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的概念

敬畏生命的概念敬畏生命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和行为,它超越了个人利益和欲望,体现了对生命的深思熟虑和对生命的敏感。
敬畏生命的概念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存在,它不仅是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之一。
首先,敬畏生命意味着尊重和珍视生命的存在。
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拥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都是生命的体现。
敬畏生命的人应该尊重他人的生命权利,不侵犯、不损害他人的生命。
对动物和植物也要表现出尊重和爱护,不滥杀滥砍,不过度捕猎或毁坏他们的生存环境。
只有当我们尊重和珍视他人的生命,才能真正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美好。
其次,敬畏生命意味着关注和关怀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上总有一些弱势群体,例如贫困人口、残疾人、无家可归者等等。
敬畏生命的人应该关心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积极为他们争取平等、尊严的生活条件。
还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只有当我们关心和关怀弱势群体,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享受生命的美好。
此外,敬畏生命还意味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应该爱护和保护好大自然。
敬畏生命的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滥砍滥伐,不过度开发和污染环境。
应该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物多样性。
只有当我们保护自然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让生命得以延续。
最后,敬畏生命还意味着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和珍惜。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敬畏生命的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和不良诱惑。
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发展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只有当我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和珍惜,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综上所述,敬畏生命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的态度和行为。
敬畏生命意味着尊重和珍视生命的存在,关心和关怀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和珍惜。
敬畏生命知识点总结

敬畏生命知识点总结一、生命的本质1. 生命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包括了从物质发展到精神发达的全过程。
生命是一个具有高度的有机组织,它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和自组织的能力。
2. 生命的起源至今仍然是科学界的一个难题,但从化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生命起源于“原始生命”——一种具有遗传物质和能够进行自我复制的有机体。
3. 生命的发展有其规律性,包括生物演化、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生物的进化主要涉及到自然选择、遗传变异、物种适应等过程。
二、尊重生命1. 尊重生命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
无论是对待人类生命还是对待其他生物的生命,都应该保持尊重和关怀。
2. 爱护动植物生命是尊重生命的一种体现。
人类应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濒危物种,避免过度捕猎和滥伐滥砍。
3. 同样,尊重人类生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对待自己的生命还是对待他人的生命,都应该保持谦卑和爱心。
三、珍惜生命1. 珍惜生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人类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珍惜自然界的生命。
2. 珍惜生命也包括对健康的关注和保护。
人类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活力。
3. 在社会中,珍惜生命还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理解。
四、生命的尊严1. 生命具有尊严,无论是人类生命还是其他生物的生命。
生命的尊严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2. 生命的尊严包括了生命的平等和价值。
不论人类还是其他生物,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关怀。
3. 生命的尊严还包括了对生命的保护和尊重。
人类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保护每一个生命的权利和尊严。
五、生命伦理1. 生命伦理是研究生物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等领域的学科。
它涉及到生命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 生命伦理主要包括了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发展、生命的尊严、生命的剥夺等问题。
生物医学伦理是研究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了生物技术、医学实验、医学护理等方面的道德问题。
8.2 敬畏生命(精美课件)

材料二:2023年7月31日,在河北省暴涨的洪水中, 冯振竭力将队友推向安全地带,自己却被湍急的洪 流冲走,壮烈牺牲,年仅30。
这两则说明了什么道理?
