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卫生部常规化学室间质评三年结果回顾分析

细致 、 富有人 情味地工作 方法 , 去激发员 工主动性 , 被动的 把 “ 要我做 ” 变为 主动地 “ 我要做 ” 。以和谐 的工 作环 境使 每个
员工不但 干得好 , 干得开心 , 而不 断增强 团队的凝聚力。 还 从 4 建 立科 学的评价体 系 医院感染管理推行人性 化管理取决于是否具 有三个前提 条件 : 一是有规 范管理 的基础 , 二是员工素质 的高低 和对人性 化管理 的要求 , 三是 管理者对 医 院文 化 的把握 。通过建 立一
足, 制订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 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 提升实验室检验质量 ,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关键词 ] 室 问质量评价 ; 常规化学 ; 变异指数得分 ; 变异指数 移动总均值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提高检 验质量的一种 有效
由 SE E S I M N 提供 , 余项 目由 D i s 其 as 提供。 y
[] 韩 1 [] 周 2
黎 , 士俊 , 朱 魏
华 , .医院感 染管 理研 究 [ ] 等 J.
中华 医院感染学杂志 ,0 4 1 ( )8 1 20 , 8 :9 . 4
敏, 赵大 文 .现代 医 院感 染质量 管理与 控制思 路 [ 收稿 日期 :0 1 1—1 编校 : 2 1 —0 4 王丽娜/ 郑英善]
人性 化管 理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 却非常 的难 , 但它是 一种
必然的趋势。因运 用到 医院感染 管理 中 , 是管理者要 把 医 就
务人员的情绪 、 情感和需要等因素作为 医院感染发 展的 目标 。
只有真正实现人性 化管理 , 医院感染 管理工 作才能更 上 一个 台阶, 医疗单位才 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永立于不败之地 。
临床生化检验室内外质控分析与评价

13 计算方法 .
20~20 0 0 0 1年 质 评 结 果 统 一 均 用 VI S和 P T
计 分 两 种 方 式 , 0 2年 至 今 只 采 用 P 一 种 计 分 方 式 , T 大 20 T P
于 等 于 8 为 合 格 , 则 为 不 合 格 , 再 划 分 其 他 级 别 。 每 个 O 否 不 标 本 、 个 项 目在 i± 3 每 内 为 P 0 , 则 计 0分 为 不 合 T 10 否 格 , 个项 目 P 每 T% 一 ( 格 标 本 数 / ) 0 , 次 P 总 成 合 5 x1 0 每
时 问 内 同 临 床标 本 一 起 测 定 。
12 研 究方法 . K、 a C 采 用 离 子 选 择 性 电极 法 , 用 上 海 N 、1 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迅 达 XD 8 6 7电解 质 分 析 仪 测 定 ; 氨 酸 氨基 转 移 酶 ( L 、 丙 A T) 天
冬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T) C 、 、 素 氮 ( UN) 肌 肝 ( E 、 AS 、 a P 尿 B 、 C R) 尿 酸 ( ) 葡 萄糖 ( l ) 总 胆 固醇 ( ) 三 酰 甘油 ( G) 总 胆 Ua 、 Gu、 TC 、 T 、
对 7年 来 本 科 室 参 加 重 庆 市 质 控 中心 发 放 的 1 4次 10个 4
标 本 进 样 分 析 , TP A b AL T T 0 合 格 , 1 K、 、 l 、 T、 C、 G 1 0 C、 B UN、 a P合 格 率 达 9 以 上 , 、 S 合 格 率 在 8 % 以上 , C 、 O Ua A T O
来 本 科 室 参 加 市 质 控 项 目从 1 个 增 加 到 1 个 , 1 7 6个 指 标 10 合 格 , 格 率 在 9 以上 的 有 4个 项 目, 格 率 在 0 合 O 合
某院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的部分结果分析

在 1 0 2 4 例标本 中 , 按 照 复 检 率 : 真 阳 性 率 + 假 阳性 率 的
原则 , 需要 复查的标本有 3 0 3例 , 比例 为 2 9 . 6 。
2 3 0 3例 符 合 标 准 的标 本 显 微 镜 复 检 结 果 分 别 是 : 散 点 图
报警 4 5例 ; 异常淋 巴细胞 6 5例 ; 溶血抵 抗 1 4例 ; 嗜 酸 性 粒 细 胞增多 2 2 例; 白细 胞 ( WB C) 分类 不全 、 不 分 类 及 WB C >3 0 × l 0 。 、 WB C <2 ×1 0 有 3 8例 ; R B C大 小 不 均 2 5例 ; 平 均 红 细 胞 体积( MC V) 大于 1 2 0 f L或小 于 6 O f L有 1 9例 ; P L T> 6 0 0×
- 1 3 3 聂 天珑 , 沈亚娟 , 张立芬 , 等. 全 自动血细 胞分析仪 的应用
[ J ]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 2 0 0 3 , 2 ( 2 ) : 1 2 9 — 1 3 1 . E 4 3 中华 检验 医 学 杂 志 编 辑 委 员 会 . 全 国 血 液 学 复 检 专 家 小 组 工 作 会 议 纪 要 暨 血 细 胞 自动 计 数 复 检 标 准 释 义 [ J ] . 中
大于或等于 1 。镜检 结果符合上 述 1 2条 中任 何一条 即为 阳
性。
在本院复检率为 2 5 . 6 , 准确率为 8 1 . 3 ( 真 阳性 率 加 真 阴 性
率) , 3 . 6 的假 阴 性 率 符 合 国 际 血 液 学 复 审协 作 组 关 于 假 阴 性
