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概述.

合集下载

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标题:法院毒品犯罪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对法院毒品犯罪进行调研分析,以了解我国毒品犯罪的形势、特点和趋势。

通过对多个法院的案件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一些关于毒品犯罪的重要发现。

一、形势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毒品犯罪也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各级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毒品种类逐渐多样化,形势令人担忧。

二、毒品犯罪特点1. 毒品交易链条日益完善。

毒品犯罪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条,从生产、加工、走私到贩卖,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了庞大的黑市。

2. 涉案人员多样化。

毒品犯罪人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等各方面特征多样,包括吸毒者、贩毒者、制毒者等。

3. 毒品种类日益多样。

传统的海洛因、冰毒等仍然存在,同时新型合成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也不断涌现。

4. 毒品犯罪手段多样。

犯罪手段包括偷运、藏匿、贩卖、传销等,手段不断变异,应对难度加大。

三、与国际毒品犯罪的对比与国际毒品犯罪相比,我国毒品犯罪存在以下特点:1. 毒品种类方面,国际上新型合成毒品流行较多,而我国仍以传统毒品为主。

2. 毒品价格方面,我国毒品价格较国际上普遍较低,这也是我国毒品犯罪活跃的一个原因。

3. 在毒品贩卖活动中,国内贩毒团伙数量庞大,组织结构更加严密。

四、应对策略1. 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公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预防毒品滥用。

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警察和法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坚决维护社会安全。

3. 强化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的流通。

结论:毒品犯罪是一个严重威胁社会稳定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必须加大对毒品犯罪的调查力度,加强执法力度,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综合努力,才能实现对毒品犯罪形势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论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论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论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毒品犯罪是一种特殊的刑事犯罪,具有隐蔽性、组织性、国际性、暴力性、秘密性等特征。

这些特征使得查缉毒品犯罪组织和犯人具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毒品犯罪的原因、特征,文章探讨了毒品犯罪的侦查对策。

关键词:毒品犯罪;秘密性;侦查难度及对策在我国,毒品犯罪是指违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以及与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使用毒品直接相关的破坏国家禁毒活动的行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毒品犯罪都采取坚决的措施,且积极参与国际禁毒活动。

涉毒犯罪严重引起防治成本增加,毒品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祸患。

笔者深入调查分析自己所在城市毒品犯罪现状、特点及原因,预测其未来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有效防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一、毒品犯罪的原因分析1、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是逐步成为毒品集散地的重要原因。

笔者家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交通极为便利,这给毒品犯罪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2、贫困是毒品违法犯罪的助推剂。

贫困并不是吸毒、贩毒泛滥的一个充分条件,但却是一个必要条件,"穷则思变"仍是吸贩毒人员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不良文化的影响是青少年参与吸贩毒品的诱因。

亚文化因有别于主流文化而得名,多流行于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阶级和阶层中,特别容易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低下的"下层阶级社会"的青少年中形成。

据调查,吸毒、贩毒人员中流传你看哪个穷人吸得起"等观念。

这种特殊的价值取向、生活目标和行为规则直接影响个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

所谓人以群分,据调查,90%的青少年吸食的第一口毒品来自他最好的朋友,此后不能自拔。

4、法律惩罚不力。

众所周知,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驱使大多数犯罪的人千方百计地逃避惩罚,因此,打击犯罪的力度必须达到相当的程度,才能将犯罪揭露出来并予以惩罚,从而发挥举一反三的示范效应,维护社会的秩序;但是,目前由于多方原因致使打击毒品犯罪的力度不够。

2019法考必备考点:毒品犯罪

2019法考必备考点:毒品犯罪

2019法考必备考点:毒品犯罪一、毒品犯罪(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为保护公众健康,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其他毒品犯罪要求数量较大。

多次进行的累计计算。

走私毒品,是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

走私入境型的走私毒品罪,以毒品到达我国领土内时为既遂,否则为未遂。

贩卖毒品,是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既可能是获取金钱,也可能是获取其他物质利益并不要求一定要求营利,即是换钱而不是赚钱。

