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斗拱结构

合集下载

斗拱结构详解

斗拱结构详解

C
斗 拱

作用
榫卯结合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因为中
国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不承重。“墙倒 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
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
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 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 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木材逐渐短缺,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 柱上,致使斗拱结构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C
斗 拱
作用
免受雨水侵蚀破坏。
C
斗 拱
作用
斗拱结构 构造精巧,造 形美观,如盆 景,似花兰, 又是很好的装 饰性构件。
C
斗 拱
性。
作用
多层斗拱就
就像一个减震器, 可增强建筑物的
抗震性能。经过
造型加工和描金 油饰美化后的斗 拱,极富有装饰
C
斗 拱
中介。
作用
榫卯(sǔn mǎo)结合是抗震的关键。这种结构和现代梁柱框架
C
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西周铜器拱令簋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
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 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
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
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檩,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 即在额枋上立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 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震性能,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2.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征,它具有牢固的支撑性能和美观的造型,由此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丰富。

3. 建筑色彩: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大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寓意。

4. 园林景观: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景观非常注重景致、造型、布局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5. 装饰工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彩画、雕刻、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这些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的建筑结构、
色彩、园林景观和装饰工艺都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建筑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对木材的性能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木材的强度和韧性来构建稳定和耐久的建筑。

古代建筑师采用了一系列的木制构件,如梁、柱、椽、栋等,通过巧妙的组合和连接方式,构建出宏伟的建筑。

2. 斗拱结构: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结构是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把木材切割成梁柱形状,然后通过榫卯连接组合而成的特殊构件。

斗拱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支撑较大的荷载,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同时,斗拱结构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征。

3. 屋顶特色: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一般采用独特的悬山顶或硬山顶形式。

悬山顶是指将屋顶的翼角向上翘起,形成山峰状的屋顶,给人一种飘逸、轻盈的感觉。

硬山顶是指由多个屋脊构成的屋顶,形状像山脉一样连绵起伏。

这些特殊形式的屋顶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能起到保护建筑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4. 建筑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

建筑常常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左右对称的建筑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考虑到了阳光、风水等因素,以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风水效果。

5. 斗拱门和抱厦: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入口通常采用斗拱门形式,斗拱门由斗拱构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

而在大型建筑中,常常会有抱厦的设计,抱厦是指围绕建筑中心轴线设置的一系列廊柱,起到增加建筑面积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6. 石雕和彩绘:中国古建筑常常使用石雕和彩绘来装饰建筑表面。

石雕是以石材为材料,通过雕刻技术创作出各种图案和造型,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彩绘则是通过在建筑表面绘制各种颜色和图案,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和艺术感。

7. 园林特色:中国古建筑常常与园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

古建筑中的斗拱设计理念

古建筑中的斗拱设计理念

古建筑中的斗拱设计理念
斗拱设计理念,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古建筑中的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设计元素,它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理念。

斗拱设计理念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为古建筑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构件,它由两块石头或木材相互交叉搭接
而成,形成了一个弯曲的拱形结构。

斗拱设计理念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不仅在宫殿、庙宇等宏伟建筑中可以见到,甚至在民居、园林等各种建筑中也有所体现。

斗拱的设计不仅具有实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理念。

斗拱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的思想。

斗拱的弯曲结构能够
有效地分散建筑物的重量,使得建筑更加稳固。

同时,斗拱的设计也注重了对称和比例的原则,使得建筑在外观上更加美观。

这种注重平衡和谐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

然而,斗拱设计理念并不仅仅停留在古代,它也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许多现代建筑师在设计中融入了斗拱的元素,使得建筑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具有现代化的气息。

斗拱设计理念的传承与创新,为古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古老的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斗拱设计理念的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建筑理念。

它不仅是古代
建筑的重要构件,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同时,斗拱设计理念也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为古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斗拱这一古老的设计理念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建筑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创新。

