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超声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2.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技术的应用
重症患者大多需要持续监测血压,动态监测可以更及时反馈患者血液变化, 为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动态血压监测大多需要通过桡动脉或尺动脉穿刺实现, 但解剖异常、动脉痉挛等均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因此,发达国家建议将超声技术 应用于血管穿刺中,借助可视化技术提升护理人员桡动脉、尺动脉穿刺与置管成 功率。付茂亮等人的研究显示,将超声技术应用于桡动脉穿刺中可以精确定位穿 刺部位,可以明显降低穿刺并发症发生率,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0,明显低 于非超声组的 38%[3]。
超声技术在重症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 亡,对护理工作要求很高。在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超声技术可以更好地监控患者 病情变化,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重症患者转归。本文对近三 年来重症护理中超声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做出了综述。
容量治疗手段,实施容 量复苏就需要医护人员了解患者容量变化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容量评
估。在呼吸周期中,肺容量随着肺内气体量变化而变化,在肺气肿、慢阻肺等呼 吸系统疾病中,肺容量会降低,且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刘利的 研究中,对重症患者实施肺部超声监测肺容量,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与 ICU 停留 时间更短[2]。重症监护室护士将肺部超声应用于床旁呼吸监测工具对护理工作具 有导向性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急救复苏、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适合长期输 液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血液透析、危重症患者抢救,包括颈内静脉穿刺置 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失 败、反复穿刺很容易损伤颈动脉、甚至会影响气管。在夏嘉鼎等人的研究中,对 68 例重症监护室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患者采用床旁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法与 Seldinger 穿刺置管技术,发现超声置管组置管时间为(7.2±1.8)min,一次穿 刺成功率为 94.3%,明显优于 Seldinger 穿刺置管技术组的(10.6±2.1)min、 51.5%。从这项研究中可以看出将超声应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可以提高一次 穿刺成功率,降低护理人员置管难度。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肺部超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在现代医学的诊断领域中,各种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中,肺部超声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检查手段,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肺部超声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肺部组织中的反射和散射来获取图像信息。

与传统的胸部 X 线和 CT 检查相比,肺部超声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能够在床边实时进行,对于病情危重、无法移动的患者尤为适用。

其次,肺部超声没有辐射,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特别适合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

此外,肺部超声还能够动态观察肺部病变的变化,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在临床应用方面,肺部超声在多种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肺炎的诊断,肺部超声可以发现肺部实变、肺泡间质综合征等典型表现。

通过观察实变区域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医生能够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在肺水肿的评估中,肺部超声能够检测到肺泡间质增厚、B 线增多等特征性改变。

这些指标对于判断肺水肿的程度、指导治疗以及评估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急症,肺部超声在气胸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当发生气胸时,超声图像上会出现“肺滑动征”消失、“彗尾征”消失等典型表现,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气胸,为患者的及时治疗争取时间。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部超声可以评估肺的不均一性、肺实变和肺水肿的程度,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疾病诊断,肺部超声在监测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情况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实时监测肺的顺应性、通气分布等指标,医生可以及时调整机械通气的参数,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肺部超声还可以用于指导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近年来,肺部超声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技术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肺部超声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肺部超声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肺部超声在呼吸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肺部超声在呼吸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合理应用肺部超声不仅能够准确获取到呼吸危重患者的肺部声像图信息,还能提升检察和急救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文就分析肺部超声在呼吸危重患者中应用进展,提出应用的建议,旨在为临床工作的实施提供帮助。

【关键词】肺部超声;呼吸危重症患者;研究进展肺部超声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实用的疾病评估手段,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综合临床资料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在抢救危重患者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优势,尤其是呼吸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肺部超声不仅可以定性和定量实现气胸的诊断,还能够准确评估血胸疾病、胸腔积液疾病的引流效果,在肺水肿方面、呼吸困难方面等有着快速评估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在我国肺部超声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肺部超声已经广泛应用在成人与儿童呼吸危重症诊断中,代替CT检查,成为临床中常规的检查措施。