单纯购买毒品的行为并不成立本罪,但为了出卖而购买的,属于贩卖毒品罪的预备行为,可能同时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吸毒者之间互相交换毒品不成立本罪。

毒贩之间为了调剂各自毒品数量和种类而交换的,成立本罪。

运输毒品,运输行为使毒品离开原处或者转移了存放地的,则为既遂;而不以到达目的地为既遂,但必须与走私、贩卖、制造毒品具有关联性。

为了自己吸食,将毒品从甲地带往乙地的,不认为是“运输”。

制造毒品:不仅包括非法用毒品原植物直接提炼和用化学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也包括以改变毒品成分和效用为目的,用混合等物理方法加工、配制毒品的行为。

为便于隐蔽运输、销售、使用,分装毒品(即量的精制)也属于制造毒品。

以牟利为目的向吸毒的人有偿提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认定为贩毒。

明知是走私贩卖毒品的人还向其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不论有偿无偿均成立贩毒罪。

犯罪主体可以是单位,采双罚制。

自然人主体要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可以成为贩卖毒品罪的主体;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罪的主体必须是已满16周岁,具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

2.责任形式为故意,不要求营利为目的: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的是毒品,但不要求具体认识到毒品的名称、化学成分、效用等具体性质。

行为人对毒品的种类认识发生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

误将假毒品当作毒品贩卖的,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成立犯罪。

明知不是毒品而欺骗他人说是毒品获取利益的,成立诈骗罪。

1、禁毒教育教材

1、禁毒教育教材

第一课毒品概述第一节毒品的概念及其分类毒品是指鸦片、每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第二节毒品的特征⑴具有依赖性⑵具有危害性⑶具有非法性⑷具有耐受性第三节毒品与药品的区别毒品与药品,往往具有双重的属性:⑴合理用于医辽目的、用以为病人解除病痛的就是药品;反之,滥用的就是毒品。

⑵药品是出于医疗的需要,具有医疗价值;而毒品本身不具有药用价值,不是出于医疗目的而生产或使用。

⑶"药品"和"毒品"具有双重性质,违背法律规定生产、使用的药品就是毒品,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就是药品。

第二课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第一节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概念一、什么是麻醉药品?麻醉药品是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

二、什么是精神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

并依据对人体产生依赖性和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三、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区别在哪里?麻醉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镇痛作用强,是临床上不可少的镇痛药具有药物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就和成为毒品,会带来严重的“药物滥用”,造成社会危害。

精神药品长期使用后所产生的药物依赖性是精神依赖性,不同于连续使用麻醉药品所致的身体依赖性。

第一类精神药品在毒性和成瘾性等方面较第二类精神药品要强。

第二节麻醉药品类别麻醉药品品种(2007年10月11日发布,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国食药监安[2007]633号)全世界共有123个品种,我国生产及使用的有21个品种,常见的品种有: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哌替啶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片)、磷酸可待因片、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注射用盐酸舒芬太尼、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贴剂)、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强痛定注射液)。

论毒品犯罪案件与一般刑事案件的区别

论毒品犯罪案件与一般刑事案件的区别

论毒品犯罪案件与一般刑事案件的区别人类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明,在追求光明的生活中,人类在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生命的幸福。

但是,前进的路上,难免有路障——毒品。

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没有给人类带来过任何益处,相反地,它对人类的害处却骇人听闻。

如今,毒品犯罪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困扰着整个人类。

它不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而且往往诱发抢劫、盗窃等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并且对社会的经济增长、和谐稳定和文化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如何防范和打击毒品犯罪,因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毒品犯罪案件概述要学习毒品犯罪案件首先必须对毒品有所了解。

(一)毒品的概念及种类1)毒品的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毒品的特征:一般来说,毒品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1、依赖性。

是由于长期反复服用毒品使之与机体互相作用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表现为一种强迫性的或定期的使用该药物的行为。

