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端午节韩国人申遗

端午节韩国人申遗端午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在近期,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就是“端午节”正式申报为韩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韩国人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传承。
一、韩国人对端午节的认识韩国人对端午节的认识源自唐朝的文化传入和韩国本土的文化发展。
韩国的端午节通常被称为“端午节”或“重阳节”。
在韩国的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喝艾草汤、赛龙舟、撒五色豆、系彩绸等活动,这些活动与中国的端午节习俗十分相似。
韩国人认为,端午节是一个祛病消灾、祈求平安的节日。
他们以为,吃艾草汤可以驱虫驱瘟;撒五色豆可以驱走邪气;赛龙舟可以化解灾难,护佑家庭和民族的平安。
在韩国,端午节是一个全家团聚、互送母亲节礼物的传统节日。
二、韩国人为何要将端午节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韩国人将端午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对中国文化和端午节文化的认同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韩国本土化和传承。
韩国人将端午节本土化,将吃粽子、喝艾草汤、撒五色豆、赛龙舟等活动与韩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让端午节更好地融入到韩国社会和文化中。
2、增强民族自豪感。
韩国人希望通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韩国在文化多样性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力,也强化了韩国人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认同。
3、推广文化交流和合作。
韩国人将端午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为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推动亚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韩国人如何传承端午节文化?在韩国,很多家庭、教育机构、社区组织等都会举办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传承端午节文化。
具体包括:1、教育宣传。
学校和社区组织会组织关于端午节的文化讲座、文艺晚会、展览等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2、家庭传承。
家庭中会有长辈向子孙讲述端午节的故事;家庭中制作粽子、喝艾草汤、与亲友举办赛龙舟等活动,以庆祝这个节日。
3、公共服务。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摘要:韩国申遗工程有盗用中华文化的嫌疑,引起了国内关于中华文化的热议和反思。
比照韩国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态度,国内的文化保护却显得薄弱无力。
特殊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淡忘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中国是时候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字: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全球化文化冲击文化保护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
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向来是沿袭至今,只无非,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
就拿节日来说,传统佳节渐渐变得空有其表,人们只关注会放假几天,却忽略了其暗地里的文化内涵。
可最近,一系列事情却是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韩国的申遗工程有了染指中国文化之嫌。
“端五节〞,“暖炕〞这些暧昧的申遗工程引起了热议。
这时,人们才开始对逐渐淡忘的文化产生了重视。
韩国,与中国不同,他没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中国宏伟的幅员。
可就是这么个国家,在文化的保护上却是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列。
我国现有 28 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
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 10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也有 7 处世界文化遗产。
2022 年底,热中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五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22 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
韩国政府方案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 2022 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韩国人的方案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现状并编辑目录,至 2022 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端午节 韩国申遗成功

端午节韩国申遗成功近日,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走进了韩国文化中心的“国家无形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韩国首个成功申遗的中华文化传统节日,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端午节”是华夏民族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代,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夏至祭神等,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每逢端午佳节,炎炎夏日早已过去,凉爽渐入人心,人们不仅要感恩祖先、表达爱国之情,也是一种亲朋好友相聚、庆贺团圆的时刻。
而在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则和中国有所不同,据考证,韩国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5年新罗时期,为纪念新罗王子金孝琳的诞辰而设立的。
韩国端午节的习俗也与中国有所区别,其最主要的习俗是户外踩“摇头鬼”盛典,即表演摇着头的马踩死肺病神鬼的节目,有人在周围扮演妇女,拍马策马,喊着“哇啦哇啦”的口号,是表达人们驱邪、祈祷健康、增加情感交流的重要时刻。
能够进入韩国文化中心的“国家无形文化遗产”名录是一项极为殊荣和高度评价,暴露出了端午节的民俗文化之美、历史传承之重要性,也展示了端午节特有的文化气息和博大的人文内涵所蕴含的价值和深刻意义。
要想成功申遗国家无形文化遗产,除了普遍意义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尊重之外,还需要符合诸如难以替代性、不可复制性等较高的标准。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节日,有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非常符合这些标准。
端午节的传统仪式和庆祝活动不仅能凝聚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增强家国情怀,还是人们促进交流、互动和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中介,为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此外,作为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民俗涵义。
端午节为韩国人民传递出对美好生活和心灵平和、身体健康的追求,更是韩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入选国家无形文化遗产的韩国端午节,不仅代表了韩国市民对传统文化节日深深的热爱和维护,而且也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与融合。
中秋节被韩国申遗成功

中秋节被韩国申遗成功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然而,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是,中秋节竟被韩国申遗成功。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阖家团圆、共赏明月的美好时刻。