1肺部超声在呼吸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原理通常情况下,人体肺部在健康的状态下存在很多气体,超声波不能在其中传到,所以很难全面观察和了解肺部的状态,而在肺部发生病变之后,其中的气体就会消失,采用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肺部声像图。

在呼吸危重患者检查中,肺部超声的应用原理为:患者呈现出仰卧位的检查姿势,对前胸壁部分进行扫描,观察并了解有无气胸现象、肺气肿现象。

从前胸壁部分到侧壁部分扫描检查,了解其中是否存在胸腔积液和肺实变。

将同侧身体略微太高之后,尽可能向着背部区域扫描,对少许的胸腔积液还有肺实变区域进行观察与分析。

侧卧位或者是座位的情况下对背部区域全面扫描,如果是正常的肺部组织,超声检查之后可以清晰观察到肺部区域具有含气性的特点,而在超声波遇到两种不同声阻抗组织所形成的界面的情况下,如果阻抗差超过0.1%,就会有强度和弱度不同的反射,声阻抗差增加的时候,反射强度就会降低。

所以在正常胸部检查期间,超声检查会在胸膜区域、肺部表层区域、肺泡区域的气体之间,有着很强的反射,如果超声和扫描胸壁处于垂直的状态,就会出现混响回声,探头与界面相互有来回反射,胸膜下部分的肺组织在超声检查期间会有很多条距离相等的回声。

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

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

引言概述:超声(Ultrasound)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声波来产生图像的医疗设备,近年来在重症医学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关注。

超声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携等优点,能够提供实时的解剖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在重症医学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内容:1. 重症患者监测1.1 心脏功能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例如测量心室功能,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

1.2 血流动力学监测:超声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评估循环状态,例如心排血量和容量反应性。

1.3 呼吸系统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肺部超声检查评估肺水肿、肺梗死和胸腔积液等呼吸系统疾病。

1.4 腹部器官监测: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评估肝脏、胆囊、脾脏等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帮助早期发现腹腔感染和腹腔出血等重症患者的并发症。

2. 快速诊断与导引2.1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超声诊断:超声可以通过实时观察心脏、肺部和大血管的情况,指导心肺复苏过程中的操作,提高成功率。

2.2 快速判断呼吸循环功能丧失:超声可以通过查看心脏和大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情况,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循环功能丧失。

2.3 快速诊断内脏破裂和出血:超声可以通过腹部超声检查快速发现内脏破裂和出血等紧急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 导管置入与监测3.1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中心静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

3.2 动脉导管置入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插入导管前的超声导航,准确定位动脉导管的插入点,降低插管中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成功率。

3.3 尿道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尿道置管,避免尿道损伤,提高成功率。

3.4 食管置管指导:超声可以通过指导食管置管,准确定位食管位置,避免误吸导致的并发症。

4. 重症患者监测的进展4.1 超声造影剂的应用:超声造影剂可以增强超声图像的对比度,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于血管充盈和心肌灌注情况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202015重症肺炎除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外,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肾功能不全及肝功能不全等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1]。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指出,我国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高达37.4%以上。

在重症肺炎的治疗护理中,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振肺排痰等胸部物理治疗策略可清除气道分泌物、提高呼吸效能,加速患者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传统胸部物理治疗方法是ICU 护士通过肺部听诊、观察痰液性状和阅读胸片、CT 等影像学资料来制订翻身排痰计划。

这种方式常受到护士年资、临床经验以及主观因素的干扰,很难精准地制订重症肺炎患者目标导向性胸部物理治疗策略。

肺部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实时、操作简便等特点[3],可通过图像分析,明确患者现存的气胸、肺间质综合征、肺实变和肺不张、胸腔积液等肺部问题,进而精准地制订体位引流计划[4]。

孙建华等[5]提出,ICU 护士可以通过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eside lung ultrasound examination ,BLUE )方案,评估肺脏实变、肺不张的位置,动态监测肺脏疾病的变化。

