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转)

合集下载

三维模型简介(分析“模型”文档)共58张PPT

三维模型简介(分析“模型”文档)共58张PPT
柱坐标:在二维极坐标的基础上增加一个z坐标。
WCS:World Coordinate System
3 世使界用坐 多标个、系视图创,特建别是对等轴象测视后图,,使模将型形它象化和移对象动选择或更加复容易制。 到适当的三维位置。
有完整的三维坐标系统,可用于空间内任何位置的点与图形对象的定位。
1、使用线框模型的提示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上机练习:绘制线框模型
27
28
29
30
31
32
33
4、三维曲线
(1)三维多段线 3dpoly
34
(2)样条曲线spline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3)螺旋helix
43
螺旋高度设为0,就绘制二维螺旋线
5、给二维对象添加三维厚度
点的连线与 X轴之间所成的
角度
Z: 为点的Z方向坐标
(3)球坐标系
绝对球坐标:r<α<β 相对球坐标:@ r<α<β
r:点距原点的距离 α:与 X 轴所成的角度
β:与 XY 平面所成的角度
9
3、AutoCAD 中的三维建模环境
10
三维视图
4、AutoCAD中的三维视图
缺省视图
西东东 西
南南北 北
1、三维笛卡尔坐标:通过使用三个坐标值来指定精确的位置:X、Y 和 Z。
4
2、三维柱坐标:通过 XY 平面中与 UCS 原点之间的距离、XY 平 面中与 X 轴的角度以及 Z 值来描述精确的位置。
3、三维球坐标:通过指定某个位置距当前 UCS 原点的距离、在 XY 平 面中与 X 轴所成的角度以及与 XY 平面所成的角度来指定该位置。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突出物以及屋顶装饰等。

4交通要素模型


1道路 按照道路宽度、车道数、位置分布等特点及复杂程度分为以下几类:城际公路、城市道路和乡村道
路等。
6 4
2地面上轨道交通 主要指铁路、轻轨等。

CH/I"9015—2012


3桥梁 包括高架路、车行桥和人行桥等。


4道路附属设施 包括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路沿、植被隔离带和栅栏等。

5水系要素模型 水系是江、河、湖、海、井、泉、水库、池塘、沟渠等自然和人工水体的总称,可由水面、河床、码头、河堤、
护栏、防洪墙(堤)等几部分构成。

6植被要素模型 包括道路两旁成行栽植的行道树和绿地,以及公园、社区、庭院种植的景观植物。

7场地模型 对除建筑物、交通、水系、植被之外的自然或人工修筑所占场地进行建模,具体包括:高于地面的露
台、下沉式广场、露天体育场、施工地、内部道路、空地等。

8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
……-…・・ ………………………………---…………………
n¨M均加n毖船驰拍盯
CH/T 9015—2012


cH/T 901 5
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 9016—201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
201
规范》和cH/T
9017
2《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对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的数据获取、加工处理
2012—10—26发布
2013—01—01实施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发布
CH/T 9015—2012


前言………………………………………………………………・・ l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缩略语………---………………………………………………・・ 5基本规定……………………---……………………………・・ 6三维模型表现方式及内容…………………………-…………・ 7三维模型表达…………………………………………………・・ 8产品类级-……………………………………………………・ 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理要素不同等级模型表达参考示例 附录B(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建筑要素模型术语注释……………… 水系要素模型术语注释……………・

(完整版)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完整版)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

精细三维建模技术规定2011年10月31日引用文件本技术规定参考了以下标准及规范。

1)《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2)《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产品规范(征求意见稿)》;3)《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4)《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JJ/T 157-201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6)《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

1.工艺流程设计项目实施的工艺主要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分别是:项目准备阶段、基础数据整理阶段、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和三维效果整合阶段。

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以及分配任务。

基础数据整理阶段包括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建模基础资料的采集和补充和基础资料完备性检查四个步骤。

三维数据生产阶段包括除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基础三维模型数据质检和基础三维模型数据成果抽样检查三个步骤。