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品尝着香甜的月饼,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那一轮明月,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庭院,也照亮了人们心中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在中秋节的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
妇女们精心准备着各种美食,尤其是那象征着团圆的月饼,更是制作得格外用心。
男人们则忙着采购节日用品,张灯结彩,将家里布置得充满节日的氛围。
孩子们则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们可以穿上新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享受着节日带来的欢乐。
到了中秋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摆上一桌丰盛的佳肴。
明月高悬,清辉洒下,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赏月聊天。
长辈们会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孩子们则听得入神,眼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这个时候,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宁静和幸福,忘却了一切烦恼和疲惫。
中秋节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比如,人们会在这一天拜月,向月神祈求平安和幸福;还有猜灯谜的活动,大家绞尽脑汁,试图猜出那些富有智慧和趣味的灯谜;舞龙舞狮的表演更是热闹非凡,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节日,却被韩国申遗成功。
这无疑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掠夺和侵犯。
韩国在申遗过程中,强调了他们所谓的“独特性”和“传承性”,但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到如今的家庭团聚,中秋节的内涵和形式不断丰富和演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
韩国的申遗成功,反映出我们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漏洞。
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力,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被他人抢占。
韩国端午节申遗对中国的启示

中新网11月27日电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对此,吉林延边大学朝鲜(专题,图库)和韩国问题研究所所长高敬洙教授在接受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访问时指出,这一事件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对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高教授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也传到了周边各个国家。
在东方国家尤其是韩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传统了。
作为和中国共享的一种文化现象,现在韩国申报成功,我们应该祝贺,对作为起源国的中国来说,也是敲一下警钟:在无形文化遗产方面如何进行保护和发展。
高敬洙教授也指出,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
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
主要内容有:一、祭祀活动,广泛的祭祀。
当地的英雄人物,值得纪念的人物都会进行祭祀,从4月5号到5月7号之间活动不断。
二、各种游戏。
以舞蹈为主的戴假面具跳舞和各种歌唱比赛,有传统的歌谣比赛,也有青年人参加的现代歌曲。
三、端午节的前后两天将广泛举行各种活动。
包括游戏和摔跤、荡秋千等体育运动。
这些活动引来周边和附近民众的广泛参加。
同时,这几年也迎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高敬洙特别指出:韩国江陵祭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世界无形遗产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97年端午祭已经被选定为韩国的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正式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报。
高敬洙教授表示,现在韩国已经有三个无形遗产了,联合国也肯定了韩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努力。
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一、政府重视,文化管理部门重视。
这些重视是有意地培育和保护,而培育也加上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包括现代的有些游戏规则也放到传统文化里头去了,使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近年来,韩国不断致力于申遗中国文化遗产,这一行为不仅表明韩国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也体现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来看,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韩国文化及全球文化的影响。
首先,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中国积累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涵盖了艺术、建筑、文学、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韩国恭州高句丽王陵申遗成功,这一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精湛之处。
高句丽王陵是高句丽王朝的王室陵墓,以其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精美的壁画而闻名,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绘画技巧。
此外,中国的文学经典也在韩国得到了高度关注,如《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等。
这些经典作品代表了中国哲学、文化和军事智慧的精粹,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的影响。
韩国作为中国的东邻,历史上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韩国申遗中国文化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更是对韩国文化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证明。
例如,韩国申遗成功的项目中,有许多与中华文明紧密相关,如韩国的“张仲景医学传统”、刻有佛经的石窟寺庙等。
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韩国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韩国申遗的石窟寺庙则是韩国佛教与中国佛教交流的重要见证,体现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通过申遗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并向世界传递了中韩两国文化交往的历史沉淀与成果。
最后,从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力。
秉承“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共同性”理念,在保护自身文化遗产的同时,中国也传播与推广其文化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韩国申遗中国文化的成功,无疑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机会。
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申遗成功,中国文化得以更好地走向国际舞台,为世界各国了解并尊重中国文化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韩国频频争夺中国文化遗产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韩国因为太缺少自己独立的历史和文化,从 骨子里就有自卑,所以,总喜欢和强大的民 族攀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啊!说明我们中国文化的吸引 力太过强大了!
iPad2如期发布,其支持10种语 言,但没有韩语
iPad2如期发布,其支持10种语 言,但没有韩语。韩国网友表示 遗憾说:“韩国是个不可忽视的 市场,为什么不支持韩国语呢?” 中国网友表示:“还是苹果老辣, 从根本上杜绝了苹果是韩国人发 明的可能。”
韩国发明活字印刷术?