2.怎样做到敬畏生命?(重点) (1)敬畏生命,就要_______并_________生命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_。(2)敬畏生命,就要__________的生命。 尊重、________和________身边的每一个人。 (3)敬畏生命,就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称,导致猝死发生的原因非常多,但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已经有了疾病基 础。 例如,心脏疾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占猝死病因的75%;剩下的25%则是非 心脏疾病,包括脑血管病、肺栓塞、电击、溺水等。
材料二:“最帅康熙”因母亲去世患抑郁8年 “康熙”的饰演者马浚伟被观众称为"最帅康熙",就连刘德华饰演的“康熙”也 被其盖过了风头。这个角色让他在事业上获得很大的成功,并且让很多人记住 他的名字,但是后来母亲的离世彻底改变了马浚伟人生,那时候马浚伟的母亲 已经身患鼻咽癌二十多年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做面部导管手术,母亲怕儿子 担心自己,所以就偷偷做了这样的手术,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在母亲做完手 术的第二天就离世了,这个消息让他深受打击。马浚伟在这件事情上一直非常 自责,他认为是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母亲离世后他患 上抑郁症、惊恐症,但有些阴影至今仍挥之不去,已经严重影响到他正常的生 活。这段经历对于他而言,是非常痛苦和难熬的,很多人非常担心他的状态。 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8年后他战胜了病魔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中,但是因为 治疗的时间让他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也只好从头开始。
敬畏生命的句子

敬畏生命的句子敬畏生命的句子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敬畏生命的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敬畏生命的句子11,敬畏生命,亦不畏惧死亡;爱憎分明,喜与踏实上进之人为伍;如今活得明白,心底明亮,热爱运动,闲时看几页书,偶尔作画;人世繁杂,简单就好,生活如此便安。
2,我们要敬畏生命,我们不要无缘无故地伤害和虐待虐杀生命,即使是一个小飞蛾,一株小草,它们都是生命,它们与我们休戚相关,伤害它们,就是伤害我们自己。
3,慢慢明白每个人的生活都并不是表面看的那样光鲜,人生来就是经受世间的磨难和坎坷,每个人都过的并不容易,可还是努力微笑面对一切,哪怕是强颜欢笑,也是尊重生活,敬畏生命。
而你并没有走远,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陪伴在我们身边。
我相信世间万物皆有轮回,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4,我,是一片静静的,洁白的,柔弱的羽毛。
是风,让我有了追逐,有了美丽的梦;是水,让我看清了自己,更懂得了羞涩;是浩瀚的世界,让我学会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5,并不是经历多少事情,就会让你成长,而是在经历过很多事情之后,某一个点会让自己明白很通俗易懂的道理。
能解开自己心结的只有自己,人只有接受一些苦难,才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敬畏生命。
6,我们仍然敬畏生命,但更多的是留白,于无声中成就风景。
7,人成长的过程中最难的是面对生离死别,年纪渐长越明白有些宿命是注定的,能做的只有敬畏生命、活在当下和珍惜身边的人。
再不舍得也要勇敢地说再见。
8,有一种变化,是我们无力掌控的,一切冥冥中皆有注定,该来该去命不由己。
我们终于,不得不,敬畏生命,敬畏因果,敬畏神灵。
敬畏生命的句子21、生命本是一场漂泊的漫旅,遇见了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
我珍惜着每一个可以让我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
有时候会被一句话感动,因为真诚;有时候会为一首歌流泪,因为自然。
敬畏生命 敬畏职责 敬畏规章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牢记和遵守的重要原则。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一、敬畏生命敬畏生命是指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无论是自己的生命还是他人的生命,都应该被视为最珍贵的财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不仅要关注自己的安全,还要关心他人的安全。
例如,在驾驶车辆时,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不超速、不酒驾,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积极参预到公益活动中,为保护生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敬畏职责敬畏职责是指我们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的认真态度。
无论是什么职业,我们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敬畏之心,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不懈努力,不推卸责任。
例如,在医疗行业,医生应该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尽最大努力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行业,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教育负责,积极引导学生的成长。
惟独对职责充满敬畏之心,我们才干够取得优秀的业绩,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敬畏规章敬畏规章是指我们对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遵守和尊重。
社会规章和法律法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严格遵守。
