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合集下载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的通知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的通知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
规划(2015~2020)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5.12.25
•【字号】北政办〔2015〕164号
•【施行日期】2015.12.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渔业资源
正文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的通知
北政办〔2015〕1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2020)》已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91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北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5.12.21发布稿)
2015年12月25日。

关于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

关于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

关于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优化渔业产业布局,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2021年,对我市符合养殖规划海区的深沪湾675亩牡蛎筏式吊养设施集中开展改造,升级为环保型塑胶浮球。

同时,禁止新增使用泡沫浮球等海上传统养殖设施,推进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建设更加清洁美丽的“海上田园”。

二、主要任务(一)优化养殖空间布局。

严格落实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制度和绿色发展要求,全面优化养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贝藻类等开放式养殖,积极发展碳汇渔业。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蛆江镇人民政府、永宁镇人民政府、祥芝镇人民政府(二)加强养殖现状管控。

进一步加强海上养殖巡查,杜绝超规划养殖和泡沫养殖设施反弹,确保海上养殖符合规划和环保要求。

做好养殖用海调查工作,强化智能动态管理,建立海上养殖台账,健全海上养殖信息档案,实现养殖属性及空间信息“一张图”管理,制作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平面布局图。

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区、责任人,实现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目标。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三)开展设施升级改造。

坚持统筹谋划、创新机制、明晰产权、整体推进,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时限,全面部署推进。

全面淘汰养殖泡沫浮球,将筏式养殖泡沫浮球全面升级为塑胶浮球。

在合理布局(预留航道、渔业生产通道等)的前提下,按照《市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作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D,统筹谋划,整体推进海区连片海上传统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工作,使改造后的养殖区整齐、美观。

其中牡蛎养殖生产主体可作为养殖设施升级改造项目补助的申报单位,补助标准按照《省财政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印发〈省设施渔业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财建(2018)63号)规定的补助标准执行,各级最高补助资金累计不超过投资额的50%o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永宁镇人民政府配合,开展辖区内泡沫浮球筏式养殖户的摸底调查、核实、管理、项目申报、验收、项目补助拨款等相关工作。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实施的七条意见措施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实施的七条意见措施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实施的七条意见措施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8期王德征1 巩伦江2 王成2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国家管理渔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016年农业农村部启动新一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以来,笔者主持、参与完成了多个县(市)、地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编制、评审工作,并通过各级人民政府批复、发布实施,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进一步学习农业农村部等国家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下规划编制、实施意见及措施:1.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确立的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要与各专项规划有效衔接和多规合一的要求,将重点从县市层面精准落实养殖水域滩涂空间格局,依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严格禁养区、限养区监管,保护与利用并重,合理规划天然水域渔业;科学布局养殖区,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和管控措施,维护渔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逐步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促进水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2. 新疆等西部地区列财政资金编制渔业专项规划的年份极少,各地机构改革职能划转农业农村部门后,理顺各级渔业管理机构关系、人员队伍再次正常运行都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只转职能不转业务人员的地区。

为提高所编制规划的指导和实用性,应当在规划区域整体布局、科学划定“三区“的前提下,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重点工作、十部委绿色发展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宏观规划渔业产业发展,包括中长期发展目标、措施、重点项目等内容,搜集整理各地渔业发展及相关基础资料力求翔实,使《规划》成为学习了解当地渔业发展情况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上报各级人民政府的报批规划。

3. 编制规划依据必须有据可查,尤其是涉及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重要法律、规章文件不可缺少。

如“三区”划定的法规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林湿发[2017]150号)》《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定》,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下发颁布的水功能区区划等,并依法划定养殖“三区”,科学规划各功能区。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

临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的通知临海市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为了有效利用水域滩涂资源,促进水域、滩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养殖业概况临海市地处浙江沿海中部,北临三门湾、猫头洋、南靠台州市椒江、黄岩二区,与台州湾、一江山岛相邻,东西长86km,南北长45 km。