2007年,韩国在德国办“韩国是印刷术 的起源国”展览。而此中展出的、诞生于 1377年《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 节》被标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金属活 字本。
毕升(又作毕晟,约970年—1051年), 中国发明家,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汉族, 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 英山县草盘地工印 刷。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被认为 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宋朝的沈 括所著的《梦溪笔谈》记载了毕升的活字 印刷术。
韩国频频争夺中国 文化遗产
壹
“ 江 陵 端 午 祭 ” 申 报 世 遗
貳
韩 医 改 中 医 申 报 世 遗
叁
孔 子 是 韩 国 人 ?
肆
韩 国 发 明 活 字 印 刷 术 ?
伍
韩 国 学 者 称 韩 国 人 祖 先 发 明 汉 字
“江陵端午祭”申报 世遗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 祭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确定为 “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 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 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留给中 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
孔子是韩国人?
正当中国的论坛上还在为应不应当 祭孔吵得不停,韩国人已经在准备 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的变成 韩国人了。韩国人论证孔子是韩国 祖宗箕子的后代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看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不仅赋予了中国人民以独特的文化认同感,也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面临着各种文化冲击和影响的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而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个典范。
首先,韩国端午祭作为中国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韩国得以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韩国端午祭是韩国人民为了祭祖、除疫、祈祷丰收之意而举行的传统节日,与中国的端午节有着相似的起源和传统活动。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不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也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成果。
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个长期而繁琐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虽然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面临过多次战争、灾难和文化断层的威胁,但通过多年来的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文化传承与保护制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是中国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也证明了中国文化在传承与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然而,虽然韩国端午祭的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都发生了诸多变化,许多传统文化习惯逐渐被遗忘或边缘化。
其次,文化市场的商业化和商品化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满足商业利益和消费需求,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失去了原有的纯粹性和真实性。
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政府、学术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努力,以及加强教育和宣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对民族传统文化从观念和行为等各方面的有力保护和传承。
第一,强烈的民族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由于历史原因,韩国同中国在传统文化上有很相似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民俗活动。类似中国民间庙会、赛龙舟之类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一般规模都相当大。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在温阳有纪念民族英雄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此外,珍岛的灵登祭、光山的战祝祭、江陵的端午祭、百济的文化祭、安东的民俗祭,近年来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传统祭祀活动。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对端午节真正发源地在中国的实际是莫大的冲击。现在,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韩国还有到文庙祭祀孔子孟子的习惯。在传统的281所乡校和84所书院,仍然还设立有“忠孝教育馆”,经常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至今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元代时的《朱子家礼》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因此西方有些学者把韩国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在韩国, 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广大民众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关键字:韩国申遗中国文化全球化文化冲击文化保护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一直是沿袭至今,只不过,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就拿节日来说,传统佳节渐渐变得空有其表,人们只关注会放假几天,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可最近,一系列事情却是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韩国的申遗项目有了染指中国文化之嫌。“端午节”,“暖炕”这些暧昧的申遗项目引起了热议。这时,人们才开始对逐渐淡忘的文化产生了重视。
第三,完善传统民族文化立法,重视各种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有力保障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近40年来,除对全国的重要的有形无形文化财产、重要民俗资料、史迹兼名胜、天然纪念物进行普查确定外,还确定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367名。为使这些传承人的原始技能和艺术价值得到继续传播,政府还为每人每月发放相当于850美元的生活补贴,提供免费医疗和其使传统文化遗产传承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4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韩国政府计划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201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韩国人的计划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现状并编辑目录,至2014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韩国人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热衷由来已久。虽然国人对于韩国的申遗努力微词不少,如江陵端午祭等有“盗用”中国文化之嫌,另如泡菜申遗让国人觉得太过“小题大做”。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文化的保护上,我们或许是时候开始向韩国学习了。
韩国历来重视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决定向美国和日本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调整经济结构。1997年开始,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其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实,早在1986年,韩国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就已经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后来“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3年韩国政府出台了“文化繁荣五年计划”,提出将开发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4年,政府文化观光部设立文化产业政策局,开始着手准备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同时颁布各种文化政策综合计划,积极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98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并于1999 年至2001 年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从2001年开始,韩国决心用5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从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21世纪的知识经济强国和文化产业大国。截至2003年,韩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已占GDP的5%。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作者:
————————————————————————————————日期:
ﻩ
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摘要:韩国申遗项目有盗用中华文化的嫌疑,引发了国内关于中华文化的热议和反思。对比韩国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态度,国内的文化保护却显得单薄无力。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淡忘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中国是时候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韩国,与中国不同,他没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中国宏伟的版图。可就是这么个国家,在文化的保护上却是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列。我国现有28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也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