2、耐受性。

是机体对毒品反应的一种适应状态的结果,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危害性。

毒品的依赖性导致毒品滥用及由此引起的毒品违法犯罪所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损害吸毒者个人身心健康,而且危及家庭、社会治安、国家经济、政局稳定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违法性。

这是毒品的法律属性,我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以及国际公约等法律法规都对毒品犯罪做出了规定及处罚。

3)毒品的种类:按毒品来源可以分为:1、天然毒品。

指自然界植物体中含有的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毒品,如鸦片、吗啡、大麻可卡因等;2合成毒品。

指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造出来的毒品,如安非他命类、度冷丁、氯胺酮、摇头丸等。

按药理学的分类原则可以分为:1、麻醉药品。

指连续使用后产生身体依赖性,能形成瘾癖的药品,包括鸦片类、可卡因类、大麻类及合成麻醉品类。

毒品专案侦查方案

毒品专案侦查方案

毒品专案侦查方案毒品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罪行,在打击毒品犯罪过程中,刑事侦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毒品专案侦查方案,以期为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提供参考。

毒品犯罪的特点毒品犯罪的特点是分散性、隐蔽性、复杂性、跨地域性和多元化,即毒品犯罪既有地区性特征,也有国际性特征,这给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毒品专案侦查的重点毒品专案侦查的重点是打击销售和制造毒品的犯罪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毒品销售犯罪毒品销售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手段获得毒品,通过网络、电话、街头等方式将毒品销售给他人的犯罪行为。

在侦查毒品销售犯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搜集线索:对于毒品交易行为的线索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包括基层社区、巡逻警员、扫黑除恶线索举报、公安信息网、公安部系统等。

•信息核查:对线索相关的信息进行核查,了解线索可靠性和价值。

•管理信息:建立毒品交易平台信息库,及时将线索录入到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

毒品制造犯罪毒品制造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通过化学合成、提炼、加工等方式制造毒品的犯罪行为。

在侦查毒品制造犯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破案特点:毒品制造犯罪的破案特点是证据难以获取、犯罪分子比较隐蔽,需要对毒品制造犯罪的流程、材料、设备、场所等进行调查和侦查。

•侦查手段:对毒品制造犯罪的侦查手段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隐蔽摸排、卧底侦查等。

毒品专案侦查的技术手段除了传统的警务手段外,毒品专案侦查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侦查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息检测全息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毒品的先进技术手段,可以通过扫描样品表面上的化学结构来获取毒品的信息,从而实现非破坏性检测和快速分析。

毒品犯罪情报系统毒品犯罪情报系统是一种信息化平台,可以汇集各级公安机关提供的各类毒品犯罪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分析、挖掘、分析并加工的系统。

DNA分析DNA分析可以通过对毒品陈行人员的体液样本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关键人员和见证者,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证据。

刑法规定毒品犯罪的罪名

刑法规定毒品犯罪的罪名

一、刑法规定毒品犯罪的罪名
刑法规定毒品犯罪的罪名包括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等。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国家和国际有关禁毒法律、法规,破坏毒品管制活动,应该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二、毒品犯罪的类型有哪些
法律快车提示,毒品犯罪的类型有:
1.经营型,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走私制毒物品罪,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
2.消费型,如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强迫他人吸毒罪,容留他人吸毒罪;
3.持有型,主要指非法持有毒品罪;
4.破坏禁毒活动型,如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洗钱罪。

三、毒品犯罪的立案标准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1千克以上,海洛因50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15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这个规定是人民法院对严重毒品犯罪分子决定量刑的法律依据。

法律快车提醒您,由于这个规定量刑幅度较大,既包括15年有期徒刑,又包括无期徒刑和死刑,因此,人民法院对规定的毒品数量标准的严重毒品犯罪分子,在量刑的时候,应当具体案件具体分析,根据犯罪的事实、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决定应当判处的刑罚。

特别是对于是否判处死刑的案件,既要根据毒品数量的多少,又要考虑犯罪的情节。

北京市青少年禁毒经济对策研究

北京市青少年禁毒经济对策研究

北京市青少年禁毒经济对策研究摘要:北京市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情况愈演愈烈。

文章在分析北京市青少年毒品违法犯罪现状与北京毒品问题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北京市青少年的禁毒对策。

