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固着型贝类的养殖

合集下载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教学大纲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通过5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生产过程完成贝类生产计划的制定、实施并能够对生产过程与产品进行检查与评估,使学生熟练掌握贝类的生物学理论知识,熟知各种贝类的苗种生产和养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世界贝类养殖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具备从事贝类育苗及养殖所需要的综合技能,并能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先进的水产科学技术,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常见问题,为贝类的生长发育创造适宜的条件,同时也能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

同时,培养学生信息采集、资料整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热爱水产、保护环境的职业情感。

二、教学内容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描述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教学模式的设计按照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做中学,做中教,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教学过程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逐步探索出“真实生产,企业化经营,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整个学习过程按企业化管理方式运作,学中做、做中学,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做一体法在企业的真实环境中,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听边学边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任务驱动法教师下达生产任务,提出生产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讨论,写作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

3.项目导向法学生按照项目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调研和查询资料,制定优化生产方案,按照方案完成生产项目,指导教师在针对具体的生产环节进行检查评价,项目完成后召开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得失,讨论和反思生产环节,在总结中提高,实现知识的迁移。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共52页文档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共52页文档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娟姐)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娟姐)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包括牡蛎、鲍、乌贼和不常见的角贝、龙女簪等。

从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②、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④、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⑤、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2、贝类的分类:多板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掘足纲、单板纲、无板纲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1、贝类生活环境:环境因子分为两大类:生物因子(种间和种内关系包括饵料、敌害等)和非生物因子(即理化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底质、潮汐等等)。

23、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固着生活型:牡蛎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凿穴型:海笋、船蛆寄生与共生型: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4、贝类的摄食方式:依种而异,主要与其摄食器官的构造有关。

①滤食——瓣鳃纲的种类大都是滤食方式,一般口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等。

②舐食——腹足纲的鲍等、多板纲的石鳖等都属于舐食食性。

这类动物有发达的吻、口腔内有齿舌、颚片和唾液腺,齿舌带长,小齿数目多。

③捕食——头足纲的种类多属捕食食性。

5、贝类的食性:①滤食性②草食性③肉食性④杂食性6、贝类的食料种类:①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②植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③动物食性的种类④人工配合饲料第三章贝类的繁殖和发育1、性成熟年龄——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的时间。

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的指标。

)2、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附着型贝类的养殖

附着型贝类的养殖
贝类增养殖学
附着型贝类的养殖
1、养殖概况介绍 2、扇贝的生物学基础 3、半人工采苗 4、全人工育苗 5、扇贝的养殖技术 6、扇贝的收获与加工
贝类增养殖学
1、概况介绍
附着型贝类常见的养殖品种有扇贝、贻贝、珠母贝等, 靠足丝附着在岩礁等外物上生活。本章主要以扇贝为代表 讲述附着型贝类的育苗养殖技术。 世界上扇贝科种类达300种,在我国约有30余种,已 经发展养殖的有自然分布于黄、渤海的栉孔扇贝、自然 分布于东南沿海的华贵栉孔扇贝,可以发展养殖的有自然 分布于南海的长肋日月贝和美丽日本日月贝。外来引进的 并在我国发展养殖的有1982年从美国引进的海湾扇贝(90 年代又从美国引进海湾扇贝的南方亚种墨西哥湾扇贝) 、 1982年从日本引进的虾夷扇贝。
2013-7-30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贝类增养殖学
2.扇贝的生物学基础
2.2 栉孔扇贝的形态的内部构造 2.2.8 生殖系统 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生殖腺位于足的后腹面,闭壳肌前 方的腹嵴内。 在繁殖季节,雄性生殖腺在成熟时为乳白色;雌性为桔红 色。 腺体的左右两侧有肾生殖孔与肾相通,成熟精子及卵子, 皆经过这个裂孔入肾脏,然后通过两肾孔排出体外。
2013-7-30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贝类增养殖学
2.扇贝的生物学基础
2.2 栉孔扇贝的形态的内部构造 2.2.3 消化系统 栉孔扇贝消化管的迂回度在瓣鳃类中算是比较简单的。共分为唇瓣、口唇、 口、食道、胃、肠、直肠、肛门和消化腺等部分。 上图中24、2、3、20、23、9、11分别为唇瓣、食道、胃、肠、消化盲囊、 直肠、和肛门。
2013-7-30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贝类增养殖学
2013-7-30
烟台大学海洋学院

