以降低成本;后来发展到增韧增强基体树脂以代替某些工程塑料,从注重力学性能的提高进而开发功能性填充塑料。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填充条件下,超细填充体系的力学性能明显高于普通填料填充体系,即超细填料的填充改性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纳米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具有一些特有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因此其宏观理化性能将明显不同于且在许多特性上优于常规粒状或块状材料。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预测以无机纳米粒子填充聚合物对于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的开发和聚合物的填充改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目前乃至今后几十年的研究热点之一[1]。

但是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小、粒子比表面积大、孔隙率大和表面能很高的特点,因此纳米粒子本身极易团聚,用通常的熔融共混方法想得到真正的纳米复合材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主要采用插层聚合[2-4]、溶胶-凝胶法[5-6]等方法,将纳米粒子以纳米尺度均匀分散于聚合物基体中。

但是,这些方法都不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如果在纳米粒子表面覆盖一层单分子的界面活性剂就可以防止它们凝聚,使其在树脂基体中以原生粒子形态均匀分散成为可能,就可以采用常规的熔融共混法来制备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如果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达到了纳米尺度(<100nm),聚合物和填料之间的界面积将非常大,会产生很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这样,就有可能将无机物的刚性、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与聚合物的韧性、可加工性和介电性能等完美的结合起来,获得综合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材料。

材料学中的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材料学中的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材料学中的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在材料学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型材料的研究兴趣不断增加。

其中,生物纳米复合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是利用纳米技术将生物材料与纳米材料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

它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领域。

1.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物理合成法和生物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纳米材料与生物材料进行复合,如溶液法和溶胶-凝胶法。

物理合成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将纳米材料与生物材料进行复合,如热处理、电化学方法和机械处理等。

生物合成法则是利用生物体自身的特性合成纳米材料,并将其与生物材料进行复合,如细菌发酵法和植物提取法。

2.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在性能上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表面积与体积比,这使得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吸附性能。

其次,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不易引起免疫反应和毒性反应,因此在药物传输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生物纳米复合材料还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3.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用于控释药物,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其次,生物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如用于废水处理、重金属离子吸附等。

除此之外,生物纳米复合材料还可以用于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

4. 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和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将继续改进制备方法,以实现更高效、可控的生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其次,研究人员将进一步探索材料的性能调控机制,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纳米复合含能材料是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旨在开发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含能材料。

本文将对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纳米复合含能材料是指将纳米材料与含能物质粒子相互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

根据纳米材料的种类和含能物质的类型,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可以分为纳米金属-含能物质复合材料、纳米氧化物-含能物质复合材料和纳米化学燃料-含能物质复合材料等。

二、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包括球磨法、熔融法、气相沉积法等。

球磨法是将纳米金属粉末和含能物质粉末一起放入球磨罐中,在高速球磨的作用下,两者发生摩擦碰撞,形成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熔融法是将金属和含能物质一起加热熔融,然后迅速冷却得到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气相沉积法是利用高温气相反应将纳米金属颗粒和含能物质分子在气相中反应生成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包括溶液法、凝胶法、共沉淀法等。

溶液法是将金属盐和含能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然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使得纳米材料和含能物质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凝胶法是将金属盐和含能物质溶解在溶胶中,通过溶胶-凝胶过程得到纳米复合含能材料。

共沉淀法是将金属盐和含能物质一起加入反应溶液中,通过添加共沉淀剂或调节反应条件使得纳米复合含能材料沉淀出来。

三、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性能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主要包括高能量密度、高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1.高能量密度纳米材料的特殊结构使得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颗粒尺寸,有利于提高含能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从而提高能量输出效果。

2.高热稳定性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抵抗高温条件下的热分解、氧化或爆炸。

纳米材料的高表面能和界面作用使得其能够吸收和释放能量,从而对抗高温下的热分解。

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导弹是军队最重要的武器装备之一,而含能材料在推进剂中的应用是导弹武器关键的支撑和制约技术。

