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概述及种类

合集下载

概念(一)

概念(一)

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A)是单独 ,(A 分别指出下列标有重点的概念,( 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B 概念还是普遍概念?(B)是集合概念还是非 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 3.01 《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 面向世界》丛书是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一套综合性大型系列丛书。 3.02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 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 民。 3.03 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毛泽东的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04 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即内 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 因为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可以由一个属性或者几 个属性组成,所以,构成概念内涵的属性可能是 一个也可能是几个。例如:“三角形” 一个也可能是几个。例如:“三角形”这个概念 的内涵只有一个属性:“ 的内涵只有一个属性:“三边封闭的平面图 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涵则有三个属性: ”“等腰直角三角形” “三边封闭的平面图形”、“一个角为直角”、 三边封闭的平面图形” 一个角为直角” “两个边相等”。 两个边相等” 概念的外延有的是一个单独事物,如:黄山、昆 概念的外延有的是一个单独事物,如:黄山、昆 明。有的是两个或更多的事物,有的是空类,即 明。有的是两个或更多的事物,有的是空类,即 在客观世界里不存在相应的事物,如:天堂、上 帝。 注意:概念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注意:概念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概念的分类(三)
3、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 根据概念所指称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 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把一类对象的总和当成 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概念。 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概念。 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 在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联系,一是类和分子的 联系,一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类的属性, 联系,一是集合体和个体的联系。类的属性,必然为组成 它的任一分子所具有;集合体的属性, 它的任一分子所具有;集合体的属性,构成它的任一个体 并不必然具有。例如:城市是一类事物,北京、伦敦、 并不必然具有。例如:城市是一类事物,北京、伦敦、纽 约等是组成它的分子。城市具有的属性,北京、伦敦、纽 约等是组成它的分子。城市具有的属性,北京、伦敦、 约等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集合体,张某、李某、 约等必然具有。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集合体,张某、李某、 王某等一个个中国工人是组成它的个体。 王某等一个个中国工人是组成它的个体。中国工人阶级具 有的属性,构成它的每个中国工人未必具有。例如, 有的属性,构成它的每个中国工人未必具有。例如,中国 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 工人阶级是大公无私的,而作为它的个体的每一个中国工 人则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 人则不一定是大公无私的。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不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以集合体为指称对象的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新))

形式逻辑(第二章(新))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种类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印刷品。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肯定概念。

种属性的概念,也叫否定概念。

用范围。

或者说是正、负概念死亡具体事物,还是依附于事物的属的具体事物,故又称具体概念。

种性质或关系。

的概念究竟是实体概念还是属性概仿佛把严寒拒之门外,屋里洋溢着春的气息实体概念,两眼发花,可依然坚守在阵属性概念概念间的关系的。

关系的方法。

人是律师。

国人。

洲人,两个法国人,五个商其中法国人不经商。

那么,单身名女人的反变关系:概念外延的大小外延就会随之缩小;相外延就会相应扩大。

即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二、概括和限制1.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例如:38号黑色无带的牛皮鞋——牛皮鞋——皮鞋——鞋我国的直辖市——我国的城市——城市概念概括的特点:在于概念外延的扩大,即使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数量增多。