更有研究[6]指出,护士可以将肺部超声作为一种床旁呼吸监测工具,根据超声图像实施目标导向性肺部护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下一步开DOI :10.3761/j.issn.2096-7446.2020.05.015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院护理科研基金(XHHLKY201903)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李欣,王小亭,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心外科(邓海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李若祎)李欣: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E -mail :2020-05-30收稿肺部超声主导的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应用李欣王小亭李若祎孙建华赵明曦张青李奇李尊柱罗红波邓海波【摘要】目的探讨根据肺部超声检查而制订的目标导向性体位引流计划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

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提供实时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监测病情。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床边超声检查成为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即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意义、应用和操作过程。

一、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意义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床边超声检查能够提供实时图像,医生可以立即观察患者内部情况,对急诊情况作出及时反应。

其次,超声检查对于ICU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等疾病诊断具有高度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最后,ICU患者往往身体虚弱,无法进行传统的放射学检查,而超声检查无放射线,安全性较高,因此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二、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应用在ICU中,床边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1. 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是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诊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脏衰竭等疾病。

此外,心脏超声检查还能够监测心脏手术的效果,评估心脏的充盈状态以及判断心室功能等。

2. 肺部超声检查肺部超声检查在ICU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超声波的成像,医生能够观察到肺部的腔隙性积液、气胸、肺不张等病变情况,以及肺血流的情况。

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肺栓塞等肺部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肺部超声检查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3. 血管超声检查血管超声检查可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血栓等病变情况。

特别是在ICU患者中,经常发生血管通路并发症,如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等,通过床边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和风险。

三、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ICU患者床边超声检查的操作过程是相对简单的。

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医生需要准备好超声设备,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检查前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获得他们的知情同意。

超声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ppt课件

超声在危急重症中的应用ppt课件
基于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特 性,通过发射高频声波并接收回 声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后形成 图像。
超声技术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
超声技术逐渐普及,应用于全身 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检查。
2000年代至今
随着高频探头和多普勒技术的发 展,超声技术在危急重症中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
01
02
1940年代
超声技术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 主要用于妇科和产科的诊断。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超声技术在危急重症中的操作技巧
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舒适的姿势,确保稳定 和准确。
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界面
熟悉设备的操作界面,能够快速、准确地设 置参数。
掌握图像调节技巧
能够根据需要,调节超声图像的亮度、对比 度和深度等参数。
了解危急重症的超声表现
熟悉常见危急重症的超声表现,以便快速准 确地诊断。
确定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 否需要进行超声检查。
选择合适的超声设备
根据病情和检查部位,选择适当 的超声仪器。
确定检查部位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判断, 确定需要检查的部位。
报告撰写
将分析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提 供给临床医生参考。
图像分析
对获取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评 估病情状况。
进行超声检查
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对选定部 位进行超声扫描。
超声技术在危急重症中面临的挑战
1 依赖医生经验
超声技术的准确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技术水平和 经验,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2 设备成本高
超声技术的准确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的技术水平和 经验,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3 检查时间较长

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呼吸治疗中的作用

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呼吸治疗中的作用

·健康科学·167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呼吸治疗中的作用等监测设备,但是往往监测只能提供相应的监测数据,具体的出现数据异常的原因需要医生进行判断,但是使用重症超声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在对于重症患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能够为医生提供患者现阶段的身体功能问题的直接显示,还能指出具体的部位问题,通过重症超声的使用,医生还可以对于患者有无心肌梗死、肺栓塞、心包积液等问题进行把握,以便决定对于患者是否需要采取用补液扩容,为接下来的患者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指导。

在患者的呼吸方面,传统的治疗方法应用中,主要是对于重症患者是否存在气胸、胸腔积液、肺水肿等问题进行检查,检查需要直接将患者运输到就重症疾病中的肺部疾病患者来说,肺部疾病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诊断,目前较多采用的一般为X线胸片和肺CT两种方式。

以往的认知普遍认为,肺部超声评估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超声波会在空气中急速消退,而肺内由于空气的存在,会造成肺内与周围实质组织间的回声失落,从而肺实质难以直接成像。