含能材料的换代,是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重要标志,这在武器系统领域已成共识。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在含能材料领域,当材料的粒径达到纳米量级时,其机械感度和爆轰性能等均会产生显著变化。

与普通尺寸的含能材料相比,纳米含能材料通常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更高的燃烧速度、更低的撞击感度以及更高的能量释放效率。

因此,开展含能材料中的纳米组分或相关结构研究,充分发挥其能量潜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俄罗斯等都纷纷开展了纳米含能材料的技术研究,特别是对其在推进剂、烟火药和炸药中的应用效果和潜能进行了探索。

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单一的纳米粉体材料应用时分散性差,难以均匀地分散到其他组分之中,容易自团聚,导致无法充分发挥纳米含能材料的特殊性能。

为最大发挥纳米含能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科研工作者研究出一种有效的方法,即事先在分子层面对含能材料中的纳米、微米组分进行复合,降低单一纳米粒子的表面活性,减少其自团聚现象,提高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进而可使纳米材料的自身优良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由于复合含能材料中反应物的尺寸降低到纳米尺度,可有效地增加各物质间的接触界面,解决传统复合含能材料由于颗粒大而传输速度慢的缺点,因而得到的含能材料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高释能速率。

此外,将纳米尺度的含能材料复合处理,可以发挥材料各功能之间的协同效应,从而获得集多种优良特性于一身、综合性能较高的新型含能材料。

1 纳米含能复合材料的研究近况纳米复合材料是指由 2 种或 2 种以上组分材料复合而成,且其中至少有 1 种组分材料在分散尺度上为纳米量级的复合材料。

此概念由国外科研工作者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提出。

而纳米含能复合材料是指氧化剂或燃料等含能材料可在纳米尺度上分散,同时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各含能组分在此量级上能够充分复合,并且其性能可以通过调节各组分的分散和复合尺度而得到调控的一种含能复合材料,是含能材料领域近几十年才提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目前还处于从概念认识、形成到初步研究及实践转化的阶段。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摘要】纳米复合含能材料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材料,在能源领域备受关注。

本文概述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制备方法、性能优化、应用领域、安全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制备方法的研究包括溶液法、溶胶-凝胶法、机械合成等多种途径,性能优化方面主要集中在提高能量密度、增强热稳定性等方面。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包括火箭推进剂、炸药、防弹材料等方面。

安全性研究则关注着材料的稳定性和燃烧控制。

未来发展趋势将聚焦于高性能、低毒性、绿色环保等方向。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将为能源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研究进展、制备方法、性能优化、能源领域应用、安全性、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纳米复合含能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含能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在含能材料领域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备方法的不断创新。

研究人员通过结合不同的纳米材料,优化制备工艺,实现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高效制备。

性能的持续优化。

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种类、形貌和结构,有效提升了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能量密度、燃烧速度等性能指标。

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不仅可以作为高效的燃料使用,还可以应用于催化剂、储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安全性,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可靠性。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含能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现出其独特优势,为能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之一,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效率和性能。

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面粘结 性差 , 以在 聚合物基体 中均匀分பைடு நூலகம்散 , 响 了复 合材 难 影
料 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01 11o 3
原 位 聚 合 法 克 服 了 以 上 几 种 方 法 的 缺 点 , 子 的 纳 米 粒
的改变 ; 稀土纳米 氧化物可 显著改善 P 的力学性 能 , P A 对 A 同时具 有增强和增韧的双重效 果。 林 轩 等 。 原位 分散 聚合 法制 备 了一系 列单体 浇铸 。用 P GdO 增 强纳米 复合材料 , A/ : 用扫描 电子显微镜( E ) S M 观
特性完好无损 , 基体经一次聚合成型 , 避免降解 , 而保 证各 从 种性 能的稳定 。 目前 , 原位 聚合制备 P A纳米 复合材料 受到 国内外 学者的广泛关注 ¨ , 但有关原 位聚合制备 P A纳米 复合材料 的报道还很少 。
2 无 机 物 纳 米 复 合材 料
察 了 GdO 纳米粒子 在 P :, A基体 中的分散情况 , x射线衍 用 射 研究 了复合材料 的晶体结构 , 并对复合材料 的力学性能进 行 了表征。随着纳米 Gd0 用量 的增加 , :, 复合材料 的拉伸强 度、 断裂伸长率 、 口冲击强度 、 缺 弯曲强度和弯 曲弹性模量都 呈 先升后 降 的趋 势。当纳米 G : dO 质量分 数为 05 时 , . % 复
料 是 指 分 散 相 尺 度 在 i维 空 间 中至 少有 一 维 处 于 纳 米 尺 度
单、 原料 来源 丰富 , 是较 为传统 的制备 艺。通 过此法制 备
的 纳米 复 合 材 料 填 充 体 系 膨 胀 系 数 小 、 稳 定 性 和 尺 寸 稳 定 热
性好 。但是无 机纳米粒子 的表面极性 使其与 聚合物 的界

