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离经叛道批判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唯物
明末清初的思想教案

使可另附纸)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明末清初的思想使用时间:主备人:何凤琴一、学习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二、知识构成:(1)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社会背景?(2)、李贽反正统思想的主要表现?(3)、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有哪些?(4)、顾炎武的成就?主要思想?(5)、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政治思想和历史观的特点?(6)黄宗羲、顾炎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7)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三、学法和自检:1.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衰落,是民主思想产生的政治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其产生的经济原因。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2.为什么中国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促进儒家思想发展的?(1)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同时,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以及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都与程朱理学专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封建伦理道德有很大不同,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发扬了先秦儒学的积极因素,使宋以来沉闷的儒学日益活跃,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课题明末清初的思想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教材整理1 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探究点一 李贽的思想主张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朝思想家李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 依据材料中“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顾炎武
(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
【答案】 (1)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利。
(2)都肯定人的私欲。
(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3)评价(记忆)
积极性:
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 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 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局限性: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 ①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 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 的主流地位; 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 步思想主张。 难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王夫之的唯 物思想。
一、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
1.国际形势: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2.国内形势: ⑴政治: 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 ⑵经济: 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011年4月,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走 进复旦大学光华楼,完成了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 “面试”,经由面试专家综合评定,最终将预录取 300名学生。这意味着3天后,将有300人有幸告别 “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以“面试”的方式被复 旦大学录取。 你知道他们面试的题目是什么吗?比如,“你知 道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吗?”、“昨天的新闻有哪些?” “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 “讨论一下《无极》、 《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等,甚 至是“请你说出父母的生日”。 这些被专家称之为“没有标准答案,甚至不在于对 错”的试题,将对中学的教育 教学改革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利用 重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材料3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
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
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
材料4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 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 是非哉?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 非耳”。
-----《焚书 》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反对以“圣人” 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悟思想活跃之道
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离经叛道直清廉 老年:入狱迫害致死
1、李贽反正统意识 材料1 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
故谓人有男主女张则男可女,谓平见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 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 又岂可乎? ------《焚书》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 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
黄宗羲的批判思想
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 (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 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 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思想主张
主旨:
材料一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 循天下
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之公
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材料二 “一姓之兴亡,私也, 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材料三 “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 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 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 哉!”
深刻揭 露历代 帝王把 天下当 作私产 的做法
4 、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 1644年,清兵入关,王夫之和友人一起在衡山 起兵抗清。兵败,逃到广东肇庆,效力于南明 桂王政权,对桂王政权里许多人结党争权深表 不满。不久,他见大势已去,辞职还乡,长期 住在湖南湘西苗瑶山区。晚年隐居在衡山石船 山麓,努力著述,人称船山先生。著作现存 《船山遗书》288卷,还有一部分已经散失。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3)

笔记!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一)社会背景(三位思想家共同的背景) (1)明清之交,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激烈。 (2)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人们 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社会上 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 都参加过反清斗争。 (4)思想上, 自然科学有了一定的发展;西 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 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 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 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 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知识巩固一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 孔子 1、挑战 及其儒家思想 的正 统地位,揭露 道学家 的伪善。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 的 正当私欲 ,即强调个性发展。 二、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 焚书 1、《 》; 藏书 2、《 》。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共同 反对君主专制 重视手工业 具时代特 思想 独裁、提倡 和商业,提 色的新思 “人民为主” 倡“经世致 想体系 用” 黄宗 激烈批判封建“工、商、皆 “天下为主, 《明夷 羲 待访录》 民生之本” 君为客” 专制制度 顾炎 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政治
实践中求 《天下郡 真知 国利病书》
(三)李贽的代表作 《 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藏书》的命名 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 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四)李贽的进步思想简介
(1)阴阳本源:提出万物皆源于阴阳二气,而不是 天理,否定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私欲自然: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是秉赋自 然,要顺其自然。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教案(含解析)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2)政治:封建王朝统治更加腐败,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3)思想: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专制加强。
(5)个人:不少士人蔑视礼法,追求个性发展。
2.主张(1)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2)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3)提出男女平等观点。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3.评价(1)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表现了鲜明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
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1.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和特点(1)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2)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三、评价1.体现了时代要求,即反思批判理学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工商阶层兴起的需要。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带有早期启蒙性质,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局限性(1)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2)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3)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