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私人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秩序,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在网络空间,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他人的隐私。
惟独遵守规章,我们才干够共同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总结起来,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始终坚守的原则。
惟独在敬畏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才干够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惟独在敬畏职责的基础上,我们才干够忠诚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惟独在敬畏规章的基础上,我们才干够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希翼每一个人都能够牢记这三个原则,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共同创造一个更夸姣的未来。
高考作文素材之敬畏生命

高考作文素材之敬畏生命高考作文素材之敬畏生命5篇高考作文素材之敬畏生命该怎么写?对未来的时光心存敬畏吧。
未来永远不会看重你从前所犯下的错误。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作文素材之敬畏生命5篇,希望大家喜欢!高考作文素材之敬畏生命【篇1】当你漫步于花丛,看到一朵朵娇艳的花,你是否会想到这就是生命?当你听到鸟儿歌唱,你是否会意识到这就是生命?当你看到一只只小蚂蚁时,你是否会想到这就是生命?人类总是喜欢用莎翁的那句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之灵长”来强调自己的伟大与高贵,殊不知世间万物都拥有生命——和人一样高贵的生命。
所以,朋友,请敬畏生命。
佛家曰:“轻步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蝼蚁具有着很多人所没有的高贵品质。
它们团结,它们勤劳,它们任劳任怨。
你难道不曾奇怪过它们小小的身体居然能搬得动比它们大很多倍的蝗虫?那么微小数目却又那么巨大的它们居然能井然有序的生活在一起?李叔同曾千叮咛万嘱咐他的弟子们:他的棺材两旁一定要放两碗清水。
一代大师对无辜的小蚂蚁的一分担心,闪现的正是他敬畏生命的光辉。
只要是生命,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高贵的灵魂,这本身就是它们值得敬畏的根因。
你可曾看到那扑火飞蛾的最后挣扎?它不小心扑到油灯里了,翅膀被油所浸温。
它拼尽全力,想扇动自己的翅膀,脱离“火海”。
可是一次、两次……它所有的努力除了换来疼痛的加剧以外,只是徒劳而已——最终还是葬身于“火海”。
可是,那一次又一次的扑腾,怎能不让我们燃起对生命的敬畏呢?所以,朋友,请给你的灯罩上纱吧!还记得幼年时期你曾抓过一只鸟儿关在笼里喂养,后来它却不知怎么死了的事吗?现在你可曾明白,鸟的天空中不能没有蓝天白云,而你缺失的就是对这一份生命的敬重。
还记得童年时期你曾爬到一棵树上,将鸟巢里的鸟蛋取出来玩,不小心摔碎后鸟妈妈那不止不休的悲鸣吗?那是一位母亲对自己尚未成形的孩子的哀悼,更是对你这个残害生命的凶手的怨恨!万物皆有灵性。
只要是生命,都有着情感,也都需要自己的一方天空。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范文(三篇)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范文敬畏生命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和珍视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每个生命都应该受到保护和关爱。
这意味着我们要避免任何可能伤害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暴力、虐待和忽视。
我们应该为生命的重要性感到敬畏,并尽力保护和促进生命的繁荣和幸福。
敬畏职责意味着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在各种角色和职位中所承担的责任。
无论是作为家庭成员、朋友、员工还是公民,我们都有权利和义务去履行我们的职责。
这意味着我们要尽力遵守承诺、兑现诺言、履行义务和责任。
我们应该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对我们的影响和后果负责。
敬畏规章意味着我们应该尊重并遵守适用于我们的社会和组织的规章制度和法律。
这些规章制度和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社会秩序、公平公正和人们的安全。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并遵守规则和规定。
这意味着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遵守劳动法、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等等。
遵守规章制度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贡献。
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范文(二)敬畏生命,是人类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观念之一。
生命是极其珍贵而无法替代的,它是每个人的独特存在。
因此,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生命。
首先,敬畏生命意味着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天。
我们不能虚度光阴,浪费生命的美好时光。
相反,我们应该时刻珍惜并充分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其次,敬畏生命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生活选择和权益,不干涉或伤害他们的生命。
我们应该用善意和关爱对待他人,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保护,尽最大的努力消除暴力和危险。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另外,敬畏职责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