第四章 贝类人工土池育苗与天然采捕

第四章 贝类人工土池育苗与天然采捕

采捕野生贝苗时,利用刮板和甜苗网作 为采苗工具,落潮后,在选定的海滩上 顺次刮起滩面,约0.5 cm厚的泥层,并经 常甩动网袋,使细泥由网眼漏出。刮到 三分之一袋时,拿到预先挖好的水坑或 水渠内洗涤,将袋内的砂及贝苗倒在筛 内筛去粗砂、碎壳及蟹、螺等敌害生物, 经取样计数后即可播苗放养。也有在半 潮时用推苗网推苗,满潮时用船带着拖
第四章 贝类土池人工育苗和 采捕野生苗
第一节 贝类的土池人工育苗
土池人工育苗是在露天下进行的,面积 大,洗卵和清除敌害工作比较困难,人 工控制程度较差。但这种方法设备简单, 成本低,是比较多快好省的大众化育苗 方法,又称半人工育苗。该法一般多用 在双壳类的苗种生产上。
一、育苗场地的选择
1、位置 应建在高潮区或高、中潮区交界的地 方。无洪水威胁,风浪不大,潮流畅通。有淡 水注入的内湾或海区,地势平坦的滩涂为最好。
4、越冬保苗 在北方,12月至2月,水温 下降,常达零度左右,对体小抵抗力低 的稚贝威胁很大。因此,冬季必须提高 水位,加大水体,保温越冬。
5、敌害防除 稚贝期敌害很多,如鱼蟹 类、桡足类、球栉水母、沙蚕、浒苔、 水鸟等。
①鱼蟹类 如蛇鳗、鰕虎鱼、河豚、梭鱼 等鱼类以及梭子蟹、青蟹等蟹类常吃食 贝苗,应在进水时,设密网滤水,以减 少鱼蟹类的危害。
野生蛏苗的采集是从立冬开始,至大寒
前后结束。采苗方法是用淌苗袋,长 120cm,宽40cm,网袋口有3 cm宽的梯 形竹框,刮泥的刮板宽8 cm,长24 cm, 用毛竹制成。淌苗袋按网目大小可分为5 种规格(表19),根据蛏苗的大小选用不同 规格淌苗袋洗苗。立冬至小寒之间,1 kg 苗有20~30万粒,刮土深度l~3cm,然
其它生物敌害的防治,可利用晚间开闸 门放水之机,排出池外,睛天刮大风时, 球栉水母及沙蚕集中在背风处可用手操 网捞捕。对于蟹类等,可把水抽干人工 捕捉之。

水产养殖概论答案

水产养殖概论答案

答案:《水产养殖概论》期末试卷一、名词解释(3’*10)1、孵化受精卵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过胚胎发育最后孵出鱼苗的全过程。

2、亲鱼是指已达到性成熟并能用于人工繁殖的种鱼。

3、人工授精用人工方法采取成熟的卵子和精子,将它们混合后使之完成受精的过程。

4、内营养期刚孵出的鱼苗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为营养,称内营养期。

5、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产剂后到开始发情所需的时间叫效应时间。

6、饲料添加剂在配合饲料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非能量物质。

7、总能是指饲料中三大能源物质完全氧化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8、饵料鱼、虾、贝等水产动物的食物。

9、抗微生物类药物是指由某些微生物在其生命繁殖过程中产生的能选择性杀灭其他生物或抑制其机能的化学物质。

10、PCR即聚合酶反应,这种技术是在引物指导下,依赖模板和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它类似于生物体内的DNA复制,通过反复的变性、复性和延伸,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使微量DNA片段的目的基因数量呈几何级数扩增。

二、填空题(1’*30)1、鱼类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色素细胞位于皮肤的(真皮)层。