关键词:现状毒品问题发展趋势禁毒对策中图分类号:df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58-03一、我国毒品违法犯罪概述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本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在本文中,毒品违法犯罪仅指吸毒违法行为及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毒品犯罪行为。

毒品具有以下共同特征:(1)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强制性地使吸食者连续使用该药,并且不择手段地去获得它;(2)连续使用有加大剂量的趋势;(3)对该药产生精神依赖性及躯体依赖性,断药后产生戒断症状;(4)对个人、家庭、社会都会产生危害性后果。

①基于此,毒品泛滥与环境污染和青少年犯罪并列,被视为当代世界三大公害。

目前,我国吸毒现象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1988年,我国首次公布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5万人,2000年为86万,2004年则达到114.04万。

2009年为133.5万人,其中男性占84.6%,女性占15.4%,35岁以下人员占58.1%。

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发现登记吸毒人员154.5万名,35岁以下人员占56.8%。

其中海洛因成瘾人员106.5万名,占69%。

按照一个显性吸毒者背后有4~7个隐性吸毒这来计算,中国吸毒人口在600万以上。

这个数据可以得出禁毒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结论。

同时,滥用合成毒品问题更加突出,截至2010年底,仅查获登记滥用合成毒品的就有43.2万名,其中新查获11.94万名,多数是25岁以下青少年。

青少年滥用新型合成毒品趋势愈演愈烈,基于此,2011年国际禁毒日主题为“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在毒品犯罪方面,2010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8.9万起,其中部级毒品目标案件140起,同比上升288%;摧毁制毒工厂、窝点378个;打掉毒品犯罪团伙2700余个,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1万名,同比分别上升14.5%和10.8%;破获10千克以上毒品大案400余起,缴获海洛因5.3吨、鸦片1吨、冰毒及片剂9.9吨、氯胺酮4.9吨、大麻3.2吨,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毒品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毒
甲基苯丙胺或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 其盐酸盐或硫酸盐又称冰毒,微带苦味,呈白色或无 色,为结晶体或粉末状,易溶于水,纯度高达 95%以上, 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属苯乙胺类。甲基苯丙胺 可使机体产生强烈快感,并具成瘾性。此物质呈对映 异构现象,分别为左、右旋甲基苯丙胺。
毒品犯罪及其特点
国际 化
手段 更加 隐蔽
毒品 犯罪 及其 特点
集团 化
交易 场所 多样 化
毒品犯罪的国际化
五大“毒窟”
@ @ @ @ @ 东南亚“金三角” 南亚“金新月” 南美洲“白三角” 非洲“黑三角” 黎巴嫩贝卡谷地
毒品犯罪集团化
在长期进行的毒品犯罪活动中,多数犯 罪分子都是以贩养吸,形成相对稳定的团 伙和固定贩、吸毒人员构成的消费网络。
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 上烤炊软后,塞进烟枪的烟锅里,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 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10~20次,重者每 天百余次;吸毒者常直接吞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 用针进行静脉注射,而静脉注射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吗啡
吗啡(Morphine)是一种精神科药物,分子化学 式为C17H19NO3,分子量为285.34,以口服形式为主。因为吗啡 具有梦境一般的镇痛效果,所以科学家就以希腊神话当中的梦 境与睡眠之神——摩耳甫斯(Morpheus)的名称将这种麻醉式 镇痛剂命名为“吗啡”(Morphine)。战争期间,军医经常使 用为伤兵止痛。
摇 头 丸
• 摇头丸摇头丸是一种毒品,其主成分是MDMA ,间或掺有MDEA、MDA、 MBDB或安非他命等其他成分。由于服用摇头丸者可即兴随音乐剧烈 地摆动头部而不觉痛苦,故得名。台湾常见的称呼还包括“快乐 丸”、“衣服”(取 Ecstasy 第一个字母的发音)、“上面”(衣服 是穿在上面的);在香港及南亚等地,则叫“甩头丸”、“揈头 丸”、“快乐神”、“劲乐丸”、“狂喜”、“迪士高饼干”等; 在新加坡被叫做“爱它死”;在国外,最常见的称谓是Ecstasy (忘我)、Adam(亚当)、Dollar、Fido、Bomb等
总之,毒品成瘾问题,往往是心理因 素与社会因素、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的结果。
毒品的分类
毒品
鸦片 吗 啡 海洛因 大麻类 鸦 片 类 冰 毒
古 柯 类
植 物 性 天 然 毒 品
人 工 合 成 化 学 毒 品
摇 头 丸
鸦片