1 . 2 . 3 结 果 判 读 以人 工 镜 检 为 金 标 准 , 真 阳性 为 仪 器 及 镜 检 结 果 均 为 阳性 ; 假 阳性 为 仪 器 结 果 为 阳 性 , 镜检结果为 阴性 ;
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

临床检验室间质评项目及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不断地引进检验工作中,促使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有了很大发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同时对实验的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医师也越来越多地依靠实验室的帮助来进行诊断和掌握治疗进程,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更直接地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提高检验工作的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就显的尤为重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生物化学的检验质量,保证其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性能的过程中,我科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并积极参加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生物化学室间质评活动。
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1)、冻干血清(2)、参评项目:钾、钠、氯、钙、磷、尿素、肌酐、血糖、总蛋白、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十四个项目。
2、检测方法:严格按照仪器检测程序进行检测3、室间质评成绩要求:采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评价方式(PT 方案)。
(1)每次活动每一分析项目未能达到至少80%可接受成绩则称为本次活动该分析项目不满意的EQA成绩。
(2)每次室间质评所有评价项目未达到至少80%得分称为不满意的EQA成绩。
二、结果我院每年参加吉林省室间质评2次,每次每个项目做5个批号样本测定,则每个项目共有80个检测结果,PT得分<80为不及格。
统计结果见下表:14个项目室间质评及格率与不及格率项目名称平均PT平均VIS及格数及格率%不及格数不及格率%(PT≥80%)(PT<80%)钾98.842.37998.811.3钠66.7 75 93.8 56.3氯97.5 63769545钙100 47.3 80 100磷97.5 46.3 78 97.5 22.5尿素100 6679 98.8 11.3肌酐95 67.3 74 92.5 67.5总蛋白100 62.8100白蛋白92.560.27492.567.5血糖10036.879100总胆红素98.855.87698.811.3总胆固醇96.343809545甘油三酯100448010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27.280100三、分析与体会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院参加室间质评各项成绩优秀,除了钠、肌酐、白蛋白项目及格率分别为93.8%、92.5%、92.5%外,各项成绩及格率均达到95%以上,平均VIS<80 。
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的部分结果分析

1 O 料O 见 : O 来7年 0MVI 0逐 年 降 低 趋 势 。MVI 资 可 O O 6年 O S是 S是 反 映 O 生 化质 量 评 价 的综 合 指 标 , MVI 小 , 明测 定 结 果 越 准 确 。 S越 表 20 02年 MⅥ s 分 为 9 得 6分 , 平 均 P 而 T得 分 8. 7 5分 。 因
船 ∞ 弘 。 . 蛆 “ 曲
AS 、 T ALT 、 P、 T ALB、 。‘、 、 g 、 e、 、 A 、 u、 Ca - P M Ur Cr U Gl TG 、
T 、 K、 DH、 CC L AMY应 用 日立 7 6 全 自动 分 析 仪 测 定 。 00 5 评 价 方 法 及 标 准 . 2 0 ~ 20 0 2 0 7年 质 评 结 果 统 一 用 随 着 全 自动 生化 分 析 仪 及 电解 质 分 析 仪 等 先 进 仪 器 的使 用 , 质 量 试 剂 的应 用 , 验 人 员 全 面 素 质 的 提 高 , 用 与试 剂 高 检 采 配 套 的 标 准 品进 行 校 标 等 , 临床 化 学 检 验 质 量 不 断 提 高 。从 表
0
V S和 P 种 计 分 方 式 。采 用 卫 生 部 临检 中心 统 一 的选 定 变 I T2
异指 数 C V和 生 化 质 评 VI 算 公 式 , VI 计 以 S为 表 达 方 式 , S VI
O , 7 7 ≤8 O为 优 秀 , I ≤ 10为 合 格 , S 10为 不 及 格 定 为 7 VS 5 VI 5
杜 敏△, 张 磊 , 彦金 董
200 ) 5 0 1 ( 南 市 第二 人 民 医 院检 验 科 济
【 关键 词 】 化 学 , 床 ; 实 验 室 , 临 医院 ; 质 量 控 制
临床生化检验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六年结果的评价

摘要 : 目的 临床服务。方 法
对室间质量评价的得分情况进 行统 计学 分析 , 总结 室内质控 和室间质量评 价的经验 , 以便 更好地为 用全 自动生化 分析 仪检测盲样 1 9项临床生化指标 。结果 六年 中质控检 测 1 9项指标 , 变异指数