《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纳米材料在诸多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重点探讨了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方法及性能研究。

该复合材料凭借其卓越的物理、化学性能,有望在催化、储能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详细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详细记录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及性能评估。

一、引言随着纳米科技的进步,贵金属及二维材料如MXene的独特性质使其在能源转换、储存以及催化等应用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将贵金属与MXene结合形成纳米复合材料,可进一步提高材料性能并扩展其应用范围。

因此,研究并制备出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重要价值。

二、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一)材料选择与制备方法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贵金属(如金、银等)和MXene(如钛基、钒基MXene)的选择依据及其优势。

制备方法则采用液相还原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并结合超声波辅助法实现纳米级混合。

(二)制备过程与表征详细描述了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获得纳米复合材料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预处理、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关键步骤。

此外,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材料进行了结构和形貌分析。

三、性能研究(一)催化性能研究本部分主要研究了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如对某些有机物、水系和气相反应的催化性能进行了实验和理论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的优越性。

(二)储能性能研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如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等。

通过电化学测试,分析了其充放电性能、循环稳定性等关键指标,并与其他材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四、结果与讨论(一)结果概述详细记录了实验结果,包括材料的结构、形貌、尺寸以及在催化、储能等领域的性能数据。

通过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实验结果。

(二)结果讨论结合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对贵金属/MXene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探讨了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潜在优势和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材料
• 纳米材料: 在纳米量级(1-100nm)内调控 物质结构制成的具有特异性能的新材料 • 四大特点: 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 高、表面原子比例大 • 四大效应: 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表面效应 • 纳米材料特性取决于制备方法
几种典型的纳米材料
一、纳米颗粒型材料:应用时直接使用纳米颗粒的
复合材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复合材料是由性质不同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形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相态结构的材料。该类 材料的特点是不但兼有这两种材料的性能,而且还可 以表现出独特的性能。 高强度、高比刚度、轻质--难于再利用 预制板--钢筋+混凝土/建筑构件 玻璃钢--玻璃纤维+树脂/冷却塔 碳纤维 +树脂/金属/陶瓷-火箭,宇航,航空,体育, 医学。
体积效应
当物质的体积减少时,将会有两种情形:
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发生变化,而只有那 些与体积密切相关的性质发生变化,如半导体 电子自由程变小,磁体的磁区变小等; 另一种是物质本身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为 纳米微粒是由有限个原子或分子组成,改变了 原来出无数个原子或分子组成的集体属性,如 金属纳米微粒的电子结构与大块金属迥然不同。 这就是纳米粒子的体积效应。
表面效应
• 固体表面原子与内部原子所 处的环境不相同。当粒子直径 比原子直径大时(如大于 0· 1um),表面原子可以忽略; • 当粒子直径逐渐接近原子直径 时,表面原于的数目及作用就 不能忽略,而且这时粒子的比 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 都发生根大变化。 • 人们把由此引起的种种特殊效 应统称为表面效应。
形态称为纳米颗粒型材料。 二、纳米固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通常指由纳米的 超微颗粒在高压力下压制成型,或再经一定热 处理工序后所生成的致密型固体材料。 复合纳米固体材料亦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三、颗粒膜材料:将颗粒嵌于薄膜中所生成的复合薄膜 四、纳米磁性液体材料:磁性液体是由超细微粒包覆一层长 键的有机表面活性剂,高度弥散于一定基液中,而构成 稳定的具有磁性的液体。
4.溶胶-凝胶法 金属化合物经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低 温热处理而生成纳米粒子。其特点反应物种多,产物 颗粒均一,过程易控制,适于氧化物和Ⅱ~Ⅵ族化合 物的制备。 5.微乳液法 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形成 乳液,在微泡中经成核、聚结、团聚、热处理后得纳 米粒子。其特点粒子的单分散和界面性好,Ⅱ~Ⅵ族 半导体纳米粒子多用此法制备。
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什么是纳米?