三维效果整合阶段包括三维模型效果整合与实时浏览和三维模型效果质检两个步骤。

综合各阶段共为10个步骤,详见图2工艺流程图。

1.1.成立项目组并确定项目目标根据合同要求,成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

召开项目启动会议,要求项目组成员必须参加,明确项目要求,统一工作思路和项目目标,并明确现势性时点、工作分工并分配任务。

1.2.现有基础资料收集整理该步骤主要收集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实施标准,基础数据等。

实施标准为项目相关的技术标准,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基础数据为项目实施需要的基础测绘成果,主要包括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等。

1.3.管理细分与区域分级该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工作,一部分是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的划分,另一部分是区域的分级划分。

建模单元和管理单元的划分依据为《基础地理信息三维模型生产规范(征求意见稿)》,根据要求对建模范围进行二级划分,分别为管理单元和建模单元,并根据标准中要求进行命名。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信息模型(cim) 数据框架
和功能要求标准
城市信息模型(CIM)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治理方式创新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新工具。

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和发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数据基础:规定了CIM数据的基础要素,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数据质量等。

2. 数据模型:规定了CIM数据的模型要素,包括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

3. 数据交换与共享:规定了CIM数据的交换与共享要求,包括数据交换格式、数据共享协议等。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定了CIM数据的安全与隐私保护要求,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备份、数据删除等。

5. 功能要求:规定了CIM系统的功能要求,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展示、数据分析等。

该标准的意义在于,通过规范和指导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和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标准也有助于提高城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在未来,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信息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CIM数据框架和功能要求标准,以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需要。

(完整版)BIM项目建设规范V1.1

(完整版)BIM项目建设规范V1.1
“族”信息库尚待完善。BIM制图最大的优势是制图直接从模型库调用出模型,模型附带有各专业需要的数据。但是目前国内BIM应用少,“族”信息库不完善,造成BIM制图效率低下,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内BIM制图规范缺乏。欧美,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应成熟的BIM指南和实施标准。目前国内这类行业标准和指南还处于空白的状态,造成BIM普及差,目前还是以CAD二维制图为主,BIM二维出图在细节上还不不能和CAD比。其次是行业推广差,目前BIM国家、行业规范标准不健全,BIM在各行的推广差,BIM的应用不能带来社会效益,造成BIM推广应用更慢。
2.
与国际BIM应用对比而言,我国BIM仍停留在碰撞检测和施工初步模拟等比较基础的施工前的图纸检测的应用层次,远远未发挥出其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
国内BIM应用主要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推动提出并制定标准、规范。目前的BIM应用几乎千篇一律是在大型土建建筑领域,如“上海中心”、体育中心、购物广场等大型、异形建筑。BIM的设备分类也是采用建筑领域原则,分为:建筑:墙、柱、楼板、楼梯等,不适用于数据中心等应用。
图3-27
门台阶绘制:单击“建筑”选项卡—单击“楼梯”按钮-选择“整体浇注楼梯”,(如图3-29所示),
图3-28
单击“编辑类型”-设定“标高”-设定“类型参数”,之后在所需位置进行台阶的绘制。如图3-29所示。
图3-29
绘制完地支架、架空地板及门台阶后,如图3-30所示。
图3-30
注意事项:
1.目前自建的族库放在SVN的如下路径下:“Solution_13_Department\01_开发库\02_开发文档\E-基础研究专题\BIM专题\20150416\族库\0630分类”。
操作步骤:进入楼层平面视图,单击“插入”选项卡—单击“插入族”,从自建的族库中载入地板支架、横梁、架空地板、门台阶侧边挡板等,如图3-26所示。

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三维模型建设标准

2 一般规定
2.1 模型制作内容及范围
表 1 建模内容及制作范围
序号
建模对象
建模内容
制作范围
含建筑设计方案、景观、绿化实施方案、项目范围线、修建性 建设项目范围
1
项目设计方案
详细规划
2
建筑体框模型 表现建筑体及其附属物外轮廓(无纹理)
项目范围周边 2000 米范围以内
3
正射影像
1:2000 比例尺
项目范围周边 2000~3000 米范围
2.5 模型精度要求
(1)地物平面精度:≤30cm,高程精度:≤15cm。 (2)地物内部特征间尺寸精度:≤50cm 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 10%。 (3)地形制作与实际相符:直线部分与 1:2000 地形图误差小于 4CM,曲线部分与 1: 2000 地形图误差小于 8CM。 (4)景观模型与建筑模型合并后,彼此没有冲突,与实际相符。
2.1 模型制作内容及范围 .............................................................................................................1 2.2 坐标系统要求 .........................................................................................................................1 2.3 模型结构要求 .........................................................................................................................2 2.4 项目审批信息要求 .................................................................................................................2 2.5 模型精度要求 .........................................................................................................................2 2.6 模型贴图要求 .........................................................................................................................2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汇编)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汇编)