ca sC r 3. 9% , 3. 4% a d 6 ls wee 8 1 1 1 n 3. 7% rs e t ey i 9 ide fq ly c nr ldee td. 9 9— 2 4 te Na VI e o l e p ci l n 1 n x o uai o to tce 1 9 v t 00 h S g ta g a
de A ls rm o ic e s 0 .h 1VI e o lte A cas t 1 0 一 8 % . o du i n P s y i rv me tt 1 casf o 5 % n r e 6 % te C S g ta g a ls 1 1 4 % a h 7 1 " 0 8 C n so a s b mpo e n o
c nrl n xen l u t se s n al r v e a b s f c u ae da n ss rame t n b e v t n o rg o i frcii . o t d e tr a  ̄ y as sme t l p o i ae o c r t ig o i ,t t n d o s rai fpo n ss o l c oa q c d a e a o n
得分( ]) vs A级占 8 .9 , 占 1 .4 , 占 3 6 %。19 3 1% B级 3 1% c级 .7 9 9年 一20 04年 N I aVS得分 A级从 5 %提 高到 6 %, 0 0 a VS得分 A级从 4 % 一8 %。结论 I 0 8 经过改进使过去结果不太 准确的指标 得到修 正 , 质量控制 对于临 床生化 检验结 果 的质量保证非常重要 , 只有 做好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 , 能为临床提供 准确 的诊断 、 才 治疗 、 预后观察的依据 。 关键词 : 量控制 ; 质 室内质控 ; 间质量 评价 ; 室 变异指数 得分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回顾分析近年来,随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质量管理在检验实验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手段是间质评价,它能够提供对检验过程中误差和偏差的评估,并为实验室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本文将回顾和分析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室过去一段时间的间质评结果,以了解质量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间质评价概述间质评价是指通过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参考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可靠性的过程。
通过参与间质评价,实验室可以获得外部的验证和认可,提升信任度和竞争力。
本实验室每年参与多个质量控制机构组织的间质评价,并持续关注评价结果。
二、间质评价结果回顾回顾近五年的间质评价结果,本实验室的整体表现总体较为稳定。
在参与的各项检验项目中,约80%的项目的结果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与参考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可控制的误差范围内。
然而,约15%的项目结果存在较大偏差,超出了可接受的误差范围,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同时,约5%的项目结果处于边缘范围,需要加强质量控制措施,防止误差进一步扩大。
三、分析问题原因针对出现较大偏差的项目结果,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找出了一些可能的问题原因。
其中,仪器校准不准确、操作规范不严格以及人员培训不足是导致结果偏差的主要原因。
此外,样本储存和运输的环境因素也对结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源自于质量管理和技术操作方面的不足。
四、改进措施建议为了改善质量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建议:1. 加强仪器校准和维护:定期进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确保仪器准确度和稳定性。
2. 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进行检验,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3. 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加强样本处理和储存:优化样本的处理和储存流程,防止环境因素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
ALT室间质评回报结果的整体性能监控和价值分析

3 讨 论以往常规临床生化检验工作中,多数采用非抗凝普通试管标本进行测定,未加任何抗凝剂和促凝剂(速凝剂),待血液自然凝固后分离血清,或者采用水浴离心法,血标本的血清分离时间较长。
离心后常有蛋白凝丝挂壁或在血清表面形成纤维膜,不利于直接上机测定,血液凝固不好,容易造成分析仪器样品针的堵塞,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出现蛋白丝工作人员常用细玻璃棒剥离后再离心,有时可造成样本溶血,同时也加大了工作量。
但是标本在分离血清好的情况下,对检测结果通常是很可靠的[1],故在此分析中作为对照组。
在本组实验中发现,枸橼酸钠和EDTA等抗凝剂对生化检测项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