纳米是十亿分之一米的单位长度量词(10-9m) 1纳米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万分之一头发粗细。 当代科学技术有认识上的盲区或人类知识大厦上 存在着裂缝。裂缝的一边是以原子、分子为主体 的微观世界,另一岸是人类活动的宏观世界。两 个世界之间不是直接而简单的联结,存在一个过 渡区--纳米世界。

化学方法
1.气相沉积法 利用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其 特点产品纯度高,粒度分布窄。 2.沉淀法 把沉淀剂加入到盐溶液中反应后,将沉淀热处理得 到纳米材料。其特点简单易行,但纯度低,颗粒半径 大,适合制备氧化物。
3.水热合成法 高温高压下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中合成,再经分 离和热处理得纳米粒子。其特点纯度高,分散性好、 粒度易控制。

纳米复合材料


当复合材料中的一相晶粒至少有一维尺寸处于纳米量级 (0-100nm)时,这种材料可称为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在自然界的生物系统中广泛存在,比如骨头。 由于纳米材料的特异性能,再加上复合材料的优异性能, 纳米复合材料已成为复合材料的新生长点之一。 另外由于纳米粉的巨大表面积和相互作用力,极易团聚而 长成粗大颗粒,若将其分散在某一基体中构成复合材料就 能阻止这种团聚倾向,可维持其纳米尺寸状态而充分发挥 纳米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
• 当粒子尺寸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 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 级的现象和半导体微粒存在不连续的最 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 子轨道能级、能隙变宽现象均称为量子 尺寸效应。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 1.真空冷凝法 用真空蒸发、加热、高频感应等方法使原料气化或形 成等粒子体,然后骤冷。其特点纯度高、结晶组织好、 粒度可控,但技术设备要求高。 2.物理粉碎法 通过机械粉碎、电火花爆炸等方法得到纳米粒子。其 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 匀。 3.机械球磨法 采用球磨方法,控制适当的条件得到纯元素、合金或 复合材料的纳米粒子。其特点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产 品纯度低,颗粒分布不均匀。
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根据分散颗粒的纳米尺寸的维数,可以将纳米复合材料分为 三类: ①等轴纳米复合材料;②纳米管或纳米纤维复合材 料;③片状纳米复合材料。 按照基体的特性和成分, 纳米复合材料可分为四大类: ①高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高聚合物/玻璃、高聚合物/ 陶瓷、高聚合物/非氧化物及高聚合物/金属); ②半导体基纳米复合材料; ③陶瓷基纳米复合材料(氧化物/氧化物、氧化物/非氧化 物及非氧化物/非氧化物、陶瓷/金属); ④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金属/金属、金属/陶瓷、金属/ 金属间化合物及金属/玻璃)。

自然界中纳米的典型例
氢原子 的直径 0.1nm C60的 尺寸 双螺旋 DNA的 直径 2nm ATP合 成酶的 尺寸 大肠杆 菌的尺 寸 大约 1000nm
流感病 毒的尺 寸
尺寸 0.1nm
1nm
10nm
100nm
1000nm
纳米科学技术 (nanotechnology)



纳米科学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 技术。 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 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 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 的产物。 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例如 纳米电子学、纳米材科学、纳米机械学等。 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是世纪之交出现的一项高科 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