所辖面积4021.11 km2,其中海域面积为1819.98 km2,海陆面积比为0.8:1。

有0—10m米等深线海域面积为541.38 km2,-10—-20米等深线海域面467.20 km。

有淡水水面9万余亩,主要为灵江流域、牛头山水库、沿海片的外塘及上乡片的山塘小山库。

总之,地处浙江沿海中部的临海市,海域面积辽阔,淡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较为优越,盐度、酸碱度、透明度适中,溶解氧充足,水生物资源丰富,饵料资料充沛,大部分宜养水域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很好的渔业开发利用前景。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临海的水产养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养殖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优质产品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发挥了资源优势,推进了临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从我市水产养殖的整体现状来看,还存在以下七个方面问题。

一是养殖品种比较单调,养殖结构尚欠合理;二是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渔业产业链太短;三是科技跟不上生产需求,养殖水平和技术含量不高。

四是苗种来源短缺,品质日趋退化。

五是水产品加工业的滞后与养殖生产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加工业已严重制约着养殖生产的发展。

六是政府投入不足,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七是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已经制约了水产养殖的发展。

二、区域布局根据我市目前的养殖现状和特点,结合渔业区划的三条基本属性(自然条件、生产结构和发展方向),为了充分、合理、有序地开展利用海淡水资源,保护水产生态环境,促进我市海淡水养殖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现把我市水产养殖划分为三大区域。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方案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方案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水域滩涂资源,提高养殖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并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势在必行。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促进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调查研究。

在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方案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首先要对水域滩涂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水文环境、生物资源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水域滩涂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同时,还要充分调查周边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养殖业的需求和市场前景,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规划设计。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方案。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水域滩涂资源的特点和养殖业的需求,合理确定养殖水域的利用方式和规模。

同时,还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确保规划方案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促进水域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实施措施。

制定规划方案之后,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措施。

首先要确定养殖水域滩涂的开发利用重点和重点项目,明确资源配置和投资方向。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同时,还要加强对养殖业的扶持政策和技术培训,提高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四、监督评估。

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监督评估。

要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规划方案,提高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利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浅谈凌海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凌海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凌海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1基本情况凌海市位于渤海辽东湾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位于北纬48°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全市辖21个乡镇(场)、260个行政村,总人口53.7万,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土地总面积2495km2。

凌海市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开放城市。

1988年,凌海市就被国务院确定为辽东半岛对外开放县。

凌海市是辽西沿海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关内外交通要道,交通非常发达。

凌海市西南30km处,坐落着中国渤海西北部400km沿海线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锦州港。

凌海市距锦州机场30km,距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210km,距大连市400km,京哈铁路、秦沈高速铁路、京哈高速、锦阜高速公路和锦朝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km,沿海滩涂1.7万hm2,10m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9万hm2,盛产梭鱼、海豚鱼、对虾、河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降水量610mm,无霜期160~180d。

年日照时数约为2700h,适宜种植各种北方作物和蔬菜。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5.4亿m3,拥有大小凌河水系,耕地面积1.24万hm2,以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为主要作物,是北方重点产粮县市之一。

2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凌海市设施农业生产具有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

在计划经济时期,围绕锦州市及凌海市区,周边地区乡镇主要以生产蔬菜为主,利用当时的立壕子式简易温室以及塑料大棚设施栽培蔬菜供给城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引进日光温室技术,设施栽培面积逐渐增加。

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投入、市县政府的大力扶植,特别是近3年国家财政的大量资金投入,使凌海地区设施栽培面积迅速增加,栽培技术不断得到提高,种植作物种类不断增多,从早期的单一叶菜类蔬菜生产,发展到现在的果菜、瓜菜、草莓、桃李果树等多种类复合生产。