(4)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明清之际的民主批判思想未能实现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1)经济: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政治: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政治基础。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4)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缺乏群众基础。
[史料探究]材料一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学习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重要概念:经世致用指研究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学法指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总要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是新思想产生的根本因素,同时又伴随着与旧的社会因素的斗争。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一、明清之际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人民起义频繁发生。
(3)思想:宋明理学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4)外因: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1、思想主张: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
②抨击封建礼教,强调个性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③否定天理的存在,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
2、评价: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战斗精神,体现了时代特色(资本主义萌芽)。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1、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理在气中”;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①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害。
②倡导言论自由,提倡“法治”取代“人治”。
③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学校3、大力提倡经世致用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励人民关心国家大事4、三人思想的相同点:①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②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③思想上批判儒学,提倡经世致用四、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影响1、积极:(1)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2)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启蒙作用。
1.4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2、顾炎武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
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
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以
下选项符合材料信息的是
A.反对君权
B.主张分权
C.提倡天赋人权
D.提倡法治
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 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明夷待访录》
批判君主专制,呼吁君臣平等
黄宗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 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 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录》
7、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
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 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
责焉耳 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6.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他
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
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
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
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
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危机潜伏,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 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汉武帝大力推崇儒学。 魏晋隋唐 面临挑战 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官方哲学 宋明 农业手工业发展,科学文化进步。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明清 批判继承 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 程朱理学依统治地位,日益僵化。 正统
小组合作 师生研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四位 思想家对待理学的态度,他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 判理学的? 2.根据材料五、六、七分析其中蕴含了哪些民主、平 等的成分? 3.根据材料八,概括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历 史背景吗?
小组合作 师生研讨
材料一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 何心隐论》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理学)“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弄得“股肱 (胳膊)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日知录》 材料四 王夫之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 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 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又说:“气者,理之依也”,这里的“理”是指精神, 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精神就不存在。
顾炎武 倡导经世致用
王夫之 唯物主义
自主学习检查——自查自纠
(1)“程门立雪”是说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向程颐拜师 求教的故事,你觉得杨时求教内容可能有哪些?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②如何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如何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2)黄宗羲是如何继承民本思想的?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顾炎武的什么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 得更近?他的那部著作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 民生利弊? 经世致用的思想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 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思想: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 主思想的传播。
总结提升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春秋 战国 地 位 原 因
兴起
新旧制度、阶级矛盾斗争激烈;“礼崩乐坏”,人际紧张。
秦
西汉
蔚然大宗 经过发展,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遭受打击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方面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使专制集权高度膨胀;另一方面统治 阶级极端腐败,危机四伏,爆发了明末农民战争。在思想方面由于 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尤其森严,但此时明 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西学东 渐”近代科学的传入,却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 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小组合作 师生研讨
材料五“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 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六 顾炎武则主张“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即“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 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亭林文集》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二刑措(废弃不用) 矣。” ——《清儒学案》卷6《亭林学案》 材料七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一姓之兴亡,私也;二生 民之生死,公也。” ——《读通鉴论》卷末序论一 “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黄书﹒宰制》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魏晋隋唐 面临挑战
秦朝
遭到打击 宋明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官方哲学(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1.本课所介绍的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有哪些?
2.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家们各自思想的重点是什么?
李贽 离经叛道
黄宗羲 批判君主专制
根据材料八,概括出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吗?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思想:程朱理学占据统治思想,日益僵化; 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阶级: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
变式训练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成为我国社会 主流,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 思想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至四结合所学分析明清之际活跃的四位思想家 对待理学的态度,他们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判理学的?
李贽破除对孔子的迷信,挑战正统思想,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黄宗羲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角度,批判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
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通过气和理的关系,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 唯心主义进行批判;通过运动绝对、静止相对的辩证关系批判理 学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世界)观点。
根据材料五、六、七分析其中蕴含了哪些民主、平等的成分? ①黄宗羲主张“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②顾炎武主张把天下权力还给天下人民,要求改君主“独治” 为“众治”。 ③王夫之认为应“循天下之公”,天下不是某一个家族的 而是“生民”的。
小组合作 师生研讨
材料八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