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构造及种类

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构造及种类

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构造及种类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构造及种类中国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壮丽的建筑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斗拱是一种经典的建筑构造,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中,为建筑物增添了艺术魅力和结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建筑中的斗拱构造及其种类。

斗拱是一种横向的建筑构造,将两个相交的圆拱或四分之一圆拱组合而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上方建筑物的重力,并将重力传递到墙体或柱子上,形成一个稳定的建筑结构。

斗拱的特点是既有横向的拱顶,又有纵向的直立支撑,因此具有很好的承重和抗震能力。

根据斗拱的不同形状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圆形斗拱:圆形斗拱是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它由两个完整的圆拱组成,横向连接在一起。

圆形斗拱的形状简单、稳定,并且容易施工。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圆形斗拱经常用于大门、门廊、殿堂等建筑物的横梁上,起到支撑和美化的作用。

2. 四分之一圆拱斗拱:四分之一圆拱斗拱由两个四分之一圆拱组成。

它的形状略微复杂,但结构稳定,可以有效地分担重力。

这种类型的斗拱常常用于园林建筑、亭台楼阁等地方,增加建筑的美感和独特性。

3. 椭圆斗拱:椭圆斗拱是一种形状较为特殊的斗拱,由两个椭圆形拱组成。

它的形状更加优美、流线型,并且能够承受更大的重力。

椭圆斗拱在庙宇、宫殿等大型建筑中常见,常用于大跨度的拱顶和横梁上。

4. 穿斗拱:穿斗拱是一种可以通行的斗拱形式,由一组连续的斗拱组成。

它的特点是能够在拱顶上开设洞口,形成通行的空间。

穿斗拱常常用于廊桥、亭台等建筑中,增加建筑物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以上只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些常见斗拱类型,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斗拱,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用途。

中国古建筑的斗拱构造不仅显示了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术水平,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的现代建筑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斗拱的影子。

斗拱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建筑构造,经过现代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中。

斗拱

斗拱

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

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

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斗拱最初孤立地置于柱上或挑梁外端,分别起传递梁的荷载于柱身和支承屋檐重量以增加出檐深度的作用。

唐宋时,它同梁、枋结合为一体,除上述功能外,还成为保持木构架整体性的结构层的一部分。

明清以后,斗拱的结构作用蜕化,成了在柱网和屋顶构架间主要起装饰作用的构件。

斗拱在中国木构架建筑的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它的演变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制演变的重要标志。

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至南北朝,是斗拱的初创时期。

西周铜器上已有栌斗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

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

斗拱先是用于柱顶,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出现(最早的是人字拱)。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枋交搭在一起。

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这时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

这个水平框架现在称为“铺作层”,用于殿堂型构架柱网之上,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

现存唐代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斗拱,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实例。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间距加密。

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

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

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

总而言之就是斗拱经历了由主要作为承重结构(这个过程经过了不断形式上的演化)——同时作为承重结构和装饰结构——完全作为装饰结构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斗拱结构详解(共61张PPT)

C斗 拱
概述
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的漏斗形大红色展馆,不管从 色彩、形状、结构都能够完美的展现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馆从古代建筑的斗拱中获得灵感和精神内涵,层层叠叠, 紧紧相扣,给人一种稳定感,仿佛可以承载万钧之重!是一种 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除了构思的巧妙和 制式的缜密外,它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可称为是中国古建筑的精 髓。在我国的很多著名的古典建筑中,相当大一局部都有斗拱 结构。
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最初是一种在现代称为人字拱的斗拱,即在额枋上立 一个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至初唐,从西安慈恩寺塔门楣石刻?说法图?上还可看 到佛殿柱间仍用人字拱。
C斗 拱
起源与发展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 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 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 织成一个分为假设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
C斗 拱
概述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 额枋〔fāng〕和屋檐或构架间,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清工 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通称为斗拱。
斗是斗形木垫块,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斗上,向外挑出,拱端之 上再安斗,这样逐层纵横交错叠加,形成上大下小的托架。
一块像盛米的斗
起源与发展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数量少, 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斗拱
翼角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斗拱