三维模型制作标准一、制作要求:1、制作范围内地块中沿街建筑及底商、地块内的地标建筑一定做对,地块内的高层建筑及公建一定要和照片相符,6层以下普通的住宅做象即可。

应能够准确地表现建筑的特征。

现场采集的相片中显示制作范围内地块有围墙及校门、政府大门、牌坊等门要按现场采集的相片样式制作。

按影像图中的建筑轮廓建摸,如果影像图与照片不符,以现场采集的相片为准。

2、制作中要能够完整反映三维模型的外观,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和材质数量,做到数据量的精简。

如果制作范围内有未建设或正在建设中的建筑,已素体快绿色防护网来搭建。

3、建筑物基底轮廓线与影像图误差小于≤1m,建筑物基顶部高差精度≤1m。

4、制作范围以警卫局项目区域划分图为准,图中绿色为需要制作的(包括地面),树木和大部分主要小品不需要制作。

橙色线框内是需要重点制作的区域,要求结构和体量关系与照片相符。

绿色区域与红色区域相交的道路不需要制作。

5、无照片的区域需要参考影像图推导制作,要求层数、楼体和屋顶的结构及材质与影像图大致相符即可。

二、建筑设计方案三维模型制作标准如下:1、制作软件:模型创建采用3ds max 9。

2、模型单位:三维模型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

3、模型数据量要求:能够完整反映三维模型的外观,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和材质数量,做到数据量的精简。

4、效果要求:三维模型遵照建筑设计资料和建筑设计要求以及现状照片,贴图清晰。

能够充分地反映建筑物的主要结构,表现出建筑物的主要细节及质感,整体感强。

5、材质和贴图要求: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可加贴图外,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中对贴图进行裁切。

在材质编辑器中不能使用Tiling选项。

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

完整版三维建模标准

完整版三维建模标准

三维建模规范1.1. 建筑物三维建模标准1.1.1. 模型1建筑物模型平面精度在30cm以内,高程精度在17cm以内。

2、统一采用MAX CREATOR模,在MA软件中单位设置为Meter,在CREATOR 中单位为Inch 。

3、模型不存在共面和相距太近的面。

当两个目标共面时,将小面模型的共面面片删除。

两个平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如果小于1m则删除模型内部冗余的面。

4、删除冗余的点、线、面,以及重合线、重叠面,并焊接相近或重合的点,保证模型无裂缝。

5、凸出建筑物墙面1米以内的目标不必实际建模,贴图即可,但欧式建筑、风貌保护区、文物保护建筑,以及临街的重要建筑物需要精细建模,凸出建筑物墙面0.6m的目标实际建模。

建筑物临街部分基本按实际建模,尤其台阶全部表示,非临街部分简略表示,采用贴图表现即可。

但标志性建物、重要公建(政府、学校、医院等)、高层建筑物(大于15层)无论临街与非临街部分均精细建模。

6、不要制作近于白色的纹理进行贴图,否则看上去似乎该面未贴图。

7、在MA中分离每个房屋并进行附加操作,保证在CREATOR S个房屋为一个单独的OBJECT在CREATOR建立合理的层级结构,GROUP面是OBJECT不要再建GROUP层级结构命名合理。

8、模型不缺面,所有面必须贴图,可以统一检查是否存在未贴图的面。

9、不存在闪烁重叠的面,不允许存在变形的凹面。

10、为降低数据量,烘培后需在CREATOR合并面。

11 平面屋顶通常有女儿墙(参考DO影像),有女儿墙的必须实际建模,女儿墙尺寸通常为宽0.4米,高0.6米,但一些特殊的女儿墙按实际的宽度和高度建模。

12、为减少数据量,在基本达到相同视觉效果的情况下,能够采用透明纹理的则尽量采用透明纹理,而不必实际建模。

13、围墙、栅栏根据地形图和外业数据按实际位置、尺寸建模,栅栏贴透明纹理。

14、复杂屋顶架子(方柱状或圆柱形)需要实际建模。

复杂的欧式建筑柱廊等精细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数据标准
总则
为了提高规划审批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高效性,为规范廊坊市报建单位项目方案三维数据的提交,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范围
本规范适用建筑新建方案、改扩建项目方案虚拟三维模型制作及项目周边现状建筑物三维模型制作。