其原因可能是EDTA盐和枸橼酸盐都是因为使钙离子失去凝血功能而导致凝血,而在此过程中会形成螯合物或沉淀,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基于光电比色法原理进行工作的,故这些物质会对检测进行干扰,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准确。
抗凝剂本身可能对这些酶活性也有影响。
文献报道[3]肝素被认为是对生化结果影响较小的抗凝剂,此次实验结果与其结论亦相符,肝素是通过与抗凝血酶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灭活丝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
但肝素锂对血液中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4]。
血浆与血清出现差别的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血清分离胶是聚烯烃、聚酯、丙烯等材料组成的惰性半固体,具有触变性,在离心力作用下,其内网结构被破坏,变成低黏度流体,当离心力消失后,又重薪形成网状结构,在血清及血块之问形成隔膜。
分离胶促凝管可以有效隔离血清和血浆,从而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物质交流(离子交换和酶分解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血清变异,保证了检测值与人体内最大程度相近。
同时避免了因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溶血后对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有利于血液标本前处理的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结果的质量[5]。
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原管被广泛应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直接上机检测及标本的保存,其原管保存血清备查还减少了再次转管引起差错的可能性,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摘要】nbsp;目的nbsp;通过对1995~2003年四川省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生化检验质量。
方法nbsp;将1995~2003年36次临床生化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
采用年平均变异指数得分(MVIS)及单项平均变异指数(VIS)表示。
结果nbs
陈春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12月第2卷第12期【摘要】目的通过对1995~2003年四川省临床生化检验室间质评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生化检验质量。
方法将1995~2003年36次临床生化室间质评结果进行统计。
采用年平均变异指数得分(MVIS)及单项平均变异指数(VIS)表示。
结果 9年的总MVIS为48(29~77),各项总VIS为46(27~71)。
按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评价标准,结果为优秀。
结论我们应坚持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组办的室间质评工作,努力学习理解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念,促进体系建立,提高检验质量。
关键词临床生化室间质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简称质控),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国医院分级管理工作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已成为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目前,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在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跨出国界,形成了国际性交流。
检验质量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为了完善和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我科临床生化检验质量,对本实验室1995~2003年参加四川省临检中心组织的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质控物由四川省临床检验中心统一发给的冻干质控血清。
1.2 仪器日本岛津CL-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贝克曼全自动电解质分仪等。
1.3 试剂电解质试剂由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
P、Glu、UREA、TP、ALB试剂由上海长征公司提供。
CRE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
供。
1.4 评价方式和标准原则上采用上海定值血清定值作为靶值,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的选定变异系数CCV和生化质评VI计算公式。
一律直接以VIS为表达方式。
VIS≤80为优秀,80<VIS≤150为合格,VIS>150为不合格[1]。
1.5 方法将1995~2003年36次室间质评结果按MVIS,单项VIS 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1995~2003年每年MVIS及总MVIS 见表1。