三、定义问题:什么是电视机?弟弟:电视机就是有电视的机器。

哥哥:电视机是教育工具。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学科学、学外语、学唱歌。

姐姐:电视机是文娱工具。

因为它经常播送音乐、电视、戏剧节日等。

妈妈:电视机是一种接收用黑白电视的设备。

奶奶:电视机不是收音机。

爷爷:电视机是小电影。

爸爸:电视机是用来接收电视广播的装置。

产品。

项的外延。

项的外延。

规则2被定义项。

定义项。

定义项。

概念的定义。

【Ds 就是Dp】。

)的概念。

规则4裂现象。

通过对此种现象的思通人遵守“底线伦理”。

底线伦理”的定义最合适?遵守的一些最起码、最基本的行理就是该大厦的基础部分。

四、划分代的”。

还是戏剧等。

是按国别的,后者是按时代的。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最高骨钙含量——骨峰值
运动 营养 遗传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最高骨钙含量——骨峰值
骨峰值的高低与骨骼坚固的强度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骨密度越高,骨骼越结实,骨峰值
越高,骨骼就 越结实。
怎样能使骨峰值越高呢?
就要在骨骼完全成熟之前,注意营养和运 动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含量
435 284 264 241 247 676 118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经常有科普杂志、报刊介绍 “菠菜、空心菜、折耳根等含
草酸多的蔬菜与高钙食物豆 腐同食会形成不易被吸收的 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 你认为正确吗? WHY ?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经常有科普杂志、报刊 介绍骨头汤可以补钙, 加几滴醋效果更好。 你认为正确吗? WHY ?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二、磷(phosphorus)
体内含量: 成人体内含量为650g左右,占体重1%左 右,占体内无机盐总量的1/4。
存在形式和部位: 总磷量的85%~90%以羟磷灰石形式存在 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0%~15%与蛋白 质、脂肪、糖及其他有机物结合,分布于 几乎所有组织细胞中,其中一半左右在肌 肉。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功能 ⑷在组织液中的各种无机离子,特别是保持
一定比例的钾、钠、镁离子是维持神经、 肌肉兴奋性,细胞膜通透性以及所有细胞 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矿物质概述概念、种类、生理功能
4、 矿物质的功能 ⑸无机元素是构成某些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
物质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
1、概念
人体内含有60多种元素。除碳、氢、氧、 氮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统 称之为矿物质,亦称无机盐或灰分。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形式逻辑 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概念[学习提示]这一章介绍有关概念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和外延、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有关明确概念、运用概念的逻辑方法,以提高在思维过程中正确理解概念、准确使用概念的能力,防止进行判断、推理时出现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第一节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1、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一切客观事物都可以是人类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我们称之为思维对象.概念可以反映一切思维对象。

概念是通过反映思维对象的特有属性来反映思维对象的。

事物的属性包括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两方面。

如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动作、美丑、善恶、优劣、用途等都是事物的性质.大于、小于、压迫、反抗、朋友、热爱、同盟、矛盾等是事物的关系。

事物的性质及事物的关系,在逻辑学中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而任何属性又都是属于某种事物的.事物的属性有的是特有属性,有的是共有属性。

事物的特有属性是指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别类事物所不具有的属性。

人们就是通过事物的特有属性来区别和认识事物的。

如两足、无毛、直立行走、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等是“人”的特有属性,从而将“人”与其他高等动物区分开。

而有五官、四肢,我们称为共有属性.共有属性没有区别性。

在特有属性中,有些是本质属性,有些是非本质属性。

本质属性是决定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属性。

某事物固有的规定性和它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是本质属性的两个特点。

本质属性一定是特有属性,而特有属性不一定是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是在认识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经历了一个由粗浅到深刻的过程。

如:人—-“无羽毛而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浅层次的,浅层次的概念总是先反映对象的非本质的特有属性,日常生活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可称为初级概念.进一步形成的深层次概念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著所使用的概念多属于这一类概念,可称为“科学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形式逻辑第二章概念

第二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 概念的内涵也称为概念的涵义或含义,是 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有属性。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 人:有思维,有语言 2.概念的外延: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固 有属性的对象,是概念指称的一个或一类事物所 包含的每一个分子。 国家的外延:中国、美国、法国、比利时 人的外延:黄种人、白种人、黑人;外国人、 中国人;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
例: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三角形&四边形
A
B
2.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相对于它们的属概念 C,还可以有两种特殊的关系,即矛盾关系和反 对关系。 (1)矛盾关系 当且仅当没有a是b,并且凡a是c,凡b是c,并 且没有c既不是a也不是b,则概念A与概念B相对 于概念C是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 外延之和等于其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
3.定义的种类: (1)实质定义:就是揭示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固 有属性的定义。如果它所揭示的对象之固有属性 是其本质属性,那么,这种实质定义就是科学定 义。 例:电场就是传递电荷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物理 场。(性质定义) 月蚀就是由于地球运行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所引起 的月球失光现象。(发生定义) 实质定义又可分为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 义、关系定义等。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条规则的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和循环定义。 例:生命就是有生命的物体的生理现象(同语反复) 主观主义者就是主观地观察和......的人。 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物体(循环定义) 3.定义不应使用含混的言辞和比喻。 如青年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4.定义项不能包含负概念。 如资产阶级就是非无产阶就是负概念,则可以使用负概 念,如无机物就是不含碳......(√)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