2. 鱼类分类的主要性状有鱼体上的(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鱼类外部和内部构造的某些特征。

3. 鱼类的个体发育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以及(成鱼期)。

4.对虾身体分为(头部)和(腹部)。

5、中国明对虾的养成方式可分为(粗养)、(半精养)、(精养)等数种。

6、中华绒螯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壳)亚纲、(十足)目、(爬行)亚目。

7、黄鳝常用的运输方法主要有(干运法)、(水运法)和(尼龙袋充氧法)三种。

8、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按其物理现状,可分为(粉状饲料)和(颗粒状饲料)两大类型。

9、鱼病防治工作中一般贯彻(全面预防)和(积极治疗)的正确方针。

10、鱼类的免疫接种方式可分为(注射法)、(浸浴法)与(口服法)的方法。

三、简答题(5’*8)1.简述轮捕轮放的作用及方法?答:作用:轮捕轮放是一种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是提高池塘产量的重要措施。

附着型贝类养殖技术贝类通识护理课件

附着型贝类养殖技术贝类通识护理课件
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性 强、抗病力强的贝种进行 养殖。
贝种处理
清洗贝种表面、进行必要 的消毒处理,确保贝种健 康。
贝种投放
合理密植,根据养殖环境 和水流情况确定投放密度 。
养殖管理技术
饲料选择与投喂
根据贝类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合 适的饲料,合理安排投喂量和频
次。
水质监测与调控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采取措施保 持养殖环境水质的稳定。
疾病预防与控制
加强疾病预防,发现疾病及时采 取防治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养殖周期与收获
养殖周期
贝类处理与运输
根据贝类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养 殖周期,确保贝类达到最佳收获状态 。
对收获的贝类进行必要的处理和保鲜 ,确保运输过程中贝类的品质和安全 。
收获方法
根据贝类种类和养殖环境选择合适的 收获方法,确保收获的贝类完整、新 鲜。
生态修复与保护
合理发展贝类养殖有助于改善水域 生态环境,通过滤食作用净化水质 ,促进生态平衡。
贝类养殖的历史与发展
贝类养殖历史
贝类养殖始于公元前3世纪,随着时 间的推移,贝类养殖技术不断发展, 品种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的 养殖模式。
贝类养殖发展趋势
未来贝类养殖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注重环保和 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的双重目标。
05
06
遵循相关标准,确保贝类产品的质量和安 全性。
04
贝类养殖案例分析
成功养殖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
养殖海域选择与环境条件
02
案例二
贝类种苗来源与选择
03
案例三
养殖密度与养殖管理
04
案例四
养殖周期与产量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