如果当肺部有炎症时,充气就没有那么多。

炎症时的肺间质、肺实质间的声图相对于正常肺脏之间的声图差异性没那么大,此时发炎的肺部超声只能是部分反射,部分往前传播,这样一来超声就可以用来诊断。

目前超声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最常用的就是对胸腔积液定量和胸腔穿刺点定位。

与胸片相比,超声对气胸、肺水肿、肺栓塞的诊断更具准确性和敏感性,并且较之胸片和肺CT的设备昂贵、便携性差的缺点,肺部超声可以真正实现“床边检查”,同时也能杜绝人们对于电离辐射的担忧。

肺部超声在不同病变的典型表现,而肺部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胸膜与肺之间的气体和液体的比例不同,则超声会产生不同的征象,而不同的超声征象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不同的诊断。

例如,在患者的胸腔积液的监测中,肺部超声技术应用主要是通过监测患者两层胸膜之间的液体状态,在超声中表现为四边形状态,而存在胸腔积液的患者肺叶在其中也表现得更像是“水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年6月第6卷第6期·综述·肺部超声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李杰宾【关键词】肺部超声;气胸;肺水肿;危重患者超声不能用于含气脏器的诊断,所以一直以为肺部是超声诊断的盲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1-3,18]应用超声诊断气胸、肺水肿、肺不张、肺实变等,尤其在气胸和肺水肿的应用报道最多。

因此本文重点介绍超声在气胸及肺水肿的应用进展,为临床医师开展肺部超声检查提供借鉴。

1正常肺部的超声表现胸壁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肋骨组成,超声波能穿透除骨骼外的胸壁组织,可清晰显示胸壁的层次结构。

超声探头以垂直肋骨放置,可看到上下肋骨的声影,位于肋骨声影之间高回声的亮线为胸膜线,肋骨声影和胸膜线构成的图像,称为“蝙蝠征”[2],是识别肺部表面的标志。

在胸膜线上可看到下列超声图像:①“肺滑征”(1ung sliding,LS)[2],在实时B超表现为胸膜线上脏层胸膜随着呼吸运动相对壁层胸膜的滑动,M超上表现为“沙滩征”[2];②孤立的B线或仅在下侧胸壁靠近膈肌处出现动态B线,表现为胸膜线垂直发出的激光束样的高回声条、直达屏幕边缘,随着肺滑动而运动,也称“彗尾征”(comet-tail artifacts,CTA)[4];③A线,表现为以胸膜线开始与胸膜线平行、重复的数条高回声线,其间距等于皮肤到胸膜线的距离,且回声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低,也称为“水平伪影”[2,4]。

超声波到达胸膜时遇到富含气体肺脏的反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难以显示正常肺内结构,只有在周边肺组织或胸膜有病变时,声像图才可显示。

2超声在气胸患者中的应用超声诊断气胸的优越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胸片是诊断气胸的最常用方法,但大多数危重患者通常只能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拍摄,气胸时气体积聚在前胸部,肺组织呈前后向压迫,除非是大量的气胸,一般不出现直立位胸片上典型的肺压缩征。

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CT来确认气胸的存在,但需转运患者至CT室,这对危重患者风险极大。

Ratanen[5]以马为研究对象,对超声诊断气胸的价值作了最早探索,证实超声可用于诊断气胸。

1987年Werneeke等[6]在临床上描述气胸的超声征象,即胸膜滑动和“CTA”均消失,揭开了超声临床应用的新领域。

之后深入研究超声在重症监护患者[2,4]、急诊创伤患者[7,8,9]诊断气胸中的价值,多数研究证实超声诊断气胸优于胸片,与CT的价值等同。

气胸的超声特点及临床应用发生气胸时,两层胸膜被气体分隔,超声波的传递受阻,“LS”和“CTA”均消失。

“LS”消失,表现在M型超声上为“平流征”。

Chan[10]总结了“LS”和“CTA”消失诊断气胸的价值,认为这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也就是说,有“LS”或“CTA”的存在,就可以排除气胸。