概念的种类概述概念是人们用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一种认知工具。

它们代表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关系和类别等。

概念可以被认为是思维的基本构建块,它们在语言、科学、哲学和其他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的种类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和分类方式来进行划分。

过程概念过程概念描述了事件、活动或运动的动态变化。

它们强调的是事物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过程概念通常包括时间、空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等要素。

例如,生物学中的代谢过程、物理学中的运动过程以及社会学中的社会变迁过程都属于过程概念的范畴。

特征•强调动态性和变化性•包含时间、空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等要素实例1.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过程2.物理学中的电流传导过程3.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过程属性概念属性概念描述了事物的特征、性质和品质等。

它们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属性概念可以是客观的,如颜色、形状和大小等;也可以是主观的,如喜好、态度和价值观等。

属性概念在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都广泛应用。

特征•描述事物的特征、性质和品质•可以是客观或主观的实例1.生物学中的遗传属性2.地理学中的海拔高度属性3.心理学中的人格特征属性分类概念分类概念描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类别。

它们用于组织和归纳事物,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似性。

分类概念可以基于共同属性、功能、用途、目的等进行划分。

它们在语言学、生物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特征•描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类别•基于共同属性、功能、用途、目的等进行划分实例1.语言学中的词类分类2.生物学中的物种分类3.社会学中的社会阶层分类关系概念关系概念描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们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关系概念可以是静态的,如组成关系、属于关系;也可以是动态的,如影响关系、依赖关系等。

关系概念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哲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特征•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可以是静态或动态的实例1.数学中的集合关系2.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库关系3.哲学中的因果关系概念的演变与发展不同类型的概念相互联系和影响,它们的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概念可以概括为

概念可以概括为

概念可以概括为: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扩展知识领域,提高思维能力。

一、概念的定义与特点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它反映了事物的普遍性、一般性和规律性。

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抽象性是指概念是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去除了具体事物的个别特征,保留了共性特征。

概括性是指概念能够涵盖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形成一个普遍适用的范畴。

稳定性是指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内涵和外延,不易受具体事物变化的影响。

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接触具体事物,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和分析,逐渐认识到事物的共性特征,形成初步的概念。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知识的不断积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概念也不断发展完善。

三、概念的作用与意义1. 认识世界: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通过概念人们能够理解和描述万事万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握世界的规律性。

2. 扩展知识:概念是知识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概念的学习和运用,人们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3. 提高思维能力:概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能力。

通过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运用,人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四、结论总之,概念可以概括为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

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对于认识世界、扩展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理解和运用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探索世界、追求真理,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 概念