2.2 1995~2003年各个项目逐年VIS及总VIS得分见表
2。
表1 1995~2003年每年MVIS及总MVIS(略)注:从表1中可见,每年的平均变异指数(MVIS)得分均<80,总MVIS为
48<80 表2 各个项目逐年VIS及总VIS(略) 2.3 按我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统一评价标准各项目结果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的VIS分布频率见表3。
表3 各项目VIS分布频数(略) 3 讨论
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电解质分析仪等先进仪器的使用,高质量试剂的应用,检验人员全面素质的提高,采用配套试剂和校准物进行校标等,临床化学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从表1资料可见,9年来,年MVIS最小为29,最大为77,总MVIS为48。
年MVIS有逐年降低趋势。
MVIS是反映10项生化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MVIS越小,表明测定结果越准确[2]。
表1数
据说明9年的质控,我科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得到了稳定而明显的提高。
从表
2可知,1995~1998年中,各项年VIS>80的有Na + 1次,Cl - 2次,Ca
2+ 1次,Glu3次,CRE2次,UREA2次,TP1次。
各项年VIS>150没有。
1999~2003年中,年VIS>80的只有Glu1次为133,最小MVIS为10。
1995~1996年是全手工操作(专人做),虽然质评结果好,但不是随机的,不能代表我室日常质量状况。
1997年是随机操作,质评结果差一些,但MVIS<80,真实反映我室日常工作质量。
1998年开始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由于对仪器性能及操作不够熟悉,个别项目VIS较大,以至MVIS为63也不太理想。
1999年以来我室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校准物的质量、基质效应等对室间质控的影响,我们改用了校准物及室内质控物,使其基质效应更接近人血清。
改进了仪器设计及试剂生产厂家,构成较好的校准物/试剂/仪器系统。
质评结果MVIS最大42,最小29。
总MVIS<50,临床生化质量水平得到大大提高,我科2003年
开始参加全国卫生部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结果也不错,获得了合格证(在此不多赘述)。
从表3可以看出,K + 合格率为100%,Ca 2+ 、P 3+ 、ALB合格率为95%以上,Na + 、Cl - 、CRE、UREA、TP合格率为90%以上,Glu合格率为79%。
Glu由于标准物是使用水剂,与省质控血清存在较大的基质偏差。
日常室内质控Glu均偏低,校准偏差+基质偏差+测定偏差,故偏差就较大,今后工作中应加强知识、技能培训,减少偏差。
加强室内质控是提高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3]。
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应派专人负责,保证实验前仪器处于最佳运转状态。
选用校准物及质控物的基质更接进人血清,减少基质偏差,构成最佳的校准液/试剂/仪器系统。
从多方面综合管理试剂,保证试剂质量,不能随意更换试剂厂家,尽量使试剂与测定系统配套。
室内质控物应包括所有测定项目的高、中、低值,坚持每日室内质控,发现失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以备查。
临床上应重视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如标本采集不当,即使质量控制措施很完善,也无法获得可靠的结果。
因为,从医生开化验单开始,后经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保存、打印出检验报告单,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
检验报告的质量要求,仅仅靠对实验标本本身的控制是不够的。
为了保证实验报告的质量,必须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管理。
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使检测结果保持可靠。
综上所述,我们应坚持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各级临检中心组办的室间质评工作,努力学习理解检验科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概念,促进体系建立,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评中采用统一CCV和评分有关问题.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6,2. 2 邓其鸿.四川省临床生化室间质量评价.四川省临床生化质量控制工作会议资料,2002,12:26-27.
3 康格非,巫向前.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70-478.
4 丛玉隆,邓新立.医学实验室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与建立.临床检验杂志,2001,19(5):305-309. (收稿日期:2004-10-28)
作者单位:617000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