凌海滩涂开发

凌海滩涂开发

类比分析
凌海
水滨狂欢乐园
狂欢乐园天然河沟边 发现王国 投资建造中型游乐园 地理 东北沿海地区 人工 东北沿海地区
湖边 47万平方米 凌海 15万平方米
3—5亿 一期投10策划晚间活动(如水上表演、游园灯会 亿资 ) 5—11月 9:00—17:30 4—11月 9:00—21:00
4000人/天 1500人/天 适当延长游乐场的开放时间
三、开发定位及战略
开发定位
以渔业小镇为主导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重 点规划国家湿地公园
发展现代渔业产业 可持续发展
四、概念规划
渔业产业
仓储区
贸易区 渔 港 码 头 区 深加工区 特色餐饮区
生活区
综合服务极核 旅游度假区
海洋牧场、种植区
红海滩体验区 旅游风景轴 红海滩体验区
赶海 水陆两 用车
朝落装产品 朝涨做垂钓 观赶朝头鸟拍照 水长船高
冬季
返回
旅游项目规划
航海文化主题区


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关于航 海的故事与传说 组织“扬帆远航”体验活动
旅游概念规划
海神庙

靠近港口区修建海神庙 供奉海龙王,保平安、丰收的美好愿望 参观、祭祀
旅游项目规划
发现王国
所在 城市 区位 大连市 占地 面积 投资 金额 开放 时间 客流 量 大连
大凌河水文条件
• 大凌河流域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水年径流 量相差悬殊,可达 10 倍。径流量年内变化很大,6 ~9 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 80%。 • 大凌河流域的上游侵蚀极重,每遇大雨,表土被大 量冲刷,河水含沙量猛增。大凌河干流多年平均输 沙量 2467 万吨,丰水期河水中悬浮物高达 2 万多 mg/l,是东北地区泥沙最多的河流之一。 • 由于泥沙淤积,大凌河流域水库已有 1/3 报废。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最新)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最新)

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最新)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根据国家和省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保障渔民合法权益,确保有效供给安全、环境生态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发展总目标。

二、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根据全市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我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

根据农业部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

2.生态优先、底线约束。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

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3.合理布局、转调结合。

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4.总体协调、横向衔接。

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区、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工作内容(一)规划范围。

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我市管辖水域滩涂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凌海市人民政府二〇一八年八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节前言 (1)第二节编制依据 (2)第三节目标任务 (4)第四节基本原则 (4)第五节规划范围 (6)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6)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6)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 (17)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 (21)第三章养殖水域功能区划 (23)第九节功能区概述 (23)第十节禁止养殖区 (25)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 (25)第十二节养殖区 (25)第四章保障措施 (32)第十三节加强组织领导 (32)第十四节强化监督检查 (32)第十五节完善生态保护 (32)第十六节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力度 (33)第十七节规划实施管理 (33)第五章附则 (34)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前言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西邻中国北部一类开放口岸盘锦港,东接新兴石油城盘锦市,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

凌海市土地总面积249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7公里,沿海滩涂约4475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约6.81万公顷,盛产梭鱼、河豚鱼、对虾、河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目前,凌海市渔业经济已占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海洋与渔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凌海市渔业内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渔业发展面临着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渐弱化,如何提升水产养殖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增加渔民收入和增强渔业竞争力,亟待科学规划,加速渔业现代化步伐。

为进一步加强对凌海市水产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实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的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量,促进凌海市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好水产养殖与沿海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根据凌海市水域滩涂自然资源条件的特点,结合全面实施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合理利用,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及《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海渔业字[2017]86号)要求,在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养殖功能区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第二节编制依据第一条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2月1日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1日施行)第二条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10月20日施行)第三条地方法规1.《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2016年2月1日施行)2.《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施行)3.《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06年8月1日施行)4.《锦州市海岸带保护和利用管理条例》(2018年3月1日施行)第四条部门规章1.《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7月1日施行)2.《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年5月29日施行)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施行)第五条规范性文件1.《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2.《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辽政发[2014]11号)3.《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4.《锦州市养殖用海规划(2013-2020年)》5.《凌海市海水养殖规划(2010-2020年)》6.《凌海市海洋渔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未来十年发展规划》7.《关于在渤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辽政办发[2014]18号)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9.《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10.《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11.《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12.《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第三节目标任务第一条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