职责意味着我们对自己承担的任务和角色负有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工作岗位上,我们都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并履行我们的职责。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是一种重视生命价值的态度。
要做到敬畏生命,首先要明白生命的宝贵,并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做到敬畏生命:
尊重他人的生命,不做伤害他人的事情。
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做危及生命的事情。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保护生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学习,了解生命的奥秘,并对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谦虚谨慎,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总之,做到敬畏生命需要具备一种重视生命价值的态度,并以此为指导原则来行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敬畏生命”的含义“敬畏生命”是施韦泽世界观的基石,其基本含义是:不仅对人的生命,而且对一切生物和动物的生命,都必须保持敬畏的态度。
保持生命,促进生命,就是善;毁灭生命,压制生命,就是恶。
这是道德的根本法则。
他说:“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
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则。
”(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把伦理的范围扩展到一切动物和植物,是施韦泽生命观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环保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
施韦泽认为,“只涉及人对人关系的伦理学是不完整的,从而也不可能具有充分的伦理动能。
”(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实际上,伦理与人对所有存在于他的范围之内的生命的行为有关。
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
”(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体验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的责任,只有这种普遍的伦理才有思想根据。
有关人对人行为的伦理绝不自满自足,它只是产生于普遍伦理的特殊伦理。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页。
)我们不仅与人,而且与一切存在于我们范围之内的一切生物存在着联系,对一切生命予以尊重,关心它们的命运,这较只涉及人的伦理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活力。
“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与宇宙建立了一种精神关系。
我们由此而体验到的内心生活,给予我们创造一种精神的、伦理的文化的意志和能力,这种文化将使我们以一种比过去更高的方式生存和活动于世。
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
”(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施韦泽的生命观源于他长期以来对西方近代文明的不满。
在西方近代知识谱系中,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人。
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增长,人类普遍乐观地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可以征服世界。
但20世纪人类的发展打破了这种盲目的乐观,对大自然和其他生命的藐视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由此应运而生,获得了广泛的反响,应当说,他把到了这个时代的病脉。
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有其深厚的基督教文化根基,有人说这是中世纪圣弗兰西斯科•冯•阿西斯(1182—1226)思想的复活,施韦泽也深以为是。
阿西斯早就宣告,“人类与生物建立兄弟般的关系正是来自天国的福音”(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页。
),但在长时期内,他的听众不打算在地球上实现这一福音,施韦泽帮助他推进了这一使命的完成。
“敬畏生命”理念同样呼应着东方的古老智慧。
至少在2500年前的印度,尊重一切生命就已经是普遍的道德原则,这就是佛教的“不杀生”戒。
佛教戒律是佛教徒实际生活的准则,通过守戒,佛教徒成就自身,奉献社会。
在佛教最基本的“十重禁戒”(注:“十重禁戒”为出家沙弥所守,指杀、盗、淫、妄、酒、议说佛教徒的过失、自赞毁他、悭惜财法与毁谤布施、嗔心并不接受他人追悔、谤佛法僧三宝,见《梵网经》卷下。
)和“五戒”(注:“五戒”即“十重禁戒”的头五种,为在家佛教徒所守。
)中,第一条就是“不杀生”。
“生”包括人及一切畜生。
触犯此戒即构成破门罪,丧失了佛教徒的资格。
“不杀生”是佛教生命观的集中体现。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更彻底地恪守“不杀生”戒,中国佛教提出了“素食”的要求,禁止食用一切动物。
中国的天台宗大师湛然还提出了“无情有性”的说法,即不仅有情的动物有佛性,可以成佛,即使无情的草木瓦砾也有佛性,也可以成佛。
湛然的思想为尊重一切生命和大自然提供了理论根据。
施韦泽在创立“敬畏生命”原则的时期还不知道佛教的这一戒律,后来他对印度思想作了专门研究,写了《印度思想家的世界观》一书,对印度伦理学的普遍性予以高度评价。
施韦泽摘记了一条箴言:“决不可以杀死、虐待、辱骂、折磨、迫害有灵魂的东西、生命。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0页。
)他至为赞叹印度思想所强调的人的伦理行为不仅与同类有关,而且必须与所有生命有关这一原则,他批评欧洲哲学直到今天还在回避伦理要求的无限性问题。
从古老的佛教所提出的“不杀生”戒,我们可以看出施韦泽“敬畏生命”原则所蕴含的人类普遍本性。