中国古建筑灵魂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建筑灵魂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建筑灵魂古建筑斗拱是什么意思中国古建筑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之一,大到建筑本体,小到建筑元素都是有讲究,有作用的,不仅仅是美观性的作用,还有一定的风水抑制作用。

众所周知斗拱就是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斗拱是什么意思?本期的公共建筑风水带你去了解。

斗栱(dǒugǒng)是我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在立柱和横梁毗连,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数层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托架叫斗。

合称斗拱。

也作枓拱、枓栱。

斗拱是建筑风格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

其功用在于承受上都抵销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以再转到柱顶上。

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

享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无论从艺术或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的建筑精神和气质。

斗拱中间伸出部虽然叫做要头。

雕着一个立双式的紫色龙头。

其两旁的垫闪光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斗拱置于檐下柱枋之上,以层层称为拱或昂的短木向外挑出以支承屋檐或梁头,各层短木之间起支垫作用的小木块称为斗或升,总体即为斗拱。

斗拱依其足部或时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明代称置于一般柱头、转斜角柱头和阑额上的斗拱为柱头铺作、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清代则分别称为柱头科、转角科和平身科等。

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青铜器命簋上所用栌挖区,在战国青铜器刻纹中也有成组的斗拱。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明器、石阙和墓室中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多为柱头铺作。

唐代斗拱也已达到成熟阶段,已有补间铺作,大多只有一朵,比柱头铺作简单。

代建筑出檐深远,斗拱雄大疏朗,微观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

清代补间铺作加多,形制趋于复杂,与红腺基本相同,斗拱尺度变小,反映了此时重檐减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和装饰作用的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斗拱结构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

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是多方面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主要以以斗拱、单体造型、方正严整、山水园景、木构架为主、装修与装饰六部分内容。

其中最为有的是斗拱建筑结构,以下是具体内容:
斗拱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一般总是出现在较大型建筑物上,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后来逐渐成为等级、身份的一种建筑文化符号,表现了我国建筑民族风格。

斗拱的造型体现了建筑受力构件与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它与屋顶独特的连接方法使其成为世界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对我国现代民族化建筑有重要意义。

1·”斗”
斗和升本来原本是古代计算粮食的量具,十升为一斗。

建筑斗拱的定制三升为一斗,斗拱升高一层,拱的长度就增大一倍。

所谓斗,即其上凿有槽口的方木垫块,位于一组斗拱下方的称作斗,也称大斗。

坐斗上承受昂翘的开口称为斗口,作为度量单位的”斗口”是指斗口的宽度。

由于斗所在位置不同,所以有多种名称。

如”十八斗”、”交互斗”、”三方斗”、”齐心斗”,斗拱置于坐斗口内或跳头上的短横木。

2·”拱”
在柱子与梁枋之间因为要挑出屋顶伸出的屋檐,需要有一种构件支托住屋檐下的枋和椽子,古代工匠用短木从柱子和梁上伸出,一层不够再加一层,弓木层层挑出使屋檐得以伸出屋身之外,这种方形木称为”拱”。

拱的基本形态是矩形,也有表现为曲线、折线或曲折线混合形的。

拱依所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如宋代称”华拱”,清代称”翘”。

又有瓜拱、万拱、厢拱等区别。

3·昂
“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室外为下昂,上昂仅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4·斗拱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组成,用多层拱与斗结合成的构件称为”斗拱”。

斗拱在《营造法式》中称为铺作。

后在清工部《工程做法》中称斗科。

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身科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斗拱。

在外檐平房上的有的称为品字科斗拱,与内外檐构架相关联的为溜金斗拱。

内檐斗拱除溜金花台科之外,还有位于梁架之间的隔架科斗拱与品字科斗拱。

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支撑构件,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中,称为大式建筑,在现有的一些大型而重要的古代建筑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