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数量级单位表

合集下载

常用制冷单位、符号、名称、公式说明

常用制冷单位、符号、名称、公式说明

常用制冷单位、符号、名称、公式说明一、基本单位1、米(m)——长度单位2、千克(Kg)——质量单位3、秒(s)——时间单位4、安培(A)——电流单位5、开尔文(K)——绝对温度单位6、坎德拉()——发光强度单位7、摩尔-物质的量单位,以0.012千克碳12的原子数为一个基本单位二、引申单位1、功率单位1w(瓦特)=J/S(焦/秒)=N.m/S(牛.米/秒)=Kg.m2/S3(公斤平方米/秒的三次方) J:焦尔,热功的单位,1牛顿的力作1米的功称为1焦尔N:牛顿,力的单位,使1Kg质量的物体加速度达到1m/s2时所需的力Kw=1000w1度电=1Kw.H1米制马力=75千克力-米/秒=735瓦特2、热功单位及换算Kcal(千卡、大卡):每公斤水温度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1Kcal=4.186KJ(千焦)3、常用冷量单位的换算冷吨:1冷吨就是使1吨0℃的水在24小所内变为0℃的冰所需要的制冷量。

1美制冷吨=3024千卡/小时(kcal/h)=3.517千瓦(KW)1日制冷吨=3320千卡/小时(kcal/h)=3.861千瓦(KW)1千卡/小时(kcal/h)=1.163瓦(W)或104千卡/小时(104kcal/h)=11.63千瓦(KW)1马力(或1匹马功率)=735.5瓦(W)=0.7355千瓦(KW)1BTU/H=0.2519千卡BTU:英热单位,4、压强的换算Pa:帕斯卡,国际标准的压强单位,以1m2面积上受到1牛顿的力为1Pa粗估计算方式1Kg/cm2=10mH2O=1atm=100,000Pa=1Bar常用制冷单位、符号、名称、公式说明三、制冷空调常用单位1、导热系数:定义:稳态条件下,1m厚物体,两侧表面温差为1K,1H内通过1m2面积传递的能量,1W/m.K=0.85985Kcal/m.h.℃=1Kcal/m.h.℃=1.163W/m.K2、污垢系数:定义:指换热器表面积聚污垢后造成的传热计算时的热阻0.086m2.K/Kw=0.086m2.℃/Kw=0.086m2.℃.s/KJ=0.0000237m2.℃.h/KJ=0.00001m2.℃.h/Kcal3、比热容定义:每公斤温度升高(降低)1K所吸收(放出)的热量J/(Kg.K):4、声级定义(dB):分贝,以I0=10-12瓦/米2为基准值0贝尔,每上升一个数量级增加1贝尔,例当声强变为1000I0时,人耳感到的声音强弱增大3倍,对应的声强级为3贝尔=30分贝,依此类推。

化学数量级

化学数量级

化学数量级化学计量单位是化学中最基本的重要的常量,它决定了物质结构的组成,所有化学变化及原子的结合。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单位。

例如,这里介绍几个最基本的化学单位: 1克=1千克=1000毫克=100微克1。

克: 1克=1000毫克=1千克= 1公斤=2市斤 2。

毫克: 1毫克=1000微克 1毫克= 1000微克1微克= 1000纳克 1纳克= 1000皮克例如, 1克=1千克=1公斤=2市斤 1毫克= 1000微克 1微克= 1000纳克 1纳克= 1000皮克 1。

毫克: 1毫克=1000微克例如, 1毫克=1000微克1。

毫克=1000纳克 1微克= 1000皮克 1。

皮克=1000纳克 1。

毫克=1000皮克1。

升: 1升=1000毫升=1千克= 1公斤=2市斤 1毫升= 1000微升 1微升= 1000纳升 1。

毫升: 1毫升=1000微升 1微升= 1000纳升 1。

升= 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例如, 1升=1000毫升1升=1000毫升1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

毫升: 1毫升=1000微升 1微升= 1000纳升 1。

升= 1000毫升 1。

毫升: 1毫升=1000微升 1微升= 1000纳升 1。

升= 1000毫升 1。

升= 1000毫升 1。

升= 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例如, 1升=1000毫升1升=1000毫升1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

毫升: 1毫升=1000微升 1微升= 1000纳升 1。

升= 1000毫升 1。

毫升: 1毫升=1000微升 1微升= 1000纳升 1。

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1。

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

毫升: 1升=1000毫升 1。

升=1000毫升 1毫升=1000纳升 1。

升=1000毫升 1升=1000毫升 1。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物理量单位表一、质点的运动( 1 )------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V 平= s/t(定义式)2. 有用推论 Vt2-Vo2 = 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 V 平= (Vt+Vo)/24.末速度 Vt = 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 [(Vo2+Vt2)/2]1/26.位移 s= V 平 t = Vot+at2/2= Vt/2t7.加速度a =(Vt-Vo)/t{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 加速 )a>0;反向则 a<0 }8.实验用推论Δs= 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 (T) 内位移之差}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 米(m ); 路程: 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 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 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 : 质点 . 位移和路程 .参考系 .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 .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 Vo = 02. 末速度 Vt = gt3.下落高度 h = gt2/2 (从 V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 V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 g =9.8m/s2≈ 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 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 s= Vot-gt2/22.末速度 Vt = Vo-gt(g=9.8m/s2≈ 10m/s2 )3.有用推论 Vt2-Vo2= -2gs4. 上升最大高度Hm = 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 t =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计量单位有效数字

计量单位有效数字

1计量单位·有效数字1.1法定计量单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中一定会涉及到对某些物理量的测量,因此,在化学实验的测量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计量单位。