方案三维模型是指在行政审批环节中反映建设项目的建筑体量、建筑外形风格、小区环境及建筑布局的规划方案虚拟现实模型。

建设项目方案虚拟实景三维模型必须与报建方案总平图包含内容一致。

空间参照系要求
建成的方案三维模型场景空间参照系必须与系统中所用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相一致。

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三维模型总体要求
1.1制作软件: 3ds max9
1.2 模型单位:必须采用米(m)作为单位,所有模型必须按照实际尺寸制作且模型坐标必须定位准确,不得存在闪面及
漏面现象,模型的scale值为1。

模型坐落位置坐标要与项目用地红线图、地形图一致。

(整数部分:X坐标6位,Y坐标7位,小数点后保留3-6位)
1.3 模型要求:能够完整反映出三维模型的外观及楼体上的的附属结构,精度控制合理,在保证三维模型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模型面数、数据量和材质数,做到数据的精简(单体建筑物模型面数控制在2500以内)。

三维模型具体要求
2.1模型制作位置的确定(坐标必须定位准确)
导入模型的边界dwg文件,最终完成的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2.2材质和贴图
2.2.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2.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里对贴图进行裁切。

2.2.3纹理图片的格式采用tif文件格式,纹理图片的单位尺寸必须采用2的n次方。

例如:32x32,64x128等。

但图片的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

纹理图片的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2.2.4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

表现
建筑栏杆等镂空效果时需要给贴图创建一个alpha通道,全透明部分(栏杆中除杆外的透明部分)在通道中表示为黑色;不透明部分通道中表示为白色。

2.2.5模型贴图坐标不能出现拉伸现象,不能出现uvw坐标丢失的现象。

不宜在模型中使用双面贴图。

2.2.6使用多维子材质时注意不能存在嵌套多维子材质,一个物体对应一个多维子材质球,物体与多维子材质球名称及贴图一致。

2.2.7保证贴图的透视关系矫正准确,所有贴图的门窗、层高线、字体、建筑立面等必须保持横平竖直,清晰可见。

2.2.8商业底商在4米以内的,贴图纵向尺寸最大不得超过256,横向不得超过512。

2.2.9文字贴图在保证文字清晰可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缩小贴图。

2.2.10墙体为墙漆或纯色的贴图大小不得超过16*16。

墙体有分隔线或墙砖纹理的,贴图内不能出现重复元素。

应该一个重复元素为一张贴图,贴图大小不得超过64*64。

2.2.11台阶踏步贴图的制作。

要求一个单位重复贴。

2.3模型精度要求
2.3.1模型制作时,一般直线的段数为0,曲线的段数应最大控制在6内,根据制作部分的重要性减少线的段数。

三维模型必须能够反映建筑的主要结构和主要细节,模型整体感强,效
果美观。

在满足可视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模型的几何面数,模型平面和高程精度须达到1:500地形图精度要求。

2.3.2模型位置必须与给定的模型范围位置保持一致。

2.3.3模型中不可见的面应该删除,如建筑底面、模型落搭时相对被包裹的小面。

2.3.4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Edit Mesh或Edit Poly方式,特殊情况可使用Surface建模, 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2.3.5模型做好后,不应存在辅助的虚拟物体,如dummy 等,在模型完成后要删除掉。