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
• 升温育苗(海湾扇贝) • 常温育苗(栉孔扇贝)
升温室内人工育苗
• 亲贝入池
–亲贝选择:
• 壳高5-6厘米的1龄贝 • 体质健壮,活力好 • 无损伤,无错壳,无病虫害。
–入池时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若室内工作不
充分,饵料不足,可适当延迟一段时间。
亲贝的促0目的窗纱网制成,小者长30~40厘米, 宽20~30厘米, 大者长60~75厘米,宽35~40厘米。
• 每袋装采苗棕帘约5米左右或网衣100克左右。 • 若采苗密度过大可在袋内追加一部分洗净的网 衣。 • 网袋系在直径 0.5 厘米左右、长约 3 米的聚乙烯 垂绳上,袋与袋之间不应碰撞,为防缠绕,垂 绳下面应有坠石,(10袋/串)。
• 性腺指数
• 性腺指数 = 腹嵴干重/软体部干重 x 100% • 栉孔扇贝性成熟时,性腺指数在15%以上
• 繁殖方式:产卵型 • 产卵量
• 产卵量大,多次产卵 • 海湾扇贝产卵量在100万粒左右 • 虾夷扇贝一次产卵可达1000~3000万粒 • 华贵栉孔扇贝:300~1500万粒
扇贝的生长
4. Polyculture of scallop and sea cucumber Using net cage
each layer will contain 30 Farreri’s scallops and 1-2 sea cucumber
bottom sowing culture
Farreri’s scallop: 40-50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sea cucumber: 3-4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采苗器器材
采苗器应选择取材方便,成本低,便于操作,坚固耐 用,表面粗糙,固着面积大等特点。主要的采苗器有以下 几种: 1.石头采苗器: 2.竹子采苗器: 3.蛎壳采苗器: 4.水泥制件采苗器:
三、采苗时间
正确掌握采苗时间,适时投放采苗器,是采苗成败的 关键。一般从牡蛎亲贝大量排放精卵日算起,经过8~14 天,即出现1次附苗高峰。生产上大都在5月中至6月中采 苗,称作夏苗,其优点是数量多、苗体健壮、生长快。
第四章 固着型贝类的养殖
——牡蛎的养殖
牡蛎是我国沿海最为常见的一种贝类,俗称蚝(广东、 福建)、蛎黄(浙江、江苏)、海蛎子(山东以北沿海)。其软 体部中含蛋白质45%~57%、脂肪7%~11%、肝糖19%一 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灰分等,具有较高的营养 价值,有“海洋牛奶”之称。其肉可食用,还有一定的药 用价值。蛎壳可作贝苗的附着基,是烧制石灰的好原料, 也可加工制作钮扣和工艺品等,也是家禽、家畜饲料钙的 来源。 牡蛎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形亚纲,珍珠贝目, 牡蛎科。 牡蛎的种类繁多,全世界计有一百多种,我国沿海已报 道20几种,国内主要养殖种类有:近江牡蛎、褶牡蛎、密 鳞牡蛎、大连湾牡蛎、太平洋牡蛎(长牡蛎)。
海区盐度的变化状况是选择养殖场地不可忽视的条 件。近江牡蛎和长牡蛎属于低盐度种类,主要分布在盐 度为10~30‰(比1.006~1.022)的河口和内湾。 密鳞 牡所处的盐度环境比较窄,适应范围为27~34‰(比重 1.020~1.025)。褶牡蛎分布在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对 盐度的适应能力倾向于近江牡蛎。大连湾牡蛎一般生活 在低潮线以下,对盐度的要求倾向于密鳞牡蛎。 牡蛎的饵料种类主要是单细胞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摄食无特殊规律性,一般水在25℃以下,10℃以上时摄 食旺盛,在繁殖期,摄食强度减弱。
用石块(2-4kg)或贝壳队成一列,每列之间距离70100cm;石块用量每亩为10-20立方,贝壳则为10-15立方 米。在底质软的泥滩不适宜采用该方法。
3.立石采苗