鸦片(英语 opium 阿拉伯语 Afyūm),又 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 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 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 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 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 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 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 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 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 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 中仍有应用,如阿片粉、 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 氏散、阿桔片等,主要用 于镇咳、止泻等。
古柯
古柯系秘鲁印第安语“cuca”的音译。叶为提制 古柯碱的原料。主要的种有古柯(E.coca)、秘鲁古柯 (E.truxillense)和爪哇古柯(E.novogranatense), 均原产于南美洲的秘鲁、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爪 哇古柯在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日 本有种植;中国以台湾省引种最早,现海南及云南西双 版纳也有栽培。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 毒植物,其毒性为叶及树皮有毒。
毒品犯罪交易场所多样化
毒品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采取灵活多 样的交易方式,选择各种交易场所。
毒品犯罪手段更加隐蔽
大宗贩毒与零星贩毒
毒品运输方式:毒货混装、分段运输、 雇人运输、毒款分流。
吸毒前后对比
海洛因
• 海洛因(英语:heroin或 diacetylmorphine),学名二乙酰吗啡;又 译海洛英,俗称“白粉”;台湾又称“四号”, 香港又称“四号仔”、“软仔”。属于鸦片毒 品系列中最纯净的精制品。世界各国对海洛因 控制相当严格,贩运海洛因属严重罪行,可判 处罚款、终身监禁或死刑,但因它售价高昂, 至今仍成为多国最常走私的毒品之一。每克海 洛因约值709.7港元(2011年)。
毒品犯罪概述
毒品犯罪概述
毒品的内涵
毒品的分类
毒品犯罪及其特 点
毒品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 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 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列明了 121种麻醉药品和130种精神药品。毒品通常分为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两大类。其中最常见的主要 是麻醉药品类中的大大麻(学名:Cannabis sativa),也称寻 常大麻,又名线麻、白麻,中国古称汉麻、火麻、枲、 苴,大麻科大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有效化学成 份为四氢大麻酚(简称THC),THC在吸食或口服后有精 神和生理的活性作用。人类吸食大麻的历史长达千余年, 20世纪在毒品和宗教方面的使用有增加倾向。生长地区 包括在亚洲的吉尔吉斯坦、阿富汗,中国部分地区、印 度和尼泊尔,以及欧洲的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地。
毒品区别于其他药品、毒药以及化学合成品的实质特征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毒品的依 赖性
毒品的危 害性
毒品的非 法性
毒品上瘾原因
毒品上瘾原因
生理因素
社会因素
个人的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 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来 的类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 吗啡肽 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类吗啡肽物质 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 全停止分泌。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 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 出现了紊乱,出现医 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 再供给吗啡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 就是所谓的“上瘾”。
社会因素
• 包括社会环境能否获得毒品,社会动荡不 安对人的影响,社会文化背景决定哪些人 易成为毒品的俘虏,社会法律对毒品的态 度等等。
个人的心理因素
• 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在不同性格的人当中易冲动,对社会 常规模式具有反抗性,以及对挫折忍受差者这三类人,有 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较高的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 性。 • 海洛因毒品具有舒适和欣快感的药理学特征。吸食海洛因 毒品初始有一种强烈的欣快感,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 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非常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 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因人已适应了药物,从而产生了 生理和心理的依赖。 • 因此说吸三次海洛因就会上瘾是有大量例证的,那些认为 偶尔吸一下海洛因无所 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非 常危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