③功用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功能、 作用作为种差的定义。 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④关系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 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如: 钝角指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属加种差定义的局限性 ①不适合给单独概念下定义 ②不适合给范 畴下定义
(二)语词定义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指至少有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指外延完全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 延完全相同;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其内 涵和外延分别完全相同。
S P
(二)真包含于关系 如果概念S的全部外延与另一概念P的部分 外延重合,则S与P之间的关系称为真包含 于关系。 文学 艺术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及其构成 二、定义的种类 三、定义的规则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及其构成 二、划分的种类 三、划分的规则 四、分类、分解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三、定义的规则
(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二)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错误——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 事件。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方法论;辩证法 就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方法论。
2、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含义 和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改变;灵活性指随 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可以随着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属性 概念
分子范围
思维形式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外延
本质属性 分子范围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 例如,“人”的内涵就是“人”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 “能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罪犯” 的内涵就是“罪犯”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危害社会、 触犯刑律、应受到刑罚处罚”。“商品”的内涵就是“商 品”这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为交换而生产”。
在思维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既有对思维对象的存在起决定意义 的本质属性,也有不起决定意义的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决定一 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而不成为它事物并与它事物区别开的属性, 即事物质的规定性。例如,人有许许多多的属性,如身高、性别、 年龄、体重、肤色、相貌、指纹等等,但这些都是非本质属性。人 之所以成为人不是由这些非本质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于人具有“能 思维、有语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等属性。“能思维、有语 言、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就是人的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属性决 定了人之所以成为人,并使人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概念所反映的 正是思维对象的这种本质属性。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对象的概念。 普遍概念的外延数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普遍概念
普通名词 如法院、警察、监狱
普通动词 如搬运、学习、跳高 普通形容词 如红色、美丽、勇敢 词组 如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学生、省属高校
普遍概念通常可以用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语词来限制,
如“有些学生”、“很多警察”、“有些(人)学习”等 等。而单独概念是不可以用表示数量或范围的语词来限制 的,如不能说“很多黄河”、“这个邯郸”等等。
同时,概念又是有确定性的。在一定条件下,概 念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 的统一。概念的内涵表明了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 而概念的外延表明了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在思维 过程中,要求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正确思 维的必要条件。
三、概念和语词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的分子范围。
例如,“人”的外延就是“人”这类对象的分子范围,即 古今中外的一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延就是“中 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对象的分子范围,只有一个,“我国 的特别行政区”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它的分子范围,即香 港和澳门。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思维对 象本身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知识也是不断变化 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就相应地发生变化。例如, “我国的直辖市”的外延在重庆设立直辖市之前,只 有“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分子对象,而现在就是 四个分子对象了。这种变化反映了概念的灵活性。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根据概念所反映 的思维对象是否为一个集合体来分的。
简单理解,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 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集合体与非集合体。 那么什么是集合体?什么是非集合体呢?
集合体是由许多同类个体构成的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
这个定义有几个要点呢?
如果思维对象缺少了两个必要条件中的一个 条件,就不是集合体,而是非集合体。
非集合体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叫事物的类, 另一种就叫个体。这分别是由于缺少两个必要条 件造成的。
如果思维对象虽然是由同类个体构成的,但没有 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事物的类。例如: 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锡等。这里的金属就是作为事物的 类而存在的。事物的类可以用图表示为:
概念和语词又有着本质的区别
概念是思维形式,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语词是语 言形式,是语言学研究的范畴。概念没有民族性、地域 性,语词则有民族性、地域性。
概念和语词不是一一对应的。
第一,有的语词表达概念,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 都表达概念

一般不表达概念
虚词
连词表达概念
语词中的词组都表达概念,如“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中级人民法院”、“监狱人民警察”等等。 词组表达概念时是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概念,构成 词组的单个词在词组中不再独立地表达概念。
首先应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没 有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肯定不是集合体。
其次,这个整体必须是由什么构成源自?许多 同类个体。 这两个条件是构成集合体的两个条件。同时具 备这两个条件的思维对象就是集合体。
例如:中华民族 太行山脉 西沙群岛等
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
• 集合体可以用图表示为: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象外延数量的不同, 可以把概念区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单独概 念的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特定的对 象
某一个人
某一个地方 某一个事件 某一个特定的时间 语言形式 某一个事物
专有名词
单称人称代词 单称指示代词的词组 含有“最高级” 的词组 含有序数词的词组
思维对象就是在人们头脑中被反映的事物和现象,也就是思维 的内容。
自然现象 如地球、山川、河流、森林 思维对象 社会现象 如阶级、国家、政党、商品
思维现象 如思想、灵魂、心理、感觉
思维对象的性质 事物的属性
思维对象间的关系
本质属性 非本质属性
事物与属性是不可分离的,事物都是具有属性的事物,属性总 是属于特定事物的属性。没有事物的属性和没有属性的事物都是不 存在的。
普通逻辑
刑事侦查系 齐家福 教授
第二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
解,理解概念的涵义,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了解概 念和语词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概念的涵义。(重点) 2、概念的基本特征。(重点)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第二,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例如,甘薯、西红柿
第三,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 同的概念。
例如,先生、逻辑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的
种类,能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一个具体 语言环境下的概念进行种类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重点)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