把规格1.2m×0.2m×0.2m的石柱或类似的水泥棒单支垂直 竖立,每亩立石1000条左右。该方法适合于褶牡蛎的采苗,采 苗后可直接养成。
第二节
牡蛎的半人工采苗
一、采苗场的条件
1.地形:选择风浪平静,潮流畅通,有天然生长的牡蛎,港 湾形以喇叭或布袋形为好。 2.底质:插竹养殖以软泥底南为好;投石养殖以较硬的沙泥 底或泥沙底质为好;筏式养殖,对底质要求不严格。 3.盐度:近江牡蛎、长牡蛎的采苗场应选择在比重较小的河 口附近,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应选择在离河口较远的海 区。 4.潮流:一般流速维持在40-60厘米/秒 5.水深:根据种类和采苗方式不同要求不一样。
三、繁殖习性
牡蛎有雌雄同体和雌雄异体两种性现象,它们之间还 经常发生性别转换。同一个个体在不同年份或季节,其性 别以不同。胃周围是生殖腺的主要分布区。雌雄性腺均为 乳白色,外表很难分辨。 成熟的卵子呈圆球形,未成熟的卵子一般呈梨形或多 边形。精子分头尾两部分,头部一般圆球形,尾部较长。 年满1龄性即成熟,开始繁殖。繁殖方式有卵生型和幼生 型两种。 牡蛎的繁殖期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即使同一种 牡蛎,由于生活海区不同,繁殖期也不同。就是同一海区, 由于海况条件的变化,不同年份,繁殖期也有先后。牡蛎 的繁殖期,大都在本海区水温较高、密度较小的几个月份 里。
3、倍性的检查
判断三倍体率的方法,主要有染色体制片、流动细胞 计数法、荧光显微计数及测量核仁大小等四种方法。
4、幼虫及稚贝培育
三倍体幼虫及稚贝培育与正常二倍体完全一样。
第五节、牡蛎的养殖技术
一、投石养殖法:
1.满天星式:将蛎石均匀地分散在养成场地,每亩投蛎石 3000~5000块。此适用于深水区。
二、生态习性
牡蛎终生营固着生活,不能脱离固形物而自行移动, 它的一生只有开壳和闭壳运动。运动时只限于右壳作上下 挪动。牡蛎通过贝壳运动进行呼吸、摄食、生殖、排泄和 渡过不良环境。 不同种类的牡蛎,对外界环境,特别是对温度和盐度 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我国养殖的牡蛎均属广温性,在 -3~3选择
牡蛎的人工育苗
褶牡蛎1-2龄,体长5-6厘米。大连湾牡蛎和近江牡蛎 2-3龄,体长10厘米以上。太平洋牡蛎2-3龄,9-10厘米以 上。亲贝蓄养方式可采用浮动网箱或网笼式吊养,每立方 米水体可蓄养50-60个;牡蛎雌雄外形或性腺颜色均难分 辨,只好混合蓄养。
二、采卵
1、自然排放 2、诱导排放 3、解剖取卵:
单体牡蛎的形成是在牡蛎幼虫出现眼点即具有变态能 力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成为单个的游离的牡 蛎。一般多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1、肾上腺素(EPl)和去甲肾上腺素(NE)处理法(不固着) 2、颗粒固着基采苗法 3、先固着后脱基法
二、牡蛎多倍体的培育
l、采卵
选择充分成熟的亲贝,进行采卵。亲贝成熟的好坏决 定了能否成功地生产三倍体的问题。因为在受精卵减数分 裂过程中,卵子发育的同步性是极为重要的。经同步控制 受精的卵子也将同步进行减数分裂,可使细胞松弛素(CB) 同时对受精卵产生作用。不成熟的卵子则不能产生这样的 同步性。同步性不仅对于同一雌贝产生的卵子,而且对于 不同雌贝得到的卵子都是很重要的。雌贝应在同一时期成 熟,这样同一批亲贝产的卵子基本上是同步的。 获得牡蛎精卵有两种途径,自然排放和解剖法。无论 那一种方法,雌、雄要严格分开。
2、受精及处理
在常温下,用人工方法使卵子受精。由于水温及种类 不同,导致极体放出的时间不同,一般受精后一定时间 (20-30分钟),开始加入CB进行处理。用CB处理(约20分钟) 后,用20微米的筛绢将受精卵从药液中滤出冲洗。在处理 过程中用DMSO(二甲亚砜)作CB的溶剂。CB的剂量一般为 0.5-1.0毫克/升。受精卵经CB-DMSO海水溶液处理和筛绢 过滤后,用0.05~0.1%的DMSO海水溶液冲洗,这样可以 提高孵化率。 CB是一种粉末状剧毒物质,使用前溶于DMSO中,冷冻 保存。DMSO是一种万能溶剂,易穿过皮肤及乳胶等,操作 时要格外慎重。
2.梅花式:以5~6块蛎石堆成一堆,呈梅花形,每堆间距 30~50厘米,在养成场分散养成。