198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9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在我国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在先进的国际单位制(SI)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我国的计量单位而制定的,其中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见表1.1)(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见表1.2)(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见表1.3)(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见表1.4)(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6)由词头及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位数和分数单位。

(词头见表1.5)表1.1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1.2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表1.3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表1.4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表1.5 用于构成十进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1. 有效数字在实际工作中对某一物理量进行测量时,要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选择不同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在记录测量数据和进行相应的运算时,一定要正确地使用有效数字,使之不仅能表示所测物理量的大小,而且能正确地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

所谓有效数字,就是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例如,对某物体使用分析天平测量其质量,结果为1.5000克。

若改用架盘天平称量时,其结果为1.5克。

这两个数字从数值的大小来看似乎是相同的,但所反映的测量准确程度是不同的。

前者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准确到0.0001克数量级,而后者仅反映了测量的准确程度准确到0.1克数量级。

1.5000中的“1”、“5”和其后的两个“0”均是准确的,最后一个数字“0”则是可疑的。

而在1.5这个数字中,数字“1”是准确的,数字“5”是可疑的。

名词解释物质的量

名词解释物质的量

名词解释物质的量1.引言1.1 概述概述物质的量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

在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物质的量的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其计量单位,并探讨其在化学领域中的意义和应用。

物质的量概念最早由意大利化学家阿沃加德罗·阿沃加多(Amedeo Avogadro)于19世纪初提出,并由法国化学家安托万·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

物质的量以摩尔(mol)为单位进行计量,在化学反应和计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有助于我们在研究和应用化学中进行准确的计量和定量分析。

通过量化物质的组成,我们可以了解到物质之间的相对比例及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物质量。

此外,物质的量还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化学反应的产物量和分析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

在实验室中,精确测量物质的量是实现定量化学分析和研究的基础。

通过合适的实验操作和仪器,我们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控制反应中所需的物质量。

在工业生产中,掌握物质的量概念也是有效管理和控制化学反应过程的关键。

总而言之,物质的量是化学中一项基本而关键的概念。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转化的过程,还为实验室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准确的计量和分析手段。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物质的量概念,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化学的奥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和布局方式,合理的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1. 引言: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概述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出后续内容的讨论。

2.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对物质的量进行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正文中将包括以下两个主要内容:2.1 物质的量的定义:在这一部分,将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定义。

解释什么是物质的量,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以及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物理资料库

物理资料库

SI基本单位国际单位制以下表中的七个单位为基础,这七个单位称为SI基本单位。

SI基本单位的定义米: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时间间隔内所经过路径的长度。

[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1983)]千克: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第1届国际计量大会(1889)和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1901)]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1967),决议1]安培:在真空中,截面积可忽略的两根相距1 m的无限长平行圆直导线内通以等量恒定电流时,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³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 A。

[国际计量委员会(1946)决议2。

第9届国际计量大会(1948)批准]开尔文: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1967),决议4]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数与0.012 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1971),决议3]坎德拉: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频率为540³1012 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

[第16届国际计量大会(1979),决议3]SI导出单位导出单位是用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

这种单位符号中的乘和除采用数学符号。

如速度的SI 单位为米每秒(m/s)。

术语这种形式的单位称为组合单位。

对某些SI导出单位,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专门的名称和符号(见下表)。

使用这些专门名称以及用它们表示其他导出单位,往往更为方便、明确。

SI单位弧度和球面度称为SI辅助单位,它们是具有专门名称和符号的量纲一的量的导出单位。

在许多实际情况中,用专门名称弧度和球面度分别代替数字1是方便的。

例如角速度的SI单位可写成弧度每秒(rad/s)。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 公式大全以及 高中物理 定理、定律、公式表 、物理量单位表一、质点的运动( 1 )------ 直线运动 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平均速度 V 平= s/t (定义式)2. 有用推论 Vt2-Vo2 = 2as3. 中间时刻速度 Vt/2 = V 平= (Vt+Vo)/24. 末速度 Vt = Vo+at5. 中间位置速度 Vs/2 = [(Vo2+Vt2)/2]1/26. 位移 s = V 平 t = Vot+at2/2 = Vt/2t7. 加速度 a = (Vt-Vo)/t {以 Vo 为正方向, a 与 Vo 同向 ( 加速 )a>0 ;反向则a<0 } 8.实验用推论 Δs = aT2 {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 (T) 内位移之差} 9.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 初速度 (Vo):m/s; 加速度 (a):m/s2; 末速度 (Vt):m/s; 时间 (t) 秒 (s); 位移 (s): 米( m ); 路程 : 米 ;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 平均速度是矢量 ; (2) 物体速度大 ,加速度不一定大 ; (3)a=(Vt-Vo)/t 只是量度 式, 不是决定式;(4) 其它相关内容 : 质点 . 位移和路程 .参考系 .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 .瞬时速度。

2) 自由落体运动1. 初速度 Vo = 0 2. 末速度 Vt = gt3. 下落高度 h = gt2/2 (从 Vo 位置向下计 算)4. 推论 Vt2 = 2gh注:(1)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 = g = 9.8m/s2 ≈ 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 , 在高山处比平地小, 方向竖直 向下)。

(3) 竖直上抛运动1. 位移 s = Vot-gt2/22. 末速度 Vt = Vo-gt ( g=9.8m/s2 ≈ 10m/s2 )3. 有用推论 Vt2-Vo2 = -2gs4. 上升最大高度 Hm = 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 t = 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 全过程处理 : 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 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 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及物理量单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以及高中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物理量单位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