其报道“LS”消失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95.3%~95.5%,特异度为91.1%~100%;“CTA”消失诊断气胸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0%,如果将2个指标结合,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5%,借此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应用增强彩色多普勒[7,11]可提高识别“LS”的敏感性。

Blaiva等[11]应用多普勒识别“LS“,以CT为诊断气胸作对照,超声诊断气胸敏感性为98%,而胸片敏感性为75%,超声诊断气胸敏感性高于胸片。

超声还可定量气胸量[4,8],与CT定量有较高的一致性。

超声检测气胸也能出现假阳性结果[10],如广泛肺纤维化、胸膜粘联、和某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LS”可消失。

“CTA”也会受其他类型垂直伪影的干扰[2]。

Lichtenstein等[12]提出诊断气胸的特异性征象“肺点”,即在气胸患者的胸壁上存在特定部位,此部位气胸声像与正常肺部声像动态交替出现,在实时B超表现为特定部位“LS“或B线随着呼吸的周期消失,M 超表现为“沙滩征”与“平流征”的交替出现,其诊断气胸的特异性为100%,但敏感性只有66%。

“肺点”肯定了“LS”消失是由于气胸的存在,而不是技术的缺陷。

“肺点”[2]还可指导治疗,其出现在侧胸壁,90%的患者需要引流排气,而出现在前壁,仅8%的患者需要引流。

超声诊断隐匿性气胸及急诊应用价值气胸有时因摄片未发现明显的X线征象而漏诊。

临床上把不易被常规胸片发现,仅能在CT上显示的气胸称为“隐匿性气胸”。

隐匿性气胸有潜在发展成张力性气胸的风险,特别是在机械通作者单位:10073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3-6966(2011)06-0567-02doi:10.3969/j.issn.1673-6966.2011.06.032··567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June2011,Vol.6,No.6.气患者。

研究发现[2,8]超声在诊断隐匿性气胸的价值与CT 相当,为临床不能搬运检查的危重患者,提供了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

对急诊危重患者,特别是急诊多发伤[7,9]患者而言,床旁超声检查为诊断气胸提供了一种快速、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对气胸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而且可床旁反复操作,避免患者转运过程的风险和接受过多的射线照射,因此值得急诊医师学习掌握。

3超声在急性肺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急性肺水肿超声特点急性肺水肿是另一常见的临床危重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一直受到临床的关注。

传统上将急性肺水肿分为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和非心源性肺水肿(见于ARDS 等)。

虽然病因不同,但有相似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间质组织内液体量明显增加,因此归类于急性肺间质疾病[14,18]。

肺水肿时肺组织中气体和水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气液体间的声阻抗增大,超声在气体和水的界面上即产生强烈的混响,声束在反射体内来回往返,形成多次反射,表现为弥漫性“CTA”。

弥漫性有三层含义[15]:①一个二维超声视野至少3束B线,且相互间距<7mm,像火箭发射,称为“肺火箭征”[2]或B+线;②每侧肺分成前、侧区域,每块区域再等分为上下两部分,每侧肺部至少两个以上的肺分区内发现B+线;③双侧均存在B+线。

CT证实[14]弥漫性“CTA”的产生主要为靠近胸膜的小叶间隔水肿或纤维化增厚有关。

因急性肺间质疾病一般是弥漫病变[18],肺表面间隔增厚也可以代表深部的间隔增厚,这就是超声检查能够诊断肺急性间质疾病的原理。

超声诊断急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Lichtenstein[14]首先描述了弥漫性“CTA”可识别肺间质水肿,随后其进一步研究发现弥漫性“CTA”可以用来鉴别ACPE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16]。

Volpicelli等[15]以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弥漫性“CTA”诊断肺间质疾病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3%、96.8%。

弥漫性“CTA”可以监测血管外肺水[13],且可以动态监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3]。

ACPE和ARDS均可表现为弥漫性“CTA”。

Copetti等[17]研究证实以“CTA”难以鉴别上述两种疾病,但若出现下述超声征象提示ARDS:①病变部位“LS”减弱或缺乏,②伴有肺实变,③病变区内多可探及正常征象。