第二条规划目标随着全域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开展,凌海市水域滩涂可供养殖的空间越来越小,传统的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品种退化及养殖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凌海市水域滩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对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旨在规划期内,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凌海市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进一步健全养殖业管理制度,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第三条重点任务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

2.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养殖水域和资源。

4.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基本原则第一条依法规划,规范施策按照《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等相关文件要求,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优化生态环境、养护增殖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法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实现养殖水域滩涂利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条统筹布局,转调结合坚持集中集约适度开发,多种机制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稳定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调减过密近海网箱养殖,发展外海深水网箱养殖;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第三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充分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养殖产品和产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水产养殖发展的要求,尊重养殖户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决策权。

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规划。

第四条生态优先,底线约束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养殖水域、滩涂,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第五节规划范围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凌海市行政管辖区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本规划对凌海市行政管辖区内海水养殖区(包括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区)和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进行整体规划。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1.地理位置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渤海辽东湾畔,地处辽西走廊咽喉地带,是辽西东南部的县级市,隶属于锦州市。

凌海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东接北镇市、盘锦市,西依葫芦岛市,南临渤海,北接义县与朝阳市,呈环抱锦州市状分布,是典型的海陆结合的地区。

总面积2495 平方公里,是连接东北和华北的交通要道,素有“锦邑屏藩”之誉。

2.地质地貌境内有大小山岭77座,均属松岭山脉和医巫闾山的延伸部分,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

沿海地区地势平缓,总体表现为北高南低态势,地形坡度小于10°,地貌属于滨海平原区,地形波状起伏,区域网地形较为平坦。

3.水域滩涂资源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68.7公里,沿海滩涂4475多公顷,10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6.81万公顷,多为泥质海底,水浅且水质肥沃,饵料生物充足,是多种鱼虾产卵、索饵洄游和贝类栖息、繁衍的优良场所。

水产资源较为丰富,种类繁多,约360余种,大体可分为鱼类、虾蟹类和贝类,其中毛虾、毛蚶、兰蛤、海蜇、青鳞鱼、四角蛤蜊等为优势种群,资源量可观。

其中中国对虾、毛虾、海蜇,均是闻名全国的捕捞品种。

天然及养殖的贝类资源也较丰富,达40余种,主要品种有文蛤、四角蛤蜊、杂色蛤等。

凌海市水资源总量为5.2亿立方米,其中水库4个,流长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1条,分属于大凌河、小凌河和辽河三个水系。

其中大凌河流程为84.95公里,流域面积为842.8平方公里。

渔业生产方式多样,包括沿海滩涂贝类养殖、港湾养殖、浅海养殖、稻田混养、淡水池塘和水库养殖、工厂化养殖等,2016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7.73万吨,渔业产值19.64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30.5亿元。

4.养殖面积数量4.1海水养殖凌海市海水养殖包括海水池塘养殖、滩涂、浅海底播养殖三种方式。

凌海市海水养殖包括海水池塘养殖、滩涂、浅海底播养殖三种方式。

2016年,海水养殖总面积5.19万公顷,总产量16.05万吨,总产值13.4亿元。

其中海水池塘养殖面积1.39万公顷,以仿刺参为主,总产量1.55万吨;滩涂养殖面积4055公顷,以贝类为主,产量4.86万吨;浅海底播养殖面积3.39万公顷,产量9.65万吨。

4.2淡水养殖凌海市淡水养殖包括淡水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稻田苇田混养三种方式。

2016年,淡水养殖面积521公顷,产量6619吨。

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64公顷、产量6559吨;水库养殖面积44公顷,产量40吨;河沟13公顷,产量20吨;稻田苇田等其他养殖面积约有2000多亩。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气候凌海市地处北温带,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