3.行列式:蛎石成行排列在养成场里养殖,每行的宽度约 30~60厘米,行的长度与蛎田的幅宽相等,行距为50~ 100厘米。
二、桥石养成法:
用此法采到的蛎,经过1个月的培养,个体增大,此 时需将石板重新疏排整理,以免影响生长。疏排时,将 6~7块石板组成一组,组间用石条连成一长列,组间距 50~60厘米,列间距1~2米,经过一段时间养殖后,将蛎 石的阴面与阳面互换,使两面牡蛎生长均匀,到年底即可 收获。
第一节
一、基本形态
生物学特性
牡蛎的贝壳坚厚,外形很不规则,由左右两壳组成。 右壳又称上壳,小而扁平,形似盖状,贝壳表面生有鳞片。 左壳又称下壳,大而凹,以此壳固着在礁或其它固有形物 上。贝壳的形状不仅因种而异,而且受环境影响,如附着 物的形状、风浪冲击以及其它生物在其贝壳表面附着等因 素,均能导致贝壳外形发生变化。
用解剖刀从韧带部挑起,割断闭壳肌,去掉右壳,露 出软体部分,用水滴法检查性别。将卵巢取下,放入80目 网袋中,轻轻搓洗,将卵子洗下后用250目筛绢过滤,去 掉大的组织和杂质。为了提高受精率,解剖的卵需在海水 中浸泡0.5-1h。
三、幼虫培育
幼虫培育中的管理工作如换水、投饵、除害、倒池、 清底、充气与搅动、加抗菌素、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观 测幼虫生长以及水质分析等基本同贝类人工育苗常规管理 内容。由于解剖取卵,卵的成熟度不一,因此,幼虫发育 速度差别很大。特别在眼点幼虫时,有的个体很大,已出 现了眼点,但有的个体较小,眼点还未出现。因此,在此 时应进行一一次滤选,将大的个体选入他池,并投放固着 基,使幼虫固着变态。
四、采苗
当牡蛎的幼虫发育到眼点幼虫达到40%以上时,便可 投放固着基。常用的固着基有牡蛎壳、扇贝壳、塑料板 (或盘)、塑料波纹管、胶胎等。投放采苗器前,应将固着 基洗刷干净。
第四节 单体牡蛎和多倍体牡蛎的培育
一、单体牡蛎的培育
单体牡蛎即游离的、无固着基的牡蛎。 单体牡蛎由于其游离性而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因而 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使用网笼养 殖以及海底播养,增加了养殖空间和饵料利用率,提高了 单位养殖水体的产量。网笼养殖减少了蟹类、肉食性螺类 等较大个体敌害的危害。单体牡蛎便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易于观察和测量。
五、垂下养殖法:
1、筏式养殖;2.延绳式养殖;3.栅架式养殖。 在养成期间,必须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如:移石、防 洪、越冬、清除敌害、育肥和整修浮筏等各项工作。
第六节 收获与加工
近江牡蛎和大连湾牡蛎要养3~4年才能,在养成条 件较好的海区,养2年就可收成。褶牡蛎养1年就可收获。 收获季节一般在蛎肉最肥满的冬、春两季。 收获牡蛎的方法:在底质平坦的海区,用蛎子网捞取。 蛎网网口用铁架制成,网前有铲头6~8个,在拖网过程中 铲蛎入网。在底质不平的岩礁底海区可先用钢丝耙取,再 用抄网捞起;也可用蛎夹将蛎石捞起,进行采收。在潮间 带养殖的牡蛎,可在干潮时装船运回岸上开壳取肉,或在 滩上直接从附着器上铲下运,垂下养殖的牡蛎,可以直接 在船上将牡蛎采收下来。
四、采苗方式
1.桥石采苗:
采苗时在中潮区附近,将规格为1.2m×0.2m×0.05m的 石板或水泥制件紧密相叠成人字形,石板或水泥制件与滩 面成60℃角,由十几至几十块组成一排,排间用一块长约 70cm的条石或水泥棒连成长列,列的方向与水流方向平行。 该方法适合于褶牡蛎的采苗,采苗后可直接养成。
2.投石采苗
三、插竹养成法:
适用于浪平静、流速缓慢、盐度高、软泥或泥沙底质 的内湾。用此采到的蛎苗就地养殖。养殖成时,需将蛎竹 稀疏,以利牡蛎生长。当年春季固着的蛎苗到年底即可收 获。秋季固着的蛎苗要延至次年冬季才能收获。
四、立石养殖法:
用此方法所采到的蛎苗就地继续养成,若蛎苗固着过 密,要适当稀疏。竖立在海区的石柱,一般不移动位置, 作为永久性的养殖器材置于海区。收获时将牡蛎从石柱上 铲下来,运回岸上开壳取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