国内学者朱波等[18]发现ACPE一般在前胸壁发现彗尾征,ARDS一般出现在侧胸壁和背部。

ARDS后期可出现肺泡实变,而ACPE的“CTA”经过及时治疗后很快消失,一般无肺泡实变征象。

超声诊断急性肺水肿的局限性间质性肺炎、重度肺间质纤维化也可产生弥漫性“CTA”[15],因此CTA并不是肺水肿的特异征象,但根据病史、体征及其他辅助检查不难作出鉴别诊断。

总之,根据“LS”及“CTA”是否缺失,可诊断气胸。

根据弥漫性“CTA”可协助诊断肺水肿及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病。

超声无放射性,可用于婴幼儿及孕妇特殊人群诊断。

手提式超声仪器携带方便,可广泛用于院前急救及灾难救援,因此肺部超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Bouhemad B,Zhang M,Lu Q,et al.Clinical review:bedside lung ultrasound in critical care practice.Crit Care,2007,11(1):205-213.[2]Lichtenstein D,Meziere G,Lascols N,et al.Ultrasound diagnosis of occult pneumothorax.Crit Care Med,2005,33(6):1231-1238.[3]Volpicelli G,Caramello V,Cardinale L,et al.Bedside ultrasound of the lung for the monitoring of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m J Emerg Med, 2008,26(5):585-591.[4]Lichtenstein D,Mezière G,Biderman P,et al.The comet-tail artifact,an ultrasound sign ruling out pneumothorax.Intensive Care Med,1999,25(4): 383-388.[5]Ratanen NW.Diagnostic ultrasound:diseases of the thorax.Vet Clin North Am,1986,2(1):49-66.[6]Wernecke K,Galanski M,Peters PE,et al.Pneumothorax:evaluation by ultrasound-preliminary results.J Thorac Imaging,1987,2(2):76-78. [7]Kirkpatrick AW,Sirois M,Laupland KB,et al.Hand-held thoracic sonography for detecting post-traumatic pneumothoraces:the Extended 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EFAST).J Trauma,2004, 57(2):288-295.[8]Soldati G,Testa A,Sher S,et al.Occult traumatic pneumothorax:diagnostic accuracy of lung ultrasonography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Chest,2008, 133(1):204-211.[9]Wilkerson RG,Stone MB.Sensitivity of bedside ultrasound and supine anteroposterior chest radiograph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neumothorax after blunt trauma.Acad Emerg Med,2010,17(1):11-17.[10]Chan SS.Emergency bedside ultrasound to detect pneumothorax.Acad Emerg Med,2003;1(1):91-94.[11]Blaivas M,Lyon M,Duggal S.A P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supine chest radiography and bedside ultrasound for the diagnosis of traumatic pneumothorax.Acad Emerg Med,2005,12(9):844-849.[12]Lichtenstein D,Meziere G,Biderman P,et al.The lung point:an ultrasound sign specific to pneumothorax.Intensive Care Med,2000,26(10):1434-1440.[13]Agricola E,Bove T,Oppizzi M,et al.“Ultrasound comet-tail images”:a marker of pulmonary edema: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wedge pressure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Chest,2005,127(5):1690-1695. [14]Lichtenstein D,Meziere G,Biderman P,et al.The comet-tail artifact:an ultrasound sign of alveolar-interstitial syndrome.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7,156(5):1640-1646.[15]Volpicelli G,Mussa A,Garofalo G,et al.Bedside lung ultrasound in the assessment of alveolar interstitial syndrome.Am J Emerg Med,2006,24(6): 689-696.[16]Lichtenstein D,Meziere G.A lung ultrasound sign allowing bedside distinction between pulmonary edema and COPD:the comet-tail artifact. Intensive Care Med,1998,24(12):1331-1334.[17]Copetti R,Soldati G,Copetti P.Chest sonography:a useful tool to differentiate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ardiovascular Ultrasound,2008,6:16. [18]朱波,席修明,姜琦,等.B超检查对于ICU中肺急性间质疾病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刊,2007,42(6):45-47.(收稿日期:2010-12-14)··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