2.3.6建模中应避免出现共面,两面距离如果少于0.3m即认定为共面。

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两个相关面的段数要一致,模型不应出现闪面或漏面情况。

2.3.7模型精简,要删除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调整起不到作用的点和线。

不能出现无点面的物体,导出前要塌陷,删除CAD 地块。

2.3.8栏杆的创建:用正反2 个面片制作栏杆的模型,用通道贴图来表现栏杆的透明效果。

3、数据存储规范
3.1模型数据存储的内容有:最终max文件,tif贴图文件。

3.2模型制作完成后需检查贴图与材质,确保无冗余材质和
冗余贴图存在。

4、数据源要求
4.1规划方案的建筑三维模型及其他所有三维模型位置分布要依据规划部门提供的1:500地形图。

城市建成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依据用1:500 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由实地拍摄的数码照片。

4.2城市规划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用1:500 地形图,地表纹理信息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的景观设计材质库中选取相应的图片。

5、建模内容
所提交的模型组合体应该是能够完整表达该项目红线范围内所要建设的全部三维可视内容。

5.1建筑物
建筑物按照模型精度标准要求建模,包括裙楼、建筑主体、地下设施等,每栋独立建筑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由裙楼或通道连接的建筑可按照文件数据量、纹理渲染、细节表现等因素进行拆分,并保证建筑完整性。

不可将多栋建筑组合为一个模型文件。

5.2地面、景观
地形模型成果包括小区景观、内部道路、植物、花台、水池
等设施,和地面构成统一体的面。

地形模型只包含单个小区、单个项目或单个地块,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5.3道路交通设施
规划方案中包含交通设施的,模型成果要能基本反映车道、隔离带、照明、交通站点等情况,包括道路、交通轨道、桥梁及道路附属设施模型,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5.4其他
需用模型表示的其它物体,形成独立的max格式文件。

6、三维模型文件组织与命名
6.1三维模型文件要结合项目名称、模型类型进行命名,名称结构为“项目名称字母简写-设计单位字母简写-模型类型-自编序号”。

6.2文件的格式应为原始MAX文件。

并将贴图、CAD总平图、效果图一并提交。

提交时利用规划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报建工具进行填报打包。

7、制作注意事项
模型注意事项
7.1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

模型落搭时相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7.2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

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

必要时候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7.3用面片制作栏杆的模型,用通道贴图来表现栏杆的透明效果。

因为模型烘焙时不支持双面,因此栏杆不可以给双面材质,所以需要在MAX中原地复制一个物体并反转法线作为栏杆的另
一个面。

7.4对于有重叠结构且边缘不用贴图细致表现的模型可以采取落搭的方式制作以节省数据量,如图:
(1)圆柱边数一般要控制在10以内,柱体顶底2面要求删掉。

具体情况根据建筑的级别以及柱子的位置直径决定。

(具有独立支撑结构,位置显著、直径较大的柱体分配边数相对较多,一般柱体边数分配6个即可)
(2)制作完成的MAX文件里要保证模型位置和角度与cad 中一致。

8、材质及贴图事项
模型的材质必须使用贴图,不能使用材质球颜色直接赋材质。

除主体结构需要用模型体现,其他细节结构尽量用贴图体现。

(1)使用Standard标准材质,材质类型使用Blinn。

除Diffuse通道后可加贴图外其他通道不能加贴图,其他参数也不能调节,用max默认设置。

(2)不能在max材质编辑器中对贴图进行裁切。

(3)不能在材质编辑器中对材质的透明度进行调节,材质的透明度靠贴图的通道来实现。

(4)贴图使用tif文件格式,工程中贴图文件命名不能含有空格。

贴图长宽方向必须符合2的幂次方。

如32x32、64x128等。

贴图最大尺寸不要超过512 x512,最小尺寸不要小于16。

□墙体为墙漆或纯色的贴图大小不得超过32*32。

墙体有分隔线或墙砖纹理的,贴图内不能出现重复元素。

应该
一个重复元素为一张贴图,贴图大小不得超过64*64。

□商业底商在4米以内的,贴图纵向尺寸最大不得超过256,横向不得超过512。

(5)表现建筑栏杆等镂空效果时需要给贴图创建一个Alpha 通道,全透明部分(栏杆中除杆外的透明部分)在通道中表示为黑色;不透明部分通道中表示为白色;灰色代表半透明,如玻璃。

(6)模型贴图坐标不能出现拉伸现象,不能出现UVW坐标丢失的现象。

烘焙时不支持双面贴图。

(7)所有模型不允许出现2个面小于0.03米的叠加、共面、穿插、面的边界闭合不全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