尽管许多人认为像对待人类自身一样对待一切生命是不可想象的,但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自觉,施韦泽对此表现了乐观的态度,他说:“任何新的真理的命运总是受到嘲笑。
例如,对于黑人同样是人,他们需要得到人的关怀的看法,就曾被认为是荒谬可笑的。
现在,人们认为敬畏任何生命这种理性伦理学的严肃要求太过分了。
但终有一天,人们将改变看法。
不管需要多长时间,大众终将认识到,漫不经心地牺牲生命违背真正的伦理。
普遍伦理对一切生命负有责任。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三、“敬畏生命”理念的基础敬畏一切生命原由何在?“敬畏生命”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施韦泽认为,这就是生命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
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
人对其他生命的关怀根本上是对自己的关怀。
生命存在于相互联结之中,人应当懂得其他生命意志,并与它休戚与共。
“原始的伦理产生于人类与其前辈和后裔的天然关系。
然而,只要人一成为有思想的生命,他的…亲属‟范围就扩大了。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
)“我们的生命来自其他生命,其他生命来自我们的生命,这一生理学上的事实在精神意义上特别重要。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
)作为伦理的生命,人应始终努力成为自觉和慈善的人,力所能及地扬弃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捍卫真正的人道和解救痛苦。
施韦泽说:“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一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
人不再能仅仅只为自己活着。
我们意识到,任何生命都有价值,我们和它不可分割。
出于这种认识,产生了我们与宇宙的亲和关系。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人的生命是依赖于其他生命的,“我是要求生存的生命,我在要求生存的生命之中”(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
“有思想的人体验到必须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样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
他在自己的生命中体验到其他生命”(注: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页。
)。
对一切生命负责的根本理由是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对所有生命的尊重,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是没有保障的。
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权利,“谁习惯于把随便哪种生命看作没有价值的,他就会陷于认为人的生命也是没有价值的危险之中”(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
)。
对非人的生命的蔑视最终会导致对人自身的蔑视,世界大战的接连出现就是明证。
他指出:“我们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宗教在我们这一世纪的精神生活中是否还有力量?我以它的名义和我的名义答道:不!‟”(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156页。
)“宗教不再有力量了。
其证据在于:战争!”(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人们控制了自然力,并由此成为超人,但同时作为人却陷于深深的不幸之中。
因为他不把自然力用于人类的福利,而是用于毁灭人类。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6页。
)“我们现在能看到思想贫乏,它低估生命。
对于可以用理性力量加以解决的争端,我们却诉诸战争。
然而,谁也不会是胜利者。
战争毁灭了成百万人,还给成百万无辜的动物带来了痛苦和死亡。
为什么?我们还没拥有敬畏什么的最高的理性主义。
正因为我们还没有拥有这种伦理,各民族就相互残杀,并使大家陷于恐怖和畏惧之中。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7页。
)他批评近代欧洲的世界观的根本错误是“肯定世界、人生和伦理,但并未真正证实它们及其内在联系”(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因此使这个世界成为生命意志自我分裂的残酷战场,“生存必须以其他生命为代价,即这生命只有通过毁灭其他生命才能持续下来。
”(注:陈泽环、朱林:《天才博士与非洲丛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施韦泽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5页。
)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不杀生”戒的最终根据也是世界的普遍联系,佛教称其为“缘起性”。
作为佛教世界观的基石,“缘起论”主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都具有条件性,都不是绝对和永恒的存在。
人的存在也是如此,他有赖于种种因缘,因此对其他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人类中心”,否定对自己的执著,强调在万法的关系中把握人自身。
尊重一切生命是佛教徒的戒律要求,也是施韦泽的美好理念,但怎样才能将其转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呢?施韦泽的方法是人的良知的期待,佛教则创造出生命轮回学说予人以警策和威慑。
佛教认为,人和畜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如果行善止恶,来世就可以继续做人,甚至超越轮回,脱离苦海,涅盘成佛;人如果作恶,来世则可能成为畜生。
因此当你残害其他生命的时候,你就为来世被残害播下了种子;当你对着猪肉大块朵颐的时候,你吃的可能是前世你父母的肉。
这一对来世的设定和因果报应的描述,对于信徒的日常行为有极大的约束力,是佛教落实“不杀生”的生命观的重要理由。
生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就是施韦泽“敬畏生命”与佛教“不杀生”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